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试论对我国教育技术定义的新思考论文关键词:AECT教育技术定义文化背景外乡化
论文摘要: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技术定义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AECT教育技术定义。通过对历年来AECT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与美国教育技术开展历程的关系研究,发现其定义的制定是与其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技术开展水平密切相关的。由此,笔者认为我国要开展自己的教育技术,不仅要借鉴西方的成果,更要结合我国国情,在自己国家的外乡化进程中开展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技术。最后提出新的时代背景下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技术定义。
0引言
我国目前对教育技术的研究以及学科体系的形成根本依据美国AECT对教育技术的定义,由此围绕定义也就产生了一系列的争论。有人认为对教育技术进展定义没有多大必要,因为不管我们怎么讨论,事物还是一直向前开展的。也有人认为,有了对教育技术的定义就必然有不同的理解及其理论指导下的不同的合理性教育实践的开展,形成不同的教育技术学本质及其规律,进而推动教育技术的向前开展。笔者认为,我们不仅需要对教育技术进展定义,而且还要开展教育技术定义,即在新的文化背景下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技术定义。
1中美两国教育技术的开展及定义的比拟分析
1.1美国教育技术的开展与定义
1.1.11963年,AECT教育技术定义
1963年AECT的定义: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对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进展设计和使用。内容包括:研究在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图像信息和非表征性信息的独特的和相对的优缺点;在教育环境中,利用人员和设备将信息构造化、系统化。这些任务包括对整个教学系统及其组成局部的方案、制作、选择、管理和应用。内容实际目标是:有效地使用每一种传播方法和媒体,以开发学习者的全部潜力。
63定义中,把教育技术主要集中于视听传播。以期以高效率的利用传播中的每一种方法和媒体,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为目的。定义中指出视听传播主要研究对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进展设计和使用,暗示了教学干预与学习之间有种更直接的因果关系。这与早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密切的关系。63定义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产生的,是与当时社会的开展相协调的。
1.1.21972年,AECT教育技术定义
1972年AEGT的定义:教育技术是这样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促进人类的学习。
在这个定义中说明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资源,教育技术是开发和使用教学资源的系统化过程。把视听传播作为一个领域来下定义。在这段时间,人们对教学机器的兴趣转向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计算机成为实现程序教学思想的高级程序教学机。
1.1.31977年,AECT教育技术定义
1977年AECT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一个复杂的、整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其目的在于分析普及人类学习所有方面的问题,和设计、实施、评价与管理对那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该定义是在教学理论中越来越重视方法和方法论的背景下提出的,开场使用系统方法来解决人类学习的过程。根据巴纳赛的解释,教学系统方法实际上是一种设计和改良教学的实验方法。77定义充分认识到研究领域的复杂性.强调系统方法在过程整合、因素分析、问题解决中的应用。以学习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为中心,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将教育技术定义为一种理论、一个领域和一个行业。
1.1.41994年,AECT教育技术定义
1994年AECT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AECT94定义的构造,它明确定义了教育技术作为一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形态、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定义中没有直接描述媒体,说明教育技术已从硬技术进化到软技术,即以技术方法和方法论为主体的学科。当然,这并不排斥媒体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作用,它实际上是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的支撑技术。
1.1.52005年,AECT教育技术定义
2005年AECT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而对各种恰当的技术过程和技术资源进展创造、利用和管理的研究及其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近年来由于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开展。其开展的最新成果映射到教育中,给教育技术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学习资源的数字化以及数字资源呈现方式的丰富与传播方式的变化,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有关学习、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观念开场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因此05定义提出对各种恰当的技术过程和技术资源进展创造、利用和管理的研究。另外随着企业培训与e-Learning的迅猛开展,社会不仅从技术方面而且在人员素质方面对教育技术的专业队伍提出了更综合、更有适应性的水平要求。因此在05定义中提出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总结以上的教育技术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其研究对象都是与促进人类的学习相关的内容,2004的研究对象的范畴有所扩大,暗含了与学习有关的技术过程和资源。这与绩效技术理论的成熟有关,随着绩效技术理论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益。于是与时俱进的有了新的研究对象的提法,这个研究对象的提出是符合当今的时代开展要求的,是在对以前5次定义中的研究对象的总结的根底上提出的。
1.2我国教育技术的开展
我国电化教育的开展可以文化大革命为分界限划分为两个阶段:电化教育的出现与初步开展阶段(1920-1965);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与迅速开展阶段(1978年至今)。
1.2.1电化教育的出现与初步开展
20世纪20年代初期,从美国归来的陶行知在XX举办千字课教学试验时就使用了幻灯。30年代中期,播送教学也开展了起来。1935年6月,当时的教育部要求中等学校和民众教育馆分期装设收音机,并聘请专家通过播送电台播放教育节目。1937年7月建立了播音教育委员会,同时一些民众教育馆也开场运用幻灯、电影、播音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1949年,电化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展。表现在首先是社会电化教育得到开展,学校电化教育也得到了开展,在普通教育中,许多地方也相继建立了电化教育馆,负责推动根底教育中的电化教育工作。1966-1976的10年间整个电化教育事业处于瘫痪停顿状态。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与迅速开展
1978年以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拨乱反正的政策和措施,使得我国的电化教育重新起步,迅速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包括在全国各地建立电化教育机构,高校开办电教专业,播送电视教育和卫星电视教育开展迅速,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管理教学逐步开展,各级学校“三件〞建立方面成绩显著。
90年代之后,我国的电化教育进人了深入开展的阶段。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以及认知学习理论,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引入,对于理论建立和实践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络〞的初步开通,及有组织有方案地开展的多项大规模的电化教育实验都大大推进了我国电化教育的开展。中美两国教育技术的比拟
由以上可以看出:我国电化教育最早是在群众化教育中兴起的,起初广泛的应用于社会教育中,后来逐渐的才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壮大。而关国教育技术就诞生于学校教育中,最初兴起视觉教学运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学效率。此后,美国的教育技术向军事,工业领域渗人,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开展,为军事及企业获得了可观的效益。因此,我们看出中国的教育技术学与美国教育技术学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是由于中美两国不同的政治、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背景所形成的。
2关于我国教育技术定义的思考
考虑我国的教育技术学的建构不能无视中美教育技术差异的存在。讨论这种差异,不是为了拒绝学习国外的理论和方法,而是为了防止不看本国的实际,盲目照搬的思想和做法,是为了更明智地、有效地学习他人的东西。我们要积极引进与消化教育技术定义,必须从定义的内涵与形成背景去理解与表述。并根据我国国情和教育技术事业开展的需要,对有关理论进展必要的改造,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技术学定义。2.1教育技术定义的外乡化
笔者认为在中西方问题上应倡导思想的外乡化,思想的木土化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教育技术学真正具有引导力的“思想〞,最终只能形成于中国的文化与社会背景之中。同理,由于西方学者身处于西方的文化与社会背景之中,其所构建的思想也就只是适应类似于西方那样的条件。思想外乡化的实施对于建构真正有意义的教育技术学思想来说,最珍贵的资源在于教育技术研究者自身,在于研究者的外乡实践。是我们自身,我们自己的家园从根本上赋予了我们思想的智慧。对于西方学者的大多思想,当然也可以了解,可以学习,但前提是需要有一种平视的目光与平和的心态,在中西两种文化之间进展主体间对话、交融、会通,这不仅仅是一种同化,也不局限于顺应,这是一种真正的超越与建构。
改造和转化现代教育技术学传统:一方面,尽可能的从西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出发,按照西方的逻辑去理解西方的问题,以及产生于这一问题情境中的西方教育理论;另一方面,尽可能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出发,按照中国的逻辑去思考中国的问题,这就要求人们把中国传统教育学术纳人研究视野,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寻找出路。既要借鉴西方文化,又要尊重个人权利,实现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之交融互补,协调开展。在寻求理论根底的过程中,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对我们国家在教育方面做出的重大决策及思想导向及时关注,并据此开展我国的教育技术学。
2.2教育技术定义的时代化
AECT教育技术定义是随着时代的开展而开展的,是与理念的更新及技术的开展分不开的,我国教育技术定义也要随时代的开展而开展,从历史上看,教育技术学中媒介技术的革新曾经引起了该领域组织方式的变革。“技术〞具有历史阶段性,是随着社会的开展而不断开展,不断更新的,“教育技术〞也必然具有时代性。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有新的教育技术定义。
3我国教育技术定义确实定
教育技术学科术语用词的统一标准和标准化不是一劳永逸的,是需要更新和开展的。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当前教育技术学开展过程中定义不断更新的趋势,因势利导,更好地理解教育技术定义问题。
3.1提出教育技术学的新定义
教育技术作为一个以技术促进教育与学习的专门领域,其几次历史性转折一方面在于不断地引进新的思想与理念;另一方面,其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的物质根底在于科学开展而带来的技术创新不断地被引进教育领域。
总结美国的教育技术概念的演化,结合我国的国情,我认为教育技术的定义可以这样描述:教育技术是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创设、运用、管理现有的适当的技术过程和技术资源的理论与实践,并积极开发新的还未出现或出现了还未运用到教育中,但有可能运用到教育中并起到促进作用的技术资源,从而到达提高学习者创新能力,力争到达教育公平,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3.2新定义提出的原那么或依据
3.2.1外乡化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2010-202。年)工作方针在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方面的规定。教育技术学要与时俱进,因此其定义的制定要与政策相一致,要在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两个方面表达出时代的特点。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根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根底。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开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开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创新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标尺,是一个国家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是一个民族甚至国家赖以生存的灵魂,是成为高新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技术在不断地开展,观念在不停的更新,成果取得飞越的进步。这些都是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因此我们要学会创新,敢于创新,让我们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走向成功。
3.2.2时代性
积极开发新的还未出现或出现了还未运用到教育中,但有可能运用到教育中并起到促进作用的技术资源,有一句名言:在我们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教育技术领域是一个不断追新的领域,不管是学习理论、教学理论还是技术的更新。教育技术作为一个以技术促进教育与学习的专门领域,其几次历史性转折一方面在于不断地引进新的思想与理念;另一方面,其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的物质根底在于科学开展而带来的技术创新不断地被引进教育领域。从教育技术历年来的定义我们也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首大学《教育学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首大学《大数据框架技术》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音乐鉴赏》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色彩构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合唱团Ⅴ》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民宿租房承包协议书范文范本
- 2024年大宗贸易柴油合同范本
- 吉林师范大学《新闻评论写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发放贷款代偿协议书范文范本
- 2024年部编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背重点:古代文化常识
- 2024年中国汽车基础软件发展白皮书5.0-AUTOSEMO
- 车站调度员(高级)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浪潮人力岗在线测评题
- 期中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贸易公司聘用劳动合同书(3篇)
- 岭南版2年级上册美术 9我家的菜篮子 说课 教案
- 初二体育与健康(400米跑)教学设计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ISO 55001-2024资产管理-资产管理体系-要求》之1:“4 组织环境-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雷泽佳-2024)
- 2024年南昌市南昌县城管委招考编外城管协管员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30年中国微孔二氧化硅保温板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