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出师表比较_第1页
隆中对出师表比较_第2页
隆中对出师表比较_第3页
隆中对出师表比较_第4页
隆中对出师表比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一)1•这两篇文章均选自《》,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朝史学家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利尽南海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以彰其咎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译文: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译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译文: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TOC\o"1-5"\h\z《隆中对》一文中,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隆中对》一文中,刘备的政治抱负是:。诸葛亮为刘备谋戈U的政治目标是:,。《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的政治目标是:,。《隆中对》一文中,诸葛亮给刘备全面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为刘备提出了,,,的战略方针。《出师表》一文是诸葛亮出师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文章表达了诸葛亮“”“”的思想感情。在文中,他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TOC\o"1-5"\h\z最重要的是“,”。7•分别从《隆中对》《出师表》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隆中对》:。《出师表》:。8•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妇孺皆知,请分别写出其中的两个故事、两条歇后语、两个成语。故事成语歇后语《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历来被人们所传颂。请列举出我国历史上类似于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及对应的事例。《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宠辱不惊”的语句是:。《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一)参考答案《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晋陈寿2•利:物资存恤:爱抚、爱惜光:发扬光大遗:给予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之意彰:表明,显扬3.(1)就因此失败,(弄)到(成为)今天(这个局面)。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是人的筹划(得当)。亲近贤良的忠臣,疏远奸佞的小人,这就是西汉兴隆的原因。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4•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今天下三分。5•欲信大义于天下。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6•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报先帝忠陛下亲贤臣远小人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8•故事(诸葛亮)空城计或挥泪斩马谡(曹操)杀杨修或杀吕伯奢成语三顾茅庐乐不思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作奸犯科吴下阿蒙指日可待妄自菲薄桃园结义舌战群儒草船借箭锦囊妙计鼎足三分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一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徐庶进曹营一一一言不发司马昭之心一一路人皆知曹操吃鸡肋一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一顾全大局张飞穿针一一粗中有细9.唐朝大将郭子仪受命平息安史之乱或林则徐受命虎门销烟等。10•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二)及答案【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鄙陋)②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④由是先主遂诣亮(因此)⑤时先主屯新野(驻扎)⑥将军宜枉驾顾之(应当,应该)⑦躬耕于南阳(亲自)2•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4•将下边三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5•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对联中“两表”指的是《出师表》《后出师表》,“一对”指的是《隆中对》。6•下列句中加点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中“君”指代诸葛亮。)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7•甲、乙两段文字叙述了同一件事,从中可提炼的成语是三顾茅庐,但两文段内容各有侧重,请用一句话概括乙文大意。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8•甲段中的哪句话与乙段中划线句相照应的?: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怎样的态度?表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态度(乙)段中,刘备的话有三层意思,请概括大意:⑴概述形势,对“奸臣窃命”深表愤恨,对汉王朝命运表示深切关注⑵申述自己的抱负和处境,表以兴复汉室、铲除奸恶为已任⑶表明几次相访的诚挚心意。有人阅读完《隆中对》后拟一上联,请你根据对《出师表》的阅读理解对出一下联。上联:《隆中对》刘玄德问计;下联:《出师表》诸葛亮抒忠。《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三)及答案【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贝y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先帝。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Zhou;“身”的意思是亲自。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译文:(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霸业可成,汉室可兴”)。5、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3分)答:对曹操“不可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天下计'',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7、[甲]段中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原文回答)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8、诸葛亮在答计中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从隆中对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从曹操、孙权、荆州和益州的地理位置、民心所向及刘备的“思贤如渴”等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从他隆中对中对天下形势的冷静客观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个有真知灼见,而且眼光长远的人。一个极有才能,富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9、文中写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话后,只说了一个“善”字,请你联系上下文,用第一人称描写一下刘备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示例:太精彩了!孔明真是神人啊!真乃天助我也!有了孔明,不愁我大业不成!10、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俗语、对联、诗歌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事后诸葛亮。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有关对联如: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⑥有关诗歌如: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怀古迹五首之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二)【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用现代汉语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二)1.先帝2.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兴复汉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等3.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2分)4.“天下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共4分,每空2分)5.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等等。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出师表》练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1第①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的主要人物是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先帝不以臣卑.鄙.(2)恐托付不效.(3)以伤.先帝之明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咨臣以当世之事B.吾欲之南海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永之人争奔走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第①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三顾茅庐”或“三顾草庐”选出“于”的意思不同的一项(D)A躬耕于南阳B苟全性命于乱世C不求闻达于诸候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1)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是天府之地。(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诸葛亮始终以“报先帝,忠陛下”为职分,在心理上体现为: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在行动上的体现为: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在打算上认为北伐时机成熟的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摘录原文词、句回答)②段中“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此”指哪两件事?(1)五月渡泸,平定南方;(2)北定中原;兴复汉室。②段中的“报先帝”呼应了①文中的哪些事?(用文中语句回答)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按要求写句子表述作者志趣(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表述刘备知人的句子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千古名句,说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2、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北定中原,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答“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也可)13、①②两段文字回顾了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重任和临崩寄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追述往事表达对氏父子的忠诚和北伐的决心,告诫后主应明确自己的职责14、假如你是某一公司负责人,在选拔、任用人才方面,从先帝三顾茅庐的举动中得到怎样的启示?答:可从选拔人才的标准角度谈。如:选拔人才应重才,不重出身、地位。也可从管理者的行为这方面来谈。如:作为管理者就应像刘备那样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古诗文练习(一)(练习时间45分钟全卷满分100分)一、直接默写。(每空2分,共40分)1、梳洗罢,独倚望江楼。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州。3、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5、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6、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7、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8、了去卩君王天下事,赢得牛前身后名。9、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1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12、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13、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15、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宵斗草赢,笑从双脸生。16、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17、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18、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来。19、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作了土;输,都变作了土。20、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二、理解默写。(每题3分,共60分)21、《望江南》中,简明地写出了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迫切心情的句子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22、《望江南》中,充分地体现了女子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痛苦的句子是:过尽千帆皆不是。23、《望江南》中借自然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思想情绪的句子是:斜晖脉脉水悠悠。24《渔家傲・秋思》中,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塞下秋来风景异25、《渔家傲・秋思》中,点明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句子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6、《渔家傲・秋思》中,词人在词里正面提示了自己和征人们心理矛盾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27、《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极言出猎规模之大和速度之快的句子是:千骑卷平冈。28、《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突出表现了作者少年狂气的句子:亲射虎,看孙郎。29、《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把边事委托给自己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30、《武陵春》中,交待季节特征的句子:风住尘香花已尽。31、《武陵春》中,表明哀伤的原因和稈度的句子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32、《武陵春》中,用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沉重哀愁的句子是: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33、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在《武陵春》中另寻了一条新思路,说:“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34、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而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突兀而起,刻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的句子是:醉里挑灯看剑。35、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一生中最大的理想就是收复失地,为国建功立业。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最能表现这一点的句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3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既写出了作战的目的,又写出了作者的理想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3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梦境回到现实,情绪一落千丈,凝聚着作者壮志难酬、万千感慨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38、在《出师表》中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一句,其“简拔”的标准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此皆良实,志虑忠纯。39、.古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请写出一例。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40、古诗文中富含哲理的诗句很多,请试举出一例。女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问渠那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古诗文练习(二)1.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2•杜甫的<<望岳》中,诗人想像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陆游的《游山西村》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诗是:^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沙漠景象的两句诗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后两句诗,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6.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盂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进一步阐述孔子的思想,表明儒家的生死义利之辨:舍生而取义者也。7•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涵深刻哲理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8•清代郑板桥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描绘了一幅听竹的画面,我们学过的陆游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也有一句描绘类似情景的诗句:夜阂卧听风吹雨。9•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10•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却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观刈麦》中也有反映劳动者这种复杂矛盾心理的诗句: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中,赵朴初先生借用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为“冰心馆”题了词。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是:中间小谢又清发。在我国古代,很多文人身处逆境还关心着社会,在他们的诗文中表现出了博大的胸怀,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就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开颜。13《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品质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14<<黄鹤楼》一诗中表达诗人浓浓的乡愁的句子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16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曾说过:择其普者而从之,其不兽者而改之。(论语)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