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热稳定性评价课件-002_第1页
化学物质热稳定性评价课件-002_第2页
化学物质热稳定性评价课件-002_第3页
化学物质热稳定性评价课件-002_第4页
化学物质热稳定性评价课件-00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物质热稳定性评价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希腊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托马斯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弗劳德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化学物质热稳定性评价化学物质热稳定性评价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希腊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托马斯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弗劳德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化学物质热稳定性评价题纲〉反应性物质及其热稳定性热稳定性的表征热稳定性的评价方法热分析谱图解析化学物质热稳定性评价1反应性物质及其热稳定性研究背景反应性化学物质的热自燃(热爆炸)事故是常见的工业灾害形式之一。在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由反应性化学物质的热自燃等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频频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精髓,也是贯穿在新课程、新教材里面的一根红线。探究活动共有以下几个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其中猜想与假设决定了探究活动的方向和维度,如果探究情境不明确,学生可能会做出很多无效的猜想。所以,创设好的探究情境,可以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提高课堂效率。一、优先选择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情景创设课堂教学积极创设能充分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原动力。以《楞次定律》问题情境的创设为例:以神奇的魔术表演引入新课,提出问题。课前教师准备好支架、铝环,把一只条形磁铁藏在袖子里面。本节课我们先来观看一个气功表演:教师运气,手掌慢慢推向闭合铝环(没有接触),结果学生发现铝环竟然被推走了。然后手收回时,铝环竟被吸引过来了。也可以演示“隔山打牛”,在手和铝环之间隔一张纸,再进行演示。为了烘托表演气氛还可以请一位学生来表演气功(没有磁铁)。这种非常规的教学行为,利用了学生喜欢猎奇的心理特点,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产生了跃跃欲试想一探究竟的迫切愿望。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二、优先选择实物展示或实验展示学生对一个物体或知识的认知,图片形式优于语言描述,视屏展示效果优于图片形式,而最佳的认识形式莫过于观察实物或动手实验。在电容大小的相关因素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电容的内部结构,要是让学生直接猜想电容大小的相关因素的话,其结果可想而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展示一对平行金属板构成的电容器。让学生在有电容器可观察的情境下进行猜想,学生经充分讨论后,相关因素也就基本能够猜想出来了。三、优先选择学生生活中的情境创设“生活处处皆物理”,学生生活的环境、经历,接触的事物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物理知识,对此,学生拥有充足的感性认识。教师根据生活和生产的实际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习的现实意义,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在光的干涉现象中,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水面上的油膜是彩色的,计算器的显示屏用手压一下以后会看到彩色条纹,飘在空中的肥皂泡也是彩色的,但很少有人知道究竟是为什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演示:在水面上滴上一层汽油让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后自然而然地问:为什么浮在水面上的汽油薄膜是彩色的,而一瓶汽油看起来是无色的呢?这个问题能激起学生探究欲望,引起学习兴趣。四、优先选择简单的情境创设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有目的地猜想,所以情境的创设应尽量简单,用简单的知识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如果情境创设复杂了,可能的相关因素也就多了,学生难以从中发现问题的本质,这样的情境创设可能会冲淡后面探究实验的主题。在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做一做雨天转伞的实验,观看雨点甩出去的方向,或者观看砂轮机切割金属时火花飞出的方向,但实际上这里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雨点从伞边缘甩出去以后在空中做抛体运动,其轨迹是曲线,学生从观察到的曲线迁移到切线方向存在较大的难度或疑惑。而砂轮机切割金属时的火花由于接触面的原因,火花呈散射状,学生会对猜想的单一的切线方向存在疑惑。具体教学时,可以将红墨水滴在转动的陀螺上,研究红墨水甩出去时在纸面上留下的痕迹,然后发问:“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什么方向?”让学生猜想曲线运动的切线方向并进行实验探究。五、优先选择留痕的情境创设探究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观察物体或实验,提出猜想、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如果创设的情境瞬间消失的话,学生难以对问题进行过程的认识和持久的研究。在简谐运动的图像和规律学习中,学生对简谐运动的位移按正弦规律变化比较难以理解。教学时,可以利用沙摆在运动的纸板上留下简谐运动的图像,使学生得以直观地认识。我们尝试着运用表格的形式(见附表)对已接受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任务进行整理,以便于我们理性地思考,切实走好语文教学的第一步,为下一步依据学生水平和教学实际确定语文教学目标和制定教学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目前所接受的客观任务主要体现在教学方面的要求和教育方面的要求,没有体现出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所以我们在制定表格时,主要从“知识”“技能”以及“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纵向梳理。其中,“知识”主要指语文基础知识,也包括一些语文基本素材;“技能”主要是指语文基本技能,但所罗列的技能未必都是“语文的”,为了体现客观任务的完整性,一些“非语文的”技能也姑且放在其中,对此下文会有相应的分析和思考。这两方面主要是展现教学方面的任务。“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当前课标和教材中大力倡导的“人文性”的体现,我们将其作为教育方面的任务列举出来。另外,任务本身已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几方面进行了横向梳理,考虑到语文教学的逻辑出发点是科学世界的语文教学,不是生活世界的语文教学,所以,“综合性学习”不予分析,只从其余四方面进行横向梳理。运用表格的形式来展现语文教学的客观任务,一方面便于整理,能很好地表现客观任务的逐项具体内容;另一方面,便于体现客观任务与教学理论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学究竟承担哪些任务,哪些是语文的,哪些是非语文的,哪些是清楚的,哪些是不明确的,哪些是空缺的,一目了然,利于思考。一、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课标》)中与七年级上册相关的语文教学任务的思考。从整体上看,《课标》阶段目标中只有一个粗略的7―9年级阶段目标,没有分年级的目标,更没有落实在每个学期的要求。也许,由于目前的语文教学研究不像数理化那样已经形成了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完备知识体系,故阶段目标都难确定;抑或教材的不同又增加了确定的难度,所以,阶段目标只能笼统地、大致地、粗线条地确定一下就算了。可是,前者是课标理应解决的首要问题;后者正是课标应明确的问题,因为语文的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毕竟不是一回事,语文教学内容是立足于言语形式训练的,而目前教材内容是教材中一篇篇课文(仅是选文)的内容,言语内容是教材内容的体现,所以为了避免语文教师将教材选文内容当做教学内容,课标就应当明确语文课程、教学自身的内容,而且教学内容应形成一个由低到高的序列化、科学化的技能训练及相关语文知识的体系。这是我们殷切的期望,但毕竟不是现实!现实是我们的期望还未实现时,仍要进行语文教学工作,仍然要接受一个个学期的语文教学任务,那么现在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必须要从三个年级的大目标中分解出年级目标和学期目标。可是,分解的依据是什么?难道这个目标是从7年级到9年级都通用的、共同的?即便是这样,相同的目标在不同的年级也应该有层级性、阶段性,这又如何体现呢?二、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包括教师用书)中的语文教学任务的思考。教材是高举“人文性”的,所以,单元学习提示,这个对教学过程起监控作用的指针,也是先“人文”后“工具”。这种安排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在学习人文思想的过程中培养语文能力?在学习人文思想的过程中培养语文能力,和在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学习人文思想,两者的学习重点和结果是不一样的。在体悟人文性的过程中掌握并使用语言工具,立足点是言语内容,中心任务是言语内容,至于与语文能力相关的言语形式的技能训练是可以忽略的。能这样吗?这样做,不要说语文能力培养的有序性,就是有效性恐怕都难以保证。[主持人插话:两种过程展现的是两类课程,在学习人文中也发展语文能力是政治、历史、艺术等课程,在培养语文能力过程中养成人文精神才是语文课。]课后练习是课文重点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课后练习的设计应是语文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凭借。那么,课后练习是如何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呢?如:《山中访友》一课的课后练习是:“一、朗读课文,想象课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下面问题。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2,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二、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从这两题课后练习的设计来看,一道关于理解,一道关于表达,练习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是什么,练习二是让学生以景物的口吻向游人诉说心声,两道的立足点都是在言语内容上。我们可以设想,当学生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后,也只是对《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描绘的情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等内容理解了、想象了、揣摩了,至于怎样理解、怎样想象情境、怎样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言语形式的技能是否得到了训练就无从体现了。像这样的问题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现象,所以在用表格整理教材的教学任务时,我们感觉到这些所谓的“技能”似乎都还不能算是语文本身的技能训练,因为它们没有立足在言语的形式上。失去了这个立足点就失去了“语文性”,也就是“非语文”的。为此,我们不得不联想到这次课改前的语文教材。虽然以往的教材也有一些缺陷,距离我们所期望的还相去甚远,但毕竟有明显的属于语文教学的技能训练(当时称作能力训练)、要求和相应的语文知识要求。如:“精读训练”“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分析句子的寓意及语序”的训练等等。这是“语文”的训练,是朝着培养语文能力的方向走的。看来,光弄清交给我们的任务是远远不够的,这只是一个基础,何况这个基础本身就并不完全可靠。我们下面要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了。三、学校的学期教育、教学计划也应是语文教学应当考虑的客观任务之一。当然,计划的制定是因校因时而异的。但是,语文教师应善于从中提取与语文教学相关的任务。例如:各个学校的校运会都要求学生写开幕式的解说词、报道运动会的新闻;各个学校的主题读书教育活动都会要求学生根据主题读本写读后感、进行征文比赛等等。这些也是需要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的。说明:下列三个表格是以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为例,尝试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应接受的任务。附表一附表二(一)附表二(二)附表三(一)附表三(二)江西南昌市第二十八中学330006化学物质热稳定性评价题纲〉反应性物质及其热稳定性热稳定性的表征热稳定性的评价方法热分析谱图解析化学物质热稳定性评价1反应性物质及其热稳定性研究背景反应性化学物质的热自燃(热爆炸)事故是常见的工业灾害形式之一。在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由反应性化学物质的热自燃等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频频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化学物质热稳定性评价1反应性物质及其热稳定性物质分类自反应性反应性化学物质化学物质混合反应性化学物质普通化学物质化学物质化学物质热稳定性评价1反应性物质及其热稳定性反应性化学物质今反应性物质是指本身或与其他物质接触能发生反应的化学物质,它们或者自身可以化学反应(自反应性物质),或者能够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混合反应性化学物质)今我国国标GB-6944-2005《危险货物和品名编号》将危险化学品分为9大类,其中爆炸品(第1类)、压缩和液化气体(第2类)、易燃液体(第3类)、易燃固体、自燃物质和遇湿易燃物品(第4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5类)都属于反应性化学物质,其他4类危险物品以毒害性、放射性和腐蚀性为主要特征,其中也有一些属于反应性化学物质。化学物质热稳定性评价1反应性物质及其热稳定性热稳定性◆反应性物质的危险性表现为可以发生爆轰、爆热、热爆炸以及混触发火或混触发热。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均与反应性物质的热稳定性(一定温度下或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稳定性)相关对于热稳定性评价而言,通常要考虑操作、储存和运输反应性物质的系统是否有放热反应,如果有,热量为多大,在什么温度范围内有热量释放;是否有压力上升,如果有,压力变化有多大,压力的增加是否会引起盛装容器的爆炸等。化学物质热稳定性评价2热稳定性的表征表征热稳定性的参数(1)生成热(△H)(2)反应热(△H)(3)绝热初始放热温度(T(4)绝热温升(△Ta)(5)反应速率(k)(6)表观反应活化能(En)(7)绝热最大温升速率时间(TMRa)(8)不可逆温度(TNR)(9)自加速分解温度(SADT)化学物质热稳定性评价2热稳定性的表征表征热稳定性的参数失控反应严重度的评估准则简化的三等级扩展的四等级绝热温升(K)反应热(J/g)高的(high)灾难性的>400>800危险的(critical)200-400400-800中等的(medium)中等的(mediun)50-200100-400低的(low)可忽略的<50且无压力<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