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模拟试题汇编6(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模拟试题汇编6(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模拟试题汇编6(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模拟试题汇编6(含答案)_第4页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模拟试题汇编6(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模拟试题精选汇编6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神宗万历四年十二月,上御文华殿,举袍示辅臣曰:“此何色也?”居正以为青。上曰:

“紫也,久而色渝。”居正日:“紫易渝。昔皇祖不尚茗眼,御衣敝甚始易,享国长久,未必

不由此。愿皇上以皇祖为法,节一衣,民间有数十人得其暧者;轻一衣,民间有数十人受其

寒者,不可不念也。”上深然之。七年二月,上患疹,慈圣太后命僧于戒坛设法度众。张居

正上言:“戒坛奉皇祖之命,禁止至今。以当时僧众数万,恐生变败俗也。今岂宜又开此端?

圣躬违豫,惟告谢郑痈社稷,斯名正言顺,神人胥悦,何必开戒坛而后为福哉!”事遂寝。

二月,河工成。先是,淮安有水患,河决入淮。上以问张居正,因上言:''故河道都御史潘

季驯可使。”乃降玺书,即其家拜都御史,使持节治河。一切假以便宜久任,帑藏不问出入。

诸奉行不及事者,下诏狱鞠治之。于是当事者日夜焦劳,盖逾年而堤成,转漕无患。十年二

月丁理,大学士张居正上言:“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今尚有一事为民害者,带征税粮也。

夫百姓财力有限,一岁之入,仅足供一岁。不幸岁歉,目前尚不能办,岂复有余力更完累岁

积逋乎!有司避责,往往将今年所征抵完旧逋。即今岁所欠,又为将来带征矣。况征输额绪

繁多年分淆杂小民竭脂膏胥吏饱溪壑甚者不肖有司因而渔猎乞谕户部,核万历七年以前积

负,悉行触免。将见年正额,责令尽完。在百姓易办,在有司易征,是官民两利也。”上从

之。诏下,中外大悦。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况征输额绪繁多年/分淆杂/小民竭/脂膏胥吏/饱溪壑/甚者/不肖有司因而渔猎/

B.况征输额绪繁多/年分淆杂/小民竭/脂膏胥吏/饱溪壑/甚者/不肖有司因而渔猎/

C.况征输额绪繁多年/分淆杂/小民竭脂膏/胥吏饱溪壑/甚者/不肖有司因而渔猎/

D.况征输额绪繁多/年分淆杂/小民竭脂膏/胥吏饱溪壑/甚者/不肖有司因而渔猎/

第1页共35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袪服,古时既可指黑色礼服,也可指盛装艳服,文中指的是前者。

B.郊庙,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也指帝王祭拜天地和祖先。

C.河工,即修筑河堤、开浚河道等治河工程,古时多指治理黄河的工程。

D.丁酉,古人常用天干地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用的是干支纪日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宗在文华殿向辅臣展示袍服,询问颜色,张居正没有认出是紫色;他借题发挥,希望

神宗效仿皇祖做个好皇上,神宗认为他说得很对。

B.神宗患上麻疹,慈圣太后开设戒坛为皇上祈福,张居正表示反对,他认为神宗曾开设戒

坛,导致几万僧众聚集一起,引发事变,败坏风俗。

C.淮安发生水灾,经张居正举荐,朝廷重新任用潘季驯为都御史,授予他便宜行事的权力:

一年以后堤防修成,漕路畅通,忧患解除。

D.张居正向朝廷请求,让户部核实并全部免除万历七年以前的累计欠税,再责令完成每年

规定的赋税,这样做对官员和百姓都有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奉行不及事者,下诏狱鞠治之。

(2)不幸岁歉,目前尚不能办,岂复有余力更完累岁积逋乎!

14.司马光在写给儿子的《训俭示康》中说:“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

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关于节俭的意义,张居正与司马光的看法

有何不同?

第2页共35页

【10~14题答案】

【答案】10.D11.A12.B

13.(1)凡是执行命令没做成事的人,要关入诏狱审问治罪。

(2)不幸碰到年成不好,眼下赋税尚且不能缴纳,哪里还有余力再完成连年积欠的赋税呢?

14.张居正认为节俭关乎国运民生,司马光认为节俭可以安身立家。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况且征收赋税的额度繁多,年份混淆,百姓竭尽脂膏而官吏填饱欲望,更有甚者,还

有不肖官员趁机掠夺财物。

“年分”是个固定词组,做“淆杂”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C。

“小民竭脂膏”与“胥吏饱溪壑”是两个对称句式,应分别在其后断开,排除B。

故选D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文中指的是前者”错误,根据原文来看,当今皇帝穿紫色衣服时间久而颜色变了,张居

借“紫易渝”来告诉皇帝“昔皇祖不尚袪服,御衣敝甚始易……愿皇上以皇祖为法,节一衣,

民间有数十人得其暖者”,要效仿皇祖,不穿颜色艳丽的衣服,节俭为上,因此应该指后者。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原文内容的能力。

B.“他认为神宗曾开设戒坛,导致几万僧众聚集一起,引发事变,败坏风俗”错误,原文“戒

坛奉皇祖之命,禁止至今。以当时僧众数万,恐生变败俗也。今岂宜又开此端”可见,“戒

坛”从皇祖有命开始,就至今都处于禁止状态,神宗还没有开设祭坛,谈不上“曾开设”,

且在他上言之后“事遂寝”,停了这件事。也不是“导致几万僧众聚集一起,引发事变,败

坏风俗”,而是当时僧人众多,“恐生变败俗”,害怕会产生事变。

第3页共35页

故选B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诸”,众多,凡是;“不及事”,没能完成任务;“鞠治”,审问治罪。

⑵“岁歉”,收获不好的年份:“目前”,眼前的;“岂复”,哪里还能;“完”,缴纳完,完

成;“积逋”,积欠的赋税。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司马光这段话的意思是:像我现在这么高的俸禄难道能够一直拥有?身躯难道能够一直活

着?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死去,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奢侈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导致无存身之地。可见,他认为如果不能节俭,家人就无存身

立足之地;所以司马光认为节俭可以安身立家。

张居正说“节一衣,民间有数十人得其暖者;轻一衣,民间有数十人受其寒者,不可不念也”

可见,他认为一件衣服的节俭与否,都关系到民间几卜个人的寒暖,推而广之,在更多事情

上节俭与否,更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好坏。故而张居正认为节俭关乎国运民生。

参考译文:

神宗万历四年十二月,皇上驾临文华殿,举起袍子展示给辅佐大臣看说:“这是什么颜

色呢?”张居正认为是青色。皇上说:“这是紫色,因为穿的时间太久了,所以颜色改变了。”

张居正说:“紫色容易改变。从前皇祖不喜欢盛装艳服,自己穿的衣服直到破旧了才肯更换,

在位时间长,未必不是因为这个缘故。希望皇上把皇祖作为效法对象,节俭一件衣服,那么

民间就有几十个人能够穿得暖了。轻贱•件衣服,民间就有几十个人要遭受寒冷,不能够不

想到这点啊。”皇帝认为他说得很对。七年二月,皇帝患了疹子,慈圣太后命令僧人在戒坛

上举行法事超度众生。张居正进言说:“戒坛奉皇祖的命令,禁止开设直到今天。因为当时

僧人有几万之多,害怕生出变化败坏风俗。如今怎么适合又开启这风气呢?圣上因为生病而

心情受到影响,只有向郊庙社稷坛告罪,才是名正言顺,令神仙喜悦的,何必要开设戒坛然

后才能得到福分呢?”这件事便停止了。二月,黄河工事建成。在这之前,淮安有谁在,黄

第4页共35页

河决堤进入黄河。皇帝拿这件事问张居正,张居正于是上奏说:“河道都御史潘季驯可以任

用。”皇帝于是降下玺书,在他家中拜他为都御史,让他持节治理黄河。一切让他便宜行事,

并长久任职,使用钱财不问收支。那吗执行命令不能完成任务的,就关押进昭狱里审问定罪。

在这种情况下,主持事务的人H夜操劳,大概过了一年而堤坝建成,转运粮饷再没有忧患。

十年二月丁西日,大学士张居正进言说:“使百姓安定的办法,在于要察觉百姓的疾苦。如

今还有一件事是百姓的忧患,就是带征税粮(各省应征之钱粮,凡因故而积欠,即将其匀

为数份,分年与各该本年钱粮一同征收者,称为带征)。百姓的财力有限,一年的收入,只

能够供一年之用。如果不幸某年粮食歉收,连眼前的税款尚且不能缴纳,哪里还有余力再完

成连年积欠的赋税呢!有关部门逃避责任,往往把今年所征的赋税全部用来抵从前积欠的赋

税。那么今年所欠的赋税,又成为将来的带证税了。况且征收赋税的额度繁多,年份混淆,

百姓竭尽脂膏而官吏填饱欲望,更有甚者,还有不肖官员趁机掠夺财物。请求陛下告谕户部,

核查万历七年以前积欠的税款,全部都予以免除。将每年规定征收的税款,责令其尽量征收

完毕。在百姓来说容易办理,在有关部门来说容易征收,这是于官于民两方便利的事。”皇

帝听从了他的话,下诏后,朝廷内外都非常高兴。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初,武帝征伐匈奴,匈奴罢极,常有欲和亲意。宣帝五凤四年,匈奴闰振单干率其众东

击郅支单于。郅支与战,杀之,遂进攻呼韩邪。左伊秩曾王为呼韩邪计,劝令称臣入朝事汉,

从汉求助。诸大人相难久之。呼韩邪从其计,遣子入侍。甘露二年冬,匈奴呼韩邪单于款五

原塞,愿奉国珍,朝三年正月。诏有司议其仪。太子太傅萧望之以为:“单于非正朔所加,

故称敌国,宜待以不臣之礼,位在诸侯王上。外夷稽首称藩,中国让而不臣,此则羁縻之谊

也。如使匈奴后嗣卒有鸟窜鼠伏,阙于朝享,不为畔臣,万世之长策也天子采之。呼韩

邪单于来朝,赞谒称藩臣而不名。置酒建章宫,飨赐单于。二月,遣单于归国。发边郡士马

以数千,助诛不服。又转边谷米精,给赡其食。建昭三年,使西域郡拶甘延寿、副校尉陈汤

共诛斩郅支单于于康居。始,郅支单于自以大国,又乘胜骄。汉遣使三辈至康居,郅支困辱

第5页共35页

使者,不肯奉诏,而因都护上书,言:“居困厄,愿归计强汉,遣子入侍。”其骄娓如此。五

年,呼韩邪单于闻郅支既诛,且喜且惧。竟宁元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

帝以后宫王婚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请罢边备塞吏卒,

以休天子人民。”郎中侯应习边事以为不可许日如罢戍卒省候望单于自以保塞守御必深德汉

请求无已小失其意则不可测对奏,天子有诏:“勿议罢边塞事。”使车骑将军许嘉口谕单于日:

“单于乡慕礼义,所以为民计者甚厚,此长久之策也。中国四方皆有关梁障塞,亦以防中国

奸邪放纵,出为寇害。”单于谢曰:“愚不知大计,天子幸使大臣告语,甚厚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归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侯应习边事/以为不可/许曰/如罢戍卒/省候望/单于自以保塞守御/必深德/汉请求

无已/小失其意/则不可测/

B.郎中侯应习边事/以为不可许/日/如罢戍卒/省候望/单于自以保塞守御/必深德汉/请求

无已/小失其意/则不可测/

C.郎中侯应习边事/以为不可/许曰/如罢戍卒/省候望/单于自以保塞守御/必深德汉/请求

无己/小失其意/则不可测/

D.郎中侯应习边事/以不可许/曰/如罢戍卒/省候望/单于自以保塞守御/必深德/汉请求无

已/小失其意/则不可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亲,是中原王朝与外族或者外国间的政治联姻,和亲人选须为皇帝之女或宗室之女。

B.单于,匈奴的最高首领,西汉后期匈奴内部发生争权斗争,出现五单于并立的局面。

C.中国,古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文中是汉朝的自称。

D.都护,意即总监,汉朝始设西域都护,既理民政,也理军政,为驻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汉战争使匈奴疲惫不堪,加之内部争斗激烈,左伊秩皆建议呼韩邪审时度势,向汉朝

借力,但受到大臣们强烈反对。

B.萧望之认为匈奴不奉汉朝历法,与汉朝本是敌对国家,不应接受其臣服,如此若其将来

第6页共35页

不再朝贡,也不算汉朝的叛臣。

C.汉朝对呼韩邪单于礼遇有加,不仅在赞谒时不直呼其名以示尊重,还设宴款待,后又在

军事和财物上为其提供支援。

D.汉朝慎重对待两国关系。呼韩邪和亲后请求汉朝撤除边塞守备,汉帝遣使口谕单于,以

防范奸邪侵害西域为由婉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甘露二年冬,匈奴呼韩邪单于款五原塞,愿奉国珍,朝三年正月。

(2)单于乡慕礼义,所以为民计者甚厚,此长久之策也。

14.文中说匈奴郅支单于“骄娱如此”,具体表现在哪里?请简要说明.

【答案】10.B11.A12.B

13.(1)甘露二年冬季,匈奴呼韩邪单于到五原塞表示归顺,愿意献上匈奴的珍宝,于甘

露三年正月朝见汉帝。

(2)单于向往仰慕汉朝的礼义,为天下百姓谋划得很深远,这是一项长久之策。

14.①困辱汉使臣;②不肯奉诏;③假意归汉,言行不一。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郎中侯应熟悉边塞各种事宜,认为不能答应,说:“如果撤去戍边士兵,撤销哨所,

匈奴单于自认为保塞守边,必定让汉朝感恩戴德,请求赏赐无休止,如果稍不如意,那么后

第7页共35页

果难以预测。”

“不可许”是“以为”的宾语,从其"曰”的内容可见他是不赞同答应的,故而不可能是“许

日”,排除AC。

“德”是使动用法,指使……感恩,其后要带宾语“汉”,二者之间不应断开,“请求无己”

主语是单于,应在其前断开,排除D。

故选B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和亲人选须为皇帝之女或宗室之女”错误,根据原文“帝以后宫王婿字昭君赐单于"可

见,不一定要皇帝或宗室之女,本文中皇帝派去和亲的就是后宫的妃嫔。

故选A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B.“认为匈奴不奉汉朝历法,与汉朝本是敌对国家,不应接受其臣服”错误,原文“单于非

正朔所加,故称敌国,宜待以不臣之礼,位在诸侯王上”意思是:单于不实行我朝的历法制

度(即不受我朝管辖),所以算是对等的国家,不应该用臣属的礼仪对待他,位次应在诸侯

王之匕“敌国”在此处是“对等国家”的意思,“待以不臣之礼”并非不接受其臣服,而是

不应用对待臣属的礼仪对待匈奴。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了的能力。

⑴“款”,至,到;“奉”,献上;“朝三年正月”,介词结构后置,“(于)三年正月朝”。

⑵“乡”,通“向”,向往;“慕”,仰慕;“计”,谋划;“厚”,此处指深远。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从“汉遣使三辈至康居,郅支困辱使者,不肯奉诏,而因都护上书,言:'居困厄,愿归计

第8页共35页

强汉,遣子入侍。'其骄娱如此”可见,他困辱汉朝使者,不肯奉诏,却通过都护上书假装

说“愿归计强汉,遣子入侍”,假意归汉,言行不一。

参考译文:

当初,武帝派兵征伐匈奴,匈奴疲惫到了极点,常常有与汉朝和亲的愿望。宣帝五凤四

年,匈奴闰振单于率军向东攻打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与其交战,杀死了闰振单于,于是又进

攻呼韩邪单于。左伊秩詈王为呼韩邪单于出谋划策,劝他向汉朝称臣,请求援助。各位大臣

不断向左伊秩皆王诘难。呼韩邪单于最终采纳了左伊秩曹王的建议,派遣儿子到汉朝做人质。

甘露二年冬季,匈奴呼韩邪单于到五原塞表示归顺,愿意献上匈奴的珍宝,于甘露三年正月

朝见汉帝。汉帝下诏命相关主管官员商议朝见的仪式。太子太傅萧望之认为:“单于不实行

我朝的历法制度(即不受我朝管辖),所以算是对等的国家,不应该用臣属的礼仪对待他,

位次应在诸侯王之上。外族向我朝低头甘做藩属国,我朝谦让而不视他们为臣属,这是笼络

他们的办法。如果匈奴的后世子孙最终像鸟儿飞窜像老鼠躲藏,不来朝贡,也不算我朝的叛

臣,这是万世久安的策略。”汉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呼韩邪单于前来朝见汉帝,赞唱礼仪引

导进见时称藩臣而不直呼其名。汉帝在建章宫设酒宴款待单于。二月,朝廷派人送单于回国,

征发边疆各郡数以千计的兵马,帮助诛杀不顺服其统治的匈奴人。又转运边疆的谷米干粮,

供其食用。建昭三年,派西域都护甘延寿与副校尉陈汤一起在康居诛杀郅支单于。最初,郅

支单于自以为匈奴是一个大国,乂倚仗胜利而骄慢。汉朝派遣三批使者到康居,郅支单于软

禁侮辱汉使,不肯接受汉朝的诏书,却通过西域都护上书,说:'‘居住环境困苦,(我)愿意

归顺强大的汉王朝,派儿子去当人质。”郅支单于的态度傲慢到如此地步。建昭五年,呼韩

邪单于听说郅支单于已经被诛杀,既高兴乂恐惧。竟宁元年,呼韩邪单于来汉朝见,自请成

为汉家女婿来亲近汉朝。汉帝把后宫王婿(字昭君)赏赐给呼韩邪单于。单于非常高兴,上

书说:“愿意替汉朝保护从上谷以西至敦煌的边塞。请撤去边塞防务及守塞的官吏士卒,让

您的百姓得以休息。”郎中侯应熟悉边塞各种事宜,认为不能答应,说:“如果撤去戍边士兵,

撤销哨所,匈奴单于自认为保塞守边,必定让汉朝感恩戴德,请求赏赐无休止,如果稍不如

意,那么后果难以预测。”奏书呈上后,汉帝下诏:“不再讨论撤除边塞防务的事情。”派车

骑将军许嘉向单于口头传谕说:“单于向往仰慕汉朝的礼义,为天下百姓谋划得很深远,这

第9页共35页

是一项长久之策。可是我朝四面八方都设有关卡要塞,也是为了防备我朝的奸邪之徒胡作非

为,出关酿成贼寇之害。”单于道歉说:“我不知道您的深远谋划,承蒙您派大臣来告诉我,

待我很是优厚。”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任福字祐之。元昊反,除莫州刺史。既辞,奏曰:“河本地介大河,斥垠疏阔,愿严守

备,以戒不虞。”仁宗善之,命知陇州,擢秦风路马步军副总管。诏陕西增城垒、器械,福

受命四十日,而战守之备皆具。寻知庆州,复兼环庆路副总管。上言:“庆州去蕃族不远,

愿勒兵境上,按亭堡,谨斥堪。”因经度所过山川道路,以为竣急攻守之备。帝益善之,听

便宜从事。夏人寇镇戎军,福与子怀亮自华池风川镇声言巡边。行至柔远寨,犒蕃部,即席

部分诸将,攻白豹城。夜漏未尽,抵城下,四面合击。平明,破其城,焚巢穴,获牛马、橐

驼七千有余。康定二年春,会安抚副使韩琦行边趋泾原,闻元昊谋寇渭州,琦亟趋镇戎军,

尽出其兵,又募敢勇得万八千人,使福将之。以泾原路驻泊都监桑怪为先锋,都监武英、泾

州都监王珪各以所部从福节制。琦戒福等并兵,出敌之后。福引轻骑数千,趋怀远城捺龙川,

遇镇戎军西路巡检常鼎,与敌战于张家堡南,斩首数百。夏人弃马羊橐驼佯北,择引骑趋之,

福踵其后。谋传敌兵少,福等颜易之。薄暮,与烽合军屯好水川。追奔至笼竿城北,遇夏军,

循川行,出六盘山下,距羊牧隆城五里结阵,诸将方知堕敌计,势不可留,遂前格战。俄伏

发自山背下击士卒多坠崖堑相覆压督战死敌分兵数千断官军后福力战身被十余矢有小校

刘进者,劝福自免。福日:“吾为大将,兵败,以死报国尔。”挥四刃铁简,挺身决斗,枪中

左颊,绝其喉而死。珪垦出略阵,阵坚不可破,英重伤,不能视军。敌兵益至,官军遂大溃。

奏至,帝震悼,赠福武胜军节度使兼侍中。

(节选自《宋史・任福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俄伏发自山背/下击士卒/多坠崖堑/相覆压/蟀战死/敌分兵数千/断官军/后福力战身被十

余矢/

第10页共35页

B.俄伏发/自山背下击/士卒多坠崖堑/相覆压/蟀战死/敌分兵/数千断官军/后福力战/身被

十余矢/

C.俄伏发自山背/下击士卒/多坠崖堑/相覆压/释战死/敌分兵/数千断官军后/福力战/身被

十余矢/

D.俄伏发/自山背下击/士卒多坠崖堑/相覆压/释战死/敌分兵数千/断官军后/福力战/身被

十余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东,古时多指今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地区,而'‘河西"即''河右",泛指黄河以西地区。

B.总管,文中指宋朝的军事职官,以节度使充任,或以知府知州兼任,主管营防守御等军

务。

C.平明,古人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时段,天明时可称“鸡鸣”,日落时可称“平明”。

D.赠,文中指朱朝推恩大官重臣,把官爵授给已故的官员,而授予官员健在的父母称“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任福恪尽职守,未雨绸缪。授任莫州刺史后,任福建议加强河东守备,以防不测:兼任

环庆路副总管时,勘察山川地形,以备缓急攻防所需,都得到皇帝赞许。

B.任福办事得力,行动果断。皇帝下诏增加陕西军备,任福领命后四十天就整备齐全:西

夏侵犯镇戎军,任福声称巡边,在犒赏之时分派任务,随后乘夜围攻大胜。

C.任福临敌受命,敢于战斗。元昊预谋进犯渭州时,韩琦让任福统领新募勇士并指挥管辖

各部:任福行军途中与夏军交战,歼敌数百,夏军败逃,任福紧追不舍。

D,任福明责敢当,竭忠尽节。因探子回报敌兵人少,任福便放松警惕,结果落入圈套,激

战时,小校刘进劝说任福独自脱身,任福却不避战败之贵,决心以身殉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庆州去蕃族不远,愿勒兵境上,按亭堡,谨斥喉。

(2)珪屡出略阵,阵坚不可破,英重伤,不能视军。

第11页共35页

14.《宋史》评说“好水之败,趋利以违节度”,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任福是如何“违节度”

的。(3分)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

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

的语言概括。

【解答】(1)“士卒”做“多坠崖堑”的主语,在其前断开,排除A、C;“数千”修饰“兵”,

应归于上句,排除B。故选:D»句子翻译为:不久,伏兵出现,从山背下攻击,士兵们大

多坠落悬崖,相互覆压,桑怪战死,敌人分出儿千兵力截断官军后路,任福奋力作战,身上

中了十几支箭。

(2)C.“日落时可称‘平明'”错误,平明指天刚亮时。

(3)C.“任福行军途中与夏军交战,歼敌数百,夏军败逃,任福紧追不舍”错误,原文说

“遇镇戎军西路巡检常鼎,与敌战于张家堡南,斩首数百。夏人弃马羊橐驼佯北,辉引骑趋

之,福踵其后”可见,西夏人不是真的败逃,而是假装败逃,且是桑怪紧追不舍而任福跟在

他后面。

第12页共35页

(4)①去:距离;勒兵:统率军队;按:治理;斥城:此处指侦察瞭望。句子翻译为:庆

州离蕃族不远,臣愿统兵于境上,治理亭堡,谨慎地侦察和瞭望。

②屡:多次;略:攻击;视:指挥。句子翻译为:王珪屡出攻击敌阵,敌阵坚不可破,武英

受重伤,不能指挥军队。

(5)所谓“违节度”指没有听从韩琦的命令。根据原文“琦戒福等并兵,出敌之后”可知,

韩琦是告诫任福要等合兵之后从敌人背后攻击,而虚浮”引轻骑数千,趋怀远城捺龙川……

夏人弃马羊橐驼佯北,烽引骑趋之,福踵其后。谋传敌兵少,福等颜易之。薄暮,与烽合军

屯好水川”可见,任福没有听从他的告诫,自己率领几千轻骑兵便急急前去攻打敌人,擅自

分兵;西夏人假装败北,桑修、任福一前一后追赶,还因传言敌军人少而轻视敌军,最终只

和桑怪合兵,擅自冒进,最终堕入敌军的圈套。

答案:

(1)D

(2)C

(3)C

(4)①庆州离蕃族不远,臣愿统兵于境上,治理亭堡,谨慎地侦察和瞭望。

②王珪屡出攻击敌阵,敌阵坚不可破,武英受重伤,不能指挥军队。

(5)任福没有听从韩琦合军出兵敌后的告诫,擅自分兵,又途中冒进。

参考译文:

任福字祐之。元昊造反,任命他为莫州刺史。他推辞后,上奏说:“河东地处

大河旁,斥堤稀疏而土地辽阔,希望能够严加守卫防备,来防备无法预料的变故。”仁宗认

为他说的对,命他掌管陇州,提拔为秦风路马步军副总管。朝廷下诏陕西增厚城墙,增加壁

垒、器械,任福受命四十天,而打仗和守城的准备都有了。不久做庆州知I州,又兼任环庆路

副总管。上书说:“庆州离蕃族不远,臣愿统兵于境上,治理亭堡,谨慎地侦察和瞭望。”于

是计算策划臼己所经过的山川道路,用来作为危机时刻的攻守准备。皇帝更加称赞他,允许

第13页共35页

他便宜从事。西夏人入侵镇戎军,任福与儿子任怀亮从华池凤川镇扬言说要巡视边境。走到

柔远寨,犒赏当地的少数民族,就在宴席上分派诸将攻打白豹城。一夜还未过完,大军抵达

城墙下,从四面合围攻击。天亮时攻破城池,焚烧敌人的巢穴,缴获了牛马骆驼七千多匹。

康定二年春天,恰逢安抚副使韩琦巡视边境,到泾原来,听说元昊计划入侵渭州,韩琦亟急

忙到达镇戎军,把镇戎军的士兵全数派出,又招募了一万八千勇士,让任福率领。让泾原路

驻泊都监桑辉作为先锋,都监武英、泾州都监王珪各自率领自己部下军队听从任福调度。韩

琦告诫任福等人合并军队,从敌人后方攻击。任福率领几千轻骑兵,迅速赶到怀远城捺龙川,

遇上镇戎军西路巡检常鼎,和敌人在张家堡南边作战,斩首数百。西夏人抛弃马羊骆驼假装

打了败仗,桑辉率领骑兵追赶,任福跟在他后面。传言说敌军人数很少,任福等人便轻视敌

军。将近傍晚,和桑蜂军队会合驻扎在好水川。追奔到笼竿城北,遇上西夏军,沿着河流而

行,从六盘山下而出,距离羊牧隆城五里处集结军阵,诸将这才知道堕入敌人计策之中,按

照情势是无法再留有后手,于是都前去作战。不久,伏兵出现,从山背下攻击,士兵们大多

坠落悬崖,相互覆压,桑蟀战死,敌人分出几千兵力截断官军后路,任福奋力作战,身上中

了十几支箭。有一个叫刘进的小校,劝任福自己逃命。任福说:“我是大将,打了败仗,应

该以死来报答国家。”挥动四刃铁简,挺身与敌人决斗,一支枪击中他左面脸颊,割断他的

喉而死。王珪屡出攻击敌阵,敌阵坚不可破,武英受重伤,不能指挥军队。敌兵到得更多,

官军于是大败。皇帝震惊哀悼,追赠任福为武胜军节度使兼侍中。

【点评】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

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

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一一串意一一顺句。注:直译即逐

第14页共35页

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宜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

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帝建初五年,班超欲遂平西域,上疏请兵曰:“今西域诸国,自日之所入,莫不向化,

唯焉耆、龟兹独未服从。今宜与诸国连兵,岁月之间,龟兹可禽。以夷狄攻夷狄,计之善者

也!”八年,帝拜班超为将兵长史。章和元年,班超发于阑诸国兵共二万五千人击莎车,龟

兹王发兵合五万人救之。超议白:“今兵少不敌,其计莫若各散去,可须夜鼓声而发。”阴缓

所得生口。龟兹王闻之大喜,自以万骑于西界遮超,温宿王将八千骑于东界徼于阅。超知二

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三年冬,龟兹诸国皆

降。和帝六年,西域那差班超发龟兹等八国兵合七万余人讨焉耆,斩首五千余级,更立焉耆

王。于是西域五十余国悉纳原内属,至于海滨,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十四年七月,帝征

超还。九月,卒。安帝永初元年,公卿议者以为西域阻远,数有背叛,吏士电坦,其费无已。

六月,罢西域都护。西域诸国既绝于汉,北匈奴复以兵威役属之,与共为边寇。永宁元年,

北匈奴率车师后王共杀敦煌长史索班等。曹宗因请兵五千人击匈奴,以报索班之耻,因复取

西域。公卿多以为宜绝西域。太后闻班勇有父风,召问之。勇曰:“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

臣愚以为不可许也。今宜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宣威布德,以系诸国内向之心而疑匈奴觊觎之

情,而无费财耗国之虑也于是从勇议,然亦未能出屯。其后匈奴数与车师共入寇钞,河

西大被其害。张瑁上书曰:“弃西域则河西不能自存。”帝复以班勇为西域长史。三年春,班

勇至楼兰,以鄱善归附,特加三线,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自缚诣勇,

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是前部始复开通。顺帝永建二年,

西域诸国皆服于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

第15页共35页

降/

B.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

降/

C.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

/

D.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护,汉代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负责管理边政事务,控制西域各国。

B.质,有礼物、人质等意,文中“纳质”指的是西域藩属国向汉朝进献礼物。

C.屯田,此处为军屯,指朝廷让驻屯的军队就地垦荒耕种以获取军饷的举措。

D.绶,指印绶。古时候通常一官一绶,“三绶”是汉朝重赏功臣的一种方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超认为西域大多数国家都有归附之心,平定西域的时机已经成熟,他上疏向朝廷请兵,

并提出了以夷制夷的策略。

B.在莎车、焉耆等国相继投降之后,西域五十余国皆已全部归附、就连四万里外语言不通

的国家也都纷纷前来朝贡。

C.班勇用恩义开导龟兹王,使他自缚请降,并借机征调他的军队击退匈奴。自此,汉朝与

车师前王国再次建立起联系。

D.在对待西域的问题上,班勇并没有承袭其父班超以夷制夷的策略,而是施恩布信,收服

人心,使西域各国主动归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兵少不敌,其计莫若各散去,可须夜鼓声而发。

(2)其后匈奴数与车师共入寇钞,河西大被其害。

第16页共35页

14.在处理西域问题上,朝廷为什么同意重新设置护西域副校尉一职,请简要分析。

【答案】10.A11.B12.D

13.(1)眼下我们兵少不敌,为今之计不如(表面上)各自散去,可以等到夜黑击鼓为声

而进发。

(2)后来,匈奴果然屡次同车师一道劫掠、侵犯内地,河西地区受到严重伤害。

14.(1)国库并不充足,大军没有后继力量。

(2)重新设置护西域副校尉可以宣扬推广汉朝的国威和恩德,以维系西域各国的归附之心,

动摇匈奴的觊觎之意,同时又不会带来消耗国家资财的忧虑。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句意:班超得悉两支敌军已经出动,秘密"集各部拢兵,飞驰奔袭莎车军营。莎车军大惊乱

逃,联军追击歼敌五千多人,莎车王于是投降。

“密召诸部勒兵”省略了主语班超,是完整的句子,“诸部”作“召”的宾语,中间不宜断

开,排除BD。

“奔走”指胡奔走,“追斩五千余级”的主语是“联军”,是两个句子,应在中间断开,排除

Co

故选Ao

【II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第17页共35页

B.“文中'纳质’指的是西域藩属国向汉朝进献礼物”说法错误,文中“纳质”指的是西域

藩属国向汉朝交纳人质。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班勇并没有承袭其父班超以夷制夷的策略”说法错误,从“勇开以恩信,白英自缚诣勇,

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是前部始复开通”可知也采取「以

夷制夷的策略。

故选D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莫若”,不如;“鼓声”,击鼓为声;“发”,进发。

(2)“数”,屡次;“寇钞”,劫掠;“大被其害”,受到严重伤害。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可知原因之一是国库并不充足,大军没有后继力量。

由“宣威布德,以系诸国内向之心而疑匈奴觊觎之情,而无费财耗国之虑也”可知重新设置

护西域副校尉可以宣扬推广汉朝的国威和恩德,以维系西域各国的归附之心,动摇匈奴的觊

觎之意,同时又不会带来消耗国家资财的忧虑。

参考译文:

汉章帝建初五年,班超想要完成平定西域的事业,上书请求用兵,他说:“如今西域各

国,自太阳落山处以东,无不向往归顺汉朝,唯独焉耆和龟兹拒不服从。如今应同西域各国

组成联合部队,数月到一年间便可夺取龟兹。利用夷狄去打夷狄,这是计策中最高明的计策!”

汉章帝建初八年,章帝任命班超为将兵长史。章和元年,班超发动于阅等国的军队二万五千

人攻打莎车,但龟兹王派五万军队去援救莎车。班超商议道:“眼下我们兵少不敌,为今之

计不如(表面上)各自散去,可以等到夜黑击鼓为声而进发。”暗中释放所得俘虏。龟兹王

第18页共35页

得知,非常高兴,亲自率领一万骑兵到西边拦住班超,温宿王带领八厂骑兵到东边去拦截于

阅军。班超得悉两支敌军已经出动,秘密召集各部拢兵,飞驰奔袭莎车军营。莎车军大惊乱

逃,联军追击歼敌五千多人,莎车王于是投降。三年冬,龟兹等国都投降。永元六年,西域

都护班超调动龟兹等八国军队合共七万人,讨伐焉耆,斩首五千余人,重新确立焉耆王。于

是西域五十余国都交纳人质,表示归服汉朝,一直到四万里以外的海边国家,都通过辗转翻

译前来进贡物品。十四年七月,帝征召班超回朝。九月,班超去世。安帝永初元年,公卿中

议论此事的人认为西域阻碍重重而距离遥远,又屡次反叛,官兵在那里屯戍垦田,经费消耗

没有止境。六月,撤销西域都护。起初,西域各国同汉朝断绝关系以后,北匈奴重新以武力

相威胁,驱使西域各国向自己臣服,并i同侵犯汉朝边境。永宁元年,北匈奴率领车师后王

军就,一同杀死敦煌长史索班等人。曹宗于是上书朝廷,请求出兵五千人进攻匈奴,为索班

雪耻,就此重新收回西域。朝中公卿多数认为应当和西域断绝关系。邓太后听说军司马班勇

有其父之风,便召他到朝堂进见,询问他的意见。班勇建议道:“如今国库并不充足,大军

没有后继力量,我认为不可批准曹宗的请求。现在应当恢复并重新设置护西域副校尉,宣扬

推广汉朝的国威和恩德,以维系西域各国的归附之心,动摇匈奴的觊觎之意,不会带来消耗

国家资财的忧虑。”于是朝廷采纳了班勇的建议,却未能越出边境。后来,匈奴果然屡次同

车师一道侵犯内地,河西地区受到严重伤害。张铛上书说:“如果放弃西域那么河西地区不

能自我保存”。皇帝乂任命班勇做西域长史。三年春,朝廷到楼兰,因为都善归附朝廷,朝

廷特加朝廷三绶(以示奖励),可是龟兹王白英还在犹豫疑惑未下决断。班勇用汉室的恩威

信用开导他,白英就自己绑着自己到班勇这里投降,班勇于是调集他的步兵骑兵万多人到车

师前王那里,把匈奴伊蠡王赶跑了,于是前部乂开通了。顺帝永建二年,西域诸国都臣服于

汉朝。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唐初,士大夫以乱离之后,不乐仕进,官员不充。省符下诸州差人赴选,州府及

诏使多以赤牒补官。至是尽省之,勒赴省选,集者七千余人,林甫随才铿叙,各得其

第19页共35页

所,时人称之。上谓房玄龄曰:“官在得人,不在员多。”命玄龄并省,留文武总六

百四十三员。时有密表称无忌权宠过盛者,上以表示之,曰:“朕于卿洞然无疑,若

各怀所闻而不言,则君臣之意有不通。”又召百官谓之曰:“朕诸子皆幼,视无忌如

子,非他人所能问也“无忌自惧满盈、固求逊位,皇后又力为之请,上乃许之。上尝

语及关中,山东人,意有同异。殿中侍御史义丰张行成跪奏曰:“天子以四海为家,

不当有东西之异;恐示人以隘。”上善其言,厚赐之。自是每有大政,常使预议。贞

观二年,上谓黄门侍郎王珪日:“开皇十四年大旱,隋文帝不许赈给,而令百姓就食

山东,比至末年,天下储积可供五十年。炀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厌,卒亡天下。但使

仓廉之积足以备凶年,其余何用哉!”壬子,关内旱饥,民多卖子以接衣食;己巳,

诏出御府金帛为赎之,归其父母。庚午,诏以去岁霖雨,今兹早、蝗,故天下。诏书

略日:“若使年谷丰稔,天下又安,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吝。”

会所在有雨,民大悦。夏,四月,己卵,诏以“隋末乱离,因之饥僮,暴骸满野,伤

人心目,宜令所在官司收瘦。”戊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

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微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

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羚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

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

/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B.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通尧/舜之言

/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置亡也/

C.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白用/故口诵尧/舜之言

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D.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面身

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20页共35页

A.赤牒,是临时授官的一种文书,唐初选官权力下放,由地方政府自行补选。

B.钱叙,指审查官员的资历,并根据其才能、功绩来确定官职的等第、升贬。

C.关中,古代指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四关”之内的广大地区。

D.黄门侍郎,是供职于宫门内的官员,负责侍从皇帝、传达诏命和弹劾百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废止唐初州府及皇帝特使直接下令增补官吏的做法,勒令候选者到尚书

省候选,并让林甫和房玄龄一起负责选任良才的工作.

B.朝臣密奏长孙无忌权势荣宠过盛,唐太宗毫不犹豫地把奏表拿给长孙无忌看,

以示君臣要开诚相见,并向文武百官表明了他的态度。

C.面对灾荒,唐太宗关爱百姓,拿出府库钱物赎回被贩卖的百姓子女,使骨肉得

以团圆,又大赦天下,降诏表示愿亲受灾难以求太平。

D.君臣讨论《隋炀帝集》时,关于隋炀帝行事暴虐一事,魏微提出国君即使道德

才智过人,也要虚心听取意见,这受到唐太宗的认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无忌自惧满盈,固求逊位,皇后又力为之请,上乃许之。

(2)炀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厌,卒亡天下。

14.文中唐太宗说“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有哪些与

此相关的治国理念?(3分)

第21页共35页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

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解答此题,重点在于学生的平时积累,再结合文章内容,

确定答案。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根据题干内容,从文中找关键句,再仔细比对。

(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

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

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

整。把占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匕活

译有关文字。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首先审读题干,明确要求,确定原文位置,结合前

后文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解答】(1)C.“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中“智者”“勇者”是两类人,均作主语,故

应在“勇者”前断开,排除AD;“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中,“恃”的意思为“倚仗”,

其宾语为“俊才”,“侍”的结果是“骄矜自用”,故应在“俊才”和“自用”后断开,排

除B。译文:所以智慧的人奉献他的谋略,勇武之人竭尽其勇力。炀帝恃才自傲,骄矜自大,

所以口诵尧、舜的言语而身行桀、纣的作为,竟然自己不知道怎么回事而至于覆灭。

故选:Co

(2)D.“弹劾百官”错,黄门侍郎负责侍从皇帝,传达诏命,而弹劾百官的是御史台的官

贝。

故选:D»

(3)A.“让林甫和房玄龄一起负责”错,负责选任良才的是刘林甫,原文表述是“林甫随

才铿叙,各得其所”,而房玄龄是负责裁定官员,原文是“命玄龄并省,留文武总六百四十

二员o

故选:Ao

(4)①“满盈”,恩宠过盛,富贵至极;“固”,坚决;“逊位”,让位:“力”,极力。

第22页共35页

译文:长孙无忌自己担心恩宠过盛,坚决请求让位。长孙皇后也极力替他请求,皇上才答应

了。

②“恃”,倚仗;“厌”,满足,这里“无厌”指“无节制”;“卒”,最终;“亡”,使

动用法,使……灭亡。译文:隋炀帝倚仗他财富充足,奢侈之心毫不节制。最终使国家灭亡

了。

(5)“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根据前文的意思,应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意思,

即以史为鉴,吸取教训。

“诏出御府金帛为赎之,归其父母"''诏以去岁霖雨,今兹旱、蝗,赦天下"''宜令所在官

司收瘗”体现了唐太宗对老百姓的关心,体恤百姓疾苦;

“殿中侍御史义丰张行成跪奏曰:‘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有东西之异;恐示人以隘。’上

善其言,厚赐之。自是每有大政,常使预议”体现了唐太宗虚心纳谏;

“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前事不

远,吾属之师也!”体现唐太宗以隋朝灭亡为鉴,吸取历史教训。

答案:

(1)C

(2)D

(3)A

(4)①长孙无忌自己担心恩宠过盛,坚决请求让位。长孙皇后也极力替他请求,皇上才答

应了。

②隋炀帝倚仗他财富充足,奢侈之心毫不节制。最终使国家灭亡了。

(5)第一问:以史为鉴,吸取教训。

第二间:心系百姓,体恤民生疾苦;反思历史,虚心纳谏。

参考译文:

唐朝初年,上大夫经过动乱之后,都不愿意做官,政府官员人数不够。尚书

第23页共35页

省下文让各州派人赴选,州府及皇帝特使常用赤色文牒直接委任官吏。到此时全都废止,勒

令他们都到尚书省候选,聚集有七千余人,林甫量才录用,各得其所,当时人卜分称赞。太

宗对房玄龄说:“官吏在于得到合适的人选,而不在于人多。”命令房玄龄裁并削减,只留

下文武官员总计六百四十三人。当时有人上密表称长孙无忌权力过大,荣宠太盛,太宗将密

表拿给长孙无忌看,并说:“朕对你丝毫不怀疑,假如各有所闻而不说,则君臣的想法便不

能沟通。”又召集百官对他们说:“朕的儿子均年幼,所以视无忌如亲子一般,不是其他人

所能离间的。”长孙无忌自己担心富贵至极会带来灾祸,一再请求让位,长孙皇后也尽力为

他请求,太宗于是准许离职。太宗曾说及关中与关东人,认为有所不同。殿中侍御史义丰人

张行成跪下奏道:“天子以四海为一家,不应当有东、西的差别,恐怕会让人觉得您狭隘。”

太宗欣赏他的话,给他丰厚的赏赐。从此每当朝廷有大事,都让他参与谋议。贞观二年,太

宗对黄门侍郎王说:“隋朝开皇十四年天下大旱,隋文帝不准许赈济百姓,而让百姓自己到

关东地区寻找食物,等到了文帝末年,全国储备的粮食可供五十年食用。隋炀帝依仗着富足

的粮食,奢侈无度,终于导致国家的灭亡。只要使仓库中的粮食足以应付灾年就可以了,其

他多余的又有何用呢!"(三月)壬子(初五),关内地区大旱饥荒,百姓多卖儿卖女换取

食物。己巳(二十二日),命令拿出皇宫府库中的金银财物赎回被变卖的子女们,送还给他

们的父母。庚午(二十三II),诏令说因为上一年连绵大雨,今年又遇旱、蝗灾害,因此大

赦天下。诏令大略说道:“假如让五谷丰登、天下安宁,即使将灾害移到朕身上来保全百姓

也心甘情愿,毫不吝惜。”不久旱区天降喜雨,百姓大为高兴。夏季四月,己卯(初三),

下诏说:“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造成饥荒,尸骨遍野,使人触目伤悲,命令各地官府掩埋尸

骨。”戊子(十三日),太宗对亲近的大臣说:“朕翻阅《隋炀帝集》,见其文辞深奥博雅,

也知道推崇尧、舜而非议桀、纣,然而其行事为何与其文章相反呢?”魏徵回答道:“君主

虽然是圣哲之人,也应当虚心地接受别人的谏议,所以智慧的人奉献他的谋略,勇武之人竭

尽其勇力。炀帝恃才自傲,骄矜自大,所以口诵尧、舜的言语而身行桀、纣的作为,竟然自

己不知道怎么回事而至于覆灭。”太宗说:“前事不远,当成为我们的借鉴。”

【点评】分析和概括题设误特点:

L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命题者在选项中故意错误地解释原文中关键的词语,把好说成坏,

第24页共35页

把小错说成大错,把想法说成行动,把次要的说成是主要的,或无中生有地提供一些于文无

据的信息,从而造成干扰。

2.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命题者故意在时间、地点、行为、因果等方面张冠李戴,搅乱混编

在一起,造成干扰,引起错解。

3.强加因果,牵强附会命题者把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导致逆

情悖理,不合逻辑。

4.以偏概全,言过其实文中主人公本来只有某一方面的优缺点或只有一件事做得妥与不妥,

但选项中却将其过高褒扬或全盘否定;本来只有个别人对之赞成或反对,却说成全部赞成或

反对。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幼善音律,故性人多有宠,常侍左右;帝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以悦刘夫

人,优名谓之“李天下”。尝因为优,自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

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日理天下者只有二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诸伶出入宫掖,侮弄辔缈,

群臣愤嫉,莫能出气;亦反有相附托以希恩泽者,四方濯箧争以货赂结之。其尤蠹政害人者,

景进为之首。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上,上亦欲知外间事,遂委进以耳目。进每奏事,常屏

左右问之,由是进得施其谗慝,干预政事。自将相大臣皆惮之。初,胡柳之役,伶人周匝为

梁所得,帝每思之;入汴之日,匝谒见于马前,帝甚喜。匝涕泣言曰:“臣之所以得生全者,

皆梁藜均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就陛下乞二州以报之。”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