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焦滩中心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科目语文年级六单元三批注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时支配第一课时任课老师签字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及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化。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深化领悟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化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教法及学法讲授法、研讨法教具、课件打算课件教学过程预习提纲熟读课文,圈诞生字词课题导入一、明确学习目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入课题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坚韧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行在多数革命者身上得到详细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凄风苦雨的年代。
3、简介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据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成功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状况下仍旧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接着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互动展示二、初读课文,思索:
1、自读课文,让作者恒久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恒久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及敌人斗争的事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字意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儿童消遣场:相当于现在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偏僻宁静。
恐怖:惊惶、胆怯 。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苦刑:使人特别苦痛的刑罚。
押:短暂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探究提升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2、读课文。达标测试(1)、看拼音写词语。Jūnfájiānruìkǒngbùfěitú()()()()shūjíchōutìmóguǐkùxíng()()()()(2)、填写查字典的有关状况。“魔鬼”的“魔”字是结构,应当查部下。“魔”可以组成词语()、()。作业布置熟读课文板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总结及反思焦滩中心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科目语文年级六单元三批注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时支配第二课时任课老师签字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及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化。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深化领悟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化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教法及学法讲授法、研讨法教具、课件打算课件教学过程预习提纲熟读课文课题导入复习导入互动展示一、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探讨: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特别紧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1、烧掉文件书籍;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峻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
2、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
3、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二、学习被捕时部分
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
2、思索: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惊惶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镇静和对敌人的蔑视?
3、小结
三、学习被捕后部分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索探讨: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白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熬煎。
“安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特别安定,特别镇静”说明白什么?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白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宏大的力气占据着,这种力气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念”,这种力气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毅、镇静。)
(3)说说“安定”“镇静”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1、“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2、“镇静“——从容镇静、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静自若。四、学习第四部分
(1)轻声读
(2)语言练习
(3)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哀思的句子。
(4)“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
(未在哀思中倒下,不会遗忘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究竟)
(5)最终三段及开头有和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探究提升总结课文
1、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2、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a)对亲人充溢慈祥。
b)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c)对敌人坚韧斗争、坚贞不屈。
3、读完课文,你受到哪些教化?
(1)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恒久活在我们心中。
(2)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达标测试从课文中找出和下面的句子照应的句子。①1927年4月28日,我恒久也忘不了那一天。②为了避开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4)本文通过对的回忆,展示了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5)本文除开头外,文章是按、、、的依次来叙述的。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板书设计恒久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局势严峻工作惊惶
十六年前的回忆不慌不忙保持严峻
安静慈祥安定镇静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总结及反思焦滩中心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科目语文年级六单元三批注课题*灯光课时支配一课时任课老师签字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将来的美妙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日的华蜜生活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袤胸怀和对将来的美妙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教法及学法讲授法、研讨法教具、课件打算课件教学过程预习提纲熟读课文。课题导入(一)、导语: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闻名的作家。1945年参与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互动展示(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订正错误,相识生字词)
(三)、理清课文叙述依次,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终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相互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装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射着天安门广场四周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暖和。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全神贯注地读书。他凝视着那幅图,静默地深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成功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将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天安门前绚烂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敬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相互探讨。
(1)、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暖和?
(“万盏灯”——这么多得灯,大放光明,广场四周还有很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暖和。)
(2)、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将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妙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盼望能够给他们创建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华蜜啊!憧憬的内容可能是:等革命成功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建自己的华蜜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4、重点探讨:“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发言,通过探讨,体会到这句话含义深刻,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华蜜的无私奉献精神。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华蜜生活正是多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多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华蜜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我们生活在这华蜜之中,不能遗忘牺牲自己性命的先烈们。)探究提升老师总结达标测试(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宽敞——()暴露——()挺进——()绚烂——()黑暗——()漆黑——()(2)、连一连,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情景。微弱的时刻宽敞的知识漆黑的挚友宏伟的战斗紧急的夜空激烈的建筑年轻的亮光丰富的公路(3)、依据说明,在括号里写出恰当的词语。①自己对自己说话。()②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方状况万分紧急。()③本指集中众人的才智,先专职一个人的精神高度集中()④振动了天地,形容事物本身极为重要,也形容大张旗鼓,气概宏伟或声音洪亮。()(4)、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灯光
广场灯光一声赞美(多好啊)华蜜生活
阵地火光憧憬将来(多好啊)生命换取总结及反思焦滩中心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科目语文年级六单元三批注课题为人民服务课时支配第一课时任课老师签字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化。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学会本课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教学重难点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法及学法研讨法、讲解法教具、课件打算课件教学过程预习提纲熟读课文,画诞生字词。课题导入谈话激趣导入互动展示(一)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老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状况,并留意订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当中有些字的字音须要特殊引起留意。如“悼”读d4o,不读di4o;“炊”读chu9,不读cu9,应通过反复练习扶植学生读准字音。练习时可以采纳选择正确读音的形式。如: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数量不多。其中有3个字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记忆。如:
这样可以利用熟字扶植学生很快记住生字。
3.课堂探讨识记难字的方法。
应当留意“鸿”字由三部分构成,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字,不要把“氵”误写成“冫”。
“鼎”字比较难写,可分成这样两部分来记:“目”和“”,记忆“”这部分时应抓住这部分左右基本对称的特点。特殊要强调这个字的笔顺:目、鼎。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质疑。
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提出来小组探讨或查字典,在小组中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提出来集体探讨。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死得其所”这个词为例,在这个词中“所”原指地方、处所。老师可以让学生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进而联系实际探讨,体会“死得其所”一词在课文中指的是死得有价值,有意义的意思。
以“鸿”字为例,“鸿”字在课文中组成“鸿毛”一词,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指的就是鸿雁的毛。老师可引导学生找到带有“鸿毛”一词的句子进一步理解,鸿毛是很轻的,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事实上暗含了这种人的死是很稍微的,是微乎其微的,进而使学生理解到鸿毛一词的引申义:稍微,微乎其微。
(2)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的意思。在课文中这个词指的是除了为人民服务以外,再没有别的其它的目的。
彻底:是贯彻究竟的意思,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当完全彻底地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出于其它的目的。
五湖四海:这个词泛指全国各地。联系上下文可理解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追悼:指的是怀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哀思”这个词可以用分别解字再解词的方法理解。“哀”指“悲伤”;“思”指“思念”;“哀思”这个词就是指悲伤、思念的感情。
固:原来的意思。
于:比的意思。
或:“有的”的意思。
通过对以上重点词语的理解,通过让学生在读书的同时思索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培育学生仔细思索、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1.让学生自己按自然段依次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指名按自然段依次朗读课文,读完一段,说说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通过读课文让学生知道课文先讲了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及党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的意义;又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然后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搞好团结,提高志气,不怕牺牲,相互爱惜;最终讲了开追悼会的目的。
全文以“为人民服务”为线索,分五个自然段,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这样便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为下一步深化阅读课文,学习课文做了打算。
(五)指导难句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然后画出读不好的句子。
2.小组沟通,如何来读好画出的难句或长句。
3.提出读不好的句子,全班共同练习朗读。
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学生读起来可能有困难。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老师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时,可以采纳范读的方式,让学生听读,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练读。可以这样停顿: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中引用了一句古文,读好这句话,首先要了解这句古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读好这个长句。可以这样停顿: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探究提升老师总结达标测试(1)、读一读,写一些。bōxuēxīngwàngāisīchuīshìyuán()()()()jīngbīngjiǎnzhèngqīngyúhóngmáowǔhúsìhǎi()()()(2)、按不同查字法的要求填空。①用数笔画查字法,“鼎”字应查()画,读音是()。②用部首查字法,“鸿”字应查()部()画,读音是()。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
2.抄写读读写写的词语。板书设计为人民服务总结及反思焦滩中心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科目语文年级六单元三批注课题为人民服务课时支配第二课时任课老师签字学习目标(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化。
(二)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教学重难点(一)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二)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及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教法及学法研讨法、讲解法教具、课件打算课件教学过程预习提纲熟读课文。课题导入(一)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结构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索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为人民服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应如何为人民服务?
首先讲了我党及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意义;然后讲为人民服务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又讲为人民服务要相互关切,相互爱惜,相互扶植;最终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2.老师小结:这五个自然段讲了五层意思,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独立成为一段。互动展示(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结合这一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学生能够说出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了解放人民,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的回答深化详尽。
2.板示:
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板示出这两句话后,让学生读一读,比较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带点的词语中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谈一谈。
“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则说明白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这句话揭示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及人民群众有着亲密关系。
(三)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二段,可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第二段,画一画有哪些句子不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的问题可能集中在这两句话上: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可再让学生说说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使学生深化领悟“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句话老师可以启发学生理解。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与革命,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地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倒塌而牺牲。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震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3.学生领悟了这两个难句的意思,老师可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学生可能画出这几句话。
(1)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假如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指责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方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老师可将这些句子板示出来,然后提问,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句及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老师可以扶植、指导、启发学生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为人民服务,要擅长接受别人的指责。无论是自己的同志,亲密的挚友,还是平日相处时有冲突的人、反对过自己的人,这些人的指责都要听得进去。只要是正确的指责和意见,我们就要接受,就要改正,就要照办。这就表明白衡量是及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对人民有好处。
(2)学生还可能画出这句话: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肯定会兴盛起来。
学生提出这句话,老师可启发学生结合对上面几句话的理解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讲的是:人民的利益是衡量对错的标准。要使我们的队伍兴盛起来,就必需从人民的利益动身,坚持好的,坚持对人民有益的,改正错的,改正对人民无益的。
3.学生理解了这几个难句,老师可再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进一步深刻体会文章的含义,同时为后面的背诵奠定基础。
(五)学习第四段。
在前面三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实行了不同的形式教学生读书,找难句,提问题;点拨启发学生,理解难句。在第四段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探讨,自己学习。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第四段,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然后在小组中说说你对重点句的理解,最终再把不懂的句子提出来,小组里的几个同学共同探讨,相互补充。
2.集体探讨。
(1)请学生读自己画出的重点句,再谈谈自己的理解。
(2)把小组探讨后理解仍有困难的句子提出来集体探讨。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意这几句话的点拨。
①我们今日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依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万人口的依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依据地。当时这些依据地的人口总和是九千一百万。这句话是说,还要扩大抗日革命依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可见,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就是战胜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
②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果,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志气。
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定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果和光明,要树立信念,鼓足志气。
③我们的干部要关切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相互关切,相互爱惜,相互扶植。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相互关切、爱惜和扶植。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1)背诵之前应先让学生将这两段话再读一读,对这两段话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2)出示填空:
①()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指责指出。()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方法(),我们()。
背诵这几句时老师可指导学生抓住这几句话中的关联词语及重点词语,利用这些词语指导学生记忆。
②(“”)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我们就采纳了,只要我们为(),为(),我们这个队伍就()。
③我们都是来自(),为了一个(),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走这一条路。我们今日已经领导着有(),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要(),要提高()。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解救他们,我们要()。要奋斗就会(),死人的事是常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想到(),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削减那些()。我们的干部要(),()都要(),(),()。
在指导学生背诵时,老师可实行多种形式。如让学生自己比照课文口头填空,熟读,或同桌相互填空,小组填空等。也可以教学生一起背的方法,如先熟读再背诵、抓重点词背、分层背等等。
(六)学习第五段。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索,为什么要开追悼会?
指导学生理解开追悼会为了怀念死者,怀念那些曾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过贡献的人,同时开追悼会也能使人民更加团结,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探究提升(七)总结课文中心思想。
1.提问:这篇讲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然后按板书提示指名谈一谈。达标测试仔细读课文,填空。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出自西汉闻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所著的。这句话中“固”的意思是,“或”的意思是,“鸿毛”用来比方。整句话的意思是。②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完全”是指,“彻底”是指。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作业布置熟读课文。板书设计为人民服务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重於泰山
2、死的意义: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
3、不怕指责,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予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总结及反思焦滩中心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科目语文年级六单元三批注课题*一夜的工作课时支配一课时任课老师签字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2.实力目标:培育学生思维实力、探究实力、自学实力、口头表达实力、组织实力。
3.品德目标:培育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受周总理人格的宏大。教学重难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劳苦、简朴,感受其人格的宏大。教法及学法研讨法、讲解法教具、课件打算课件教学过程预习提纲熟读课文,画诞生字词。课题导入一、开课
齐读课题,看录像,谈观后感。互动展示二、学文
1.自读课文,勾画感动句。
2.小组沟通,反复朗读。
3.学生汇报所得,紧扣“劳苦、简朴”,老师相机引导。
(1)抓重点词句,谈体会。
(2)联系前后文谈体会。
(3)指导朗读。
4.拓展,汇报搜集资料,进一步体会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1)小组沟通,讲解并描述周总理工作、生活的感人事迹。
(2)老师讲解并描述“周总理一天工作时间表”,学生结合前面体会,进行比较,谈新体会,紧扣中心。
5.体会朗读,颂扬周总理。
(1)自由读。
(2)抽读。
(3)评读。
(4)集体品读。探究提升6.深化主题,接着汇报所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
(1)小组沟通,周总理工作、生活之外的资料。
(2)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7.激发学生,抒发真情实感。
面对周总理,你想说点什么……达标测试(1)、从课文中找出合适的量词填在括号里。一()文件一()台灯两()绿茶两()转椅一()写字台一()花生米(2)将上下两行意思相近的词语用线连接起来。思索普通增添劳苦马上简单简便立刻思考增加劳累一般(3)周总理办公设备“极其”简单,作者是怎样写的?(4)周总理整整工作了,仔细批阅了,却只喝了,吃了,还把没留意带歪了的小转椅,才去休息。作者亲眼看了总理一夜的工作后,心情,他忍不住想。他认为这样的总理是总理。作业布置熟读课文。板书设计工作劳苦任务重
时间长
看法仔细
一夜的工作(总理){
生活简朴陈设简单
夜宵简单总结及反思焦滩中心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科目语文年级六单元三批注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三课时支配第一课时任课老师签字学习目标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志向,接着培育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实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念,树立良好的志向观。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及观赏,感受习作的欢乐。
3.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教学重难点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志向,接着培育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实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念,树立良好的志向观。
教法及学法探讨法教具、课件打算课件教学过程预习提纲收集以“志向”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扶植学生积淀文化底蕴。课题导入一、创设交际情境
1.故事感染激发
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识了。“赶明儿成功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正是这样美妙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志向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志向是崇高的。
2.激发沟通愿望
a沟通关于志向的名言。
b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志向,你有什么志向呢?互动展示二、提升交际实力
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着重培育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灵敏性)
说说看,你的志向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志向?志向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打算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
2.指名沟通,了解状况。(在表达的自信上着重评价)
3.师生沟通,学习技巧。(在表达的技巧上着重引导)
a老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解并描述自己儿时的志向,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解并描述的。
b学生倾听、评价老师的发言:
听: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应。
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索、去理解。
说:在理解、敬重对方的基础上主动应对,及老师沟通。
4.生生沟通,运用技巧
a学生在组内沟通,老师参及。对个别在组内沟通有困难的学生,采纳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激励他们主动发言。
b互听互评,相互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评价时留意评价表达是否自信,看法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C举荐代表,打算参与全班沟通。探究提升三、全班互动沟通
1.指名倾诉自己的志向。
2.师生倾听、评价
小结:今日,我们倾诉了自己的志向。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颗志向的火种化成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向生命的每一天。达标测试作业布置把自己的志向讲给家长听。板书设计口语交际习作三志向总结及反思焦滩中心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科目语文年级六单元三批注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三课时支配第二、三课时任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征信考试题库:征信监管政策动态与信用风险管理法规试题
- 2025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信息可视化中的应用试题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内科护理学专项):全真模拟试题与答案解析
- 2025年医保政策调整与医疗行业人才培养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专业技能考核试卷: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发展试题
- 2025年小学英语毕业考试模拟卷:英语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识别试题集
- 2025年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试卷:艺术美学原理与应用实战演练题库
- 骨盆骨折术后发热护理措施
- 养老项目投资合同范本
- 养殖投资入股合同范本
- 孕产期甲状腺疾病防治管理指南
- 网球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书法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汇报课件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英语Unit1-2单元练习卷(含答案)
- 12《台阶》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 2024版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指南解读 课件
- 苏科版(2024)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复习重要知识点考点提纲
- 技术服务分包合同模板
- 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原卷版)
- CJ/T 123-2016 给水用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
- 跟着音乐游中国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州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