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形象(全国一等奖)_第1页
诗歌鉴赏形象(全国一等奖)_第2页
诗歌鉴赏形象(全国一等奖)_第3页
诗歌鉴赏形象(全国一等奖)_第4页
诗歌鉴赏形象(全国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诗歌鉴赏之

鉴赏诗歌形象敦煌中学张晓军1.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2.了解诗歌形象的分类。3.学习诗歌形象鉴赏方法,培养理解与分析能力,知识运用与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与概括能力。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学会规范回答诗歌表述题。诗歌的形象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分类1.人物形象(1)诗中人物形象(2)诗人形象2.事物形象3.景物形象古诗词之人物形象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中人物形象诗人形象【提问形式】

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诗人)形象?

2.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

3.这首诗中,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4.试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破题方法】把握诗中人物形象三关注:1.联系诗人际遇和所处时代。2.抓住诗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3.注意诗中意象意境的衬托作用。【答题步骤】

1.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

“盖帽”。(这一步也可能放在最后作为总括。)

2.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

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3.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这一步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有些人物形象的分析是不需要这一步的)

【答题模式】

分析形象=总括+具体分析+情感

或:分析形象=具体分析+情感+总括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什么形象思想感情形象的特征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表现出诗人对小儿的喜爱之情。练习分析形象=总括+具体分析+情感古诗词之事物形象

就是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咏物诗”,即托“物”言志诗。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类诗歌通常是咏物诗。【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2.请结合诗歌分析这首诗中事物形象有何特征。3.诗人塑造事物形象的意义是什么?【答题步骤】1.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2.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着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如下面“示例”中野菊的“在野”“幽色”“妙香”,就和诗人内心的高洁是契合的。3.塑造此形象的意义(运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体现作者的某种节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此步骤视具体情况而定)【答题模式】描摹诗歌形象+概括形象特点+揭示作者情感

咏山泉储光羲山间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描摹诗歌形象+概括形象特点+揭示作者情感

1.这首诗表现了山泉得天地之声色,满涧平池的形象。2.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3.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自己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练习描摹诗歌形象+概括形象特点+揭示作者情感

古诗词之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中的景和物,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如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是纯自然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诗人通过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这就是意境。意境的范围比较大,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个建筑的一些砖石。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景物都是诗歌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一组意象组成意境,意象是意境的载体【提问形式】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2.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3.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画面?是如何展示的?【答题步骤】1.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3.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答案构成】

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境分析三注意:1.描绘图景将诗句与想象结合。描绘诗中图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意境特点应多角度。概括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这两个词最好能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角度有色彩、动静、视野、荣衰、明暗、气势等。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淡静美、清丽隽永、感伤哀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绪基调。3.分析情感要具体。诗歌情感分析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描摹诗歌形象+概括形象特点+揭示作者情感

词的上阕作者写了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练习描摹诗歌形象+概括形象特点+揭示作者情感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问: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

这首诗写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

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上联是静景,下联是静景。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练习描摹诗歌形象+概括形象特点+揭示作者情感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唯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①吴松:即吴淞,江名。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示例】(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唯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答案: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示例】(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①吴松:即吴淞,江名。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表达了漂泊、思乡、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