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1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2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3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4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部分现代世界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

主义建设2010~2019年高考全国卷考情一览表考点40考点41考点42考点40俄国十月革命

1.(2014·海南,13,2分,难度★★★)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A

)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917年3月”“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可知,这是俄国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苏维埃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故选A项。B项错在革命性质,当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当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还处于共同革命的阵营,故C项错误。彼得格勒苏维埃只能掌握自己的军队,不可能掌握全部军队,故D项错误。考点40考点41考点422.(2013·江苏,19,3分,难度★★)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C

)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材料中列宁演讲的基本思想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实现这一思想的革命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即十月革命。A项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项不是“革命”,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是集中力量打败国内外反革命力量,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考点40考点41考点423.(2012·大纲,21,4分,难度★★)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A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列宁发表《四月提纲》的重要依据是俄国当时的客观局面,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所以答案选A项。B项是外部环境,C项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D项出现在二月革命的过程中,排除B、C、D三项。考点40考点41考点424.(2012·海南,20,2分,难度★★)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B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解析题干反映的是临时政府对内对外的软弱无力,使其陷入困境,B项正确。A项在二月革命时就已产生;这个时期十月革命还没有发生,C项与题干无关;D项应是《四月提纲》的作用。考点40考点41考点425.(2012·江苏,16,3分,难度★★)《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B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解析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并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结合题干中“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可知,A、C、D三项与史实及题干均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项。考点40考点41考点42

十月革命的四个阶段(1)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局面。(2)《四月提纲》指出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3)七月流血事件是俄国革命的转折点,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4)1917年11月,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的工人、士兵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考点40考点41考点42考点4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1.(2019·天津,8,4分,难度★★)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C

)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考点40考点41考点42解析本题考查苏维埃政权的政策。从材料“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可知,苏维埃政权是通过让步来维护革命的根本利益的,即接受割地赔款条件退出战争,巩固新生政权;通过新经济政策中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对农民妥协让步,稳定了政治形势,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农民的“让步”,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妥协,而不是武装对抗,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情出发,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而不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故D项错误。考点40考点41考点422.(2015·海南,17,2分,难度★★)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B

)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解析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情况下实行的,它的突出特点是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作为恢复发展经济的手段,从而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奠定经济基础。由此可判断D项错误,B项正确。当时苏联许多领导人之所以反对新经济政策,是因为他们认为商品、市场都是代表资本主义的因素,因此,他们不认为该政策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C项错误;苏联经济工作基本完成是在1925年,A项排除。考点40考点41考点423.(2014·江苏,15,3分,难度★★)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解析表格中时间1921年以及表格中税款的下降,说明苏俄当时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该政策规定以固定粮食税代替过去的余粮收集制,故选B项。A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C项与农业税无关;D项属于斯大林模式的内容。考点40考点41考点424.(2014·安徽,20,4分,难度★★)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B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解析1921年春天的“严重的失败”是由苏俄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顾苏俄现实状况而企图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故B项符合题意。当时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A项错误;实物配给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之一,排除C项;此时苏俄国内革命战争已经胜利,D项错误。考点40考点41考点425.(2013·广东,22,4分,难度★★)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解析材料强调投机倒把活动与“正当”贸易区分不开来,说明该领导人不主张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活动,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故选A项。B、C两项与“投机倒把”无关,排除;D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其禁止商品的自由贸易,排除。考点40考点41考点426.(2013·海南,18,2分,难度★★)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C

)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C.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解析题干提供了十月革命后和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两个时期苏俄土地政策的变化,要求正确认识新经济政策。题干只是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并未彻底废除以往的法令,A项错误;在十月革命后实行土地国有化,把土地分给劳动者使用,新经济政策改变的只是使用土地的方法,不涉及农村个体经济问题,B项错误;C项表述符合史实;D项表述不正确,此时苏俄经济的主导不是商品经济。考点40考点41考点427.(2012·江苏,17,2分,难度★★)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D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解析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2月,列宁决定调整政策。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新经济政策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否定,A项错误;材料与社会主义改造没有关系,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中仍然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C项错误。考点40考点41考点428.(2011·海南,20,2分,难度★)“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D

)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解析“国家资本主义”“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反映出该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故选D项。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时期处于战争状态,不可能考虑经济发展问题,且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建立的是资产阶级政权,A、B两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基本消灭了资本主义经济成分,C项错误。考点40考点41考点429.(2010·全国,32,4分,难度★★)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B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解析本题考查“余粮收集制”这一历史概念。从材料中的关键词“彼得格勒”“工人”“水兵”“征粮”等可知,该事件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出现的历史背景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故选B项。当时的苏俄政权实行此政策是为了打败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不能说推行战争政策,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和德国大举入侵苏联都是在斯大林时期,故C、D两项均错误。考点40考点41考点42考点42斯大林模式及苏联改革

考向一

苏联工业化1.(2017·全国1,34,4分,难度★★★)上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D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考点40考点41考点42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提供了一幅苏联时期的漫画,其中包含了丰富信息,要求考生从中提出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漫画的标题“又是斯大林格勒”反映了时间信息,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由此可排除A、B两项。遏制政策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遏制苏联,但漫画的内容突出了“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即苏联的经济建设逐渐恢复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的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害,故C项错误。考点40考点41考点422.(2016·全国2,34,4分,难度★★)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B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解析材料的核心信息是1932年以后美国人对苏联的关注增多了,因为这一时期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美国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人希望从苏联的建设中找到解决危机的办法,故选B项。A项错误,经济危机并未波及苏联,故排除。C项与美国农业生产相对过剩矛盾,美国不需要考虑这一问题,故排除。D项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矛盾,排除。考点40考点41考点423.(2015·全国2,34,4分,难度★★)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本题选择20世纪30年代苏联粮食产量和粮食出口的一组数字,考查考生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认识与理解,着重考查考生解读、分析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注意把材料信息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思考。苏联片面强调重工业的发展,而重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苏联以粮食出口换取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外汇,故A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粮食产量下降,出口反而增加,没有涉及粮食供不应求的现象,B项错误;粮食出口量增加体现不出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是粮食产量下降的一个原因,但与粮食出口量增加无关,D项错误。考点40考点41考点424.(2015·山东,21,4分,难度★★)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A

)考点40考点41考点42解析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呈下滑趋势;苏联经济则因两个五年计划而迅速发展,呈上升趋势,故A项正确;1929~1933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工业总产值不可能呈现完全上升趋势,故B、D两项错误;苏联在1929~1938年大力发展重工业,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应该呈现上升趋势,而不是没有任何变化,故C项错误。考点40考点41考点425.(2014·全国1,34,4分,难度★★★)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D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解析本题通过苏联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这一历史细节,考查其背后所体现的苏联的经济政策。材料信息应放在1928年苏联历史的大背景下思考。依据材料信息“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结合苏联的经济政策可知,其与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外国资本家来经营本国企业的做法相似,故D项正确。从题干中“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的信息,可以看出苏联具备基本的技术基础,也不是依赖外资去建设重工业,故A、C两项错误;1936年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才正式确立可知,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考点40考点41考点426.(2011·江苏,16,3分,难度★★)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D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解析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等方法,牺牲农民利益,为工业发展积累资金,故选D项。“农副产品质量差”“农产品过剩”“市场经济体制”与史实不符,排除A、B、C三项。考点40考点41考点42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考点40考点41考点42考向二

斯大林模式1.(2016·江苏,19,3分,难度★★)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C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解析材料“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表明农村并不缺少机械操作员,故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农业机械的运用,不是农业没有明显增产的原因,故B项错误;在斯大林模式下,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从农民那里拿走的过多,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苏联的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农庄拥有土地所有权,故D项错误。考点40考点41考点422.(2016·浙江,22,4分,难度★★)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C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苏联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资产阶级和地主从占少数比例到消亡;工人比重明显增加;个体农户数量急剧减少;集体农庄农户数量激增。由此可知这是苏联斯大林执政时期出现的现象,故C项符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期间,苏联个体农户数量变化不大,故A、B两项均可排除;赫鲁晓夫改革时期苏联没有资产阶级和地主,故D项也可排除。考点40考点41考点423.(2015·江苏,19,3分,难度★★)“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B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解析根据题干中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新技术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而到1980年,本国未能及时大量运用,可知在当时条件下,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对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具有阻碍作用,故选B项。C、D两项不符合史实,A项题干材料未体现。考点40考点41考点424.(2014·大纲,21,4分,难度★★★)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C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解析切入点:这种认识。本题关键信息有“社会主义工业化”“个体小农经济”等,具体解题思路如下:由此可知,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苏联对农业生产关系进行改造,C项正确。

考点40考点41考点425.(2013·全国1,33,4分,难度★★★)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D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苏共领导人认为苏联的粮食问题已经解决了,这与事实严重不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斯大林执政时期长期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粮食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因此材料信息反映了苏共领导人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故选D项。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52年”,结合相关史实可以判断,当时苏联没有彻底永远地解决谷物问题,排除A项;苏联的工业化在1937年就已经实现,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此时尚未开始,排除C项。

考点40考点41考点42

苏俄(联)的三大农业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是为了适应当时战争的特殊需要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是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后期引起农民的不满。(2)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是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中农业集体化的实行,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过度牺牲农民利益以支援重工业发展,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生产滑坡,不利于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考点40考点41考点426.(2013·全国2,35,4分,难度★★)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B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这一历史概念。斯大林认为苏联应该在10年内完成工业化,结合苏联经济建设的相关史实可知,这一思想急于求成,超越了苏联的国情,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形成,A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已被废止,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在20世纪20年代末被废止,D项错误。考点40考点41考点427.(2012·广东,22,4分,难度★★)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

)A.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B.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C.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解析新经济政策的目的不是开展工业化建设,而是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排除B项;苏联成立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废止,排除C项;材料与改革无关,且赫鲁晓夫执政时,苏联已经是工业化国家,排除D项。由“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可知作者认为斯大林模式存在合理之处,A项正确。考点40考点41考点428.(2012·福建,22,4分,难度★)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

)A.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解析从表中可以分析,苏联的粮食产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原因在于斯大林推行的农业政策,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项正确。A项有利于发展农业,排除;B项不会导致连续12年粮食产量下降,排除;D项时间不符,错误。考点40考点41考点429.(2012·山东,29,16分,难度★★)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考点40考点41考点42(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6分)(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6分)(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4分)参考答案(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考点40考点41考点42(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解析第(1)问结合斯大林模式和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作答即可。第(2)问结合罗斯福新政中维护民众的措施和加强国家干预的措施回答即可。第(3)问斯大林模式既要肯定它的积极作用,也要关注它的消极作用,如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罗斯福开创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在当时帮助美国缓和了经济危机,稳定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这些说明要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经济模式调整要与时俱进。考点40考点41考点42考向三

苏联改革1.(2019·全国2,35,4分,难度★★)

表1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A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考点40考点41考点42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根据题干表格中的数据,可知1970年时并未完成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尤其是农副产品的产量与预测或计划任务相差甚远,这正是斯大林模式下长期执行计划指令,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弊端,故A项正确;B项没有贴近材料的主旨,故排除;题干中农业计划完成情况说明当时并没有把改革重点转向农业,故C项错误;在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民众缺少生活物资,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民众的社会需求未发生大的改变,故D项错误。考点40考点41考点422.(2018·全国3,35,4分,难度★★)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辨析历史信息的能力。本题设置的情景是1959年苏联的七年经济计划,所属知识点是教材主干知识“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从题干“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可知,当时的苏联仍然优先发展重工业,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仍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故A项正确。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措施是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这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