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振腹疗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付国兵
振腹疗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付国兵
1定义振腹疗法是以振法为基本手法,以腹部推拿操作为主要部位,用以治疗内外妇男多种疾病的脏腑推拿疗法。定义振腹疗法是以振法为基本手法,以腹部推拿操作为主要部位,用2创立和发展振腹疗法由北京中医药大学臧福科教授在九十年代初创立,历经二十余年三代人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特理论,独特手法,独特取穴,推拿导引相结合的理、法、技、穴具备的治疗体系,在推拿界独树一帜。已经发展成为脏腑推拿领域一个独特的流派。创立和发展振腹疗法由北京中医药大学臧福科教授在九十年代初创立3振腹疗法的整体思想重元气、重胃气、重气化振腹疗法以一元论为核心思想,以脾胃学说为主轴,抓住元气的生成、充养、输布三大环节,以培元气、调运化、畅气机为基本原则,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推拿配合调理任督二脉,脏腑的俞穴和募穴,四肢的相关穴位,调理元气的生发运行,恢复脏腑功能,进而治疗内外妇儿诸多疾病。振腹疗法的整体思想重元气、重胃气、重气化4振腹疗法的治疗范围振腹疗法是在推拿临床中不断总结积累完善发展而来的,广泛用于治疗内科疾病、妇科疾病、男科疾病,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近年来又开始应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伤科疾病,也取得不错的效果。振腹疗法的治疗范围振腹疗法是在推拿临床中不断总结积累完善发展5基本原理1.中医一元论思想2.重胃气、调气机思想3.“神阙”穴及其附近区域的特殊性4.气功学丹田理论5.现代医学观点基本原理1.中医一元论思想61.腹部的特殊性《丹溪心法》云:“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体外与体内有着密切联系。疾病发生时,其内部病变会通过外部证候表现出来,腹部是人体能触及体内脏腑的最直接途径,脏腑功能出现异常时,其阴阳气血虚实必在胸腹表现出来,通过腹部按摩,可以调整脏腑之阴阳气血虚实,起到通腑泻浊,安和五脏的体用。1.腹部的特殊性《丹溪心法》云:“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认为72.神阙”穴及其附近区域的特殊性
居中下焦之间,脐下肾间动气是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具有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的功能,能够内走脏腑经络,使百脉和畅,毛窍通达,上至泥丸,下至涌泉。神阙穴上有上中下三脘,两侧有天枢,其下有气海、关元,都有各自独特的作用。2.神阙”穴及其附近区域的特殊性居中下焦之间,脐下肾间动气83.重视任督二脉的特殊作用
《冯氏锦囊》中说:“夫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有子午也。”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任督二脉统摄十二正经脉的阴阳气血。古人有云,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3.重视任督二脉的特殊作用《冯氏锦囊》中说:“夫人身之有任94.推拿与导引相结合推拿:包含手法操作和被动运动两方面的内容;
导引:包含自主锻炼和自我按摩两方面内容。振腹疗法整理了系统的自我按摩方法,简便易学,方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操作。4.推拿与导引相结合推拿:包含手法操作和被动运动两方面的内容10振法振法分类:着力部位:为掌振法和指振法操作振源:肩振法、肘振法和腕振法用力方式:用力振法和松振法。振法振法分类:111.振法的特殊性振法之振者,震也,震阴而达阳。采用前臂不自主痉挛而产生的松振法,正体现了胃气在从容和缓之象。操作于神阂穴及其附近区域,振动脐下之动气,能助运化而聚原气,促气机而达周身。1.振法的特殊性振法之振者,震也,震阴而达阳。采用前臂不自主12震动对生物体都能产生很大影响;不同生物体的敏感性不同,震动可分高频、中频、低频三种,人类对低频震动敏感,对高频震动不产生生物反应。振法的频率在每分钟400-600次之间,属低频震动,据临床观察振腹按摩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和必尿生殖系统均能产生良性影响。震动对生物体都能产生很大影响;不同生物体的敏感性不同,震动可132.振法的操作方法术者取坐位,肘关节自然屈曲,以前臂肌肉的不自主痉挛带动腕关节小幅度、高频率的屈伸运动,使产生的振颤通过手掌或指端持续作用于腹部和穴位。2.振法的操作方法术者取坐位,肘关节自然屈曲,以前臂肌肉的不143操作要领术者手掌置于患者腹部,以劳宫穴对准患者神阙穴,掌根对患者关元穴,中指对患者任脉,食指和无名指对患者肾经,拇指和小指置于胃经。做指振法操作时,以拇指或食指、中指指端作用于腹部的中脘、气海、关元、梁门、天枢、中极等穴位。操作时要求沉肩、垂肘、松腕,作连续快速的颤动,要求每分钟400-600次。3操作要领术者手掌置于患者腹部,以劳宫穴对准患者神阙穴,掌根154.振腹疗法基本操作程序(1)背部操作(2)腹部操作(3)远端操作4.振腹疗法基本操作程序(1)背部操作16(1)背部操作1)拿肩井2)通督脉3)调背俞4)直推背部(1)背部操作1)拿肩井17(2)腹部操作1)通任脉2)分胸腹阴阳3)调募穴4)揉腹5)振腹6)拿腹7)推腹(2)腹部操作1)通任脉18(3)远端操作1)辨证取穴2)特殊穴(3)远端操作1)辨证取穴19糖尿病
糖尿病
20概述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血糖高渗状态等。本病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应积极防治。
概述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21概述目前国际上通用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病因学分型标准(1999):1型糖尿病,β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到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概述目前国际上通用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病因学分型标准22病因病机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不同类型糖尿病的病因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类型中也存在着异质性。总的来说,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病因病机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不同23病因病机我国传统医学对糖尿病早已有认识。本病属“消渴”症的范畴,早在公元前2世纪,《素问·奇病论篇》中有云:“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病因病机我国传统医学对糖尿病早已有认识。本病属“消渴”症的范24病因病机一直以来,糖尿病被归入中医学“消渴”范畴,分“三消”论治。近年来,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经过讨论,把糖尿病分为气阴两虚、阴虚热盛、湿热内蕴、阴阳两虚和瘀血内阻5种证型。近年来,中医学者开始重视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药干预治疗。病因病机一直以来,糖尿病被归入中医学“消渴”范畴,分“三消”25临床表现代谢紊乱症状群血糖升高后因渗透性利尿引起多尿,继而口渴多饮;外周组织对葡萄糖利用障碍,脂肪分解增多,蛋白质代谢负平衡,渐见乏力、消瘦,儿童生长发育受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维持机体活动,患者常易饥、多食,故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常被描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临床表现代谢紊乱症状群血糖升高后因渗透性利尿引起多尿,继而口26临床表现可有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血糖升高较快时可使眼房水、晶体渗透压改变而引起屈光改变致视力模糊。许多患者无任何症状,仅于健康检查或因各种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高血糖。临床表现可有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血糖升高较快时可使眼房水27临床表现常见的并发症有:(一)急性严重代谢紊乱: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血糖高渗状态(二)感染性并发症:皮肤感染;妇科感染;合并肺结核;肾盂肾炎临床表现常见的并发症有:28临床表现常见的并发症有:(三)慢性并发症:1、大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2、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心肌病3、神经系统病变: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性痴呆、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胃肠功能)临床表现常见的并发症有:29临床表现常见的并发症有:(四)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足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五)其他:视网膜黄斑病(水肿)、白内障、青光眼等临床表现常见的并发症有:30诊断1.有糖尿病症状和随意血糖≥11.1mmol/l。“随意”是指一天内任何时间,无论进食与否。糖尿病典型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和不可解释的体重减轻。2.空腹(FGP)≥7.0mmol/l。“空腹”指至少8h未进食(未摄入热量)3.OGTT试验2hPG≥11.1mmol/l。试验需按WHO要求用75g无水葡萄糖溶于水。
OGTT试验2hPG是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糖值。诊断1.有糖尿病症状和随意血糖≥11.1mmol/l。31诊断血糖调节受损凡空腹血糖﹥5.6mmol/L,而﹤7.0mmol/L即可认为是空腹血糖受损。而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而﹤11.1mmol/L为血糖耐量受损。两者均为血糖调节受损。血糖调节受损者若不经干预治疗,70%以上会转成2型糖尿病。。诊断血糖调节受损32诊断现在很多学者将血糖调节受损称为“糖尿病前期”或“准糖尿病”血糖调节受损阶段的治疗,比起糖尿病的治疗要容易,而且见效快,不仅有望使血糖恢复正常,而且可以使胰岛素细胞分泌功能恢复正常,使胰岛的抵抗状态得到改善。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阻止其发展成糖尿病,因此对血糖调节受损者的干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诊断现在很多学者将血糖调节受损称为“糖尿病前期”或“准糖尿病33治疗措施一、手法治疗1、手法:捏脊、一指禅推法、点法、拿法、揉法、振法、擦法。2、取穴与部位:后背部、腰骶部、胸腹部及下肢;任脉、督脉、膀胱经、脾经、胃经以及命门、八髎、神阙、中脘、关元、气海、足三里、地机等穴。治疗措施一、手法治疗34治疗措施一、手法治疗3、操作:①患者俯卧位,术者由八髎至大椎行捏脊法4~7遍;再用按揉法施于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在肺俞、肝俞、脾俞、胆俞、胃俞、肾俞、三焦俞稍作停留,以痠胀得气为度,约3分钟。治疗措施一、手法治疗35治疗措施一、手法治疗3、操作:②横擦肾俞、命门,用小鱼际横擦八髎,各10~20次或以透热为度。③直推背部:沿督脉与膀胱经由上至下直推督脉和两侧膀胱经各两遍。治疗措施一、手法治疗36治疗措施一、手法治疗3、操作:④患者仰卧,医者站于右侧,通任脉十遍,分胸腹阴阳五遍,揉腹顺、逆时针各五遍,后用掌振法以神阙穴为中心,在小腹部操作十五分钟左右。⑤用擦法,擦右侧腹部胰腺体表投影处,以透热为度。治疗措施一、手法治疗37治疗措施一、手法治疗3、操作:⑥推腹十遍。⑦拿腹三次。⑧用一指禅推法结合点法,由轻到重,点足三里、地机等穴位,以患者耐受为度。治疗措施一、手法治疗38糖尿病预防保健操1、固气转晴拇指内叩掌心,其余四指握拳,扣住拇指,置于两胁,双脚五指抓地,同时环转眼球,顺时针逆时针各20遍。糖尿病预防保健操1、固气转晴39糖尿病预防保健操2、横推胰区双手掌由外向内推腹部胰脏体表投影区,一推一拉交替操作20遍糖尿病预防保健操2、横推胰区403.揉腹部以神阙为中心揉腹,顺时针逆时针各20遍糖尿病预防保健操3.揉腹部糖尿病预防保健操414、按揉腰背双手握拳,以食指的掌指关节点揉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每穴各半分钟。糖尿病预防保健操4、按揉腰背糖尿病预防保健操425、推擦腰骶双掌由脾俞自上而下推至八髎穴10遍。糖尿病预防保健操5、推擦腰骶糖尿病预防保健操436、通调脾肾揉脾经血海、地机、三阴交,揉肾经太溪穴,双手拇指沿胫骨内侧缘由阴陵泉推至太溪5遍。糖尿病预防保健操6、通调脾肾糖尿病预防保健操447、拳扣胃经双手握空拳自上而下叩击小腿外侧胃经循行部位五遍,以酸胀为度。糖尿病预防保健操7、拳扣胃经糖尿病预防保健操458、推擦涌泉用手掌擦涌泉穴,以透热为度。糖尿病预防保健操8、推擦涌泉糖尿病预防保健操46胃轻瘫
胃轻瘫
47概述胃轻瘫综合征(gastroparesissyndrome)是指以胃排空延缓为特征的临床症状群。而有关检查未发现上消化道或上腹部有器质性病变。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又称特发性胃轻瘫,多发于年轻女性。根据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可将胃轻瘫分为急慢性两种。临床上慢性多见,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常达数月甚至10余年。概述胃轻瘫综合征(gastroparesissyndrom48病因学原发性胃轻瘫病变部位可能在胃的肌层或支配肌层的肌间神经丛继发性者常有:①糖尿病;②结缔组织病,如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③胃部手术或迷走神经切断术;④感染或代谢异常;⑤中枢神经系疾病等。病因学原发性胃轻瘫病变部位可能在胃的肌层或支配肌层的肌间神经49发病机理一、糖尿病性胃轻瘫(dgp)二、手术后胃轻瘫三、神经性厌食四、累及胃平滑肌的疾病
发病机理一、糖尿病性胃轻瘫(dgp)50发病机理五、胃食管返流病六、伴癌综合征七、缺血性胃轻瘫八、特发性胃轻瘫发病机理五、胃食管返流病51发病机理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痞满”、“腹胀”、“反胃”等证范畴。一、胃中积热二、痰湿阻滞三、肝脾郁结四、脾胃气虚发病机理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痞满”、“腹胀”、“反胃”等证范畴52临床表现胃轻瘫的动力障碍常表现为:一、胃窦动力低下,胃排空延缓。二、胃近端顺应性降低,使胃容纳性减弱。三、胃近端压力减低,使胃液体排空延缓。四、胃、幽门、十二指肠运动不协调。临床表现胃轻瘫的动力障碍常表现为:53临床表现辨证分型一、胃中积热症见食后脘腹胀满,痞胀不舒,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吐物酸臭,口干口渴,面红烦热,溲黄便秘。舌红而干、苔黄厚腻,脉象滑数。二、痰湿阻滞症见早饱纳呆,胃脘痞满,头晕目眩,胸闷恶心。舌质淡,苔白腻,脉象滑缓。临床表现辨证分型54临床表现辨证分型三、肝脾郁结症见纳差脘痞,便溏体倦,遇事焦虑,胸胁胀闷,常喜叹息,或有干呕。舌质红,苔薄白,脉象弦缓。四、脾胃气虚症见食少纳呆,脘痞满闷,饥不欲食,便溏,神疲肢倦。舌质淡胖,苔白,脉象缓弱。临床表现辨证分型55诊断如有胃轻瘫的症状,尤其是餐后数小时仍呕吐大量食物,在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正常或排除机械性(器质性)梗阻后,一般可以作出胃轻瘫的初步诊断。确定诊断则需进行胃排空试验,胃内测压或胃电图检查。诊断如有胃轻瘫的症状,尤其是餐后数小时仍呕吐大量食物,在x线56诊断一、胃排空功能测定二、胃内测压三、胃电图诊断一、胃排空功能测定57治疗措施一、手法治疗二、其他治疗治疗措施一、手法治疗58治疗措施一、手法治疗1、治则: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泄之”的原则。2、手法:一指禅推法、点法、拿法、揉法、振法、擦法。3、取穴与部位:后背部、腹部、下肢部;肝俞、脾俞、胆俞、肾俞、命门、腰阳关、神阙、气海、关元、中极、足三里等。治疗措施一、手法治疗59治疗措施一、手法治疗4、操作:①患者俯卧位,术者由八髎至大椎行捏脊法4~7遍;再用按揉法施于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在肺俞、肝俞、脾俞、胆俞、胃俞、肾俞、三焦俞稍作停留,以痠胀得气为度,约3分钟。治疗措施一、手法治疗60治疗措施一、手法治疗4、操作:②横擦肾俞、命门,用小鱼际横擦八髎,各10~20次或以透热为度。③患者仰卧,医者站于右侧,通任脉十遍,分胸腹阴阳五遍,揉腹顺、逆时针各五遍,后用掌振法以神阙穴为中心,在小腹部操作十五分钟左右。治疗措施一、手法治疗61治疗措施一、手法治疗4、操作:④术者在任脉上施以一指禅推法,以膻中、上脘、中脘、气海、关元为重点,反复操作3~5遍。⑤拿双下肢前侧至踝关节2~3遍;点按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以痠胀为度。治疗措施一、手法治疗62治疗措施一、手法治疗5.随证加减⑴胃中积热:加点按大横、腹结、曲池、上巨虚,梁丘、公孙每穴约半分钟。⑵痰湿阻滞:重点点按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丰隆、内关等穴,每穴约半分钟。治疗措施一、手法治疗63治疗措施一、手法治疗5.随证加减⑶肝脾郁结:重点点按肝俞、胆俞、章门、期门、太冲,每穴约半分钟;⑷脾胃气虚:重点点按脾俞、胃俞、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阴陵泉,每穴约半分钟。治疗措施一、手法治疗64治疗措施二、其他治疗1、一般治疗胃轻瘫患者应给予低脂肪、低纤维饮食,少食多餐,流质为主。2、原发疾病的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应尽可能控制高血糖。3、促动力性药物应用促动力药物是目前大多数胃轻瘫患者最有效的治疗途径。治疗措施二、其他治疗65治疗措施二、其他治疗4、手术治疗对于少数难治性胃轻瘫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5、胃起搏(gastricpacing)能使紊乱的胃电慢波节律恢复正常。治疗措施二、其他治疗66痛经痛经67痛经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下腹及腰痛较剧,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四肢冷,并随着月经周期发作,影响正常工作及学习时,称为“痛经”。常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祖国医学有“经来腹痛”、“吊阴痛”、“经行下牛膜片”等记载。痛经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下腹及腰痛较剧,严重时伴68原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primarydysmenorrhea,PD),也叫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多发生于有排卵的月经。原发性痛经69原发性痛经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腹部痉挛性疼痛
时间:阴道流血前数小时开始,行经第一天达到高峰,持续时间从数小时到2~3天疼痛性质:痉挛性疼痛、坠痛、胀痛、绞痛疼痛部位:下腹部,也可放射至腰骶部、背部、会阴、肛门及大腿内侧伴随症状:恶心、呕吐、头晕、低血压、面色苍白、出冷汗、乏力甚至虚脱原发性痛经70原发性痛经--发病率我国妇女中痛经的发生率为33.1%,其中原发性痛经占53.2%,重度痛经的发生率为13.55%
[1]
1.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中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的调查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年4月第5卷第4期:2192.
原发性痛经--发病率71原发性痛经—危险因素好发人群原发性痛经—危险因素好发人群72原发性痛经—危险因素月经情况初潮年纪越小,痛经程度越重遗传性母亲有痛经者,女儿痛经的发生率较高GSTT1基因缺失可明显增加痛经的危险性足月妊娠足月妊娠分娩史的妇女痛经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降低原发性痛经—危险因素月经情况73原发性痛经—危险因素情绪因素抑郁和焦虑加重了痛经的强度或诱发痛经。饮食习惯生冷饮食、刺激性食物、冷水洗漱能引起痛经的产生。其他睡眠、饮酒、吸烟以及运动量与痛经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原发性痛经—危险因素情绪因素74原发性痛经—病因病机病因子宫肌肉痉挛收缩子宫发育不良内膜脱落病机原发性痛经的病理机制与子宫内膜的前列腺素有关
原发性痛经—病因病机病因75原发性痛经—诊断初潮后2~3年内发病,多为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轻妇女在经期或其前后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1周以内),疼痛持续时间不超过48~72小时疼痛性质属痉挛性或类似分娩产痛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原发性痛经—诊断初潮后2~3年内发病,多为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76原发性痛经—治疗一般治疗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平日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营养及充足睡眠。重视月经生理的宣传教育,通过解释说服,消除病人恐惧、焦虑及精神负担。加强经期卫生,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和防止受寒。抑制排卵如病人愿意控制生育,则口服避孕药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首选药物。原发性痛经—治疗一般治疗77原发性痛经—治疗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pgsi)该类药物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使子宫张力和收缩性下降,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β-受体兴奋剂通过兴奋肌细胞膜上β受体,活化腺苷酸环化酶,转而提高细胞内camp含量。使子宫肌松弛,缓解痛经。其他:钙通道阻滞剂;维生素b6;镁-氨基酸螯合物;棉酚和中成药。原发性痛经—治疗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pgsi)78中医对痛经的认识历代医家都把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称为痛经。中医对痛经的认识79中医学对痛经的认识—历史沿革痛经一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症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诸病源候论》云:“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与血气相搏击,故令痛也”,并首立“月水来腹痛候”,为研究及治疗痛经奠定理论基础。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则有病因和治法的论述:“妇人经来腹痛,由风冷客于胞络冲任……用温经汤。”中医学对痛经的认识—历史沿革痛经一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80中医学对痛经的认识—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常见的病因病机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气血虚弱等中医学对痛经的认识—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冲任、胞宫81中医学对痛经的认识—辨证分型本病以伴随月经来潮而周期性小腹疼痛作为辨证要点,根据其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喜按或拒按等不同情况,明辨其虚实寒热,在气在血。中医学对痛经的认识—辨证分型本病以伴随月经来潮而周期性小腹疼82中医学对痛经的认识—辨证分型气滞血瘀:经前下腹胀痛,经行痛剧,痛引腰骶,痛甚昏厥,腹痛拒按;经行不畅,挟有血块,块下痛减;肛门坠胀;经前乳房胀痛,胸闷不舒;性交疼痛;舌紫黯、边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寒凝血瘀: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月经后期,量少;经血黯而有瘀块或如黑豆汁样;畏寒,手足欠温;带下量多;舌苔白或腻,脉弦或沉紧。气血虚弱:经期或经净后,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经色淡,质清晰,面色苍白,精神倦怠,舌淡苔薄,脉细弱。中医学对痛经的认识—辨证分型气滞血瘀:经前下腹胀痛,经行痛剧83中医学对痛经的认识—治疗根据“通则不痛”的原理,痛经的治疗以“通调气血”为原则。目前,中药、针灸以及推拿是治疗痛经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中医学对痛经的认识—治疗84推拿治疗我们采用以神阙穴为中心的振腹疗法为基本治疗手段,取一点而达病所,选择在月经来潮前七天开始治疗,治疗间歇运用温经止痛操进行自我按摩,先行调理冲任督带,疏通调经气,开通闭塞,具备相对完善的治疗模式,临床疗效可靠。推拿治疗85推拿治疗基本治法取穴及部位:气海、关元、肾俞、八髎、章门、期门、肝俞、胆俞、膈俞、脾俞、胃俞、足三里、血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工业管理软件市场全面调研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2025年度建筑材料物流服务合同
- 《平均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2025地震勘探项目安全责任与风险管理合同范本
- 昆明某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城市改造爆破拆除工程服务协议
- 2025年度特色餐厅员工劳动合同范本(含加班规定)
- 2025年度绿色农产品直供配送承包协议
- 2025年中国数码商城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十三五”重点项目-塑料收料圆盘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节能专)
- 《高级算法设计》课件 第2章 高级图算法
-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
- DB14∕T 92-2010 M5、M15车用甲醇汽油
- 农村饮水协议书(2篇)
- 疼痛的护理讲课课件
- 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高考真题-政治(江苏卷) 含解析
- 上海市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含答案)
- 门窗安装师傅签免责协议书范文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护理查房
- 一年级生命安全教育教案(湖北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