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乡愁》原文_第1页
余光中《乡愁》原文_第2页
余光中《乡愁》原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余光中《乡愁》原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余光中《乡愁》原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于2011年4月22日上午,在福建泉州参加华光学院新校区“文化名人村”奠基仪式,在致辞时表示,自己的《乡愁》传诵海峡两岸,很高兴。有人问他,如果有第五段要怎么写呢?他便在现场为他那首脍炙人口的《乡愁》续写第五段:

未来

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

你来这头

我来那头

著名诗人余光中的是台湾“乡愁”诗的典型的代表,他的《乡愁》是一首蕴含深刻、脍炙人口的诗,写出了台湾人民与大陆血肉相联的关系和思念家乡而产生心头的楚痛,传达出台湾亲人盼望祖国和平统一的迫切心情。余光中新写的《乡愁》诗第五段,表达出对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盼望祖国统一的美好前程。

余光中祖籍福建,出生在南京,母亲的故乡在常州,这三地都是他的故乡。余光中1949年随父母离开大陆,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进修,先后在台湾政治大学、台湾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大学任教。

余光中出版诗集、散文等40余种,自称是“文学创作上的多妻主义者”。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余光中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到台湾后经常怀念故乡,正如鲁迅诗中写的“梦魂常向故乡驰”。他说:“从21岁负笈漂泊台岛,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间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头的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谈到作品中永恒的怀乡情结和心路历程时,他深情地说,“不过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现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余光中在上世纪50年代赴美留学,但在那里,他始终是“无根的过客”。

余光中身居异国他乡,内心引起不可名状的压抑感和对祖国依依的眷恋。他在《迎接中国的文艺复兴》一文中深情地说:“我也曾是浪子,也曾发誓不要再见中国的海岸,但是现在我怀乡了,我已经启程东返,虽然未睹中国的海岸。”他从美国回到台湾后,他常常怅望海峡对岸的故乡,希冀有一天能两岸和平统一,亲人往来。

从上世纪60年代起,台湾作家诗人写了许多乡愁诗,表达对故园的思念,其中于右任先生在1962年1月24日写的感情真挚沉郁诗作《望大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怀着忧伤,眷恋大陆故园,写下心灵的哀伤,赤子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余光中也怀着对国家民族、故土家园的深深挚爱,创作了不少乡愁诗,其中便有脍炙人口的诗:“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白发盖着黑土,/在最美母亲的国土。”

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光中感慨地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余光中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我想到了大陆这个“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余光中的《乡愁》一诗写于70年代初,当时两岸已经隔离20年。他说,当时“看不出有任何交流,还是一片沉寂”。为此,他时常怅望故乡。“诗言志”,基于思乡情结,他写了这首著名的乡愁诗。同时,他还写了《民歌》、《乡愁四韵》、《当我死时》等诗。为此,他被人称为“乡愁诗人”。

《乡愁》诗发表后,在大陆引起广泛的影响。上世纪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的年代,由王洛宾等多位音乐家谱曲,广泛流传,还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反响强烈。余光中在大陆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多首诗还被大陆列入各级学校的教科书里。

在这首《乡愁》诗中,诗人以沉重的笔触,饱含思乡之情,描绘出一代中国人历经战火、两岸隔绝,导致骨肉分离的苦难经历,写出了两岸亲人深沉的思念之情,以及面对两岸隔离的无奈。诗人满怀悲愤,形象地写出了台湾亲人思乡望乡的浓浓的大陆情结,写出血浓于水的真实感情,读来令人怦然心动,感慨万千,思乡恋乡的家国情怀油然而生,让人心灵为之震动。

余光中是典型的寻根式的诗人,他寻找血脉亲情之根,中华文化之根。他宣称:“我的血管是黄河的支流。”他曾经追寻过西方文明,迷恋过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但他最终还是把创作视线转向中华文化传统,并且把“诗眼”定位于中华民族的根基上,去努力追寻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余光中在《白玉苦瓜》“自序”中写道“到了中年,忧患伤心,感慨至深,那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