![正春堂古法中药油归经养生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9990d3c33e5e893b00a1f2b2bb31b70/a9990d3c33e5e893b00a1f2b2bb31b701.gif)
![正春堂古法中药油归经养生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9990d3c33e5e893b00a1f2b2bb31b70/a9990d3c33e5e893b00a1f2b2bb31b702.gif)
![正春堂古法中药油归经养生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9990d3c33e5e893b00a1f2b2bb31b70/a9990d3c33e5e893b00a1f2b2bb31b703.gif)
![正春堂古法中药油归经养生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9990d3c33e5e893b00a1f2b2bb31b70/a9990d3c33e5e893b00a1f2b2bb31b704.gif)
![正春堂古法中药油归经养生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9990d3c33e5e893b00a1f2b2bb31b70/a9990d3c33e5e893b00a1f2b2bb31b7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伤不起的当代人?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工作压力抽烟熬夜酗酒惊人的数字里也许就有你!3亿成年男性吸烟1.6亿成人患高血压2亿人超重和肥胖城市20%
7-17岁儿童超重1.6亿成人血脂异常2,346万糖尿病患者
1,715万空腹血糖受损者人的一生中罹患重大疾病的可能性高达72%威胁中国人的癌症最严重的有8种,它们是:
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肠癌,
乳腺癌,急性白血病,神经细胞瘤。8%的现代医疗不是你我健康的全部轻防重治,治已病之病,无奈之举太多的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无法治愈把人体人为分割成一部分一部分的,不是整体施治对疾病只控制症状,局部施治是不辨证的采用手术—化学药物带来新的伤害和灾难8%的现代医疗不是疾病的终结者8%的现代医疗可能也是新一轮的伤害2011年,我国平均每人挂了8瓶水,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另外,口服的阿莫西林胶囊,头孢菌素类的头孢呋辛、头孢唑肟等也是常用的抗生素。儿科也成为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其使用量是同期国外儿科的2至8倍.抗生素泛滥吞噬免疫力的“杀手”超级病菌是对所有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的统称。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研究人员认为,滥用抗生素是出现超级细菌的原因。由于新型抗生素的研发速度相对较慢,对付超级细菌已经成为现代医学面临的一个难题。从韩医申遗引发中医优势的思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9年7月31日凌晨将韩国申请的《东医宝鉴》初刊本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东医宝鉴》90%以上的内容均辑录自中国中医著作,并非原创。但在韩国、日本均将中医列为医学必修科目而我们中国人自己这些年尽忙挣钱了,《黄帝内经》也只是选修课。折射了一个事实:随着健康理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西医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不断被发现,而生化药品研制成本高昂,人们不得不将目光转到天然药物上,希望采用天然药物来治疗疾病。向古代养生讨教智慧管理健康的92分中华民族的养生之道源远流长----
什么是养生?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
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什么是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中医学的2大特点1、朴素的整体观——“天人合一”█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各个部分是有机联系的,这
种联系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沟通和联系,将
人体各脏腑、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紧密地
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人和自然的关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
本也。”
《灵枢.邪客篇》说:“人与天地相应”。
2、辨证论治运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
以及病史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辨明病理变化的性
质和部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候”,这个过程就是“辩
证”。“论治”就是在辨证基础上,根据正邪情况而确立
的治疗法则。“证”与“症”的概念不同。“症”是症状,如头痛、恶寒、
胸痛等;“证”是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各
种症状的概括,包括病变部位、原因和性质,以及致病因
素与抗病能力相互斗争情况等,它深刻、全面、正确地的
映了疾病的本质。中医理论简述一、阴阳学说
二、五行学说
三、藏象学说
四、经络学说
五、子午流注“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
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关联而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或现象,也可以说明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具有的对立统一属性,含有一分为二的意思。一、阴阳学说
万物皆有阴阳
简而言之,能晒到太阳的地方或部位就称为阳。晒不到的就称为阴。
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
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阴阳的概念阴阳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具有相对性;阴阳的划分具有无限可分性。
█从空间结构划分阴阳阴阳的划分
█阴阳的属性划分以及外延阴阳的相互关系互藏:阴阳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机体各个组成部分和功能活动之间应始终发生相互作用。对立:阴阳的对立是相对而言,阴与阳不能独立地存在。没有阴阳间的相互对比,就不存在阴阳之说。互根:无阴则无所谓阳,无阳则无所谓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消化: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处于不断增长和消减的运动变化之中,并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转化: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的相互转化——若阴气达到极至,则阴气突然消失,阳气慢慢生长起来。反之亦然。阴阳的应用
█阴阳在诊断上的应用
█阴阳在诊断上的应用
█阴阳在调理上的应用
在发病方面:中医认为阴阳相对平衡方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若遭受某些致病因素的破坏,体内阴阳任何一方偏盛或偏衰,都可发生疾病,既是″阴阳失调″。
例如,根据阴阳消长的道理,阴盛之病症(如寒痰阻肺)常常引起阳衰,而出现怕冷、手足凉、面色苍白、舌质淡、脉弱等阳气不足之症状,阴虚的病症(如心阴不足)往往引起阳亢,而可出现烦躁、生眠、口干、舌红、脉细数等阳亢的病状。
根据阴阳互根的道理,当阴阳任何一方有明显虚损时,常能导致另一方的虚衰即所谓″阳损及阴″。临床上,常见某些慢性病的晚期出现阴阳两虚的证候。█
█阴阳在调理上的应用█
在辨证方面:中医临床辨证首先要辨别″阴阳″,这是辨证的根本。(内经)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发热口渴、喜饮冷水、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等属於阳证;
怕冷、口淡、喜热饮、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迟等属於阴证。
█阴阳在调理上的应用█
在治疗和用药方面:中医认为″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故“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实之,实者虚之”以此来调整阴阳的相互关系,恢复阴阳的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用药方面,我国医学将药物的气味、性能也分别归纳为阴阳两种属性。
如以药性的寒、热、温、凉四气来分,寒、凉属阴,温热属阳;以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味来分,辛、甘为阳,酸、苦、咸为阴;以药物的升、降、浮、沈(一般性能)来分,升、浮为阳,沈、降为阴等等。临床上就是利用药物的阴阳属性来调整机体阴阳的偏胜或偏衰,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调整阴阳阴盛阴阳偏盛实证实寒证寒者热之(热性方药)伤阳兼阳虚(酌加温阳)阳盛实热证热者寒之(寒性方药)伤阴兼阴虚(酌加养阴)阴虚阴阳偏衰虚证虚热证补阴(阳病治阴,壮水
之主,以制阳光。)阳虚虚寒证补阳(阴病治阳,益火
之源,以消阴翳。)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的内容降沉升浮一是阴消阳长状态;二是阳消阴长状态;三是重阳极限状态;
四是重阴极限状态;五是阴阳平衡状态。二、五行学说(阴阳运动的产物)古人为了更加简洁明晰的表达阴阳,便将阴阳变化规律中的阴消阳长状态以“木”的形来表示,将重阳极限状态以“火”的形象来表示,将阳消阴长状态以“金”的形象来表示,将重阴极限状态以“水”的形象来表示,将阴阳平衡状态以“土”的形象来表示,如此,世间万物都可以用五行划分。五行的性质--木
木曰曲直
所谓“曲直”,是形容树木的生长形态特征,主干挺直向上生发,树枝曲折向外舒展,故引申为木有升发、生长、条达、舒畅,曲直刚柔于一身等特性火曰炎上所谓“炎上”,是说火在燃烧时,能发光放热,火焰蒸腾上升,光热四散于外,故火有发热、温暖、光明、向上的特性,进而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升腾、温通、昌盛、繁茂等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火。五行的性质--火土爰稼穑所谓“稼穑”,是指庄稼的播种与收获,即所谓“春种曰稼,秋收曰穑”。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五行的性质--土金曰从革所谓“从革”,顺从和变革。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五行的性质--金水曰润下所谓“润下”,是指水有滋润寒凉、柔顺、流动趋下的特性,进而引申为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闭藏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水。五行的性质--水五行的关系相克肺肾肝心脾相生相生相生相生相生金水木火土五行的相乘与相侮,是五行关系在某种因素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现象。相乘,即相克的太过,超过了正常制约的力量,从而使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相克”与“相乘”是有区别的,相克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相乘则是
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以后的过度克伐,是反常现象。在人体,则前者是生理状态,后者则为病理状态。五行相克(克即胜过)是描述物质形态的相互关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相生(生即出现转化)是描述事物的变化规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五行的归类五行的养生应用-在脏腑功能上的应用相克肺肾肝心脾相生相生相生相生相生金水木火土运用五行学说,把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相联系为一个整体(下:五行与五脏图)肝属木:木曰曲直,枝叶条达,有升发之性肝性条达,恶抑郁,有疏泄之功心属火:火曰炎上,有温热之性心居膈上,有温煦之功脾属土:土性敦厚,生化万物脾居中焦,化生气血肺属金:金性清肃,收敛肃杀肺性清肃,以降为顺肾属水:水性滋润,下行闭藏肾有藏精,主水之功五行的养生应用-在健康诊断上的应用五行归属与健康诊断:五行色诊;五行音诊;五行味诊;……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为肝病面见赤色,口中味苦,为心病面见黄色,口中粘腻,为脾虚以相生规律确定治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治法: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金水相生……在调理脾胃的时候,兼顾心肺两脏,效果更明显。三、藏象学说藏象含义
“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
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
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概括总结而成的。藏与脏器的区别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察和“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藏”的结构是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的器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的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得。藏脏器藏象学说的内容1、五脏:心、肝、脾、肺、肾共同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即:能贮藏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各种精微物质,如精、气、血、津液等;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即:主管饮食物的受纳、传导、变化和排泄糟粕;2、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3、脏腑关系主要功能:主血脉、藏神
(为生之本、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联属功能: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为表里。心1、五脏:心3、脏腑关系-脏与腑的关系1、心与小肠:生理:小肠为阳、为表;心为阴为里。心经与小肠经相互络属。
心火下降有助于小肠分清别浊。小肠下行有助于心火下降。病理:心经有火常移热于小肠,见:尿少、尿赤、尿热、尿痛,谓之小肠火。
小肠有热可上移引起心经之火: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等。2、肺与大肠:生理:大肠为、为表;肺为阴、为里。肺经与大肠经相互络属。
肺气肃降、津液四布,濡养大肠,使之传导排便正常。
大肠的传导顺利有助于肺的肃降、呼吸功能。病理:肺热壅盛,失于宣降,大肠传导受影响,可见:发热、咳嗽、痰喘、便秘等。
大肠实热,腑气不通,累及肺的肃降,见:胸闷、喘促。3、脏腑关系-脏与腑的关系3、脾与胃:生理:胃为阳、为表;脾为阴、为里。脾经和胃经相互络属。
脾主运化,胃主收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脾宜升,胃宜降。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病理:水湿困脾,脾失健运,引起胃失和降,
见:纳呆、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肢体困重。
食滞胃脘,浊气不降,引起脾不升清,脾失健运,
见:厌食、嗳腐吞酸、腹胀、泻泄等。
脾胃虚寒:脘腹隐痛、喜温喜按、食少腹胀、形寒肢冷、便溏。4、肝与胆生理:胆为阳、为表;肝为阴、为里。肝经和胆经相互络属。胆分泌胆汁,肝贮藏胆汁。肝主疏泄,条畅情志,保证胆汁排泄畅通、胆气宁静,病理:肝胆湿热可见:黄疸、口苦、胁痛、纳呆、恶心呕吐3、脏腑关系-脏与腑的关系5:肾与膀胱生理:膀胱为阳、为表;肾为阴、为里。肾经和胃膀胱经相互络属。
肾为水脏,蒸腾气化,主水液代谢。
膀胱主藏津液和排泄小便。病理:肾阳虚不能蒸腾汽化,膀胱排泄不利,形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
膀胱湿热,累及于肾可见:腰痛、腰酸、尿频尿急等。四、经络学说“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黄帝内经》“经络是为治病和健康而存在的,如果离开了经络去谈治病和健
康,方向都是错的.--中科院祝院士祝总骧教授“经脉者,行气血、濡筋骨、营阴阳、决死生、处百病,不可不通。”三、经络学说经络将人体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是人生、老、病、死的总控制系统。疏通经络------是解决慢性疾病的根本办法,是防病抗衰、恢复年轻、养生养寿的最理想的方法。”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黄帝内经》
□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
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与络的关系:经—即径,经络系统的主干;有固定循行路线络—经的分支,网络全身;无固定循行路线□经络的生理基本功能(一)联络沟通作用
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联络作用主要有:1、联络脏腑与体表2、联络脏腑与官窍3、加强脏腑联系—(1)表里经构成脏腑表里相合的关系
(2)某些经脉,还联络多个脏腑4、经脉之间的联系(1)十二经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
(2)奇经八脉加强了十二经脉的联系(二)运行渗灌作用(三)感应传导作用—“得气”、“行气”(四)调节作用□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别络络脉浮络孙络十二经筋连属外连部分十二皮部内属
五脏六腑经络系统(一)走向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至胸,交手三阴经。□十二经络的走向交接规律手之三阴手之三阳足之三阳足之三阴头足手胸腹□十二经络的走向交接规律(二)交接规律
食指端
鼻翼旁
足大趾
手太阴肺
手阳明大肠
足阳明胃
足太阴脾
心中手少阴心
手太阳小肠
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
胸中
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
足少阳胆
足厥阴肝
肺中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脏□十二经络的走向交接规律(二)交接规律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手食指端足大趾外端目外眦目内眦足小趾端手无名指端足大趾内侧手小指端鼻孔旁心中胸中肺中(肺内)肺中(肺内)任督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脏□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奇者,异也。所谓奇经,是指这些经脉与十二经脉不同。它们与十二正经的区别是:◆它们的分布不如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它们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除任脉、督脉外,奇经上无穴位分布;◆人的上肢无奇经分布;◆没有经别、经筋和皮部。“八脉”是指奇经共有八条,故称“奇经八脉”。□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一)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
督脉—“总督诸阳”(与六阳经交会于大椎,称为“阳脉之海”);
任脉—“阴脉之海”(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脐下三寸,足三阴经又
接手三阴经,故任脉称为“阴脉之海”);
冲脉—通行上下前后,渗灌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之海”;
带脉—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
阴维脉—维络诸阴经,联络所有的阴经而与任脉交会;
阳维脉—维络诸阳经,联络所有阳经而与后督脉相合;
阴跷、阳跷脉—“分主一身左右阴阳”。(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
除任、督直接参与十四经气血循环外,其他奇经还具有涵蓄和调节十二
经气血的功能。(三)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
奇经八脉虽然不似十二经脉那样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但它们在循
行分布过程中与脑、髓、女子胞等奇恒之腑以及肾脏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从从而加强了某些脏腑之间的相互沟通。1、循行部位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
分支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
分支2:从小腹内分出,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再向上至两眼下部中央。2、基本功能督,有总督、统率之义。(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2)加强肾和脑、髓的联系。[督脉][任脉]1、循行部位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内侧),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分支:由胞中别出,与冲脉相并,行于脊柱前。2、基本功能任,有担任,妊养之义,通“妊”。(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
(2)任主胞胎:任脉起于胞中,任,含妊养之义。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与女子妊娠有关,为生养之本,故“任主胞胎”。[冲脉]1、循行部位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从气街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分支1:从少腹输注于肾下,浅出气街,沿大腿内侧进入腘窝,再沿胫骨内缘,下行到足底。分支2:从内踝后分出,向前斜入足背,进入大趾。分支3:从胞中分出,向后与督脉相通,上行于脊柱内。2、基本功能冲,有“要冲”的含义。(1)调节十二经气血: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2)与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有关:有“血海”之称。[带脉]1、循行部位起于季胁,斜向下行,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穴,绕身一周,并在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髂骨上缘斜行到少腹。2、基本功能(1)约束纵行诸经:带脉围腰一周,状如束带,以约束纵行的各条经脉,调节脉气,使纵行诸脉之脉气不下陷。(2)主司妇女的带下。[阴阳跷脉]1、循行部位
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沿内踝后直上下肢内侧,经前阴,沿腹、胸,进入缺盆,出行于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经鼻旁,到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阳跷脉会合。
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经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阴跷脉会合,再上行进入发际,向下到达耳后,与足少阳胆经会于项后。
2、基本功能
(1)主司下肢运动
(2)主司眼睑开合[阴阳维脉]1、循行部位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经交会处(足少阴肾经的筑宾穴),沿下肢内侧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肝经相合,然后上行至咽喉,与任脉相会。
阳维脉起于外踝下,与足少阳胆经并行,沿下肢外侧向上,经躯干部后外侧,从腋后上肩。经颈部、耳后,前行到额部,分布于头侧及项后,与督脉会合。
2、基本功能
阳维脉维系联络诸阳经;
阴维脉维系联络诸阳经。经络的应用(一)阐释病理变化
1、传递病邪
(1)外邪通过经络内传脏腑
外邪皮毛孙脉络脉
经脉脏腑
(2)脏腑之间疾病通过经络相互传变:
如肝气犯胃、肝火犯肺、肾阳虚水气凌心射肺。
2、反映脏腑的病变
胃肠火盛牙痛;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肝气郁结两胁、少腹胀痛(二)指导疾病的诊断
1、循经辨证:
头痛的辨证:前额痛—阳明经,头侧痛—少阳经,头项强痛—太
阳经;巅顶痛—足厥阴肝经。
2、全息诊断:脏腑疾病多在某些特定的部位(腧穴)有病理改变。
如十二指肠溃疡—不容穴压痛,胆囊疾病—胆俞穴、胆囊穴压
痛,阑尾炎—阑尾穴,胃癌—胃俞穴有结节状反应物,冠心病—
神堂
(心俞旁1.5寸)经络的应用(三)指导疾病的治疗
1、指导针灸推拿—经络所通,主治所及。
(1)指导循经取穴——直趋病所
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2)指导推拿按摩
2、指导药物治疗——药物归经
手太阴肺经:
升麻、白芷、桔梗、葱白;
手阳明大肠经:
升麻、白芷、石膏;
足阳明胃经:
升麻、白芷、石膏、葛根;
足太阴脾经:
升麻、白芍、葛根、苍术;
手少阴心经:
黄连、细辛;
手太阳小肠经:
藁本、黄柏;
足太阳膀胱经:
羌活;
足少阴肾经:
独活、知母、细辛;
手厥阴心包经:
柴胡、丹皮;
手少阳三焦经:
柴胡、连翘,
上焦—地骨皮,
中焦—青皮,下焦—附子;
足少阳胆经:
柴胡、青皮;
足厥阴肝经:
柴胡、青皮、川芎、吴茱萸;五、子午流注南北西东2313579111315171921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
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我国古代中医圣贤人士透过人体而揭示的一种自然规律:因太阳与地球位置的变化,其引力使人体的12条经脉在12个不同的时辰有兴有衰。子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办公楼租赁合同全新版
- 2025年度体育场馆清洁工劳动合同范本(含设施清洁与保养)
- 2025年度租赁型公寓退房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电商企业客服外包智能服务系统合作协议
- 交通监控设施安装合同书样本
- 二手房交易合同定金协议范本
- 二手房按揭贷款购房合同
- 二手车辆买卖合同范本
- 个人股权转让合同范本标准
- 交通事故赔偿协议合同范本大全
- 腔镜器械的清洁消毒与保养课件
- 骨科手术的术后饮食和营养指导
- 旅游定制师入行培训方案
- 奥数培训班课件
- 2024年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六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100题
- 个人代卖协议
- 赏析小说语言(二)
- 【立高食品公司的偿债能力现状及问题分析(论文9000字)】
- 10.《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李强
-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综合训练100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