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_第1页
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_第2页
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_第3页
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_第4页
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第1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生物种的概念Mayr(1982):物种是由许多群体组成的生殖单元(与其它单元生殖上隔离),它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生境位置。

第2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物种的特点:生物种是由内聚因素(生殖、遗传、生态、行为、相互识别系统等)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物种是自然界真实存在的。物种是一个可随时间进化改变的个体集合。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第3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生物学种基本特征

形态学特征同一物种必须具有相对稳定的、一致的形态学特征。地理学特征物种以种群的形式生活在一定空间内,占据着一定的地理分布区。遗传学特征每一物种具有特定的遗传基因,表现为同种的个体之间可以配育,不同种之间不能配育或虽可偶然杂交但杂交的子代不具繁殖能力。第4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5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物种的遗传变异与选择(一)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种群内存在的所有基因组和等位基因叫做基因库。种群内每个基因型所占的比例叫基因型频率。在种群中不同基因所占的比例,即为基因频率。第6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哈代-魏伯格定律(Hardy-Weinbergfrequencies)

指在一个巨大的、个体交配完全随机、没有其它因素的干扰(如突变、选择、迁移、漂变等)的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世代保持稳定不变。第7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渐变群地理亚种第8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9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适合度适合度(fitness):以基因型个体的平均生殖力乘以存活率算出。如果以W表示适合度,m表示基因型个体生育力,l表示基因型个体存活率,则W=ml。第10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遗传漂变(geneticdrift)遗传漂变:在大种群中,遗传结构相对稳定。在小种群中,遗传结构更容易发生偶然的变化,基因频率会出现随机增减的现象,我们称其为遗传漂变(geneticdrift)。第11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遗传漂变的强度决定于种群大小,种群越大,遗传漂变越弱;种群越小,遗传漂变越强。种群大小的倒数,通常用作遗传漂变强度的指标。第12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是两种进化动力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是两种进化动力。选择系数(s)=1–相对适合度(w)。漂变强度:种群大小的倒数(1/N)。第13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两种进化动力的比较自然选择强度的指标是选择系数(s),决定于种群适合度的差异程度(相对适合度,w)。s=wmax-wmin

。相对适合度是个体适合度与最高适合度的比值。w11=W11/Wmax;w12=W12/Wmax;w22=W22/Wmax。第14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种群进化动力

粗放比较方法是:如果选择强度(s)大于遗传漂变强度(d=1/Nt)10倍以上,则遗传漂变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反之亦然。第15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如果种群大小为1000,相对适合度为1.000,0.9999,0.9999,其进化动力主要为?如果种群大小为1000,相对适合度为1.000,0.9900,0.9800,其进化动力主要为?第16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进化动力学说(1)中性说:认为遗传变异完全由突变和遗传漂变引起的,不包括自然选择。强调,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在选择上,往往是中性的,与其所取代的另一等位基因既不有益,也不有害,因此在分子进化中,自然选择几乎不起作用。(2)筛选选择说:遗传变异是突变、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的综合作用。认为多数突变是有害或中性的,有益的很少,自然选择使有害的突变减少或消失,允许其它的存在。(3)平衡选择说:认为遗传变异完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第17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预测值观察值隐性基因频率012345678910世代

果蝇试验种群的进化。

隐形致死基因随时代而逐渐减少第18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新基因通过突变进入种群的基因库,基因因遗传漂变而从基因库中丢失,自然选择使得变异从种群中保留或丢失,迁入和迁出使得基因在种群间相互交流。第19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遗传瓶颈和建立者效应遗传瓶颈:由于小样本效应而引起的基因频率变化同样会在种群大小经历一次锐减后再恢复时出现的现象。建立者效应:在新建同类群的时候,由于抽样引起的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第20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21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表型的自然选择类型

1.稳定选择:环境条件对靠近种群数量特征分布中间的个体有利,“淘汰”两侧的极端个体,选择属于稳定型的。如出生体重。2.定向选择:当选择对一侧的“极端”个体有利时,种群的平均值向这一侧移动。这可能是基因型变化最快的一类。大部分人工选择。3.分裂选择:当选择对两侧的“极端”个体有利时,“中间”个体被淘汰,使种群分成两部分第22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23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24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配子选择

(gameteselection):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发生在配子上,称为配子选择。亲属选择(kinselection):如果个体的行为有利于其亲属的存活能力和生育能力的提高,并且亲属个体具有某些相同的基因,则可出现亲属选择。亲属选择对种群的社会结构有重要影响。群体选择(groupselection):一个物种种群如果可以分割为彼此多少不相连续的小群,自然选择可在小群间发生,称为群体选择。性选择(sexualselection):动物在繁殖期经常为获得交配权而通过某些表型性状或行为进行竞争,如雄鸟、雄鱼具有美丽的色彩,雄鹿有发达的角等。在个体间竞争配偶中,由于优势雄性能获得交配机会,从而使这些特征在后代中不断强化发展。第25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物种形成

(一)物种形成及其过程地理物种形成学说(geographicaltheoryofspeciation)1)地理隔离: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种群隔离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2)独立进化: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两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间也不再发生基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第26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27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28

(二)物种形成的方式(空间)异域物种形成邻域物种形成同域物种形成第28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1.异域性物种形成:与原来种由于地理隔离而进化形成新种,为异域性物种形成。(1)通过大范围的地理分割,两个种群各自演化,形成生殖隔离机制。(2)通过种群中少数个体从原始种群中分离出去,到达他地并经地理隔离和独立演化而成新种。第29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30

扩展分布区地理隔离独自进化生殖隔离形成2个物种即使相遇已经不能相互配育异域性物种形成大范围地理隔离第30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2.邻域性物种形成:新种形成在相邻种群。分布区很广的物种,边缘地区环境不同引起次群分化、独立,虽然没有隔离屏障,也能成为基因流动的障碍,经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生殖隔离的新种。第31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32

扩展分布区地理隔离独自进化生殖隔离形成2个物种即使相遇已经不能相互配育异域性物种形成处于分布区边缘的小种群因建立者效应产生差异第32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3.同域性物种形成:新种从原来种群分布区内出现。

在母种群分布区内部,由于生态位的分离,逐渐建立若干子群,子群间由于逐步建立的生殖隔离,形成基因库的分离而形成新种。第33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34

生境选择差异食物选择差异宿主选择差异独自进化生殖隔离形成2个物种即使相遇已经不能相互配育无地理隔离但生态位产生差异虽有基因交流的可能但生境食物等习性阻止了交流同域性物种形成第34页,课件共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