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_第1页
高考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_第2页
高考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_第3页
高考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_第4页
高考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4高考历史专题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条约规定:“决心保障基于民主、个人自由及法治原则的各国人民之自由、共同传统及文明,愿意促进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与幸福,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及维持和平与安全。”由此建立了()A.联合国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欧洲共同体D.华沙条约组织2.“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多数美国人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3.20世纪80年代,尼克松说:“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的思想、人民、社会同我们相接触。如果我们不这样做,而是孤立东方,减少它同我们的联系,我们就丢掉了我们对付克里姆林宫领导人的一件最有效的武器。”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其标志着美国“和平演变”战略的正式实施B.其实质与杜鲁门主义相同C.其表明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攻势1/14高考历史专题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条约规定:“决心保障基于民主、个人自由及法治原则的各国人民之自由、共同传统及文明,愿意促进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与幸福,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及维持和平与安全。”由此建立了()A.联合国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欧洲共同体D.华沙条约组织2.“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多数美国人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3.20世纪80年代,尼克松说:“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的思想、人民、社会同我们相接触。如果我们不这样做,而是孤立东方,减少它同我们的联系,我们就丢掉了我们对付克里姆林宫领导人的一件最有效的武器。”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其标志着美国“和平演变”战略的正式实施B.其实质与杜鲁门主义相同C.其表明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攻势D.其目的在于推行自由、民主价值观4.二战后,苏联等国签订的某条约的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在该条约影响下()A.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B.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C.美国对苏联全面“冷战”D.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部分5.下面是1947年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2/14A.冷战时期美国的遏制战略B.两极对峙格局在西欧形成C.美苏仍保持战时合作状态D.西欧社会制度正加速转型6.1963年6月25日,时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到访西柏林,发表了著名演说——我是一个柏林人。他在演说中指出“两千年前,一个时代最骄傲的宣言是‘我是罗马公民’。今天,在自由世界,震彻寰宇的最强音是‘我是一个柏林人’”。由此推断,肯尼迪把当时的西柏林视为()A.捍卫西方价值观的桥头堡B.西方世界最自由的城市C.美苏冷战对抗的前沿D.西方实行“和平演变”的阵地7.1947年,苏联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苏联代表准确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真实宗旨所在B.随着马歇尔计划公开和冷战加剧,苏联对美国经济政策产生反感情绪C.为了遏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D.美国政府服从于冷战需要,把苏联排斥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外8.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做出了退让。这反映出美苏()A.双方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2/14A.冷战时期美国的遏制战略B.两极对峙格局在西欧形成C.美苏仍保持战时合作状态D.西欧社会制度正加速转型6.1963年6月25日,时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到访西柏林,发表了著名演说——我是一个柏林人。他在演说中指出“两千年前,一个时代最骄傲的宣言是‘我是罗马公民’。今天,在自由世界,震彻寰宇的最强音是‘我是一个柏林人’”。由此推断,肯尼迪把当时的西柏林视为()A.捍卫西方价值观的桥头堡B.西方世界最自由的城市C.美苏冷战对抗的前沿D.西方实行“和平演变”的阵地7.1947年,苏联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苏联代表准确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真实宗旨所在B.随着马歇尔计划公开和冷战加剧,苏联对美国经济政策产生反感情绪C.为了遏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D.美国政府服从于冷战需要,把苏联排斥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外8.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做出了退让。这反映出美苏()A.双方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B.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的政策C.在争霸中相互妥协与克制D.军事克制是双方冷战的主题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贝奈斯总统领导的民主联盟曾被视为东西方之间可能的桥梁,但在预定举行的大选中共产党人在1948年2月夺取了政权。从当时国际环境看,这一变化反映出的是()A.美苏两国关系的日趋紧张B.“冷战”由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而引发C.两极格局形成导致欧洲的分裂D.马歇尔计划激化了欧洲国家内部矛盾3/1410.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C.两极格局结束和单极世界形成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11.“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且不与西方结盟),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三国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A.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B.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C.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D.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12.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超国家机构”可以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它“没有政治上的权力和效能”,“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这反映出欧洲一体化()A.遭到重要国家的反对B.面临主权让渡难题C.缺少政治方面的约束D.阻碍国家权力实施13.1958年,戴高乐就任法国总统后与西德总理阿登纳举行了第一次会谈。阿登纳强调:“法国和德国必须进入一个经常对话的时代。”此后四年中,阿登纳与戴高乐之间的通信达40余次,会晤15次,总计进行了100多个小时的会谈。这一系列举动(3/1410.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C.两极格局结束和单极世界形成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11.“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且不与西方结盟),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三国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A.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B.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C.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D.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12.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超国家机构”可以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它“没有政治上的权力和效能”,“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这反映出欧洲一体化()A.遭到重要国家的反对B.面临主权让渡难题C.缺少政治方面的约束D.阻碍国家权力实施13.1958年,戴高乐就任法国总统后与西德总理阿登纳举行了第一次会谈。阿登纳强调:“法国和德国必须进入一个经常对话的时代。”此后四年中,阿登纳与戴高乐之间的通信达40余次,会晤15次,总计进行了100多个小时的会谈。这一系列举动()A.推动了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B.消除了法德之间的意见分歧C.促进了欧洲一体化发展趋势D.提高了法德两国的国际地位14.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A.与美欧合作建立国际新秩序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C.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D.与美欧进行经济竞争15.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关岛发表演说中谈到:“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这说明二战后美国极力扶持西欧和日本的政策()4/14A.事与愿违B.得不偿失C.福兮祸所伏D.损人不利己16.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就是()A.“求同存异”B.独立自主、非集团化C.“多边外交”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7.有学者描述二战后的某一现象“从本质上否定了雅尔塔体系,在地缘政治舞台上作出了另外的选择,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最终都得屈服于这种选择。”作者描述的现象是()A.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B.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C.中美关系的逐渐改善D.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18.德国分裂后,联邦德国期望依靠美国和北约组织的支持来实现统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以“缓和、均势与联盟”为基础的新东方政策逐渐成熟,导致这一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对外扩张的加剧B.欧洲国家逐步走向联合C.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9.20世纪4/14A.事与愿违B.得不偿失C.福兮祸所伏D.损人不利己16.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就是()A.“求同存异”B.独立自主、非集团化C.“多边外交”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7.有学者描述二战后的某一现象“从本质上否定了雅尔塔体系,在地缘政治舞台上作出了另外的选择,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最终都得屈服于这种选择。”作者描述的现象是()A.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B.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C.中美关系的逐渐改善D.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18.德国分裂后,联邦德国期望依靠美国和北约组织的支持来实现统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以“缓和、均势与联盟”为基础的新东方政策逐渐成熟,导致这一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对外扩张的加剧B.欧洲国家逐步走向联合C.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9.20世纪80年代末,在国家领导人鼓动下,苏联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反思热”,矛头直指斯大林。随后,舆论一边倒,从否定斯大林演变为否定苏联历史,给年轻一代造成严重误导,认为“错误”就是苏联全部历史。这种情况()A.标志着苏联的最终解体B.加剧了美苏冷战的局势C.巩固了苏共的领导地位D.加速了苏联的最终解体20.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东欧国家纷纷更改国名。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名为匈牙利共和国(1989年10月);波兰人民共和国改名为波兰共和国(1989年12月);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改名为保加利亚共和国(1990年11月)“更名潮”说明这些国家()A.政治体制的变革B.社会制度的变化C.对外政策的调整5/14D.共产党失去政权21.1990年11月,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会议上,北约和华约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大军事集团“不再互为对手,相互将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并友好相处”,这“成为欧洲冷战时代结束的象征”。这一声明主要是基于()A.两大集团军事上势均力敌B.世界政治格局日益多极化C.欧洲一体化逐步走向深入D.两大集团力量对比失衡22.据《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及其发展趋势》一文披露,联合国安理会中的否决票数,从1946年到1990年出现193次,平均每年4次还多;从1991年到2003年只有12次,平均每年1次。该变化说明联合国安理会()A.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削弱B.各成员国利益实现了平衡C.国际事务处置权大大增强D.冷战结束后内部对抗减少5/14D.共产党失去政权21.1990年11月,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会议上,北约和华约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大军事集团“不再互为对手,相互将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并友好相处”,这“成为欧洲冷战时代结束的象征”。这一声明主要是基于()A.两大集团军事上势均力敌B.世界政治格局日益多极化C.欧洲一体化逐步走向深入D.两大集团力量对比失衡22.据《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及其发展趋势》一文披露,联合国安理会中的否决票数,从1946年到1990年出现193次,平均每年4次还多;从1991年到2003年只有12次,平均每年1次。该变化说明联合国安理会()A.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削弱B.各成员国利益实现了平衡C.国际事务处置权大大增强D.冷战结束后内部对抗减少23.奥巴马当政期间向全世界展现了他的“大同世界蓝图”:在新时代,权力不再是零和游戏,一个国家或一个集团凌驾其它国家之上的世界秩序,并不能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这反映了美国()A.单独领导世界的企图B.正视新兴力量崛起现实C.重建国际秩序的决心D.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动摇24.《走过对抗走向合作——纵论世纪之交的国际关系》描述“在国际社会多元化、多极化运行当中,由于相应条件与机制尚未完备,大国的影响与操纵还大。诸多矛盾依然存在,相应的冲突与动荡不可避免。”材料意在说明()A.大国肆意践踏国际准则干涉别国的内政B.世界形势出现了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C.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D.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力量正在不断加强25.《两霸争雄》一书中说:“两极格局解体不是大战的产物,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世界主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这表明()A.美国已失去超级大国地位B.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长期性C.欧洲与日本联合对抗美国D.俄罗斯在较量中优势尽失第Ⅱ卷6/14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26~2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希腊之生存已受恐怖分子威胁,由共产党领导之数千武装人员在甚多地区,尤以北方边界各处,违抗政府之命令。其必须有军备之接济,方可使希腊政府之权力达于全国。欲使希腊成为自足、自给、自尊之民主国家,政府必须获得援助。而美国必须予以援助。——杜鲁门在美国国会的演说材料二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惟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尼克松在1972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专访中的讲话材料三希拉里•克林顿在接受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对她的国务卿提名进行的审查时说:“单靠美国无法解决最为紧迫的问题,而没有美国世界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我相信,美国想成为世界的领导,世界也想让美国领导。”——新华网专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产生“恐怖分子”的原因,并指出希腊问题与冷战的关系。(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异同?(3)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外交政策的显著不同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美国对外政策突出特点是什么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3年入主白宫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及其国务卿杜勒斯,上台前猛烈攻击遏制战略,指责它使美国耗费。了大量金钱,却不能取得应有的胜利。他上台后便立即着手制定美国的新战略。106/14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26~2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希腊之生存已受恐怖分子威胁,由共产党领导之数千武装人员在甚多地区,尤以北方边界各处,违抗政府之命令。其必须有军备之接济,方可使希腊政府之权力达于全国。欲使希腊成为自足、自给、自尊之民主国家,政府必须获得援助。而美国必须予以援助。——杜鲁门在美国国会的演说材料二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惟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尼克松在1972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专访中的讲话材料三希拉里•克林顿在接受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对她的国务卿提名进行的审查时说:“单靠美国无法解决最为紧迫的问题,而没有美国世界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我相信,美国想成为世界的领导,世界也想让美国领导。”——新华网专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产生“恐怖分子”的原因,并指出希腊问题与冷战的关系。(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异同?(3)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外交政策的显著不同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美国对外政策突出特点是什么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3年入主白宫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及其国务卿杜勒斯,上台前猛烈攻击遏制战略,指责它使美国耗费。了大量金钱,却不能取得应有的胜利。他上台后便立即着手制定美国的新战略。10月,艾森豪威尔批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162号文件——“国家安全基本政策”,称为“新面貌”文件。文件认为苏联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对西方自由世界的敌视及对亚非拉国家的渗透和颠覆上。“新面貌”战略坚持了艾森豪威尔的“大平衡”思想,提出“应付苏联对美国安全的威胁,在这样做的同时,避免严重削弱美国经济或损害我们的基本价值和制度”。在缩减军费的情况下,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军方的要求,文件强调“以进攻性打击力量实施大规模报复性破坏的能力”,要在核武器的数质量上都保持对苏联的优势。不过在苏联已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美国统治集团认识到了进行核威慑的局限性,因此强调在裁减常备军的同时,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文件承认美国的联盟政策面临着种种问题,最使美国担心的是“西欧越来越不愿追随美国的领导”。因此文件强调使盟国相信“美国的安全战略是集体安全战略。联盟必须扎根于对利益共同体的强烈信念,并坚信美国领导的稳定性和明智性”。另外,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心理战可谓情有独钟,它不仅设立了隶属于白宫的心理作战局,还把这种颠覆手段引为“新面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7/14——陈思、杜正艾《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及后冷战时代》(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面貌”战略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新面貌”战略的主要目的及实质.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全球通史》材料二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材料三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大国崛起》(1)材料一中“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的原因是什么?双方“冷战”带来的影响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3)材料三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作用?(4)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启示?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大事记(部分)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1968年,民权运动领导人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7/14——陈思、杜正艾《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及后冷战时代》(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面貌”战略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新面貌”战略的主要目的及实质.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全球通史》材料二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材料三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大国崛起》(1)材料一中“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的原因是什么?双方“冷战”带来的影响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3)材料三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作用?(4)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启示?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大事记(部分)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1968年,民权运动领导人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1968—1971年,美国先后发生六次美元危机1972年,水门事件爆发,直接导致1974年尼克松总统辞职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霸权又得到加强。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综合国力在冷战后确实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另一方面,而且是主要的方面,在于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的衰落美国的实力虽然有大幅度提升,但与二战后初期不可同日而语。在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之时,欧盟、中国等“五大力量中心”成员的实力也都有引人注目的提升所以,当今世界并不是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刘建飞《美国霸权失能与多极化趋势初现》(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造成美国霸权失能的内外因素。8/14(2)据材料二,归纳美国霸权加强的原因并指出当时国际格局特点。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美国霸权失能与多极化趋势的关系。8/14(2)据材料二,归纳美国霸权加强的原因并指出当时国际格局特点。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美国霸权失能与多极化趋势的关系。9/14高考历史专题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答案1~5.BBBBA6~10.ABCAA11~15.BBCBC16~20.BBDDB21~25.DDBBB26.(1)原因:二战中,希腊国内形成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反法西斯力量;苏联社会主义政权的影响;美苏关系转变,欧洲意识形态矛盾加剧。关系:美国认为希腊出现的危机,是苏联扩张所致,欧洲需要美国的援助,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由此出现了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2)变化:出现了多极化趋势。相同:维护美国霸权,维护国家利益。不同:杜鲁门——遏制;尼克松——制衡。(3)不同:前者着力于与苏联的对抗;后者着力于与世界各国的合作。特点:始终以称霸世界策略随势力和形式的变化而调整。27.(1)主要内容:大规模报复战略;裁减常备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突出联盟政策的重要性;重视“心理战”和颠覆活动.(2)主要目的: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扩张,以在较小的耗费下重新获得对苏联的战略主动权.实质:推行美国的全球霸权政策.28.(1)原因: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不同;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国家利益。影响:形成两级对峙格局;造成了德国、朝鲜等国的分裂,并引发局部战争;引发了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吸取战争教训;应对苏联“势力扩张”。(3)法德。由千年宿敌走上合作;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利益,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4)国家利益是影响大国关系的决定因素,大国关系的变化、影响着国际格局变化。29.(1)内部:美元危机;矛盾重重。外部:不结盟运动兴起:欧共体成立;日本崛起;中国振兴。(2)原因:美国综合国力提升;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的衰落。特点:暂时出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关系:相互影响。9/14高考历史专题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答案1~5.BBBBA6~10.ABCAA11~15.BBCBC16~20.BBDDB21~25.DDBBB26.(1)原因:二战中,希腊国内形成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反法西斯力量;苏联社会主义政权的影响;美苏关系转变,欧洲意识形态矛盾加剧。关系:美国认为希腊出现的危机,是苏联扩张所致,欧洲需要美国的援助,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由此出现了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2)变化:出现了多极化趋势。相同:维护美国霸权,维护国家利益。不同:杜鲁门——遏制;尼克松——制衡。(3)不同:前者着力于与苏联的对抗;后者着力于与世界各国的合作。特点:始终以称霸世界策略随势力和形式的变化而调整。27.(1)主要内容:大规模报复战略;裁减常备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突出联盟政策的重要性;重视“心理战”和颠覆活动.(2)主要目的: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扩张,以在较小的耗费下重新获得对苏联的战略主动权.实质:推行美国的全球霸权政策.28.(1)原因: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不同;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国家利益。影响:形成两级对峙格局;造成了德国、朝鲜等国的分裂,并引发局部战争;引发了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吸取战争教训;应对苏联“势力扩张”。(3)法德。由千年宿敌走上合作;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利益,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4)国家利益是影响大国关系的决定因素,大国关系的变化、影响着国际格局变化。29.(1)内部:美元危机;矛盾重重。外部:不结盟运动兴起:欧共体成立;日本崛起;中国振兴。(2)原因:美国综合国力提升;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的衰落。特点:暂时出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关系:相互影响。10/14高考历史专题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解析1.2.【解析】“遏制战略”指的是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的“冷战”,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故答案为B项。铁幕演说是发出“冷战”的信号,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具体运用,排除C项;北约的建立加剧了“冷战”的程度,排除D项。3.4.【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来苏联签订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华沙条约军事集团,与1949年成立的北约集团10/14高考历史专题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解析1.2.【解析】“遏制战略”指的是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的“冷战”,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故答案为B项。铁幕演说是发出“冷战”的信号,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具体运用,排除C项;北约的建立加剧了“冷战”的程度,排除D项。3.4.【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来苏联签订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华沙条约军事集团,与1949年成立的北约集团一起构成了战后的两极,两极格局形成。故选B。A项错误,华约组织是在1955年成立的,但是古巴导弹危机是在1962年成立的;C项所述史实是在1947年开始的;D项是在1955年分裂的,但是不是华约成立的最主要的影响。5.6.【解析】据材料提到“1963年……在自由世界,震彻寰宇的最强音是‘我是一个柏林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冷战时期,肯尼迪把当时的西柏林视为捍卫西方价值观的桥头堡,故A正确。材料没有明确涉及西柏林是否“西方世界最自由的城市”的问题,故B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西柏林是美苏冷战对抗的前沿,故C排除。材料没有反映西柏林是西方实行“和平演变”的阵地,故D排除。7.【解析】据材料提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冷战时期,这说明当时随着马歇尔计划公开和冷战加剧,苏联对美国经济政策产生反感情绪,故B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真实宗旨不是从属于政治目的和大国的11/14工具,故A排除。美国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目的在于建立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故C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美国政府把苏联排斥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外,故D排除。8.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的有关情况。从材料反映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内两派之间的政治斗争的胜负,说明当时这两派所代表的国际社会中两种意识形态和政治势力的关系的变化,即美苏两国关系的日趋紧张。故答案为A项。冷战由希腊、土耳其两国政权的归属问题引起,排除B项;两极格局形成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10.11.【解析】在两极格局下,瑞典武装中立、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不与西方结盟、挪威、丹麦和冰岛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有利于缓和地区局势,有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平。故答案为B11/14工具,故A排除。美国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目的在于建立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故C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美国政府把苏联排斥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外,故D排除。8.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的有关情况。从材料反映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内两派之间的政治斗争的胜负,说明当时这两派所代表的国际社会中两种意识形态和政治势力的关系的变化,即美苏两国关系的日趋紧张。故答案为A项。冷战由希腊、土耳其两国政权的归属问题引起,排除B项;两极格局形成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10.11.【解析】在两极格局下,瑞典武装中立、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不与西方结盟、挪威、丹麦和冰岛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有利于缓和地区局势,有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平。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对“北欧平衡”的理解不正确,排除ACD项。12.【解析】欧共体的权力是各成员国授予的,材料反映出,戴高乐认为欧共体不必拥有政治权力,实际上是不愿赋予该组织超越主权国家的权力。由此可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主权让渡问题存在不同观点。故答案为B项。由材料可知,戴高乐并非反对欧洲一体化进程,而是对这一组织应该也有什么样的权力存在不同认识,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权力的约束问题,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3.14.【解析】由日本在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可知日本经济实力增强,由关键信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说明日本企图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选B项。其它三项与“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真实意图不符,不选ACD项。15.【解析】美国扶植西欧和日本等于扶植了未来的竞争对手,故选C项。二战后初期,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扶植达到了当时的目的,所以并不是事与愿违,也不是得不偿失,不选AB项;二战后美国极力扶持西欧和日本给美国带来了利益,不选D项。16.12/1417.【解析】据材料“从本质上否定了雅尔塔体系,在地缘政治舞台上作出了另外的选择,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最终都得屈服于这种选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冲击力两极格局,故B正确。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仍然属于资本主义,没有从本质上否定雅尔塔体系,故A排除。中美关系的逐渐改善,体现了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故C排除。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不属于地缘政治舞台,故D排除。18.19.【解析】材料描述的是苏联思想文化领域否定苏联历史的情况,这使得社会主义道路在苏联已不得人心,最终造成苏联解体,故选D项,不选12/1417.【解析】据材料“从本质上否定了雅尔塔体系,在地缘政治舞台上作出了另外的选择,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最终都得屈服于这种选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冲击力两极格局,故B正确。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仍然属于资本主义,没有从本质上否定雅尔塔体系,故A排除。中美关系的逐渐改善,体现了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故C排除。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不属于地缘政治舞台,故D排除。18.19.【解析】材料描述的是苏联思想文化领域否定苏联历史的情况,这使得社会主义道路在苏联已不得人心,最终造成苏联解体,故选D项,不选ABC三项。20.2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大集团军事上势均力敌是在冷战时期,与材料“成为欧洲冷战时代结束的象征”不符,故A项错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是指在美苏两极之外,出现了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等重要力量,而当时的北约和华约分别在美国和苏联的控制之下,体现的是两极的对立,故B项错误;欧洲一体化逐步走向深入是指欧洲要在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的基础上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结束在区域安全问题上完全依赖美国和北约的状况,故C项错误;北约和华约由对立到发表联合声明,主要是由于90年代苏联东欧局势出现动荡,开始剧变,使华约的力量大大削弱,故D项正确。22.13/142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从“一个国家或一个集团凌驾其它国家之上的世界秩序,并不能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可以看出奥巴马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认识是充分的,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与材料含义相悖;C选项与材料无关;D选项材料无法直接体现。24.【解析】从材料中的“诸多矛盾依然存在,相应的冲突与动荡不可避免”,说明世界形势出现了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材料前半部分是分析出现此种局面的原因。故答案为B项。材料认为“大国的影响与操纵还大”,不能由此推出大国肆意践踏国际准则干涉别国的内政,排除A项;C13/142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从“一个国家或一个集团凌驾其它国家之上的世界秩序,并不能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可以看出奥巴马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认识是充分的,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与材料含义相悖;C选项与材料无关;D选项材料无法直接体现。24.【解析】从材料中的“诸多矛盾依然存在,相应的冲突与动荡不可避免”,说明世界形势出现了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材料前半部分是分析出现此种局面的原因。故答案为B项。材料认为“大国的影响与操纵还大”,不能由此推出大国肆意践踏国际准则干涉别国的内政,排除A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D项结论同样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D项。25.26.(2)根据材料二提到,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