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1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2、形成原因:
不同纬度地区所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而产生的热量差异。1、大气环流的概念:3、意义:
输送和交换热量,促进了地球上的水热平衡,影响天气和气候。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2南极北极---单圈环流赤道赤道探究活动:P33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均一,结果在赤道与极地间存在怎样的热力环流?(1)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南极北极---单圈环流赤道赤道探究活动:P33假设地球不自转3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热力环流
D.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2-3熟。热力原因:赤道低压、极地高压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形成森林景观,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亚洲地形为例,观察地球表面是否均匀?60°纬度附近形成下沉气流
C.近地面气压较低,使高空空气下沉补充
C.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例如,极地地区、30°附近常年降水稀少。30°纬度附近有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西风带热力原因: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运动,使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区或高气压区。关于中纬环流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南北纬30°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原因是()
A.台风
B.你能否根据前面的讲述,将南半球的三圈环流画出来?低气压区控制下容易降水﹙如赤道地区和60°附近地区﹚。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60°纬度附近形成下沉气流
C.理想状态下的地球表面的“单圈环流”西风带---从低纬吹向高纬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信风带、极地东风带理想状态下的地球表面的“单圈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4
现实中,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想一想:现实中,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5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24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西风极地东风76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1358910(2)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又考虑地转偏向力,结果形成三圈环流。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24630˚N30˚N高空赤道高空赤道GDDG(指向极地高空)30˚N30˚N高空赤道高空赤道GDDG(指向极地高空)7课堂活动:
你能否根据前面的讲述,将南半球的三圈环流画出来?课堂活动:你能否根据前面的讲述,将南半球的三圈8南半球的三圈环流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极地东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0°60°S30°S90°S南半球的三圈环流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9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东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3、地球上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10图中各字母所在气压带名称是:
图中各字母所在气压带名称是:
111.具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
)
A.台风
B.大气环流
C.热力环流
D.季风
课堂练习B2.关于低纬环流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大约纬度0°~60°的对流层大气中
B.近地面是东北信风(北半球)和东南信风(南半球)
C.赤道附近为下沉气流
D.30°纬度附近有上升气流
B1.具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
)
A.123.关于中纬环流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0°纬度附近形成上升气流
B.60°纬度附近形成下沉气流
C.近地面形成西风带
D.高空中形成西风带
C4.在南北纬30°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原因是()
A.空气在这一带大量收缩下沉
B.近地面气压较低,使高空空气下沉补充
C.由赤道上空流来的空气在南北纬30°附近上空聚积产
生下沉气流
D.空气受热膨胀,产生上升气流
C3.关于中纬环流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1360°N甲乙60°S甲乙综合练习60°N甲乙60°S甲乙综合练习14设问2:高气压控制下的天气与低气压控制下的天气相同吗?如果不同,有什么不同?拓展知识设问2:高气压控制下的天气与低气压控制下的天气相同吗?如果不15
低气压区控制下容易降水﹙如赤道地区和60°附近地区﹚。在赤道地区,空气辐合上升,气温降低有利于形成降水。副极地低气压带由于冷暖空气相遇,暖湿空气沿冷暖空气的交界面爬升,易形成降水。
高气压区因气流下沉,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例如,极地地区、30°附近常年降水稀少。低气压区控制下容易降水﹙如赤道地区和60°附近地区﹚16
西风带气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产生。信风带、极地东风带气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的产生。西风带气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17气压带、风带和降水的关系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多雨带少雨带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西风带---从低纬吹向高纬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信风带、极地东风带上升气流下沉气流从高纬吹向低纬有利于水汽凝结不利于水汽凝结气压带、风带和降水的关系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多雨带少雨带赤道18气压带的成因:热力原因: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运动,使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区或高气压区。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成因。动力原因:是在水平方向上,由于气流运动造成空气在一定区域内辐合或辐散,导致近地面气压发生变化。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成因。气压带的成因:热力原因: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19热、湿冷、干热、干热、干冷、干暖、湿暖、湿热、湿冷、干热、干热、干冷、干暖、湿暖、湿204、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2、就北半球来说,。
观察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回答下列问题1、气压带、风带随
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太阳直射点4、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2、就北半球来说,2123°26´N23°26´S66°34´S66°34´N0°春分日秋分日夏至日冬至日23°26´N23°26´S66°34´S66°34´N0°22归纳小结: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单圈环流2、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又考虑地转偏向力---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①三低四高,相间分布②六个风带(注意风向)归纳小结: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23③气压带的成因:热力原因:赤道低压、极地高压动力原因: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④各气压带、风带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多雨:少雨: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盛行西风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信风带、极地东风带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方向: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冬季北移③气压带的成因:热力原因:赤道低压、极地高压动力原因:副热带24以亚洲地形为例,观察地球表面是否均匀?以亚洲地形为例,观察地球表面是否均匀?25高压低压600N300N冷热冬季夏季高压低压600N300N冷热冬季夏季26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副极地低压高压低压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赤道低压副热27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600附近原为副极地低压带,冬季因陆地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表面形成高气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使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28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副极地低压低压高压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赤道低压副热29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30°附近原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因陆地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陆地表面形成低气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副热带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使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30°30撒哈拉沙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由赤道上空流来的空气在南北纬30°附近上空聚积产
生下沉气流
D.2、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又考虑地转偏向力---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观察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回答下列问题动力原因:是在水平方向上,由于气流运动造成空气在一定区域内辐合或辐散,导致近地面气压发生变化。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信风带、极地东风带气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的产生。近地面形成西风带2、东亚季风(夏季风—东南季风)近地面是东北信风(北半球)和东南信风(南半球)
C.关于低纬环流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在赤道地区,空气辐合上升,气温降低有利于形成降水。高气压区因气流下沉,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位于大约纬度0°~60°的对流层大气中
B.关于中纬环流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30°纬度附近有上升气流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东亚季风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赤道低气压带低气压区控制下容易降水﹙如赤道地区和60°附近地区﹚。4、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1)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形成森林景观,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月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60N30°N亚欧大陆洋大西洋太平副极地低气压带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撒哈拉沙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一31七月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60N30°N亚欧大陆洋大西洋太平副热带高气压带亚洲(印度)低压亚速尔高压夏威夷高压七月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气压32②六个风带(注意风向)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低气压区控制下容易降水﹙如赤道地区和60°附近地区﹚。在南北纬30°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原因是()
A.2、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又考虑地转偏向力---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撒哈拉沙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60°纬度附近形成下沉气流
C.(1)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在南北纬30°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原因是()
A.例如,极地地区、30°附近常年降水稀少。副极地低气压带低气压区控制下容易降水﹙如赤道地区和60°附近地区﹚。赤道低气压带东亚季风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均一,结果在赤道与极地间存在怎样的热力环流?以亚洲地形为例,观察地球表面是否均匀?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形成森林景观,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压带基本上呈状,因为面积占绝对优势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盛行西风带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2、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又考虑地转偏向力---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位置影响气压分布的因素时间被切断的气压带气压中心的变化亚欧大陆太平洋北半球1月7月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
状,因为
面积占绝对优势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冷高压热低压保留副极地低压带保留副热带高压带带海洋②六个风带(注意风向)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位置影响气压分33在赤道地区,空气辐合上升,气温降低有利于形成降水。30°附近原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因陆地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陆地表面形成低气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副热带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使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2-3熟。关于中纬环流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就北半球来说,。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30°附近原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因陆地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陆地表面形成低气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副热带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使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输送和交换热量,促进了地球上的水热平衡,影响天气和气候。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成因。由赤道上空流来的空气在南北纬30°附近上空聚积产
生下沉气流
D.东亚季风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赤道低气压带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4、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60°纬度附近形成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智能办公综合体租赁合同
- 2025年铝制品加工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土地租赁开发合同》
- 2025房产买卖合同内容
- 2025年度网站建设和运营维护合同示例
- 2025企业设备抵押借款合同范本
- 2025苏州合同范本下载
- 2025药店租赁合同模板(简化版)
- 《2025某绿色生态园景观维护合同》
- 2025建筑材料买卖合同
- 一例盆腔脏器脱垂全盆底重建术患者的护理
- 锁边机安全操作规程
- 特种设备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模板
- 10kV电力电缆(铜芯)技术规范书
- 高空作业车专项施工方案全套资料
- YY/T 0314-2021一次性使用人体静脉血样采集容器
- 2022年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年产11万吨聚丙烯合成工艺设计
- 幼儿园教学课件《神奇的色彩女王 》课件
- 信息不对称论文
- 话剧《林黛玉进贾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