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学教学片断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1页
从数学教学片断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2页
从数学教学片断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3页
从数学教学片断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德践行慎教善导第4页共4页从数学教学片断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在我区实施已有四个年头了,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课堂的动感和鲜活,看到学生学习方式的明显变化,看到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学生的探究和争鸣。但是冷静地思考一些课堂教学现象,在热闹、自主合作、探究的背后,也折射出许多形式与无效。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下面本人试从教学片断中与大家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片断一:教学情景的创设案例呈现一:在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时”一课时,有教师是这样创设情景的:如图(多媒体呈现),A、B两点是一条河的两端,你能用什么方法测量A、B两点的距离?接着学生讨论,气氛热烈,约2分钟后,学生一一回答,有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的,有用勾股定理的,有用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有用平移、对称的……几乎囊括了学生已会的所有方法。教师将学生回答的方案一一用多媒体展示出来。正当学生不亦乐乎时,教师冷不丁冒出一句:“还有其它方法吗?”接着冷场,课堂一下子从“沸点”到了“冰点”,下面鸦雀无声。教师不慌不忙,沉着等待(在等什么呢?)。过了一会儿还是没有学生回答,教师面露慌色,看看时间过去了近十分钟,教师突然宣布:还有一种方法,如图,取点C,连接AC、BC,分别取AC、BC的中点D、E,连接DE,若DE=a,则AB=2a。学生一脸惊讶(大概是在想教师本领大吧)。到此,上课时间已过去十多分钟了,接下去还要讲解三角形中位线定义,探索及证明中位线定理,这堂课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了。案例分析:“情境”与学生的数学学习直接相关,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当前课改中教师所追求的,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的情境设计使学生能解决有效学习情境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有效情境的创设,应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形成基本的思维技能。如果教学情境妨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或延缓了教学的最佳时间,或过于牵强附会,那么这样的教学情境就缺乏有效性。上述案例中那位教师情景创设粗看具有发散性和开放性,但因为没能引导学生直接进入主题,目标导向不明确,导致学生思维阻断,积极性受挫,虽教师“救场”,但引起学生的愕然,教师在时间较紧张的情况下,才急急引入正题,却已失去最佳时机。这种情景的创设实际上根本激发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不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这种情景创设充其量只能是原有教学知识的展示,对于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却无多大益处,而且还妨碍了本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应对策略:教学情景的创设应有利于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如果上述案例换种情景呈现,效果如何?案例呈现二:如图,要测量AB两点的距离,你有什么方法吗?让学生简要回答后,教师说:有人用了这样的方法,如图取点C(教师板书),连接AC、BC,得到三角形ABC,再取AC、BC的中点D、E,连接DE,量得DE的长度,就知道AB的长度是DE的两倍,且DE//AB,你觉得他的方法对吗?你能否进行验证?接着同学们纷纷动手,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案例二中的教师虽然创设的是同一个情景,但让学生回顾后,直奔主题,且用问题诱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从“裁判”的角度去验证方法的正确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堂课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的情景创设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目标的达成。本人认为,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智力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另一方面,进行思路导向,沟通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具体形象与概括抽象的联系,奔向问题中心,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认识数学,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所以,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指向性,使情景创设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

片断二:课件的制作与应用案例呈现:本人在听一位教师所上的“完全平方公式”课时,该教师从公式的引入推导、理解记忆、模仿计算、巩固应用等环节均用课件呈现。这堂课下来,整块黑板空空如也,未见该教师有任何板书,看上去,整堂课师生配合融洽,课堂气氛热烈,似乎达成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但课后让学生做题,错误百出。案例分析:目前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已广泛运用到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并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它独有的魅力。特别是那些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数学内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既具体形象,又直观易懂,还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再配上那悦耳的音乐和美丽的动画,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本节课在讲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时,特别是用面积来解释公式时,可借助多媒体“数形结合”的直观形象、图形关系的动态描述等优越性,这是课堂板书难以达成的。但是,没有板书的多媒体教学也是低效的,因为它过多地强调预设,忽视课堂生成,使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的思维走,牵制了学生的思维。如用板书教师可以跟着学生的思路走,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发现、纠正,更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多媒体无法解决数学教学中生成的许多问题,只有板书才能。应对策略:教师要恰当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关注课件制作和使用的有效性。信息技术不能代替板书。如本节课在推导公式时,本人认为完全不需要多媒体展示。教师可在复习“平方差公式、多项式乘法”的基础上,编一组公式引入推导的题组让学生自主探索。如这样引入:看谁算得快(1)(x+3)(x+5)=?

(2)

(x+3)(x-3)=?(3)

(x+5)2=?(4)(a+b)2=?(5)

(2x+y)2=?

你认为以上哪个计算结果可作为公式运用。这样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能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避免课件的先入为主、一厢情愿,更能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来说,知道为什么比知道是什么更重要。所以对课件的作用也要一分为二。重要的概念或图形在多媒体中也只作短暂的停留,学生易忘记。而且在数学教学中,课件制作使不少教师习惯于用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去取代学生的理解,忽略了学生的认知特点,甚至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师而言,更要注重研究课件与板书的互补性,切不可忽视板书在教学中易于串联知识网络帮助学生记忆、易于暴露学生思维过程、展示学生才华、易于帮助学生反复思考,充分让学生记忆等显著特征。而且课件处理不好,会象放电影,“过去了有时不再回来”,多媒体不能解决的许多问题还需要板书去完成。本人认为: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非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达成三维目标,课件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用在该用的地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数学,以达成提高课堂教学的目标。从多媒体教学的角度进行教学改革时,就要一方面正视这些局限性,另一方面要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本人还是认为在利用多媒体的同时,每节数学课中板书上应该有数字或图形。另外,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或生成的内容一定要在板书上呈现,提高认识,加深印象。

片断三、作业的布置与反馈案例呈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一节课的四十分钟时间是这样分配:教师用五分钟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用三十分钟时间来讲解书中的例题和老师自己补充的题型,五分钟时间用于总结和作业布置。在课堂中学生没有练习或很少有练习的机会。案例分析:如果整节课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独立练习的机会,缺少把学到的知识内化及转化为能力的过程,那么这节课是无效的。有些教师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