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化现代化研究ResearchoftheChineseculturalmodernization
目录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特点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经验教训Keywords:中国文化;文化现代化;历史进程;特点;经验教训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一)从睁眼看世界到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的引进(二)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旧民主主义文化向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飞跃(三)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传统社会主义文化的建立及其在曲折中发展(四)从改革开放到“三个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立与发展从睁眼看世界到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的引进
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用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大门,给昏庸无能的满清封建统治者敲响了丧钟。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由此所引发的中国传统文化危机迫使先进的中国人不得不把目光转向世界,不得不睁眼看世界。以林则徐、魏源、龚自珍为代表的地主阶改革派在看到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所表现出来的野蛮性、侵略性的同时,也看到了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在中西文化碰撞中的没落或者说是无奈,于是他们鲜明的提出,要改变积贫积弱的状况,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此他们着力在中国推介西方文化,编译西方书报,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这即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开端。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开展,大量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科技文化涌入中国,中国带封建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力量也开始发展起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在中国推介西方的“制度文明”,并进行了以启民智、设议院为主要内容的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但它开创了近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将学习西方的制度文明推向了纵深,西方资产阶级平等、民主、共和等文化价值观念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发展。新文化运动则在中国首次鲜明地举起了“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倡导自由、平等、个性解放,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推向了高潮,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在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中进一步深入国人心中,也为后来的旧民主主义文化提供了直接来源,对近代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旧民主主义文化向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飞跃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和国情决定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为理念构建起来的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恰在这时,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毛泽东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开始意识到惟有“以俄为师”、走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有希望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在中国的确立创造了条件,从而使中国文化开始沿着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方向前行。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创建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体系逐渐形成。新民主主义文化在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的交锋中确立了它的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文化实现了从传播到创建再到战胜旧民主主义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飞跃,它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前进方向。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传统社会主义文化的建立及其在曲折中发展
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确立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在文化领域的领导地位。
但与此同时,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改造是历史的必然。随着文化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教、四清运动的开展,社会主义文化逐渐取代新民主主义文化,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结束宣告了这一取代的完成。取代新民主主义文化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文化虽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工人阶级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权,但由于受着苏联模式的深刻影响,“左”的教条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盛行,加上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长期性认识不足、对社会主义文化形势的错误判断和估计,党在这一历史时期虽然提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正确方针,但却未能始终坚持贯彻执行。
在毛泽东看来,“当政治、文化等等上层建筑阻碍着经济基础发展的时候,对于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革新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东西了”,特别是毛泽东“政治思想上的阶级”理论的提出及认为在思想文化界“修正主义占据了统治地位”使党在文化建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这一劫难的发生。十年“文革”中林彪、四人帮集团打着纯洁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科学文化进行了双重排斥和打击,给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从改革开放到“三个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立与发展
“文化大革命”这一劫难使传统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局限性暴露无遗,“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也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实现传统社会主义文化的进一步现代转化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拨正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自觉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新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文化创新,一方面积极借鉴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成果,另一方面对传统文化的积极因子进行现代转换,从而在文化领域实现了传统社会主义文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模式转变。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文化需求以及文化建设思路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传统社会主义文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模式转变,既不同于第一次转变那样简单学习西方,不同于第二次转变全盘“以俄为师”,也不同于第三次转变那样拘泥于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教条式理解,而是具有中国特色而又博采众长,真正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刻内涵、历史地位、功能意义做出了科学界定:“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目录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特点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经验教训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特点
(一)继承、选择与创新的统一(二)先进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的激荡碰撞中发展(三)鲜明的民族特色(四)科学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继承、选择与创新的统一先进文化不可能凭空产生,它需要对传统文化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对外来文化在鉴别比较中引进,更需要努力结合实践的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从而在创新的过程中实现先进文化对落后文化的超越。中国文化现代化就是这样一个继承、选择与创新的过程。
对中国传统文化而言,由开始的盲目推崇,到后来的“中体西用”,再到后来的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化;对西方文化而言,由开始的盲目排斥,到全盘西化,再到后来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都是这样一种继承、选择与创新相统一过程的生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它的产生与形成正是对传统文化的超越和对西方文化借鉴基础上合乎逻辑地发展。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始终以继承、选择与创新相统一的精神武装自己,这样才能实现对落后文化的超越,也才能不断催生先进文化的诞生,从而保证我们党永远站在历史与时代发展的前列,永葆生机与活力。先进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的激荡碰撞中发展如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产生与发展一样,先进文化的诞生与发展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过程,而是一部与落后文化反动文化相斗争的发展史,这一点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任何先进文化的诞生,都不可能离开传统文化的丰厚积淀,也不可能是对传统文化无保留的传承,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先进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传统文化进行碰撞和交锋,如新民主主义文化诞生之初,民主、共和与“尊孔复古”的对抗。先进文化的诞生,同样离不开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吸收,这种借鉴吸收不可能是全盘接受,否则就会失去前进的正确方向,也会丢掉自身已有文化中的优良因子,这样鉴别吸收论与全盘接受论就会发生不可避免地冲突,如新民主主义文化诞生过程中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交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过程中与全盘西化论及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交锋都是这种冲突的例证。近现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过程,就是这种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相碰撞相斗争的激荡史。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碰撞与激荡仍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在实践中发展我们的先进文化,实现文化发展的不断创新。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传承史,给我们流下了深远而悠久的传统文化,这也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每一阶段都不可避免地会被打上深刻的传统烙印。中国文化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充实自己,传统文化的精华不断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新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先进文化形成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封闭性和排外性,这使中国在西方现代文明挑战面前表现迟缓无力,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是最有力的证明;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又表现出一种让人惊异的内在活力,它使一种全新的外来文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于低潮的今天展现出令世人惊叹的旺盛生命力。从民族走向世界,在与世界文明的交融中提升自我,这是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道路,也是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选择。因此,继承优秀文化传统,进一步清除妨碍现代化的封建文化残余,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在同外来文化交流中构建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是中国文化进一步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科学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科学性是先进文化的应有之义,不具有科学性的文化其先进性无从谈起。与此同时,文化又是对社会政治经济及人们生活状况的现实反映,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准备,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因而,实现科学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应该是一切先进文化所努力追求的目标。中国文化现代化起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决定了这二者的结合在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前所述,救亡图存,强国富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贯穿于文化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一条主线。为了救亡图存、强国富民,必须有以先进文化理念为精髓的先进理论的指导,为此,先进的中国人先后以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传统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指导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流文化,并在艰苦的比较和选择中最终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文化现代化的目标模式和前进方向。这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克服了旧民主主义文化的阶级局限性,又克服了新民主主义文化、传统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局限性,真正实现了科学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目录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特点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经验教训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经验教训
(一)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推进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二)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三)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一)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推进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
任何一个时代都会产生孕育符合时代节律的文化,任何一种先进文化也都反映着社会进步的方向和状况,既是时代精神的凝聚又是对前人思想认识的升华,既是一个批判继承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超越创新的过程。创新是先进文化创造与发展的不竭动力,继承、选择与创新的统一是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现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法的历史与学派流派试题及答案
- java秒杀系统面试题及答案
- 调研企业面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与经济形势的关联性试题及答案
- 乐器保养服务租赁合同签订要点考核试卷
- 高效备考2025年Msoffice试题及答案
- 逻辑与财务决策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购买车辆抵押协议书
- 鸟笼购买合同协议书
- 在家学习的计算机二级试题及答案
- 排球比赛计分表2
- 水中桩、水上平台施工专项方案
- GB_T 3795-2014 锰铁(高清版)
- 仪器设备管理培训课件(共88页).ppt
- 食堂食品定点采购询价记录表
- Fuji Flexa程序制作步骤
- 深国交数学模拟试题1
- 《地图上的中国》课件
- 卡农钢琴谱(高清指法版)
- ICOM 2720中文说明书
- (施敏)半导体器件物理(详尽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