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1页
第五讲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2页
第五讲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3页
第五讲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4页
第五讲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讲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1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A、社会意识的内涵a、从主体差异来看个体意识群体意识b、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不同反映程度来看第2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社会历史观的

基本问题(续1)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c、根据是否直接反映社会经济形态以及由其所决定的政治制度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d、根据其性质第3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社会历史观的

基本问题(续2)正确的社会意识错误的社会意识B、二者间的关系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页。第4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续1)b、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变化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并不是完全同步的。“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0页。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社会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第5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b、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续1)“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列宁选集》第4卷,第348页。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发展的巨大反作用。“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页。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成为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原因第6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续2)a、这一问题是社会历史理论的最高问题。b、这一问题也是社会实践中的根本问题。c、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2)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及其根源A、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a、它只看到了导致社会历史运动的精神动因。第7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续3)b、它把历史看成是由少数杰出人物创造的,无视或否认人民群众的作用。B、历史唯心主义的形成根源a、认识根源。b、社会历史根源。c、阶级根源。(3)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A、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历史必然性a、它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第8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续4)b、它适应了当时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及其发展的需要。c、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恩的努力创造。B、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a、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认识论和社会历史观的高度统一,宣告了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人们的意识决定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原理看来很简单,但是仔细考察一下也会立即发现,这个原理的最初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甚至给最隐蔽的唯心第9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续5)主义当头一棒。关于一切历史的东西的全部传统和习惯的观点都被这个原理否定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9页。b、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c、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各门具体的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基础和方法论指南。d、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对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e、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第10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续1)2、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特征(1)人类创造社会历史的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A、人类社会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自觉能动性。a、社会历史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活动的结果。“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第11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特征

(续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7—248页。b、人能够认识和利用社会历史规律来从事更加自觉的创造活动。B、人类社会历史并不是人们任意创造的过程,而是在根本上由社会历史客观规律起决定作用的过程。a、既有客观条件的制约。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第12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特征

(续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5页。

b、社会历史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C、历史发展的主体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紧密联系、不可分割。a、从为我关系和从他关系看“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1页。第13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特征

(续3)

b、从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的关系看“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7页。(2)决定性和选择性的辩证统一。

A、含义a、社会历史的决定性——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的普遍规律性、必然性等。第14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社会历史的决定性(续1)“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姑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7页。第15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特征

(续4)b、社会历史的选择性——社会历史活动主体在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内,有目的、有意识地选定某一或某些可能性加以具体实践。B、二者间的关系

a、二者相互依存社会规律所揭示的社会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是单义决定论的线性因果关系,而是或然决定论的非线性因果关系。社会历史的决定性所指向的是一定可能的范围或区间。选择性所指向的对象不是主观任意的。第16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特征

(续5)b、二者相互制约社会历史的决定性通过选择性来表现自身。“它们全都没有任何的现实性,而只是一种近似值,一种平均数,但不是直接的现实。其所以如此,部分地是由于它们所起的作用被其他规律同时起的作用打乱了,而部分地由于它们作为概念的特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5页。社会历史的选择性则以社会历史的决定性为前提。(3)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第17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特征

(续6)A、从纵向上看a、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社会形态的运动变化,总是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b、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不同民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式向前发展。“封建制度决不是现成地从德国搬去的。它起源于征服者在进行征服进军队的战时组织,而且这种组织兴是在征服之后,由于在被征服国家内遇到的生产力的影响才发展为真正的封建制度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126页。第18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特征

(续7)B、从横向上看a、社会历史的统一性:同类社会形态的国家或民族具有共同本质。b、社会历史的多样性:同类社会形态的国家或民族又有各自的特点。“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也取决于自己的生产以及自己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68页。第19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社会经济结构“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第32页。1、生产力:人与自然之间现实关系的体现“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79页。(1)生产力的内涵第20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社会经济结构(续1)A、客观性B、社会性C、历史性第一,从社会形式上看生产力经历了集体性生产——个体性生产——社会性生产三个阶段。第二,从技术形态上看,生产力经历了石器时代——金属手工工具时代——机器时代——自动控制时代。第三,从性质上看,生产力有落后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的分别。而且,生产力在同质的情况下还存在量的差异。第21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社会经济结构(续2)(2)先进生产力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比较高。生产中现代科技和知识的含量高。生产管理科学合理,生产力内各要素结合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合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先进的文化为之服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江泽民第22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续1)(3)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生产力实体性要素智能性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科学技术管理第23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续2)a、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资料,尤其是劳动工具,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b、科学技术渗透进劳动对象,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c、科学技术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第24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生产力(续1)(4)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A、人与自然的矛盾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根源和根本动力。a、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是生产力产生和形成的逻辑起点和原动力。b、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

c、生产力的发展规模最终要受到人们各种消费现实需要的制约。B、生产力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第25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生产力(续2)a、它使人类第一次获得了改造自然的现实物质力量。b、它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一个客观的标志和衡量尺度。“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4页。c、劳动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也决定了生产力进化的特殊方式。C、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是生产力发展的外部动力。第26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生产力(续3)a、要掌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机制。b、正确认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性质。c、把握生产关系反作用的机制。(5)从总体上把握生产力的内在本质要求A、注重物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统一,把物的发展放在人的发展中来理解。B、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把经济效益置于社会效益之中来评价。C、注重目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统一,把目前发展放在长远发展之中来设计。D、注重局部发展和全局发展的统一,把局部发展置于全局发展之中来考虑。第27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社会经济结构(续3)2、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1)生产关系的内涵:指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相联系的、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客观物质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及由此决定的消费关系把生产关系限定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范围偏窄,不如实反映现代经济关系的实际情况。把生产关系解释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现代生产的社会化系统化不相适应。第28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社会经济结构:

生产关系的总和(续1)a、传统理论主要关注的是生产者和所有者之间的关系。b、传统理论关注的生产者和所有者之间的关系中,着重强调二者间的分离、斗争和矛盾,而对二者的依存、同一及合作关系论之甚少。c、传统理论断定生产关系是一种“物质”关系。d、传统理论关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但把一些非常重要的因素遗漏了,如经营风险、机会成本、市场营销等。生产关系的传统理解没有精神生产方面的内容,与现代经济相距甚远,与未来知识经济更是格格不入。第29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社会经济结构:

生产关系的总和(续2)“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上的经济。”(2)现实生产关系的复杂性A、先前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而在现存社会中日渐衰落的生产关系。B、作为未来社会生产关系的萌芽状态。C、现存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第30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社会经济结构(续4)“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决定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决定苦命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它掩盖了一切其他色彩,改变着它们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页。

(3)社会经济结构的功能A、社会经济结构对生产力的巨大作用。B、经济结构决定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构成整个社会的现实基础。第31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社会经济结构(续5)3、阶级: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1)阶级内涵

A、首先,阶级是个历史范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47页。a、生产发展导致剩余产品的出现,这是阶级形成的经济前提。b、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使阶级的产生成为现实。B、其次,阶级是个经济范畴。第32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阶级内涵

(续1)“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页。“区别各阶级的基本标志,是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也就是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列宁选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0页。第33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阶级内涵

(续2)C、阶级划分问题上的主要错误思潮a、“暴力论”杜林(1833~1921年

),德国哲学家、庸俗经济学家,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代表。

第34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阶级内涵

(续3)b、以收入的来源和数量的区别作为阶级划分的基础大卫·李嘉图(1772—1823),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谷物法》等。第35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阶级内涵

(续4)c、多元化的社会分层理论马克斯·韦伯(1864-1920),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被公认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

第36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阶级内涵

(续5)d、阶级区分消失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义格奥尔格·卢卡奇(1885-1971)是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1923年,他以著名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第37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阶级内涵

(续6)西方马克思主义是西方各国一批左派知识分子,他们自称信仰马克思主义,但否定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阐释的权威性,主张对马克思主义作批判性的考察,重新发现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他们否定十月革命道路具有普遍意义,批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缺陷和弊病,力图根据现代西方社会发生的实际变化,在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上,提出了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见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和现代西方各种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集合起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补充”和“重新创造”,用来分析现代西方社会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一条适合现代西方社会特点的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38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阶级(续1)(2)阶级与等级、阶层的关系A、等级——是指由法律规定并认可的具有一定特权和专利的社会集团。B、阶层a、指同一阶级内部按照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或其他标准划分的若干层次。b、指按照特定的标准,把各阶级中的部分成员联合起来从而构成的社会集团。第39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阶级(续2)(3)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理论的贡献“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用期们能在这种看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列宁选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0页。A、马克思之前的资产阶级学者阶级斗争学说的历史局限。a、他们都不了解阶级斗争是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一种历史现象,更不了解阶级斗争为生产方式所决定。第40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理论的贡献(续1)b、他们普遍否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必要,掩盖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c、他们都没有揭示出阶级斗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规律,以及阶级斗争最终导致的前途。B、马克思对阶级斗争理论的贡献a、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2页。第41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理论的贡献(续2)b、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3页。“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地无产阶级手里,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2页。第42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理论的贡献(续3)c、无产阶级专政是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1页。“谁要是仅仅阶级斗争,那他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可能还没有走出资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政治的圈子。……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同庸俗小资产阶级才(以及大资产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99页。第43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阶级(续3)(4)现阶段阶级斗争的表现及特点“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我国社会存在的矛盾大多数不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可能激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528页。A、现阶段阶级斗争的表现a、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尖锐对立。第44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阶级(续3)“这次事件的性质,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四个坚持的对立。”——《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5页。“他们是要颠覆我们的国家,颠覆我们的党,这是问题的实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3页。b、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反对资产阶级腐蚀的斗争,是一场特殊的阶级斗争。

c、“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是当前国际范围内阶级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和重要表现。d、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阶级斗争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激化。第45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4)现阶段阶级斗争的表现及

特点(续1)B、现阶段阶级斗争的特点a、剥削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的基础和对象与以往不同。b、阶级斗争的地位和范围与以往不同。“阶级斗争虽然已不是我们社会中的主要矛盾,但是它确实仍然存在,不可小看。如果不及时地、有区别地给以坚决处理,而听任上述各处不同性质的问题蔓延汇合起来,就会对安定团结的局面造成很大的危害。”——《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79页。c、阶级斗争的方式方法与以往不同。第46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社会政治结构1、社会政治结构(1)内涵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A、政治上层建筑B、思想(观念)上层建筑社会政治结构即政治上层建筑的基本内容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政治法律制度;二是政治法律制度的设施。(2)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第47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社会政治结构(续1)“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523页。2、国家及其发展趋势(1)国家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私有制产生——剥削——阶级——国家产生——奴隶社会第48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国家及其发展趋势(续1)A、国家按地区划分国民B、国家设立特殊的权力机关C、国家征收捐税(2)国体和政体A、国体即国家性质,指的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即在一个国家里各个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其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49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国家及其发展趋势(续2)a、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b、人民民主专政必须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c、人民民主专政是最大多数人的民主。d、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结合。e、在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内部,建立了极其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政体即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又称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指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则和方式去组织旨在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政权机关。

第50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国家及其发展趋势(续3)(3)无产阶级专政的确切含义A、无产阶级执掌国家政权,或者说是以无产阶级独掌国家政权“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2页。“国家政权不仅对目前俄国来说是绝对必要的,而且对任何一个即使要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国家来说也是绝对必要的。”——《列宁全集》第30卷,第141页。第51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国家及其发展趋势(续4)B、将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相结合的新型国家制度“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民主是一种残缺不全的、分管的和虚伪的民主,是只供富人、只供少数人享受的民主。无产阶级专政,即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将第一次提供人民享受的、大多数人享受的民主,同时对少数人即剥削者实行必要的专政。”——《列宁选集》第3卷,第248页。

C、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和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时期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列宁选集》第3卷,第857页。第52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国家及其发展趋势(续5)“如果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联合为阶级,如果说它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3页。“要消灭阶级,就需要一个阶级的专政时期,一个被压迫阶级的专政时期,这个阶级不仅能推翻剥削者,不仅能无情地镇压剥削者的反抗,而且能在思想上与全部资产阶级民主观、与关于自由平等的一切市侩空谈决裂。”——《列宁选集》第3卷,第858—859页。第53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社会文化结构1、文化概述(1)文化内涵“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694页。(2)文化功能A、推动经济发展。B、培养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教化民族心灵。C、增强综合国力。D、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第54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社会文化结构(续1)2、社会意识、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1)社会意识(略)(2)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A、反映现存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并为其服务的意识形态B、旧社会的意识形态C、反映现存社会中正在成长着的生产关系的意识形态第55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意识形态(续1)“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马克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第98页。“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马克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第292页。(3)文化结构:指的是各种文化要素之间的联结方式及其由此而是形成的有机整体。A、文化结构的构成要素第56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文化结构(续1)a、社会意识形态b、科学c、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思想上层建筑),具体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表现形式,构成了社会文化结构的主体部分。B、文化结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a、彼此相互区别对社会生活反映的内容不同对社会生活反映的形式不同同经济结构联系的密切程度不同第57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社会文化结构(续2)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不同b、彼此又相互补充、相互影响3、文化结构的独立性及其功能(1)独立性主要表现A、文化结构的变化发展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发展并非完全同步。B、文化结构具有历史继承性。C、文化结构对经济结构以及政治结构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第58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社会文化结构(续3)“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毛泽东选集》第2卷,2版,第663—664页。“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中文1版,第152页。(2)文化结构的功能A、维护和批判现实社会。B、调控人的活动。第59页,课件共6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社会文化结构(续3)4、传统文化和社会现代化(1)传统和传统文化“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85页。传统文化:指以汉民族为主体、多民族共同组成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特殊的文化体系。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