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第12课 数据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信息技术-第12课 数据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信息技术-第12课 数据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信息技术-第12课 数据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信息技术-第12课 数据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方法设计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协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网络教室中开展学生自主活动。2.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课本中给出了“七年级校本课程选课表”,我根据这个统计表设计出一个“学生成绩表”来讲解SUM函数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练习来探究AVERAGE、MAX、MIN、IF等几个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学生在探究中学会使用函数,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性作用,加强小组分工合作,层层推进教学,落实基础知识。【案例描述】本课实际教学过程的描述如下:教师精讲指导学生活动任务新课引入:学校每次期中或期末考试都要对学生的各科成绩进行处理,算总分,平均分,最高分,班级总分等,你们想一下,全校有多少学生,每个学生又有几门功课,所有的数据如果让你找计算器进行计算,你觉的麻烦吗?想一下,学校是怎么计算的,你想知道是怎么进行计算的吗?新课第1课数据计算一、使用求和函数SUM()求和1、课本中要用到哪些函数呢?请大家仔细看课本2、那么这些函数是怎样表示的呢我们看一下屏幕3、SUM是一个英文单词,它的意思是什么?出示课件(AVERAGE\MAX\MIN\IF)老师通过课件讲述每个函数的拼读4、那么我们是怎样运用这些函数来求值的呢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69-P74,前后左右的同学可以相互讨论,完成导学案的探究任务一、运用函数计算出王小华同学的总分是多少?(给学生留出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教材的计算方法,计算一个学生总分)如果一个学校有上千名学生,这么一个一个的计算是不是非常麻烦,那么计算机程序大师们就设计了这么一个功能,用鼠标只要轻轻拖动就能算出所有学生的总分,老师介绍:单元格的名称(同列和行组成)填充柄:把鼠标指向单元格的右下角,鼠标指针会变成一个黑色的“+”号。在桌面上建立一个七年级成绩统计表的文件:七年级成绩统计表.xls。学生:答运用“函数”(学生已经提前分成4个小组,分个小组都有一个小组长)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生答求和、求平均、求最大值、求最小值学生通过看书,根据步骤总结计算的方法步骤:分组讨论归纳总结:=1\*GB3①选定要计算数据的单元格“I2”,单击编辑栏的fx按纽。②单击函数列表栏的下拉按钮,选定SUM函数,弹出公式选项板,在其参数栏中输入“B2:H2”,单击确定按钮。③拖动单元格“I2”的填充柄到“I7”,完成其他同学的总分计算。学生分组讨论,并操作,5分钟后请一个同学上机演示任务探究二:1、用SUM()函数求出表中的所有学生的总分。这个任务由1、2组完成,完成结果放在总分所在单元格内2、用SUM()函数求出统计表中的每一科的合计。这个任务由3、4组完成结果放在合计所在单元格内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个别加以指导,演示,让每一位学生都会用SUM()函数进行求和计算。老师归纳总结SUM()的使用方法任务探究三四五、使用AVERAGE()、MAX()、MIN()函数进行计算。1、AVERGE()是求平均值函数。练习:在“附件1”统计表中计算每一位同学的平均分,计算的结果放在平均分所在单元格。2、MAX()是求最大值函数。练习:在“附件1”统计表中统计各科成绩的最高分,结果放在最高分所在单元格。3、MIN()是求最小值函数。练习:在“附件1”统计表中统计各科成绩的最低分,结果放在最低分所在单元格。老师根据每个小组操作计算情况进行点评。找出计算时常出现的错误,指点学生正确操作。拓展提升:使用条件函数IF()进行判断。同学们请认真看教材P3,讨论一下怎样评定各位同学的成绩合格与否?(提示:学生的平均分>=60则判定合格)(给学生留出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教材的计算方法,利用IF()函数对“评定”一栏进行填充“合格”与“不合格”)一点通:1、条件函数的功能是:判断是否满足条件,并输出相应的结果。2、条件函数的格式是:IF(测试条件,满足条件时的输出结果,不满足条件时的输出结果)。学生分成4组,12组做任务探究二中的一练习34做任务探究二中的二练习并选出最优做出的学生上机操作演示,教师进行指点通过学生自己的练习操作,学生感受到用WPS表格进行数据处理的奥妙。学生认真听讲,把计算的步骤再熟悉一遍,以便更好地学习其他的函数使用方法。学生根据SUM()函数的使用方法,试着利用AVERAGE()函数计算学生的平均分。(学生总结……)学生根据SUM()函数的使用方法,试着利用MAX()函数找出学生各科成绩的最高分。学生根据SUM()函数的使用方法,试着利用MIN()函数找出学生各科成绩的最低分。学生通过看书总结使用IF()函数进行判断的方法步骤:①单击H2单元格,按=按纽。②在下拉列表中选择IF()函数,弹出公式选项面板。③在“测试条件编辑区”输入表达式“J2>=60”(J2是平均分),在满足条件区输入“合格”,在不满足条件区输入“不合格”。④单击确定按钮,再利用拖动柄进行拖动,完成其它单元格的判断。学生理解:测试条件是一个比较运算,其结果只有一个值:逻辑真或逻辑假,分别用“True”和“False”表示。学情分析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了解学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学生通过七年级上学期阶段的学习,对怎样进行学习“信息课”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生对怎样使用Word等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已经很熟练,对学习本课的WPS表格里的数据计算有很大帮助。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小组合作性学习,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小组协作探究能力,老师出示本节课设定的任务探究和每一环节的评价标准,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小组间自评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效果分析通过合作——讨论——探究,得出答案,真正体现了“三为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主线”)“五环节”(“目标导学、自主探究、交流点拨、建构拓展、效果评价”)的课程理念,自感到本节课还是一节成功的课例,达到了我预定的要求。教材分析《数据计算》是青岛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三单元数据与计算中的第12课,学生对于使用WPS表格进行数据计算,是首次接触,让学生根据所要掌握的知识目标,利用所学习的“WORD”相比较,理解他们窗口的相同点和异同点,学生对于这些情况进行分析之后,能够很好的掌握WPS表格的特点,能够较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并掌握表格中计算和一些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评测练习小提示探究任务一:用SUM()函数求王小华同学总分,计算完毕后将结果填写导学案上面的表格中小提示运用电子表格中菜单“公式”—“插入函数”命令任务探究二:1、用SUM()函数求出统计表中的所有学生的总分。结果放在总分所在单元格内。并用笔将结果填写到导学案上面的表格中。2、用SUM()函数求出统计表中的每一科的合计。结果放在合计所在单元格内,并用笔将结果填写到导学案上面的表格中。任务探究三、用average()函数统计每个学生的平均值,计算的结果放在平均分所在单元格。并用笔将结果填写到导学案上面的表格中。任务探究四、用MAX()函数统计各科成绩的最高分,结果放在最高分所在单元格。并用笔将结果填写到导学案上面的表格中。任务探究五、用min()函数统计各科成绩的最低分,结果放在最低分所在单元格。并且填写到上表中,并用笔将结果填写到导学案上面的表格中。课后反思【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学习运用了小组探究性学习,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进行了“学生主体性教学”。其指导思想是: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探究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还抓住了学生喜欢探知新领域的“好奇心”,使学生把这些枯燥无味的数字变的更加有趣,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2、精讲多练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印象,精讲多练为学生增加了上机操作的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探求新知识,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3、存在不足:①计算机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办法教好学生。②对于分组完成任务的情况不好掌握,不能保证全体同学都在参与。③由于学生之间有水平差异,教学难度控制有点难度,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应该对于他们布置不同任务。课标分析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GB3①能了解函数的格式和种类=2\*GB3②能理解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