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树学实习心得_第1页
测树学实习心得_第2页
测树学实习心得_第3页
测树学实习心得_第4页
测树学实习心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篇一:测树学实习心得测树学实习心得本次实习我主要负责标准地的测量树木胸径和树高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我发现在不同的角度测出来的胸径不相同,同样用围尺和轮尺测得的胸径有好大的差距,用轮尺测胸径只可以读出偶数,其精确度不高,而围尺比轮尺精度高,所以测得胸径是不同的;在测量树高时,选择不同胸径的树,用皮尺拉(15,20,30m)其中的一个长度,在选的点上用测高器读所选定树的数高,在测高器上可以读数高和坡度,在测得过程中要考虑坡度的大小。通过这次实习,首先实践了自己所认知的知识,正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其次就是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最后我认为团结与合作才是成功的关键同时这次实践也是一次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过程。篇二:“测树学”实训教学心得[论文]“测树学”实训教学心得《测树学》,是林学专业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测树学》教学实训具体做法和收获进行了总结。测树学教学实训〓实践能力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是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乘着学校教改的春风,在教研组的带领下,林学专业课教学也进行了大胆尝试。《测树学》是林学专业基础课程,它不仅为森林资源合理经营与永续利用,制定采伐限额,林地质量评价、森林多种效益评估提供科学依据,而且也为林学各个分支学科开展分析研究提供相应的测算理论知识与方法。所以,在教学改革中《测树学》首当其冲地进行了教改实践。如何使《测树学》课程教学适应现代社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测树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呢?一、了解当代林场人才需求现在,大多林场面临技术人才短缺,在国家重视林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全国林业部门也都需要实用性技术人才。分析过去教学,总结经验。以往的教学安排一般是一册书上一学年,每学期只有一周的教学实习。《测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这样安排,显然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主体性不够。特别是教材部分内容过于抽象,公式化、理论化,老师在授课中再缺少必要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造成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不能融会惯通。篇三:测树学实习报告测树学实习报告姓名:陈榕学号:090101203小组:第四组小组成员:陈榕,荆迪一,张彦,韩蒙,刘晶晶,吕莹莹,指导老师:周春国

实习目的:测树学是从事林业调查与研究工作必须掌握的主要专业基础科目之一,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实践环节,温习已学知识,预习新内容,也为锻炼同学们的组织能力与相互协作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工作。实习内容:基本训练(立木胸径及其树高测定)立木材积测定(区分求积法)标准地调查与林分因子测定角规测树(原理、方法、技术)实习组织与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班分5个小组;安全第一,遵守纪律,爱惜仪器,密切协作,保证数据质量;每人撰写实习报告。仪器工具:测树罗盘仪及支架测高器直径钢围尺皮尺角规标杆工具包、粉笔实习指导书记录笔、本(纸)及计算器实习时间:2012年4月16〜20日(第10周)标准地调查标准地调查是林分调查的主要途径、手段或方法。所谓标准地,即人为选定的、并且期望能够代表待测林分调查因子平均水平的典型地块。它应该是整个林分的缩影,通过它可以获得林分因子的数量属性及质量指标值,其中,林分数量因子值可由标准地调查结果按面积比例换算。林分调查结果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准地对该林分的代表性,设置标准地时,应对整个林分作比较全面踏查,目测各主要调查因子,从而形成林分平均标志的轮廓,根据这个轮廓选择适当地段设置标准地。按设置目的与用途标准地分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两类。临时标准地是为临时满足需要能迅速提供资料而设置的,只进行一次调查。固定标准地是在较长时间内进行科学研究试验,有系统地连续收集资料而设置的,要进行多次调查,测设要求更为严格。一、标准地设置(一)选择标准地基本要求(1)必须对所预定林分要求有充分代表性;(2)不能跨越林分;(3)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隔离带,且应远离林缘。(二)标准地形状为便于设置及面积计算,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带状),林分密度低、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时可为圆形。(三)标准地面积(即大小)为了充分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必要精度,标准地内必须有足够林木株数,本次实习,要求设置正方形标准地,其内林木株数不少于50株。(四)标准地境界测量罗盘仪测角,皮尺量距,在坡地上量距要改算为水平距离,测线闭合差一般不得超过200为使标准地在调查作业时有明显边界,测量境界线同时应伐开灌木,清除蒿草,对测线外的树木,在面向标准地一面标出明显记号(可用粉笔作记号)。根据需要,标准地四角可埋设临时或固定标桩。二、标准地林分因子调查与测定(一)每木调查又称每木检尺,即测定标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高直径(可精确到0.1cm),这是标准地调查的最基本工作。有时为简化记载和计算,每株树直径可按整化径阶记载在每木调查表上,我国常用划“正”字格式进行记录。1.径阶大小确定2.确定起测径阶3.其它注意事项调查记载需分别树种进行。如果是复层异龄混交林而又能够划分出林层和年龄世代,则需分别林层和世代调查记载。按整化径阶记载时,有时每株树还需要按照相应标准确定出它是用材树还是半用材树或薪材树,分别记入每木调查表各相应栏目。标准地每木检尺记录表:见小组实习报告由标准地每木检尺实验数据计算得:算术平均值(cm)23.45平方平均值(cm)24.15按径阶分组:序号123456径阶cm141618202224株数242433序号89101112径阶cm262830323436株数954221径阶分布图(二)测树高目的是求林分平均高或径阶平均高。本实习可沿标准地对角线随机选取15〜25株,实测每株树的树高和胸径(精度均记载到小数后一位),中央各径阶需测3〜5株,其它各径阶1〜2株,根据树高和胸径实测值,采用适当模型或手工描绘调制树高—胸径曲线,根据每木调查算出的平均直径,代入树高曲线求出相应平均高。次要树种只需测出与平均直径相近的3〜5株平均木的树高,以其平均值作为平均高。计算得d=23.45cm,代入树高曲线公式,得相应平均高h=17.81m(三)测定年龄可用生长锥、伐倒标准木查数根颈年轮数或查数轮生枝等方法查定。(四)测定郁闭度可按测线、测点或树冠投影等方法测定。(五)各项林分调查因子的计算包括平均直径、平均高、平均年龄、树种组成、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疏密度、蓄积量、出材等级等。本次实习林分蓄积量采用平均标准木法(参见附录1)计算。(六)其他工作包括地形、地势、活地被物的种类和生长分布状况、土壤、幼树更新和林分卫生状况等的调查记载,其详细程度视具体要求而定,有时还需伐倒标准木或树干解析木,进行林分蓄积、材种、生长等方面的计算和分析。树高测定记录表:见小组实习报告附录1:平均标准木法计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1)设置标准地,并进行标准地调查;(2) 由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出平均直径(dg),根据所得树高曲线,求出林分平均高(hd);(3) 寻找1〜3株与林分平均直径(dg)和平均高(hd)相接近(一般要求相差在±5%以下)且干形中等的林木作为平均标准木,用区分求积法(参见立木上部直径测定)测算其材积;(4) 按下式计算标准地蓄积量,并根据标准地面积换算为单位面积蓄积量。m??vii?1ng?gi?1i篇四:测树学实习报告测树学实习报告姓名:学号:组号:指导老师: 小组成员:实习目的:测树学是从事林业调查与研究工作必须掌握的主要专业基础科目之一,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实践环节,温习已学知识,预习新内容,也为锻炼同学们的组织能力与相互协作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工作。实习内容:1、标准地调查与林分因子测定;2、角规测树(原理、方法、技术);3、实习地点为下蜀林场实习组织与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每班分5个小组;2、安全第一,遵守纪律,爱惜仪器,密切协作,保证数据质量;每人独立撰写实习报告。仪器工具:测树罗盘仪及支架、测高器、直径钢围尺、皮尺、角规、标杆、工具包、粉笔、实习指导书、记录笔、本(纸)及计算器等。实习树种:1、马褂木;2、国外松;3、杉木等标准地调查一、标准地的定义标准地调查是林分调查的主要途径、手段或方法。所谓标准地,即人为选定的、并且期望能够代表待测林分调查因子平均水平的典型地块。它应该是整个林分的缩影,通过它可以获得林分因子的数量、属性及质量指标值,其中,林分数量因子值可由标准地调查结果按面积比例换算。林分调查结果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准地对该林分的代表性,设置标准地时,应对整个林分作比较全面踏查,目测各主要调查因子,从而形成林分平均标志的轮廓,根据这个轮廓选择适当地段设置标准地。二、标准地的种类按设置目的与用途标准地分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两类。临时标准地是为临时满足需要能迅速提供资料而设置的,只进行一次调查。固定标准地是在较长时间内进行科学研究试验,有系统地连续收集资料而设置的,要进行多次调查,测设要求更为严格。三、标准地设置(一)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1)必须对所预定林分要求有充分代表性;(2)标准地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林分;(3)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隔离带,且应远离林缘(至少应距林缘为1倍林分平均高的距离);(4)标准地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木密度分布应均匀。(二)标准地形状为便于设置及面积计算,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带状),林分密度低、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时可为圆形。(三)标准地面积(即大小)为了充分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必要精度,标准地内必须有足够林木株数。(四)标准地的境界测量用罗盘仪测角,皮尺或测绳量距,在坡地上量距要改算为水平距离,测线闭合差一般不得超过1/200。为使标准地在调查作业时保持有明显的边界,测量境界线的同时应伐开灌木,清除蒿草,对测线外的树干,在面向标准地的一面标出明显记号(可用粉笔作记号)。根据需要,标准地四角可埋设临时或固定标桩。(如下图所示)四、标准地的调查工作(一)每木调查又称每木检尺,即测定标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高直径(可精确到0.1cm),这是标准地调查最基本的工作。有时为了简化记载和计算,每株树的直径可以按整化径阶记载在每木调查表上,我国常用划“正”字的格式进行记录。径阶大小确定确定起测径阶。

起测径阶是指每木检尺的最小径阶。一般以林分平均直径0.4倍的值作为确定起测径阶的依据。其他应注意事项(1)调查记载需分别树种进行。如果是复层异龄混交林而又能够划分出林层和年龄世代,则需分别林层和世代调查记载;(2)按整化径阶记载时,有时每株树还需要按照相应的标准确定出它是用材树还是半用材树或薪材树,分别记人每木调查表中的各相应栏目内;(3)测定者从标准地的一端开始,由坡上方沿着等高线按“S”形路线向坡下方进行检尺;(4) 用整化径阶的轮尺或围尺测定每株树木离根颈1.3m高处的直径,在坡地应站在坡上方测定,1.3m以下分叉树应视为2株,分别检尺;(5) 正好位于标准地境界线上的树木,本着一边取另一边舍得原则,确定检尺树木。篇五:测树学实习报告树学实习报告1.掌握标准地(或1.11.掌握标准地(或1.1.熟悉地区地森固定标准地)设置的内、外业方法林特点和规律;1.2.收集有关林分和自然因子的材料,作为研究立地条件,林分生长规律,测定林分蓄积、材种和生物量,编制森林经营数表(如地位指数表、材种出材量表、林分收获表等),以及分析比较不同营林措施效果的基础。1.3.按照标准地设置目的和保留时间,标准地又可分为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亦称永久性标准地),临时标准地一般用于林分调查或编制营林数表,只进行一次调查,取得调查资料后不需要保留。固定标准地,适用于较长时间内进行科学研究试验,有系统地长期重复多次观测,获得定期连续性的资料,如研究林分生长过程、经营措施效果及编制收获表等。角规测树2.1.熟悉简易杆式角规和光学角规(望远测树仪、林分速测镜、棱镜角规等)的构造和测定林分每公顷断面积的技术;2.2.掌握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二、仪器和工具杆式角规、林分速测镜望远测树仪、轮尺或围尺、皮尺、罗盘仪、测绳、勃鲁莱测高器)、记录夹、记录用表、森调工作手册、粉笔、计算工具等。三、步骤标准地设置(一)、标准地的设置与调查按照标准地设置目的和保留时间,标准地又可分为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亦称永久性标准地),临时标准地一般用于林分调查或编制营林数表,只进行一次调查,取得调查资料后不需要保留。固定标准地,适用于较长时间内进行科学研究试验,有系统地长期重复多次观测,获得定期连续性的资料,如研究林分生长过程、经营措施效果及编制收获表等。(二)选择标准地的条件1.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在选择标准地时,应考虑以下基本原则:⑴.标准地必须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根据调查地目的,在调查地区内所选择的标准地应该是调查地区一定类型林分的代表。⑵.标准地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该林分。每个标准地内的林木特征和立地条件均应一致。⑶.标准地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离开林缘(至少应距林缘为1倍林分平均高的距离)。⑷.标准地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木密度分布应均匀。2.标准地大小标准地的面积应根据调查目的、对象而定,一般面积不宜过小。在林分调查中,为了充分反映出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度,标准地内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林木株数,因此,应根据要求的林木株数确定其面积大小。我国规定:“标准地内的主林木株数为:幼龄林250株以上;中龄林200株以上;近、成熟林150株以上。”在次生林区,因林分生长的规律性受到严重破坏,可采用林分面积的控制法,一般要求面积不得少于0.06公顷。本次的标准地选取20*20。3.标准地形状标准地的形状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可便于测量和计算面积,有时因地形变化也可为多边形。(三)标准地境界测量为了确保标准地的位置和面积,需要进行标准地的境界测量,用罗盘仪测角,用皮尺或测绳量距离。坡度5°以上应改算为水平距,相对闭合差一般要求不超过各边总长的1/200。相对闭合m)差?绝对闭合差(;为使标准地在调查作业时保持有明显的边界,应将测线上的灌木和杂草清相对闭合差(m)除。测量四边周界时,边界外缘的树木在面向标准地一面的树干上要标出明显标记(可用粉笔),以保持周界清晰。根据需要,标准地的四角应埋设临时简易或长期固定的标桩,便于辨认和寻找。(四)标准地调查标准地调查的最基本内容是每木调查、测定树高、植被和土壤调查、林分环境因子调查、选伐解析木、测定树木年龄及生长量等1.每木调查在标准地内分别树种、活立木、枯立木、倒木,测定每株树木的胸径的工作,称每木调查(或每木检尺)。这是林分调查中的最基本的工作,同时也是计算某些林分调查因子(如林分平均直径、林分蓄积量、材种出材量等)的重要依据。对于复层异龄混交林,必须按林层、树种、年龄(或龄级)、起源等分别记录、统计各径阶林木株数。1.1.每木调查的工作步骤简述如下:(1)径阶大小的确定每木调查时,是按径阶进行记载、统计调查结果的。径阶大小指径阶整化范围。径阶大小确定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林分直径分布规律,同时也影响计算各调查因子的精确程度,尤其是对林分平均直径影响最大。径阶大小的确定:林分平均直径6-12cm,采用2cm为一径阶;林分平均直径在12cm以上,以4cm为一径阶,人工林可用1cm为一径阶。为统一起见,在林分调查中划分径阶时,采用上限排外法。例如,若以2厘米为径阶,则10厘米径阶的直径范围定为9.0〜10.9厘米,而不定为9.1〜11.0厘米。并规定采用2厘米或4厘米的阶距时,径阶整化时,径阶中值应为偶数。(2)划分林层如标准地内林木层次明显,各林层间平均高相差20%以上;各林层每公顷蓄积量大于30m3;各林层林木平均胸径在8cm以上;主林层郁闭度大于0.3,其他林层郁闭度大于0.2,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划分两个林层,分层进行调查。(3)起测径阶起测径阶是指每木检尺的最小径阶。根据林分结构规律,同龄纯林的最小直径近似为林分平均直径的0.4倍值作为确定起测径阶的依据。如某林分,目测林分平均直径为14.0厘米,则林分最小直径为14.0X0.4=5.6厘米,则该林分起测径阶为6厘米。一般,天然成过熟林,起测径阶定为8厘米,中龄林4厘米,幼林1或2厘米。(4)划分材质等级a用材部分占全树高40%以上者为经济用材树。b用材部分长度在2m(针)或1m(阔)以上,而小于全高40%者为半经济用材树。c用材部分在2m(针)或lm(阔)以下者为薪材树。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只分用材树和薪材树。半经济用材树的60%记入经济用材树,40%记入薪材树。但需另计枯立木和倒木以供计算枯(5)每木检尺分别树种、年龄(龄级)、材质等级和径阶进行调查记载,检尺时应注意:1) 测者从标准地一端开始,由坡上方沿等高线按“s”形路线向坡下方进行检尺。2) 必须测定距地面1.3m处直径,在坡地量测坡上1.3m处直径。3) .轮尺必须与树干垂直且与树干三面紧贴,测定胸径并记录后,再取下轮尺。4) .遇干形不规整的树木,应垂直测定两个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在1.3m以下分叉者应视为两株树,分别检尺。5) 正好位于标准地境界线上的树木,本着一边取另一边舍的原则,确定检尺树木。6) .测者每测一株树,应报出该树种、材质等级及直径大小,记录者应复诵。凡测过的树木,应用粉笔在树上向前进的方向作出记号,以免重测或漏测。7) 防止重测或漏测每木检尺时,测者每测定一株树,应高声报出该树的树种、材质等级和直径大小,等记录者复诵后再取下测尺,并用粉笔在测过的树干上作记号。记录者及时在每木调查记录表的相应栏中按径阶记入,用“正”字表示。将每木检尺结果记入《每木检尺记录表》中。6)计算平均直径:每木检尺结束后按下式计算林分平均直径。dg=1knidi2?ni?1式中:dg——林分平均直径;di——第i径阶中值;k——径阶个数(i=l,2,?,k);n??nii?1k ni——第i径阶株数;n――总株数()2.测树高测高的主要目的是为确定各树种的平均高和优势木平均高。(1) 林分平均高

为计算林分平均高或各径阶平均高,在标准地内,对优势树种随机测定一部分林木的树高和胸径(一般优势树种测定25—30株树木的树高)。并且根据各径阶测高树木的平均直径和平均高绘制树高曲线。绘制树高曲线的方法通常采用图解法和数式法:对于混交林分中的次要树种,一般仅测定3—5株近于平均直径树木的胸径和树高,以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树种的平均高。对于复层异龄混交林,分别林层,确定各林层林分平均高。(2) 林分优势木平均高为了评定立地质量在标准地内选测一些最粗大的优势木或亚优势木胸径和树高,以算术平均值作为优势木平均高。在实践中,人为选定优势木,其结果是既包含了林分中真正的优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