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61育婴员资格考试基础知识及试题(附答案)育婴员—婴幼儿情绪、情感的观察、记录、分析、指导一、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从出生起,婴幼儿就是一个社会的人,就被包围在各种社会关系、社会刺激之中形成和发展着人的情绪情感、社会行为等。育婴员应了解婴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过程与特点。1.最初的情绪反应婴儿出生后即有情绪表现,如哭、静止、四肢蹬动。同时,初生婴儿的情绪反应就已有初步分化。情绪专家伊扎德研究表明,人类婴儿在出生时,就展示出了五种不同的情绪,它们是惊奇、伤心、厌恶、最初的微笑和兴趣。但是,婴儿最初的这种情绪反应大多是先天性的,是遗传本能,且与婴儿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直接相关,仅是最初步的原始情绪反应。随着婴幼儿发展,在成熟和后天环境的作用下,其情绪不断变化、发展。2.婴幼儿情绪的社会化初生婴儿的情绪基本都是生理性的,是一种原始的、本能的反应,由机体内外某些适宜、不适宜的剌激所引起,并反映机体当时的内部状态、生理需要。但是,婴儿自降生的时刻起,即进入人类社会环境中,和成人进行相互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实现着情绪的社会化。婴儿社会性微笑、陌生人焦虑、分离焦虑和情绪的社会性参照等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核心内容。(1)社会性微笑社会性微笑的出现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是人生发展中一件极其重要的事件。虽然婴儿生来就有笑的反应,但最初的笑是自发性的,它与中枢神经系统皮质下的神经冲动自发发放有关,与脑干或边缘系统的兴奋状态变化有直接联系。因此,这些微笑无论是内源性的还是诱发性的,都属反射性表情,而不是社会性的微笑。约5周始,婴儿能区分人和其他非社会性刺激,对人的声音、面孔开始有特别的反应,成人的声音、面孔特别容易引起婴儿的微笑,社会性微笑开始出现。但是,从5周至3.5个月时,婴儿对人的社会性微笑是不加区分的,他们对主要抚养者或家庭其他成员、陌生人的微笑都是一样的。从3.5个月尤其从4个月开始,婴JL能够分辨熟悉的脸和其他人的脸,对不同的人报以不同的微笑,出现有差别、有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他们对熟悉的人比不熟悉的人笑得更多;对熟悉的人会无拘无束地微笑,而对陌生人则带有一种警惕的注意。这是社会性微笑的进一步发展,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2)陌生人焦虑随着婴儿逐渐能分清陌生人和熟人,随着母婴关系的日益亲密,婴儿能很好地把主要抚养者(母亲)和陌生人区分开来,陌生人的出现便会引起婴儿的恐惧、焦虑。陌生人焦虑一般在婴儿6〜8个月时发生。陌生人焦虑的发生发展是有个过程的。4个月龄前,婴儿连陌生人和熟人都不能区分,当然谈不上惧怕陌生人。4个月左右,婴儿开始区分陌生人和熟人了,对陌生人还笑,但明显比对母亲笑得少了,但这时并不害怕陌生人,对陌生人的态度一般还是比较友好的。5〜6个月时,婴幼儿见到陌生人往往会表现出一种严肃的表情,笑得更少,但是仍然不害怕。而到6〜7个月时,婴儿见到陌生人就开始感到害怕了,到8个月时,婴儿明显怕生。育婴员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去认识、理解婴儿陌生人焦虑的产生的原因,这对有效地减弱婴幼儿的陌生人焦虑有益。(3)分离焦虑随着婴儿与母亲情感联结的进一步建立,婴儿也出现了第二种形式的焦虑——分离焦虑,即婴儿与某个人产生了亲密的情感联结后,又要与之分离,就会表现出伤心、痛苦,拒绝分离。分离焦虑在婴幼儿6〜7个月时产生,随着母婴依恋的建立同时发生。6个月后,婴儿的反应明显不同于头半年:婴儿明显地、更多地抗拒特定个体(一般即为所依恋的对象,主要是母亲)的离开,当母亲离开时,他们会非常不高兴、哭闹、不安;同时,他们不愿意再接受他人的替代,别人再跟他玩,他也—定要妈妈。这是婴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上的一个很大的转折。(4)情绪的社会性参照情绪的社会性参照是婴幼儿情绪社会化的一种重要现象和过程,充分显示了情绪的信号作用和人际交往功能,是情绪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当婴幼儿处于陌生的、不能肯定的情境时,他们往往从成人的面孔上捜寻表情信息,然后决定自己的行动。情绪的社会性参照是在婴幼儿发展的特定时期发生的人际情绪的交流和他人情绪信息的利用,是在一种特定情境中发生的特定情绪交流模式。它包含了婴幼儿对他人情绪的分辨和如何利用这些情绪信息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约在婴儿七八个月时逐渐发生。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对婴幼儿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0.5〜1.5岁的婴幼儿,其语言能力尚未发展,情绪的社会性参照能帮助婴幼儿超越仅仅回应他人信息的阶段,能通过这些信息来确定他人的内在心理状态和偏好,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婴幼儿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婴幼儿与成人的主动的情绪交流,参照成人的情绪信息,能使婴幼儿避免、摆脱许多险境和危险物体,并有利于婴幼儿行为的调整与改变。同时,婴幼儿经常与成人分享情绪体验,共享同样的情感,有助于丰富婴幼儿的情感世界,密切母子、父子亲情。积极的社会性参照更能成为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媒介,促进婴幼儿探索新异情境和事物,进一步扩大活动范围,发展智慧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要注意避免消极的社会性参照,因为不适宜的参照信息与条件同样会对婴幼儿起作用,导致婴幼儿不良的情绪、行为体验,形成消极、懦弱的性格,限制婴幼儿的探索和操作,阻碍其智力发展。3.婴儿的依恋依恋是婴幼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在婴幼儿同主要抚养者的相互接触中,在同母亲的最亲近、最密切的感情交流中,婴幼儿与母亲之间逐渐建立起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情感联结,即对母亲产生依恋。依恋对婴幼儿整个心理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婴幼儿是否同母亲形成依恋及其依恋性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婴幼儿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性格特征和与人交往的基本态度的形成。依恋不是突然发生的,依恋的性质也有所不同。婴幼儿依恋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从出生到3个月),这时期婴儿对人反应的最大特点是不加区分、无差别的反应,还未有对任何人(包括母亲)的偏爱。第二阶段为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这时期婴儿对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对人的反应有所选择,对母亲更为偏爱,对母亲和他所熟悉的人及陌生人的反应是不同的。第三阶段为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从6〜7个月起,婴儿对母亲的存在更加关切,出现了明显的对母亲的依恋,形成了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与此同时,婴幼儿对陌生人的态度变化很大,见到陌生人,大多不再微笑,而是紧张、恐惧甚至哭泣、大喊大叫。第四阶段为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这时期婴幼儿能认识并理解母亲的情感、需要、愿望,知道她爱自己,不会抛弃自己,并知道交往时应考虑她的需要和兴趣,据此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这时,婴幼儿把母亲作为一个交往的伙伴,与母亲的空间上的邻近性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婴幼儿依恋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以及反抗型依恋。其中,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这类婴幼儿跟母亲在一起时,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玩耍,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出明显的苦恼和不安;当母亲回来时,立即寻求与母亲的亲密接触,继而能平静地离开,只要母亲在视野内,就能安心地游戏。而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又称为不安全性依恋,是消极、不良的依恋。如回避型:这类婴幼儿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并无忧虑表现;母亲回来了,往往不予理睬,虽然有时也会欢迎,但是短暂。这种婴幼儿实际上并未形成对母亲的依恋。反抗型:这类婴幼儿当母亲要离开时表现出惊恐不安,大哭大叫;一见到母亲回来就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当母亲去迎接他(她),抱起时,却又挣扎反抗着要离开,还有点发怒的样子,婴幼儿对母亲的态度是矛盾的。他们即使在母亲身旁,也不感到安全,不能放心大胆地去玩耍。婴幼儿依恋的性质取决于与婴幼儿有关的母亲的行为。依恋并不仅仅是母亲使婴幼儿的需要(包括食物、水、温暖、舒适、解除痛苦等)得到满足,婴幼儿与母亲在一起的时间多少也不能单纯决定婴幼儿依恋的性质。依恋是在婴幼儿与母亲的相互交往和感情交流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社会性交往过程中,母亲对婴幼儿所发出的信号的敏感性和其对婴幼儿是否关心是最重要的方面。0〜3岁婴幼儿情绪情感发展里程碑请见表3-11。表3-110~3岁婴幼儿情绪情感发展里程碑月龄情绪情感发展0~3个月1.感受和表达三种基本的情感:兴趣、悲伤以及厌恶2.把哭泣作为表达某种需要的信号3.感受和表达快乐4.发出社会性微笑5.辨认和区别成人的面部表情6.以情绪表达来调节自我7.大声地笑8.通过吮吸拇指或橡胶奶嘴等方式使自己平静下来4~6个月1.表现出快乐的情绪2.对照料者的情绪有反应3.开始区分熟悉和不熟悉的人4.表现出喜欢让熟人抱着5.能帮忙扶着奶瓶6.有选择地表达快乐的情绪,对熟悉的人更多地大笑或微笑7~9个月1.脸部表情、凝视行为、声音和身体动作组成了协调的对社会事件的情绪反应模式2.更经常性地表达害怕和愤怒3.开始通过经验学习来调节情感4.开始觉察他人情绪表达的含义5.通过看着别人来获得如何作出回应的提示6.对陌生人表现出害怕10~12个月1.不断地表达愉快、高兴、不舒服、愤怒和悲伤的情绪2.因没有达到目的而表现出愤怒3.对导致受挫的目标源表示愤怒4.表示出对看护者要求的顺从5.经常对游戏时间被中断表示抗议6.开始用勺子吃东西7.穿脱衣服的时候可以自己帮点儿忙8.对玩偶或填充动物玩具表现出喜爱和照顾之情9.用手拿食物,独立进餐10.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时会鼓掌13~18个月1.经常用“不”来表示自主性2.对几种情绪命名3.将感觉与社会性行为联系起来4.开始了解复杂的行为模式5.表现出要求交流的愿望6.对自己需要的一些东西可能会说“不”7.有可能情绪失控和发脾气8.表现出自我意识的情绪,如惭愧、内疚和害羞9.易受挫19~24个月1.主动对他人表达喜欢之情2.在他人悲伤时会出现安慰的行为3.能表达自豪和尴尬的情绪4.在对话或游戏中主动使用情绪词语5.开始对他人表现出同情6.很容易因受到批评而受伤7.当没有达到目的的时候,偶尔会发脾气8.将面部表情和简单的情绪词语联系起来25~36个月1.关于各种各样害怕的经验增多了2.开始了解基本情绪之间的因果关系3.学习孔子强烈情绪的技巧4.学习用特别的词汇表达更多的感觉5.表现出移情和有同情心6.建立起对情绪的疏松管理,较少发脾气7.能够从愤怒中恢复过来8.愿意帮忙干家务活,如擦洗玩具、帮忙提购物袋9.开始用某种信号表达自己要上厕所的愿望10.希望例行的事情能够像前一天发生的那样去做二、观察、记录、分析婴幼儿情绪、情感育婴员应重视婴幼儿的情感关怀,强调以亲为先,以情为主、关爱儿童、赋予亲情,满足婴幼儿成长的需求。在《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中明确指出“保证每曰有一小时以上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如目光注视、肌肤接触、亲子对话等。学会关注、捕捉孩子在情绪、动作、语言等方面出现的新行为,做到及时回应,适时引导,满足孩子的依恋感和安全感”。而观察、倾听、记录和分析婴幼儿情绪、情感,对育婴员学会关注、捕捉孩子在情绪、动作、语言等方面出现的新行为,做出正确的应对行动很有用处。基于婴幼儿发展而进行的观察、记录、分析不同于基于评估而进行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前者是育婴员应适时进行的,应善于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观察、记录、分析婴幼儿的情绪、情感并及时予以回应。根据婴幼儿月龄,设计一日活动中情绪、情感观察记录表。这份表单应包含观察曰期、观察人、被观察者姓名、月龄等基本信息;同时,这份表单需将此阶段婴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特征列出来,便于育婴员记录与对照分析。例如,为16个月婴幼儿设计的观察表。便携、全面、持续地进行观察、记录。为便于随时观察记录,观察记录表单可设计成便携卡片形式,但育婴员应该注意在一日生活各个活动中进行观察记录,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醒育婴员随时注意孩子的情绪、情感,及时回应;另一方面也方便育婴员分析孩子积极或负面情绪在什么样的活动中易发生,从而进一步分析该类活动的特性或育婴员者在活动中应做什么。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某一阶段持续观察几日,方便育婴员分析、查找诱发婴幼儿积极或负面情绪的诱因,以便改善教养方法。三、促进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1.良好环境刺激婴幼儿的舒适情绪育婴员应积极为婴幼儿提供卫生、安全、舒适、充满亲情的曰常护理环境和充足的活动空间与温度适宜、空气新鲜、光线柔和的睡眠环境。这样的养护环境不仅提供了婴幼儿舒适成长的必须条件,帮助婴幼儿逐渐形成有规律的睡眠、形成良好的秩序感,同时,也是对小婴幼儿舒适情绪的有效刺激。2.积极回应、满足婴幼儿的信任需要育婴员为婴幼儿提供的各种经验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在情感、智力上如何面对世界,所以,育婴员应积极回应并满足婴幼儿的信任需要。(1)学着去理解婴幼儿所发出的信息了解婴幼儿哭闹、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以及“咿咿呀呀”分别意味着什么,这将有助于育婴员尽量满足婴幼儿的身心需要。(2)安慰在婴幼儿需要生理关注时与紧张不安时给予他安慰。通过这种方法,育婴员可以帮助孩子调整情绪,并使其意识到他的需要是能够被满足的。(3)改进养育技巧婴幼儿在不断的成长中,育婴员满足其需要的方法也应该随之改进。比如,摇晃和哼唱快乐的歌曲或许能安慰出生不久的小婴儿,但是给10个月左右的婴儿一种新玩具或者玩新游戏对他调整情绪或许更加有效。(4)把活动与情感联系起来育婴员应尽可能为婴幼儿创造探索世界的机会,在过程中不断积极鼓励,这将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快乐、富有好奇心的孩子。(5)形成习惯有规律的活动、一日生活是令婴幼儿舒适的事情,而且还将有助于孩子认识到对什么样的事情可以有所期望。3.亲子游戏丰富婴幼儿积极的情绪体验亲子游戏是家庭内照顾者(特别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感情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是亲子之间交往的重要形式。亲子游戏有益于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展。自由游戏对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什么是自由游戏呢?它是一种没有目的的、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除了照顾者给婴幼儿换洗、穿衣、喂东西以外,成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这些纯粹为了娱乐的活动。比如哼哼歌曲、挠挠痒痒、躲猫猫,以及其他各种可以轻而易举地制造乐趣的活动。婴幼儿在这样的游戏中积极主动地活动,没有强制的目标,没有为达到目标、完成任务而产生的紧张,满足需要和愿望,婴幼儿便产生快乐、欢笑、自信、满足等积极的情绪;婴幼儿在这样的游戏中也可以宣泄焦虑、害怕、气愤和紧张等情绪,从而减轻或克服不良心理;婴幼儿也可以在这样的游戏中获得和照顾者积极的情感交往方式,它有利于各种情感类型的产生。在具有动作、认知或其他方面发展目标的亲子游戏活动中,育婴员要追随婴幼儿的发展脚步,理解他们的游戏是自发的、充满实验性和趣味的,特别是出生头一年的婴幼儿,他们的游戏方式就是操纵周围世界的事物。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婴幼儿产生好奇心。育婴员应该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让孩子可看、可听、可触摸,能充分地感知和体验,如为婴幼儿设置一个专门的游戏角落。在亲子游戏的互动过程中,育婴员应该不断有意识地制造温馨、和谐、民主、平等的心理环境,科学地陪伴婴幼儿做亲子游戏。在这样的游戏中,同样能够激发婴幼儿良好的情绪体验。【技能要求】为1岁婴儿选择自发性情绪、情感类游戏:找妈妈“找妈妈”游戏中的观察、记录、分析—、操作准备编制观察记录表。二、游戏适宜月龄12个月。三、游戏价值1.提供寻找与发现的成功体验、促进愉快、自信情绪。2.促进婴儿观察与记忆。3.提供分离、再聚经验,缓减"分离焦虑"。四、操作步骤1.游戏玩法【玩法一】婴儿坐在地毯上,妈妈藏到窗帘后或沙发后,问:“妈妈呢,妈妈呢?”等待婴儿找一会儿(但不要让他因为找不到而着急哭泣),然后妈妈站出来:“妈妈在这儿呢!刚才妈妈躲到沙发后面啦!"【玩法二】妈妈躲到另一间房间里,问:“妈妈呢,妈妈呢?”育婴员抱着宝宝去找,发现了就欣喜地说:"宝宝找到妈妈了!妈妈在这里呢!”2.举一反三巧迁移婴儿大一点了,可以把爸爸、妈妈藏在一块大布的后面,让婴幼儿找妈妈的手或爸爸的手,找到了,妈妈或爸爸就出来。促进婴儿观察、联系、记忆亲人的特征。3.观察、记录、分析每种玩法可玩3〜5次,育婴员观察并记录婴儿出现频次较高的情绪反应。整理、归纳与分析见下表。育婴员——针对家长的指导一、不同类型家庭的教养特点与教养行为任何事物都有其结构功能,即在一定结构上发挥出来的功能,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功能,例如金刚石和碳,都是由碳元素构成的,但由于结构的不同而反映出不同的性质,一个坚硬无比,一个柔软似泥。家庭的结构不同,佳通教育表现也不同。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由哪些成员构成。按照家庭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可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其他家庭等。其他家庭即以上类型以外的家庭,如隔代家庭、单亲家庭等。在不同的家庭结构中,由于家庭成员的组合方式不同,在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对孩子的影响上,自然表现出不同的教养特点和教养行为。依据我国当今家庭结构及婴幼儿家庭教育的现实,在此着重分析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的教养特点与教养行为。1.核心家庭核心家庭指由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如果一夫一妻而没有子女,也可称为核心家庭,因为这种家庭是以夫妻为核心的。据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2009年《中国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显示:有50.4%的0〜6岁儿童生活在核心家庭中。核心家庭的特点是:规模小,人口少,序列简单。(1)核心家庭对家庭教养的有利因素1)关系容易协调。鉴于我国"计划生育”在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行以来,未成年人赖以生存的核心家庭多为父母和一个子女组成的三口之家,由于现在该项国策有所变化,也出现了父母和两个子女组成的四口之家,代际层次单一。家庭关系趋于简单化,家庭中只有一个核心,具有较强的内聚力,两代人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家庭机制运转容易协调,冲突较少,为子女成长创造了和谐的家庭氛围。在物质投入方面,核心家庭在经济上是独立的,夫妻靠自身的收入而不再依靠自己父母维持家庭生活,因此对家庭支出有绝对支配权。父母对孩子关怀备至,肯于并且能够在生活上、智力和特长培养等方面进行投资,而不受或少受父母之外其他人的干扰。在家长的教养态度方面,核心家庭的教育者一般只是父母二人。他们之间不存在代际差异,而且一般情况下夫妻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对事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等差别不大,加之在共同生活的相互影响与磨合,因此,对孩子在教育内容、管理方法等方面,认识比较容易统一,即使出现矛盾,由于是发生在夫妻之间,也比较容易协调处理,进而达到对孩子教养态度的一致性。2)亲子关系密切。在核心家庭中,父母有条件、有时间与子女经常发生高频率的面对面的互动,比多代际的大家庭更容易建立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父母对孩子有较高的权威,子女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3)家长责任心很强。核心家庭是由父母与其子女组成的,父母与子女是直接的血缘关系,关系非常密切,根本利益一致,子女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父母的切身利益。因此,家长和孩子这种直接血脉关系使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程度达到最高点,肯于物质投资、智力投资。家长往往能满足孩子精神和物质的需求,家长这种责任心是教养好孩子的重要条件。(2)核心家庭对家庭教养的不利因素核心家庭对家庭教养的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难以实施个性化教养。目前我国的核心家庭很多是双职工家庭,父母工作紧张,很多孩子由保姆带养。一些父母难以全面了解自己孩子身心发展的情况,许多家长是“本本族”,从书本杂志以及网络上获得一些普适性教养方法,然后按此方法要求保姆实施,难以开展适合自己孩子个性化的教养,对于孩子的身心变化难以及时发现及时调整教养方法,往往是出了问题才引起注意,那时要纠正过来就比较困难。2)孩子较孤独。核心家庭人际关系简单,孩子在家接触他人机会比较少,容易产生孤独感。如果父母与亲戚朋友接触少,到老人那去的次数少,孩子就会怕生,社会交往能力就会较弱。(3)核心家庭中家庭教养问题的对策核心家庭要注意发挥自己家庭的优势,也要尽力克服不利因素。应该多带孩子到社区与同龄孩子交往、玩耍,多与亲朋好友来往,让孩子不感到孤独,学会人际交往。特别要注意的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加强与孩子交流、互动,加强自理能力、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2.主干家庭主干家庭指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和子女三代人构成的家庭。据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2009年《中国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显示:有42.8%的0〜6岁儿童生活在主干家庭中。该项调查报告还显示:在未参加托幼机构的0〜3岁的儿童中,72.6%的儿童白天由祖辈家长带养,25.5%的儿童白天由父辈带养。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存在一定差异:在城市有87.6%的0〜3岁儿童白天由祖辈家长带养,9.1%的0〜3岁儿童白天由父辈家长带养;在农村有62.8%的0〜3岁儿童白天由祖辈家长带养,36.3%的0〜3岁儿童白天由父辈家长带养。主干家庭的特点是人口多,层次关系较之核心家庭复杂得多。孩子在家庭中一般要与包括同代人的至少三代人打交道。而作为孩子的教养人,至少是父母和祖父母两代人,这种情况在家庭教养中的利与弊兼而有之。(1)主干家庭对家庭教养的有利因素1)教养力量大。主干家庭可以弥补双职工家庭中父母在教养孩子上时间精力的不足。主干家庭中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许多是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工作负担、社会活动和外界交往明显减少,有足够的时间由自己随意支配,可以帮助子女抚育下一代,并能在家中充分接触和了解孩子,教育孩子。2)两代人可以取长补短。在主干家庭中,两代教养者可以取长补短,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年轻一代有知识有文化,重视书本的经验,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方法,但在教养孩子方面没有过实际体验;而老一辈在带养孩子上是“过来人”,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有许多得天独厚的长处。3)有利于孩子社会性发展。主干家庭多数是三代人生活在一起,家庭规模大,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要与至少两代人交往,有利于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交往能力等的发展。4)除了母亲精心照顾以外,有长辈参与照顾的孩子智力发肓的各个方面都要优于仅由母亲照顾的孩子。因为,虽然年轻母亲照顾孩子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势,如观念较新等,但有长辈参与照料的孩子有机会接触更多人,并且老人有更丰富的看护孩子的经验,对待孩子也更有耐心,这些因素都对孩子的体格和智能发育有着较好的刺激作用,特别是在语言发育和对外界的反应能力方面。因为长辈带的婴幼儿除了睡眠以外很少独处,有很多机会与多人交流,这可以更好地促进宝贝的语言和社会能力的发展,并且他们还可以得到更多的爱抚。要知道,爱抚犹如精神养分,有助于孩子智商与情商更好地发展。5)祖辈家长带养对祖辈们自身也有利,不仅可以缓解老人的孤寂,从孙辈的成长中获得生命力,与孙辈玩耍的天伦之乐对老人保持健康的身心和心态也大有裨益。(2)主干家庭对家庭教养的不利因素祖辈家长在生理和心理上必然带有老年人的特点,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家庭教养的观念、态度、行为和方式受到自身学历、经历等影响,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有差别,对孙辈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1)思想观念陈旧。祖辈家长的世界观形成于几十年之前,由于当时受教育程度低,知识面窄,他们中不少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几十年前,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影响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一些陈旧观念无意中会传播给孩子,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2)容易忽略孩子成长的需求。祖辈家长大多是退(离)休人员,且年事已高。他们有自己的消遣方式,或做家务,或看书读报,或从事第二职业,或娱乐等。祖辈家长休闲时与孩子在一起玩耍活动的时间少,对孩子的了解不及父辈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年龄、生理特点,不鼓励孩子在户外尽情奔、跑、跳跃、尽情玩耍,孩子很少得到运动机会,影响了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3)容易对孩子形成溺爱。多数祖辈家长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能给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切依从孩子。“凡是孩子要的,哪怕是极其不合常理的要求,都会想方设法给予满足",持此观点的祖辈家长高达73%。这种过分溺爱和放纵,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任性、唯我独尊、不合群、不懂礼貌等一些不好的性格和习惯。4)从一些个案中发现:祖辈家长带养可能会导致孩子心理变异,产生某些心理问题,如心理老年化、社交恐惧症、性格怪异化、心理脆弱化等。心理老年化。孩子长期处于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语言行为,这对于模仿力极强的孩子来说,极有可能加速孩子的成人化,更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心理老年化。社交恐惧症。由于老年人大都喜欢安静而不喜欢运动与外出,又顾忌孩子户外运动的安全问题,过度保护,使孩子免受伤害,其结果是易使孩子的成长环境囿于狭小的家庭空间,缺乏应有的同龄伙伴的社会交往,不利于养成孩子开阔的胸怀和热情、宽容的性格;丧失了学习的机会,未能经受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心胸狭窄,不善于与人交际,甚或产生社交恐惧症。性格怪异化。人老后,思想很容易固定化,行为模式化,往往表现出固执、偏激、怪异的想法与言行。这极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培养,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怪异的心理和行为、人格的偏离、暴力倾向加剧等。心理脆弱化。老年人带养孩子,常常是过分的关心和溺爱,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使孩子没有独立思考与活动的机会。长期下去,会遏制了孩子独立能力和自信心和果断力的发展,产生依赖心理和受挫力差的问题,更容易使孩子变得娇气。5)容易造成孩子与父母的感情隔阂。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之间缺少应有的沟通和交流,那么空间和时间的距离也会致使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拉越远。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角色缺位,在他们心目中仅存的就是两个空间的代名词——“爸爸”和“妈妈”,但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他们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抚,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享受父母的悉心照料;对于孩子的父母而言,他们尽管为了孩子,为了整个家庭付出了很多艰辛。但他们长期在外,根本无法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而往往简单地以充足的物质来补偿对孩子的愧疚。然而,金钱弥补不了感情的缝隙,亲子关系逐渐淡化。6)父母过分依赖祖辈的现象比较普遍,甚至出现工作日有祖辈家长带,双休曰还是由祖辈家长带的"双脱手”现象。其次两代家长教养观念上的代沟,造成教养行为上的不一致,甚至产生家庭矛盾和冲突。7)增加祖辈负担和压力。从生命周期和学习能力来讲,祖辈和孙辈是朝阳和夕阳的关系。祖辈如挂在西边的夕阳,虽有光亮,但不免有落下去的危险;孙辈就如初升的太阳,越升越高。祖辈带养孙辈时,刚开始孩子的需求不多时,或许还可以满足他的需求,但随着孙辈年龄的增加、知识面的扩展、探索能力的提高和自主性的增强,需求越来越多,心理变化会越来越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的祖辈家长来说是强人所难或难以为继的。同时,也给祖辈家长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将孙辈照顾得很好,能健康成长,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但如在带养过程中,孙辈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们是难以向子女交代的,而且又会引发许多新的矛盾和冲突。(3)主干家庭中家庭教养问题的对策1)主干家庭中的年轻父母首先要端正态度,克服对祖辈的依赖,不管多忙,都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一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做儿女的要把老人放在第一位,不要给他们增加负担,养育孩子是自己的责任,不是老人的责任。2)祖辈家长在带养孙辈时,需注意自己角色定位,在带养孙辈的角色上一定是辅助父辈家长带养,决不能越俎代庖。祖辈带养与父母的亲自教育各有利弊。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两代家长的共同努力。祖辈与父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多沟通,相互学习,交换意见,取长补短。父辈应听取祖辈意见,祖辈应尊重父辈的决定,不要各自固执己见,尽可能地在带养孩子的问题上统一思想认识,父辈家长限制孩子的事情,祖辈家长不要越俎代庖,尽量与孩子的父母保持一致。3)祖辈家长应克服老经验,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带养孙辈。老年人要当好“隔代家长",就必须不断接触和学习新知识、新事物,可以多阅读一些现代育儿书刊,多接触一些新的育儿理念与方法,提高自己科学育儿的水平,为孙辈健康成长发挥积极作用。4)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感情。人生最重要的关系莫过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更是一种教育要素。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亲子关系的质量远比某一种具体的教育方法来得重要,在影响家庭带养的诸因素中亲子关系直接决定着家庭的教养水平,从而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其次祖辈家长在带养孙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不要因为怕危险就不让孩子爬来爬去,把孩子限制在床上或小车里,只要注意保护就不会出事;不要老抱着孩子,要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多做户外活动,每天至少1小时,引导孩子正确认周围世界;不要包办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不要因为自己当年没有满足儿女的需求就以补偿心理来养育孙辈;避免纵容孩子养成贪吃零食的习惯;孩子口味应该比较清淡,避免以自己的口味做饭,让孩子吃得过咸;自身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习惯;活动过程中不要总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这样会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和抵抗力。不要买东西讨好孩子,否则日久会养成孩子和大人讨价还价,撒泼打滚的坏毛病。二、不同家庭成员的不同特点及其指导重点1.父母现代社会,父母一般都接受过文化教育,有的学历较高。他们接受新事物比较快,但照料婴幼儿的能力不足是比较普遍的情况。其中有些父母唯书本论,自觉学习养育知识,但实施起来由于缺乏感性认识,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还有部分父母缺乏家长意识,把孩子完全交给他人照料,完全不承担养育的义务。另外有相当部分家长面对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不顾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主张并实施超前教育。根据父母的学习意愿,高级育婴员在指导时要善于应用网络等现代媒体,善于理解他们的压力或情绪,引导家长增强父母的角色意识,在游戏中理解婴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可以操作的技能,鼓励父母迁移应用,积累经验。如,现代年轻母亲如何在紧张的作息中增加亲子互动的时间或机会;如何在家庭中,协调和祖辈家长在照料婴幼儿中的差异等。2.袓父母据有关研究显示,2/3的0〜3岁婴幼儿白天由祖辈老人照料,其中城市家庭的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农村家庭稍低。祖辈家长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和父母有较大的不同,因此也会在家庭教养的观念、态度、行为和方式上有所差别。相对而言,祖辈父母年龄较大、体力较弱,容易以传统经验看待现代生活方式,因此照料过程中对安全问题顾虑较多,对婴幼儿的活动限制较多。另一个突出的是隔代亲问题,对孩子容易溺爱多于要求。有时过分溺爱和放纵,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任性、唯我独尊、不合群、不懂礼貌等一些不好的性格和习惯。根据祖辈家长的特点,高级育婴员要充分肯定他们对婴幼儿的责任心和积累下的丰富经验,尤其需要尊重他们。可以采用事例讨论的方法,让他们在情景中理解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开拓思路,了解其他照料者的观点和做法。同时也要介绍一些新的技能,让他们能减轻工作强度,激发他们尝试技术应用的积极性。3.其他照料者婴幼儿的其他主要照料者一般是专职的人员,她们来源不一,有的是家政服务员(也俗称保姆),有的是持有专业资格证书的育婴员。这部分人员文化程度不一,能吃苦耐劳,富有养育经验。但有些人员文化程度偏低,接受新知识能力不强;还有的人员对职业的理解不够,因此照料过程比较机械,对婴幼儿缺乏情感和回应,无法为婴幼儿提供丰富、积极的互动。根据这些人员的情况,指导者要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对入职时间短、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员,指导时需要提供直观的学习方式,加强实操的练习,同时激发她们对育婴员职业的认识,提升她们的职业认同。对有经验的从业者,指导时要注重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鼓励她们会操作、有理念,在工作中重视积累经验,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三、家长指导中的技巧家长指导是带有目的性的服务性质,有人将此过程归纳为:尊重平等,家长主体;耐心倾听,摸清问题;积极引导,耐心答疑;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简明扼要,规范讲解;提出建议,具体帮助;操作示范,及时反馈。为达成有效的指导,指导者需要注意一定的指导技巧。1.尊重和接纳家长,善于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家长和育婴员之间是合作平等的关系。无论家长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年龄、性别、职业等有怎样不同,秉持怎样的思想观念,指导者都要尊重家长,接纳他们作为家长的角色,根据他们的需要或问题,进行咨询或帮助。指导者要注意与家长的沟通,比如倾听家长的表述、及时捕捉家长身体语言表达的信息,以保证双方能够就促进婴幼儿的发展进行合作。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对育婴员更加信任。对待不同类型的家庭可采用不同的沟通策略。(1)“挑剔型”家庭对于“挑剔型,,家庭来说,婴幼儿是家里的“小太阳”,家里的大人都围小太阳”转,大大小小的事都包办代替,并且对孩子的所作所为包庇、袒护,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看别人都不顺眼。即使对带养婴幼儿的人也非常挑剔,就怕孩子吃亏。育婴员在与这类家长沟通时,可以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先要充分尊重家长对婴幼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婴幼儿的正确性,并对婴幼儿的点滴进步都要出真挚的赞赏和表扬,使家长在情感上能接纳,然后向家长指出过分包庇、袒护孩子对其今后成长所存在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用科学合理的早教对策。(2)"溺爱型”家庭所谓“溺爱型”家庭就是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这类家长非常爱孩子,但这种爱缺乏理智。主要特征是过分的娇宠。表现为:百依百顺,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切要求,包括无理的要求;对孩子的行为没有一定的要求和控制;包办代替做孩子有能力做的事。这类家长成了孩子的奴仆,造成孩子的身心发展极不健康,往往表现出任性、骄横、自私、独立性差,严重者则有动作、语言等发展迟缓的症状。对这类家长进行沟通时,一定要将“溺爱”将导致的严重后果呈现给家长,让家长明白这种“爱”不是爱,而是“害”孩子,会造成终身遗憾,并将正确“爱”的方式介绍给家长。(3)“传统型”家庭所谓“传统型”家庭就是家里以老人的意见为准。例如:家长认为,孩子到应该走路时自然会走,到应该说话时自然会说,孩子长大就会懂事,不用刻意去培养。有些家长还为自己的这种态度找到一种冠冕堂皇的说法,即这是让孩子有一个愉快的童年。育婴员与此类家长可以进行平等的交流,说明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并如实地反映情况,主动请家长提出合作意见,及时肯定家长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寻找适宜的教养对策。(4)“比较型”家庭所谓“比较型”家庭,就是父母对婴幼儿的教育没有目的性,对婴幼儿没有明确的要求,但常常以同龄的婴幼儿做参照物,进行比较。当自己的婴幼儿在某些方面比别人强时,就特别兴奋;当发现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时却又显得特别沮丧、紧张。在与这种类型的家长沟通时,育婴员要充分展示自身的专业能力,引起家长对婴幼儿各种反应的关注,既看到婴幼儿自身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又能了解个体差异,正确看待差距。同时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使家长对指导策略信服,提高其对早期教育的期望值,逐渐改变对婴幼儿教养的态度,并愿意积极配合开展家庭早期教育。(5)“照本宣科型”家庭对于“照本宣科型”家庭来说,育儿书籍上介绍的方法是最科学的,极具权威,不能随意更改。如,喂养婴幼儿时,严格按照书上所讲的餐点时间、食量和睡眠时间,而对婴幼JL当时的身体状况、所处环境视而不见;有的家长则深信,自己的成就得之于儿时的严格管教,于是也不论时代的变迁,一味地想把自己几十年前的心得用在这一代婴幼JL身上,其实这样的教养方法明显地失之偏颇。这类家长过于相信某种教条的育儿观念,而疏忽了人类能力上的多元性。在与这种类型的家长沟通时,育婴员要让家长知道婴幼儿的成长有其自身的一定规律,但并不是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和速度都一样,有的较快有的较慢,而且能力上也有各种典型——有的擅长于抽象,有的则富于想象力。针对这些特性,在养育上必须因材施教,不能死搬书本,只有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恰当的养育方法,才能使养育有成效。(6)“过渡焦虑型”家庭对于“过渡焦虑型”家庭来说,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能力完全没有信心,总是认为离开了自己,孩子就无法生活、活动,或会受到欺负,进而心理受到伤害,无论发生何事这些家长都会从最坏的地方去想,是否会影响孩子一辈子。事实上,家长过度的焦虑和担心,反而会造成婴幼儿的焦虑。在与这种类型的家长沟通时,育婴员要善于发现表扬该婴幼儿的各方面能力,让家长对自己婴幼儿的能力有自信。同时要了解家长对哪些方面过度焦虑,对育婴员服务指导有何具体要求,做好详细的记录。当家长表现出将信将疑时,不妨在开始几天让他在旁边观察育婴员的工作,增进了解,悝慢地减少焦虑。(7)隔代带养家庭隔代带养家庭是指孩子主要是由其祖辈家长带养,这在城市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祖辈家长在家庭带养中有独特的优势,他们对孙辈充满爱心,有充裕的时间和丰富的育儿经验。虽然祖辈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但也存在着诸多间题,如对孩子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接受新生事物较慢等。不少专家、学者一直在呼吁关注隔代带养给儿童带来的心理等诸多问题。要改变这种隔代带养质量不尽如人意的状况,肓婴员需要指导年轻父母和祖辈们共同寻求一种更好的方法来扬长避短,克服隔代带养中存在的弊端,发扬其中的优势。一方面要指导父辈与祖辈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应当多沟通,尽量为孩子多想一些;另一方面,要指导祖辈家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8)"民主型”家庭“民主型”家庭中,家长采用讲民主、讲道理的教养方式。持这种教养方式家孩子的教育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采用合理的教养方式来养育子女。主要特征是平等尊重与适当控制相结合。表现为:对孩子爱而不惯,采用严格而又民主的态度;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满足其发展的需要;理解孩子,针对孩子的兴趣和特点提供支持,注重孩子的能力培养。这种家庭的亲子关系融洽,感情真挚,父母是孩子的良师益友。孩子往往性格开朗活泼,独立自信、有自制力和想象力。这是一种成功的、正确的教养方式。育婴员在服务指导这类家庭的过程中,可注意积累这类家庭的成功个案,介绍和推荐给其他家长。2.注意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指导,避免深奧的学术说明家长不是专业人员,对涉及育婴行业领域的事物了解不深;还有部分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对家长进行指导时,需要对一些专用名词进行转化,选择简单易懂得词句进行解说,对儿童行为分析时也需要采用通俗易懂的道理解释。只有这样,先进的养育理念才会被家长逐步接受。3.灵活地采用指导形式和方法家长指导适宜选择的方法可以是即时口头的、网络书面的、现场示范的、或者家长会集体性得,无论何种形式,都以提高家长的养育行力作为目的。具体应用哪种形式更加有效,完全视家长的需要或问题而定,也要考虑到家长的便利性和接受程度。只有这样,家长才会更加信任育婴员的指导。4.改善家长行为的同时,要注意启发家长思考从表面看,育婴员的指导是针对家长行为进行的,但是行为的背后往往是家长的观念和态度在主导。家长行为的改善,根本上是观念或态度的转变。因此育婴员在指导过程中,必须注意启发家长对自身行为的思考,通过指导,让家长发现自身角色存在的问题,理解指导的内容,主动进行思考。如此一来,将从根本上提升家长的家庭教养水准。育婴员——育婴培训概述一、培训的分类及其功能组织有计划的有助于学员学习相关知识、提高相关能力的活动,从而改进学员的技能、更新学员的知识,提升他们养育婴幼儿能力的行为,就是培训。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的行为和过程。所有从事育婴员职业的从业人员都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培训,以达到更新知识、提高认识、加强能力、职业成长的目的。由于受训者的人员基础不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即使参加培训,养育0〜3岁婴幼儿的态度、行为、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和操作技能仍会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加强指导与培训,是提高育婴工作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影响着婴幼儿的成长的重要因素。培训分为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前者是从业人员从事该职业前的基础性培训,通过培训具备基本条件取得从业资格;后者是从业人员在从业过程中知识更新、提高技能的过程,有时也被称为岗位培训。因此,职前培训是—次性的,在职培训的次数以及所需时间应根据职业发展的需要而定,甚至持续整个职业生涯。本章的培训是指由高级育婴员实施的在职培训,其培训对象包括家长和育婴员。二、培训和指导的关系和指导一样,培训也是高级育婴员需要承担的工作内容。从两者的工作对象看,都需要面对家长和育婴员,从形式上看,培训和指导有相似之处,如可以举办讲座、进行讲解等。两者相互影响,具有许多共通之处,即通过对共同性问题的观察、指导及反馈,可以形成这一群体主要问题的概念,从而进行有效的培训,改善家长或育婴员的行为;培训的效果可以在指导过程中进行验证或补充。两者的区别如下。第一,从目的看,培训的目标比较具体明确,会经过组织者的讨论形成一个主题。而指导是根据被指导者现场的需求或问题引发的,因此基本处于无主观目的的状态。第二,从内容上看,培训的内容会根据培训目标形成系统或体系,甚至编制教材或讲义;指导的内容基本是零散、随机和即时的。第三,从规模上看,培训具有群体性、规模化的特点,规模较大,集体性的方式占多数;指导是个体性、规模小,多数以一对一为主。第四,从组织实施看,培训并非个体行为,需要形成组织结构,需要多方配合才能完成,更多的是集体组织的结果;指导的实施具有个体化的特点,不拘时间、地点或场合。三、培训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除了需要目标以外,培训成功与否,和培训资源具有较大的关系。培训资源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师资等核心因素,也包括组织过程等非核心因素。在优质的培训过程中,只有保持培训资源的优势,才能取得培训的效益。一方面,培训的内容和方法视培训目标而定,是培训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如家长对婴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不准,培训内容宜选用讲解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发展特点的讲座,并且提供一些不同年(月)龄婴幼儿行为表现的案例,让家长分析讨论;如针对育婴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内容适宜选择安全事例及其理论分析,再要求学员进行作业分析,寻找居家安全中的问题并进行小组分享。另一方面,职业培训中,专业化分工的趋势将随着育嬰员资历的增长而越显优势,根据专业化程度的优势经验扩展形成培训内容成为可能。有的培训者(高级育婴员,下同)善于从指导中发现问题,梳理后形成关键问题,从而去找寻相关培训内容,比如婴幼儿入托是家长普遍焦虑的问题,培训者发现,有的托幼园所对这方面有研究、有成果,还有系列的活动内容,于是引进这些资源,组织家长专题培训。还有的培训者在从业过程中善于积累,形成在某个模块的独有心得或经验,比如擅长照料新生婴儿,也可以通过研发,形成有关培训的主题。四、培训的一般流程完整的培训要经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重点任务。每一个阶段的良好衔接,才能顺利达成培训目标。1.收集信息,形成培训目标这个阶段主要是收集培训的信息,了解家长或初、中级育婴员的需要其中集中或倾向性问题,从而确定培训的目标。无论培训目标如何,都是围绕提高家长养育能力、提高育婴员从业能力,从而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展开的。有些情况下收集信息的工作看似不明显,但实质上,作为培训组织者的高级育婴员已经在曰常的指导过程中有所积累、有所思考。同时,信息收集过程也有利于获取资源支持。2.组织准备,编制培训计划这个阶段要形成培训组织、确定培训人员、确定受训对象及其规模,重点,形成培训计划。培训计划要对目标进行细分,选择教材或编写讲义,在此基础上进行各项目预算、形成培训的方法以及必要的设施设备等技术要求。3.资源分析,确定培训方法这个阶段需要从受训对象与培训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角度合理开发或配置培训资源,寻求最优质的培训资源,去欸的那个具体的培训方式。4.组织实施,监控培训过程这个阶段是培训过程中花费时间最多的阶段,是培训方案落实的过程,需要组织者随时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如是否建立奖惩制度。这个过程需要根据各方面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因此需要加强监控。5.评估反馈,确定评估效果这个阶段要对培训的各个要素进行度量,或者听取来自培训者、受训对象的意见或建议;或者需要补充一些考核,用以鉴定受训对象掌握培训的情况,有些还可以建立档案或追踪制度。综合自我评估、过程监控和结果鉴定,检验培训的效果,总结经验或发现问题。五、常用培训形式和方法根据培训目的和内容,需要应用适宜的培训形式和方法。常见的培训包括讲授、示范指导、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在一次培训中,这些形式和方法常常被综合应用。1.讲授法讲授有时称为演讲、讲座等,是通过语言表达,使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传播给众多受训者的教学方法,最常用的培训形式和方式。讲授适合于传授新理念新知识,如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它需要讲授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能够科学系统地阐述基本理论,同时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使理论知识浅显易懂。由于它可以同时向大量受训者提供培训,因此除了直接传递信息以外,它还可作为其他培训形式和方法的辅助手段。讲授法也有不足之处。它缺少受训育婴员的参与、反馈以及与实际工作环境的密切联系,这些都会阻碍学习和培训成果的转化。讲授法不太能吸引受训者的注意,因为它强调的是信息的聆听,而且讲授法使讲授者很难迅速有效地把握受训者的理解程度。为克服这些问题,讲授法常常会附加问答、讨论和案例研究。2.示范指导/实习法这是由培训者作为技能能手对受训者进行现场演示或示范,同时提供受训者现场实训的培训形式和方法。指导者需要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也需要具有语言解说能力,并善于发现受训者技能上的关键问题并进行点拨。这种形式和方法特别适合技能操作的培训,培训者一边示范操作一边讲解动作或操作要领。示范完毕,让每个受训者模仿实习,再由培训者对每个受训者的实训给予反馈意见,因此对技能的培训极其有效。在这类培训前需要准备充分的操作工位,要提供基本满足需要的操作用具。但这种培训对培训者自身技能要求比较高,只有技能娴熟精准、讲解要领准确,才能胜任这类培训。3.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指通过向受训者提供一个或多个具有典型性的情境或事件,让受训者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的培训方法。目前案例分析被广泛应用于培训,它生动具体、直观易学,通过对过去发生的事例进行审视,能够吸引受训者参与培训,训练他们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为未来处置类似情况提供解决问题的程序或技巧。案例分析法的不足之处有案例的来源往往不能满足培训的需要。对案例的分析可从多角度进行,因此对开展培训的高级育婴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其次案例可以作为参考与借鉴,但不具普适性。4.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是指组织受训者以团队的方式对培训内容进行学习或讨论,让受训者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思想、启发思路,共同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的一种培训形式。小组讨论往往起到集思广益的作用,能够突破个人思考的局限,触动受训者主动学习。小组讨论需要小组成员了解讨论的主题、内容及其目标,并形成自由表达的氛围。它能够多向传达信息,开阔思路,取长补短,具有加深理解的作用。但小组讨论的知识系统性不强,同时需要培训者具有较强的现场掌控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避免小组讨论随意讨论,偏离主题及其目标。育婴员——实施培训计划一、培训活动的组织者1.了解培训的对象和培训的特点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普遍把教育扩展到学校以外,培训也曰益为大众接受。培训的过程中,受训对象都是成人,他们具有与在校学生不同的特点。(1)学习目的比较明确,学习动机比较强家长或育婴员参加培训,都是为了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2)注重培训效率家长或育婴员参加培训,需要针对他们的需要,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3)必须具有启发性,增强操作性家长或育婴员参加培训,急切需要获得有启发的思想观点,传授的技能能够在他们后续的养育实践中可以应用。(4)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文化基础家长或育婴员参加培训,并非都从相同的起点开始,不同的教育程度和社会阅历,决定了他们思考问题、接受培训具有不同角度。因此培训时需要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引导他们分享与交流的愿望。2.提高培训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能力培训组织在培训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培训组织必须和涉及的相关部门建立广泛、良好的密切联系,保证在培训过程中信息渠道畅通,对培训资源掌控有效,能够应对突发事件。二、对于培训者的要求作为培训师资的高级育婴员,除了具有高超的职业技能,在培训中传授知识、技能外,还需要承担不同的角色,成为受训者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引导者和支持者。1.学习专家为受训者提供先进的学习内容和信息,并善于运用学习理论,调动受训者的学习积极性。2.资源开发者为适应培训需要,善于发现培训资源,有效利用培训资源,并有可能参与培训教材的编写。3.心理咨询者当家长或育婴员面临养育中的困难时,往往会出现情绪问题:沮丧、焦躁,不仅会影响到婴幼儿,也会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因此,高级育婴员在培训时必须洞察受训者的心理,对他们产生共情,理解他们的情绪,想方设法疏解他们的负面情绪。心理咨询会对受训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三、培训计划的过程管理与评估1.创设良好的培训环境良好的培训环境包括一系列可见的设施设备,如培训场地宽敞、环境舒适、安全卫生等,还包括不可见的环境氛围,如引导受训者彼此认识,愿意分享各自的经验,提供自由并能够表达意见的氛围等。2.激发受训者的学习热情在正式培训前就要让受训者了解培训的目的,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培训和他们自身发展的关系,从而激发学习主动性和兴趣。3.收集培训过程的相关信息培训的信息覆盖整个培训过程和所有人群,培训过程中及时把握各方面的信息,就容易发现培训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4.进行培训计划的纠偏尽管在培训前对培训计划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但是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因此在出现问题的时候,需要及时调动培训资源进行纠正,如人员分工、培训顺序、实训材料等。5.进行培训的评估通过培训,了解受训者是否达成培训的目标,行为有怎样的改变,技能是否提高都是评估需要获得的信息,另外对培训的目标是否适宜、内容是否充分、形式是否有效,是否产生影响作用都需要通过评估获得。这里对受训者的书面或口头调查都能够获得相关信息。同时从涉及培训全过程的各方面了解情况也能得到相关信息。综合这些信息,就会提供判断的依据。因此培训评估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判断本次培训的成果,更大的意义在于形成经验,发现问题,为下一次培训提供借鉴。【技能要求】专题讲座的组织实施(样例)一、专题讲座名称:0〜3岁婴幼儿意外伤害预防和护理。二、培训组织者:早教中心“0〜3岁婴幼儿意外伤害及其预防”专项小组。三、培训负责人:早教中心主任;培训教师:儿童保健医生主讲,高级育婴员辅助。四、培训对象:早教中心全体家长家长情况分析:在早教中心活动的婴幼儿中约75%由祖辈老人曰常照料为主(家政服务员/保姆为辅),约25%由全职妈妈自己照料,极少部分由育婴员照料。居住条件总体良好,以多层楼房为主。但有个别流动人口家庭,居住环境较差(指沿马路的平房,居住面积较小)。家庭汽车配置约为50%。五、培训准备1.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调查婴幼儿家庭的居住条件的情况。2.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调查婴幼儿家长掌握意外伤害预防与护理技能的情况。3.访问儿童保健医生,邀请医生作为培训师资。4.收集各类媒体有关婴幼儿意外伤害预防和护理的案例,在医生指导下撰写讲义,并做成PPT。5.发放培训通知,告知家长讲座的重要性及目的、讲座内容、授课专家、时间、地点等。六、培训期限:2课时。七、培训场地:早教中心礼堂。八、培训设施设备:话筒、扩音设备、计算机、投影仪、模拟人体、模拟娃娃等。九、培训方法:讲座、案例分析、现场演练。十、其他事宜接待引导:在礼堂门口,安排一至两人做接待引导工作,请家长按照班级签到,以便统计实到人数,用以了解通知发放情况以及家长对讲座主题有无兴趣。2.家长反馈:培训结束,请家长填写培训反馈表,有早教中心相关人员收集后统计或分析。保育员——常见传染病消毒一、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空气传播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空气、尘埃传播,如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结核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食物传播健康的人食用了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物后得病,如痢疾、甲型肝炎、霍乱、伤寒等病。3.接触传播接触病人或病人用过的东西而染上疾病,如沙眼、红眼病、疥疮、手足口病、水痘。4.虫媒传播病原体通过吸血昆虫传播,如乙型脑炎、疟疾、鼠疫等。※相关链接传染病的分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睡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因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症疾。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二、常见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1)婴幼儿及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全面体检,有传染病接触史或在传染病恢复期暂时不能入园。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2)在晨检工作中发现疑似传染病的情况应告知家长,劝其回家休息观察或者去医院诊断,对患传染病的婴幼儿及工作人员应立即隔离。(3)对患传染病的婴幼儿所在班级及与传染病人接触者,进行检疫观察。(4)患病婴幼儿的家长应及时上报情况。2.切断传播途径做好学前教育机构的日常淸洁和消毒工作,有效控制有害病毒的传播及有害微生物的繁衍,减少疾病的传播途径。严格总午检和全日观察,发现传染性疾病,及时隔离和就医。同时,注意培养婴幼儿自我检查和相互检查的意识,教育其发现症状及时向家长和教师反映。(1)切断呼吸道传播途径1)室内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2)进行室内紫外线消诲。3)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婴幼儿不到公共场所。(2)切断消化道、密切接触和虫媒的传播途径1)培养婴幼儿饭前便后打肥皂、用流动水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2)教育婴幼儿不吃腐败、生冷和不卫生的食物。3)彻底做好地面、餐桌、水杯和毛巾等物品的消毒。4)消灭蚊、蝇、老鼠等传染病媒介。3.保护易感人群(1)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婴幼儿的一日生活作息时间,加强婴幼儿的户外锻炼,增强体质。(2)注重婴幼儿的饮食卫生,合理安排膳食,促进身体健康。(3)积极向家长宣传预防传染病的有关知识,与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婴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4)对传染病有密切接触史者进行调查并登记其详细情况,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三、常见传染病的一般消毒方法1.开窗通风婴幼儿的居室除每天坚持按照学前教育机构的要求定时开窗通风外,在传染病多发阶段,保育员应加强通风次数和通风时间,每天累计通风时间不少于3h。2.空气消毒在进行常规紫外线灯消毒的基础上,适当延长消毒时间,增加消毒次数。由每周一次的30min增加到每日一次的60min。3.消毒液消毒传染病发生后,可釆用1:200的84消毒液喷洒地面消毒或者用消毒拖把拖地,指导地面湿透为止,消毒后应关闭门窗30min。婴幼儿进入室内前20min进行开窗通风。对婴幼儿经常接触的门把手、水龙头、桌椅等设施设备用1:200的84消毒液进行擦拭活喷洒消毒,塑料玩具用1:200的84消毒液浸泡30min。4.高温蒸煮消毒将婴幼儿所用餐具、杯具、毛巾、餐巾等完全浸泡后进行高温蒸煮消毒15min。5.日晒消毒将婴幼儿床上用品、所接触的毛绒玩具、图书等不能用消毒液浸泡和高温蒸煮消毒的物品,放在太阳下曝哂消毒2〜4h。四、常见传染病的具体消毒措施1.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具体消毒措施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等婴幼儿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时并不可怕,关键是做好相应的隔离和消毒措施,避免发生疫情大面积的传播。具体措施如下:(1)隔离措施发现患呼吸道传染病的婴幼儿后,第一时间对婴幼儿进行隔离;随后保育员应联系家长,送患儿去医院就诊。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场所要及时挂上标示牌,尽量避免与其他人群接触。检疫集体不参加与其他集体密切接触的集体活动。(2)开窗通风检疫场所做好开窗通风、空气消毒措施,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30〜60min。(3)地而消毒彻底清洁地面后,用1:100的84消毒液拖地进行地面消毒。(4)设施及生活用品的消毒将桌、椅、玩具橱、门把手等婴幼儿经常接触的设施、生活用品等进行擦拭清洁后,再用1:200的84消毒液进行擦拭。(5)玩具消毒可以浸泡的塑料玩具用1:200的84消毒液进行30min的浸泡消毒;耐热的玩具在开水中煮沸消毒15min;怕湿怕烫的玩具在烈日下曝哂4〜6h;高档的电子、电动玩具中经常被婴幼儿抚摸的部分可用75%的酒精擦拭。(6)床上用品消毒床单、枕巾、被罩、枕套等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20min;床垫、枕芯、棉被可放在阳光下曝哂4〜6h。病毒性腮腺炎发生后,可建议密切接触者口服板蓝根冲剂,进行预防。2.常见消化道传染病和接触性传染病的具体消毒措施消化逍传染病和接触性传染病发生以后,应立即隔离患病婴幼儿,对其所在班级采取封闭检疫,挂标示牌。同时,应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的配合,尽位让婴幼儿在家检疫。病毒性肝炎检疫42天,细菌性痢疾检疫7〜10天。除进行传染病的一般消毒措施外,还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消毒工作:(1)呕吐物和排泄物的消毒保育员对婴幼儿的呕吐物或大小便用相当于粪便量1/5的干漂白粉进行充分搅拌消毒,放置2h,倒掉并对用具进行消毒液浸泡消毒;对厕所用1:100的84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2)食具及用品消毒保育员对婴幼儿的食具、水杯、毛巾、衣物进行煮沸15min或消毒液浸泡消毒,被褥日晒6h进行日晒消毒。被检疫班级的餐具要独立进行消毒。(3)密切接触者应马上洗手凡是与患儿进行密切接触的婴幼儿和工作人员应马上打肥皂并用流动水洗手。五、常见传染病消毒注意事项1.传染病流行期间,避免让家长进教室,减少传染机会。2.患儿在家隔离期间,保育员应及时与家长进行电话联系,询问婴幼儿恢复情况。3.保育员在接触患儿后,应及时打肥皂洗手,进行彻底消毒后再接触其他健康婴幼儿。4.保育员应重视自身衣物的消毒。模拟考试练习题:1、(判断题)上课是学前儿童基本的学习方式。参考答案:错误2、(判断题)()值日生使用的擦拭液应该不刺激幼儿的皮肤。参考答案:正确3、(判断题)健康内容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参考答案:正确4、(判断题)()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参考答案:正确5、(判断题)()3-6岁是治疗弱视的关键期,因为此时孩子听话,容易矫正。参考答案:错误6、(判断题)()保育员在配置使用存放消毒剂时应注意自身和幼儿的安全。参考答案:正确7、(判断题)()提高婴儿接种率可提高婴儿免疫水平,抑制传染病的流行。参考答案:正确8、(判断题)()婴幼儿彻底断奶后才可以吃成人食物。参考答案:错误9、(判断题)在教育活动中对个别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保育员最好使用眼神、提问或细微的动作进行提醒。参考答案:正确10、(判断题)()幼儿园要向家长说明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早于并且优于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参考答案:错误11、(判断题)()卢梭认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主张教育应该回到自然,适应自然,顺应儿童的天性。参考答案: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跨境电商平台入驻及货款垫付合作协议3篇
- 2025版科技创新反担保合同与研发设备抵押协议3篇
- 医院与保险公司合同管理
- 畜牧业发展承诺书网上填报
- 废旧轮胎处理合同
- 艺术空间租赁协议
- 消防安全评估防水施工合同
- 古玩市场物业员工招聘合同
- 个人工作室客户意见箱管理方案
- 森林防火维护爆炸品库房管理方案
- 2022年FURUNO电子海图完整题库
- 奔驰卡车产品分析(课堂PPT)
- 加固工程竣工验收资料(质量验收表全套)
- 卫生技术人员执业监管记录
- 反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 齿轮传动的设计论文
- 国家开放大学《纳税筹划》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新能源小客车购车充电条件确认书
- 上海市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
- 铸铁镶铜闸门
- EVM500在电缆中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