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形象 公开课比赛一等奖_第1页
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形象 公开课比赛一等奖_第2页
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形象 公开课比赛一等奖_第3页
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形象 公开课比赛一等奖_第4页
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形象 公开课比赛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试说明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近年新课标诗歌鉴赏

试题简析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材:边塞诗考察角度: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景物概括语言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表达技巧探究思想感情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材:怀古诗考察角度: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探究思想情感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表达技巧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材:思乡诗考察角度: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探究思想情感表达技巧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6分)

理解诗歌内容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材:咏怀诗考察角度: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

理解诗歌内容探究思想情感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表达技巧

理解诗歌内容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郎归

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材:借景抒怀考察角度: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探究景物描写表达技巧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探究人物形象、思想情感

表达技巧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鲁木齐。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材:边塞诗考察角度: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探究景物描写表达技巧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探究思想情感表达技巧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考察角度: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形象表达技巧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表达技巧思想感情鉴赏诗歌形象古代诗歌鉴赏考试说明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何为形象?

“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什么是诗歌的形象?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形象分类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还包括塑造的人物形象。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事物”。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考点综述形象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考题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呈现。设问形式一般为:(1)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考查要求1、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分析寓于人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3、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1)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3)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4)注意细节描写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注:刬:念(chǎn),袜刬,是说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

诗歌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轻视的一面。2.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3.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

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作者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虽已晚年仍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4)注意细节描写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诗歌塑造了一个“约客”而客不至的百无聊赖、茫然若失的诗人形象。黄梅时节,阴雨连绵,青青塘边,蛙鸣不已,夜已过半,约客未至,诗人无事可做,只能在摇曳的灯光下闲敲着棋子,耐心等待这个不知还会不会来赴约的客人。“闲”非“闲适恬淡”,只能是孤寂失落。在平淡的叙述中,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对友人的淡淡的责备跃然纸上。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思考:如何组织答案?1、一句话概括抒情主人公是个什么形象2、具体分析诗句分别体现了这个形象的哪些性格特点。(重点抓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及所处的环境等)3、形象的意义(用了什么塑造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诗歌描写了一个虽已暮年但心系前线却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形象特征情感思考:如何组织答案?学会定位(身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游子形象少女形象战士形象闺妇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皆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形象)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过人才智。(特征)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意义)随堂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9.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访中洲[宋]姚镛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相连未暇论奇字①,先向水边看白云。[注]①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2)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访者”形象?请结合全诗鉴赏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歌塑造了一个格调高雅,充满意趣的“访者”形象。他访友不择晴日,踏雨而来。来访目的本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这本已不是什么经世致用之务,可是还没来得及交流就先急忙走向水边去看那雨中出岫的白云,可见其清逸情怀。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六州歌头·项羽庙李冠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鞭寰宇,驱龙虎,扫橇枪,斩长鲸。血染中原战,视余耳①,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泪盈盈。念花无主,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②。时不利,骓不逝,困阴陵,叱追兵。呜咽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功盖世,何处见遗灵?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胜负难凭。【注】①余耳:张耳、陈余,秦末起义将领。②掩泉扃:关上地宫之门。(1)上阕描绘出了怎样的项羽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此词塑造了一个武功盖世却最终穷途末路的英雄形象;开篇用一系列动词形象概括项羽驰骋沙场、叱咤风云以及消灭秦军主力的赫赫战功。但从“视余耳”开始,急转直下,描写了项羽转强为弱,陷入困境的悲壮场面,形象地描绘出项羽英雄末路、惨烈凄楚的形象。一切景语皆情语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的幌子。思考: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什么情感?(6分)考题示例答案一:上阙通过写桑树芽、蚕、细草、黄犊、夕阳、暮鸦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答案二:词的上阙描写了农村生活的景象:田间桑树已长出新芽,邻居家的蚕卵孵出幼蚕,黄犊在山坡上吃草、鸣叫,夕阳斜照,林中乌鸦归巢。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答案三:词的上阕通过写田间桑树萌芽,东邻家蚕卵孵出幼蚕,黄色的牛犊在长满细嫩青草的平缓山坡鸣叫,及晚归的乌鸦散落在夕阳斜照的树林中栖息的画面,‖渲染出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请你打分

题型一:分析意境(景象)型

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请从情和景的角度鉴赏这首诗(词)?【答题范式】

描图景(景物+动词/形容词)+点氛围+析感情(景——境——情)【答题要点】这首诗描绘了()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抒发了作者()的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步骤一)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步骤二)课堂练习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①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②泠泠:形容声音清越③楹:房屋的柱子。

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6分)【解析】解答分析古诗意境试题采用“描→点→析”三步法。【答案】半夜,四野万籁无声,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泉水轻声作响,山中的鸟儿不时传来一声鸣叫。(步骤一)作者描绘出月下西园凄清寂静的景象,(步骤二)抒发了自己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无人理解的寂寞郁悒的情怀。(步骤三)

题型二:分析写景特色及作用型【答题步骤】①明确写景特色(描写手法:远近、高低、俯仰、视听、动静、虚实、色彩对比等;修辞手法)②阐述怎样体现这种特色的(结合诗句)③分析作用(营造氛围、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温馨提示】提问写景特色一般只考虑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不考虑抒情手法。提问方式:(1)这首词从哪些角度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这首诗在写景上用了哪些技巧?(3)请分析这首诗的写景特色及作用景物(意象)特点应该关照哪些方面?角度:远近、高低形态:动静感情:乐哀特征:虚实色彩对比觉知:嗅、视、听、触、感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手法:想象、联想(2012年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8、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高考链接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之情。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了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了对远方行人缠绵不尽的思念情怀。南柯子·忆旧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问:这首词的上片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词句分析。实战演练

答案: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南歌子(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提问:请分析“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两句写景的特色及作用。

答案:

(1)写景特色:色彩搭配,明暗对比.窗前槐树绿叶繁茂,所以室内显得昏暗;榴花在室外竞放,红艳似火,色泽鲜艳,耀人双眼,。“绿”与“红”相映衬、“暗”与“明”相对照,在色彩与光度上构成强烈对比,构筑了浓艳明丽之景。

(2)作用: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离别时的无限凄楚,对人物形象和环境气氛起着烘托渲染的作用,衬托了离别的伤感.题型一:分析意境型【答题步骤】描图景+点氛围+析感情(景——境——情)题型二:分析写景特色及作用型【答题步骤】①明确特色(远近、高低、俯仰、视听、动静、虚实、色彩对比等)②阐述运用③分析作用(营造氛围、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总结回顾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观雨陈与义①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海②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注】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②海:暴雨。(1)第二、三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描写了雨前和雨中的景物变化。屋前的江流和屋后的山岭云气无阻,连绵起伏的山脉与层层翠染的幽林送来隆隆雨声。暴雨打得竹枝低伏了又顽强地挺起来,大风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2.(2012·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晁补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

①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答案

(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乔吉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饥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1)请简析本诗中瀑布在形状、色彩、动态上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是元曲中绘景的压卷,请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运用比喻手法,用“练”“丝”“虹”“龙”“高垂”“悬霄汉”等词语写出了瀑布修长高挂的形状;说它像“雪练”“冰丝”“白虹”“玉龙”“晴雪”,写出了瀑布洁净素白的颜色。以“饮涧”“下山”“飞滩”等词语,写出了瀑布飞泻的姿态、力度和撼人心魄的气势。(2)“冰丝”用比喻修辞手法,作者以大胆的想象,把瀑布比作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壁垂下,跨越千年,那白练的缕缕经纬线,湿漉漉的,带着水汽、丝丝细雨直从空中飘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远眺瀑布垂挂悬崖的姿态。

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一般为四字短语)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条凄寂、宁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

诗歌鉴赏形象之事物形象意:诗人主观情感象:诗中客观形象物景意象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形象[题型——意象类]提问方式1.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2.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3.诗人借助这些意象表达哪些言外之意?如何规范答题

梅张

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高洁脱俗的形象。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