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十三 说明文阅读 (含答案)_第1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十三 说明文阅读 (含答案)_第2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十三 说明文阅读 (含答案)_第3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十三 说明文阅读 (含答案)_第4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十三 说明文阅读 (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复习专题精讲精练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第1讲说明文三要素考点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技法突破〗(一)如何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所谓说明对象,就是文章要说明的某个事物,解释的某种现象,阐述的某种道理。换句话说就是文章说明的话题。说明对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类别、方位、功能和特征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方法一、分析文体法。要明确一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应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内容。弄清它属于哪一类的说明文,就可以基本判定文章的写作对象。说明文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说明实体事物的文章,称为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如《我们的学校》这样的说明对象就很容易找出来了。就在题目里。另一类是说明抽象事理的文章,称为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如《死海不死》。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不是直接写出,而是要概括归纳。《死海不死》东风说明对象不是死海不死而是死海不死的原因。方法二、分析标题法。常常有说明对象就在标题中体现出来的,文题往往直接交代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所以,把握文章说明对象,一般可从分析标题入手。当然,也有例外,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说明对象并不是人民英雄,而是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方法三、检索信息法。检索信息就是在阅读分析过程中,分析和筛选整理出符合相关要求的信息材料。认真阅读课文(语段),逐段(逐句)排队、梳理,追本求源,找出说明对象。须要提醒的是不要将文章的局部的说明对象视为全文的说明对象,例如《绿色蝈蝈》一文的说明对象是,而绿色蝈蝈不能以偏概全,只将绿色蝈蝈的生活习性这一方面作为全文的说明对象。(二)如何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物性的说明文首先要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倒底在说明什么。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成,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都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如何归纳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对象具有哪些特征(特点)呢?一般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寻找:1.抓住标题中的修饰语;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即对象前的修饰语)。2.抓住文段中段落和层次(一般每一个自然段都是某一方面特征,我们提炼各段中心句即可。这是由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决定的。在阅读说明文时,我们可以不必像阅读记叙文那样先整体感知,说明文和议论文可以先明确每一段写的是什么,进而由局部了解全篇);3.从中心句中整理。4.从一些过渡句中整理;注意一些连接词:不但……而且……语句;“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在一篇说明文中,事物的特征有时集中在一两句话中(“关键句”或“中心句”),这些句子可能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也可能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或中间。【针对训练】(2021·四川南充卷)“天问一号”上的科技新元素①“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的背后,离不开大量科技新元素的支撑。太空“千里眼”优势多②火星和地球间距离漫长,通信存在一定时延,在地球上无法控制着陆过程,必须让着陆巡视器自主完成这段旅程,这对敏感器提出的要求极为苛刻。③相控阵敏感器是位置和速度测量的重要仪器。在着陆阶段,为航天器持续提供高精度测量数据,成功助力着陆巡视器安全着陆火星表面。它安装在火星着陆巡视器进入舱着陆平台下方,作用范围达数十千米,可谓火星探测器的太空“千里眼”。④相控阵敏感器的雷达天线由多个辐射单元组成,就像生物学中蜻蜓的复眼,具有波束扫描快、指向灵活、目标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此外,相控阵敏感器具有提供9个方向的测量功能,航天器可切换其中任意4个方向同时测量距离速度信息,从而快速修正航天器的姿态测量误差,确保着陆巡视器方向控制准确无误。⑤这是国内首次将相控阵体制雷达应用于地外天体着陆测量。小型“传动器”作用大⑥火星探测任务的重头戏就是在火星表面巡视,这个过程必须万无一失。但火星表面地形复杂,火星车如何准确传递运动指令,进而灵活行走、爬坡下坎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从原材料、热处理、机械加工、精密测试与试验等基础方面入手,通过不断探索和开拓创新,一路闯过了多道难关,成功研制出火星车移动分系统核心传动部件—悬架减速自锁装置,确保了火星车在转向、过坡中更自主灵活。⑦据介绍,在火星车左右两侧悬架上,分别装备了2种结构精密的悬架减速自锁装置。该装置体形小、重量轻,整套传动装置相互配合,使火星车6个行走车轮独立实现抬升和降落,实现车体姿态和高低调节,以适应火星表面地形,保证爬坡下坎行动自如。如果将火星车比作一辆马车,那么悬架减速自锁装置就是驾驭这架“马车”的“车夫”。“超薄外套”脱颖而出⑧火星着陆阶段,着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会使周围温度超过1000℃,而在火星巡视阶段,着陆器将要面对﹣130℃的工作环境,这种极热极寒考验超出了世界上常规隔热保温材料——气凝胶的耐温极限范围。更难的是,为给火星车减负,需要气凝胶具有超低密度,这对材料设计和制备都提出了巨大挑战。⑨为确保“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降落火星并正常工作,火星车采用了一种新型隔热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纳米气凝胶是由纳米尺度固体骨架构成的一个三维立体网络,密度可做得比空气还低,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导热系数仅为静止空气的一半,也是世界上导热系数最低的固体。这使它成为“天问一号”应对极寒、极热严酷环境所需防护材料的不二之选,且凭借其超轻特性,能极大地减轻火星车的负担,让它跑得更快、更远。⑩当然,以上三种只是“天问一号”上众多科技新元素的一小部分,我们期待着“天问一号”上更多的科技新元素被解锁。(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20.下列对选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事物性说明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天问一号”运用到的一小部分科技新元素。B.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天问一号”的科技新元素:着陆巡视器、悬架减速自锁装置、纳米气凝胶。C.本文综合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等。D.文章④⑤段中两个画线的句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答案】B【解析】“着陆巡视器”应为“相控阵敏感器”考点二:说明顺序角度1辨析说明顺序【技法突破】(1)说明文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整体到局部,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逻辑顺序:(事理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一般只要不是明显的时间或空间顺序,那就一定是逻辑顺序。(2)采用各种顺序说明的好处:时间顺序:可以使读者清晰把握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空间顺序:使读者一目了然、全面把握事物的特征。逻辑顺序:符合事物的内部逻辑关系,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这样写条理清晰,便于读者把握事物的特征。(3)说明文结构:1.总分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具体说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方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2.承接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按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后相互承接。3.递进式。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分析文章结构,要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4)如何理清说明顺序?1.准确理解局部或整体的说明顺序;能够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排列句序。解答第一种问题比较简单,熟记这三种顺序,根据文意判断即可;第二种问题把几个句子打乱,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其排列起来,那么要注意了,首先要看前后句的衔接,注意关联词语,哪两句的关系最紧密要先挑出来,然后逐一判断其他几个句子之间的先后顺序,最后按照这个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2.注意标志性语言。说明文语段中往往借助一定的词句表明层次和顺序,连接内容,组织材料。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等。所以,把握这些语言“标志”,可顺利地理清说明顺序。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就一篇文章而言,有时不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将几种方式揉合起来,从而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这就要求分析时分清主次,综合归纳。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注意:在答题时尽可答得具体些,不能只概括说XX顺序。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的逻辑顺序,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等。【针对训练】(2021·四川广安卷)自动驾驶塑造未来①1939年,通用汽车公司在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自动驾驶概念车—Futuramao。此后,科技发达国家都开展了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初步探索和基础研究。作为人工智能最具商业价值的领域之一,自动驾驶产业广受热捧,发展迅速。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预测,到2040年全球75%的新款汽车都将会是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在推动人类交通革命的同时,也必将塑造城市的未来。②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开展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抢占人工智能的竞争高地。2016年,日本发布《自动驾驶普及路线图》,允许自动驾驶汽车2020年在高速公路上通行。2017年,德国通过了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法案,并于同年提出了自动驾驶指导原则。我国在2017年发布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当前,我国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7年12月,深圳首次在开放道路上进行了无人驾驶公交的试运行测试,此后,上海、北京、重庆相继为自动驾驶测试车辆颁发了测试牌照。根据麦肯锡的研究,中国未来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③然而,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我国正在积极制定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美国曾将自动驾驶技术分为5个等级。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按照智能化程度将自动驾驶汽车划分为“完全人类驾驶、辅助驾驶、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6个标准等级。据比标准,当前配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几乎都在4级标准以下,且处于基本测试阶段。2017年,加利福尼亚常规公路测试公里数最高的自动驾驶汽车厂商,测试里程总数不超过40万公里,技术人员无干预的行驶里程也低于6000公里。此外,路测也仅限于乘用车场景,并没有实现多个行业都已经出现的应用场景的全覆盖,距离真正意义上“完全自动驾驶”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距离。④作为交通领城的又一次重大革命,自动驾驶将面临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一是自动驾驶的安全性问题。2018年3月,接连发生的两起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敲响了自动驾驶的安全警钟。同时,自动驾驶汽车通过网络与外界实现大规模数据交互,一旦受到网络黑客攻击很可能失去车辆控制权。二是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责任主体问题。可以预见,与传统的以司机为中心的责任认定相比,自动驾驶所引发的事故责任主体将会发生改变。随着汽车的控制权被逐渐交给计算机系统,汽车制造商相关产品供应商或者是乘用人,都有可能成为责任主体。三是自动驾驶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例如,在将要发生事故时,是拯教车上的乘客还是挽救路人?一旦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必然面临上述这类伦理性难题,这些技术伦理价值导向一经确立,将成为自动化规则被大规模植入到自动驾驶程序,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B.逻辑顺序C.空间顺序D.时空顺序【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顺序分析。本文围绕“自动驾驶塑造未来”,从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等级划分的国际标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所以是逻辑顺序。故选:B。角度2.分析段落作用【技法突破】(1)说明语段的作用:过渡句段的作用:过渡句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同时也是上下文内容衔接的标志。一般可以成为中心句。分析过渡句,有利于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和重点。照应句段的作用:前后呼应,突出强调某一个特点或者作者的某种观点。总括句段的作用:总结上文,通常是对全篇的一个总结和概括。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开头语段的作用:文艺性说明文常常以故事、比喻等多种活泼的形式开头,开头段落的作用因此也成了经常考查的试题类型,答题思路:首先分析该语段的内容,语言有何特点(或形象、或生动、或简明等等),是否运用修辞方法和说明方法(适当结合修辞方法和说明方法的作用加以分析),是否引用故事、典故等等,其作用是激发阅读兴趣等等;其次总结: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XX。格式:文章以……开头,运用……方法,……(具体分析表达效果,语言特点等等),进而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XX。总之回答这类问题应考虑以下内容:语段本身的含义;在文中为了说明什么,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在结构上的作用等等。(2)如何理清说明思路,理顺说明层次。方法一。找能够体现说明结构的语句。有些词语能够鲜明表现结构,因此可以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一些能够体现结构的词。如“先”“再”“接着”等表示时间顺序的词可以考虑为连贯式此种结构可用时间顺序的说明文,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方法二。找文中的关键句。①中心句:是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概括,进而把握文章的结构②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便于我们更好理解上下文。③段首句:说明文开头一般有引出说明对象,引起下文,或从整体介绍说明对象作用④总结句:总结句和中心句一样位置明显,便于掌握。方法三。逐段概括归纳。这是理解文章结构的最有效的方法。概括各段大意,将相同的内容归结到同一层次,再将全文内容概括,就能清楚掌握文章结构。【针对训练】(2021·云南卷)小雪将雪①天渐寒,雪渐盛,又是一年小雪时。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明代王象晋所撰《群芳谱》里云:“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时节,霜色满天,寒凝大地,降水形式由淅沥小雨而凝结成飘飘瑞雪。但此时还是“地寒未甚”,是那种料峭之寒,下雪的几率还小,即使下了,也多是那种飞扬的零星小雪,落到地面很快融化了,小孩子是堆不了雪人、打不成雪仗的。②古人对大自然善于观察和总结,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其中小雪的候应为三候:“初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这是说此时美丽的彩虹不见了,阳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万物萧索,一片肃杀,冬季降雪即将拉开大幕。③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而是指气温越来越低,降到了足以下雪的程度。农谚云:“小雪铲白菜,大雪收菠菜。”“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此时,庄户人家开始砍收地里的大白菜,精心盘扎入窖储藏了。那一棵棵青青白白的大白菜透着清灵之气,那种清甜清香是寻常人家饭桌上的至美之味。农谚还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过去,冬季来临,新鲜蔬菜少而又少,小雪前后家家户户开始腌菜了。小时候,母亲常带着我们,踏着薄薄一层小雪,到菜园里采收青青红红的雪里蕻、大头大脑的辣菜疙瘩。雪里蕻又叫“霜不老”“雪菜”,似乎它就是专为霜雪而生的,即使被打压得蔫巴巴的,一旦见了阳光照样挺立起来,精神抖擞。④“小雪卧羊,大雪杀猪。”“小雪飘,羊肉俏。”冬令进补,最美的莫过于吃羊,最好的形式是涮羊肉。围炉品羊是冬天里最惬意的事,五六至交围着一只咕嘟咕嘟作响的火锅,羊肉的鲜香一波波飘满温暖的小木屋,将各色食材投入翻滚着的白汤之中,大快朵颐起来。白居易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当然要有酒了,围炉品酒夜话,推杯换盏间唠家常,守一窗寂寂雪影吟古诗,等待风雪夜归人望见此处温馨之光,前来叩响寂静的长夜。⑤小雪,是庄户人盼丰年的乐章。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小雪节气落雪,来年雨水均匀,无大旱涝;二是下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开春农作物少有病虫害发生;三是积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的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⑥小雪,也是诗人的,那种轻盈飘逸、天马行空,那种晶莹剔透、白洁无瑕,总令古代文人墨客们吟诵赞美。盛唐的戴叔伦守着木格小窗读书,抬头望雪,吟道:“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晚唐的高骈被庭外的白雪映青竹所感染,诗云:“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五代的徐铉感叹又是一年将尽时,光阴如梭,韶华易逝,诵曰:“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南宋的陆游则幻想乘着雪花轻盈的羽翼,在冬日的夜波里遨游,“匆匆身如梦,迢迢日似年。会当乘小雪,夜上剡溪船”。(选自《科技日报》作者刘琪瑞,有删改)1.说说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答:

【答案】(1)气温降低,地寒未甚,即将降雪(2)③、⑤段中引用农谚说明了小雪节气的特点,气温降低,开始降雪。(3)第⑥段写小雪得到诗人吟诵和赞美;此段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起到了升华情感的作用。【解析】1.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第⑥段开头说“小雪,也是诗人的”,然后引用了古人关于雪的很多诗词名句,写古代文人墨客们对雪的吟诵赞美,从文化方面增强了文章的底蕴,升华了情感。

考点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技法突破】说明事物必须抓住特征。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又必须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列图标;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引用、分类别、摹状貌、举例子。说明方法及作用:(一)列数字:运用准确数学来加以说明的方法。注意,不是所有的数字都是列数字说明方法:如“X年X月如何如何”,这里的数字是年份的代号,不是为了说明事物的,所以不能算作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只有为了说明事物的某些特性所使用的数字才称作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科学、准确、具体说明了……(二)列图表:就是运用各种表格、图片来直观说明事物的特点。作用:直观迅捷、一目了然。(三)作比较:两个事物进行比较,突出被说明事物的某特点。包括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种。横向比较是不同事物间的比较;纵向比较——即对同一个事物不同阶段的特征进行比较时,从中发现事物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趋势。语言标志:

也、而、相对于、较……

作用: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形象明白的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四)打比方: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在说明文中,我们称作“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注意,不能说成“比喻”。其效果:可以把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作用: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更加形象的突出……(事物)的……特点。(五)下定义:在第一章大家已经了解了什么是下定义。用下定义的方法来说明事物,这种说明方法就叫作“下定义”。语言标志:XX是XX。(这里注意和比喻中的暗喻区分开。)其效果:全面、高度概括、准确、科学。作用: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准确简炼概括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六)做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1.定义要求准确、严密、完整。形如:“OO是……XX。”其中“OO”和“XX”是包涵和被包涵的关系,如“苹果”和“水果”的关系。而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是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进行适当解说的一种说明方法。如《看云识天气》中提到的“虹”,课文注释为:“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条彩色圆弧,这就是‘虹’”。显然这不是一个严格的定义,只是一种解释说明。

2.下定义的语言概括性强,而作诠释的语言一般多为描述性,比较通俗。3.下定义一般侧重于事物的本质属性,而作诠释一般注重于外观的表象、性质和特点。4.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的对象解说往往侧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简言之: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作诠释:甲是乙=乙是甲×。如:A、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下定义)。B、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作诠释)。A反过来说成立,B反过来说则不成立。作诠释的作用:简洁明快,通俗易懂。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清楚明白简单概括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七)引用:引用名言,俗语,诗词句等,可以把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语言标志:常有双引号的名句、俗语,诗词句等。作用: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更形象生动、科学准确、说明……(事物)的……特点,具有说服力。诗歌古文还具有增加文章文采或者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的特点。有说服力。(八)分类别:有的事物可分为不同种类,而且不同种类特点不同,为了把复杂事物的特征说明得条理清晰,透彻易懂,作者常常采用先将事物分类,再逐类进行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就是分类别。语言标志:

“一类(种)……一类(种)……”。将事物分门别类之后进行说明,条理清晰。答题格式: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有条理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九)摹状貌:就是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去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语言标志:接近于修辞方法中的拟人或表达方式中的描写。作用: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更形象生动的说明……(事物)的……特点。(十)举例子:列举有代表性的实例来加以说明的方法。增强说服力,使说明更为具体,让人容易理解。语言标志:例如、比如、据说、譬如等等。如果要求对说明方法具体分析,答题思路:首先应把握每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具体分析该句是如何利用此说明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了事物的哪些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和作用。有时一个句子中使用了两个以上的说明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先后顺序,如果要求依次回答则哪种方法先出现先答哪种方法。如果有特殊要求按主次顺序回答,应学会判断从全局角度使用的方法为主,局部使用的方法为次。【常见题型】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如何探究说明方法?方法一可根据说明方法的定义作出判断。一般说来分类别、有条理;举事例、真具体;打比方、更生动;列数字、更准确;作比较、更突出;下定义、更确切;摹状貌、更形象;画图表,最直观。方法二要注意前后提示词语。如举例子常用“例如”“比如”等词。打比方常用“好似”“好像等词。方法三较难的一些题,要求做具体分析,有些题往往综合使用多种说明方法,要具体分析。【针对训练】(2021·四川遂宁卷)古人去哪里找“热搜”李方恩①拜科技革命所赐,现代人可以运用各种方便的条件去查询各类知识,了解热点所在。那么,古人没有搜索引擎,如果有类似的需求,该怎么办呢?有办法,他们可以查询类书。②中国古代的图书大体上分成“经史子集”四类。其中,经是指儒家经典,史是指史书,子汇集了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和一些宗教典籍,集收录的则是文学作品。这种分类方法是从隋朝开始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分类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因为很多知识无法装到“经史子集”这个体系中。于是,类书就逐渐出现了。③类书类似于我们经常用到的各种工具书,但是它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从内容来看,类书广泛搜集了各种书籍,内容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类知识,这和今天的百科全书有得一比。其次,类书只是把各种知识汇聚到一起,不添加任何评论和批注。最后,从编辑方式来看,类书分门别类地编排了搜集而来的资料,以便于使用者查询。这三个特点是类书最突出的特点。④那么,第一部类书是哪一本呢?研究者普遍认为,编订于曹魏年间的《皇览》是我国第一部类书。《皇览》是魏文帝曹丕召集大臣刘劭、王象等人编辑的,全书分成四十多部,一千多卷,八百多万字。A曹丕雅好文章,热爱文学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他经常要查询一些典章故事,在治理国家时,他也希望可以学习先贤明君的事迹。于是,公元220年,他召集了一些名臣儒士,想要编辑这样一部书。这部书费时三年编成,是严格意义上的类书。⑤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部价值极高的书,大部分都失传了。B到了明朝,一部规模空前的类书《永乐大典》横空出世。《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永乐大典》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注意,此处没有之一。⑥《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下令名臣解缙和姚广孝等人主持编纂。朱棣告诉他们:“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意思是说,从文字形成以来所有的著作,你们都要把它们分门别类地弄成一部书,不要嫌多。这部书从1403年开始编纂,直到1408年才最后完成。全书一共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图书近8000种,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光辉成就的扛鼎之作,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⑦从古代各种各样的类书,再到今天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则是人类对各种旧闻新知的好奇心。(摘自《知识窗》2020年第4期,有改动)1.第⑥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答:【答案】1.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永乐大典》具有广泛搜集书籍中的各种知识这一特点,增强了科学性和准确性。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永乐大典》比作中国文化的名片,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永乐大典》的重要性,使说明对象具体可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全书一共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图书近8000种”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永乐大典》具有广泛搜集书籍中的各种知识这一特点,增强了科学性和准确性。“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光辉成就的扛鼎之作,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永乐大典》比作中国文化的名片,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永乐大典》的重要性,使说明对象具体可感。第2讲理解内容筛选信息考点四文意理解概括【技法突破】解题步骤:一了解、二标记、三比较、四判断。(1)一了解: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说明内容、各段之间的联系等。(2)二标记:在原文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句、段(一般是句),并且给这些重要句子和关键词做上记号。(3)三比较:比较原文句、段文意与选项表述是否一致。(4)四判断:根据比对结果最终确定答案,常用的方法是排除法【针对训练】(2021·山东临沂卷)能无痛注射的微针①肉眼几乎不可见的微针有望让我们进入一个无痛注射和无痛血检的新时代。无论是与注射器还是贴片结合,微针都能避免与神经末梢接触,从而避免产生痛觉。微针的长度通常为50~2000微米,宽度通常为1~100微米。它可以穿透皮肤表层的死细胞,到达由活细胞和间质液组成的表皮,但大多不能达到或只能勉强接触到真皮层。②许多微针注射器以及微针贴片已经被应用于疫苗注射,还有更多的被应用于糖尿病、癌症以及神经性疼痛疗法的临床试验。因为微针注射器或者微针贴片会将药物直接注射进表皮或真皮中,所以它们能够比常见的依靠皮肤扩散的透皮贴剂更有效地递送药物。今年,研究人员推出了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如牛皮癣、疣和某些皮肤癌)的新技术。他们将星形微针混合到治疗性霜剂或凝胶中,星形微针在皮肤上产生临时性、柔和的穿孔,从而增强药剂的递送能力。③许多微针产品正朝着商业化的方向发展,这些产品能快速、无痛地抽取血液或间质液,用于疾病诊断或监测健康状况。微针针头产生的微小针孔会引起表皮或真皮中的局部压力发生变化,从而迫使间质液或血液进入收集装置。如果将针头连接到生物传感器上,则该设备可以在几分钟之内直接测量指示健康或疾病状态的生物标志物,例如葡萄糖、胆固醇、酒精、药物分解产物或免疫细胞。④有些微针产品能让使用者在家实现抽取样本,然后邮寄到实验室或是直接在家中进行分析。在实验室研究中,微针还能和无线通讯设备集成,用于测量生物分子,根据测量结果来确定适当的药物剂量,然后按照该剂量递送药物。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医疗。⑤由于微针不需要配置昂贵的设备,也不用对使用者进行大量的培训,因此可以在医疗服务匮乏的地区进行诊断检测和治疗。MicronBiomedical公司已经开发出了一种绷带大小的易于任何人使用的贴片,Vaxxas公司也开发出一种微针疫苗贴片,在动物以及早期人体试验中,这种贴片仅使用通常剂量的一小部分就可以引发很强的免疫反应。⑥当然,微针也存在劣势,例如当需要大剂量的药物注射时,它们就难以满足需求了。并非所有药物可以通过微针注射,也不是所有的生物标志物都可以通过微针采集,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了解诸如患者的年龄和体重、注射部位和递送技术等因素如何影响微针技术的有效性。尽管如此,这些无痛微针仍然有望大幅促进药物输送和诊断产业的进步。随着研究人员设计出将其用于皮肤以外器官的方法,微针技术也会产生新的用途。(选自2020年12月《环球科学》,有删改)1.微针是如何实现无痛注射的?请结合①②两段简要回答。答:【答案】1.微针与注射器或贴片结合,将药物直接注射进表皮或真皮中,避免与神经末梢接触,从而避免产生痛觉。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梳理和分析概括能力。阅读文章,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文章①②两段内容,结合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语句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无论是与注射器还是贴片结合,微针都能避免与神经末梢接触,从而避免产生痛觉”“因为微针注射器或者微针贴片会将药物直接注射进表皮或真皮中,所以它们能够比常见的依靠皮肤扩散的透皮贴剂更有效地递送药物”等语句概括作答。考点五信息筛选与整合【技法突破】筛选并把握说明文中的重要信息,是说明文阅读中能力层级较高的综合考查点。它包含两个内容:一是辨别并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二是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态度。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获取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字、图形等。这里所指的材料,是指文中支撑观点的事实,也包括相关资料,如时间、地点、人名、数据等。这里所说的观点和态度,是作者在文中表达出来的一种思想倾向,其方式可能因作者和文体风格不同而各异。

答题时,要有全局观念,一般采用先分析再综合的方法。从最足以表明作者观点、最能表明说明对象特征的文段人手,准确把握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抓住其基本特征,并根据文中相关因素作出准确判断,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所需要的结论。有时对答案字数有限制,所以必须简明扼要,无论是摘录组合还是提炼概括,在内容上都要求准、求精。题型:(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题目要求限定字数……(2)提示题目的含义或给文章加标题。(3)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说明文的事理。(4)解释文中出现的一些概念。(5)用原文的语句回答问题或按题目要求找出相对应的语句。【针对训练】(2021·山东临沂卷)能无痛注射的微针①肉眼几乎不可见的微针有望让我们进入一个无痛注射和无痛血检的新时代。无论是与注射器还是贴片结合,微针都能避免与神经末梢接触,从而避免产生痛觉。微针的长度通常为50~2000微米,宽度通常为1~100微米。它可以穿透皮肤表层的死细胞,到达由活细胞和间质液组成的表皮,但大多不能达到或只能勉强接触到真皮层。②许多微针注射器以及微针贴片已经被应用于疫苗注射,还有更多的被应用于糖尿病、癌症以及神经性疼痛疗法的临床试验。因为微针注射器或者微针贴片会将药物直接注射进表皮或真皮中,所以它们能够比常见的依靠皮肤扩散的透皮贴剂更有效地递送药物。今年,研究人员推出了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如牛皮癣、疣和某些皮肤癌)的新技术。他们将星形微针混合到治疗性霜剂或凝胶中,星形微针在皮肤上产生临时性、柔和的穿孔,从而增强药剂的递送能力。③许多微针产品正朝着商业化的方向发展,这些产品能快速、无痛地抽取血液或间质液,用于疾病诊断或监测健康状况。微针针头产生的微小针孔会引起表皮或真皮中的局部压力发生变化,从而迫使间质液或血液进入收集装置。如果将针头连接到生物传感器上,则该设备可以在几分钟之内直接测量指示健康或疾病状态的生物标志物,例如葡萄糖、胆固醇、酒精、药物分解产物或免疫细胞。④有些微针产品能让使用者在家实现抽取样本,然后邮寄到实验室或是直接在家中进行分析。在实验室研究中,微针还能和无线通讯设备集成,用于测量生物分子,根据测量结果来确定适当的药物剂量,然后按照该剂量递送药物。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医疗。⑤由于微针不需要配置昂贵的设备,也不用对使用者进行大量的培训,因此可以在医疗服务匮乏的地区进行诊断检测和治疗。MicronBiomedical公司已经开发出了一种绷带大小的易于任何人使用的贴片,Vaxxas公司也开发出一种微针疫苗贴片,在动物以及早期人体试验中,这种贴片仅使用通常剂量的一小部分就可以引发很强的免疫反应。⑥当然,微针也存在劣势,例如当需要大剂量的药物注射时,它们就难以满足需求了。并非所有药物可以通过微针注射,也不是所有的生物标志物都可以通过微针采集,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了解诸如患者的年龄和体重、注射部位和递送技术等因素如何影响微针技术的有效性。尽管如此,这些无痛微针仍然有望大幅促进药物输送和诊断产业的进步。随着研究人员设计出将其用于皮肤以外器官的方法,微针技术也会产生新的用途。(选自2020年12月《环球科学》,有删改)1微针及其产品有哪些优势?请分条概括。答:【答案】①更有效地递送药物;②在诊断疾病或监测健康状况时能做到快速无痛;③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医疗;④可在医疗服务匮乏地区进行疾病的诊断检测和治疗。

【解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文章2~5段中的“因为微针注射器或者微针贴片会将药物直接注射进表皮或真皮中,所以它们能够比常见的依靠皮肤扩散的透皮贴剂更有效地递送药物”“许多微针产品正朝着商业化的方向发展,这些产品能快速、无痛地抽取血液或间质液,用于疾病诊断或监测健康状况”“微针还能和无线通讯设备集成,用于测量生物分子,根据测量结果来确定适当的药物剂量,然后按照该剂量递送药物。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医疗”“由于微针不需要配置昂贵的设备,也不用对使用者进行大量的培训,因此可以在医疗服务匮乏的地区进行诊断检测和治疗”这些内容概括作答。第3讲鉴赏语言迁移拓展考点六鉴赏说明语言【技法突破】说明文的语言一般有两种类型——平实型和生动型。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也一般从这两方面寻找关键词分析。对于平实类的句子主要考查句子表义严密性与准确性,对于有文采的句子主要考查句子表达的生动形象性。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往往体现在一些副词、连词、形容词、数量词以及限制性词和短语上。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都要求无准确无误反映说明对象的客观真实情况。夸大或缩小等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都视为语言不准确。相反,有些词:“大概”、“可能”、“据推算”……,看似模糊的语言,却恰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因为它们反映了事物的客观存在,去掉后就绝对化了,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我们看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还是要抓住根本的一条,即客观地、确切地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明白地、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语言的准确性:一般体现在修饰、限制语上,词性上常是副词。限制性词语举例:1、表约数:约、大约、近(30米)、(30米)上下、左右2、表确数:30倍、1/5、30%、一千三百多年3、表程度:最(多)、至多、几乎、全部、常常、往往;4、表示时间:当时、刚才、有时候、已经、早已、一直、渐渐等等;5、表范围:大部分、遍及、一般、一切、部分、全部、都、大多数、少数等;6、表频率:经常、常常、屡次、总是、有时、往往、通常等。语言的生动性一般对于科学小品文,加点词语常常从生动性方面来考查。经常考查的类型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表达方式的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各种感观感受等;句式变化上:长短句结合、整散句结合、口语书面语结合等。答题格式从说明内容和作用等方面回答:如文中XX句,XX词,运用了XX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等等),生动形象说明了……,极富感染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还有一种类型对动词、形容词等特殊含义及作用的考查。对这一类型题大家一定要准确了解这个词的本义及在文中特殊含义是什么,其作用往往从整篇文章或本段说明的内容的角度来考虑。【针对训练】(2021·山东枣庄卷)“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段梅红①“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中国文化中自古至今传承着“民以食为天”的警训。然而,当曾经的贫穷、饥饿、匮乏与我们渐行渐远,“吃”便被赋予了许多生理需要之外的社会功能,也有了诸多社会表现,“舌尖上的浪费”就是其中一种。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对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4个城市的366家餐饮企业开展了长达5年的追踪研究,2018年底,发布了《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食物浪费的严重程度已非“触目惊心”四字所能概括。③根据《报告》,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中国餐饮业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餐馆的食物浪费量更大,因为这样的场合往往是朋友相见、商务聚会的场所,点餐、就餐往往更注重“面子”。这类聚会还件有大量酒水消费,因而会减少对其他食物的食用,常常导致更为严重的食物浪费。据《报告》,大型餐馆商务聚会类型的平均浪费率高达38%。④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各种供餐方式中,以盒饭浪费最严重,浪费量高达每人每餐216克,约占食物供应量的1/3,换句话说,1/3学生的盒饭被倒掉了。香港《南华早报》也曾刊文指出,内地大学校园里2800万大学生每年扔掉的粮食足以养活1000万人。⑤要知道,这只是“城市餐饮”这一环节中的浪费。其实在消费前的制作环节,很多浪费行为已经在厨房开始了。比如,不少烹饪食材其实只使用一部分;一些用于吊汤的食材大部分被丢弃;为了口感,极端挑剔地选用食材;为了卖相,很多食材只是入眼而非入口。⑥如果继续向前追溯,在食物进入市场流通之前,浪费已经出现。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我国每年仅在粮食存储、运输和加工等环节造成的损失就在350万吨以上。对此,《经济日报》曾报道,我国每年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环节产生的浪费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⑦或许很多人还未意识到,餐桌浪费不仅意味着大量食物被扔掉,更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时所投入的大量淡水资源、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的无效消耗。同时,处理这些厨余垃圾也将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如果我们能够减少或避免浪费食物,那么,每年就会有250万亿升的淡水、113亿千瓦时的电力、18919平方千米的森林重新回到我们身边。⑧如果美食不可辜负,那么食物就是我们与自然最近的红线,我们有千万种理由让每一粒米、每一叶菜都能最终固于厨房和餐桌。(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6.第③段中加点的“仅”“就”不能删除,为什么?答:【答案】16.不能删除。“仅”“就”表限制,强调仅仅是我国城市餐饮业的餐桌食物浪费量已经很大了,说明还有其他方面的浪费。去掉与原文不符合,“仅”“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说明文赏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或生动的特点答题。答题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xx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仅”“就”。“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1800万吨”,强调仅仅餐桌这一项,浪费量已经很大很大,如果去掉,就无法凸显别的方面还有很大的浪费。这些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考点七迁移拓展角度1迁移拓展【技法突破】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在说明文阅读的最后一题上,常出现一类拓展延伸题。这类题目最能检验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在回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结合文本材料的具体内容,调动生活积累,充分打开思路,尽力做到有一定创新性。提出解决被说明问题的办法。1.在原文中寻找答案。2.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去提建议。3.根据自己积累的生活常识回答,要注意科学性。就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拟写警示标语、广告语、建议等。1.把握警示标语、广告语等的特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简明性和感染力。2.在内容上,要能把握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迎合时代特点。解答推断想象题。有时候,阅读材料没有直接给出现成的结论,或要求结合现实生活、科技发展等有关常识,推测某一新的发现,认识的前景,这就要求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测和想象。这种推测和想象必须以原文的有关信息为基础,不是凭空进行的,要有理有据。【针对训练】(2021·黑龙江龙东卷)今别月宫去

采得月壤归

①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3

000牛发动机工作6分钟后,顺利将携带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②点火起飞后,上升器经历垂直上升、姿态调整和轨道射入3个阶段,进入预定环月飞行轨道。随后,上升器将与环月等待的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将月球样品转移到返回器,后者将等待合适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准备。③据介绍,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面后,开展了太阳翼展开、机构解锁等相关准备工作,之后就进入了“挖土”的工作模式。此次嫦娥五号探测器自动采样任务采用表钻结合、多点采样的方式,设计了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模式。④这两种模式并不是同时进行。首先开启的钻取模式,钻具钻取主要获得月面以下样品。截至12月2日4时53分,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接着,机械臂表取装置开始自动采样并封装,机械臂表取则主要获得月球表面样品,截至12月2日22时,经过约19小时月面工作,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并已按预定形式将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专家介绍,为确保月球样品在返回地球过程中,保持真空密闭以及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探测器在月面对样品进行了密封封装。⑤为了顺利完成采样任务,着陆器随身携带了钻取采样装置、表取采样装置、表取初级封装装置和密封封装装置等“神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彭兢介绍,机械臂表取可以想象成类似人手的装置,在腕关节设有两个采样装置,很像挖土的铲子;钻具钻取则可以钻入月球内部,钻取月壤岩芯。它们科学分工,精密配合,采取深钻、浅钻、“铲土”“挖土”“夹土”等各种方式,采集月壤样品并进行密封封装。⑥距人类上一次从月球采样至今,已有40多年的时间没有拿到新的月球样品。科学家表示,对月壤的研究不仅涉及月球本身,还包含太阳系空间物质和能量的重要信息。将月球的月壤等关键性样品运回地面实验室供科学家精准分析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状态、温度、物质含量等重要信息,深化对月壤、月壳和月球形成演化的认识。(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除了本文介绍的内容外,请你再列举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项科技成就。

答:【答案】18.示例:(1)2017年9月22日18时许,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受控离轨。至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全部完成,阔步迈进“空间站时代”。(2)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建成,这将中国天文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更为深入的世界。【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拓展能力。作答时考生要注意三点:1.除了本文介绍的内容外;2.新中国成立以来;3.两项科技成就。只要符合上述三点要求均可,例如:(1)2016年8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量子保密通信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2)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角度2材料探究【技法突破】在说明文阅读考查中,往往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来拓展说明的内容及范围。材料探究就是链接一则材料或几则材料,探究结果。读清题。把握题干中关键删或短语,理解题意。析材料。明确材料和文章的关系,把握材料的个性共性。抓筛选点提炼点。看原文。把握文章内容主旨。4.精表述。结合原文和材料的内容、中心写出探究结果。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洁、明了。有时候,阅读材料没有直接给出现成的结论,或要求结合现实生活、科技发展等有关常识,推测某一新的发现,认识的前景,这就要求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测和想象。这种推测和想象必须以原文的有关信息为基础,不是凭空进行的,要有理有据。材料链接题即在原文的基础上附上一则链接材料,要求依据材料内容与原文内容进行作答。解题思路:(1)审题读文,提取题目中的关键词,观照全文,确定文中可借助的内容(2)筛选要点,原文中的重点信息需筛选整理,明确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3)转换归纳,将原文与材料对应梳理,归纳答题重点,并按题干转换说明对象,组织语言简要作答。【针对训练】(2019长沙市中考卷)二十四节气的来历①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前,不仅融天文、地理、历法、气象、农事、养生等多门学同于一体,而且还蕴含着以德修身的深刻内涵,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指导人们进行农事活动。②节气表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中国古代先民们是如何测定节气的呢?这要从我们非常热悉的计时工具——“表”和“圭”说起。③表,最早诞生于中国。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在地面上立一根八尺长的竹竿来测量日影,这根竹竿最初就称为“表”。④“圭”本是指测量土地的标准尺子,后来把测量日影的工具也称为“圭”。圭和表的结合,就构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天文仪器“圭表”。1276年,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星台,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整个观星台就相当于一个量日影的圭表。⑤古人利用圭表观测天象,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白天时间最长的那天,叫“日长至”,又称“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把这天分别称为“春分”和“秋分”。⑥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用今天的天文学来解释,地球轨道投影到太阳系模型上形成的坐标系,为黄道坐标系。黄经,将这个坐标系的横轴,以春分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分360度,共有二十四个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基本规律是: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6日和21日,下半年是8日和23日。⑦古人将每月的第一个节气称为“节”,每月的第二个节气称为“气”。“节”和“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如:在4月份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二十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8个节气;反映气候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二十四节气传统历法的关键和核心。⑧二十四节气是中华祖先馈赠给每一位子孙后代珍贵礼物,拥抱它,就是拥抱我们自己的生命质量与智慧命运。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A.古人用圭和表测量土地的长度,从而推算出二十四节气的长短。B.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的观星台,是历史上最早记录节气变化的天文台。C.春分和秋分,其实就是把春季和秋季平分的那几天。D.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四季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天气现象和物候现象。【答案】D【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A项内容与“表,在地面上立一根八尺长的竹竿来测量日影,这根竹竿最初就称为‘表’。‘圭’本是指测量土地的标准尺子,后来把测量日影的工具也称为‘圭’。”不相符。B项内容与“1276年,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星台,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整个观星台就相当于一个量日影的圭表。”不相符;C项内容与“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把这天分别称为‘春分’和‘秋分’”不相符。D项正确。2.下科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②段说明了中国节气文化的特征。B.第④段通过下定义和举例子来说明节气。C.第⑦段“各历时15天左右”中的“各”去掉后,表达的意思有改变。D.第⑧段具体阐述了节气带来的影响与作用。【答案】C【解析】A项错误,改为:第①②段说明了中国节气文化的诞生和测量工具;B项错误,改为:第④段通过作诠释和举例子来说明圭表;C项正确;D项错误,改为:第⑧段总体上概括了节气带来的影响与作用。3.请根据上文有关节气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链接材料】(1)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农访:冬至吃了面,一天长(cháng)一线。(1)请写出秋季里的第三个节气。(2)请说说农谚中“一天长一线”的意思。【答案】1)白露(2)冬至后的每天白天时间渐渐变长。【解析】考查材料探究能力。(1)“秋处露秋寒霜降”的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故第三个节气是“白露”。(2)结合“将每年

【满分训练】(一)从“多利”羊到“中华”猴为何等了20年张田勘①“多利”羊诞生后的20年里,世界上不少实验室都在尝试用类似的技术路线克隆猴子,但一直没有成功。中国科学家培育成功的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虽然沿用的是与“多利”羊类似的技术,但却通过几处关键“更新”,突破了困扰科学界多年的技术瓶颈。②从A猴提取体细胞,经培养并取出细胞核→植入B猴的去核的卵母细胞,形成融合细胞→用化学物质促使融合细胞发育成囊胚和胚胎→胚胎植入C猴(代孕猴)的子宫,孕育并产下克隆猴。这是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经过5年努力,培育“中华”姐妹猴的技术路线。“中中”和“华华”是用化学物质刺激融合细胞成为胚胎,然后孕育出来的新个体;而“多利”是利用电脉冲方法刺激融合细胞分裂发育成为胚胎的。③从总体技术路线上看,“中华”猴几乎延续了“多利”羊的诞生轨迹,但实则跨越了几道技术门槛。在克隆猴的过程中有四个关键性节点:胚胎构建、卵细胞激活、核基因启动、着床后发育。如何攻克这四个节点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是极大的挑战。④中国研究人员曾使用成年猕猴细胞作为细胞核供体,但产生的克隆猴都在出生几小时后死亡,因此“中中”和“华华”采用的是猴胚胎的成纤维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这种胚胎细胞尽管也是体细胞,但是尚未定性,有很大的发育空间,因此孕育起来更为容易;而“多利”采用的供体细胞已经是定性的成年体细胞,在重新发育上相对更为困难。⑤猕猴的卵母细胞的透明度很低,很难找到其中的细胞核,需要使用间断的特殊光照,才能在闪烁的光线下捕捉到若隐若现的细胞核身影,然后去除细胞核。此外,如何让融合的供体细胞核与受体卵母细胞结合的新细胞形成胚胎并发育,也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⑥此次,上海科学家利用猴胚胎成纤维细胞创造了109个克隆胚胎,将其中近四分之三植入了21只代孕猴体内,怀孕6例,最终诞生了“中华”姐妹。而当年,维尔穆特团队总共进行了277次核移植,产生了29个胚胎,由13只母羊代孕,最终只有“多利”幸运地诞生。⑦截至目前,已有23种哺乳动物通过体细胞核移植的方法被成功克隆,它们有的作为动物模型用于科研,有的则作为人类潜在的器官供体来源。越接近于人类,动物模型的应用价值越大,与此同时,克隆的难度也越大。(选自《文汇报》2018年2月4日)1.克隆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答:2.选文第⑥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答:3.文章第⑦段中的加点词语“截至”能否改为“截止”?为什么?答:4.你从“中华”姐妹猴的克隆过程中感受到中国科学家怎样的态度与精神?答:5.通读选文,捕捉信息,给一则新闻拟写标题和导语。(不超过100字)答:(二)斑马线上的“风景”苏更林①说起斑马线,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了。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酷似斑马身上的条纹而被称为斑马线。近期,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礼让斑马线”的主题活动。其实,斑马线不仅是行人的一条“生命线”,还是城市中的一道“风景线”。②斑马线又称人行横道线,它规范了人与车的通行关系。作为城市交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标识,其作用就是引导行人安全穿越马路。在茫茫车海中,法律法规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车临近时只能减速避让,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看来,斑马线在指引行人和车辆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③尽管设置斑马线的意义非凡,但是斑马线的外观却十分简单朴素,看上去就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斑马线的最小宽度为3米,可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也不是随性画出来的。按照斑马线标志标线设置规范,每条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40~45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之间的距离为60~80厘米。④关于斑马线的设置也是很有讲究的。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需要设置斑马线呢?一是未设置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次干路及支路上大型公共建筑、卖场超市、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地铁站出口的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三是路侧有出入口或人流集中区域以及高峰时段横穿道路人流量大的路段。⑤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斑马线的作用,一些城市在斑马线色彩搭配和视觉效果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一些城市推出的彩色斑马线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彩色斑马线可以采用彩色沥青路面,也可以采用胶带式粘贴。与传统的白色条纹斑马线相比,彩色斑马线视觉效果醒目,不但能保护行人,而且可以减少行驶车辆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制动距离。⑥有些城市试行的3D立体斑马线,则通过白、蓝、黄三种颜色的搭配,突出了斑马线的立体感,因此可以更好地警示车辆驾驶人注意前方让行。而且,立体斑马线在白天和夜间都具有立体效果。⑦设置斑马线的意义在于保护行人,然而,许多时候人们走在斑马线上会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由于机动车常与行人争抢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据统计,全国近3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1.4万起,致死人数高达3898人。在这些事故中,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所导致的事故占到了90%。此时,斑马线这条“安全线”就会沦落为一条“生死线”。(选自《百科知识》2018年第1期)1.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进行说明的?答:2.现实生活中,斑马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3.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中的画线句。答:4.近年,人们为什么要对斑马线进行大变脸呢?答:5.请你为全国开展的“礼让斑马线”主题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0字以内。(三)中国护照的历史变迁叶宁①护照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称谓。夏、商、西周时代的护照雏形称为“牙璋”和“圭璋”。春秋战国、秦汉时代的护照称为“封传”和“符节”,唐代称“过所”,宋代护照又演变为“关引”“符牌”,元代护照则以“公验”“腰牌”为主,明代护照又出现了“文牒”“关照”“符牌”和“堪合”的形式。护照由石铜变竹木,由竹木变纸张,由手书变印刷,由文牒变本本。②在汉代、唐代两个鼎盛朝代,出现了一种与现代护照更为相像的通行证——过所。所谓过所,“至关津以示之也”。也就是在经过关卡的时候,展示给守关人看的文件。过所初为竹简,后为锦帛或纸本,上面必须注明持证人的姓名、经过的地方,颁发机关要署名、钤印、落日期,并把旅行目的写得清清楚楚,跟现代护照的性质几近相同。更为巧合的是,在命名方面,东西方产生了一种默契——英语中称护照为“pass-port”,直译的话是“过港”,而“过所”据《说文解字注》的解释为“过,为度,经过之谓;所,为处所”,恰与“passport”不谋而合。③公元前60年,汉宣帝设西域都护府,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安全、保证税收,通行证的使用更加普遍。过所制度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过所制度发展到唐代更加完善。唐代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朝代,疆域北越贝加尔湖,南抵南海,东临大海,西到咸海,驿道四通八达,驿站多达1639所,关津166道。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通到日本、朝鲜、东南亚、波斯、阿拉伯、非洲东岸和东罗马帝国。唐代的过所制度非常严格,凡到各地进行贸易或其他活动的商人都要持过所,否则便是非法通行,要受到缉拿。申请人万一丢失过所,要被扣留拘押,查清身份后再酌情处理。无过所者将被视为“私度”,被查到就要治罪。在护照研究专家范振水看来,中国唐代的出入境管理制度,接近1000多年后的现代出入境、边检和海关查验制度。来自北非和西亚各国的商人,在唐境内外“安全”“自由”地通行,与唐代国力的强盛和中外交通的活跃有关。④若不拘泥现代护照形式,中国第一本现代护照实为1689年由清朝政府发放的“信函式集体护照”。以文字及信函笼统内文,描述赴外中国人的该文件,一直延续至1839年。⑤1840年以后,清朝政府碍于与西方强权各国的不平等双边条约,开始授权驻在中国境外的领事馆或海关为中国人(包含华侨)发放形式不一的护照,这是“单人单纸”中国护照的开始。种类则有“内地游历护照”与“华工护照”。⑥1922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本子护照,因军阀割据的混战,一纸护照仍然继续签发。这些本子护照多为16页,3年有效。因持照人途经国家多,译文多达8种,光译文就占了护照8页。⑦1925年,由东三省交涉总署批转下发《发给入境签证办法》,废止向外国人颁发“另纸护照”的做法,改为在外国人护照上颁发签证。1930年,国民政府颁发《查验外国人入境护照规则》,要求入境外国人所持护照必须经中国驻外使领馆签证。(选自《今晚报》2018年1月12日)1.文章围绕“中国护照的历史变迁”先后说明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答:2.文章第①段主要介绍了护照的________、________和护照的文字、外形上的一些变化。3.为什么说过所是一种与现代护照更为相像的通行证?答:4.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谓过所,就是在经过关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