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遗传学中,性状是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的统称。下列有关生物性状的说法,正确的是()A.豌豆豆荚的饱满与豌豆种子的皱缩是一对相对性状
B.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显现的那个性状是显性性状
C.紫花萝卜自交后代有紫花、红花、白花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D.生物所表现的每种性状都是由一个特定的基因决定的2.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A.让该紫茎番茄自交 B.与绿茎番茄杂交
C.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 D.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3.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中,甲同学分别从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如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烧杯后摇匀,再继续下一次抓取,重复100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2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
B.乙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
C.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
D.本实验中,44.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有耳垂和无耳垂为两对相对性状,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现有一对双眼皮有耳垂的夫妇,已生育一个单眼皮无耳垂的孩子,如果这对夫妇再生第二个孩子,该孩子是双眼皮有耳垂的可能性是()A.116 B.18 C.3165.如图为二倍体水稻花粉母细胞(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显微图像,据图分析可得出该细胞中()
A.不含同源染色体 B.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含有12条染色体 D.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6.某同学在“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活动中,分别制作了4个黄色(2个5cm和2个8cm)和4个红色(2个5cm和2个8cm)的橡皮泥条,两种颜色分别代表来自父方和母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模拟减数分裂I的后期时,移向细胞同一极的橡皮泥条颜色应不同
B.将2个5cm黄色橡皮泥条连接起来,可模拟1个已经复制的染色体
C.四分体时期,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拼接可表示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互换
D.将4个8cm橡皮泥条先按同颜色连接在一起再并排,模拟1对同源染色体联会7.遗传性肾炎在幼儿时期往往具有蛋白尿或血尿,病情发展到青年时期会有慢性肾衰竭。已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图是某遗传性肾炎的家族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遗传性肾炎为隐性遗传病 B.Ⅱ-7不会向后代传递该致病基因
C.Ⅱ-3再生儿子必为患者 D.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8.某种家禽的豁眼和正常眼是一对相对性状,豁眼雌禽产蛋能力强,已知这种家禽的性别决定方式与鸡相同,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且在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现用纯合正常眼雄禽与豁眼雌禽杂交得到F1,F1自由交配得到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纯合正常眼雄禽与豁眼雌禽杂交,F1全为正常眼
B.F2的雌禽中,豁眼雌禽所占的比例为12
C.用豁眼雄禽与正常眼雌禽杂交,子代雏禽的雌雄可用眼型区分
D.F2中性别比例为1:1的原因是F1产生的含Z的配子:含W的配子=1:9.某研究小组对甲、乙两种生物的核酸分子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果:甲生物核酸中碱基的比例为A=30%、T=25%、C=25%、G=10%、U=10%;乙生物的遗传物质中碱基的比例为A=25%、U=25%、C=30%、G=20%。甲、乙两种生物可能为()A.小麦、肺炎链球菌 B.酵母菌、T噬菌体
C.蓝细菌、流感病毒 D.烟草花叶病毒、艾滋病病毒10.某科学家分析了多种生物DNA的碱基组成,发现这些生物的(A+T)(C+G)的值如表。以此,你能得出的结论是()DNA来源大肠杆菌小麦鼠猪肝猪胸腺猪脾(A+T)(C+G)1.011.211.211.431.431.43A.不同生物的DNA中脱氧核苷酸的组成一定不同
B.大肠杆菌DNA和小麦DNA中A+GT+C的值不同
C.小麦和鼠的DNA中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11.某生物兴趣小组将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大肠杆菌DNA的含氮碱基都含有15N。然后再将其转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提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离心分离,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根据含14N或15N的DNA离心后的位置,可确定⑤为亲代,②为子一代
B.若②是⑤的子代,则可以排除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的可能
C.若出现图中③的结果(带宽比3:1),则亲代DNA进行了2次复制
D.若出现图中④的结果,则说明出现了实验误差,需要重复实验12.从细胞分裂到遗传信息传递,几乎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体都离不开DNA复制这个过程。如图为某真核细胞中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其中①②表示DNA复制所需的两种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中的①是RNA聚合酶,②是DNA聚合酶
B.从图示看,两条子链都是由5'端向3'端延伸
C.解旋后的每一条母链均可作为合成子链的模板
D.真核生物中,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13.RNA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它与DNA、蛋白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框架。RNA包括tRNA、mRNA和rRNA三种(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t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称作1个密码子
B.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只能形成1个IRNA的结合位点
C.每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tRNA转运
D.合成一条含50个氨基酸的肽链,模版mRNA至少含有150个碱基
14.基于对染色体、DNA、基因、性状关系的理解,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染色体是DNA和基因的唯一载体 B.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C.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 D.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表型就不会变15.图1中m、n、l表示某哺乳动物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三个基因,a、b为基因的间隔序列;图2为1基因进行的某种生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1中a、b、m、n、1都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B.m、n、基因在不同的细胞中表达情况可能不同
C.图2中甲为RNA聚合酶,转录的方向是从右向左
D.图2中的丙与乙碱基的组成、排列顺序都相同16.蜂群中,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以蜂王浆为食的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而以花粉、花蜜为食的幼虫将发育成工蜂,幼虫发育成蜂王的机理如图所示。依据这一现象可得出()
A.蜂王和工蜂是体细胞内含两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生物
B.环境因素能影响DNA甲基化,从而影响生物的表型
C.DNA甲基化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导致性状改变
D.该实例中由食物引起的表型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17.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或减少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常见类型,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下列关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才属染色体变异
B.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二倍体
C.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
D.利用杂交培育的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西瓜属于单倍体18.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下列与结肠癌发生原因及癌细胞特征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人的DNA上本来就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B.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使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可能引起癌变
C.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可抑制癌变
D.癌细胞能无限增殖,且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19.科学家发现,人与猩猩和长臂猿的某段同源DNA的差异分别为2.4%、5.3%。有人据此推断:人与猩猩、长臂猿具有共同的祖先。下列各项不能作为支持这一论点的证据是()A.三种生物均属于脊椎动物,在器官、系统上均有相似之处
B.人和猩猩、长臂猿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
C.人和猩猩、长臂猿的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
D.三种生物在DNA的碱基序列或基因组方面高度接近20.2023年4月7日,旅美大熊猫“丫丫”回国。大熊猫属于食肉目动物,直到近代才逐渐进化成了杂食动物,喜欢吃竹子,野生的大熊猫也时常捕食其它小动物,尤其是肥美的竹鼠。下列有关说法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大熊猫食性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大熊猫长期食用竹子导致其牙齿咀嚼能力增强
C.大熊猫与竹鼠之间存在着协同进化
D.自然选择会导致大熊猫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0分)21.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通常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顶端长雄花序,叶腋长雌花序),但也有的是雌雄异株植物。玉米的性别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B、b,T、t)控制,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表。现有甲(雌雄同株)、乙(雌株)、丙(雌株)、丁(雄株4种纯合体玉米植株,回答下列问题:基因型B和T同时存在(B_T_)T存在,B不存在(bbT_)T不存在(B_tt或bbt)性别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1)若以甲为母本、丁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需进行人工传粉,具体做法______。
(2)乙和丁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F1自交,F2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_;F2中雄株的基因型是______。
(3)已知玉米籽粒的糯和非糯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为了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某研究人员将糯玉米纯合体与非糯玉米纯合体(两种玉米均为雌雄同株)间行种植进行实验,果穗成熟后依据果穗上籽粒的性状,可判断糯与非糯的显隐性。若实验结果是______,则糯是显性;若实验结果是______,则非糯是显性。22.如图1表示某动物(2N=4)体内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动物部分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无突变发生),并将这些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细胞______(填序号)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细胞①中染色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体组数分别为______。
(2)图1中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填序号)。④细胞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
(3)图2中细胞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填“甲”“乙”或“丙”)组细胞,图1中与之相对应的细胞为______(填序号)。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图1中的细胞______(填序号)中。
(4)若该动物基因型为AaBb,不考虑互换,则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基因型为______。
(5)生物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的意义在于______。23.生物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其中,同位素标记技术被广泛用于生物学研究,而病毒是常用的研究材料。图1为两种病毒(核酸不同)的物质组成;图2为某一卵原细胞及其细胞内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其放射性标记如图所示;图3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的部分检测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A、B化合物中,共有的元素是______,病毒e和病毒f体内的④(④表示碱基)总共有______种。
(2)赫尔希和蔡斯用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时用的病毒是图1所示的______(填“e”或“f”),其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是______。为实现该设计思路,用35S标记蛋白质时应标记图1B中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部位。
(3)若将图2细胞放在含32P的培养液中,让其只进行一次减数分裂,请依照图2在答题卡方框中画出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及其DNA放射性标记情况。假设该细胞内只有这两个DNA分子,且每个DNA分子均含有m个碱基,其中细胞内碱基T共占15%,则该细胞在形成卵细胞过程中共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______。
(4)图3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这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_____。若用32P标记的噬菌体进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结果发现上清液中的放射性32P远高于图中数据,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1点即可)24.油菜是我国南方一种常见且可观赏的油料作物。如图1表示该种植物某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示意图,图中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该植物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向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如图2所示,其中酶a和酶b分别由基因A和基因B控制合成。浙江省农科院陈锦清教授根据这一机制培育出高产油菜,产油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58%。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过程通常能精确进行的原因是______。
(2)图1中②过程所需的原料为______。图1中需要mRNA、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______(填图中标号),此过程中一个mRNA可以与多个核糖体结合的意义是______。
(3)图1所示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中,DNA、RNA是信息的载体,蛋白质是信息的表达产物,ATP为信息的流动提供能量,可见生命是______的统一体。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发现:少数生物的遗传信息也可以从RNA流向DNA,这一流动过程称为______。
(4)图2所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______;据图1、2分析,你认为在生产中能提高油菜产油率的基本思路是______。25.水稻(如图1)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花多且小,为两性花(如图2),育种环节繁琐,工作量大。袁隆平院士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曾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以表彰他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袁隆平院士的研究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找到了野生雄性不育的水稻,可以将其作为______(填“父本”或“母本”),大大简化了育种环节。
(2)杂交水稻的育种原理是______,利用的是F1的杂种优势,其后代会发生______,因此需要年年制种。
(3)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在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产生基因重新组合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4)在诱变育种过程中,通过诱变获得的新性状一般不能稳定遗传,原因是______,若要使诱变获得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需要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5)在水稻育种过程中,出现了具有耐盐性状的新品种,写出判断该变异性状是否能够遗传的最为简便的操作过程:______。26.“超级细菌”又叫多重耐药性细菌,不是特指某一种细菌,泛指对多种抗生素有耐药性的细菌。为探究某种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将含有相同浓度A、B、C三种抗生素的相同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一种为细菌提供生存空间和营养的基质)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灰色部分),图中D放置相同的不含抗生素的滤纸片,结果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______。D组存在的意义是______。
(2)上述图中最有效的是B培养皿中的抗生素,理由是______。
(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如图2所示:
①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______点。
②部分细菌的抗药性产生于环境变化之______(填“前”“中”或“后”),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______。
③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种群中______。
(4)我国卫生部门建立了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当某抗菌药物的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时,医疗机构就要将这一预警信息进行通报。请分析这一要求的合理性。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解:A、豌豆豆荚的饱满与豌豆种子的皱缩是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显现的那个性状是显性性状,B错误;
C、杂种自交后代同时呈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如紫花萝卜自交后代有紫花、红花、白花的现象,C正确;
D、基因与性状并非一对一的关系,有时两对基因决定一种性状,D错误。
故选:C。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①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②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③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本题考查了生物性状中的相关概念,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2.【答案】C
【解析】解:A、让该紫茎番茄自交,如果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该紫茎番茄为杂合子;如果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该紫茎番茄很可能为纯合子,A正确;
B、让该紫茎番茄与绿茎番茄杂交,如果后代出现绿茎番茄,则该紫茎番茄为杂合子;如果后代都是紫茎番茄,则该紫茎番茄很可能为纯合子,B正确;
C、让该紫茎番茄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不论紫茎番茄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后代都是紫茎番茄,C错误;
D、让该紫茎番茄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如果后代出现绿茎番茄,则该紫茎番茄为杂合子;如果后代都是紫茎番茄,则该紫茎番茄很可能为纯合子,D正确。
故选:C。
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鉴别,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3.【答案】B
【解析】解:A、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图①②中放的小球都是D或d,甲同学分别从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模拟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记录字母组合模拟了精卵的随机结合,所以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1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A错误;
B、图①放的小球都是D或d,图③中放的小球都是R或r,乙同学分别从如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模拟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记录字母组合模拟了基因的自由组合,B正确;
C、乙同学在①中抓取D的概率为12,在③中抓取R的概率为12,则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12=14,C错误;
D、在自然界中雌配子的数量与雄配子的数量并不相等,本实验中,4个烧杯中的小球总数不必须相等,D错误。
故选:B。
由图示可知: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图①②中放的小球都是D或d,甲同学分别从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模拟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记录字母组合模拟了精卵的随机结合;图①放的小球都是D或4.【答案】D
【解析】解:一对双眼皮有耳垂的夫妇,已生育一个单眼皮无耳垂的孩子,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双眼皮、有耳垂为显性性状,单眼皮、无耳垂为隐性性状。假设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这对相对性状用A/a表示,有耳垂和无耳垂这对相对性状用B/b表示,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则双亲的基因型为AaBb、AaBb,如果这对夫妇再生第二个孩子,该孩子是双眼皮有耳垂(A_B_)的可能性是34×34=916,D正确。
故选:D。
现有一对双眼皮有耳垂的夫妇,已生育一个单眼皮无耳垂的孩子,说明双眼皮、有耳垂为显性性状,单眼皮、无耳垂为隐性性状。5.【答案】B
【解析】解:A、该细胞含有四分体,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因此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
B、该细胞含有四分体,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而导致基因重组,B正确;
C、图示细胞含有12个四分体,即12对同源染色体,24条染色体,C错误;
D、图示细胞含有四分体,四分体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D错误。
故选:B。
分析题图:图示细胞中含有12个四分体,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因此该细胞含有24条染色体。
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6.【答案】A
【解析】解:A、模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细胞同一级的橡皮泥条颜色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A错误;
B、由于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所以将2个5cm蓝色橡皮泥条扎在一起,可模拟1个已经复制的染色体,B正确;
C、四分体时期,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拼接可表示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互换,C正确;
D、将4个(2个蓝色、2个红色)8m橡皮泥条按同颜色扎在一起再并排,可模拟1对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形成四分体,D正确。
故选:A。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7.【答案】B
【解析】解:A、由遗传系谱分析可知,遗传性肾炎为伴X显性遗传病,A错误;
B、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Ⅱ-7正常,不携带致病基因,不会向后代传递该致病基因,B正确;
C、Ⅱ-3患病,但其女儿Ⅲ-4正常,所以Ⅱ-3基因型为XAXa,Ⅱ-3与Ⅱ-4(XaY)再生儿子基因型为XAY或XaY,C错误;
D、由分析可知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D错误。
故选:B。
根据题意结合系谱图进行分析,已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3患病,其父亲Ⅱ-1也应该是患者,但系谱图显示Ⅱ-1正常,所以该病不是伴X隐性遗传病,而是伴X显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为A、a。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能力,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正确计算遗传病的发病概率。
8.【答案】D
【解析】解:AB、用纯合体正常眼雄禽(ZAZA)与豁眼雌禽(ZaW)杂交,理论上,F1个体的基因型为ZAW、ZAZa,即雌雄均为正常眼,F1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2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ZAW(正常雌)、ZAZa(正常雄)、ZaW(豁眼雌性)、ZAZA(正常雄),可见F2雌禽中豁A眼禽所占的比例为12,AB正确;
C、亲本的基因型为豁眼雄禽ZaZa、正常眼雌禽ZAW,二者杂交产生的后代的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子代雄禽全为正常眼(ZAZa),而雌禽全为豁眼(ZaW),子代雏禽的雌雄可用眼型区分,C正确;
D、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能产生2种比例相等的雌配子,即Z:W=1:1;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只能产生1种雄配子,即含有Z的卵细胞和精子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含有W的卵细胞和精子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D错误。
故选:D。
题意分析,某种家禽的性别决定是ZW型,雄禽和雌禽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ZZ和ZW,由题目中的信息可知,雄性豁眼的基因型为ZaZa,雄性正常眼的基因型为ZAZA和ZAZa,雌禽豁眼基因型为ZaW,雌禽正常眼基因型为ZAW。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9.【答案】C
【解析】解:A、甲生物可以是小麦,但乙生物为RNA病毒,不可能是肺炎链球菌,A错误;
B、甲生物可以是酵母菌,但乙生物是RNA病毒,而T2噬菌体是DNA病毒,B错误;
C、甲生物是细胞类生物,可以是蓝细菌,乙生物是RNA病毒,可以是流感病毒,C正确;
D、甲生物是细胞类生物,不可能是烟草花叶病毒,D错误。
故选:C。
分析题文:甲生物核酸中有A、C、G、T、U五种碱基,说明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为细胞类生物;乙生物的遗传物质中碱基的比例为A=25%、U=25%、C=30%、G=20%,说明乙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则乙生物为RNA病毒。
本题考查核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及化学组成,掌握DNA和RNA的区别,能根据题干信息推断甲、乙的生物类别,再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10.【答案】D
【解析】解:A、不同生物的DNA中脱氧核苷酸的组成相同,都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的,A错误;
B、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分子中,A=T、C=G,则A+GT+C=1,因此大肠杆菌DNA和小麦DNA中A+GT+C的值相同,都是1,B错误;
C、小麦和鼠中A+TC+G的比值相等,但两者的DNA中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C错误;
D、根据表中猪肝和猪脾中A+TC+G的比值相等可知,同一生物不同组织的DNA碱基组成相同,D正确。
故选:D。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C和G之间有311.【答案】C
【解析】解:A、根据题干信息,亲代DNA的含氮碱基都含有15N,离心后属于重带,即图中⑤,再将其转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形成的子一代DNA一条链是15N,一条链是14N,离心后属于中带,图中②,A正确;
B、一个DNA分子形成两个DNA分子,如果是全保留复制,其中一个是亲代的DNA分子,而另一个则是新形成的DNA分子,离心后出现一个重带,一个轻带;如果是半保留复制,则新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形成的子一代DNA一条链是15N,一条链是14N,离心后属于中带,图中②,故若②是⑤的子代,则可以排除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的可能,B正确;
C、亲代DNA进行3次复制,形成了8个DNA,其中2个DNA一条链是15N,一条链是14N,另外6个DNA两条链都是14N,离心后出现图中③的结果(带宽比3:1),C错误;
D、亲代DNA的含氮碱基都含有15N,离心后属于重带,即图中⑤,再将其转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形成的子一代DNA一条链是15N,一条链是14N,离心后属于中带,若出现图中④的结果,则说明出现了实验误差,需要重复实验,D正确。
故选:C。
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的DNA分子复制后,两个子代DNA分子是:一个15N-15N,一个14N-14N,在离心管中分布的位置是一半在轻带、一半在重带;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的DNA分子复制后,两个子代DNA分子都是15N-14N,在离心管中分布的位置全部在中带。
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12.【答案】A
【解析】解:A、酶①是解旋酶,其作用是解开DNA双链;②是DNA聚合酶,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从而连接成DNA片段,A错误;
B、DNA复制时,两条子链都是由5'端向3'端延伸,B正确;
C、DNA复制时,解旋后的每一条母链均可作为合成子链的模板,C正确;
D、真核生物中,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正确。
故选:A。
据图分析,图示DNA复制过程,①表示解旋酶,②表示DNA聚合酶。
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条件、特点及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3.【答案】D
【解析】解:A、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称作1个密码子,A错误;
B、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6个碱基的位置,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B错误;
C、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能由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C错误;
D、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已知一条多肽链中有50个氨基酸,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的mRNA分子至少含有碱基数目为50×3=150个,D正确。
故选:D。
RNA分子的种类及功能:
(1)mRNA:信使RNA;功能: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2)tRNA:转运RNA;功能:mRNA上碱基序列(即遗传密码子)的识别者和氨基酸的转运者;
(3)rRNA:核糖体RNA;功能:核糖体的组成成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4.【答案】C
【解析】解:A、染色体是DNA和基因的主要载体,此外在线粒体、叶绿体等也含有DNA和基因,A错误;
B、非等位基因不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如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基因也为非等位基因,B错误;
C、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C正确;
D、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表型可能改变,原因是表型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2、基因型+环境→表型。
本题考查基因、基因型和表型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DNA、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掌握基因型、表型及环境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5.【答案】B
【解析】解:A、图1中a、b为基因的间隔序列,不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A错误;
B、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m、n、l基因在不同的细胞中表达情况可能不同,B正确;
C、图2中甲为RNA聚合酶,丙转录的方向是从左向右,C错误;
D、图2为转录过程,其中甲为RNA聚合酶,乙为模板链,丙为mRNA,DNA转录形成的mRNA与模板链的碱基组成和排列顺序都不同,D错误。
故选:B。
分析图1:m、n、1表示哺乳动物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三个基因,a、b为基因的间隔序列;
分析图2:图2为转录过程,其中甲为RNA聚合酶,乙为模板链,丙为mRNA。
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6.【答案】B
【解析】解:A、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体细胞内含两个染色体组,属于二倍体,A错误;
B、据图可知,蜂王浆能抑制Dnmt3基因表达,影响DNA甲基化,从而使其发育为蜂王,因此环境因素能影响DNA甲基化,从而影响生物的表型,B正确;
C、DNA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性状改变,C错误;
D、该实例属于表观遗传,表观遗传可以遗传给后代,D错误。
故选:B。
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导致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进而使翻译不能进行,最终无法合成相应的蛋白质,从而抑制基因的表达。
本题主要考查表观遗传的相关知识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7.【答案】B
【解析】解:A、无论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都属于染色体变异,A错误;
B、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如果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则是二倍体,如果是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则是单倍体,B正确;
C、若某单倍体细胞内含有1个染色体组,则用秋水仙素处理该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是二倍体,若某单倍体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则用秋水仙素处理该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是四倍体,所以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不一定是二倍体,C错误;
D、利用杂交培育的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西瓜,是有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是三倍体,D错误。
故选:B。
1、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基本类型:
(1)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如:21三体综合征,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
(2)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增加或减少。
2、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1)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2)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本题考查了染色体数目变异以及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18.【答案】C
【解析】解:A、人的DNA上本来就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A正确;
B、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可导致细胞癌变,B正确;
C、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可导致细胞癌变,C错误;
D、癌细胞能无限增殖,且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D正确。
故选:C。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
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19.【答案】C
【解析】解:A、三种生物均属于脊椎动物,在器官、系统上均有相似之处,在比较解剖学水平上支持人与猩猩、长臂猿具有共同的祖先,A错误;
B、人和猩猩、长臂猿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在胚胎学水平上支持人与猩猩、长臂猿具有共同的祖先,B错误;
C、人和猩猩、长臂猿的生命活动并不都是靠能量驱动的,如被动运输过程就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该说法不支持人与猩猩、长臂猿具有共同的祖先,C正确;
D、三种生物在DNA的碱基序列或基因组方面高度接近,从分子水平支持人与猩猩、长臂猿具有共同的祖先,D错误。
故选:C。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
(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
(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和结论。
20.【答案】B
【解析】解: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大熊猫食性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不符合题意;
B、变异是不定向的,大熊猫牙齿咀嚼能力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大熊猫长期食用竹子导致的,B符合题意;
C、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属于协同进化,因此大熊猫与竹鼠之间存在着协同进化,C不符合题意;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变化,因此自然选择会导致大熊猫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1.【答案】对母本甲的雌花花序进行套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丁的成熟花粉,撒在甲的雎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116
bbTT、bbTt
糯性植株上全为糯性籽粒,非糯植株上既有糯性籽粒又有非糯籽粒
非糯性植株上只有非糯籽粒,糯性植株上既有糯性籽粒又有非糯籽粒【解析】解:(1)甲(雌雄同株)、乙(雌株)、丙(雌株)、丁(雄株),且四株均为纯合体,因此可推断出甲的基因型为BBTT,乙、丙基因型可能为BBtt或bbtt,丁的基因型为bbTT。若甲为母本,丁为父本杂交,因为甲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所以在花粉未成熟时需对甲植株雌花花序套袋隔离,等丁的花粉成熟后再通过人工授粉把丁的花粉传到甲的雌蕊柱头后,再套袋隔离。
(2)根据题干信息“乙和丁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可知乙基因型为BBtt,丁的基因型为bbTT,F1基因型为BbTt,F1自交得到的F2基因型及比例为9B_T_(雌雄同株):3B_tt(雌株):3bbT_(雄株):1bbtt(雌株),由于乙基因型为BBtt,故丙的基因型为bbtt,F2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所占比例是14×14=116,雄株的基因型为bbTT、bbTt。
(3)假设糯和非糯这对相对性状受A/a基因控制,因为两种玉米均为雌雄同株植物,间行种植时,既有自交又有杂交。若糯性为显性,基因型为AA,非糯基因型为aa,则糯性植株无论自交还是杂交,糯性植株上全为糯性籽粒,非糯植株杂交子代为糯性籽粒,自交子代为非糯籽粒,所以非糯植株上既有糯性籽粒又有非糯籽粒。同理,若非糯为显性时,非糯性植株上只有非糯籽粒,糯性植株上既有糯性籽粒又有非糯籽粒。
故答案为:
(1)对母本甲的雌花花序进行套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丁的成熟花粉,撒在甲的雎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2)116
bbTT、bbTt
(3)糯性植株上全为糯性籽粒,非糯植株上既有糯性籽粒又有非糯籽粒
非糯性植株上只有非糯籽粒,糯性植株上既有糯性籽粒又有非糯籽粒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B和T同时存在(B_T_)为雌雄同株异花,T存在、B不存在(bbT_)表现为雄株,T不存在(B_tt或bbtt22.【答案】②④
8、4、4
①③
精细胞
丙
①
②
AB、ab或Ab、aB
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解析】解:(1)由图1分析可知,②④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细胞①中染色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体组数分别为8、4、4。
(2)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图1中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①③。由于细胞②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该动物为雄性,所以④细胞的子细胞名称为精细胞。
(3)由图2分析可知,甲组细胞中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的细胞,乙组细胞可表示未分裂的细胞、间期、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的细胞,丙组细胞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的细胞,因此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丙。图1中与之相对应的细胞为①。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对应图1中的②细胞。
(4)若该动物基因型为AaBb,不考虑互换,则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2种基因型,分别为AB、ab或Ab、aB。
(5)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的意义是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故答案为:
(1)②④;8、4、4
(2)①③;精细胞
(3)丙;
①;②
(4)AB、ab或Ab、aB
(5)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1、分析图甲: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分析图乙:甲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的细胞;乙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未分裂的细胞、间期、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的细胞;丙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的细胞。
本题结合细胞图像和染色体数目变化有关图形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染色体行为特征及数目变化判断细胞所处时期,并进行分析应用。
23.【答案】C、H、O、N
5
e
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各自的作用
①
0.7m
细菌没有裂解,无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
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保温时间过短,亲代噬菌体尚未注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解析】解:(1)分析图1可知,A是核苷酸,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B是氨基酸,主要由C、H、O、N组成,所以图1的A、B化合物中共有的元素是C、H、O、N。图1中c是由核糖核苷酸构成的RNA,b是DNA,所以病毒e是DNA病毒,病毒f是RNA病毒,病毒e和病毒f体内的④碱基)总共有A、T、C、G、U5种。
(2)赫尔希和蔡斯用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时用的病毒是噬菌体病毒,其遗传物质为DNA,是图中的e即DNA病毒,其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各自的作用。图1中①表示R基,⑤表示氨基,氨基中不含S元素,所以为实现该设计思路,用35S标记蛋白质时应标记图1B中①。
(3)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DNA在减数分裂前进行复制,又因为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所以以图2中两个DNA为模版,并以含32P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的条件下,得到的两条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的四条链都含有32P,另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32P一条链含31P。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会发生着丝粒分开,卵细胞中的1个DNA分子2条链含有32P或一条链含32P一条链含31P。所以得到的卵细胞及其DNA放射性标记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假设该细胞内只有这两个DNA分子,且每个DNA分子均含有m个碱基,其中细胞内碱基T共占15%,则碱基G的含量为50%-15%=35%,则每个DNA分子中鸟嘌呤碱基(G)的数目为0.35m,该细胞在形成卵细胞过程中需要复制一次,即相当于新形成两个DNA分子,因此共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0.7m。
(4)图3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否则细胞外32P放射性会增高。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中,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上清液有放射性;保温时间过长,部分噬菌体增殖后释放出来,离心后,上清液有放射性。所以结果发现上清液中的放射性32P远高于图中数据,其原因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或保温时间过短,亲代噬菌体尚未注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故答案为:
(1)C、H、O、N
5
(2)e
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各自的作用
①
(3)
0.7m
(4)细菌没有裂解,无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
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保温时间过短,亲代噬菌体尚未注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
24.【答案】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③
可以同时合成多条肽链(或少量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物质、能量、信息
逆转录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促进酶a合成,抑制酶b合成
【解析】解:(1)分析图可知,①表示DNA的复制,DNA通常能精确进行的原因是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2)②表示转录过程,合成RNA,因此所需的原料是4种核糖核苷酸。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翻译蛋白质,图1中需要mRNA、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③翻译。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3)图1所示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中,DNA、RNA是信息的载体,蛋白质是信息的表达产物,ATP为信息的流动提供能量,可见生命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少数生物的遗传信息从RNA流向DNA,这一流动过程称为逆转录。
(4)图2表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分析图2可知,PEP在酶a的催化下转化为油脂,在酶b的催化下转化为氨基酸,酶a和酶b的本质为蛋白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所以为了提高油菜产油率,可以促进酶a合成或抑制酶b合成。
故答案为:
(1)DNA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2)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③可以同时合成多条肽链(或少量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3)物质、能量、信息
逆转录
(4)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促进酶a合成,抑制酶b合成
1、DNA复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需要DNA聚合酶和解旋酶,发生场所为细胞核。
2、DNA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需要RNA聚合酶,发生场所为细胞核。
3、翻译:以mRNA为模板,需要tRNA作为转运氨基酸的工具,发生场所在核糖体。
4、分析题图:①表示DNA复制,②表示DNA转录,③表示翻译。
本题考查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三大过程,熟知基因表达的各个环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明确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大型运动会安防系统合同
- 2024年度大数据分析服务合同标的明细
- 2024年专用:租赁合同保证金条款汇编
- 2024年度居民住宅铝合金门窗安装工程合同
- 2024年废旧物资回收协议
- 2024工程合规审查中的黑白合同问题探讨
- 04版智能硬件研发与制造分包合同
- 2024年国际货运代理及仓储物流合作合同
- 2024年度5G基站建设与运营合作协议
- 2024年一年级数学老师家长会
- 《微生物与健康》课件PPT【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 窃电与违约用电
- 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及执业许可流程图
- 031超高超限梁板模架专项方案交底
- 心肺复苏及AED的使用
- 2023届高考议论文段落提升指导课件(共32张PPT)
- 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
- 2023年鹤壁市鹤山区小升初英语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内部合伙人制度与股权激励方案
- 《云南江川天湖化工有限公司清水沟磷矿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
- 绿化工程投标书模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