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葛覃》:葛之覃兮与黄鸟于飞生命的丰盛与有余_第1页
《诗经葛覃》:葛之覃兮与黄鸟于飞生命的丰盛与有余_第2页
《诗经葛覃》:葛之覃兮与黄鸟于飞生命的丰盛与有余_第3页
《诗经葛覃》:葛之覃兮与黄鸟于飞生命的丰盛与有余_第4页
《诗经葛覃》:葛之覃兮与黄鸟于飞生命的丰盛与有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经·葛覃》:葛之覃兮与黄鸟于飞·生命的丰富与有余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一构造分析葛——黄鸟葛——絺綌师氏——归宁父母葛,就是葛藤。覃,就是延展之意。葛覃——葛之覃兮,*之*兮,这样的一个表达构造,有什么特色呢?葛覃和葛之覃兮,两种表达,其蕴含的生命气息是完全不同的。葛覃,就是描述一种状态。而葛之覃兮,就是一种活生生的,蓬勃生长的状态。我们看这个“之”字,是象脚趾。而这个“兮”字,象气之舒服,悠长。葛之覃兮,整体一看,就是人走进了集中满了葛覃的山谷之中,这种活生生的画面一下就出来了。我们对诗经里的语气词呢,要多一些感受。语气词,就是语中之“气息”,就是一种流淌。让语言流淌起来。语气词假设去掉的话,就干巴巴的。这是诗经发乎情的局部。而语气词,它的发音也是有肯定的节度的,这是属于止乎礼的局部。这是回到诗本身感受诗经。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经的传习,也就是诗教是可以和政教发生一种假设有假设无的关联。所以诗经,在古人看来,都是讽诗。可以说篇篇〔可以是〕谏言,在不同语境,在不同时机说出来,就会有不同的涵义。诗,建立起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感应,是一种心愿的传达。而在秦朝,人与人之间的心愿传达,不能靠诗,靠的是明确的、明晰的法令法规,照做就行,这就是对象化的标准化的法令语言和非对象化的非标准化的诗的语言的分判。今日早上,在讲解为政其次第三章的时候,就谈到了“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与“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关系,这两层关系的核心,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严苛的律令的关系呢?还是温顺敦厚的诗一般的关系呢?这是《论语》线上公益课《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你看,焚书坑儒这件事,《诗》是首当其冲的。为什么李斯,秦始皇这些秦朝的统治者对于《诗》有着如此的禁绝之心呢?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你看,诗经是放开的,是温顺敦厚的,和法家的严苛可谓格格不入,天生的死敌啊!对象与非对象,就如同阴与阳,相生相克,相辅相成,过于偏向于哪一方,都是不大适宜的。如同魏晋玄学,在我看来,就是过于空虚和玄奥了,没有可对象的,接地气的东西的支撑,总是有些虚玄。二关于注疏《诗序》:《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其志在于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浣濯之衣,敬重师傅,则可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诗经解释学从很早就开头了。一件事情,是可以有多种解释。就是一个象,可以应多种事情。这个应象的维度、方向,就把握在历代的大经师手里。为什么这样解释,他内心是有原则的。另外文本本身也是有道的,即便是附会,也是顺着经义附会,那么我们照旧能够从后人的注解中觉察一些道道,总归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吸取的地方。这就是和诗经及其历代的注疏,发生一种对话的关系。这种对话的关系,就是在字里行间,感受那种气息、信息和消息。解经,假设不依照前人已经走的路,贸然去解释,很难到达解释的高度。我们都知道站在巨人肩膀上能够获得那种高度,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到达巨人的肩膀?看历代大能注疏、注解,是一个可行的上达之路。《葛覃》,后妃之本也。你看,这一下就定型了。我心里的就有一种别扭,不能就这么被定型了。但是我们可以先顺着这个解释,切看看怎么说。后妃之本也,言后妃德行的根本。对象就定在君王。后妃在父母家,其志在于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浣濯之衣,对象确定后,又确定了空间,父母家。然后又确定了所为之事——女功、浣衣。敬重师傅,则可归安父母,这是第三段的大意。王夫子在《诗广传》里讲是:化天下以妇道也。这个《葛覃》大意。立一人之德,化天下夫妇之德。这就是从明明德到“明明德于天下”,这样的一个经学传统。很有经世致用的大义所在。我们在此体会其认真啊,就是站在家国天下这样的一个构造下,进展的解释。就这好的方面讲,原来一篇很个人性的诗歌,就格局一下子变大大了,有了平天下的力气。这是现在讲的“赋能”。让这首诗歌担当了一个很大的使命。这就是一个自由的人,突然被赐予了一个极大的使命,就是——“以妇道化天下也”。每首诗都有一个成长过程,从诞生,成长,学习,自由拘束的童年,寻找探究的少年,最终成年后开头被赐予了使命,担当了责任。每首诗都有这样的一个过程,这种“诗歌生命阶段化”来观一首诗,就会有更为整全的视角。或许也有不堪重负之嫌。所以我们也不用很排斥地说这也不对,那种解释也不好,不用这样。统观细察,复原整个的诗的生命。甚至可以说,每一首诗都有多个身外化身。那种对象化的解释,再到后面的注疏,就脱离了诗之本体,成了这首诗的身外化身,构成了基于诗经原本生命的的生命。这样诗经解释的源流之变我们就清楚了。不仅是诗经,我们的四书五经,老庄等等,很多都有这样的一个演化历程,这或许就是一种做学问的方法。那么我们搞清楚这些,对于我们自己的生命本身有什么意义呢?有一点就是在这些源流之变中,疏通出一条常经大道。在这个疏通的过程中,反求诸己,率性明德,克己修身,修己安人。可以说其次个落脚点就是——“修己安人”。我们可以说,诗经的解释,是一种约束,把自然属性的诗,商定在家庭生活,君主的家庭生活也是家庭生活啊。后人的注疏,把诗经约在齐家这一环节上,虽然约在这里,但是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条通路,虽然有约束,但是呢,又有放开之处。诗经安排的是日常琐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这也是疏解诗经的方法。通过《诗经》的悲欢离合、草木虫鱼,我们可以观看天地万物怎样相摩相荡、相生相克;动物植物怎样动而静、静而动,家国天下怎样分而合、合而分。每个人生活中跟父母、夫妻、子女、同事、领导、下属的关系,全部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其实都是天地万物各种简单关系中的一种,而且本质上一样的。你怎样把这些关系调理好了,生命就安排了。——柯小刚朱熹《诗集传》:此詩后妃所自作。故無贊美之詞。然於此可以見其已貴而能勤、已富而能儉、已長而敬、不弛於師傅、已嫁而孝不衰於父母。是皆德之厚、而人所難也。小序以爲、后妃之本。庶幾近之。此詩后妃所自作。朱子更进一步,自作。诗言志,说自作,也是合情合理的。故無贊美之詞。自作本就是推导出来的,或许就是看到诗中无赞美之词,是一个很好的佐证。然於此可以見其已貴而能勤、已富而能儉、已長而敬、不弛於師傅、已嫁而孝不衰於父母。是皆德之厚、而人所難也。小序以爲、后妃之本。庶幾近之。我们可以看到,把这首诗的仆人公地位拉高,那么这些寻常事就有了很大的张力。孔子赞许富而好礼,就是赞许上面的那种情形。处高位而能低就,能和光同尘,难得啊!佛家的修行,凡圣一如,也是这个路子。假设你对世间万物的相互关系有了一个通达的理解,那么你就容易让自己的心胸更开阔。什么叫心胸更开阔呢?就是你待人接物都能够有更大的距离。这个距离不是说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说你的思想有更大的盘旋余地。孔子说学《诗》可以避开“正墙面而立”就是这个意思。不学《诗》不通达万物之情,就像面壁而立,狭隘逼窄;学《诗》通达,“以类万物之情”,就能扩大生命空间。——柯小刚三字句疏解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覃,延展。施读yi,四声。从谷底始终延展到中谷,这是一种很强的生命气息。集中,宽阔。《葛覃》供给了很重要的读《诗》方法:延施〔yì〕。从《诗》中的生活琐事动身,思及人类生活的根本境况和根本问题,思考人类生活的意义和可能方式,这是《诗》作为“经”对读者的原来要求。——柯小刚这可以说,这是一种生长、生发之法。这也是王夫子《诗广传》中,诗之广的用意所在。萋萋,长得很茂盛的样子。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覃》劳事也。黄鸟之飞鸣集止,初终寓目而不遗,俯仰以乐天物,无惉滞焉,则刈濩絺绤之劳,亦天物也,无殊乎黄鸟之寓目也。”以絺以绤’而有余力,”害澣害否’而有余心,”归宁父母’而有余道。故诗者,所以荡涤惉滞而安天下于有余者也。”正墙面而立’者,其无余之谓乎?”——王夫子《诗广传》船山在解诗的时候,格外擅长在字里行间的精微和微妙中,把诗的意义宽放开来。采葛,做衣服,是一件辛苦的事。忙永久不行能总是占据一个人的身心,总是会有余闲的。劳动,会带来身心的紧急和疲乏,而余闲又可让身心放松下来,欢快起来。人的身心,又有一种合度的张力,不至于累的太过,也不至于懈怠,这样的生命是有感的生命,有仁心的生命,仁能感通,生命生活不至于麻木,不至于毫无趣味。我们把生命安排于这样的一个有余的空间,这样生命也自然温顺敦厚起来。黄鸟于飞,黄鸟飞动的声音,其鸣喈喈,鸣叫的声音,都是风之动。风——就是一种心动,特别是处在男女之间,人我之间,人与物之间的这种相感和心动。有些心动是意料中之,这种描写可以赋之法。假设这种心动无法描述,那就用“比之法”,假设这种心动完全在意料之外,无来由的,这就是“兴之法”。诗里的仆人公在采葛,在非常的辛苦的时候,那欢快的鸟鸣声突然之间入耳入心,心也就一下子翻开了,心动了,这是意料之外的心动。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莫莫,葛叶茂盛的样子。刈,割。濩,煮。絺,细葛布。綌,粗葛布。服之,做成衣服。无斁,不厌弃。从采葛到初次加工做成葛布,再用葛布做成衣服。这是古时女子的日常。这种日常,还是很辛苦的。不管在什么时候,在我们这片大地,劳作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日常。而我们关注到这个词“无斁”。不厌倦。孔夫子为什么能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呢?由于他乐于其中。从第一段的黄鸟于飞的余闲,在这一段的“余乐”。我们看到她们在劳作,又能诗意地栖居于这片大地之上这两者,并不冲突相反,就是由于我们能劳作,所以我们才能心安理得地诗意栖居也就是由于能诗意栖居,我们才能在辛苦的劳作中不至于,埋怨和愤怒这是一种有余、能游于这个有余空间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贴近大自然处在天人之际的生活方式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师氏,或许是一个礼仪官,负责女仆人公的起居,女功的学习,礼仪的学习等等,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生活指导师。言告言归,这个归字,本义是出嫁。但是关于女仆人公的身份状态,历代都有争讼,女仆人公到底是未出嫁女子呢,还是已出嫁女子呢。这就涉及到归宁的解释了。归宁,可以解释为回娘家探望父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