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1页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2页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3页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4页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1

诗词:

曹操(魏晋)

原文:

对酒歌,太寻常,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花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对酒》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创作的一首表达自己政治抱负的杂言诗。此诗中描述了清明太平的社会环境里,人们自由舒适的田园生活,表现了诗人“天地间,人为贵”的人本思想。全诗用语灵敏,句式自由,语气顿断,意绪连贯。

翻译:

对酒高歌,天下太平的时候,官吏不会跑到百姓的门上大声地催取田租和赋税。

君王贤良英明,宰相及辅政的大臣个个都是忠良。

人人都守礼谦让,老百姓之间不会发生争夺诉讼的纠纷。

耕种三年,可贮存一年的粮食;有九年的储蓄,稻谷才能真正地堆满粮仓,才能真正地做到国富民安。

头发花白的老人不需要背负沉重的东西。雨水如此滋润,庄稼因此获得丰收。

骏马从战场上退下来,到田里去运送肥料。

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都能疼惜自己的百姓,都能黜退奸邪,嘉奖和选拔贤良。

诸侯、官吏像父兄培育自己的子弟那样疼惜百姓。假设有人违反了礼法,就依据罪过的轻重打算刑罚。

这样,道路上没有拾取他人遗漏之物的自私行为。监狱将会空荡荡的,冬天降落时也不需要处决犯人。

人年纪大了,都能长寿而终老;君主的恩德深广无边,可以普及草木和昆虫。

赏析:

《对酒》属于乐府诗《相和歌·相和曲》。同《度关山》一样,都是表达政治抱负的诗篇。此诗描写了一派太平盛世的欢快景象。

对酒高歌,激起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认为,没有官吏上门催租、政治清明是人生追求的抱负社会。在这一社会中,君圣臣贤、讼狱不兴、五谷丰收、国富民足、路无拾遗、人人皆得寿终。这些作为诗人的抱负社会令人神往。政通人和,物阜民康,设想诚然是奇异的。然而,诗人却不得不面对战火不断、百姓苦痛地呻吟的现实,抱负与现实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可以说,诗人描绘的社会和人生抱负是在批判现实的根底上生发的。其精神支柱和思想渊源,主要是儒家的,同时也有法家和道家的。一般认为,曹操尚法。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应当说他具有外法内儒的`特征。

人们对抱负社会的向往,是由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曹操是一个想有作为的古代政治家。他生逢乱世,皇帝昏庸,吏治腐败,民不聊生。当时东汉社会特别黑暗,与诗中所描绘的抱负社会正好相反:官吏作威作福,主上昏庸无能;宰相大臣不忠不良,无股肱之效;刑法混乱无绪,民事纠纷激化;百姓食不裹腹,衣不蔽体;政府不惜民力,劳役无度,连头发花白的老人都未能幸免;任用官吏,不察善恶,苛榨百姓以为能;牢狱人满为患,地方官吏滥杀无辜以为功;兵连祸结,人命危浅;如是等等。诗人“忧世不治”,期望通过整治,能消逝太平盛世。

全诗用灵敏的、自由的句式,语气顿断,意绪连贯,“承受颂的形式”(陈贻焮《论诗杂著·评曹孟德诗》),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一个抱负的社会。其中虽然涉及“雨泽如此”之类的自然对人的赏赐,但主要是人事以及与人事亲切的君王、官吏、选举、礼法和人和人之间的亲和等,表现了诗人“天地间,人为贵”的人本思想。

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魏乐奏武帝所赋《对酒歌太平》,其旨言王者德泽广被,政理人和,万物咸遂。若梁范云‘对酒心自足’,则言但当为乐,勿徇名自欺也。”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2

对酒

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忙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翻译

眼前都是新诗的材料,可我一时无法表达;鸟儿从眼前飞掠,云儿在天上飘浮,都倒映进我的酒杯。

做着小官,文书堆案没完没了,使人厌倦;猛抬头,楼前又是一番风雨,秋天已经到来。

是是非非,接踵不绝,书生渐渐老去;岁月匆忙,翩翩燕子,已仓促回归。

我把一切苦恼都抛到脑后,含笑摩挲着用江南竹根做的枕头,喝醉了酒,美美地睡上一觉,鼾声如雷。

解释

新诗:新的诗作。

官里:衙门里,官府里。

簿书:官府的文书。

衮衮:相继不绝。

赏析

据陈与义集前后诗作年,这首诗当作于宣和六年(1124年)秋。

诗首联切题,但以倒装出之。诗人对着酒杯,只见飞鸟拂过,浮云缓移,这一切都倒映在杯中,于是心中若有触动,觉得这是极好的诗料,想写出来,又好似找不到适当的诗句来表达。江西诗派的诗宠爱拗折,这样起句,将因果倒置,诗便显得突兀而有曲折。同时人葛胜仲在评论陈与义诗时,曾指出他的诗“务一洗旧常畦径,意不拔俗,语不惊人,不轻出也”,这联诗便是很好的例子。诗写的状况,是每个诗人都遇到过的。这样的感受,就是陶渊明《饮酒》诗所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也即李商隐《锦瑟》诗所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茫然”,明明是极好的景情,诗好似就在口边,却一下子说不出来。陈与义对这种境地体会很深,屡次拈出,如《春日》云:“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又如《题酒务壁》云:“佳句忽堕前,追摹已难真。”

其次、第三联写现实生活,抒发感慨。两联都一句说情,一句写景作陪衬,进一步阐发情。诗人当时官符宝郎,到这年冬天,即以王黼事罢,出监陈留酒税。这时候,他或许已对官场的倾轧感到了厌恶,而自己已是三十五岁,官低位贱,展望将来,前程似漆,于是在这两联诗的出句中感慨自己成天忙劳碌碌,周旋于案牍文书之中,没有出头的日子;没完没了的是非恩怨,又缠围着自己,伴随着自己渐渐老去。与所抒发的心理动态相照看,两联的对句便写相应的景物,自成连续,说眼见到楼头阵阵风雨,秋天已经来到,满目苍凉萧瑟,使人感伤;燕子已经离开,飞往南方的故巢,令人感到岁月在匆忙地消逝。这两联是名句,方回对此极为欣赏,在《瀛奎律髓》中评说:“此诗中两联俱用变体,各以一句说情,一句说景,奇矣。”宋吴开《优古堂诗话》说:“近时称陈去非诗‘案上簿书何时了,楼头风月又秋来’之句。或者曰:此东坡‘官事无穷何日了,菊花有信不吾欺’耳。予以为本唐人罗邺《仆射陂晚望》诗‘身事未知何日了,马蹄唯觉到秋忙’。”方回则以为本苏轼词“官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第三联则与陈与义自己的《寓居刘仓廨中晚步过郑仓台上》的“世事纷纷人老易,春阴漠漠絮飞迟”同意,“是为变体”。吴开及方回都遵循江西诗派宗旨,在“无一字无来历”上下工夫,实际上,不管陈与义是否袭用前人,诗都写得意深情深,风格高迥;其中以“书生”对“燕子”、“簿书”对“风雨”、“是非”对“岁月”,都很灵动,非俗手所能做到。

在发了一通感慨后,诗进入尾声,回应题目,说自己含笑把这些人世间的苦恼都远远地抛开,痛快地喝上一通酒,醉后往床上一躺,进入梦乡。这联虽然是故作达语,力求轩豁,但气概与上不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