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执业医师-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历年真题集锦带答案_第1页
2023年执业医师-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历年真题集锦带答案_第2页
2023年执业医师-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历年真题集锦带答案_第3页
2023年执业医师-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历年真题集锦带答案_第4页
2023年执业医师-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历年真题集锦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执业医师-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历年真题集锦加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题型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30题)1.病例摘要:3岁女童,因发热、头痛、呕吐3天,抽搐、神志不清1小时于7月30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3天突然发热,伴头痛,烦躁不安,无鼻塞,咳嗽。曾呕吐胃内容物2次,一次呈喷射状。当地医院给予肌内注射青霉素及退热药物治疗无效。昨起嗜睡,1小时前全身抽搐1次,持续约1分钟,继之神志不清而转来本院。发病以来拒食,尿便正常。既往体健。父母均体健。患儿系第一胎,足月顺产,母乳喂养,未接受任何预防接种。查体:T39.2℃,P110次/分,R26次/分,BP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囟门已闭,神志不清。全身皮肤无发绀、黄染,未见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脸色苍白。巩膜无黄染;两侧瞳孔等大,直径约0.2cm,对光反射迟钝。无鼻翼扇动,唇红,咽部稍充血,扁桃体不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右肋缘下1.5cm,质软,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检查:颈项强直,布氏征阳性,克氏征阳性,巴氏征阳性,腹壁反射消失,膝腱反射、二头肌反射、三头肌反射消失。实验室检查:Hb105g/L,WBC12.2×10/L,N73%,L27%。尿便常规无异常。脑脊液:压力220mmHO,外观清,细胞数0.138×10/L,中性粒细胞65%,淋巴细胞35%,蛋白+++,糖>0.5g/L,氯化物7.0g/L,涂片未查见细菌。2.某工厂有职工2226人,外来民工735人。工人除少数在厂外居住,基本都住在厂内职工宿舍。厂内没有供职工用餐的食堂,饮用厂自备的水源井自来水,平时管理不善,工人与民工多有饮用生水习惯。9月6日有11人发生腹泻,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多无腹痛,仅个别有低热、呕吐。至15日共有70人发病,其中本厂职工43例,外来民工27例。同期厂外无类似病人发现,近期无集体聚餐活动。以往厂内每月偶尔发生1~2例腹泻病人。当地防疫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迅速派人员到现场查明原因,从病人的粪便中找到了霍乱弧菌(O1),并及时控制了疫情。问题:1.简要叙述本次调查的步骤。2.应开展哪些调查工作?3.在什么时候可解除疫点?3.病历摘要:男性,37岁,高热、寒战2天,胸痛、呼吸急促1天。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9~40℃之间,伴寒战,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结膜充血。1天前开始出现胸痛、呼吸急促,咳嗽、咳痰,痰为黏液样。发病以来,患者饮食差,睡眠质量下降,大小便无明显改变。既往体健,8天前曾到云南旅游,否认当地流行病史。体格检查:T39.6℃,P93次/分,R38次/分,BP125/80mmHg。急性热病容,全身皮肤黏膜散在出血点,腹股沟触及淋巴结肿大,周围组织红肿。呼吸急促,38次/分,可闻及轻微胸膜摩擦音。心脏、腹部检查无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未发现病理性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123g/L,WBC5.2×10/L,N0.66;血培养出耶尔森菌。4.甲型肝炎5.散发麻疹疫情处置6.手足口病诊断标准7.肾综合征出血热8.登革热疫情处理9.感染率调查10.鼠疫诊断要点11.霍乱鉴别诊断12.简要病史:女性,3岁,发热4天,伴皮疹1天。初步诊断:麻疹。问诊内容:13.登革热流行特征14.艾滋病概述15.鼠疫流行特征16.肺结核诊断要点1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过程18.病历摘要:男性,16岁,米泔水样大便2天,呼吸深快3小时。患者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米泔水样便,每日10余次,无粪臭,伴有发热,体温38.0℃,腹痛。后出现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后为水样,无恶心。3小时前开始出现呼吸深快,遂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饮食差,睡眠较前差,尿量减少。既往体健,无慢性腹泻病史,当地有类似病人。体格检查:T37.8℃,P136次/分,R31次/分,BP85/55mmHg。脱水貌,皮肤黏膜干燥,皮肤弹性差,浅表淋巴结不大。眼窝稍凹陷。呼吸深快,31次/分,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136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无异常杂音。腹部稍凹陷,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不大,肠鸣音亢进。神经系统未发现病理性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130g/L,WBC10.3×10/L,N0.78,L0.22;尿常规:蛋白(+),可见少许红、白细胞;粪常规:有少量黏液及白细胞;电解质:NaHCO13mmol/L;病原菌悬滴检查(+)。19.简要病史:女性,发热、肾区痛、皮肤潮红4天。初步诊断:流行性出血热。问诊内容:2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要点21.细菌性痢疾概述22.流行性感冒23.简要病史:女性,13岁,畏寒高热、腹股沟肿块3天。初步诊断:腺鼠疫。问诊内容:2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特征25.霍乱治疗原则26.1990年5月初,郑小弟住院,家属主诉郑小弟1周前开始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畏寒、高热(39.5℃)、小便量减少、嗜睡、食欲差,入住儿科病房治疗,5月9日下午4时左右,郑小弟全身抽搐,怀疑脑膜炎转加护病房做腰椎穿刺,抽脑脊髓液送检,5月15日脑脊髓液培养出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Meningitidis),进行相关检查后,当日确诊郑小弟罹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报告给相关部门。问题:1.疾病控制工作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做哪些调查工作?2.哪些人是流行性脑膜炎的高危人群?3.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疫情扩散?27.病例摘要:患者,男性,2岁,突然发热、咽部不适、咳嗽、流涕、畏光、流泪、眼结膜充血。服镇咳药、抗感冒药无效。发热3天后,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被母亲带到门诊。既往体健,未接种过麻疹疫苗,14天前曾接触麻疹患者。查体:T38.8℃,P106次/分,R24次/分,BP120/80mmHg。急性热病容,颜面及躯干可见散在充血性斑丘疹,口腔颊黏膜处见到麻疹黏膜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眼结膜充血,咽充血。心肺(-),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Hb124g/L,WBC6.4×10/L,N68%,L32%,PLT200×10/L.麻疹抗体IgM阳性。28.细菌性痢疾预防29.简要病史:男性,26岁,低热伴咳嗽40余天。初步诊断:肺结核。问诊内容:30.简要病史:女性,31岁,发热13天,全身出现皮疹2天。初步诊断:伤寒。问诊内容: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正确答案:1.诊断及诊断依据(1)诊断本例初步印象是:流行性乙型脑炎。(2)其诊断依据1)本病例为3岁女童,发病于夏季,以往未接受任何预防接种。2)急性发热起病,具有头痛、呕吐、嗜睡、昏迷、抽搐、颈强、克氏征、巴氏征阳性等典型神经系统感染症状和体征。3)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73%,脑脊液检查符合病毒性脑炎的改变,因此首先疑诊乙脑。2.鉴别诊断(1)中毒型菌痢起病较乙脑更急,常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高热、抽搐与昏迷,并有中毒性休克。一般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多正常。作肛拭或生理盐水灌肠镜检粪便,可见白细胞或脓细胞。(2)结核性脑膜炎无季节性,常有结核病史。起病较缓,病程长,以脑膜刺激征为主。脑脊液中氯化物与糖均降低,蛋白增高较明显,其薄膜涂片或培养可检出结核杆菌。X线胸片及眼底检查,可能发现结核病灶。(3)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炎球菌所致者,多发生在冬春季,皮肤黏膜常出现淤点,昏迷多在发病1~2天内。其他化脓菌所致者多可找到原发病灶。脑脊液均呈细菌性脑膜炎改变,淤点或脑脊液涂片染色或培养可发现细菌。(4)其他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相似,确诊有赖于血清免疫学检查和病毒分离。3.进一步检查根据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为确诊应作:①脑脊液培养;②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测;③作粪便镜检排除中毒性菌痢。4.治疗原则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和护理。重点处理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2.正确答案:1.发生霍乱暴发疫情,应及时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掌握霍乱暴发的流行规律,查明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和疫情波及的范围,阐明流行因素,为及时制定暴发疫情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调查方法主要有个案调查与暴发调查两种。病人和带菌者应送当地指定医院隔离病房或专设的临时隔离病房隔离治疗,凡病人停药后连续两次大便培养阴性、慢性带菌者连续7天阴性方可解除隔离。确诊时临床症状已经消失的恢复期病人或带菌者,动员隔离确有困难或当地无条件收治时,可以在指定地点隔离治疗观察。疑似病人立即留观,疫情处理人员在疫源搜索时发现霍乱疑似病人,应立即送到当地指定地点单独隔离治疗,疑似病人与确诊病人和带菌者以及其他传染病人分开隔离,在临床和实验室未确诊前暂按霍乱病人处理。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划定疫点范围,主要包括患者在发病前3天至隔离时的活动范围、与周围人群的接触情况和其排泄物对外环境污染的情况,以及当地基本卫生设施和卫生状况。根据疫点的地理位置、水系分布、交通情况、自然村落等特点来划定疫区。疫点疫区消毒和灭蝇。消毒范围应包括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发病前3天至隔离时止的活动范围内可能受到污染的所有场所和物品。水源受到污染或检出霍乱菌株,应采取以下措施:(1)设置明显的禁用标志牌和卫生岗。(2)禁止直接饮用,禁止人畜下水,禁止从中捕捞水生动、植物。(3)禁止受到阳性水源污染的瓜果蔬菜上市。(4)拆迁污染水源的厕所、粪坑。(5)对周围人群进行现症腹泻病人的调查,对腹泻病人进行一次粪检,给予抗菌药物治疗。(6)如在水源中检出流行菌株,则应划定疫点。(7)对阳性水源应每隔3~5天采样检查1次,连续3次阴性方可解除管理。2.对病人、疑似患者进行个案调查,调查其接触史,检查粪便、血清等;对水源、食物进行采样抽查;工厂周围环境进行调查。3.在疫情暴发后,对霍乱的预防控制措施、传染源消灭等工作均已落实后,疫点内所有人员粪便培养连续2次均阴性,无续发病人或带菌者出现时,征得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同意可解除疫点。如有新感染者出现,则重新实施以上措施。3.正确答案:诊断及诊断依据:1.诊断:肺鼠疫。2.诊断依据(1)有鼠疫高发地旅游史。(2)有典型的突然发病史,有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全身中毒症状。(3)有呼吸急促、胸痛、咳嗽咳痰等肺部症状,但肺部体征较轻。(4)有皮肤黏膜出血及淋巴结肿大。(5)血培养出耶尔森菌。4.正确答案:1.流行过程(1)传染源:包括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一般无病毒携带状态,潜伏期一般为15~50D,平均为30D。(2)传播途径:主要是粪一口途径,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介水和介食物3种方式传播。(3)易感人群:人群对甲型肝炎普遍易感,甲型肝炎感染后可获得较为巩固的免疫力,幼年儿童的亚临床型感染比例要高于成年人。2.流行特征甲型肝炎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但各国的流行状况差异很大。我国属于甲型肝炎的高流行区,但是各地区存在差异,经济不发达,生活、卫生条件较差的北方农村地区为甲肝高流行区,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总体上看,是北方高于南方,西部高于东部,乡村高于城市;任何年龄均可感染,25岁为感染高峰,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3.疫情处置(1)针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对于急性期的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隔离期限为3周,可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患者隔离后,严格消毒排泄物,对其居住和活动场所应迟早进行终末消毒。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一是派出专业人员会同当地医疗机构,于48h内对发生的个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二是追踪传染源及传播因素,查清可能的污染范围和密切接触者。对于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期限一般为45天。(2)针对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1)做好患者接触环境及接触者的管理:要对甲肝患者活动的房间、使用过的器具、衣物等要及时消毒。对密切接触者可尽早进行丙种球蛋白的被动免疫预防,如接种了丙种球蛋白,1个月后还需接种甲肝疫苗;如未接种过丙种球蛋白,应尽快(自接触之日起7日内)接种甲肝疫苗。2)加强幼托机构、饮食行业的卫生管理:对饮食从业人员、保育员从业前和在职期间开展定期健康检查,做好行业卫生,防止疫情传播。3)加强集体单位、学校及幼托机构的卫生管理:对各种水具、茶具进行卫生处置。4)在肝炎流行时,减少聚餐:因甲肝患者在症状出现之前就有传染性,此时聚餐,可能有处于潜伏期的患者,容易引起甲肝暴发。(3)针对易感人群的保护措施1)免疫预防:流行区高危人群和将要进入流行区的人群应接种甲肝疫苗,在有条件的地方,易感人群及饮水、饮食从业人员应推广甲肝疫苗的接种,提高人群抗体水平。2)加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应围绕阻断粪一口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搞好饮水卫生、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加强饮水消毒,在流行期间,即便是自来水也要再消毒。为防止水源和农作物受到污染,不用生粪施肥,不要在河、塘内清洗患者的衣物等。5.正确答案:1.传染源控制措施(1)病例诊断: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根据麻疹诊断标准作出诊断。(2)疫情报告:各级医疗机构对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诊断、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应按照传染病网络报告要求,做好网络直报,无条件进行网络直报的医院,应及时将填写的传染病报告单用传真方式传至医院所在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其代做网络直报,对疑似、死亡病例应及时做好更正报告。(3)患者隔离治疗:对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诊断、实验室确诊的麻疹患者可采取住院或在家隔离治疗,在家隔离治疗时应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有呼吸道并发症者隔离延长至出疹后10天。(4)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麻疹疫情报告后,应组织人员按照麻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要求,对麻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掌握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经过、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以帮助核实诊断,查找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追踪和掌握密切接触者。(5)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指曾护理过麻疹病例,或与麻疹病例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的人员。流行病学调查时,及时掌握密切接触者与患者接触时间、地点、接触方式及与患者关系等情况,并做好记录与登记,对确认为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时间至少为21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观察期间可不限制其活动;观察内容告知密切接触者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掌握密切接触者发热、咽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畏光、流泪、结膜红肿等急性结膜炎症状,全身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等症状,如出现疑似麻疹症状,应及时就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由所在地乡村医生、校医、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等负责。解除医学观察期标准为医学观察期满且密切接触者中未出现麻疹患者。2.传播途径控制措施(1)消毒:麻疹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因而对病家及患者接触过的物品一般不需要药物消毒和开展终末消毒。可采用通风、洗晒或太阳下暴晒方法杀灭病原体。(2)其他措施:室内保持开窗通风、透光、清洁。幼托机构、学校、电影院、会场等应加强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3.保护易感人群措施(1)预防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现行的免疫程序是麻疹疫苗8月龄初免1针,18月龄到24月龄时复种1针。接种剂量为0.5ml。发生疫情后,可进行麻疹疫苗应急接种。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对象为6个月至30岁的易感人群,或根据当地发病情况扩大接种年龄范围。(2)开展健康教育:开展麻疹防治知识宣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疾病抵抗力;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6.正确答案:(一)临床诊断病例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1.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2.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实验室检测作出诊断。若无皮疹,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二)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诊断为实验室确诊病例:1.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疱疹液、血清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人肠道病毒(指包括CVA16和EV71等有明确证据表明可以导致手足口病的人肠道病毒)。2.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等标本中检测到CVA16或EV71特异性核酸,或从脑脊液、疱疹液、血清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等标本中检测到人肠道病毒(指包括CVA16和EV71等有明确证据表明可以导致手足口病的人肠道病毒)的特异性核酸。3.血清标本人肠道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1:256,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肠道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有4倍或4倍以上的升高。7.正确答案: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传染源为多宿主性,传播机制复杂;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倾向、肾功能损害为主征,病死率较高,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乙类管理的病种。我国1931年在东北侵华日军中最早发现本病,因病因未明,曾先后以发现的地区命名为"孙吴热"、"黑河热"、"虎林热"等,1942年确立为一种独立的疾病,称为流行性出血热。1997年改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我国是世界上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最高、流行最严重的国家,1931-1988年全国发病近百万人,死亡近4万人。20世纪80年代加强了灭鼠措施,发病率有所下降,但近年又有回升,疫区不断蔓延扩大,是我国对人民健康威胁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汉坦病毒呈圆形或卵圆形,平均直径122nm(78~210nm),病毒颗粒外包双层囊膜,带有不明显的嵴突。根据血清学方法,汉坦病毒分为6个血清型,即Ⅰ型:汉坦型,也称野鼠型;Ⅱ型:汉城型,也称家鼠型;Ⅲ型:普马拉病毒型;Ⅳ型:期望山病毒型;Ⅴ型:mAAji病毒型;Ⅵ型:里奇病毒型。我国流行的是野鼠型(Ⅰ型)和家鼠型(Ⅱ型)两个血清型。汉坦病毒不耐酸,pH3~5可以灭活。对一般消毒剂、脂溶剂,如酒精、乙醚、氯仿、丙酮等均敏感。对热、紫外线亦敏感,56℃30分钟即可灭活。人群对汉坦病毒普遍易感,隐性感染产生的抗体滴度低,持续时间短。显性感染后免疫稳固持久,再次感染者极少。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传播途径是动物源性传播,即通过接触宿主动物或通过受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尘埃传播。其传播方式分为经破损皮肤、消化道及呼吸道三种传播方式。在野鼠型疫区,螨媒叮咬也有一定传播作用。另外,孕妇可经胎盘垂直传播。8.正确答案:为及时、准确、有效地处理登革热疫情,防止疫情传播和蔓延,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登革热的疫情处置1.针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各级医疗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的登革热病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应在诊断后24h内填写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一旦发生疫情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进行报告。即责任报告单位发现输入性病例和暴发疫情事件后应在2个h内用电话等方式向属地疾病控制机构报告;属地疾病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在2h内向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控制机构报告,同时迅速组织流行病学调查与现场处置。对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检、实验室确诊的登革热患者应送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病房的医院隔离治疗;对首发病例、首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其他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追踪首例或首批疑似登革热患者;对于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期限至少为15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2.针对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1)防蚊、灭蚊:防蚊、灭蚊是防控登革热最重要的措施,应由政府统一组织,明确各部门职责,广泛发动群众,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孳生地,以疫点(以病家为中心半径100m之内)为中心,在一定区域、时间范围内实施分层次、分级别的杀灭成蚊及幼虫和清除蚊媒孳生地措施。(2)环境整治:开展以灭蚊防蚊为中心的群众性卫生活动,发动群众清除室内外各种小积水,管好饮用或功能性容器积水,加强对轮胎和竹筒树洞的治理,减少伊蚊幼虫孳生地。3.针对易感人群的保护措施(1)健康教育: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以及标语、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宣传登革热预防知识,使群众了解登革热的有关症状,有发热、头痛、全身疼痛等症状时,要及时到就近医院诊断治;动员群众防蚊、灭蚊;卫生宣教要普及全体居民,提高群众对登革热的自我防病能力。(2)进入疫区人员(包括旅游、出差、工作等)应携带使用驱避剂等防蚊用品,尽量避免野餐、露营等野外活动,防止蚊媒叮咬传染。(3)在流行区、流行季节尽量减少群众集会与人群流动。要特别注意从登革热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人群的防护。(4)进入疫区调查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应戴口罩、帽子、穿防护衣,鞋套等。进行疫区灭蚊时,皮肤暴露处应涂布驱蚊剂等防护用品,以防止蚊虫叮咬。(5)对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要积极地进行消毒处理。9.正确答案:为了解某地、某传染病或寄生虫病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及总人口感染情况,并与既往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可对现行防治措施进行评价,并对今后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地区范围较小或进行寄生虫病感染率调查时可选用普查;一般传染病及地区范围大可采取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样本大小取决于预期感染率和对调查结果精确性的要求,预期感染率高,样本可以小一些,要求精确性高则样本要大一些。简便计算公式N=400×Q/P。感染率调查一般需要采血(同其他血液采集要求)。寄生虫病则根据不同虫种进行血液涂片(疟疾)或粪便检查等。同时还需调查所调查疾病的患病史、患病时间、预防接种史、接种时间、针次。10.正确答案:1.流行病学资料在起病前10天内曾到过鼠疫流行区,有鼠疫动物或患者接触史。2.临床表现突然发病,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及早期衰竭、出血倾向,并有淋巴结肿大、肺部受累或出现败血症等。3.实验室检查从淋巴结穿刺液、脓、血等标本中检出鼠疫杆菌,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检测阳性。11.正确答案:1.非o群霍乱弧菌性肠炎临床症状较典型霍乱轻,鉴别主要依靠粪便细菌学检查。2.急性细菌性胃肠炎包括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致病性和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等引起。由于细菌在食物中产生肠毒素,人进食后即发病。本病起病急骤,同食者常集体发病,且往往是先吐后泻,排便前有阵发性腹痛。粪便常为黄色水样便或偶带脓血。3.病毒性胃肠炎常由人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等引起。患者一般有发热,除腹泻、呕吐外可伴有腹痛、头痛和肌痛。少数有上呼吸道症状。粪便为黄色水样便。粪便中能检出病毒抗原。4.急性细菌性痢疾典型患者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和脓血便,易与霍乱鉴别。轻型患者仅腹泻黏液稀便,需与轻型霍乱鉴别,主要依靠粪便细菌学检查。12.正确答案:1.现病史(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1)发热的温度,体温为骤然上升还是缓慢升高,发热有无规律性;2)皮疹的出疹顺序,是否突出皮面,皮疹的大小,压之是否退色;3)发病的诱因;4)是否有寒战、咳嗽、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出血等伴随表现;5)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大小便有无改变。(2)诊疗经过1)发病后有无进行过相关检查,结果如何;2)有无进行相关治疗,疗程和疗效如何等。2.相关病史(1)有无药物过敏史;(2)与疾病有关的相关病史:当地有无传染病流行史,有无病人或疑似病例接触史,预防接种是否按期进行。13.正确答案:登革热主要在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太平洋岛屿。我国多见于海南、台湾、香港、澳门、广东和广西;登革热一般先流行于市镇,后向农村蔓延;本病流行与伊蚊孳生有关,主要发生于夏秋雨季,近年来疫情表现为不规则周期性。14.正确答案:1.概念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俗称,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慢性传染病。HIV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损害,最终并发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2.病原学HIV病毒为单链RNA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分为HIV-1和HIV-2两个型,前者引起世界性流行,而后者在西非呈地方性流行。3.流行病学(1)传染源AIDS患者和无症状HIV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2)传播途径①性接触传播;②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③母婴传播。(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包括:①多性伴侣,包括男性同性恋、异性恋或双性恋者;②静脉药物依赖者;③需多次接受输血、血液制品者及接受可疑污染器官移植者;④在不规范或非法采血点卖血者;⑤感染HIV的母亲的胎儿及婴儿;⑥性病患者。(4)流行特征HIV感染无季节性,HIV感染者以正处于性活跃期的青壮年为主。4.病理艾滋病的病理变化复杂多样,呈非特异性。有机会性感染引起的病变,淋巴结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和肿瘤性病变。由于存在免疫损伤,表现为多种机会性感染反复重叠感染,组织中病原体繁殖多,炎症反应少。①淋巴结病变:出现滤泡增生、融合,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可完全消失,包括反应性(滤泡增生性淋巴结肿)、肿瘤性(如卡波西肉瘤,KS)和其他淋巴瘤;②胸腺病变:可有萎缩、退行性变或炎性病变;③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有神经胶质细胞灶性坏死,血管周围炎性浸润及脱髓鞘改变等。15.正确答案:鼠疫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南方的鼠疫(主要是腺鼠疫)多发生在春夏季节,青藏高原等地区的鼠疫(主要是肺鼠疫)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地区一般发生在自然疫源地内和毗邻地区。发病主要以青壮年为主,职业上以农民牧民为多。人间鼠疫流行多发生于动物间鼠疫之后,也与鼠类活动和鼠蚤繁殖密切相关。16.正确答案:1.全身症状缓慢起病、低热、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盗汗等。当肺部病灶急剧进展播散时,可有高热。妇女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2.呼吸道症状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难。3.体征早期病变范围小或位于肺组织深部,可无异常体征。若病变范围较大,患部呼吸运动减低,叩诊呈浊音,听诊可有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和湿啰音。肺部广泛纤维化或胸膜增厚发生粘连时,则患侧胸廓下陷、肋间变窄、气管移位、叩诊浊音,而对侧可有代偿性肺气肿体征,胸膜炎时可有胸膜摩擦音或积液体征。17.正确答案:1.传染源带菌者和流脑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短1天,最长7天。2.传播途径病原菌主要是通过咳嗽、打喷嚏借飞沫呼吸道直接传播。本病间接传播的机会较少。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本病隐性感染率较好。5岁及以下儿童的发生率最高。人感染后产生持久免疫力,各群间有交叉免疫,但不持久。18.正确答案:诊断及诊断依据:1.诊断:霍乱合并脱水、代谢性酸中毒。2.诊断依据(1)突然起病,米泔水样便,每日10次以上,有发热、腹痛等伴随症状;(2)先泻后吐,呕吐呈喷射状;(3)有脱水外貌;(4)血象血红蛋白和白细胞升高,尿常规异常;(5)粪便检查有黏液、白细胞,病原菌悬滴检查(+);(6)有呼吸深快,碳酸氢钠下降。19.正确答案:1.现病史(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1)发热时的体温,是持续性还是间断性,发热的规律;2)肾区痛的性质,有无阵发性加重或缓解因素;3)皮肤潮红的部位,有无斑丘疹出血点,有无水肿;4)发病诱因,有无受凉等;5)有无寒战、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伴随症状;6)饮食、睡眠、大小便、体重有无变化。(2)诊疗经过1)发病以来是否到医院就诊,曾做过哪些检查及检查结果如何;2)曾做过哪些治疗,疗程及疗效如何。2.相关病史(1)有无药物过敏史;(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职业史,有无疫水疫区接触史,当地有无传染病流行史,有无鼠类接触史,既往有无类似症状发作。20.正确答案:1.流行季节多为冬春季,儿童多见,当地有本病发生及流行。2.临床表现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淤点、淤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有败血症、脑实质损害,有感染性休克、循环衰竭、神志障碍、惊厥及呼吸衰竭。3.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脑脊液检查颅压升高及化脓性改变。4.细菌学检查阳性即可确诊。21.正确答案:1.概念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一般特指志贺菌属(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志贺菌病。本病是夏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2.病原学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的无鞭毛杆菌,有志贺志贺菌(A群)、福氏志贺菌(B群)、鲍氏志贺菌(C群)和宋内志贺菌(D群)。我国多数地区多年来一直是B群福氏菌为主要流行菌群,其次为D群宋内菌且有不断上升之趋势。各型痢疾杆菌均产生内毒素,是引起全身毒血症的主要因素;痢疾志贺菌还产生外毒素(志贺毒素),具有神经毒、细胞毒和肠毒素作用,从而引起更严重的临床表现。痢疾杆菌在外界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在瓜果、蔬菜及污染物上可生存1-2周,但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弱,对各种化学消毒剂均很敏感。3.流行病学(1)传染源为菌痢患者及带菌者。(2)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传播。(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短暂而不稳定,且不同菌群及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但有交叉抗药性,故易复发和重复感染。(4)流行特征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发病年龄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4.病理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著。肠黏膜的基本病变,急性期是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此病变一般仅限于固有层,故很少引起肠穿孔及大量肠出血。慢性期则有肠黏膜水肿及肠壁增厚,并导致肠腔狭窄。中毒型则结肠局部病变很轻,但全身病变重。22.正确答案: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多见,临床以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为特征,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常引起流感的流行。(一)流行病学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最容易发生变异,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为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少,可感染人类,引起暴发或小流行。丙型流感病毒较稳定,可感染人类,多为散发病例,目前发现猪也可被感染。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二)诊断可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1.流行病学史:流行期间一个单位或地区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病人或医院门诊上感病人明显上升。2.临床表现为较轻微。3.实验室检查(1)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增高。(2)从病人鼻咽分泌物中分离到流感病毒。(3)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4倍以上增高。(4)呼吸道上皮细胞病毒抗原检查阳性。(5)鼻咽分泌物经敏感细胞增殖1代后呈抗原阳性。(6)可用RT-PCR检测病毒核酸。诊断分类:①疑似病例:根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②确诊病例:符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病原学检查(2)、(3)、(4)、(5)中一条。23.正确答案:1.现病史(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发热的程度,热型,持续的时间;腹股沟肿块的大小、数量、质地、有无红肿、压痛,身体其他部位是否有相同表现;是否伴随有皮疹、结膜充血、肝脾肿大;发病诱因;全身状态: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大小便是否发生变化。(2)诊疗经过:发病后做过哪些检查,结果怎样;是否做过相关治疗。2.相关病史(1)有无药物过敏史。(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有无疫区接触史,当地有无传染病流行史,既往有无类似症状发作。24.正确答案:人禽流感的流行病学主要特点为:突然暴发,病死率高,季节性不强,来源常不明。目前,禽流感疫情也较为严峻,且突破了传统的传播模式,由家禽直接传染给人。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时期,人禽流感的疫情不容轻视。25.正确答案:严格隔离,及时补液,辅以抗菌和对症治疗。26.正确答案:1.疾病控制工作人员接到报告后主要应进行下列调查:(1)病例调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接到报告后24小时内,派人对报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详细填写流脑个案调查表,通过网络实施直报。在本辖区内出现首例流脑病例时,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病人所在地的医疗机构开展病例搜索,必要时开展社区病例主动搜索。学校、托幼机构发生首例流脑病例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建议并指导发生疫情的学校开展晨检工作;建筑工地等其他集体单位发生首例流脑病例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协助用工单位对务工人员健康状况开展监测。最后一例病例发病10天后,没有出现续发疑似流脑病例可停止晨检和务工人员健康状况监测。出现流脑死亡病例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派人对死亡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2)密切接触者调查:密切接触者指同吃同住人员,包括家庭成员、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及处在同一小环境中的人群。辖区出现首例流脑病例时,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对密切接触者在其预防性服药前采集咽拭子标本,以分离脑膜炎奈瑟菌。同时对密切接触者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服药。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高危人群为:中小城市以2~4岁或5~9岁发病率最高,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大城市发病分散。偏僻山区一旦传染源介入,常引起点状暴发流行,15岁以上发病者占总发病率的一半以上。一户2人或2人以上发病者亦多见。3.采取以下措施防止疫情扩散。预防方法包括:①教育民众避免接触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飞沫,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避免到通风不良的场所。改善居住和工作环境的拥挤度,如学校、超市。②疫苗:现有疫苗A、C、Y及W135群有效,B群尚无有效疫苗。目前建议针对高危险人群或至流行区域的人进行疫苗接种,一般民众不建议使用。病人、接触者及周围环境的处理。病例通报:通报符合下列条件者必须在24小时内通报当地卫生主管部门:①疑似症状,包括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部僵直,出血性皮疹、瘀斑,伴有谵妄、抽搐或昏迷现象。②脑脊液涂片检出革兰阴性双球菌或血液、脑脊液中分离出革兰阴性双球菌。隔离:对患者实行呼吸道隔离和治疗,直至症状消失后3日,或不少于病后7日。对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7日。消毒:针对病人较常触摸、活动的区域进行擦拭消毒,另对洗脸用具、丢弃卫生纸的垃圾桶等可能接触口鼻分泌物的地点喷洒消毒。接触者处理:由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属近距离传染,故应严密监视患者家人和与患者有亲密接触的人早期症状,特别是发热,若接触者出现发热等症状,应视同疑似个案立即采样检查并送医院诊治。目前主要以利福平进行预防性投药,执行方式为每日2次、连续用2天,每12小时剂量成人为600mG、1个月以上的小孩为10mG/kG、1个月以下的小孩为5mG/kG。若托儿所出现个案,所有的工作人员及小朋友都需要投药;若为机构式同住成员,如住宿生、室友也需扩大对接触者预防性投药。医护人员不需给药,除非与患者的口鼻分泌物有接触者,如曾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施打疫苗因尚需作用时间,故实效不大。接触者及感染源调查:若有通报个案发生,应于通报后由疾控中心立即进行疫情调查,并与通报后48小时内回报相应部门。若有必要,可向有经验的流行病学家、微生物学家、实验室人员进行咨询;若为死亡个案,必要时应索取临床病历。治疗方法:抗生素治疗越快越好,故应在临床怀疑时即开始,不应等到培养证实以后。若时间允许,可根据培养出菌株的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作为投药的评价依据。因青霉素(pEniCillin)无法根除鼻咽带菌,故出院前应给予利福平,剂量同预防性给药。大流行的预防措施:①当暴发流行时,工作重点应放在严密的监视、早期诊断和立即治疗疑似患者,并加强流行性脑髓膜炎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②因拥挤而造成暴露的人,应予以分隔,并改善其生活起居地点的通风。③当在封闭的社区中(如:工厂、托儿所)发生疫情时,若流行的菌种对磺胺药物敏感,则可全面使用磺胺嘧啶(sulFADiAzinE),以降低带菌率和减少扩散。④因注射疫苗尚需作用时间,故仅于大流行时考虑使用疫苗。27.正确答案:1.诊断及诊断依据(1)诊断本例初步印象是:麻疹。(2)诊断依据1)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近期曾接触麻疹患者。2)查体见急性热病容,高热,眼结膜充血,典型皮疹及麻疹黏膜斑。3)麻疹抗体IGM阳性。2.鉴别诊断(1)风疹前驱期短,全身症状轻,无黏膜斑,常伴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2)幼儿急疹突发高热数日,热退时出现玫瑰色散在皮疹。(3)猩红热发热咽痛1~2日,全身出猩红色针尖大小皮疹,疹间皮肤也发红,疹退后伴大片脱皮。白细胞数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咽拭子培养可获A组β溶血性链球菌。3.进一步检查根据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为确诊应作:①咽拭子培养;②胸片、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以了解并发症情况。4.治疗原则(1)一般及对症治疗。(2)并发症治疗。28.正确答案:(一)监测1.腹泻病人监测在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开展菌痢监测,有专职医生对腹泻患者进行登记,发现疑似患者采样检测,脓血便患者重点进行粪检。诊断为临床或确诊病例要及时进行网络直报。2.重点人群监测根据需要对辖区内的重点人群进行监测,包括密切接触者、医务人员、饮食行业人员、水管粪管人员、清洁工人、一年内有痢疾史者、反复发作的慢性痢疾患者及其他有流行病学指征者,监测方法以粪便细菌培养为主。3.外环境和水源监测病家周围环境,如厕所、粪坑、饮用水源、塘水、污水坑等。4.食品监测重点采集被患者和带菌者以及苍蝇污染的可疑食品。5.病原学监测对监测点和面上检测分离到的菌痢病例菌株进行菌群分型鉴定和药敏试验等;掌握菌型分布和动态变化,不同时期的菌株药敏谱,可指导临床用药。(二)健康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在学校、工地、社区群众宣传菌痢的传播途径与防治知识,搞好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不食不洁食品,不喝生水、不乱倒垃圾,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发生腹泻主动到医院肠道门诊去就诊。(三)搞好环境卫生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认真做好"三管一灭"工作。(四)加强饮水、食品、幼托等行业卫生管理做好水源保护,定期开展水源与自来水厂水的监测;加强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尤其学校、幼托、集体单位食堂以及外来人口集聚地的卫生管理。(五)重点行业从业人员管理对饮食制售人员、炊管人员、水源管理人员、托幼机构保教人员等重点行业人群,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及粪便培养,以便尽早发现病例。对新调入的人员必须在上岗前进行健康体检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六)粪便与环境污物卫生管理农村粪缸与厕所要远离饮用水源,要做好粪便无害化;医疗机构的粪便与污水要有无害化处理设施;城镇要做好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每年结合爱国卫生运动,经常进行环境卫生整治,药物消灭苍蝇等,消除苍蝇孳生场所。29.正确答案:1.现病史(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1)发热:体温增高的程度,持续性还是间断性、发热有无规律;2)咳嗽:咳嗽的性质、咳嗽出现的时间及节律、咳嗽的音调,是否伴随有咳痰、咯血;3)发病诱因:有无受寒、过劳、雨淋等因素;4)发病以来饮食、体重、睡眠及大小便等的变化,了解全身一般情况。(2)诊疗经过1)发病以来是否到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2)曾做过哪些治疗,疗程和疗效如何。2.相关病史(1)药物过敏史;(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既往有无结核病人接触史,是否接种过卡介苗,有无疫水疫区接触史等。30.正确答案:1.现病史(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1)发热情况、热型、具体温度、有无寒战;2)皮疹大小、色泽,是否突出皮面,压之是否退色,出疹顺序等;3)发病诱因,起病缓急,有无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4)有无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神志改变等伴随表现。(2)诊疗经过1)是否进行过相关检查,检查结果怎样;2)有无进行治疗,效果如何。2.有关病史(1)药物过敏史;(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当地有无传染病流行史,有无疫水疫区接触史,有无结核病史等。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30题)1.麻疹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鉴别诊断3.麻疹鉴别诊断4.麻疹诊断要点5.狂犬病伤口处理6.我国南方家鼠的鼠疫疫源地,自1980年这片疫源地重新开始活动以来,鼠疫已从怒江以西的边境地区蔓延到云南南部,并侵入广西和贵州,而且有继续向东扩散的趋势。问题:1.对鼠疫监测应收集哪些资料?2.什么情况下可能发生鼠疫突发事件?3.鼠疫发生后应采取哪些控制措施?7.病毒性肝炎鉴别诊断8.2005年10月16日,湖南省湘潭市妇幼保健院接诊一例"重症肺炎"病例。贺某女,12岁,汉族,湖南湘潭县射埠镇湾塘村和平组人,初中一年级学生。10月8日: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咽痛。10月12日:到镇中心卫生院一门诊点就诊(体温39℃)。10月13日:入住镇中心卫生院,体温40.4℃;血常规:WBC5.8×l0/L,N0.62,L0.38,拟诊"重症肺炎",予抗感染等住院治疗两天,体温下降至37.2℃。10月15日: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呈黑褐色稀便,4~5次/天,精神反应差,气促明显,中心卫生院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10月16日:因病情进一步加重,于上午9时入住湖南省湘潭市妇幼保健院。入院诊断:重症肺炎并ARDS,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消化道出血,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早期)。10月16日12时:贺某转往湖南省儿童医院。10月17日8时:贺某死亡。10月17日18时:湘潭市妇幼保健院收治贺某之弟贺某某。贺某某:9岁,湘潭县某小学三年级学生。10月10日:发热、轻咳,镇中心卫生院一门诊点就诊,服药2天症状好转(具体不详),未再继续治疗。10月15日:再次出现发热、咳嗽,继续在该门诊点治疗。10月17日:症状不见好转(但无呕吐、腹痛和腹泻等),因其姐已病故,患儿家长直接将其送往湘潭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救治。查体:T39℃,R24次/分,P108次/分;血常规:WBC4.6×l0/L,NO.48,LO.44;支原体抗体IgM阴性。以头孢他啶、阿奇霉素、鱼腥草抗感染,补液等治疗,体温仍持续39℃以上。X线胸片示右肺尖区、左锁骨下区见片状模糊阴影,双下肺少许斑点影。诊断:支气管肺炎。该院10月16、17日,先后收治2例分别为"重症肺炎"和"支气管肺炎"的贺家姐弟患者(贺某、贺某某),姐弟俩为湘潭县某村人,贺某(姐姐)转入湖南省儿童医院后于17日8时死亡,患者家中所养的鸡、鸭在两名患者发病前出现死亡,无法排除不明原因肺炎。当晚19时左右,湖南省CDC专业人员分两组分别赶赴湘潭现场和省儿童医院,分别会同湘潭市CDC、湘潭县CDC、岳塘区CDC、长沙市CDC、雨花区CDC专业人员再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问题:1.湖南省湘潭市妇幼保健院要对该病例(贺某)进行报告吗?2.湖南省儿童医院要对该病例(贺某)的死亡进行报告吗?为什么?3.鉴于上述情况,你认为该医院(接诊医生)应该开展哪些工作?4.岳塘区CDC人员接到电话报告,需了解哪些情况,开展哪些工作?5.此时可以对病例作出什么诊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应开展哪些工作?9.病历摘要:患儿,男,4岁,因高热、头痛4小时伴呕吐,意识不清30分钟来院就诊。患儿于8月8日送达本院,入院时家长诉患儿晨起自诉头痛,高热不退,嗜睡,曾口服"感冒药",各种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于中午开始呕吐,面色发白,神志不清,偶有抽搐,急送我院就诊。查体:T40℃,P140次/分,R35次/分,BP100/6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面色苍白无光泽,神志不清,嗜睡,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颈部强直,时有抽搐,肺部听诊有湿性哕音,心界叩诊不大,心率14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下肢无水肿。膝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脑膜刺激征(+)。既往体健,足月顺产,生长发育无异常,无药物过敏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5.0×10/L,N0.78,L0.21,PLT205×10/L,尿常规(-),大便常规(-)。抽取脑脊液呈微浊状,压力增高,白细胞总数300×10/L,中性粒细胞略有增高。10.25岁男性,因发热、食欲不振、乏力10天,加重伴腹胀3天于7月10日入院。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7℃,伴食欲不振、乏力,3天前无诱因症状加重,并出现腹胀而入院。患者发病以来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粪便干燥,尿正常,睡眠差。既往体健。在外地打工期间同时有多人发病。入院查体:T38.7℃、R20次/分、P80次/分、BP120/70mmHg,神清、语利,表情淡漠。巩膜无黄染,胸腹部有散在淡红色斑丘疹,直径约2~4mm,压之退色。心肺正常。腹略饱满,脾大肋下3cm,质软,右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分。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阴性。血常规:WBC3.5×10/L,N42%,L58%,嗜酸性粒细胞消失。PLT200×10/L,Hb149g/L。肝功能:ALT35U/L,AST21U/L,TBIL15μmol/L。肥达反应:"O"1:160、"H"1:160、"A"阴性、"B"阴性,外斐反应阴性。粪便常规:(-),尿常规(-)。11.肾综合征出血热(EHF)是一种危害性较大、全球性分布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我国迄今证实本病的存在或流行。某市尚缺乏相关资料,请你开展此项工作。问题:1.本次研究拟采用什么研究方法?2.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3.如果该市有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应该采取哪些措施?12.某市处于艾滋病流行的上升期,近年来经血液、性行为传播HIV感染者人数增长较快。针对上述现状,欲对该市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干预,以提高该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并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发生和蔓延。问题:1.开展项目前应有哪些准备工作?2.干预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3.干预效果如何评价?13.简要病史:患儿男性,3岁,高热,头痛伴呕吐3小时。初步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问诊内容:14.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及处置原则15.简要病史:女性,3岁,高热伴头痛、呕吐3天。初步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问诊内容:16.艾滋病进一步检查17.细菌性痢疾疫情处理18.霍乱进一步检查19.流行性出血热流行过程20.细菌性痢疾诊断要点2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预防22.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处理23.伤寒和副伤寒疫情处理24.结核病控制关键点25.流行性乙型脑炎26.副伤寒诊断与治疗27.患者,男性,36岁。因发热2天,头痛、腰痛1天,呕吐胃内容物1次于4月20日入院。2天前出现发热,体温39℃,伴全身不适,腹泻3次,稀便,自服"消炎药"后无明显好转。1天前出现头痛、腰痛,尿量减少,家属发现其眼睛发红。入院前半小时呕吐胃内容物1次。2周前曾回河北探亲,家中有老鼠活动。查体:T36.5℃,P122次/分,R24次/分,BP70/40mmHg,神志清楚,精神萎靡,面颈部皮肤充血,左前胸散在条状出血斑。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腹平软,右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及,四肢远端凉。化验检查:WBC25×10/L,中性粒细胞80%,异型淋巴细胞12%,血小板84×10/L。导尿100ml,有膜状物,尿蛋白(+++)红细胞(++)。2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控关键点2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疗原则30.流行性出血热鉴别诊断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正确答案: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眼结膜炎、咳嗽、特殊的口腔黏膜斑及皮肤斑丘疹。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与其他副黏液病毒不同之处为无特殊的神经氨酸酶活力。所有分离到的麻疹病毒其抗原性均相同,无亚型,但在组织培养多次传代后可减低致病力及免疫性。人类是麻疹病毒的自然宿主,猴也易感染,实验室中尚可感染小白鼠和仓鼠。麻疹病毒在体外极不稳定,对热、紫外线及脂肪溶剂如乙醚、氯仿极敏感,在56℃30分钟即灭活,pH7时生存好,pH<5或>10时均被灭活。随飞沫排出的病毒在室温下其活力至少维持34小时,若病毒悬存于含有蛋白质的物质中,其存活时间可延长。(一)传染源的控制措施急性患者为麻疹的唯一传染源。无症状的带病毒者或隐性感染者极少,并认为传染性较低。患者从潜伏期最后1~2天(即接触患者后9~10天)起都具有传染性,前驱期最显著,出疹后即很快减低,疹退时一般已无传染性。传染期患者口、鼻、咽、眼结膜分泌物、痰、尿、血液中,特别在白细胞内部都带有麻疹病毒,故一般从接触病人后7天起到出疹后5天均应隔离。发现疑似或诊断病例,应立即隔离,隔离期直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延长隔离期至出疹后10天。同时对病人进行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二)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由急性期病人直接经呼吸道传播,病毒随飞沫到达受染者鼻部,也可能经眼结膜侵入。在密切接触的儿童之间也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经第二者或间接传播的机会很少。麻疹的传染性极强。注意个人卫生,经常开窗换气,定期消毒等可一定程度上切断麻疹的传播途径。(三)易感人群的保护措施未患过麻疹,也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为易感者。易感者接触患者后90%以上可得病。麻疹的免疫预防:1.对易感儿童实行麻疹减毒活疫苗普种,是预防本病的首要措施。常规免疫(初免)定为8月龄进行,根据人群对麻疹免疫力的监测,当免疫力减低时应进行疫苗再免疫。为提高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的成功率应保证活疫苗的冷链保藏和运输,并接种足够的剂量。2.对病人周围未发病的易感人群可实施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应急接种,应急接种覆盖面宜广,实施时间要尽早,应在接触病人的3日内接种。3.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中年幼、体弱或具有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禁忌证者的易感人群,可注射含有高价麻疹抗体的人丙种(血浆或胎盘)球蛋白制剂作被动免疫。对麻疹接触者的被动免疫,强调接触后立即注射,注射越早预防效果越好。接触后5天内采用足量丙种球蛋白,可达到不发病的目的;5天后注射只能起到减轻症状作用。常用10%人血丙种球蛋白,剂量为0.2ml/kG体重,或人胎盘血丙种球蛋白,剂量为0.5ml/kG体重,采用肌内注射。其免疫作用一般只能维持2~4周。4.与病人密切接触而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易感儿童应检疫21天。2.正确答案:1.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的有:(1)肺炎球菌脑膜炎成人多见,多继发于中耳炎、肺炎、颅脑外伤及手术患者。易复发。(2)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多见于婴幼儿。(3)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多继发于皮肤感染或败血症等。上述化脓性脑膜炎发病均无明显季节性,多散发而不引起流行,无皮肤黏膜淤点、淤斑。确诊则有赖于细菌学检查出不同病原菌。2.结核性脑膜炎(1)起病缓慢,病程较长。(2)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起病1~2周后才出现神经系统表现,皮肤黏膜无淤点、淤斑。(3)多有结核病史或密切接触史。(4)脑脊液检查颅压升高明显,脑脊液外观混浊呈毛玻璃状,白细胞多在50×10/l以下,以单核细胞增多为主。蛋白质增加,糖及氯化物减低。(5)脑脊液涂片抗酸染色可检出抗酸染色阳性杆菌。3.隐球菌性脑膜炎(1)起病缓慢,病程较长。(2)有低热、头痛等症状,逐渐加重,头痛症状突出,有时非常剧烈。皮肤粘膜无淤点、淤斑。(3)多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有些患者有鸽子接触史。(4)脑脊液检查颅压升高更明显,脑脊液外观清亮或微浑,白细胞多在50×10/l以下,以单核细胞增多为主。蛋白质增加,糖及氯化物减低。(5)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检出新型隐球菌可确诊。4.败血症休克型需与其他细菌引起的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鉴别。后者可有原发病灶,发病无季节性。确诊则有赖于血培养检出其他致病菌。3.正确答案:1.风疹前驱期短,全身症状轻,无黏膜斑,皮疹散在,1~2日即退,无色素沉着及脱屑,常伴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2.幼儿急疹多见于婴幼儿,突发高热数日,热退时出现玫瑰色散在皮疹为其特征。3.猩红热发热咽痛1~2日,全身出猩红色针尖大小皮疹,疹间皮肤也发红,疹退后伴大片脱皮。白细胞数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咽拭子培养可获A组B溶血性链球菌。4.药物皮疹每有近期服药史,皮疹多样,停药后皮疹不再发展而逐渐消退,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4.正确答案:1.当地有麻疹流行,有与麻疹患者接触史。2.临床表现麻疹黏膜斑对出疹前早期诊断极有帮助,急起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眼结膜充血、畏光及皮疹形态分布特点均有助诊断;麻疹后留下色素沉着及糠麸状脱屑在恢复期有诊断意义。3.特异性IGM测定是诊断麻疹的标准方法。恢复期血清血凝抑制及补体结合抗体有4倍以上增高或发病1个月后抗体效价大于1:60,均有助诊断。5.正确答案:1.伤口处理包括彻底冲洗和消毒处理。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就诊时如伤口已结痂或者愈合则不主张进行伤口处理。清洗或者消毒时如果疼痛剧烈,可给予局部麻醉。(1)伤口冲洗:用20%的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清洗、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至少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也可用清水代替)将伤口洗净,最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或者清洁剂。较深伤口冲洗时,用注射器或者高压脉冲器械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彻底。(2)消毒处理: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或碘伏)或者75%酒精涂擦伤口。如伤口碎烂组织较多,应当首先予以清除。2.如伤口情况允许,应当尽量避免缝合。伤口的缝合和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应当在考虑暴露动物类型、伤口大小和位置以及暴露后时间间隔的基础上区别对待。伤口轻微时,可不缝合,也可不包扎,可用透气性敷料覆盖创面。伤口较大或者面部重伤影响面容或者功能时,确需缝合的,在完成清创消毒后,应当先用抗狂犬病血清或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做伤口周围的浸润注射,使抗体浸润到组织中,以中和病毒。数小时后(不少于2小时)再行缝合和包扎;伤口深而大者应当放置引流条,以利于伤口污染物及分泌物的排出。3.伤口较深、污染严重者酌情进行抗破伤风处理和使用抗生素等,以控制狂犬病病毒以外的其他感染。4.特殊部位的伤口处理(1)眼部:波及眼内的伤口处理时,要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一般不用任何消毒剂。(2)口腔:口腔的伤口处理最好在口腔专业医师协助下完成,冲洗时注意保持头低位,以免冲洗液流入咽喉部而造成窒息。(3)外生殖器或肛门部黏膜:伤口处理、冲洗方法同皮肤,注意冲洗方向应当向外,避免污染深部黏膜。以上特殊部位伤口较大时建议采用一期缝合(在手术后或者创伤后的允许时间内立即缝合创口),以便功能恢复。6.正确答案:1.鼠疫监测应收集的资料如下:(1)基本情况:包括监测县名称、疫源地类型、疫源地面积、监测点名称、监测面积等。(2)宿主动物:以县为单位,上报宿主动物调查面积、捕鼠数、鼠密度;小型鼠(夜行鼠)调查布夹数、捕鼠数、捕获率,捕获动物种类。(3)鼠疫媒介:以县为单位,上报包括鼠体蚤(洞干蚤、巢穴蚤)的调查数量、染蚤鼠(洞干、巢穴)数量、获蚤只数、染蚤率、蚤指数、获蚤种类。(4)病原学及血清学:以县为单位,上报检验动物数量、阳性动物数量、种类。(5)人间鼠疫疫情: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民族、住址、染疫地区、发病经过及主要体征、判定日期、治疗经过、转归及其时间。动物鼠疫疫情:染疫动物(昆虫)种类、名称、发现地点、日期、判定日期等。2.存在以下情况时可能发生鼠疫突发事件:(1)鼠疫病人旅行进入非鼠疫地区;(2)受到敌对势力的生物攻击;(3)自然条件变化造成鼠疫自然疫源地扩展进入无鼠疫地区;(4)早期诊断失误造成鼠疫的人间传播等。3.预防措施(1)健康教育:通过宣传培训基层卫生人员,以电视等各种形式,使广大群众了解鼠疫对人类的危害,懂得预防鼠疫的知识。(2)免疫接种:目前我国选用的菌苗是EV76鼠疫冻干活菌苗,由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所生产,免疫有效期为6个月,在鼠疫流行期前1~2个月以皮上划痕法进行预防接种。接种范围:①在发现人间或动物间鼠疫的地区,人群进行普遍接种。②进入鼠疫动物病疫区工作或捕猎的人员,在工作之前2个月内完成预防接种。③从事鼠疫强毒实验室工作人员。禁忌证:体温37℃以上,周身不适者;患急性传染病者;严重心、肝、肾及结核病患者;妊娠前6个月及哺乳期、月经期;体质极度衰弱者;怀疑感染鼠疫或潜伏期内者。(3)疫情报告: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第21条的规定: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及时向附近的医疗保健机构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报告程序:县(市、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判定鼠疫病病人或动物鼠疫疫情后,填写疫情报告卡,迅速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机关,县卫生行政机关收到疫情报告卡片后,立即转报上级卫生行政机关直到卫生部,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材料后,在24小时内作出预报,在96小时内作出最初诊断。(4)疫区处理人间疫区处理:有鼠疫流行病学指征和较典型的鼠疫临床症状,不能排除鼠疫者,可确定为疑似鼠疫病人,其所在地为鼠疫区,在当地党政领导、卫生防疫、公安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疫情指挥部的领导下,划定大小隔离圈,封锁隔离,并对在9日内与鼠疫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实行健康隔离和预防性投药治疗,如有离开本地者,应通报追踪,就地隔离留验。在大小隔离圈内对鼠疫患者所用的各种物品均应进行彻底消毒和最后的处理(化学、高温、高压),尸体经消毒,焚烧后深埋,并对周围环境进行彻底的卫生清扫和灭鼠灭蚤。以切断再传播的途径,当最后一例病人经疫区处理后九天,再无新发病人,可解除隔离。动物间疫区处理:在动物鼠疫流行区包括血清学阳性的现疫流行区进行投药,彻底地灭鼠灭蚤,尤其是流行区内的居民点和交通要道周围,根据可能污染的范围,对直接接触者限制外出,监视9天。在当年有鼠疫动物病流行的地区,禁止私自猎獭和剥食。对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加强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7.正确答案:1.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1)溶血性黄疸有药物或感染的诱因,常有红细胞本身缺陷,有贫血、血红蛋白尿、网织红细胞增多,血清间接反应胆红素升高,尿便中尿胆原增多。(2)肝外梗阻性黄疸肝肿大较常见,胆囊肿大常见,肝功能改变较轻,有原发病的症状、体征如胆绞痛、Murphy征阳性、腹内肿块和化验检查特征如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胆固醇显著增加、X线及超声检查发现结石症、肝内胆管扩张等。2.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1)其他病毒引起的肝炎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都可引起肝炎,但一般不称为病毒性肝炎。鉴别诊断应根据原发病的临床特点和血清学检查结果。(2)感染中毒性肝炎细菌、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感染都可引起肝肿大、黄疸及肝功能异常。应根据原发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来加以鉴别。(3)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有用过能引起肝损害药物的历史。如为中毒性药物,肝损害程度常与药物剂量有关。如为变态反应性药物,多同时伴有发热、皮疹、关节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变态反应表现。初次应用至出现肝损害之间有一段潜伏期,再次暴露于同一药物时迅速发生。(4)酒精性肝病长期嗜酒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可根据个人史和血清学检查加以鉴别。(5)免疫-结缔组织病如免疫性肝炎、干燥综合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6)血吸虫性肝病曾到过血吸虫病流行区并有接触疫水史,可从粪便或直肠黏膜活检中寻找虫卵及进行血清学检查加以鉴别。(7)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血清铜及铜蓝蛋白降低,眼角膜边缘可检出凯-弗环(KAysEr-FlEisChErrinG)8.正确答案:1.市妇幼保健院应该对病例进行报告。此外,医院应组织本院专家进行会诊,若不能明确诊断,则应以"不明原因肺炎"进行网络直报,同时电话报告属地的县区CDC。2.省儿童医院应对该病例上报。按照国家传染病防治法,接诊医生对不明原因肺炎死亡病例,怀疑是:SARS疑似病例、禽流感疑似病例,应及时上报。具体步骤如下:医生发现不明原因肺炎→院内专家会诊→不能明确诊断→网络直报(同时电话报告)。3.接诊医生首先判断疫情性质,其次接诊医生应填写相关报表,向相关部门报告这一疫情,同时根据病人主诉,提出诊断意见,考虑引起疾病的原因,向科室有关人员报告并由科室组织专家会诊。4.岳塘区疾病控制中心人员应进行以下工作:(1)立即赶赴医院核实病例诊断情况,了解患者、医院内专家开展会诊的情况。(2)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了解患者发病前的外出史,接触发热病人,禽鸟和其他动物的有关情况。(3)了解是否有其他肺炎病例,判定密切接触者并对其进行观察。(4)向上一级CDC(湘潭市CDC)报告,请求上级CDC协调湘潭县CDC对患者居住地家禽养殖及病死情况进行调查。(5)报告本级卫生局,申请卫生局组织县级专家组进行会诊。(6)指导医院完成以下工作:网络直报,对病例进行隔离,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标本采集等。5.病例可能诊断为人禽流感医学观察病例,人禽流感预警病例,SARS预警病例。疾病控制中心人员应将最终诊断结果上报给上级部门,并按照人禽流感观察病例规定对病、死禽和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7天。按照"人禽流感诊疗方案"诊断为疑似或确诊病例后,立即送指定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和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组织专业人员对疑似和确诊病例进行个案调查,追溯可能的感染来源,开展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方面的流行病学调查。按照《禽流感消毒技术方案》组织、指导对疫点和病例活动范围内的污染场所进行终末消毒。按照《禽流感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对病例进行标本采集、包装、运送和实验室检测。各省级实验室禽流感病毒检测结果阳性,或发现无法鉴定的流感毒株,应立即将原始标本及分离物送国家流感中心进一步复核、确认。9.正确答案:诊断及诊断依据:1.初步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2.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资料,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发病时间为8月份,乙脑患病多数为10岁以下儿童,以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该患儿4岁。(2)主要症状和体征有: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嗜睡,偶有抽搐,神志不清,瞳孔不等大,膝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脑膜刺激征(+)等。(3)实验室检查:血象检查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均增高;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呈微浊状,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略有增高。10.正确答案:1.诊断及诊断依据(1)诊断本例初步印象是:伤寒。(2)其诊断依据1)患者夏季起病,个人及环境卫生状况差,与可疑伤寒患者有密切接触史,无预防接种史。2)患者持续发热10天,腹胀、乏力、便秘,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脾大。3)末梢血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O"抗体凝集效价在1:160以上,"H"抗体凝集效价在1:160以上。外斐反应阴性。2.鉴别诊断(1)病毒感染但此类患者起病较急,多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常无缓脉、脾大或玫瑰疹,伤寒的病原与血清学检查均为阴性,常在1~2周内不药而愈。(2)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多见夏秋。一般起病较急,脉搏较速,多有明显头痛。第5~6病日出现皮疹,数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外斐氏反应阳性。(3)败血症多有原发病灶,热型多不规则,常呈弛张热、伴寒战、无相对缓脉。白细胞总数虽可减少,但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培养可分离出致病菌。(4)粟粒性肺结核发热不规则,常伴盗汗、脉搏增快、呼吸急促等。发病2周后X线胸片检查可见双肺有弥漫的细小粟粒状病灶。(5)恶性组织细胞病不规则高热,进行性贫血,出血,淋巴结肿大,病情进展较快,病程可达数月。外周血象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学检查可发现恶性组织细胞。3.进一步检查根据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为确诊应作:(1)血、骨髓、粪便培养分离到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2)其他免疫学检查检测尿中伤寒抗原或血中IGM特异性抗体。4.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隔离、休息、加强护理。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渣饮食。(2)对症治疗退热,缓解腹胀及通便。(3)病原菌治疗首选喹诺酮类抗菌剂,并应参照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选药。11.正确答案:1.本次研究拟采用现况研究中抽样调查的方法。根据邻近省份的患病率,确定此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大小。2.研究内容包括:(1)确定研究地区及研究对象:可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全市若干个社区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2)当地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发病状况:人群发病特征(年龄、性别、职业等)、时间分布特点、地区分布状况等,以及影响分布的主要相关因素。(3)人群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的感染状况:检测人血清中EHF-IGG抗体。(4)当地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在鼠间的感染状况:鼠肺标本中EHF病毒抗原、抗体的检测。3.如果该市有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隔离治疗病人。病人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极小,不需特殊隔离,但需及早诊断、及早治疗。病毒唑和干扰素对EHF病毒复制有一定抑制作用,应尽早使用。对感染源暴露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服药,必要时给予病毒唑和干扰素。(2)消毒灭鼠。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立即广泛地开展防鼠、灭鼠工作。对室内空气和各种表面,可能被污染的食物和饮水等,以及室外一定范围的地面、垃圾进行消毒。同时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排泄物及其污染器物,以及死鼠进行消毒处理。(3)划定疫点或疫区。与病人同门户出入的住户,或与病人生活上密切相关的若干户为范围;以疫点为中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