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句古希腊哲学家经典哲学名言(整理精校版)
2.芝诺: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芝诺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他提出了许多著名的悖论和思想实验。他认为,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圈,圆圈的周长代表人所知道的一切,而圆心代表人所不知道的一切。随着人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圆圈的周长会变得更长,但圆心所代表的未知领域却会变得更大。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人类的知识虽然不断增长,但我们永远无法掌握全部的真理和知识。我们必须保持谦虚和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逐渐接近真理。3.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自然学家,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和观点。他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和流动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和演化。他用“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来比喻这个观点。因为河流的水流不断变化,所以即使你站在同一个地方,你踏入的已经是另一条不同的河流了。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世界是不断变化和演化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和流动,我们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不断学习和成长,才能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生存和发展。4.马基雅弗利:政治无道德马基雅弗利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政治家和哲学家,他的名言“政治无道德”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君主论》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他认为,政治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活动,政治家必须以实际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道德原则。他认为,政治家必须采取各种手段来维护国家的利益,包括欺骗、暴力和谎言等手段。这个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也影响了后来的政治思想和实践。5.爱因斯坦: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成就对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宗教和科学都是人类思考和探索世界的方式,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他认为,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因为科学应该关注人类的精神和道德层面,而这正是宗教所关注的。同样,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因为宗教必须与现实相符合,必须包含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这个名言告诉我们,宗教和科学都是人类思考和探索世界的方式,两者之间应该相互补充和促进。6.霍布斯:不带剑的契约不过是一纸空文霍布斯是17世纪英国的政治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和社会理论。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建立在契约和法律的基础上,否则社会将陷入混乱和战争。他用“不带剑的契约不过是一纸空文”来形容这个观点。因为如果没有强制力和制约力,契约和法律就失去了作用,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违反契约和法律,这样社会就无法维持秩序和稳定。这个观点告诉我们,契约和法律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必须得到有效的执行和制约,否则就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动荡。7.柏拉图:群众永远生活在无知的洞穴中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理想国》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他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着“知识精英”和“无知大众”之间的差距,大多数人生活在无知的洞穴中,只能看到影子和表象,而无法看到真相和本质。他用“群众永远生活在无知的洞穴中”来形容这个观点。因为大多数人只能接受表面的信息和观点,而无法深入思考和探究,只有少数人才能够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思考和探究真相。这个观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保持谦虚和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逐渐接近真相和本质。8.波普尔: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波普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哲学和社会哲学观点。他认为,科学和哲学的核心是质疑和批判,只有不断质疑和批判,才能逐渐接近真理和知识。他用“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来形容这个观点。因为如果我们过于自信和轻率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会放弃对真理和知识的探寻和追求,而错过了接近真理和知识的机会。这个观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保持谦虚和开放的心态,不断质疑和批判,才能逐渐接近真理和知识。9.孔德:知识是为了预见,预见是为了权力孔德是18世纪德国的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和政治理论。他认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预见未来,而预见未来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和控制。他用“知识是为了预见,预见是为了权力”来形容这个观点。因为只有掌握了未来的趋势和发展,才能更好地掌握和控制社会和政治的走向。这个观点告诉我们,知识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预见未来,而预见未来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大的权力和控制。10.毕达哥拉斯:和谐就是一切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数学和哲学思想。他认为,宇宙是由一系列和谐的比例和关系构成的,而这种和谐是宇宙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他用“和谐就是一切”来形容这个观点。因为只有在和谐的比例和关系下,宇宙才能够存在和发展,而这种和谐也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基础。这个观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追求和谐和平衡,才能够生活在一个稳定和谐的世界中。苏格拉底曾试图启发一位青年,向他表明哲学并没有实际用途。另外,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哲学家和一名船夫在船上对话,强调了不懂哲学和数学的人会失去生命的一部分。然而,哲学家和船夫遭遇了巨浪袭击,哲学家无法游泳,因此船夫指出,哲学家失去了全部的生命。这个故事试图表明哲学没有任何用途,但实际上,人类的求知本性使得哲学永远不会消亡。芝诺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提出了“知识圆圈说”,将人的知识比喻成一个圆圈。圆圈内代表已知的知识,圆圈外则代表未知的知识。随着知识的增加,圆圈也会变得越来越大,同时未知的部分也会变得更多。芝诺在故事中画了两个圆圈,一个大圆圈代表他的知识,一个小圆圈代表学生的知识。他指出,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长,因此他接触到的未知部分也比学生多。这个故事试图表明,知识的增加会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缺乏知识的人则会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总的来说,哲学虽然看似没有实际用途,但它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人类的求知本性使得哲学永远不会消亡,而人们的知识圆圈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发现自己无知并不可耻,反而是有知识的表现。庄子曾说过,“人的生命有限,但知识无限。”知识的海洋广袤无垠,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就像圆圈内外的关系一样,知识越广博,我们所接触的未知面就越广阔,疑问也就越多。相反,知识越贫乏,我们接触的未知面就越狭窄,疑问也就越少。只有那些什么都不懂、不愿意学习的人,才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这才是最大的无知。赫拉克利特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他本可以继承希腊一个城邦的王位,但他对此毫不感兴趣,因为他迷恋哲学。他认为火是万物的本源,整个世界都在永不停息的燃烧着。因此,他得出了“万物皆流,无物常住”的结论。河水不断流淌,当我们第二次踏入同一条河时,所接触到的水流已经不是原来的水流了。就像我们爬山时,通往山顶和下山的路也已经不是同一条路了,因为万事万物都在瞬息万变。这条路上有的树叶会落下,有的树叶会改变位置,土地中的蚯蚓、虫子和细菌也在穿梭。即使我们的肉眼无法察觉,泥土也在腐烂,一部分正在变成石头。赫拉克利特认为,人类的智慧仅在于说出真理,其他一切都是无用的。即使我们的鼻子能够辨别出所有的烟味,这也不能使我们成为优秀的人。在他看来,智慧的人很少,大多数人都是坏的。他既不合群,又蔑视一切。晚年时,他隐退到一座废弃的庙宇,野旷人稀,不得不吃草根和树皮。当他得了水肿病后,下山找医生治疗,但他只用哑语和手势与医生交流,以至于医生无法理解他的意思。他因此独自躲进牛圈,用牛粪贴身,试图利用牛粪的热力排出体内的水分。约在公元前480年和前470年之间,这位高傲的苦行者最终回归了土壤。尽管赫拉克利特已经去世,他的思想仍在影响着我们,尤其是那句“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名言,至今仍然令人铭记。黑格尔评价赫拉克利特是辩证法的第一奠基人。当黑格尔读到他的著作时,他感慨地说:“我在茫茫大海里航行,看见了新的陆地。”我们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万物皆在变化。这条河流已经不是原来的河流了。是的,一切都在变化,很多事情都无法回到过去。与其对着逝去的河流空自悲切,不如珍惜现在,把握当下。叔本华曾深刻地指出:“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这句话揭示了人性的本质。我们总是想要拥有没有的东西,而却不珍惜已经拥有的。然而,生活也告诉我们,有些东西可能失而复得,如健康、金钱、地位、朋友等,而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便不会再有,如青春、生命。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所拥有的一切,珍惜值得我们珍惜的一切。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岁月河水一般在我们脚下缓缓流过,一去不返。孔夫子和赫拉克利特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感叹过逝者如斯和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些先哲们的悠远声音至今仍在我们耳边回响。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珍惜值得我们珍惜的一切。马基雅维利是一位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外交家和历史学家,深受文艺复兴影响。他主张建立统一的意大利国家,摆脱外国侵略,结束教权与君权的长期争论。在他看来,君主国是最理想的。他的名著《君主论》就是在论述一个王国怎样才能保住,怎样会失掉,由此总结出君主的治国之道。马基雅维利的目的在于教劳伦佐建立巩固而强大的国家,统一意大利。他的语言非常坦率,毫无掩饰。直到马基雅维利死后五年,才被人公之于世。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包括国际政治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争权夺利的斗争,与公正、仁慈等道义原则无涉。他认为政治的统治手段和措施应该同宗教、道德和社会影响完全区别开来,除非它们直接影响到政治决策。对他来说,一项决策是否过于残忍、失信或不合法是无足轻重的。马基雅维利不仅将宗教与政治法律分开,而且将伦理道德与政治法律分开。他认为,“政治真理要发展,就必须首先抛弃自己的两个伙伴──神学与伦理学”,因为“讲道德和搞政治不是一回事”。他认为,“所谓道德,不过就是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品质。道德和伦理的善,不过是实现物质成就或权力地位等世俗目标的手段……神学和伦理学都是政治的工具,而政治就是利用一切工具达到目的的实践的艺术。”按照马基雅弗利的观点,政治和公共领域是同义词,而道德则是私人领域的一部分。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镜像关系,通过对立来反衬自己。一个好的统治者必须符合公共领域的标准,但在私人领域中可能被定义为一个恶棍。在政治上,不必受道德的束缚。只需要问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有害的。当道德与国家利益和君主个人安全相冲突时,应该放弃道德。当不道德的行为对国家和君主有利时,应该毫不犹豫地去做。马基雅弗利认为,完全遵守道德行事会导致不幸,因此做人君必须知道如何去行不义。马基雅弗利的观点是政治和道德应该分开。如果在政治领域遵循道德的规则,或者在道德领域奉行政治的规则,必然会失败。我个人完全赞同这一点。政治追求的是权力,如果受道德的束缚,必定会畏首畏尾,不敢放开手脚。就像在战场上打仗一样,政治也需要讲究兵不厌诈。如果遵循“做人要忠厚诚实”的道德原则,估计永远也打不了胜仗。历史上多少例子表明,那些抱有道德之心的政治家,最终都因为“妇人之仁”而失败。例如,宋襄公因为过分讲求仁义,错过了战机,最终被敌人杀败。项羽因为讲究信义,错失了杀死刘邦的机会,最终也失败了。如果把政治的规则运用到道德领域,结果也会同样糟糕。对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搞阴谋、争利益是不道德的。因此,马基雅弗利说得对:政治属于公共领域,道德属于个人领域。政治和道德的游戏规则是不同的。如果在政治领域遵循道德的规则,或者在道德领域奉行政治的规则,都会导致失败。爱因斯坦认为,“自然界最不可理解的事情是,自然是可以被理解的”。他同时也认为,“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这表明他一生都在探索科学和宗教这两个思想体系。虽然科学还无法完全回答关于自然力来源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越智能生命的自然力。宗教将这种力量的来源归结于神,而科学则需要更多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也许永远会有一些现象和事情无法被科学解释,但我们可以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想知道上帝是如何创造这个世界的……我想知道的是他的思想。”这个信念激发了科学家探究宇宙奥秘的热情。他们相信,科学只能由那些彻头彻尾浸润了对真理和理解的追求的人来创造。这种感情的源泉来自宗教领域。对于一种可能性的坚信也属于这种领域;这种可能性就是,存在世界的规律是理性的,即可以用理性来概括。没有这种深刻信念的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家。在西方,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虔诚的宗教徒,如牛顿、爱因斯坦、笛卡儿、罗素、莱布尼茨等人。我们一直都在强调科学精神,把科学程度的高低看做文明的标志,把科学看成是宗教的死敌。但是,爱因斯坦的话让我们意识到,科学和宗教在源头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西方科学史上有很多科学家把对宗教的殉道精神转换成了科学上的献身精神,如阿基米得、哥白尼、布鲁诺等人。他们的故事不仅令人震撼,而且令人深思。安徒生在童话《光荣的荆棘路》中说:“除非这个世界本身遭到毁灭,这个行列是永远没有穷尽的!”这表明这些科学家为了追求真理,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即使是生命。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科学和宗教都源于人类对宇宙和自己的探索。然而,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一些人将其视为一种类似宗教的信仰。但是,科学的本质是怀疑精神,反对任何形式的崇拜。在科学面前,任何真理都是暂时的。曾经有人认为牛顿揭示了宇宙的最终奥秘,但爱因斯坦又扩展了人类的认知边界。20世纪科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科学具有几乎无限的扩展性,这宣告了19世纪机械宇宙观的终结。但是,作为人类认知能力的一部分,科学也有其界限。对于这些界限的认识应该让我们反思宗教的历史,而追求知识和探索道德同样应该成为人类智慧的双翼。这也是爱因斯坦这句话令人深思的地方。霍布斯曾说过:“不带剑的契约不过是一纸空文,它毫无力量去保障一个人的安全。”霍布斯是一位生活在政治和宗教激烈斗争的革命年代的哲学家。他主张绝对王权论,但遭到国会的反对,于1640年流亡法国。在王政复辟后,他受到宠爱并得到了年金。然而,在恢复天主教和排挤国教的宗教纷争中,他的《利维坦》被视为“无神论”异端而受到迫害。1666年,国会禁止《利维坦》的出版,并禁止他的政治著作在英国发表。霍布斯受到当时机械论的影响,试图将机械论引入社会分析,提出了社会国家学说。他思考了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国家和社会,人们的自然状态会是什么样子?首先,像一出生就被弃在荒野的孤儿,我们形单影只,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处于“自保”状态。与此同时,我们感到无助、凄凉,野兽的存在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安全的恐惧。其次,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四处漂泊,餐风宿露,靠有限的野果维持生命。但是,碰巧与我们一样依靠野果生存的人也很多,自然资源稀缺,我们不得不为了生存而互相争斗。在不断的冲突和激烈的竞争中,每个人都随时可能受到伤害,朝不保夕。人们为了自保而反对他人,这带来了命运的不确定和心理的恐惧。有一天,一个钟表匠路过,对打斗的人群说:“你们为什么不订个协议,将你们交给我,我会像钟摆一样让你们感到确定和安全,从此不用战争,不要为生命担心,而把你们有限的精力放在寻找食物和水源上。”大家对这个提议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他们订了契约,有的把权力交到一个君主手上,有的交到几个议会那里。为了保证钟表匠有实力防止人们随意毁约,并且赋予他们强大的武力。于是,社会的钟摆——国家就这样产生了。为了理解霍布斯,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英国内战史。17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尖锐。从1642年开始,克伦威尔领导的国会军队与国王的军队先后两次发生内战,并于1649年处决查理一世,正式宣布英国为“没有国王和上院”的共和国和自由邦(英格兰联邦)。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查理二世在保王党的支持下,重新回到伦敦登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英国内战结束。正如法国大革命一样,英国内战带来的血腥动荡和无政府状态浇灭了革命开始前人们的热情。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使人们厌倦战争与死亡,政治上的保守主义适时而起,并且需要理论代言人的系统传达。霍布斯就是这样的代言人。他的政治保守主义引导英国走向了良性而有序的政治改革,为英国争取了一百年的安定和繁荣。霍布斯的绝对国家主义理论不仅被极权专制运用,更多地被自由主义者推崇,成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先驱。他将个人比作钟表的部件,通过发挥个人的作用达到社会和谐的功能。个人是社会契约的主体,保留个人追逐财富和名利的权力。主权者只是为保护个人的安全而存在,不能限制他们的其他自由。这些预设了自由、自利、快乐和理性的人的成分,与自由资本主义理论家的观点相似。从个人自保到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再到追求快乐和利润,霍布斯的理论超越了专制集权,清晰地指向了未来的自由资本主义。尽管人们对霍布斯是否是自由主义者存在争议,但他的思想演进出了自由主义的结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使用了一个重要的比喻——洞穴比喻。故事讲述了一些囚徒生活在洞穴中,头颈和腿脚被绑着,只能看见投射在墙壁上的影像。他们将这些影像当做真实的东西,将回声当成影像所说的话。后来,有一个囚徒被解除了桎梏,可以转头环视,看到事物本身了。但他们却以为他现在看到的是非本质的梦幻,最初看见的影像才是真实的。后来又有人把他从洞穴中带出来,走到阳光下面,他将会因为光线的刺激而觉得眼前金星乱迸,以致什么也看不见。他就会恨那个把他带到阳光之下的人,认为这人使他看不见真实事物,而且给他带来了痛苦。柏拉图用洞穴里的囚徒来比喻群众,对他们来说,真理是刺眼的,只能永远生活在无知的洞穴里。只有仰望天空中不变的理念的哲学家们才能够接近真理。柏拉图通过洞穴比喻传达了这样的信息:我们所面对的只是现象,本质则是现象之外。要认识本质,必须进行“灵魂的转向”,即从现象转向理念。因为在柏拉图看来,现象不可能是本质的“载体”,纯洁的理念无论如何不可能存在于现象之中。因此,洞穴比喻试图告诉我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只是现象,事实的真相在另一个世界。要想认识事实的真相,必需灵魂的转向,从现象转向理念。这些基本观念构成了西方哲学很长时间的基础。波普尔是20世纪著名的科技哲学家,他提出了从实验中证伪的评判标准,区别“科学的”与“非科学的”。在政治上,他拥护民主和自由主义,并提出一系列社会批判法则,为“开放社会”奠定理论根基。波普尔认为,如果我们过于轻易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维,不断质疑和挑战自己的观点,以便更接近真理。AugusteComte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创始人,也是实证主义哲学家。他批判神学和形而上学,强调知识来源于感官体验和对周围世界的观察。他认为,人所知道的只是经验现象或事实之间的不变的先后关系和相似关系,而科学的目标是寻找这些关系,并用最简单的方式将其表示出来,从而产生各种规律。Comte认为,人类的精神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神学-虚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追求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终极原因,并将这些原因归结为超自然的主体;第二阶段是形而上学-抽象阶段,在这个阶段,神学世界观被形而上学世界观所取代,人们用抽象的“实体”概念来解释各种具体现象;第三阶段是科学-实证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认识到人类精神的局限性和有限性,不再追求玄学的思维方式,而是立足于发现现象的实际关系和规律。人类历史经历了从迷信或玄学到科学的过程,到了第三阶段社会由科学家管理时,人们进入了现实的阶段。科学本身是关于描述、推论和控制的:科学家从观察到的一些事件着手,通过描述,精确地推断出自然规律的规则,一旦那些规则被掌握,便可以反过来推测这些事件。最后,当目标为描述和推断所操纵时,科学规则便对自然的可能性做出了控制。因此,真正的科学家应该把可以观察到的事件作为参考实体,而对那些无法观察到的事件避免做出为什么发生的解释。Comte的话可以这样说:掌握知识是为了预测,预测是为了控制,控制的能力继而就会转化为一种权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开《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期末考试题库
- 2024年弱粘煤项目合作计划书
- Terbutryn-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九年级物理全册周周清五新版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块素养评价B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练习4新版新人教版
- 2025版高考地理第3单元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1课时东亚与日本中亚课时作业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9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同步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 桐城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资格审查表
- 2024年精密检测设备合作协议书
- 儒林外史试题含答案
- 节能减排意识培训课件
- 论高等院校开展工业设计专业的必要性
- 中央空调人员培训内容表
- 发现生活中的美-完整版PPT
-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遭遇陌生人》教案
- 检验科 ISO 15189体系文件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采样手册+临检室+免疫室+生化室+PCR室+微生物与血库作业指导书+记录模板
- CAMDS操作方法及使用技巧
-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北京市水资源税讲解
- 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课程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