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单元练习(含解析)_第1页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单元练习(含解析)_第2页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单元练习(含解析)_第3页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单元练习(含解析)_第4页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单元练习(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单元练习(含解析)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单元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A.干旱B.湿润C.寒冷D.炎热

2.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下部分缩小减少

土壤微生物量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土壤微动物体内所含的生物总量。它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导因子,对了解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岷江上游河谷各类植物土层在1~10厘米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量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土壤微生物量的分布特点是()

A.春夏季多,秋冬季少B.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C.夏秋季多,冬春季少D.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4.与春季相比,秋季土壤微生物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有大量凋落物进入土壤B.高温多雨,微生物繁殖快

C.气温回升,生物生长旺盛D.土壤温度和湿度高

读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腐殖质层B.②为淋溶层C.③为母质层D.④为淀积层

6.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A.成土母质B.气候C.生物D.地形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其东部以固定、半固定沙地为主,西部以半固定、流动沙丘为主从东到西依次分布着疏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下图示意浑善达克沙地2023~2023年夏季不同降水分区中不同植被类型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随着降水量增多,不同植被类型占比中()

A.灌木逐渐增加B.多年生草本减少C.乔木逐渐减少D.一年生草本减少

8.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地区植物根系的特点最可能是()

A.扎根面广而深B.根系细小而短C.扎根面窄而浅D.根系的数量少

9.浑善达克沙地中植被类型从东到西分布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温度B.水分C.地理位置D.太阳辐射

下图为部分陆地沿某方向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甲植被最可能是()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温带草原

11.形成图中自然植被差异的基础是()

A.地形B.水分C.土壤D.热量

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而距离北冰洋遥远的长白山之巅也拥有这类极地植被,实属珍稀,长白山也因此被称为“北极的飞地”。长白山海拔2691米,在2100米的无林地带上,高大的乔木已经绝迹,仅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的草本、地衣、苔藓等,形成了广阔的地毯式的苔原。下图示意长白山苔原植被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长白山苔原植被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A.山高坡陡,起伏较大B.冬寒夏凉,降水较多

C.沟谷纵横,山溪湍急D.天敌较多,土壤贫瘠

13.长白山苔原植物的生态特征表现为()

A.种类繁多,花朵鲜艳B.根深叶茂,植株庞大

C.灌木为主,草类稀少D.植株低矮,花期较短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植被与土壤类型多样。下图为我国两个不同地区自然土壤景观示意图。图中甲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平原广袤,以黑土、黑钙土为主;乙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山地丘陵,以红壤、砖红壤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与甲地相比,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是()

A.森林植被稀疏B.降水淋溶作用强烈C.微生物分解慢D.成土母质矿物质少

15.甲、乙两地典型植被类型及其特征分别是()

A.甲—常绿阔叶林——附生植物较少B.乙—常绿阔叶林——垂直结构复杂

C.甲—落叶阔叶林——乔木叶片宽阔D.乙—落叶阔叶林——乔木多革质叶片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干层是位于多年平均降雨入渗深度以下,因土壤水分流失,形成的含水率低于10%的干燥化土层。黄土高原的土壤干层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是区域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条件下土壤水分循环的综合结果。宁夏云雾山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当地自1980代开始封山禁牧,自然植被逐步恢复,对土壤干层产生了一定影响。下图示意云雾山放牧草地的土壤干层分布特征。

(1)分析黄土高原土壤干层形成的自然原因。

(2)描述云雾山放牧草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特征。

(3)恢复自然植被若干年后,推测云雾山草原土壤干层厚度发生的变化,并阐述理由。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东北黑土耕地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出“秸秆富集深还”模式来应对黑土退化问题。该模式提倡将农作物分带种植,在耕作层底部和作物带间埋藏秸秆,以5年为周期,通过调整农作物.播种位置、填埋秸秆逐步覆盖整块田地。经过试验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农民对其了解较少,有所顾虑,该措施未普及推广。下图示意“秸秆富集深还”模式。

(1)说明我国东北地区黑土肥力不断下降的原因。

(2)评价采用“秸秆富集深还”模式对黑土土壤可能产生的影响。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

研究人员选择甲地(沟地)、乙地(淤地坝)、丙地(台地)进行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盐碱化的研究。研究发现,丙地的黄土洼受盐碱化威胁程度最小,甲地受盐碱化威胁程度最大。下表为三种沟道土地测定的土壤颗粒组成统计表。下图为三种沟道土地0~100厘米土壤含水量分布示意图。

采样点土壤粒度分布/%

砂粒0.052mm粉粒0.0020.05mm黏粒<0.002mm

甲29.8666.953.19

乙29.6367.452.92

丙39.0158.912.08

(1)归纳该地土壤颗粒构成特征,并分析该地土壤砂粒比重、粉粒比重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2)结合上图,分析甲地土地盐碱化程度高的原因。

(3)简述当地为防治沟道土地盐碱化应采取的措施。

19.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是神秘的雪域高原,也是许多人向往的“净土”,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青藏高原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甲区域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发育了大片沼泽,是黄河源区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材料三:近年来,西藏凭借纯天然环境和无污染草原、耕地与水土等优势,以发展高原有机农牧业为基础,以先进技术改进和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积极开发高原有机健康食品、高原保健药材、心灵休闲旅游和清洁能源,推动“净土”健康产业发展。

(1)据图,描述青藏高原地区林地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2)分析黄河源区沼泽形成的原因。

(3)分析“净土”健康产业对西藏地区发展的有利影响。

(4)据所学能源知识,说出青藏高原发展的主要清洁的新能源。

第1页共4页◎第2页共4页

第1页共4页◎第2页共4页

参考答案:

1.A2.C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地上部分矮小,地下根系扎的很深,生长范围广,有利于吸收地下深层水分,说明当地地表水缺乏,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A正确,湿润区植物根系浅,B错误;寒冷、炎热不是植物根系发达的主要原因,C、D错误。所以选A。

2.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当地更加缺水,该类植被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吸收更深处的地下水,D错误,C正确;地上部分植株变更矮小,A错误;地上部分叶片变小,以减小水分蒸腾,B错误,所以选C。

【点睛】干旱区植被以旱生草类和灌木为主。干旱区植物的特点是根部的生物量大,通常干旱群落中生物量的50%以上在它的根系中。

3.C4.A

【解析】3.读图可知:图中信息反映的是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随季节的变化,没有体现出海拔和纬度无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夏秋季多,冬春季少。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秋季树木落叶,枯枝落叶最多,生物的分解量最大,因此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最大,A正确;秋季,天气转凉,降水逐渐减少,因此微生物繁殖慢、土壤湿度和温度低,B、C、D错误。故选A。

【点睛】微生物对土壤的作用:①形成土壤结构微生物的区系组成、生物量和它们的生命活动对土壤的形成与发育关系密切。②分解有机质这一点是微生物对于土壤作用最显著的一点。微生物有着分解作用,对于作物的残根、烂根、落叶等微生物都可以使其腐烂并分解,然后转化为营养元素。③固氮作用有些微生物可以通过转化空气中的氮元素,为作物提供“氮肥”。

5.D6.C

【解析】5.由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为①有机质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②为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③为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④为淀积层,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D正确,ABC错。故选D。

6.生物是土壤形成的最活跃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土壤剖面是由一些形态特征各不相同的层次重叠在一起构成的。这些层次大致呈水平状态,叫做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土层的形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迁移、转化和积累的结果。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淀积层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7.D8.A9.B

【解析】7.据图分析可知,随着降水量增多,一年生草本植物占比减少,D正确;多年生草本植物占比增加;乔木和灌木占比先增后减;半灌木先减后增,ABC错误。应选D。

8.据材料分析可知,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地区降水少,以半固定、流动沙丘为主;由此可知,扎根面广可以获取更多水分,植物根系多、扎根深既可以固定植物体又可以获得水分,故植物根系的数量多,扎根面广而深,A正确,BCD错误。应选A。

9.据材料分析可知,浑善达克沙地从东到西依次分布着疏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呈明显的地带性分布,且其植被类型分布比例明显不同,这种差异主要是从东向西降水量逐渐减少所导致的,B正确;由于整个浑善达克沙地都位于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地区,沙地内经纬度差异不大,故太阳辐射和温度差异较小,受地理位置影响不大,ACD错误。应选B。

【点睛】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分异规律是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其中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显著。具体表现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10.C11.D

【解析】10.由图形可知,甲地年均温约为15℃左右,而热带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15℃,因此排除热带气候的可能性,所以不可能为热带雨林,A错;年降水量在600mm左右,而常绿阔叶林所属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于800mm,温带草原多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多介于200-400mm),排除BD;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年降水量与题目中的年降水量吻合,且地中海气候区两侧气候分别为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分别对应荒漠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图示信息也吻合,C正确,故选C。

11.图中自然带“荒漠带-常绿硬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混交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的分布特点可知,符合大陆西岸由低纬度到高纬度的分布规律,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为热量,D正确;地形、水分、土壤等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排除ABC。故选D。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分为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现象,地带性规律分为水平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水平地带性分异规律分为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前者主导因素是热量,后者主导因素是水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水热组合的变化。非地带性现象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有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

12.B13.D

【解析】12.山高坡陡,起伏较大,土壤发育差,不利于苔原植被生长,A错误;冬寒夏凉,降水较多,适应苔原植被的习性,B正确;沟谷纵横,山溪湍急,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利于苔原植被生长,C错误;天敌较多,土壤贫瘠,不利于苔原植被生长,D错误。故选B。

13.长白山苔原植物生长环境较差,种类较少,A错误;植株较矮小,B错误;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的草本、地衣、苔藓等,形成了广阔的地毯式的苔原,草类较多,C错误。生长区域水热条件较差,植株低矮,花期较短,D正确。故选D。

【点睛】天然植被一般会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合其生长的区域,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14.B15.C

【解析】14.甲地位于东北黑龙江,乙地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与甲地相比,乙地纬度地,微生物分解快,降水多,降水淋溶作用强烈,B正确,C错误。甲乙都是我国林区,森林植被差异不大,A错误。成土母质矿物质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B。

15.甲地典型植被类型是落叶阔叶林,附生植物较少,是乔木,叶片宽阔,C正确,A错误;乙地典型植被类型是常绿阔叶林,乔木多革质叶片,垂直结构复杂、附生植物较多的是热带雨林,BD错误。故选C。

【点睛】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成土母质: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2)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因素,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3)气候: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4)地貌: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5)时间:在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6)人类活动: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

16.(1)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地形破碎,地表水易损失;土质疏松,土壤水分易下渗至深层土壤。

(2)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加深先下降后上升;140cm左右深度达到最低;0~100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大;100~500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小。

(3)变化: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变薄。理由:天然草地逐步恢复,增加雨水截留和水分下渗(涵养水源能力提升);土壤质量得到改善,持水能力增强。

【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土壤干层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自然环境整体性,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水循环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由材料可知,土壤干层是位于多年平均降雨入渗深度以下,因土壤水分流失,形成的含水率低于10%的干燥化土层。其形成和降水以及土壤的渗水情况由直接关系。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降水少,晴天多,蒸发量大,土壤含水量低;地形支离破碎,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水易流失;同时黄土土质疏松,土壤水分易下渗至深层土壤故形成土壤干层。

(2)读图可知,总体上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加深先下降后上升;140cm左右深度达到最低,只有6%左右;0~100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大,从7%-17%,变化范围较大;100~500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小,从7%-10%左右。

(3)天然草地逐步恢复,植被截留部分水分,增加下渗,土壤含水量增加;植被根系固定土壤,土壤肥力增加,水土流失减轻,土壤质量得到改善,蓄水能力增强,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变薄。

17.(1)土地长期耕作,轮作休耕次数少,肥力下降;不合理的耕作,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有机质施用量土壤肥力下降;全球气候变暖,黑土有机质分解加快。

(2)有利:秸秆深还利于提高耕作层厚度;秸秆深还,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气透水、蓄水保温能力;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化肥使用量;带间填充,对农作物正常播种耕作影响小。不利:易发生病虫害,秸秆中的虫卵、带菌体等一些病虫害,还田后留在土壤里,病虫害直接发生或者越冬来年发生。

【分析】本题以东北地区的黑土退化为背景材料,涉及到黑土肥力下降、土壤修复与保护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根据材料“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及气候的影响,导致东北地区黑土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肥力不断下降”可知,由于人类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有机质的使用量较少,导致黑土肥力下降;长期连作,以及轮作休耕次数较少,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人类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全球气候变暖会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加剧黑土肥力的下降。

(2)有利:秸秆深还,使耕作层变厚,有利于提高耕作层厚度;秸秆深还,改良土壤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土壤通气、透水、蓄水、保温能力;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的遗体,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在带间填充,对农作物的播种耕作影响较小。不利:随着秸秆还田也将原有的一些虫卵、带菌体等一些病虫害,还于田间,易发生病虫害;秸秆中一些病虫害还田后留在土壤里,病虫害直接发生或者越冬来年发生。

18.(1)该地土壤以粉粒和砂粒为主;土壤粉粒比重大,土壤黏重,土壤含水量高;砂粒比重大,土壤质地疏松,土壤含水量低。

(2)甲土壤含水量居中,土壤水最容易蒸发;甲地区土壤粒度大,地下水容易上升。

(3)种植耐盐碱植物;增加覆盖层,减小水分蒸发;添加改良剂,降低土壤碱性;加强沟道排水,淋盐洗盐;引洪放淤,增加新土层。

【分析】本大题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盐碱化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考查土壤特征、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图文信息“土壤粒度分布”表可知,该地土壤以粉粒和砂粒为主。局部区域内,降水条件基本一致,土壤的含水量主要与土壤的质地有关。土壤粉粒和黏粒吸水性好,土壤含水量高;砂粒粒径大且较坚硬,土壤质地疏松,吸水性比黏粒差,土壤含水量低。

(2)由材料可知,甲地地处沟地,沟地地下水位高,土壤含水量较大,土壤水容易蒸发;结合表格数据甲地的粉粒比重大,说明土壤粒径较大,地下水容易上升。地下盐分随水运动到地表,水分蒸发过后,盐分在地表累积,形成土地盐碱化。

(3)防治沟道土地盐碱化的关键措施在于排水、排盐。排水方面,可以加强沟道疏通,提升排水能力。排盐方面,可以灌溉洗盐;增加覆盖层能够隔断土壤表面与大气的接触,遮挡阳光直接照射在地表上,从而降低土壤温度,抑制蒸发,减少盐分在地表聚集等;采用相关化学措施如添加改良剂,降低沟道土壤pH。此外,还可以置换表土,引洪放淤,增加新土层;增加植被覆盖率,种植耐盐碱植物等。

19.(1)主要分布在南部河谷地带;地势相对较低,气温较高;来自印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