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I卷高考地理分析
高考地理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13年全国I卷高考地理分析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
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
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
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
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
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
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
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
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B.原材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D.企业
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
便捷
【答案】1.D2.A3.C
【解析】
试题分析:
1.注意抓住时间,20世纪80年,结合材料"20世纪80
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
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注意不要错
选"市场广阔",虽然材料中提到"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
生产基地",但是材料中是"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
的陶瓷生产基地",这是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结果,获得了广
阔的市场,不是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在
20世纪80年代初,珠三角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政策优
势明显,国家政策倾斜使得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
产线。佛山瓷业发展的原材料并不充足,20世纪80年代,劳
动力素质也不高。
2.材料"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
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这说明原来佛山陶瓷产业区变成
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中心城区,即佛山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促
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原材料和市场需求并没有发生明显
变化,企业竞争加剧不是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
因。
考点:工业区位和产业转移。
【名师点睛】该题组文字材料字数不多,但隐含的信息量
大,考查学生快速获取与问题相关的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需
要学生静下心来思考分析。第1题最容易错选A了,20世纪
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
才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与同期的
景德镇相比得出,改革开放政策是佛山有而景德镇不具有的,
而开放政策的实施利于引进国外生产线继而发展陶瓷产业。第
2题,由文字材料中"佛山的陶瓷主产区划入中心城区范
围",进而联系该地城市发展,地价,劳动成本及治污成本的
上升导致产业结构调整,陶瓷产业的外迁。第3题,提取文字
信息: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明确景
德镇陶瓷产业历史悠久,推理其产业基础好。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
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
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
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
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
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
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
完成4-6题。
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
市的
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
5.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
活动的
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
6.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答案】4.A5.B6.D
【解析】
试题分析:
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
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
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这可知限
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核心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
务人口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不受影响,因而城市的服务等
级也没有受到限制。
5.根据材料,各城市分工明确,同类产业活动集中在同
一个城市,因而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
类产业活动的空间集聚,技术创新、市场扩展和产品升级不是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是产生的直接影响。
考点:城市化和城市规划。
【名师点睛】该题组通过文字材料信息,考查学生获取地
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的能力。第4题,解答该
题的关键点是通过文字信息明确该空间规划的一个特点:核心
城市功能定位,由文字信息中的"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
能,各城市分工明确"可知并进而推知这些核心城市的服务种
类受到了限制。第5题,通过获取文字信息,可明确该空间规
划的另一个特点:城乡土地空间分布明确。"城镇之间设置
不可侵占的绿地"明确并进一步推理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
间在空间上有着明确的地域分布,所以促进了同类产业活动的
空间集聚。第6题,通过对文字信息归纳总结,该地区规划的
城市地域与空间结构,体现了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
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
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
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
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
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
沉积量大
【答案】7.C8.B9.D
【解析】
试题分析:
7.该题从静态角度考查同一条贝壳堤形成时期海岸线的
位置变化。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任
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则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
带堆积,这是海岸线位置稳定才会形成贝壳堤。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
堤的形成说明出现海岸线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
沉积也大,从而形成多条贝壳堤。
考点:堆积地貌形成条件和过程。
【名师点睛】该题组是选择题部分难度最大的一组题,围
绕"贝壳堤"这个主题,考查了河流堆积作用、海浪侵蚀及堆
积作用,要求学生对有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较强分析推
理能力。第7题,学生容易被图中几条贝壳堤干扰,考虑几条
贝壳堤形成的动态过程,认为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而错选
B,这就要求学生审题一定要准确,抓住"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
成过程中"的关键词"任一条贝壳堤"和"形成过程中"。第
8题,该题从动态的角度探究海岸线是如何远离贝壳堤的,主
要是由于海水的堆积作用造成的。第9题,该题从动态的角度
揭示了多条贝壳堤的形成与河流入海口的变动及携带泥沙情
况,主要考查了河流泥沙的沉积作用对海岸带的形成起到了重
要的作用。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
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
土壤中磷累积量。图2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
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
10.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
11.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学
【答案】10.A11.C
【解析】
11.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磷累积
量较低,根据材料提示"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土壤
含水量低不利于磷的积累,大气温度低有利于磷的积累,地表
径流越小越有利于磷的积累;山坡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较
低,说明土壤含水量较低。山坡2000-3000米处生物生产量应
高于海拔4000米附近磷高累积区。
考点: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不大,主要通过获取图文信息,
分析地理环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第10题,解答该题,先读
取图中磷高积累区的海拔高度为4000米左右,再结合四川所
在的纬度位置,可推测出该海拔高度所属自然带的类型。第
11题,读图可知2000-3000米处磷积累量很低,该地为山地
迎风坡降水最丰富地段,植物生产量高;由文字信息可知大气
温度低利于磷的积累;地表径流越小越利于磷的积累;土壤含水
量低不利于磷的积累,由此确认C选项符合题意。
>地理纵横>最新资讯>更多高考>更多教育>高考软着陆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
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
考生根据需求做答。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七下地理知识点总
结高中必修二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高中地理必修一冷热
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教案初中地理
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知识点邓州市地理竞赛试题高三地理
必修一综合习题高中地理知识竞赛题库高三地理选择题专项
训练,三、地理原理与规律应用型高中地理,,欧洲,,,,试题
高中地理知识点框架高中地理必修一试题高中地理必修二教
案高三地理答题技巧高三二轮复习地理自然灾害高一地理
必修一知识点高中地理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冷藏合同范本
- 加工车间转租合同范本
- 不见面签订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合肥货运车从业考试题
- 个人施工承揽合同范本
- app开发合同范本模板
- 加工订单合同范本模板
- 农村供热服务合同范本
- 个人股权质押合同范本
- 光租船合同范本
-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一次性死亡赔偿协议模板(2篇)
- 广州电视塔钢结构施工方案
- 2024年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梅大高速茶阳路段“5·1”塌方灾害调查评估报告》专题警示学习
- 2024年06月江苏昆山鹿城村镇银行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小学二年级100以内进退位加减法800道题
- 3ds Max动画制作实战训练(第3版)教学教案
- 艾滋病丙肝梅毒
- CNAS-CL01-G001:2024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应用要求
- 春季安全行车培训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