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明代台阁体研究述评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49ee0b5c038af6f76def0c5ea3bd0d/b249ee0b5c038af6f76def0c5ea3bd0d1.gif)
![20世纪以来明代台阁体研究述评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49ee0b5c038af6f76def0c5ea3bd0d/b249ee0b5c038af6f76def0c5ea3bd0d2.gif)
![20世纪以来明代台阁体研究述评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49ee0b5c038af6f76def0c5ea3bd0d/b249ee0b5c038af6f76def0c5ea3bd0d3.gif)
![20世纪以来明代台阁体研究述评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49ee0b5c038af6f76def0c5ea3bd0d/b249ee0b5c038af6f76def0c5ea3bd0d4.gif)
![20世纪以来明代台阁体研究述评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49ee0b5c038af6f76def0c5ea3bd0d/b249ee0b5c038af6f76def0c5ea3bd0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世纪以来明代台阁体研究述评摘要:杨荣,明初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为人警敏通达,重视皇统,进言除弊,恤民安乱,且善谋划边防,多次随帝亲征,历事四朝,官至宰辅,为“台阁体”代表人物之一。其文肖其人,有富贵福泽之气,亦不乏清新流丽。值得注意的是,杨荣的集序文体现其文学主张,具有很高的文学和研究价值。关键词:杨荣;杨文敏公集;富贵福泽杨荣(1371—1440),初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除翰林编修。建文四年(1402),朱棣入南京,杨荣因献“先谒陵后即位”之策而受朱棣重用。成祖即位,与杨士奇、解缙等七人入值文渊阁,因其最少最警敏,朱棣赐更名为荣。官工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加少师,谥文敏,尝主编《五经四书性理大全》,重修《太祖实录》,总裁太宗、仁、宣三朝《实录》。所著今存《杨文敏公集》,凡二十五卷。明人袁袠在《皇明献宝》中赞曰:“夫以文贞之特立而济,以文敏之果决,其何事之弗济?昔唐史称‘宋璟善守法,姚崇善应变’,二公今之姚宋也欤。”文贞为杨士奇谥号。杨士奇(1366—1444),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江西泰和人,官至礼部侍郎、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唐代宰相姚崇宋璟同心协力,开创了大唐王朝的“开元盛世”。袁袠以二杨比之,可谓评价颇高。明人焦竑《玉堂丛语·赏誉》有言:“正统间,文贞为西杨,文敏为东杨,因居第别之。文定郡望,每书南郡,世遂称南杨。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故论我朝贤相,必曰三杨。”文定为杨溥谥号。杨溥(1372—1446),字弘济,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官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三杨”均历事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位至台阁重臣,正统时以大学士辅政。在任辅臣期间,三人辅助皇帝发展经济,安定边防,整顿吏治,使明朝出现了国泰民安的“仁宣之治”。一、“不愧唐姚崇”——政治家明初,为了恢复战后社会秩序,朱元璋尊孔崇儒,严格等级关系,加强思想控制,兴学校,恢复科举,培养新人。“三杨”就是此时入朝的文臣,因而,三人自觉维护仁义礼德之治,提倡忠君孝亲之道,重视皇统。永乐二十二年(1424),成祖北征回师途中卒于榆木川,遗诏传位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对皇位虎视眈眈,杨荣恐有乱,与随征大臣密议:“六师在外,去京师尚远,秘不发丧。”正因杨荣警敏,仁宗得以顺利即位。及仁宗卒,朱高煦又企图皇位,而杨荣先行南下迎驾,与太子朱瞻基兼程抵京,是为宣宗,改元宣德。宣德元年八月(1426),汉王反,杨荣为首力劝亲征,以示天威。不几日,师至乐安,汉王降。杨荣等考虑大局,稳定政坛,实行王道,维护正统。除了辅佐内政,杨荣还被奉为帝王之师,以其自身的政治理念进行引导传授。成祖、仁宗多次命其辅导皇嗣,“推广仁义道德之源,开陈二帝三王之治”,并敬重之,谕曰:“此皇祖近臣,汝辈当礼敬。”杨荣每进讲,必以正心务德、亲贤去邪、尚俭戒逸为旨。明朝初年,朱元璋倡节俭、惩贪吏。成祖时,节俭之风淡薄,征战耗费甚巨,有些官员从中污贿,百姓负担沉重。永乐己亥(1419)十二月,杨荣进言十事,皆指斥五府六部三法司积弊。成祖深表嘉许,但担心其受到群臣猜忌,因此密谕荣曰:“实切时病,但汝为心腹之臣,若进此言,恐群臣益相猜疑,不若使慎密御史言之。”皇帝爱敬之情,溢于言表。辛丑(1421)壬寅,成祖将敕访求民隐,荣首陈利国便民十余事,朱棣喜之,命入诏条颁行之。其余不可尽数,可见君臣互敬互爱,上下一体,甚是融洽。此外,杨荣通达事机,恤民安乱,招抚山贼,谏弃交趾,息民息兵,安邦定国。二、“一扫朔方平”——军事家“三杨”中,杨荣在军事上贡献尤胜。他熟谙兵务,善于谋划边防,二下甘肃、五次北征,为明帝国的繁荣安定打下坚实的基础。成祖时期,蒙古鞑靼、瓦剌、兀良哈三部尚未完全归附降服,常犯明朝边防,成为大患之一。朱棣一面对蒙古内部采取分化瓦解的措施,另一面经营东北与西北边防,以钳制蒙古地区。杨荣先后被派往甘肃和宁夏,深入险阻,详细了解山川形势、军事配备、城堡建设等情况,并由此提出行之有效建议,为朱棣北征做了充分准备。永乐八年(1410)二月,朱棣率军首次北征,杨荣随行。明军侦查得知鞑靼军行踪,朱棣亲挑精锐部队轻装奔袭,每人只带二十日粮,命杨荣率勇士三百人作为亲兵跟随。明军至斡难河,与本雅失里率领的鞑靼主力军相遇,激战后,本雅失里逃离,明军全胜。回师途中,粮草紧张,军士怨声载道。杨荣建议朱棣将御用储粮发给士兵,并且让军队中粮多与粮少者借贷互济,还京后加倍偿还。这一建议为朱棣所采纳,明军得以度粮荒,胜利回京。因其首战良计,杨荣深获朱棣信任,第二次北征时被委任掌管玉玺(即印信),与皇太孙说经讲史,负责军中宣诏等一切事务。杨荣吸取前车之鉴,向朱棣提出军屯之法“择将屯田,训练有方,耕耨有时,即兵食足矣。”成祖纳其言,从而基本解决明军的粮草问题,对明代军屯乃至军事体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北部边患,杨荣与户部尚书夏原吉、吏部尚书蹇义等坚决支持朱棣迁都,认为北京“以蓟燕左环苍海,右拥太行,内跨中原,外控朔漠,宜为天下都会”(《题京师八景卷后》),对于解除蒙古之患有不可低估的战略作用,与反迁之臣进行论战,最终促成了定都北京之决议。此后,杨荣在永乐二十年(1422)、永乐二十一年(1423)、永乐二十二年(1424)又随成祖三次北征,“驻师万全,一应军务,悉命公掌之,自昼至夜,或三接五接宣召,每以杨学士称之而不名。”从成祖对杨荣的称呼可以看出,成祖对其信任和依赖之深。宣德元年(1426)八月杨荣力劝宣宗亲征以平汉王反乱,又于宣德三年(1428)八月、九年(1434)九月扈驾巡边,多次为明朝的边境安定与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皇室对杨荣的优遇可谓隆厚,但他未因恃宠而骄矜,仍守其“事君有体,进谏有方”的本分。三、“沨沨风雅音”——文学家作为尽职守的政治家和善谋划的军事家外,杨荣还有另一个身份——文学家,为明初台阁体的领袖之一,与杨士奇同主一代文柄。台阁体是明代前期最主要的文学流派,以“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人物,风行一时,影响近一个世纪。然而,“自20世纪初到目前的100多年来,由于台阁体文学身的特殊风貌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对文学研究的影响,加之学界对明代文学研究向来有着崇俗黜雅的态度,就使得明代台阁体一直未能得到全面的认识,影响了明代诗文流派乃至整个明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开掘。”《20世纪以来明代台阁体研究述评》一文详细地探讨了关于台阁体整体评价、产生原因、流行时间与范围、成员及各自创作特色、与其它文学流派及地域文化的关系问题,全面展现了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台阁体的认识与看法。杨荣作为台阁体的领袖之一,学术界对他的评价,往往批评多于褒奖,否定多于肯定,甚至略而不提,这不仅割裂了文学发展的锁链,不能纵向细察文学的承接与流变,也失去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笔财富。据《明史•艺文志》载,杨荣所著有《训子编》一卷、《北征记》一卷、《两京类稿》三十卷、《玉堂遗稿》十二卷。后因板藏书坊毁于回禄,杨家后人整理翻刻,总名为《杨文敏公集》,共二十五卷。其中前七卷为诗歌,包括应制(诗、歌行、词)、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排律、五言绝句、歌行、七言律诗、七言排律、七言绝句。其余为文,主要有记、序、题跋、箴、铭、说、赞、事实、传、神道碑铭、墓碑、墓表、墓志铭、圹志、辞、祭文。(一)诗歌艺术杨荣诗歌仅七卷,应制就占了一卷,因朝夕侍奉皇帝左右,奉上之命作诗吟赋,应制之作尤多,实属平常。“应制诸作,沨沨雅音。”如《元夕赐观灯》(其一):彩山高接九重天,珠树银花炫紫烟。云拥群仙朝玉阕,星垂大地簇金莲。峰峦叠翠迴蓬岛,罗绮揺光映御筵。宴乐自知同在镐,圣皇端拱万斯年。一元复始,大地回春,元宵佳节,万家灯火。诗中描绘京城热闹繁华景象,鸟飞花放.龙腾鱼跃,花灯焰火,鼓乐游乐.喧闹达旦。赞美盛世祥瑞气象,诗末歌颂帝王的功德,具有富贵福泽之气。雅丽雍容,粉饰太平,是阁体的典型之作。其余六卷应酬之作充斥其间。如大量的送别诗,或褒友人功绩、才华,或叙离别情景,或叹惜别之情,或勉其来时都蕴含感时戴德之意。如《送杨学士省亲》:春风三月时,花柳正明媚。伟哉玉堂仙,拜命辞丹陛。青綾疏禁直,紫诰承恩意。归舟一何轻,千里行已至。升堂慰慈亲,珠冠耀霞帔。称觞介眉寿,彩服日嬉戏。眷言罄深欢,禄养丰且备。显扬方在兹,志愿亦已遂。嗟予忝同年,夙昔托深契。兹晨忽告别,握手忍分袂。相看念睽离,况乃笃交谊。娱亲虽云乐,圣心怀辅治。归朝勿后期,促装戒留滞。新秋气候凉,紫陌需来骑。诗中交代友人官高位隆,归乡省亲,抒发依依惜别之情,诗尾仍不忘提及君主隆恩,劝勉友人,望早日归来。相同诗作如《送黄少保先生还乡》、《蓟门别意送程汝器赴饶州教授》、《送检讨陈嗣初还姑苏》等。《四库总目提要》评:“其他诗文,亦皆雍容平易,肖其为人。虽无深湛幽渺之思,纵横驰骤之才,足以发微震耀一世,而逶迤有度,醇实无疵,台阁之文所由,与山林枯槁者异也。”此外,杨荣诗作中不乏有清新流丽之作。如《题王侍讲山水》:木落霜气清,秋山净如洗。天空万籁寂,地迥孤云起。深溪湛寒绿,对此清心耳。安得扫苍苔,横琴泻流水。又如:《望云思亲》:悠悠天际云,巻舒无定迹。怀哉游子心,引睇増叹息。慈亲在高堂,鹤发已垂白。春晖寸草微,暮景桑榆迫。禄养岂不丰,何由奉颜色。冉冉时序迁,迢迢关河隔。瞻彼孤云飞,亲舍在其侧。徘徊骋遐盼,欲往焉可即。眷兹名位崇,夙夜尽所职。庶以为亲荣,孝思永无斁。前一首语言省净,向往自然。深秋木落,万籁俱寂,细致入微描绘了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清新淡远,似有王维之风。后一首感情真挚,高居内阁,长时未归,将自身拟孤云,漂泊之感由生,语言平易,肖其为人。正如钱习礼《两京类稿序》云:“诗亦备极诸体,清远俊丽,趣味不凡。”因此,评析杨荣诗歌不可简单视一,应给与全面地了解和分析。(二)散文特色杨荣文有十八卷,其中记、序、神道碑铭和墓志铭最多,大部分都为应人而作。其文按文体及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卷九至卷十为记体散文,内容上可分为祠堂记、儒学记与轩堂房室记。祠堂记与儒学记多交代重修原因与修建过程,最后阐发意义或功绩。轩堂房室记则先叙述名字的由来,再从此名衍发赞美主人的德行。多按此结构,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叙述多于议论。卷十一至十五卷为序体散文,按题材分主要有集序、诗序、图序、族谱序、赠别序与轩堂序。赠别序在序体散文中数量最多,可归结为两种题材:一是送友人赴任或省亲序;二是送友人致政还乡序。轩堂序与轩堂房室记类似。数量最多的是墓志铭、神道碑铭等文,从第十七卷至二十五卷共九卷。文章以记叙为主,间杂议论,首先记述逝世时间,接着以倒叙的手法介绍其家世,仕宦经历,功德才行及子孙状况。这类文章详细叙述逝者情况,可补史之缺。此外还有题跋、箴、铭、说、赞、事实、传,因数量不多,且内容多为应酬,大同小异,故不细论。值得注意的是杨荣的集序文,此类文章可体现其文学主张,有很高的文学和研究价值。(1)诗贵“性情之正”。杨荣在《省愆集序》一文开篇论述:君子之于诗,贵适性情之正而已。盖人生穹壤间,喜愉忧郁,安佚困穷,其事非一也。凡有感于其中,往往于诗焉。发之,苟非出于性情之正,其得谓之善于诗者哉?台阁诗人杨士奇在《东里文集•玉雪斋诗集序》一文中亦提及“诗以理性情而约诸正而推之,可以考见王政之得失,治道之盛衰。”二人共主台阁之文柄,共同推崇诗贵“性情之正”之理念。而何谓性情之正呢?朱熹在《诗集传序》中云:“惟《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15]明初程朱理学被定为国学,台阁文臣莫不宗之。“文王之德”多表现在高尚的道德修养,被人遵奉的政治规范。至台阁体诗人这里,亦传承了此精神内涵,诗文应以“考见王政之得失,治道之盛衰”为目的和审美标准,如此才能达到《省愆集序》中“和而平,温而厚,怨而不伤,而得夫性情之正者也。”的境界。(2)诗尚“天趣之真”。《遗世遗音集序》一文中体现杨荣此意:诗自三百篇之后,作者不少,要皆以自然醇正为佳。世之为诗者,务为新巧而风韵愈凡,务为高古而气格愈下,曾不若昔时闾巷小夫女子之为,岂非天趣之真与夫模拟掇拾以为能者,固自有高下哉!这无疑是与台阁体大相径庭之诗风,反对模拟与刻意雕琢,提倡自然而发。“古今以诗名者多矣,然三百篇后得风人之旨者,独推陶靖节,由其冲和雅澹得性情之正。”(《畦乐诗集原序》)杨士奇亦有此观点,崇尚陶渊明冲和雅澹之诗风,并以此为性情之正。这看似矛盾却又不然,杨荣的诗歌中不乏自然而为之作,如《题杨谕德东本春雨图》:春至时雨降,驾言向东皋。驱牛种嘉苗,良莠亦以媷。所期敛获丰,讵辞筋力劳。时复事简编,或以酌醴醪。熙然垄亩间,此乐一何高。挂冠未有期,南望徒郁陶。托此寓幽意,毋使心忉忉。又如:《螺山村人》:峨峨金螺山,下有田与庐。日出鸡犬喧,薄食事犁锄。白发不到城,柴扉俯江墟。邻翁时来往,浊酒聊与娱。卖卜或开肆,屡回长者车。一朝承荐剡,忽捧五色书。嵑来往都市,门巷恒晏如。浮朴本真性,宁谓礼法疏。缅彼螺山侧,怅然怀故居。愿言崇令德,允矣扬芳誉。这二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希望远离官场,摆脱公务缠身之累,向往田园生活之趣,对闲适的农村生活充满倾羡之意,很容易让人想起陶渊明笔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诗句。相类似之作如《溪山清晓》、《听松轩》、《城南耕隐》等,只是因为这一类的诗歌被大量的应制之作所覆盖,遂使后人普遍认为台阁体诗作仅流于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之音。(3)“文气”论。杨荣在为内阁大臣胡俨所写的《颐庵文集序》一文中阐述了文应养气论:天地间一元气之流行,惟人得其正,而至理具焉。喜养是气,足以配乎道义,而后发之为文章,六经卓矣。后作者醇正莫如孟子,雄健莫如司马子长,辩博宏深莫如黎韩子,其文之所至亦各从其气之所至也。故曰‘气,水也;言,浮物也。’气盛言从,江河之水,浩然充溢而物之小大,莫不浮此。“文气”说始见于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曹丕认为作者凛性气度的差异决定了精神状态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购物合同(2篇)
- 知识产法与国际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 现代医疗中绿色建筑的投资效益探索
- 电商平台的供应链安全管理研究
- 石墨产品设计与现代工业制造的协同创新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课时作业5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生物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
- 机器人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与创新
- 知识分享平台的精准信息过滤策略探讨
- 现代工业设计与材料科学的交底要点解析
- 2024-2029年扩展坞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投资研究报告
- SH/T 3003-2024 石油化工合理利用能源设计导则(正式版)
- 人事聘用合同范本标准版
- 新疆地方教材可爱的中国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 三年级奥数专项练习-和差问题
- 模板工程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
- 2024版《安全生产法》考试题库附答案(共130题)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 教育家精神专题讲座课件
- 了解绿化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 项目投标BIM方案(投标专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