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八单元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件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八单元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件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八单元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件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八单元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件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八单元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情境导入二战后历次战争中法国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朝鲜战争(1950~195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伊拉克战争(2003年)法国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思考:法国为什么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法国对第四次中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态度为何与朝鲜战争迥异?通史坐标:课前预习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1)第二次世界大战使

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2)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2.过程(1)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

》,决定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2)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3)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

。3.影响(1)经济上: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知识梳理西欧巴黎条约欧洲共同体(2)政治上①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

的外交政策。②从20世纪70年代起,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③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走出误区】

欧洲国家联合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摆脱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不是欧共体成立的根本原因。独立自主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经济发展的原因(1)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美国帮助:1948年后,随着“

”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3)国际机遇:

战争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大门。(4)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

;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2.表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影响(1)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

的目标。(2)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冷战朝鲜政治大国教育【思维导图】

二战后日本的崛起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1)二战后,

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相继获得独立。(2)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走向联合。2.标志: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举行。3.概况(1)政策:非集团、不结盟。(2)重要任务: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3)行动纲领:建立

新秩序。4.影响(1)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

体系的崩溃。(2)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

格局。民族解放1961国际经济殖民两极【走出误区】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还不是一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两极格局在当时仍是国际关系总体的、基本的特征。到目前为止,多极化政治格局尚未形成。四、中国的振兴★1.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2.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一、请背写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表现。二、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材料一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1)思考:为什么阿登纳说“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形势,谈谈你的理解。答案提示: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或欧洲传统优势地位的消失;美苏“冷战”局面出现。基础验证材料二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布热津斯基《大棋局》(2)思考: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指什么?答案提示: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堂小结一、二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总的发展趋势是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探究问题】

欧洲一体化的影响。【探究素材】材料一

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GDP总额的比重课堂探究国家或组织1955年1960年1965年1970年1974年美国36.2%33.73%31.27%30.21%24.36%欧共体17.54%17.53%18.68%19.32%20.12%材料二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的政治关系发生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在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国家颐指气使,发号施令。——何春超《国际关系史》【探究思路】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欧共体成立后,经济总量与美国的差距逐渐缩小,反映了结论(1);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欧共体在外交上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反映了结论(2);从结论(1)(2)可知结论(3)。【探究结论】(1)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发生动摇。

【特别说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已经呈现出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政治多极化格局尚有相当长的道路要走,西欧、日本在政治、军事、科技等方面与美国的差距非常明显,政治多极化仅仅是一种趋势。二、二战后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的发展演变1.同西欧关系的演变(1)二战结束后,为了对付苏联,稳定资本主义阵营,美国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并得以控制西欧。(2)美国在欧洲采取“冷战”政策,建立北约组织,同英、法等国建立了广泛的同盟关系。(3)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欧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西欧国家同美国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趋尖锐。(4)随着欧共体的扩大以及欧盟的诞生,西欧发展成为可与美国并驾齐驱的重要力量。2.同日本关系的演变(1)二战结束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在日本实行政治、经济民主改革,完全控制了日本。(2)1948年后为了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美国扶植日本。(3)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军事上的需要,美国向日本订购了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扶植日本经济的发展。(4)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日美经济竞争和日本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逐渐加强。(5)日美同盟关系依然存在,但是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在政治、外交方面,日本并不完全和美国保持一致。【例题】1946年,美国前总统胡佛宣称:“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D.欧洲共同体成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思维导图】由上面图示可知正确答案为D。一、选择题1.有人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虽然给美国带来了满意的结果,但从长期看也产生了对其不利的后果”。“不利的后果”有(

)A.加强了西欧与美国的盟友关系B.消除了西欧倒向苏联的可能性C.促进了西欧的联合自强D.扩大了美国产品的海外市场解析: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得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稳定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然而随着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各国也越来越希望摆脱美国的控制,最终以联合的方式成为了多极化趋势中一支重要的力量。随堂训练2.“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40年代,它们各自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掠夺对方的基础上,冤冤相报。从20世纪50年代后,它们寻求合作,谋求共赢”。上面所描述的国家关系比较典型地发生在(

)A.英国与欧洲大陆主要国家间B.美日之间C.欧洲大陆主要国家间D.美欧之间解析:C结合所学史实,最符合材料信息的国家是法国和德国,法德都是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因此,正确的答案为C项。3.1988年日本《产经新闻》报道:“世界将由某一个国家取代美国而负起牵引世界经济的责任。在这个新的主角亮相之前,世界经济将继续发生混乱……但目前在世界上靠得住的只有日本。”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也宣称:“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这表明日本的实质意图是(

)A.谋求经济霸权 B.继续追随美国C.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试图称霸世界解析:C

材料首先强调在经济领域内日本“靠得住”;之后日本首相宣称在世界政治领域内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体现了日本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实质意图。答案为C。4.看到“1961年”“南斯拉夫”“非集团”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首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D.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解析:C

1961年,在南斯拉夫等国的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5.某论文的中心词主要有“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此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B.美国霸权地位的崩溃C.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解析:D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都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D项正确,C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世界多极化格局仍在形成过程中。美国霸权地位出现动摇,但不是崩溃,B项错误。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像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全球通史》“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大国崛起》材料二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大国崛起》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美苏“冷战”开始;事例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合作是从……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可以判断两国指德、法;战后两个国家由对抗逐渐和解,走向合作;具体事例结合所学回答。第(3)问国家利益与国际局势决定着大国关系的发展,其中国家利益是最根本的;影响结合所学从“世界格局”这一角度考虑。(1)材料一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一个事例。(2)材料二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一个事例。(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苏联和美国。变化: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事例:“冷战”,北约、华约成立,柏林墙修建,古巴导弹危机。(2)法、德。变化:由千年的宿敌走向合作。事例: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欧共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