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科学探究-课件_第1页
第2课时科学探究-课件_第2页
第2课时科学探究-课件_第3页
第2课时科学探究-课件_第4页
第2课时科学探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科学探究·浙江教育版1ppt课件变量就是指一切存在不同的值的指标。比如性别、年龄、身高、学历、温度等,几乎所有的都可以称作变量。变量里面又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分为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随机变量等自变量和因变量通常是一起出现的,有自变量的地方就应该有因变量,或者只要谈到因变量就必须提自变量在实验中,自变量是由实验者操纵、掌握的变量.因变量是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因此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相互依存的,没有自变量就无所谓因变量,没有因变量也无所谓自变量.研究在不同温度条件过氧化氢酶的分解速率则自变量就是温度因变量就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2ppt课件在生物实验题中常用的变量其实就是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也就是控制变量),置于对照变量实际上就是自变量。自变量相当于数学中函数里的自变量,即定义域。例如,当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时,自变量就是光照强度,各个实验组的差别就是光照强度的不同。因变量相当于数学中函数的值域,它是随着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属于自变量改变后引起的结果。例如,当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时,随着自变量——光照强度的改变,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改变。无关变量又称为控制变量,即实验中除了自变量以外,其它的可能引起实验结果改变的因素,要尽可能适宜且相同。例如当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时,自变量就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无关变量就是温度、水分、矿质营养的供应等。所谓的对照变量,就是自变量中的不同数值。例如,上面所说实验中不同的实验组具有不同的光照强度,这就是所谓的对照变量。3ppt课件自变量也称实验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因变量亦称反应变量,指实验中由于自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唾液淀粉酶在水解淀粉”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摄氏度)、高温(沸水浴)就是自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反应结果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因变量。而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和额外变量(指实验中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或结果)对应。他们对实验的因变量会产生影响或干扰。如:“唾液淀粉酶在水解淀粉”的实验中,除自变量(低温、适温、高温)以外,试管洁净程度、唾液新鲜程度、可溶性淀粉浓度和纯度、试剂溶液的剂量、浓度和纯度、实验操作程序、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都属于无关变量。如果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因素或,对3个实验组的给定不等同、不均衡、不稳定,则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产生误差。在实验设计和操作中,要尽量减少无关变量,而且不同的实验组中的无关变量应完全相同,这样就会避免实验结果的差异是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可能性,便于清晰地研究实验变量(自变量)与反应变量(因变量)的关系。而对照变量很少见这种说法,其实他就是自变量,指各组实验中人为操作的使各组不同的起相互对照作用的因素或条件。4ppt课件第2课时│考点聚焦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考点1提出问题与猜想和假设(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_________________中发现并提出可以进行科学探究的问题。(2)根据生活经验或__________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3)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_____________。[提醒要点]

要围绕探究主题,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所学知识,结合科学原理等途径提出有探究意义的问题。通过思考所提出的猜想和假设要具有可检验性。语言表述上,提出问题是疑问句,猜想建立假设是陈述句。实验现象的观察已有知识推测与假设5ppt课件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针对训练1】[金华]大气污染可对生物造成直接危害,SO2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气体之一,而偏亚硫酸钠(化学式Na2S2O5)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SO2气体。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多个透明且条件可调控的密闭容器、偏亚硫酸钠、浸泡过的小麦种子、清水、小烧杯、培养皿、吸水纸、玻璃棒等来探究大气污染对种子萌发的影响。(1)根据上述材料,你提出的探究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已知种子在0.01克偏亚硫酸钠用量时能萌发,而你的实验结果正好相反,请推测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小麦种子萌发出幼苗后,种子空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O2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影响吗(或其他合理答案)实验用的种子已经死亡、胚不完整或种子处于休眠期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被胚吸收6ppt课件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点拨]该题探究的是大气污染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而题目中所提的大气污染气体是SO2气体,因此问题应针对SO2气体提出。关于种子是否萌发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外因,即外界环境的影响,二是内因,即种子内部原因,内部因素主要有种子是否死亡,种子内的胚是否完整,种子是否处于休眠期等。种子萌发后,都会出现空瘪现象,原因是其内部的营养物质被吸收。7ppt课件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1)针对探究的___________,确定相关__________,列出探究实验所使用的相关材料、仪器、设备等,设计相关实验方案,画出相关装置图。(2)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____________,对所研究问题中的各种变量进行确认与__________。应用________的方法来设计实验。(3)将变量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的事物、现象和方法(行为),说明在实验中如何测量一个变量,说明需要“做什么”和需要“怎么做”。考点2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目的和条件实验原理主要因素分类控制变量可感知可量度8ppt课件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提醒要点]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必须紧紧围绕探究的目的和条件,并依据相关的科学原理进行。变量主要包括:自变量、因变量、调节变量、无关变量。【针对训练2】仙居模拟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氯气可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图2-1是探究物质漂白性(使有色物质褪色)的实验。(1)闻氯气时,在操作上应注意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氯气的气味。(或用手在容器口轻轻扇动,让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9ppt课件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10ppt课件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2)写出图2-1C中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示:HClO+NaOH=NaClO+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实验的现象为B中布条褪色而A中布条不褪色,由此可推测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可能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证明只有次氯酸有漂白性,还需补做相关的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l2+2NaOH=NaCl+NaClO+H2O取一红色布条,在上面滴加盐酸,布条不褪色。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可能有盐酸和次氯酸。11ppt课件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点拨]

此题是考查利用已学知识和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什么气体,都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结合信息氯气可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及酸的性质得到:HCl+NaOH===NaCl+H2O、HClO+NaOH===NaClO+H2O(后一反应题中又有提示),答出以上三个反应即可。也可进一步深化,写出总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A中布条不褪色,说明Cl2不具有漂白性;B中布条褪色,结合信息氯气可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说明HCl或HClO具有漂白性。若要证明只有次氯酸有漂白性,还需补做相关的实验,补充HCl的实验较为方便。12ppt课件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考点3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1)能使用基本仪器,进行安全操作。(2)依据某一属性(或规则)进行有计划的______;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进行一系列比较和测量观察;能针对________的性质,采取合适的测量策略。(3)会______和______观察、测量的结果。[提醒要点]基本仪器的操作要规范,记录要准确,处理观察和测量结果一般运用分析综合法、比较法、取平均值法等。观察变量记录处理13ppt课件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针对训练3】[2011·丽水]为了探究食品上滋生微生物的某些条件,将新鲜猪肉和水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冷却,取澄清的猪肉汁进行如下实验:步骤一:将等量的猪肉汁分别加入标有A、B、C的三只锥形瓶中。静置1小时,然后用脱脂棉花塞住瓶口。步骤二:把A锥形瓶放入电冰箱的冷藏室内,冷藏室的温度为6℃。步骤三:把B锥形瓶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此时室温是25℃。步骤四:把C锥形瓶加热煮沸后,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此时室温是25℃。14ppt课件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步骤五:几天后,用放大镜对三只锥形瓶内的猪肉汁进行观察,结果记录在表内(观察不到微生物,用“-”表示;观察到有微生物,用“+”表示;微生物较多用“++”表示;微生物很多用“+++”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步骤三、四,你认为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A.温度B.水分C.是否有活的微生物锥形瓶观察结果A+B+++C-C15ppt课件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2)通过A、B两只锥形瓶的实验及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以上实验,请你写出一条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______________。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高温灭菌法[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生存的条件,A和B比较后者微生物的存活量多,实验操作的实验变量是温度,前者比后者温度低,也说明室温25℃比冷藏室的温度6℃更适于微生物的生存。步骤三和四比较,后者有加热煮沸,目的是杀死活的微生物。因此,两者的实验变量是是否有活的微生物。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有冷藏法,如冰柜和电冰箱;高温灭菌法,如消毒柜等。16ppt课件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考点4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1)将证据与____________建立联系,得出基本符合证据的解释。(2)运用文字、符号、图表、模型等解释并概括探究的__________。(3)能区别与预想结果________的现象,并作出简单的解释。(4)对探究过程和证据获得方式、方法、过程作出合理评价,能说明________和证据的不可靠,或解释证据是否充分支持结论。(5)对观察和测量的________作出评价,能提出增加__________或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具体改进建议。科学知识过程和结果不一致反常结果精确性证据可靠性进一步证据的相关探究17ppt课件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提醒要点]评价要从是否有对照组、是否存在偶然性,装置改进的优势,实验错误等方面考虑。要注意表达的方式和方法,要突出重点,体现科学性和条理性。【针对训练4】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小白鼠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③把甲、乙两鼠置于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0℃。18ppt课件第2课时│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1)若甲鼠体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有关;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无关。(2)以上实验步骤中还存在两点不足,这两点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显降低(“变化较大”或“不恒定”)实验前要先测定甲、乙鼠的体温;要有重复实验,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应选用同一小鼠作前后对照[点拨]

由结论反推现象,实验不足从体温前测、重复实验、前后对照等角度考虑。19ppt课件第2课时│综合突破综合突破·浙江教育版例实验室常以MnO2为催化剂分解H2O2制取氧气,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小柯在科普读物中查得一些蔬菜提取液也可催化H2O2分解,为此,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1)将5克新鲜莴笋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进行快速充分研磨。然后,向研磨液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再用纱布过滤即得莴笋提取液。(2)用注射器吸入3%的H2O2溶液5毫升,并将针管内的气体排出,然后尽快吸入5毫升的莴笋提取液,密封注射器端口。室温下置于试验台上,每分钟记录一次氧气的生成量(注射器内体积的增加量),历时10分钟,求平均值。20ppt课件第2课时│综合突破·浙江教育版(3)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测出加入菠菜、白菜提取液后的每分钟氧气生成量。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室温20℃,pH为7)蔬菜名称每分钟氧气生成量(毫升/分钟)莴笋1.55白菜0.7菠菜0.921ppt课件(1)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蔬菜提取液具有催化H2O2分解的作用,还需补充什么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来,小柯又做了“不同pH的莴笋提取液催化H2O2分解”的实验,得到数据并绘成如图2-2所示的曲线,分析曲线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课时│综合突破·浙江教育版设置吸入5毫升3%的H2O2并滴入5毫升蒸馏水为对照实验

在pH为4~7时,莴笋提取液对H2O2的催化作用随pH增大而增大;在pH为7时,莴笋提取液对H2O2的催化作用最强;在pH为7~10时,莴笋提取液对H2O2的催化作用随pH增大而降低22ppt课件第2课时│综合突破·浙江教育版[点拨]通过表格发现数据缺乏对照,设计一组空白对照实验。据图2-2信息得出结论,如pH为4~7时,莴笋提取液对H2O2的催化作用随pH增大而增大,该结论具有开放性。图2-223ppt课件第2课时│综合突破·浙江教育版[点评]从探究角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实验结论要注意变量的控制。变式题

[苍南模拟]小明学会了测小灯泡的功率后,在老师的启发下,进一步思考:电流一定时,小灯泡功率跟电阻有什么关系呢?于是他利用如图2-3所示电路,选用分别标有“1.5V

0.25A”、“2.5V

0.3A”和“3.8V

0.3A”字样的小灯泡L1、L2和L3,测出它们在电流相同时的电阻和功率,来探究小灯泡功率与电阻的关系。24ppt课件第2课时│综合突破·浙江教育版(1)他将灯L1接入图2-3所示的电路中,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他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图2-3(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____(选填“A”或“B”)端。A25ppt课件第2课时│综合突破·浙江教育版(3)闭合开关后,他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通过灯L1的电流为0.2A,再测出L1两端的电压,此时电压表示数如图2-4所示,为____V,然后计算出此时灯L1的电阻是____Ω,实际功率是____W。(4)换上灯L2,闭合开关,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将变____(选填“大”或“小”),为保持电流为0.2A不变,应将滑片P向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再测出L2两端的电压,算出L2的电阻和功率。换上灯L3,做第三次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图2-40.840.16小B26ppt课件次数灯泡I/AU/VR/ΩP/W1L10.22L21.680.3233L32.4120.48第2课时│综合突破·浙江教育版(5)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2-5中作出小灯泡功率与电阻关系的图像。(6)分析图像可得结论:在电流一定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与电阻成______关系。正比27ppt课件第2课时│综合突破·浙江教育版(7)小波认为:为了控制实验条件,小明每次实验要换灯泡还要调节滑动变阻器,这样的操作不够简便。对此你可以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将L1、L2、L3串联在同一电路中,就控制了电流一定[点拨]

滑动变阻向哪端滑动,要首先知道滑动变阻器的哪一段接在电路中,本题滑动变阻器的BP段接入电路中,因此P向A端滑其电阻变大。读数时,要注意电表的所接入的量程及每个小格所代表的量是多少。如果不每个小灯泡测一次,可以把三个小灯泡同时串联在电路中,滑动变阻调一次就可以,只改变电压表的位置就可,这样能使操作变得简单一些。28ppt课件第2课时│跟踪演练跟踪演练·浙江教育版1.(4分)一个科研小组计划检测一种新研制的环保型除草剂是否能有效地除草,他们选用了三块相似的草地进行实验。第一块草地喷洒传统的除草剂,第二块草地喷洒与第一块等量的新型除草剂,第三块草地不喷洒任何除草剂。几天后,发现第一块草地的除草效果良好,而第二块草地与第三块草地长势相似,那么下列判断中合理的是(

)A.实验失败B.对照组设置不合理C.新的除草剂能投入使用D.新的除草剂可能没有除草效果D29ppt课件第2课时│跟踪演练·浙江教育版2.(4分)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A.温度高低B.氧气含量C.食物多少D.食物种类3.(4分)对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轻重的关系,历史上曾先后有过两种不同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而伽俐略认为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下面是三位同学在研究了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轻重的关系后所作的交流:C[点拨]食物腐败与微生物的多少有关,与食物本身的多少是无关的。30ppt课件第2课时│跟踪演练·浙江教育版(1)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对的,那么小刚的实验结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导致小强和小丽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存在___________的干扰。

纸片和纸团同时落地空气阻力31ppt课件第2课时│跟踪演练·浙江教育版[点拨]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重的物体先落地,而小刚所实验的两个纸片一样重,因此实验结果应该是同时落地。物体在空气中下落,下落过程中主要受到空气阻力的干扰。32ppt课件第2课时│跟踪演练·浙江教育版4.(8分)小明想知道家里一只茶壶(如图2-7所示)的密度。取壶盖进行如下测量:图2-7(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后,将壶盖放在天平的左盘,往右盘放入砝码后,发现指针在分度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8(a)所示,此时他应___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C.减少砝码的质量D.增加砝码的质量C33ppt课件第2课时│跟踪演练·浙江教育版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8(b)所示,壶盖的质量为______g。(2)如图2-8(c)所示,将壶盖放入装满水的烧杯,把溢出的水倒入量筒中如图2-8(d)所示。壶盖的体积为________cm3,壶盖的密度为______g/cm3,用该方法测出茶壶的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_____。42.0143.0偏大(a)

(b)

(c)

(d)

34ppt课件第2课时│跟踪演练·浙江教育版[点拨]

在测量时,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后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而应调节砝码或游码。游码读数时要读其左侧,因为调平衡时,游码的左侧与零刻度相平。溢出水从小杯移到量筒的过程中,有部分水残留在小杯中,因此会使体积比实际体积偏小。35ppt课件第2课时│跟踪演练·浙江教育版5.(4分)某同学在练习电路连接的实验中,根据如图2-9所示的电路图连接了实物图。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观察到灯泡L1比L2亮一些。他猜想:灯泡L1靠近电池的正极,通过的电流比灯泡L2中的大一些。请你设计实验,验证这个猜想是错误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需仪器不限)。灯泡L1比L2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电流表分别串联在A、B、C三点,闭合开关,测量出A、B、C三点的电流,比较其大小(或:将两只灯泡的位置调换后,闭合开关,观察两只灯泡的亮度是否变化)。由于串联,通过两只灯泡的电流相等,根据P=I2R可知,电阻大的灯泡,实际功率大,灯泡就亮一些(本题有其他相近表述均可得分)36ppt课件第2课时│跟踪演练·浙江教育版[点拨]

可以分别把离电源正极近点和远点的电流都测出来。电灯的亮度由其实际功率所决定。图2-937ppt课件第2课时│跟踪演练·浙江教育版6.(12分)2012·预测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小柯同学称取一定质量KMnO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猜想Ⅰ: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38ppt课件第2课时│跟踪演练·浙江教育版[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___错误。②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