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专题二九下古诗词教学课件中考语文系统复习_第1页
第一部分专题二九下古诗词教学课件中考语文系统复习_第2页
第一部分专题二九下古诗词教学课件中考语文系统复习_第3页
第一部分专题二九下古诗词教学课件中考语文系统复习_第4页
第一部分专题二九下古诗词教学课件中考语文系统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古诗文积累一张图说考情考点概览专题二古诗词九下第31首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①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注释】①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译文】西北边疆秋天的风光和中原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军中号角一吹,四面边塞特有的声音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夕阳西下暮霭沉沉,孤零零的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惜战争未胜,归家无期。/悠扬的羌笛吹响,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须发都变白了,出征的士兵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①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炼字:“异”字统领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笔。用典:“衡阳雁去无留意”运用典故,“无留意”反映出边塞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也暗写戍边将士的内心: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伤感。内容:“四面边声连角起”渲染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文的抒情蓄势;“千嶂里”点出处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孤城,“闭”透露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整句展现出一种肃杀苍凉、雄浑冷峻的边塞风光。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内容: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典故:“勒石燕然”是胜利的代名词。“燕然未勒”是征人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修辞、情感:运用互文的修辞,用悲怆的情调表达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思念家乡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全诗主旨】这首词上片写景,景中含情;下片抒情,情中有景,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苦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的心情,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宋王朝腐朽软弱、不修武备、消极御敌的愤懑不平。

第32首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①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②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③开张④。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⑤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注释】①聊:姑且,暂且。②擎:举着。③尚:还。④开张:开阔雄伟。⑤会:终将。【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轻狂,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戴着华美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过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百姓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我痛饮美酒,胸襟开阔,胆气豪壮。(虽然)鬓角稍白,(但)这又有何妨!朝廷什么时候派遣冯唐到云中来赦免魏尚呢?我终将使尽力气将雕弓拉得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的军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原文阅读大人们转述小孩子的话,表明他们不敢正面承认这个事实。大家都不肯承认自己是傻瓜,内心虚伪,自欺欺人。只有孩子童言无忌,思想纯洁,诚实无欺。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他不愿说出什么也没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他们像皇帝一样,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大人们转述小孩子的话,表明他们不敢正面承认这个事实。大家都不肯承认自己是傻瓜,内心虚伪,自欺欺人。只有孩子童言无忌,思想纯洁,诚实无欺。海伦·凯勒,著名的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在出生后第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3.第4段中“在未受教育之前……“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东西。“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我不过是依拟人。

老夫聊①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②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③开张④。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⑤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炼字:“狂”贯穿全篇,写出了词人的豪情壮志。“卷”极言打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以及出猎场面的壮观,刻画了打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典故:化用“孙权射虎”的典故,以孙权自喻,刻画自己打猎的英勇形象,紧扣前文的“少年狂”。典故:化用“冯唐出使”的典故,以魏尚自喻,表示可以为国戍边,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希望重新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情感:“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勾勒出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写作背景】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年)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抚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全诗主旨】通过描写密州出猎时的壮观场面,突出词人的豪放、英勇,表达了词人为朝廷效命的坚定决心,并委婉地表达出期盼朝廷重用自己的愿望。

第33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①炙②,五十弦翻③塞外声,沙场④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⑤弦惊。了却⑥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注释】①麾下:军旗下面,指部下。②炙:烤熟的肉食。③翻:演奏。④沙场:战场。⑤霹雳:响雷,震雷。这里喻指射箭时弓弦的响声。⑥了却:了结,完成。【译文】在迷离恍惚的醉态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连在一起的众多军营,接连响起号角声。/军营里,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乐器演奏着悲壮粗犷的军乐,这是秋天在战场上检阅军队。/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离弦像惊雷一样震耳。/(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取得生前死后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自己已生白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①炙②,五十弦翻③塞外声,沙场④秋点兵。内容:借酒醉入梦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典故:“八百里”运用典故,写的是出战前的给养准备,充满豪迈热烈的气氛;“五十弦”与“吹角连营”相呼应,营造出雄浑阔大的意境。炼字:“秋”字点明了季节,烘托了出征前肃杀的气氛。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⑤弦惊。了却⑥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手法:视觉、听觉相结合,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激烈的战斗场面;运用侧面描写,借写战马和弓箭,衬托将士们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情感:表现了词人渴望率师北伐,统一南北的美好愿望,也充分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情感:由梦境回到现实,与首句相照应。这里的“可怜”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郁闷和惆怅。【写作背景】辛弃疾是一名爱国武将,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遭到主和派的弹劾而罢官。陈同甫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二人志同道合,常常书信往来,这首词就是寄给陈同甫的。【全诗主旨】这首词追忆了年轻时雄壮豪迈的军旅生活和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创造了一个立功疆场的老将军形象,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郁闷和惆怅。原文阅读答:最后的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总的观感,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点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枣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光里去了。“水”使“我”有了自己的思想,激起了“我”强烈的求知欲。“我”不再是仅仅限于模仿学习,而是能够敞开自己的心灵,感受到人间的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也因为有了求知欲,“我”就更能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答:不可以。“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灵魂被唤醒,理解了自然,懂得了什么是“爱”,生命获得了新生,原有的生命被重新塑造,“再塑生命的人”这个标题很好地揭示了这个中心。而“我的老师虽然也能表达出文章的内容,但相比而言,却不能表现文章的主旨,所以,“我的老师”不如原来的标题好。14、“那些小山太秀气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不可以。“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灵魂被唤醒,理解了自然,懂得了什么是“爱”,生命获得了新生,原有的生命被重新塑造,“再塑生命的人”这个标题很好地揭示了这个中心。而“我的老师虽然也能表达出文章的内容,但相比而言,却不能表现文章的主旨,所以,“我的老师”不如原来的标题好。皇帝一方面愚蠢地自信,觉得自己肯定能经受住新装的检验,可是由于事关重大,直接威胁着他的尊严、皇权,所以又不免有些心虚,“感到不大自然”。1.作者在文章开头为什么强调“这一天”?六、课文主题课文选取“散步”这个生活中的小片段,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7)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第34首满江红

[清]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①。四面歌残终破楚②,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③,殊④未屑⑤!身不得,男儿列⑥,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⑦!【注释】①拭:擦。②四面歌残终破楚:后用“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③蛾眉: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④殊:很,甚。⑤未屑: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⑥列:属类,范围。⑦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八国联军攻破北京,我也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念浙江故乡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很不甘心做女子!/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人世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①。四面歌残终破楚②,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③,殊④未屑⑤!身不得,男儿列⑥,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⑦!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①。四面歌残终破楚②,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③,殊④未屑⑤!情感: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既有冲破家庭牢笼的欣喜,又有中秋节独自寄居客栈的冷清孤寂,表达词人此刻矛盾的心理。典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得以自由的不易。情感:“苦”字表达身为女子,不能像男子一样投身革命的痛苦;“殊未屑”表明词人对贵妇人的生活丝毫没有留恋。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身不得,男儿列⑥,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⑦!手法、内容:三字短句,高昂激越,用“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列”与“烈”的谐音,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出“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典故: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表达词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既有刚刚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担心和忧郁,也有抱负难以施展的无限悲情和惆怅。【全诗主旨】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从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挣脱而出,走向革命道路前夕苦闷彷徨,但心怀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写作背景】本词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时作者与丈夫寓居北京。秋瑾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寻求救国之道,后于1904年自费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1903年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后,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时的抒怀之作。

第35首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①累累②。”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③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④熟,不知饴⑤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注释】①冢:坟墓。②累累:众多的样子。③持:拿着。④一时:一会儿。⑤饴:同“贻”,送给。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①累累②。”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③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④熟,不知饴⑤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内容: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揭露兵役制度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炼字: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手法:环境描写,运用白描手法写近景,呈现出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手法:细节描写,描写老兵出门张望与老泪纵横的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和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全诗主旨】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的回乡见闻,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

第36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①,都护铁衣冷难着②。瀚海③阑干④百丈冰,愁云惨淡⑤万里凝。中军置酒饮⑥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⑦红旗冻不翻⑧。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注释】①控:拉开(弓弦)。②着:穿。③瀚海:指沙漠。④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⑤惨淡:暗淡。⑥饮:宴请。⑦掣:拉,扯。⑧翻:飘动。【译文】北风席卷大地,连白草也被刮断,塞北的天空,刚到八月就下起了大雪。/忽然间宛如春风吹了一夜,好像是千树万树的梨花盛开了一样。/雪花飘进珠帘打湿了帐幕,穿着狐裘也不觉得暖和,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将军都护的手冻得都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戴。/沙漠上纵横交错着大片的冰层,万里长空凝聚着暗淡的阴云。/主将摆设酒席宴请归客,弹奏胡琴、琵琶,吹奏羌笛来助兴。/傍晚时分,辕门前大雪下个不停,红旗冻住了,风扯着也无法飘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的身影,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的印迹。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①,都护铁衣冷难着②。炼字:“卷”和“折”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边塞风势之猛。“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表明雪下得大,下得早。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营造出一种情趣盎然、壮美浪漫的意境,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手法: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瀚海③阑干④百丈冰,愁云惨淡⑤万里凝。中军置酒饮⑥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⑦红旗冻不翻⑧。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修辞:运用夸张的修辞,气势磅礴地勾勒出瑰奇壮丽的塞外雪景,既是写景也是抒情,隐含着诗人对友人在风雪中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手法:运用对比手法从视觉角度写红旗与飞雪的色彩,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手法:运用留白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全诗主旨】这是一首咏雪诗,也是一首送别诗,作者以西北边塞的奇寒雪景为背景,描写了送友人归京的场景,表达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三载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第37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①?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②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注释】①神州:中原地区。②坐断:占据。【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地区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儿子应该像孙权一样。”何处望神州①?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②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修辞:运用设问,表达了词人对望不见中原的惆怅和朝廷偏安一隅的不满。炼字:“悠悠”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典故:化用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流露出作者无奈、伤感、抑郁的情感。内容:一是突出孙权年少有为、具有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孙权武功盖世,不断征战,“坐断东南”。情感:作者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反衬南宋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典故:借用《三国志》中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说的话,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全诗主旨】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作者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辛弃疾于开禧元年担任镇江知府时所作,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于同时同地,二者都是著名的怀古咏志之词。

第38首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辛苦遭逢①起一经,干戈②寥落③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④。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⑥。【注释】①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②干戈:指战争。干和戈本是两种兵器。③寥落: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④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⑤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⑥汗青:这里指史册。辛苦遭逢①起一经,干戈②寥落③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④。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⑥。【译文】遇到朝廷选拔,历尽辛苦,终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抗元战争已进行了四周年,战事逐渐消歇。/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昔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里悲叹自己的孤苦无依。/人生自古以来谁能不死?留下这颗忠心永垂史册。辛苦遭逢①起一经,干戈②寥落③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④。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⑥。内容:回顾自己经历的两件大事:一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修辞:对偶、比喻,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修辞:对偶、双关,“惶恐”“零丁”反复出现,巧借两个地名,渲染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情感:以议论的方式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现了民族气节。【全诗主旨】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慨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写作背景】此诗是作者的代表作,创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写此诗以明志节。

第39首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①。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注释】①踌躇: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译文】(关上)群山绵延起伏,像大海聚在一起一样,(关下)波涛滚滚,像大海在咆哮怒吼,在通往潼关的路上,关外有黄河,关内有华山,是为表里,地势十分险要。/远望长安,心潮起伏。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那成千上万间的宫殿,如今都化作了尘土。/无论哪个朝代兴起,受苦的都是百姓;无论哪个朝代灭亡,受苦的还是百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①。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炼字:“聚”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中,化静为动;“怒”字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用“聚”“怒”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内容:由潼关的险要地势想到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及曾建都长安的历代王朝,抒发怀古情思。手法:这句是全曲之“眼”。从对现实场景的描写转入议论、抒情,诗人通过对历史清醒的认识,对老百姓的疾苦感到无比愤慨和深切同情。【全诗主旨】这首小令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点出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写作背景】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这首小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

第40首相见欢

[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①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②滋味在心头。【注释】①锁:这里是笼罩的意思。②一般:一种。【译文】默默无言,独自一人登上西楼,夜空中弯月如钩。/幽深的庭院,高高的梧桐树寂静无声,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凄凉的秋色中。/这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的,正是离乡去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不可名状的痛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①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②滋味在心头。炼字:“独”尽显孤独之感。“锁”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锁人锁心,寂寞凄凉。修辞:比喻,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气氛;“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的离愁别恨。手法:情景交融,反映出国破后词人内心愁苦不能倾诉的孤寂、凄婉之情。修辞:比喻,用丝的千头万绪喻愁思的纷繁难解,“一般滋味”是指离愁别恨、亡国之苦。【全诗主旨】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写出了词人失去自由后生活的孤凄悲凉,表达了词人的离家之愁和亡国之痛。【写作背景】开宝八年(975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被囚禁待罪于汴京。这首词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一、字音标注塞()下秋来风景异千嶂()里燕()然未勒()羌()管人不寐()右擎()苍貂裘()分麾()下炙()的()卢马针对训练

题组一:《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sài····qiāng·····zhàngqínglèyān二、重点实词解释1.老夫聊发少年狂2.胸胆尚开张3.会挽雕弓如满月4.五十弦翻塞外声···zhì姑且,暂且dìhuīmèiqiú····终将开阔雄伟演奏析错:C项“实写”错误,应是“虚写”,这里描写的是词人梦回疆场的情景。三、理解与赏析1.下列对句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燕然未勒”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B.“何日遣冯唐”一句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词人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重用自己。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是实写,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马快弦急,战斗激烈,从侧面衬托了人物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C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萧条景色的描写及作者情怀的抒发,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英雄血性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B.《江城子·密州出猎》先叙后议。上片叙写出猎盛况,下片则讨论军情、议论国事。C.《江城子·密州出猎》勾勒出一位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词人报效朝廷、抵御进犯者、建功立业的决心。D.《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愤慨之情。B析错:B项中上片记叙、描写,下片抒情,没有讨论军情、议论国事。四、素养提升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图中所展示的画面分别对应的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哪一句?答案:第一幅对应的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第二幅对应的是《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或“千骑卷平冈”。一、字音标注秋容如拭()莽()红尘冢()累()累狗窦()雉()从梁上飞舂()谷作羹()饴()阿谁锦衾()薄中军置酒饮()归客风掣()

题组二:《满江红》《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重点实词解释1.殊未屑2.不知饴阿谁3.都护铁衣冷难着4.风掣红旗冻不翻·很,甚zhǒng····shìlěigēngzhì··同“贻”,送给·dòumǎngchōng···穿拉,扯yíqīnyìnchè·····三、理解与赏析1.下列对句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B.“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两句高度概括士兵的军旅生涯,运用了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不合理。C.“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两句描写大雪纷纷、天寒地冻的情景,表现诗人身处恶劣环境的痛苦与悲伤。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留白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C析错:C项并没有表现“诗人身处恶劣环境的痛苦与悲伤”。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满江红》属于豪放风格作品,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抱负难以施展、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B.《十五从军征》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体现了汉乐府借景抒情的艺术特点。C.《十五从军征》着重刻画了人物的言行与心理,环境描写起到了重要的衬托作用。D.《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从侧面描写出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