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时代脉搏的防灾安全教育策略研究及通过学生反馈来评价小学教师课堂提问质量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报告_第1页
紧扣时代脉搏的防灾安全教育策略研究及通过学生反馈来评价小学教师课堂提问质量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报告_第2页
紧扣时代脉搏的防灾安全教育策略研究及通过学生反馈来评价小学教师课堂提问质量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报告_第3页
紧扣时代脉搏的防灾安全教育策略研究及通过学生反馈来评价小学教师课堂提问质量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报告_第4页
紧扣时代脉搏的防灾安全教育策略研究及通过学生反馈来评价小学教师课堂提问质量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紧扣时代脉搏的防灾安全教育策略研究内容摘要:防灾安全教育与时俱进的理念与创新,反映了灾害教育最新的研究进展,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防灾教育理念陈述新方法,以教材方式呈现新的社会灾害防治纲领。促使防灾教育既能逃生,又能使学生健康成长、注意力集中,快乐幸福。国学大师文沙怀说过,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毕竟“树的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在学生的防灾教育中我们要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来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从而促进学生通过独具特色的防灾教育达到在精神、知识和能力三方面进一步得到和谐发展。关键词:防灾安全教育;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策略研究

一、问题提出:防灾安全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一)防灾安全教育不能脱离现实,眼前严重的灾害自5.12汶川大地震后,国内一窝蜂地兴起抗震防灾读物“出版热”,目前约有50余家出版社出版了上百种防灾图书,总计700多万册。应该说这些图书对引导中小学师生们明白如何抗击灾害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也有部分图书写法雷同,都记载着地震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等近乎相似的自然灾害的内容。防灾安全教育,变得狭隘单一,如果仅仅停留在台风、洪水、滑坡等相似的内容上,这种脱离时代内涵的做法是不能形成长期持久效应的。有一种“安全”最危险;应急手册成摆设,从而为管理埋下隐患;为防灾而防灾……例如2008年2月,深圳市南山区龙飞再生物资回收有限公司的非法废品回收加工站发生重大火灾,造成15人死亡,3人受伤。2008年9月20日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龙东社区的舞王俱乐部发生一起特大火灾,大火使43人丧生,88人受伤。深圳比亚迪公司部分员工到一间无牌证小食店吃早餐,出现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共涉及63名员工,其中有2名员工经抢救无效死亡。马路两旁大量废旧铁牌无人问津,最终导致旧电杆砸死路人的事故。迄今,还有部分师生不知道深圳还有紫外线、一氧化碳、雷电等预报预警。由此可见防灾安全教育,不能脱离现实、眼前、严重的灾害。灾害重于教育,减灾始于学校。莫把应急防灾手册成为摆设的诀窍却很简单,当防灾教育渗透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为切入点,抓住灾害后所隐含的学生教育与成长契机,构建转变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单一模式为强化生命教育的综合预防模式时……这样的防灾教育中生命神圣性的解魅,立即成为抢手货。(二)要把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人是环境的产物。过去好死不如赖活,现在则是赖活不如好死。“生活”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的灾害越演越烈。随着环境变迁,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比达8:2,深圳市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骤降到4.9%[1],面对这样的环境,仅仅九月份开学后情绪病灾害就超越了很多自然灾害。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Erikson)认为[2]在绝大部分的人类社会中,个体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个体都自然而然地需要面对某些“发展危机”,而每个危机的解决方式,皆蕴涵了个体自我认同的过程。埃里克森更进一步认为,早期发展危机的圆满解决,是日后学生能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目前及未来发展危机的基础。21世纪是信息时代,意味着安全教育正在不断更新,防灾安全教育体系日新月异,立足长远、拓展视野,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更实际更实用的安全教育,涉及范围广,地震灾害对于学校安全教育来说只是冰山一角。因此关注学生最直接、最现实、最严重的生存空间,其核心是防灾安全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例如香港教育统筹局德育及公民教育组推出的《世纪海啸灾难》系列教材,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体验珍惜、友爱、关怀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本质,进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学会感恩,时刻抱着爱惜和感激的心学会爱惜环境与资源,以防灾教育为契机,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培养危机解决能力。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目前在新课改的大潮中,以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防灾教育为契机,我们应教给学生为人为学的真谛,时刻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及时开展生命价值教育,要以学习感恩礼赞生命,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点燃希望为突破口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相互关爱中才有可能,也只有在关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提升。(三)心理灾害已潜伏在我们身边《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一份岁广州部分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10.71%的大学生认为死亡是解决一切痛苦的办法。开学之际,香港有两成中学生曾想自杀其中逾5%更曾付诸行动企图自杀[3]。9月1日上海杨浦区14岁女学生4楼跳下导致失明;当日清晨5点,浦东菏泽路某小区15岁男孩从8楼跳下重伤;9月2日上午一声闷响打破了上海仙霞路486弄的宁静,13岁男孩当场死亡;9月9日又有2名男孩分别跳河、服安眠药自杀……1993年,香港出现一个月里20多名青少年集体自杀的悲剧事件[4]。成都市华区某学校初二(3)班十多名男女集体服安眠药,以抗击老师的做法[5]。“校园欺侮”、“校园暴力”屡禁不止,造成大量的伤害事件。现代人吃得越来越好,胃口越来越差;眼界越来越宽,空间越来越小;压力越来越大,笑脸越来越少……报考深圳外语学校的学生说得好,几千人摇号,“摇不上、考不上”,结果考不上外语学校埋下“伏笔”,成了另一种灾害。其中“金色童年”变成“灰色童年”;“阳光少年”成“月光少年”、“灯光少年”、“烛光少年”……现在的学生,承受着升学、考试、课业、补习、业余考级以及交际等诸多灾害性压力,完全失去了快乐情绪和幸福感。据近年各地公安机关抓获刑事犯罪嫌疑人数量统计青少年犯罪竟然占到1/2。多数受害者都是杀人者父母、同学、甚至有的青少年杀完人后,还能正常上学,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无恐惧感、无犯罪感。今天中国激烈的双期碰撞(青春期学生与更年期父母)的社会灾害日趋严重。贵州一对孪生姐妹用老鼠药毒死父母;河北一少年伙同朋友勒死母亲;河北另一少年用铁棒砸向熟睡的母亲……社会灾害对传统的灾害概念进行了猛烈的冲击。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上就出现了从工程灾害到社会灾害的提法。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地震,就提到不局限于简单的工程损失,而是巨大的社会综合损失。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被犯罪心理学称之为进入“危险期”,青少年犯罪案件剧增这个最大的灾害,谁能置身事外?湛江雷州二中学生陈文真,捅死2名同学,重伤一位老师和一位同学后自己则跳楼身亡。失去幸福感的一个中学生,瞬间造成惨案,可见防灾教育不能只盯着地震、泥石流,还必须紧扣时代脉搏,按照教育家马斯洛的观点,结合青少年所产生的极端行为,我认为针对学生心理灾害这个尖锐的问题,幸福观的教育是很重要的课题。教育教学其本身应该是师生双方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这种幸福观是师生之间完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体现、是对快乐生活的渴望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让教育教学中洋溢着幸福快乐,引导学生在愉快、乐观的情绪体验中去进行未知世界的探究,也应该是我们所追求最高境界。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说明了幸福观教育的现实意义。二、研究内容:生命能够承受生活之重第13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之际,省教育厅致信中小学校长—“安全不保,何谈教育”?提到:☆学生生命安全☆健康成长等两个前提为基本思路,对当前防灾教育的局限性进行了突破。(一)认清生命与生活生命是主,生活是从;生命是内核,生活是外壳。只有热爱人生者,方知生活的真谛,方知生命的价值。二者不可等同,不可取代。人的身份可有分别,但人的生命却是等价的,公平的,没有优劣轻重之分,更没有尊贵卑贱之别。人人都得走诞生、成长、成熟、消亡之路。想返回不可能;想跨越是梦想;想省略是幻想;想逃避是妄想。生命的过程,是蕴涵着无限潜能的,是永远值得期待的,是一种永无止境自我发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自我实现的过程。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是的必然的,是能够克服能够战胜的。让挫折和失败变成成功的“垫脚石”,让生命达到进退自如的境界,莫让自己在人生的恩恩怨怨中遭受伤害。(二)善待自己:对自尊负责引导青少年从认识自己开始到认识同学、老师、以及其他身边的人,进而认识社会,认识自然,懂得每个人是一个完整的正在成长的生命,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外物,以良好的心态与他人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依存的合作关系。生命是最宝贵和最有价值的,生命(活着)本身就是幸福。贵生利己是最根本的道德,是最大的自尊,伤生害己乃至自杀是最不道德的,是最大的自卑,是懦弱无能的表现,因为这种人只考虑自己,完全置父母、亲属、老师、同学、朋友的情感而不顾。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必然尊重自然界的生命甚至无生命的万物,始终保持一颗敬畏自然之心去尊重环境、尊重万物。(三)良好心理:从身边每一点做起课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渗透、延伸和严重后果;快乐、幸福感缺失;教育短视伤害已扩展成社会灾害:◎解决社会灾害,视生命是神圣的,生活紧张绝非生命紧张,所以(1)首先从解决自杀现象心理学与医学治疗方式转变为生命教育的综合预防方式。◎七成以上的中学生上课“走神”产生严重的社会灾害,(2)通过提升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在体验和坚持中学会生存。◎德育教育在防灾教育中升华,(3)以学习感恩礼赞生命、以民族精神点燃希望为突破口,用大型彩色双语德育教育专题图片进行。◎防灾教育是提升高考成绩的跳板,(4)将全国历年来灾害高考试题引进课堂,产生蝴蝶效应,启示防灾能力和提高各门课程学习成绩的方法和技巧。◎防灾教育,不知道身边有哪些防灾措施问题,(5)深圳市紫外线预报、一氧化碳预警、“25629459”24小时灾害危机干预线、雷暴预警等等。◎用辩证法指导防灾安全教育,(6)多数学校采取关门教育,本意是为了学生安全,但是存在更不安全的隐患。(7)防灾教育如何人文?传统防灾教育注重“天文”,社会灾害教育注重“人文”,人文关怀视野无限宽,除了防灾之外,还有学生的快乐和幸福感。◎快乐,让学生产生“良好状态谱”(含兴奋、激动、满意、满足),(8)如拥有知心朋友最快乐、多吃复合胺有助快乐、创新思维方法(该书已经由海天出版社出版)及如何快乐等技术技巧。◎针对学生出现的车祸、烫伤、跌伤、中暑、触电、火灾、动物咬伤、爆炸、中毒、溺水等事故的21种方法研究成果。◎防灾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9)主要有生命价值教育(自然灾害与社会灾害)精选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技能;防灾教育同时提升高考成绩的科学素养和防灾教育中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迁移到学习、活动中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深圳晚报》2008年3月6日姚本华.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南方都市报》2008年9月5日《上海科技报》2008年9月12日案例来源自《中小学依法治校实用全书》。通过学生反馈来评价小学教师课堂提问质量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报告【内容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课堂提问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随意性大、启发性和艺术性欠缺,思考价值较低。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反馈关注不够,只停留在表面层次,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我们试图通过研究学生反馈来找到评价教师提问质量的途径和方法,指导教师避免无效、不良的课堂提问,促进其提问方式的变革,使其养成反思习惯,从而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和教学实效。【关键词】提问反馈实践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启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然而,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调查表明,当前教学中教师的提问随意性较大、缺乏应有的层次感,启发性、艺术性欠缺。他们往往忽略了应用性的综合层次的问题,所提出的事实、理解类问题近70%,思考价值不大,无效提问有时高达22%。我们的调查还发现,教师在问题提出之后对学生的反馈关注不够,只停留在表面层次的注意,有时漠视学生的反馈,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在文献查阅、跟踪听课的基础上,设计并应用了《教师课堂提问评价量表》并结合对量表试用情况的分析,确定了“通过学生反馈来评价小学教师课堂提问质量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这一课题,立足于对学生反馈的评价和教师反思,进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究,寻找评价课堂提问的途径和方法。二、研究目标依据对学生反馈的研究,分析教师课堂提问的优劣,探索评价教师课堂提问的途径与方法,帮助教师逐渐避免无效提问和不良提问,促进提问方式的变革,也使教师养成反思习惯,形成良好的反思能力,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三、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是一种行动研究,将辅以问卷调查、访谈、归纳等研究方法,完成各阶段的研究任务。(一)动态中研究注重过程,在动态中研究。学期伊始,根据研究思路、针对学生实际,拟定子课题研究计划;按计划付诸课堂教学,随时总结。我们亲历“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行动……”的研究过程,真正做到:行动中研究,对行动研究,动态中研究。(二)发展中研究积极实践,在课堂中求发展。初步拟定教师课堂评价量表,每月每人讲一节研究课,同头教师就研究课展开交流、研讨各自的提问方式、方法及课堂学生反响,归纳总结提问的有效途径,完善量表。(三)反思中提升上展示课、反思提高。教师上展示课后针对评价量表反思提问足迹,回望上课历程,搜集精彩提问,整理、汇集精彩提问集锦,写出研究感受,提出改进方案,同时观看教学光盘或与其它教师交流,以发现问题、借鉴经验、提升素养。四、研究内容与过程(一)研究内容1.从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入手制定课堂提问评价标准并付诸使用、逐步完善,同时发挥评价标准对课堂提问的引导性、激励性,促进对课堂提问的多元评价。2.以学生反馈评价为研究途径,以“学生反馈调查表”和“教师反思档案”为载体,帮助教师记录、反思课堂提问,寻找有效提问的途径,逐步提升提问水平。3.根据对学生课堂上的语言及非语言(神态、表情等)反馈信息的收集、整理,探讨提问的内容、提问的类型、提问的时机等对提问质量的影响。(二)研究过程1.依据量表,修订完善评价标准(2007年4月——2008年8月)试用《教师课堂提问及反馈情况观察记录1》并根据教师反馈意见加以修改。使用一段时间后感觉记录烦琐,对“教师反应”一项填写和记录模棱两可,把握不准,有的老师干脆不填写,在“学生评价”项,学生也难准确回顾好的、不好的提问,形成空档或缺憾。为此,我们根据可操作性的要求,将“教师反应”一项改为“教师反思”将“好的提问”改为“喜欢的提问”,“不好的提问”改为“不喜欢的提问”让学生评价变得简单易行,这样,师生都能更好地把握标准并填写记录了,《教师课堂提问及反馈情况观察记录2》就此形成。以后,我们又在《教师课堂提问及反馈情况观察记录2》的试用中逐步发现,学生填写“学生评价”时不能客观公正,不如放到访谈或问卷中实施,于是在《教师课堂提问及反馈情况观察记录3》中便去掉了这一项,操作起来更实用,又经专家指点,在《教师课堂提问及反馈情况观察记录4》中,针对教师提问现状,加进“预设提问”一项,由此进一步拓宽了提问与评价的思路,逐步探索出了我们最终的评价标准。2.发现问题,确定对策(2008年9月——2009年8月)配合着新旧评价量表和反思档案的实施,综合学生反馈评价和教师反思,我们发现了教师课堂提问中存在的如下问题:(1)提问随意性大、缺乏思考价值教师想怎样问就怎样问,如:你想不想读出比的意义、个位最大能写几……一堂课的提问多达二三十个,或仅一两个。教师对依据什么条件设置问题把握模糊、随意,提问缺乏探究性,不能引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答案开放、需要学生分析和评价的问题少。(2)事实类提问较多,对提问深度把握不准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浅显,事实类问题比例高,不能引发学生深层思考,不能反映思维深度,有些问题又过于深奥,让学生不知所云。如,你能找出与这幅图对应的句子吗、看到这个条件你想到了什么等问题,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主动性。(3)提问启发性、艺术性欠缺问题呆板、机械,表达缺乏艺术性,不能引发学生兴趣,致使学生成了应声虫,只会答“是”、“不是”,这样的提问使课堂沉闷,窒息学生思维发展。(4)提问缺乏互动性多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反复重述或打断学生发言等现象普遍存在。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也提出了相应对策:1.把精心设计提问作为备课、上课的关键,把握提问的明确性、思考性。课前精读教材、了解学生、做好知识拓展准备,精心预设提问,关注课堂生成,克服提问的盲目、随意性,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学生易接受的问题,真正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2.注重事实类提问的灵活性、逻辑性。可采取比较式、猜测式等提问方式,既让学生明确如何答,又引发他们的思考,让他们不拘泥于事实,向知识系统和纵深探究。这样,不仅培养学生思维严谨性、发散性,还有利于激励教师探寻有效的课堂提问方式。3.通过开放式、突破式提问,探究提问的多向性和巧妙性。这样做是为了吸引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兴趣盎然地梳理知识脉络,在和谐宽松氛围中领会知识,增长才智,也使教师在提问时增添智慧,掌握技巧,追求提问最佳境界。4.明确什么是有效提问、增加引导型提问。提问导向清晰,引领学生跟随思考,创设层次分明,深入浅出的提问,唤起学生表达、互动欲望。(三)实践反思,寻找路径(2009年9月——2010年12月)在收集学生对提问的反馈、分辨优劣、加强反思的基础上,确定深化点,尝试不同方式和途径的提问,每学期末写出阶段小结,以求增强实效,提高能力。我们开展了教研组之间的听评课活动,组织教师交流反思,再通过学生问卷、与学生直面对话、做教师课堂提问及反馈情况记录等手段,寻找评价课堂提问的路径和方法,重点研究的问题是:1.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提问A.学生喜欢的提问:(1)开放式、启发式提问。如:通过这个图形可以联想到什么实物?你有什么想法?你最喜欢这篇课文中谁?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0”放在哪儿不读?(2)能展示自己特长的提问。如:你能说明分析思路吗?和这个词相近的词还有哪些?可以把你的特色给大家展示吗?谁有新的方法?谁向大家介绍显微镜的知识?另外还有些提问也很受学生欢迎,比如以学生为本的提问——你还有哪不明白、你有什么感受、你们还有什么要求等;能带动学生思维、有趣的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今天的学习哪部分你最感兴趣等;科学的、温和的提问——你能举例说明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这些提问学生多能主动思考,积极回答,效果好。B.学生不喜欢的提问:无趣、想哪问哪,超简单的提问。如:这句你背下来了吗,你们都学会了吗(怀疑能力!)等等。通过提问进行信息反馈,比其它形式的反馈更具体、即时、简洁。感受学生的需要,摒弃学生不喜欢的提问,努力追寻学生喜欢的课堂提问,创设温馨、生机的课堂情境,才能激起学生思维涟漪。这对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优化教学、改变和超越自我,至关重要。2.教师应如何提问经过持续实验、研讨、反思,我们对教师应如何提问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要抓住课堂时机适时发问,可在教材重难点处提问,在将得出规律时提问,在学生心求通不能通、口欲答却道不出时提问;要根据合理、兴趣性原则设计提问,体现知识能力需求;要运用激励手段,引发学生创新意识。3.质优、有效的提问价值何在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的教学技能。教师应根据知识特点、学生心理特征及教学阶段性,有创意地适时提问。一个质优、有效的提问能使学生自发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帮助学生提高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转入活跃;能引领学生轻松步入问题情境,使师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得以发展。五、研究结果(一)编制了四个《教师课堂提问及反馈情况观察记录表》,撰写了多篇教学论文,积累了部分优秀课例。大兴一小教师课堂提问及反馈情况观察记录1大兴一小教师课堂提问及反馈情况观察记录2年级班学科任课教师:年月日年级班学科任课教师:年月日提问类型无效举例:事实性举例:开放性举例:学生反馈回答不出举例:记忆性回答举例:推理性回答举例:创造性回答举例:教师反应简单肯否定,不评价举例:具体评价举例:举例:学生评价好的提问举例:不好的提问举例:提问类型无效举例:事实性举例:开放性举例:学生反馈回答不出举例:记忆性回答举例:推理性回答举例:创造性回答举例:学生评价喜欢的提问举例:不喜欢的提问举例:教师反思好的提问举例:不好的提问举例:大兴一小教师课堂提问及反馈情况观察记录3大兴一小教师课堂提问及反馈情况观察记录4年级班学科任课教师:年月日___年级____班学科__任课教师___年月日提问类型无效举例:事实性举例:开放性举例:学生反馈回答不出举例:记忆性回答举例:推理性回答举例:创造性回答举例:教师反思好的提问举例:不好的提问举例:事实性举例:开放性举例:课堂提问无效举例:事实性举例:开放性举例:学生反馈回答不出举例:记忆性回答举例:推理性回答举例:创造性回答举例:举例:举例:上面的前三表,分别存在局限和弊端,依据试用情况,我们四易其稿,制订出《大兴一小教师课堂提问及反馈情况记录4》作为最终稿。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如实填写,定期交流总结,书写反思档案,发现问题和疏漏,又针对问题请教专家,最终使记录和评价表更易操作,达到了严谨、实用、有价值。量表的使用,搭建了师生交流的平台,引发了师生的共同热情,让我们寻找并发现了提问中的问题和学生的好恶,更客观地认识到提问的误区,有针对性地做出改进和修正,从而不断提高了提问的质量和实效;它还真实地记录了教师原始的研究过程和状态,使教师清楚地看到走过的研究之路,实践、反思、探索能力得以提升。我们还收集整理了《案例集》、《论文集》、《发表作品集》等相关各类成果。(二)确定了评价教师课堂提问质量和教师有效提问的基本途径我们在实践中得出了访谈整理、问卷调查、即时反馈评价、回忆反馈评价等通过学生反馈来评价小学教师课堂提问质量的途径。和学生面对面交谈是取得第一手反馈资料的重要途径,它是一种即时的、主观和现实的评价,比起其它的评价方式,更能让教师认识、了解、提高和发展自己。即时反馈评价、回忆反馈评价、《教师课堂提问及反馈情况观察记录》的实施,让我们在实践中修正、完善了教师提问评价体系,也为老师指出了有效提问的基本途径。这些途径包括检验式提问、引导式提问、启发式提问、复习式提问、激励式提问等。(三)得出了评价小学教师课堂提问质量的方法随时观察法(自我、同伴观察)、记录法、录像法、独立、交流反思法、个案描述法,总结回顾法等。来自自我和教师同伴的观察记录,让我们明晰了现状和问题,呈现了充足完备的第一手材料;多方反思让我们站在学生立场再探讨提问的问题、亮点,让行为更具智慧,有意关注学生经历、体验,主动去理解,感受教师的影响,有助于教育者反思提问是否适切,是否有利于他们发展;个案描述法、总结回顾法使我们立足研究问题的重难点,重新瞄准问题、检视思考,以期提升提问和教学质量。(四)丰富了课堂提问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学生反馈评价及反思,我们对提问进行定量、定性考察,最后进行分析,产生了很多新认识。1.课堂提问的作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提问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其积极思维。它可以在学习新知、复习巩固等每个环节进行,贯穿一堂课的始终,并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思维成败。课堂上适时适度、富于艺术的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一个巧妙提问,常会打开学生思想闸门,使思潮翻涌、奔腾,不断发现和领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发展智慧。”因此,有效提问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开阔学生思路,启迪智慧,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多种思维能力,还可引导教师关注提问,获得反馈信息,调整改进行为,进而提高教学质量。2.课堂提问的原则实践证明,针对性、合理性、适时适度性、激励性、兴趣性、启发性、

创造性、开放性、层次性等原则都可简化、明确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3.课堂提问的技巧课堂教学始终处在变化中,因此“教师既要考虑预设,又要从具体情景出发,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行为”,要让课堂成为一个充满“话语交流”与“问题提出”的场所,要关注问题预设与调控中的教学目标与资源生成。教师提问需要在师生互动中调整与优化,课堂的推进需要教师教学积淀与机智的支撑,教师应从思维深度、广度、密度上关注提问设计,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火花,使课堂生机盎然,学生思维高潮迭起,具体说应注意以下技巧:(1)可以从知识的关键点、矛盾点、易混点切入,由此可以令学生分清主次,条理清晰,区分相近知识或概念。(2)提问学生要有代表性。对目的、难度不同的问题,应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如巩固提问,应选择平时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答,答对了,对其他同学能起到再次引路作用,答错了,说明全体学生普遍存有类似问题。检查、练习提问,可选择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因刚学过的内容相对容易答,这样可增强其信心。切不可以点带面、以偏概全,只提问几个好学生。得不到全面信息反馈,教师就无法对教学进行及时调节、补充,学生经常不被提问,会产生惰性和侥幸心理,阻碍其思维发展、技能提高。(3)应追求提问的及时、适当、务实。问题要适时出现,深浅适宜,恰到好处,既照顾全体,又兼顾个体,务实、精进。(4)提问方法应多样。可采取直接问、间接问、近问、引申问、启发问、开放问等多种形式。(5)要尊重学生,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应使学生乐于、勇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轻松愉悦中自尊、快乐、幸福地学习,每天都能有所进步,有所领悟。总之,我们对课堂提问的研究,引起了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关注,使老师们得以尽快走出提问误区,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达到了用提问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六、研究结论及讨论(一)基本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开辟了从学生角度评价教师的新途径目前,课堂教学评价多由教育行政人员、研究人员和教师来完成,渗透了评价者主观意图,评价方式呆板,缺乏灵活性,尚存不足。我们的实验,更多地聆听学生感受,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和水平,还关注过程和情感态度。“以学定教”,从学生角度评价教师,从而发现课堂提问及教学中的问题,借以实现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追求“让每一朵花都开放,让每一只鸟都歌唱”的新意境,也完成了预定的课题研究任务。(二)使教师反思意识增强,研究能力得到提升多次实践,修改量表、交流探讨、书写案例、反思和论文,教师研究能力提高。胡秀玮等老师认为:设计问题要体现具体性、明确性、适应性、提示性和趣味性;通过设计提问,对教材的理解深刻了,促进了教学上多角度地审视,思考全面了;学生更喜欢课堂了,它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时空,回答问题更有效了。艾XX等老师认为:我们的课题能规范教师课堂上的提问,克服提问的盲目性、随意性,避免了不当提问对学生的误导,增强了课堂实效;提问是一门艺术,应具针对性、启发性、创造性、开放性。大家一致认为,要加强学习科研知识,增强研究力度。我们立足多角度、多方面寻求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究,关注学生反馈、教师反思,改进无效、不良提问,促进提问方式的变革,使教师养成了反思习惯,自觉调整课堂行为,提高了提问质量、教学实效,使教师反思意识得到了增强,研究能力得到了提升。2007—2010年本课题实验报告获北京市基础教育科研优秀论文一等奖1次,大兴区科研论文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课题组教师4人次获北京市优秀论文、教学设计、课例一等奖8次,二等奖9次,三等奖19次;大兴区一等奖等16次;二、三等奖30余次;市区各类辅导奖20余项,50余篇论文发表在北京市课程网、《大兴区课程改革文集》、《大兴区教师论坛》上,受到同仁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课题主持人王俊敏获北京市学科骨干教师,成为吴正宪数学工作站大兴分站成员,课题组成员王玉颖老师成为区科学学科带头人,胡秀玮老师成长为优秀教导主任兼区语文学科骨干教师,艾XX一直是教学栋梁,她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撑起一片新天地。达到了让学生从盲从到主动学习的目的以往,学生们只盲从新知识点的学习、理解,处于被动受牵制状态。经实验,教师提问丰富并具挑战性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意识,他们自发投入到预习、复习,课上精彩表现。同时,让学生评价教师,学生感到成了主人,倍感学习有趣和快乐,主动性增强。本实验,受到教师和学生关注,他们纷纷参与进来,形成合力,提高了课堂实效。实验班09、10年区数学抽测中名列前茅,得到领导、教师、家长一致认可。学生也焕发出空前热情、兴趣,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200余人次获奖,为未来学习、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好评如潮。(四)问题及展望课题组虽在实践、反思、探索中前行,但仍感觉理论欠缺,存有局限,缺乏前瞻,应拓宽深化。应聘请专家做顾问,提升经验、反思;针对《教师课堂提问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