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隔离制度_第1页
消毒隔离制度_第2页
消毒隔离制度_第3页
消毒隔离制度_第4页
消毒隔离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管理小组的职责包括以下方面:制定消毒隔离制度,贯彻实施国家消毒隔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的培训考核工作;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监督指导医护人员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及隔离等技术操作规程;监督医疗用品、医疗器械、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产品等符合国家消毒隔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要求;对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应迅速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指导消毒灭菌及隔离。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包括以下方面: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不带首饰,指甲不能超过指尖,穿工作服不得进入食堂、宿舍、会议室和医院以外的环境;进入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介入中心等重点部门应按重点科室管理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及要求更衣;医务人员诊疗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诊疗工作中应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严格执行手卫生;地面、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其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介入中心)、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科等区域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采用500mg/L有效含氯消毒液至少消毒1次,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应一用一灭菌,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清洗、消毒或灭菌;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确保消毒效果的可靠;普通病房首选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良,宜采取机械通风;重点部门和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每日至少1次对室内进行空气消毒并记录。在医院中,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需要实施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对于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需要分开安置,同类感染患者应相对集中,而特殊感染患者则需要单独安置。对于传染病(疑似)患者及其用物,也需要按照传染病管理的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在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中,需要实施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室内布局需要合理,清洁区和污染区需要分区明确,并且需要标志清楚。室内还需要配备流动水洗手池、洗手液、干手纸、速干手消毒剂等设施。对于手消毒剂,需要注明启用时间,易挥发的醇类手消毒剂开瓶后使用期不超过30天。同时,室内需要通风换气,每日进行一次空气消毒并记录。物体表面和地面需要保持清洁和干燥,采用湿式清洁,遇污染随时去污、清洁和消毒。医护人员进入室内时,需要衣帽整洁,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需要分区放置。药液和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需要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并且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也不得使用。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盛放用于皮肤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的容器等需要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并且同时更换灭菌容器。一次性小瓶装的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治疗车、换药车上的物品需要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锐器盒需要放置于治疗车的侧面;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需要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各种治疗、护理和换药操作需要按照先清洁伤口、后感染伤口的顺序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等需要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需要弃置于双层黄色防渗漏的医疗废物袋内密封焚烧。在普通病房中,需要实施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需要分开安置,同类感染患者应相对集中,而特殊感染患者则需要单独安置。对于传染病(疑似)患者,需要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乱串病室及外出,其用物需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3、对于患有朊毒体、气性坏疽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必须进行严密隔离。使用过的房间需要进行消毒并记录,医护人员进出病室时必须穿戴一次性隔离衣、鞋套、帽子和口罩,尽量使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放入双层黄色防渗漏的医疗废物袋内密封焚烧。4、病室内应该定时通风换气,并在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室内物体表面和地面必须保持清洁、干燥,并采用湿式清洁。在遇到污染时,应先去除污染物,再进行清洁和消毒。5、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直接接触患者皮肤的物品,必须进行一人一更换。对于患者住院时间长的情况,应每周至少更换一次,并在遇到污染时及时更换。在病房和走廊中禁止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6、病床应该使用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该使用一桌一抹布每日至少进行一次清洁。清洁用具(布巾、地巾等)必须分区使用,并标明清洗和消毒,消毒液应为500mg/L有效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使用后应干燥备用,并定点放置,不得交叉使用。在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对其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8、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诊疗用品必须保持清洁,在遇到污染时需要及时清洁消毒。9、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弯盘、治疗碗等)、器具和物品用后必须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清洗、消毒或灭菌。体温计用后应放入消毒液内浸泡消毒,清水冲洗后晾干备用。10、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消毒隔离措施,详见达市中西医[2013]150号文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度》。11、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可回收物品必须严格分类、收集,详见《达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达市中西医[2013]97号文件)。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1、手术室必须独立设置、分区明确、流程规范、标识清楚、清洁卫生。在连续手术之间以及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必须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2、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专用的衣、帽、口罩、鞋,并严格限制手术间人员数量。对于非感染手术和感染手术,应该分别进行,如果在同一手术间进行,则应先安排非感染手术,再安排感染手术。3、对于感染手术,必须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情况,并尽可能在感染手术间内进行。术后必须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在遇到特殊菌种,如破伤风、绿脓杆菌、气性坏疽、朊毒体等感染手术时,应尽量缩小污染范围。对于朊毒体、气性坏疽等特殊感染器械及物品,必须先进行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手术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必须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1.所有透析器械和物品必须严格按照一次性或可重复使用进行分类,一次性使用的器械和物品不得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必须进行严格的清洁和消毒,确保使用前达到无菌状态。2.每个透析室必须配备充足的洗手设备和消毒剂,并且要求透析室工作人员和患者在进入和离开透析室时进行必要的手卫生措施。3.每个透析室必须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墙面、桌面、椅子等物品的清洁消毒,以及透析机器和其他透析器械的清洁和消毒。4.所有透析室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感染控制培训,熟悉透析室感染管理制度,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无菌操作规程。5.对于有感染风险的患者,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6.对于透析室内的医疗废物和污染物,必须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避免感染传播和环境污染。7.对于透析室内的设备和器械,必须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无菌状态。8.每个透析室必须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透析室的安全和质量。1、为了保证血液透析室的安全和卫生,必须按照我院制定的《血液透析中心建筑布局与设施设备管理》规定进行合理布局和明确分区,并清晰标示。2、为了保持血液透析室的空气清新,治疗室和透析治疗区每天应该开窗通风1-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此外,应该每天使用空气消毒机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每次持续2小时以上,每天进行2-3次。3、为了保证血液透析室的环境和物品的清洁,必须按照我院制定的《血液透析治疗区环境及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洁和消毒。4、在对患者进行有创性诊疗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并在对不同患者进行操作前执行手卫生。医护人员应该做好职业防护,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5、进入血液透析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着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并戴着帽子、口罩和专用拖鞋。非血液透析室的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也不得在血液透析室进餐或吸烟等。透析患者进入血透室时应更换拖鞋。6、可以重复使用的血液透析器必须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且必须按照《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执行。使用经批准的一次性血液透析器不得重复使用。7、传染病患者血液透析应在隔离透析间内进行,固定床位,专机透析,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如果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病人,必须及时向感染管理处汇报,并及时进行血培养,积极查找感染源,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8、废弃的血液透析器、注射器等医疗废物必须按照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9、为了管理好血液透析中心的人员,必须按照我院制定的《血液透析中心人员管理》进行管理。10、为了保持血液透析机的良好状态和卫生,必须按照我院制定的《血液透析机维护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维护和消毒。11、为了保证血液透析中心水处理系统的质量,必须按照我院制定的《血液透析中心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质量控制。12、为了保证血液透析浓缩液的质量,必须按照我院制定的《血液透析浓缩液配制管理》的具体要求进行配制。(删除了“产房消毒隔离制度”这一段落,因为与血液透析室无关)4、在助产器械包内备有断脐专用剪、无菌纱布、棉签、无菌手套等物品,禁止混用。新生儿吸痰管、复苏设备等应一人一管、一次一用、一次消毒。吸引器、吸引瓶及吸引管等物品也应一次使用后更换、消毒。手术器械应清洗干净后统一回收处理。5、对于传染病或未进行经血传播疾病筛查的孕产妇,应采取隔离待产、隔离分娩,并按照消毒隔离制度及规程进行助产。分娩结束后,分娩室应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所用物品也应单独处理。6、医疗废物(如死胎、死婴、胎盘)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避免对社会造成影响。7、详细的感染管理和沐浴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详见我院制定的文件。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1、新生儿室应相对独立,分为洁污区域,功能流程合理,严格管理。2、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应划分清楚,区域间应标识清晰。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前应做好手卫生,穿着洁净工作服,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3、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院感染监测。4、详细的人员管理、环境管理、物品管理、婴儿保温箱的清洁与消毒等详见我院制定的文件。5、使用前必须对新生儿所用尿布、衣服、被子、被单等进行高压灭菌,设专用柜存放。6、详见我院制定的新生儿沐浴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7、详见我院制定的新生儿配奶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一)诊疗环境的消毒1、保持室内清洁,每日清洁、消毒综合治疗台台面及配套设施(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遇污染时应及时清洁、消毒。2、地面采用湿式清洁,遇污染时应及时清洁、消毒。3、每日开诊前及工作结束后进行开窗通风30分钟,每日进行一次空气消毒并记录。(二)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1、所有进入病人口腔内的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1.在接触病人的口腔诊疗器械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消毒,以确保完整的粘膜和皮肤得到保护。对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在操作前也必须进行消毒。2.器械消毒灭菌应该按照“清洗—酶洗—冲洗—保养—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由消毒供应中心负责。3.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之前,必须认真核对产品名称、有效期和包装是否破损等,并且不得重复使用。4.关于口腔科手机的清洗消毒灭菌,详见我院制定的《口腔科手机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5.工作中必须穿工作服,并在操作前后严格洗手或进行手卫生消毒。同时,在操作时必须戴口罩、戴手套,必要时配戴防护镜或防护面罩。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手套。6.对于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或灭菌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穿防水隔离衣或防水围裙、戴口罩、帽子、防护眼罩、专用鞋等个人防护装备。7.必须严格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并配备齐全手卫生、手消毒用品。8.关于医疗废物的管理,详见我院制定的《达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达市中西医[2013]97号文件)。9.在消毒供应中心,应该遵守一般消毒管理制度。不同区域的人员必须穿着适当的防护着装,并且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消毒供应中心分为生活区和工作区,工作区又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每日要对各室桌面、地面进行擦拭,并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操作技术规范》进行清洗、消毒、灭菌。消毒供应中心对各科带有标记的特殊感染器械要严格按规定操作。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运送车与回收车分开,并有明显标记,用后冲洗、消毒后备用。各种包布一用一洗一更换,保证无破损、无污渍。10.高压蒸汽灭菌器的效果监测,应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检测标准》执行。每日要对所用灭菌锅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随时检查灭菌锅运转情况,并进行记录,以确保消毒灭菌效果。11.无菌物品存放区地面、桌面、存放架应每日清洁,每日空气消毒,每季度空气培养一次,并记录完整。无菌物品储存与发放管理详见我院制定的《无菌物品储存与发放管理》。1.内镜中心的布局合理,包括病人候诊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贮藏室等。清洗消毒室必须保证通风良好,并与诊疗室分开进行清洗消毒工作。2.不同部位的内镜诊疗工作应分别在不同的房间进行,清洁消毒应分别在不同的槽中进行。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3.根据工作需要,内镜中心应配备相应的内镜和清洗消毒设备。使用的消毒剂、自动清洗消毒器械或其他清洗消毒设施必须符合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规定。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4.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通过外科切口进入无菌腔隙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胸腔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黏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阴道镜等)应达到高水平消毒,弯盘一人一用一消毒。(2)使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进行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的血液、粘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窥镜应沥干水份后再进行消毒或灭菌,每一项操作时应使用计时器控制。(3)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内镜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灭菌后的附件应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储镜柜内表面或镜房墙壁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4)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其他消毒设备必须符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的规定。(5)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如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000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6)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消毒,刷净、干燥备用。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工作台面、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并进行空气消毒。(7)操作和清洗内窥镜时应穿防渗漏工作外衣,戴橡胶手套、口罩、帽子。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防护镜和面罩。工作人员应接种乙肝疫苗。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记录病人姓名、诊断、内镜编号、清洗和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信息,以确保清洗消毒的质量和安全。每天定时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每季度对消毒后的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每月对灭菌后的内镜进行生物监测,保证消毒效果并有记录。从事内镜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接受内镜清洗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并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和有关规则制度。导管室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包括建筑布局、人员管理、手术管理和消毒隔离等方面的规定。工作人员进入手术间必须更换手术室衣裤、拖鞋、帽子和口罩,内衣、头发不得外漏。手术间严格控制入室人员,所有人员入室前应做手卫生。工作人员如患呼吸道感染必须戴双层口罩,面部、颈部和手有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间,私人物品不得放入手术间。保持导管室的空气清新,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每次2小时。窗台、墙面、物体表面等保持清洁干燥,每日采用湿式清洁;当其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清洁用具专室专用,标识清楚,使用后分开清洗消毒,晾干备用。康复中心也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包括保持物体表面和诊疗床清洁,定期更换床单、枕套等,如被污染应及时更换。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针灸针具做到“一人一穴一针一用一灭菌”,火罐“一人一用一消毒”。进行拔罐、刮痧、中药足浴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必要时进行操作部位的皮肤消毒;相关器具和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针灸针具、中药足浴一次性塑料袋连同足浴液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针灸针具用后放人锐器盒;可重复使用的针灸针具用后必须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清洗、消毒、灭菌等;拔罐、刮痧、中药足浴器具等物品使用后按规定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灭菌物品如棉球和纱布等一旦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和酒精应当密闭保存,并且每周更换2次容器,同时更换灭菌容器。无菌持物钳应当干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一次,并注明启用日期和时间。门诊和急诊应当分开,并设有单独出入口和隔离室。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门诊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一定要到指定隔离室诊治,并做好必要的隔离和消毒。所有诊室应当设置流动水洗手设备,并配备免洗手液进行手消毒。各诊室应当定时通风,每天清洁诊疗桌、诊疗椅和诊疗床,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进行擦拭消毒。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诊疗床单和诊疗巾要一人一用一消毒。听诊器每天由医生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保持清洁,遇污染立即清洁消毒。所有急救器材必须在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和呼吸机管道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并干燥保存。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必须认真洗手、戴口罩。传染病门诊如肝炎门诊和肠道门诊等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传染病患者离开诊室后,应视传染情况选择相应的终末消毒措施。留观室、治疗室和注射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并记录,急诊留观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时,应按要求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管理处。医疗废物管理详见《达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达市中西医[2013]97号文件)。发热门诊应当与其他门诊相对独立,医患间进出无交叉,并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特点,要求发热门诊患者与肠道门诊、肝炎门诊患者无交叉,各功能区做到标记明显,便于患者就医。门诊中布局合理,分区清楚,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应当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室、候诊区、诊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或药柜输液等“一条龙”服务模式)并有专用卫生间(配有洗手池抗菌洗手液或含醇手快速消毒剂)。各室应当按照规范建筑布局。1、严格执行输血科消毒隔离制度,输血科的清洁消毒有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2、输血科医务人员工作时须穿工作服、戴帽子、戴口罩、戴手套、穿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3、输血科医务人员接诊处理完病人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4、室内用空气消毒机定时消毒,遇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人应随时消毒。5、输血器械和输液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使用前应检查器械完好无损,无菌状态良好。6、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消毒应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剂消毒。7、对病人的污水、污物经消毒后排放入医院化粪池。若有周围环境或物品被污染,均必须严格消毒。8、医疗废物用黄色垃圾袋双层闭封包扎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9、输血科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职业健康检查,保障自身健康。1、科室布局应合理,分为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应设立血液储存、发放处和血液治疗室等,半清洁区设立办公区,污染区设立实验室和处置室。2、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血液成分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血液及血液成分应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应。3、必须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4、采集患者自体血、储存血液和治疗性血液成分置换术应在Ⅱ类环境中进行,并配备有相应的隔离设施。5、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台面、地面、桌面2次,遇到污染随时进行清洁和消毒。6、储血设备应专门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分,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每月对冰箱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和霉菌。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