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血液循环-课件_第1页
生理-血液循环-课件_第2页
生理-血液循环-课件_第3页
生理-血液循环-课件_第4页
生理-血液循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章血液循环四PARTONE1ppt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心脏生理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血管生理

心血管系统的调节第四节

器官循环2ppt课件第一节心脏生理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正常:75次/分(60-100)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用的时间心率心动周期3ppt课件第一节心脏生理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特点收缩期<舒张期房室活动不同步有全心舒张期0.4s持续时间与心率呈反比

保证心脏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有利于心室血液的充盈124ppt课件第一节心脏生理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腔结构1ABDC2345ppt课件第一节心脏生理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过程心脏泵血过程心室收缩期心室舒张期等容收缩期射血期等容舒张期充盈期6ppt课件第一节心脏生理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过程7ppt课件第一节心脏生理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评价指标定义正常值意义每搏输出量收缩一次射出的血量70ml每分输出量每分钟射出的血量4.5-6L心指数心输出量/体表面积3.0-3.5L/(min)评价不同个体心功能好坏的常用指标射血分数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55%-65%反映心脏泵血功能的状态8ppt课件第一节心脏生理心脏的泵血功能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影响因素定义正常值意义心肌前负收缩一次射出的血量70ml每分输出量每分钟射出的血量4.5-6L心指数心输出量/体表面积3.0-3.5L/(min)评价不同个体心功能好坏的常用指标射血分数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55%-65%反映心脏泵血功能的状态9ppt课件第一节心脏生理三、心肌的生理特性10ppt课件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接近红细胞比容。意义:

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脱水如大量呕吐、大手术后、腹泻、失血、大面积烧伤减低各种贫血11ppt课件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血液的理化特性颜色黏滞性比重血浆酸碱度理化特性比重≈密度血流阻力

弱碱性,pH为7.35~7.45若pH值<7.35,即为酸中毒若pH值>7.45,即为碱中毒鲜红色暗红色12ppt课件第二节血浆成分及其作用水作用①形成和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②维持酸碱平衡;③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种类主要来源主要生理作用白蛋白(清蛋白)

肝细胞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球蛋白肝细胞,浆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纤维蛋白原

肝细胞参与血液凝固非蛋白氮(NPN)可以了解蛋白质的代谢状况和肾的排泄功能。13ppt课件第二节血浆血浆渗透压渗透现象半透膜渗透现象:水分子透过半透膜从溶液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

动力:是溶液所固有的渗透压。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的溶质颗粒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其高低:与溶质颗粒数目成正比。14ppt课件第二节血浆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770kPa或5790mmHg)形成百分比晶体渗透压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80%来自Na+和Cl-)约为99.6%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75%~80%来自白蛋白)约为0.4%等渗溶液高渗溶液低渗溶液15ppt课件第二节血浆血浆渗透压16ppt课件第三节血细胞

红细胞(RBC)性别及年龄红细胞(RBC)(个/L)血红蛋白(Hb)(g/L)成年男性(4.0-5.5)×1012l20-160成年女性(3.5-5.0)×1012ll0-150新生儿(6.0-7.0)×1012170-200

(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1.红细胞的数量若外周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称为贫血。17ppt课件第三节血细胞

红细胞(RBC)

(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2.红细胞的功能

①运输O2和CO2;

②缓冲血液酸碱度的变化。

18ppt课件第三节血细胞

红细胞(RBC)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可塑变形性19ppt课件第三节血细胞

红细胞(RBC)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发育特点:

①细胞体积:由大变小;

②细胞核:由大变小最后消失;③血红蛋白:从无到有,直至达到正常含量。

1.红细胞的生成生成的部位:出生后主要在红骨髓。再生障碍性贫血20ppt课件第三节血细胞

红细胞(RBC)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1.红细胞的生成生成原料:铁、蛋白质

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表现:面色苍白、皮肤干燥,指甲缺乏光泽,匙状甲等。21ppt课件第三节血细胞

红细胞(RBC)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1.红细胞的生成成熟因子:叶酸、维生素B1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合成场所--肾

(2)雄激素

肾性贫血3.红细胞的破坏

破坏场所--脾

脾性贫血22ppt课件第三节血细胞

白细胞(WBC)

分类分类计数(%)主要生理功能中性粒细胞50~70吞噬细菌(尤其是化脓性细菌),清除衰老红细胞和抗原-抗体复合物嗜碱性粒细胞0~1释放过敏物质,参与过敏反应;释放肝素,参与抗凝过程嗜酸性粒细胞0.5~5限制过敏反应,参与蠕虫免疫单核细胞3~8吞噬各种病原微生物和衰老死亡细胞,识别杀伤肿瘤细胞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淋巴细胞20~40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23ppt课件第三节血细胞

血小板(PLT)

生理功能

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参与生理性止血及血液凝固生理特性

黏附和聚集

释放和收缩

吸附24ppt课件第四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凝固

定义: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简称凝血。

血凝的实质: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细丝血液凝固后血凝块逐渐回缩,析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称为血清。25ppt课件第四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凝固

(一)凝血因子

①除了Ⅳ(Ca2+)和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

②大多数凝血因子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在参与凝血的过程中需被激活,激活后的凝血因子在右下角用字母“a”标记,如因子IXa、Xa等。③除因子Ⅲ来自组织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在于血浆中。

④多数凝血因子在肝脏合成,其中因子Ⅱ、Ⅶ、Ⅸ、X的合成还需要维生素K参与。(维生素K缺乏出血倾向)凝血因子的特征:26ppt课件第四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凝固

(二)血凝过程27ppt课件第四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纤维蛋白溶解

纤溶:是指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

意义:在于使血液保持液态,血流通畅;限制血液凝固的发展,防止血栓形成。28ppt课件第五节血量、血型与输血原则

血量

血量(bloodvolume):是指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正常成人血量占体重的7%~8%,相当于每千克体重有70ml~80ml血液。

滞留于肝、脾的血窦,以及肺泡毛细血管和皮下静脉丛等处,流速相对缓慢。血量贮存血量:循环血量:占70%~80%,在心血管系统内快速循环流动;

一次失血达到总血量的30%以上时,如不及时抢救,将会危及生命,应立即输血抢救。

29ppt课件第五节血量、血型与输血原则

血型

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血型血细胞(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血型30ppt课件第五节血量、血型与输血原则

血型

ABO血型系统红细胞凝集反应A凝集原+A凝集素→红细胞凝集B凝集原+B凝集素→红细胞凝集31ppt课件第五节血量、血型与输血原则

血型

ABO血型系统ABO分型32ppt课件第五节血量、血型与输血原则

血型

ABO血型系统ABO血型鉴定33ppt课件第五节血量、血型与输血原则

血型

Rh血型系统

1.Rh血型的分型

Rh血型抗原最先是在恒河猴的红细胞上发现的。人类红细胞膜上与临床密切相关的Rh抗原有C、c、D、E、e五种,其中以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Rh阳性:含有D抗原Rh血型系统Rh阴性:不含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