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防伪标签的发展简史_第1页
激光防伪标签的发展简史_第2页
激光防伪标签的发展简史_第3页
激光防伪标签的发展简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激光防伪标签的发展简史发展简史:经过数十年发展,激光全息防伪产品也从最初的全息防伪标识逐步升级发展为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激光防伪技术。(一) 第一代激光防伪技术是激光模压全息图像防伪标识。全息照相是由美国科学家伯格(MJ-Buerger)在利用X射线拍摄品体的原子结构照片时发现的,并与伽柏(D・Gaber)一起建立了全息照相理论:利用双光束干涉原理,令物光和另一个与物光相干的光束(参考光束)产生干涉图样即可把位相“合并”上去,从而用感光底片能同时记录下位相和振幅,就可以获得全息图像。但是,全息照相是根据干涉法原理拍摄的,须用高密度(分辨率)感光底片记录。由于普通光源单色性不好,相干性差,因而全息技术发展缓慢,很难拍出像样的全息图。直到60年代初激光出现之后,其高亮度、高单色性和高相十度的特性,迅速推动了全息技术的发展,许多种类的全息图被制作出来,全息理论得到很好的验证,但由于拍摄和再现时的特殊要求,从诞生之日起,就几乎一直被局限在实验室里。70年代末期,人们发现全息图片具有包括三维信息的表面结构(即纵横交错的干涉条纹),这种结构是可以转移到高密度感光底片等材料上去的。1980年,美国科学家利用压印全息技术,将全息表面结构转移到聚酯薄膜上,从而成功地印制出世界上第一张模压全息图片,这种激光全息图片又称彩虹全息图片,它是通过激光制版,将影像制作在塑料薄膜上,产生五光十色的衍射效果,并使图片具有二维、三维空间感,在普通光线下,隐藏的图像、信息会重现。当光线从某一特定角度照射时,又会出现新的图像。这种模压全息图片可以像印刷一样大批量快速复制,成本较低,且可以与各类印刷品相结合使用。至此,全息摄影向社会应用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由于当时这种模压全息图片的制作技术是非常先进的技术,只有少数人掌握,于是就被用作防伪标识。其防伪的原理是:在激光全息图片拍摄的整个过程中,如果有一项条件不同(如拍摄彩虹全息的条件),则全息标识的效果就会有差异。这种全息图像的全息信息用普通照相无法拍摄,因而全息图案难以被复制。第一个应用全息图片作为防伪标识的是JohnnyWalkeWhishy(一种威士忌)。它在泰国应用时,据说销售额增加了45%左右。激光模压全息防伪技术传入中国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特别是1990年至1994年期间,全国各地引进生产线上百条,占当时世界生产厂家的一半多。在引进初期,这种防伪技术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防伪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激光全息图像制作技术迅速扩散,如今早已被造假者从各个方面攻破,几乎完全失去了防伪的能力。(二) 第二代改进型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技术第一代激光全息防伪技术的泛滥,促使人们不得不开始寻求改进现有技术。改进后的技术主要有三种:一是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改进全息图像;二是透明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技术;三是反射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技术。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改进全息图像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改进激光全息图像经历了两个发展形态,第一形态是计算机合成全息技术,这种技术是将系列普通二维图像经光学成像后,按照全息图像的成像原理进行处理后记录在一张全息记录材料上,从而形成计算机像素全息图像。观察这种像素全息图像时,可在不同的视角看到不同的三维图像,其图形和色彩都具有异常灵活多变的动态效应,并且不受再现光线方向的限制。第二形态是计算机控制直接曝光技术,与普通全息成像不同,这种技术不需要拍摄对象,所需图形完全由计算机生成,通过计算机控制两束相干光束以像素为单位逐点生成全部图案,对不同点可改变双光束之间的夹角,从而制成具有特殊效果的三维全息图。透明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技术普通的激光全息图像一般是用镀铝的聚酯膜经过模压(也可以先用聚酯薄膜经过模压再镀铝)而成,镀铝的作用是增加反射光的强度使再现图像更加明亮。照明光和观察方向都在观察者这一侧,这样的激光彩虹模压全息图是不透明的。透明激光全息图像实际上就是取消了镀铝层,将全息图像直接模压在透明的聚酯薄膜上。1996年中国公安部将透明激光全息图像应用在居民身份证上,将身份证用透明膜整体覆盖,在光线下观察身份证正面时,不但能看清证件内容,还能看到透明膜上显现出来的二维、三维彩虹全息图像(“长城”及“中国”的中英文字样)。反射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技术反射激光全息图像成像原理是将入射激光射到透明的全息乳胶介质上,一部分光作为参考光,另一部分透过介质照亮物体,再由物体散射回介质作为物光,物光和参考光相互干涉,在介质内部生成多层干涉条纹面,介质底片经处理后在介质内部生成多层半透明反射面(例如6微米厚的乳胶层里可以有20多个反射面),用白光点光源照射全息图,介质内部生成的多层半透明反射面将光反射回来,迎着反射光可以看到原物的虚像,因而称为反射激光全息图。(三)第三代加密全息图像防伪技术加密全息图像是指采用诸如激光阅读、光学微缩、低频光刻、随机干涉条纹、莫尔条纹等等光学图像编码加密技术,对防伪图像进行加密而得到的不可见或变成一些散斑的加密图像.激光阅读利用光学共轭原理将文字或图像信息存贮在全息图像中。在普通环境下,这些信息不会显现,当用激光笔照射时,人们可借助硫酸纸或白纸看到所存贮的信息。所存贮的信息可以是文字、标识、灰度图像,甚至一篇文章,表现形式也有反射式和透射式两种。光学微缩将文字信息用光学微缩的方式记录在全息图上,平常肉眼难以辨认,在10倍、甚至100倍放大镜下才可观察到具体内容,一般情况下,中文可缩至0.1mm,英文可缩至0.05mm低频光刻在全息图上以非干涉方式将预先设计好的条纹花样以缩微的形式直接记录在全息图上,这些花样的条纹密度比普通干涉条纹低10倍在100线/mm左右,直观效果是在全息图上某些部位具有类似金属光泽的衍射花样,若条纹花样是用计算机产生的全息图,则可用激光再现其信息.随机干涉条纹在制作全息图时引入随机机制,在全息图上记录随机干涉花样,这种花样具有明显的特征,且不可重复,即使同一个人使用同样的工艺在不同的时刻所产生的花样都不相同,因此是一种很好的防伪方式。除静态平面干涉条纹外,已发展到动态,立体干涉条纹,仿冒者根本无法复制.莫尔干涉加密利用莫尔原理,即两套周期性结构的条纹重叠可产生第三套周期结构花样的原理,在其中一套条纹中改变其位相并编码一个图案,这种图案在平时是隐藏的不能分辨,当与另一套周期条纹重叠时图案显现出来.加密全息图像因其不可见或只显现一片噪光,如没有密钥很难破译,所以具有一定的防伪功能。但是因为它在通常环境下无法分辨,因此不具备为普通大众所识别的能力.(四)第四代激光全息防伪技术激光防伪实例照片组合全息图组合全息图是将几十甚至几百个不同的二维图像通过几十甚至几百次曝光所记录的全息图。其效果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类似于平面动态设计,可以拍摄各种花样的平面动态变化图案,二是利用3D软件或借助数码相机,将三维目标的各个侧面及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记录下来,制作四维全息图,即该全息图不仅能够记录和再现物体的三维空间(X,Y,Z)特性,还能记录和再现该三维物体随时间(T)的变化,这是一种防伪性能极高的全息图,与普通2D/3D或真三维全息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信息量巨大,制作工艺复杂:普通全息防伪标贴往往通过几次曝光就可以完成,而制作四维全息图需要对几十甚至几百帧二维图像进行记录,从而曝光次数是普通全息的几十甚至几百倍,这需要专用的仪器设备及更加精巧的工艺过程才能实现。拍摄对像没有限制,拓展了激光全息这一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范围:普通全息记录三维模型需要1:1的模型实体进行拍摄,而四维全息则首先从各个角度采集物体的信息,然后对采集到的二维图像进行合成制作全息图,从而对拍摄的对象没有限制,可以是真人,真物体,甚至是电脑构制的虚幻物体。比例也无需1:1。真彩色四维显示,普通全息标识望尘莫及:传统全息标识只能实现平面层次感,三维全息图也只能表现1:1静物的三维立体特征,且不能还原物体的真色彩。四维全息则不同,在以真彩色反应三维空间物体的同时,还能附载该三维空间随时间的变化,这样的全息标识如同一幅内容丰富的小电视,设计者可在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