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word文档良心出品)_第1页
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word文档良心出品)_第2页
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word文档良心出品)_第3页
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word文档良心出品)_第4页
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word文档良心出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献综述PAGE-前言本人毕业设计的论题是《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早前有些国内外学者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规划分析,但如今经济已经步入了“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风险加剧,其波动情况值得关注,并且在美联储启动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和各国竞相压低本国汇率的外部情况下,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被推到了漩涡中心。因此基于“后危机时代”这个大背景,本文的论述对今后把握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根据早前国内外学者对人民币汇率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大胆地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置于“后危机时代”背景下来进行研究,对当前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全面梳理。本文主要查阅了近几年有关人民币汇率、汇率决定理论及人民币汇率理论的文献期刊。1后危机时代1.1后危机时代的概念所谓后危机时代(后金融危机时代),就是指随着危机的缓和,而而进入相对平稳期。但是由于固有的危机并没有,或是不可能完全解决,而使世界\o"经济"经济等方面仍存在这很多的\o"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是缓和与未知的动荡并存的状态。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大规模的经济政策刺激下,世界经济逐渐走出衰退,开始缓慢复苏。主要世界组织和预测机构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趋于乐观,连续几次上调预测结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10年1月26日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3,9%,高于该组织2009年10月预计的3.1%;预计2011年全球经济会继续加速增长,预计增幅,预计增幅为4.3%,也高于上次预计的4.2%。其中,2010年美国增长2.7%,欧元区增长1.0%,日本增长1.7%。在金砖四国中,中国增长10.0%,印度增长7.7%,巴西增长4.7%,俄罗斯增长4.0%。全球经济正在进入好于预期的复苏期,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预计未来几年,发达国家经济将保持平稳低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报告中显示,201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2.1%和6.0%,2011年增速将达到2.4%和6.3%。1.2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一是\o"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比危机之前变得更加拥挤。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在这次危机后会提高\o"储蓄"储蓄,减少\o"消费"消费。二是新兴市场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将有可能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美国、西欧经济不会衰退或者负增长,但会有一段时间的零增长。而发展中国家势头强劲,中国\o"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印度明年要达到9%,拉美国家明年会有5%左右的增长。三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回归\o"实体经济"实体经济。\o"金融"金融永远是和风险相联系的,过去片面强调\o"金融"金融,过度依赖金融。现在各国开始认识到,要积极保持和发展实体经济,才是经济的基础。四是危机加剧了人们寻找\o"新经济"新经济增长点的欲望,\o"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正成为发达国家\o"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经济增长点。\o"总体"总体来说,环保和低碳会给每个行业和企业都带来改变,企业现在就要适应这种趋势。五是中国企业将以此次危机为转折点,逐步走向国际化。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30年后需要“走出去”。另一方面,这次危机创造了调整机遇,产生了\o"并购"并购的机会。中国的\o"金融实力"金融实力相对提高,购买\o"能力"能力提高,出现了“走出去”的良好机遇。1.3后危机时代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变幻莫测,各国都忙于使本国经济尽快稳步回升,全球都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为:1、国际舆论朝着有利于我国的方向转变;2、对外经济合作领域将保持着继续扩大和深化的态势;3、拓宽外交领域,增强国际话语权;4、低碳经济在外来大有所为;5、人民币有望走向国际化。其中第五点机遇是本论文主要讨论的主题。在此次金融风暴中,美元大幅贬值,“跌跌不休”,严重动摇了美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世人对之丧失信心,怨声载道。包括欧盟在内的许多国家强烈要求国际货币多元化。中国的人民币在风暴中经受住了考验,受到了多国青睐。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将人民币作为民间交易货币。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称:美国再也不能靠美元主宰一切,欧元和中国的人民币将会成为候选的储备货币。当前,保持人民币的稳定是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贡献。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有利有弊,但总体来看,利大于弊。目前,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我们应有超前意识,做好充分准备,争取和迎接人民币国际化的早日到来。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为:1、国内的某些深层次矛盾(其中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任然突出;2、如要赢得国际全社会的真正认同,中国所坚持的和平发展还尚需时日;3、周边环境动荡,安全局势不容乐观。尽管目前的局势对中国而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但综观全局,中国还是可以将挑战化为机遇,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2人民币汇率2.1人民币汇率的概述第一,\o"人民币"人民币是一种不能自由兑换\o"外币"外币的\o"货币"货币,\o"汇率"汇率由\o"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统一制订和调整,并且,每日早晨通过\o"新华社"新华社用中文、英文和法文发布。一切\o"外汇"外汇买卖和对外结算,除另有规定外,都必须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汇价折算。第二,我国人民币汇率的确定,则是完全独立自主的,不受任何外来的压力与影响。第三,人民币汇价采用\o"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一般以100个\o"外币"外币单位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人民币来标价的。人民币汇价有\o"买入价"买入价、\o"卖出价"卖出价和\o"现钞"现钞买入价三档。买入与卖出都是针对\o"银行"银行来说的,买入价是银行\o"买入外汇"买入外汇的价格,卖出价是银行卖出外汇的价格。买卖价之间的差额为0。5%,作为银行的费用收入。第四,人民币外汇汇价不分\o"电汇"电汇、\o"票汇"票汇或\o"信汇"信汇,都采用同一汇价。但买入外币\o"汇票"汇票和\o"旅行支票"旅行支票时,因考虑到银行垫付资金问题,所以另收一定费用。第五,目前人民币汇率挂牌的\o"货币"货币都是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有\o"美元"美元、\o"港元"港元、\o"澳门元"澳门元、\o"日元"日元、\o"欧元"欧元、\o"英镑"英镑、\o"澳大利亚元"澳大利亚元、\o"加拿大元"加拿大元、\o"新加坡元"新加坡元、\o"瑞士法郎"瑞士法郎和\o"新西兰元"新西兰元等。2.2人民币汇率所面临的问题自2002年开始,西方社会经济领域就一度的要求人民币升值,学术界都是一致的认为人民币汇率是低估了的。而在2005年前后,各个国家都开始要求中国改革汇率制度,或是直接要求人民币升值,或是基于国内经济压力,或是迫于国内政治的压力。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的主要经济大国都将逐注意力转向了如何摆脱危机,而人民币则在这两年中稳稳的度过。2010年之后,世界经济开始渐渐复苏,似乎也已走出了危机的阴影中,他们又将注意力移向了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稳定了两年的人民币汇率开始松动了,人民币又面临了新的一轮升值压力当中。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学术界的研究也是层层递进,深入探析。张永国(2011)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原因大致化成了四个方面:1.中外利率差异情况,利率的相对高低会影响资本流动的方向,从而影响国际贸易规模,使利率差异对汇率走势的影响力不断地提高;2.货币供应量状况,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商投资大幅度增加,再加上紧缩性货币政策,人民币资金相当紧张,外资进入又过多,所以出现了明显的外汇供大于求,促使人民币升值。3.国际收支状况和外汇储备情况,主要是由于我国外汇储备近几年来的急剧膨胀和国际收支出现双顺差的状况。4.经济增长情况,我国开始处在一个经济强势增长的阶段,供给相对消费的需求旺盛,从而对物价有向下的压力。王世珍(2011)在探讨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影响的同时,也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考虑了升值的政治、经济和制度的原因;政治方面主要是美国和日本强势一派,希望人民币升值而给自己国家带来好处,而经济方面也如同上文中提到的一般,主要是就中国经济的强势发展,同时又是持续的贸易双顺差,国际储备也快速增长,而且还存在着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制度方面则是因为银行结汇制的强制性和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3人民币汇率制度回顾随着经济步入“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风险加剧,人民币汇率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2008年第三季度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大幅降低。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步入“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风险加剧。2010年3月15日,130名美国国会议员联名呼吁将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并要求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商品实施反补贴制裁,随后,美国财政部决定推迟公布是否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报告,并称人民币是否升值“取决于中国”。5月19日,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TimothyFranzGeithner)和财政部中国事务高级协调员DavidLoevinger表示,美国不会在即将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加压力。2011年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5月9日至10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汇率问题自然仍是此次双方对话的“重头戏”。事实上,近期,人民币已经持续升值。对支持人民币升值的不仅仅是美国政府,大量的西方媒体同样在大肆宣传人民币升值论,国内也有很多追随者在遥相呼应。3.1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内容第一,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公布与调整第二,人民币汇率涉及的币种:澳大利亚元、奥地利先令、比利时法郎、加拿大元等21种货币。第三,人民币汇率的标价方法:\o"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第四,人民币汇率实行对外汇买卖双价制:银行买入外汇用买入价,卖出外汇用卖出价,\o"买卖差价"买卖差价5‰作为银行业务收入。第五,人民币汇率实行现钞买卖双价制:现钞分为买入价和卖出价。第六,远期人民币买卖3.2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程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o"更多人民币信息请点击"人民币。人民币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于1949年1月18日率先在天津产生。在1950年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以后,于同年7月8日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人民币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97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统一管理国家外汇,公布人民币汇率。1994年1月1日起,改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汇率。最终按演变过程,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过程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底):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和起伏回升阶段。人民币汇率有如此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我国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及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国内存在着严重的通货膨胀,随着国内物价的上涨,导致根据物价对比法而计算出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不断调整。2、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至l972年底(1953—1972):人民币汇率处于基本稳定阶段。1953年起,我国进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民经济实行计划化,物价由国家规定且基本稳定。并且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汇率不常变动,因此人民币汇率亦保持稳定,实质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3、从西方货币实行浮动汇率至人民币贸易内部结算价时期(1973—1978):人民币实行钉住一篮子货币的“钉住汇率制”,汇率调整频繁。二、经济转轨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1981年—1984年是人民币内部结算价和官方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时期。从1981年起,我国实行两种汇价,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加强外贸的经济核算和适应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2、1985年—1993年则是取消内部结算价,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时期;三、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则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1994年-2005年7月,实行以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这种新的体制下,人民币汇率有以下几个特点:人民币汇率不再由官方行政当局直接制定。而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当日人民币汇率,各外汇指定银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汇率和规定的浮动范围,自行确定和调整对客户的买卖价格;由外汇指定银行制定出的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所形成的汇率是统一的。2、2005年7月—如今,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o"更多人民币信息请点击"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4汇率决定理论文献回顾从世界金本位制瓦解后,各国汇率动荡不已;由于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信息传递技术的现代化、国际经济往来的日益密切和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等原因,纸币本位制下的货币汇率决定收到了许多方面的影响,并随之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汇率决定理论。(1)购买力平价理论(PPP)购买力平价(PPP,purchasepowerparity)理论是最早提出(Cassel,1922),但也是争议最多的理论。其基本思想是:基于开放条件下的“一价定律”,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率取决于其购买力之比。。购买力平价又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其中绝对购买力平价指的是两个国家间汇率应该等于其相对价格水平的比率,相对购买力平价指的是两国间汇率的变动等于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但国内外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存在的最大缺陷是它忽略了基本经济要素如劳动生产率、贸易条件等对汇率的影响,同时平价成立的假设较为严格。(2)国际收支说英国经济学家戈森G.L.Goschen(1861)在《外汇理论》中较为系统地解释了金本位制下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并完整地阐述了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关系,提出了国际借贷说。国际收支说(BalanceofPaymentTheoryofExchangeRate),就是是从国际收支角度分析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基本思想是:汇率是外汇市场上的价格,外汇市场上供需流量的变动对它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外汇市场上得交易行为又都是由国际收支决定的,因此国际收支状况与汇率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这一理论也是在购买力平价前提下建立起来的相对更加全面的汇率理论,侧重于运用普通商品的供求关系分析外汇市场的均衡。(3)利率平价理论凯恩斯(1923)年在《论货币改革》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利率和汇率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今天的利率平价假说。利率平价理论(RateParity)认为两个国家利率的差额相等于远期兑换率及现货兑换率之间的差额。利率平价包括非抵补利率平价(UIP,uncoveredinterestparity)、抵补利率平价(CIP,coveredinterestparity)和实际利率平价(RIP,realinterestparity)三种形式。非抵补利率平价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没有抵补的外汇投资时所获得的收益等于没有汇率风险所获得的收益。抵补利率平价指的是在金融市场比较发达的情况下,两国间货币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反映这两国间利率水平的差异。实际利率平价是指在不同国家间实际利率应该相等。5人民币汇率理论文献回顾张晓朴(1999)在《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理论与模型》中指出购买力平价理论成立时的假设有的在现实经济中几乎难以成立,至少在短期内几乎没有支持其成立的实证研究。在对人民币绝对购买力平价的研究方面,最早进行分析的是美国的克拉维斯教授,他估计1975年中国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等于0.46人民币;中国学者首先系统地研究此问题的是任若恩教授(1994),他估计1991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680美元;郭熙保(1997)估计中国1994年购买力的几何平均值为2.44¥/$。这些估计都说明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汇率是缺乏解释力的,购买力的变化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一般说来是不一致的。易纲和范敏(1997)在《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中得出结论:用购买力平价分析发展中国家时要做修正,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时期可能有较高的通胀率而其汇率并不按比例贬值。因为在经济起飞的一段时间里,发展中国家的非贸易品(住房,服务)的涨价幅度远高于贸易品的涨幅。张斌和唐烈(2001)在《汇率变动的国际比较与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中也得出相似结论:中、长期内,即使国内的总体物价水平调整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由于国内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要快于非贸易品劳动生产率增长,国内的CPI和WPI的差距要大于世界CPI和WPI的差异。显然,剔除了非贸易品价格因素后的“购买力平价”能相对较好地解释人民币汇率走势,其实,早在70年代末,中国的学者就结合了购买力平价说和中国的国情提出了相关的汇率理论:“换汇成本说”。刘墨梅(1988)从换汇成本和(绝对)购买力平价的角度讨论了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客观基础,认为换汇成本比购买力平价更有解释力。陈建梁(2000)支持把换汇成本作为我国汇率调整的主要依据。张萍(1996)在《利率平价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表现》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认为由于中国市场存在资本流动限制、汇率形成缺乏效率、汇率预期形成机制简单化等特征,使得利率平价在中国较难适用。但是张萍认为利率平价通过有限的资本流动对人民币汇率确实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现行的金融体制下,利率平价在中国有着特殊的表现形式,这一形式反映了国内金融运行机制从原计划经济下封闭的行政管制的模式向金融自由化迈进的过程中,汇率、利率与资本流动之间的不协调的关系。杜金珉和郑凌云(2001)在《利率平价理论对我国汇率决定的适用性探讨》通过对中美两国利率差异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关系的检验与分析得出了很相似的结论,他们指出现阶段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很难直接而有效地适用于利率平价理论,因为中国的实际情况难以满足利率平价理论的大多数假设。杨帆(1997)指出除了计划利率、外汇管制以外,外汇远期市场的缺乏也是影响利率平价发挥作用的重要体制性因素。他指出:人民币汇率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停留在商品市场层次上,利率平价对汇率的影响不是直接在资本市场上体现,而是通过商品市场体现。薛宏立(2002)在《浅析利率平价模型在中国的演变》将制度摩擦系数和交易成本引入利率平价模型,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虽然引入交易成本,摩擦因数等变量以后能加强利率平价对人民币汇率的解释能力,但是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难以成立。牛爱民(2005)在《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中分析了日美欧等发达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理由和目的。1.中国有巨额的外汇储备,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2.希望藉此改善对中国的贸易逆差。3.希望改善其国内的通货紧缩问题。不少日本人认为,通货紧缩是来自中国商品的廉价进口。4.希望借此制止日美欧企业大量地对华投资。企业大量地对华进出,造成国内产业空洞化,失业率激增。岳正华(2005)在《人民币升值及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损害分析》中论述了人民币一次性升值和分期逐步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他认为,人民币一次性升值会使我国产品出口减少,企业减产,工人失业,国内市场萎缩;外资流入减少,甚至出现负增长;对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的沿海经济增长危害甚大;除以上影响外,对我国旅游、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也有影响。人民币分期逐步升值对我国的损害弱一些。因为一方面给我国企业和外资企业一个缓冲期,另一方面,升值预期使企业主动调整结构,改进技术和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把升值对经济的损害减小到最低程度。马郧(2005)在《试论人民币升值陷阱》中认为人民币若骤然升值会陷入升值陷阱。他主要以日本的经验教训为例说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包括:(1)经常帐户收入减少,增大就业压力。(2)外汇储备降低,减少应对风险能力。(3)出现泡沫经济,引发金融危机。(4)加剧通货紧缩,影响经济发展。李小云,李鹤(2005)在《人民币升值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中通过实证分析法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得出结论认为,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农业经济和农民福利造成巨大的负面冲击。若人民币升值,将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进出口,进而打破国内农产品的供需平衡,使国内农产品价格降低,产量压缩,种植面积减少,农民就业机会减少,收入减少。徐声星(2008)认为,升值预期比升值本身更可怕。熊啸(2008)在《浅析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指出,我国的人民币名义汇率持续升高是因为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严重低估;而且我国至今实行的是强制结售汇制和对银行外汇头寸的引导,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大幅上升。因此在国内外汇市场上,外汇的供给远大于外汇的需求。可见,从市场实际外汇供求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在一段时期以来一直面临着升值的巨大压力,完全依靠着央行在外汇市场上单方面的购买汇干预才避免了汇率大幅升值的。而在国内,货币供给量的大幅增加直接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加剧,同期通货膨胀率远大于人民币的升值,因此实质上人民币在国内是贬值的。这就能够解释我国出现了双高现象的原因,即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这与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并不矛盾。陈科,吕剑(2008)在《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趋势分析——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中结合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殊国情,在对标准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进行拓展的基础上,运用我国与美国的数据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一国汇率的变动趋势与该国两个部门间的生产率差异变化之间存在长期的比例关系,即我国与美国间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生产率的差异决定了两国间相对物价水平的差异.不可贸易部门的生产率提高幅度大时,本国货币趋向于贬值;反之,当可贸易部门的生产率提高幅度大时,本国货币的实际汇率趋向于升值。张金(2010)在《改革开放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中选取了1979-1988、1989-1994、1995-2005与2005-2010年四个时间段,根据各阶段不同的经济和整治情况,从名义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两个角度来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并选择国民生产总值、利率、贸易收支、资本和金融项目收支、物价水平五项变量,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果:贸易收支与国内生产总值对实际有效汇率产生较大影响。胡志强(2011)在《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一些思考》中提出:短期内,我们要顶住压力,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在有序可控的节奏下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同时保持汇率足够的灵活性。长期来看,首先,我国应根据世界经济发展大局,调整产业结构,使得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从低端的组装加工产业向高端的科技创新产业转变。其次,出于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安全性考虑,在外汇储备组成结构中,要减少美元资产过重的比例,逐步吸收其他发达经济体如欧元、日元、英镑等和新兴国家经济体如巴西、罗斯等国货币作为外储资产。第三,积极利用上海金融平台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大货币互换协议的范围,增加人民币在对外贸易、对外援助、贷款和直接投资中的使用。杨帆(2010)在《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中将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划分为货币因素和非货币因素。货币因素中考虑的主要是购买力平价这一名词概念,购买力平价是决定长期汇率的依据,理论上说,两国货币的国内购买力决定对外购买力,同一商品在同一国家应该有相同的价格。如果以400种商品为一“标准品”样本,在中国值4万元人民币,在美国值1万元人民币,那么人民币对美元比值就应该是1:4,这个比值在1990年是1:1,以后由于中国物价上升,人民币购买力下降,长期保持在1:4的水平,以后可能上升到1:5,就是说,人民币汇率是由1:8向1:5升值的趋势,4年以来升到1:6.8,还有20%左右的升值空间。而非货币因素中则是探讨名义利率扣掉了货币因素,就即实际利率。人民币中期升值趋势是非货币因素决定的,就是实际汇率,它是可贸易品与非贸易品之比,可贸易品是可以移动并参加国际贸易的商品,其价格是不断下降的,而另一种价格则是不断上升的。具体地说,在可贸易品价格中间,出口价格不断降低数量扩张,进口品价格不断提高数量萎缩,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贸易顺差增加,就要求名义利率升值。当名义利率不跟随实际汇率升值,就会产生升值预期,引导国际投机资本大幅度增加,国家收购外汇使外汇储备增加,造成人民币基础货币过度发行。穆索娜(2011)在《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应该走稳的因素分析》中指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及全球经济地位的变化,人民币会稳步上升是必然趋势,但要求中国在短期内进行大幅度升值并不现实,中国经济体也不能承受.中国经济的稳步复苏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人民币能否稳定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增长,间接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在文中从内部及外部的角度分析人民币应该走稳。PietSercu,RamanUppal(2003)在《ExchangeRateVolatility,Trade,andCapitalFlowsunderAlternativeExchangeRateRegimes》中指出,通过对一些实证检验购买力平价,得出相对购买力关系在长期和中期(几年而不是几个月)来说是比较有效的,如果资源冲击很小在短期也能成立。结论前文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汇率决定理论及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概括,介绍了近几年来有关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部分文献,从而基本上勾勒出了目前关于人民币汇率研究状况的总体轮廓。虽然购买力平价应用于人民币汇率时难以成立,而且即使放宽了假定条件并应用新的计量技术进行检验,其成立与否仍然存在很大争议;但是不可否认,购买力平价,特别是剔除了非贸易品以后的购买力平价退化形式(换汇成本)对人民币汇率的形成还是有很大影响的。虽然引入了交易成本,摩擦因数等变量以后能加强利率平价对人民币汇率的解释能力,但是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是难以成立的。在我国目前资本项目严格管制、利率管制、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的制度背景下,利率平价的前提条件都难以满足,人民币汇率不满足利率平价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可以预计,随着中国的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向自由兑换迈进以及资本项目下的管制不断放松,利率平价对人民币汇率的解释能力会越来越强。并且就人民币汇率制度本身发展的方向来看,学者们基本上能达成共识:即中国应该逐步建立起一套更具灵活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参考文献:[1]张晓朴.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理论与模型[J].经济研究.1999年第12期[2]任若恩.中国GDP统计水份有多大——评两个估计中国GDP数据研究的若干方法问题[J].经济学季刊.2002年第2卷4期[3]易纲、范敏.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和走势分析[J].经济研究.1997年第10期[4]张斌、唐烈.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