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7篇
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1~1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
使学生通过操作、试验、争论、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猜想、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经受观看、猜想、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索,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经受观看、猜想、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索,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具预备
课件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新课讲授】
1、自主探究。
(1)出示教材第111页例1:这里有3瓶钙片,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它找出来吗
(2)独立思索。教师鼓舞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方案:翻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天平称。(板书课题:找次品)
2、自主探究用天平找次品的根本方法。
(1)引导学生探究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才能找出少了的那瓶
(2)独立思索,有肯定思维结果的时候小组沟通。
(3)全班汇报:
①一个一个地称重量(利用砝码),最轻的就是少了的那一瓶;
②利用推理: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依据天平是否平衡来推断哪一瓶是少的。假如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就是少的;假如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4)小结并提醒课题。
①综合比拟几种方法(数一数,掂一掂,盘秤称,天平称……),哪一种更加快速,精确
②在生活中经常有这样一些状况,在一些看似完全一样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精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3、假如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请你设法把它找出来。
4、学生思索,争论,沟通并汇报。
汇报:
(1)先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假如天平平衡,说明这两瓶都是合格的,再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假如天平还是平衡,说明这两瓶还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格的。
(2)先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假如天平两端平衡,说明这两瓶都是合格的,再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假如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
(3)先把5瓶分成2瓶一组,在天平两端各放两瓶,假如天平平衡,说明这四瓶都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格的。
(4)先把5瓶分成2瓶一组,在天平两端各放两瓶,假如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把上扬的那一端的两瓶再放在天平两端,天平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
5、小结:
第一种方案,每一份是1个,至少需要称2次就肯定能找出来。
其次种方案,每一份是2个,至少需要称2次就肯定能找出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12页“做一做”。学生在小组中争论沟通,共同完成。
2、完成教材第113页练习二十七的第1~6题。
答案:
1、第5瓶
2、(2)3次(3)能(4)有可能
3、小明5岁,爸爸29岁。
4、3次
5、略
6、能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找次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课后反思】
本节课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拟强,大都可以实行学生动手实践、小组争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争论、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在活动中消失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可集中解决,如有的学生在称的次数少于至少能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时,就找出了次品,这时教师应提示学生把全部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活动完成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分组汇报结果,并在黑板或屏幕上一一展现,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问题却有多种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后面寻求最优的解决策略打下了讨论、分析的根底。
组织学生进展试验操作活动,仅仅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根底或前奏,教学的重点在于活动后的猜想、归纳、推理活动,由此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索、勇于探究的精神。操作活动中,学生往往会得出多种解题策略。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些纷繁简单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实际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看各种解决策略,引导学生发觉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在此根底上,就可让学生进展猜想: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量更大时是否也成立呢从而可引发学生进一步进展归纳、推理等数学思索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逐步脱离详细的实物操作,转而采纳列表、画图等方式进展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详细到抽象的过渡。
小学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课本第69页例2、3;练一练;《作业本》第31页。
教学目标: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把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地解比例。
教学重点:解比例的根本方法与依据。
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比例?
2、什么是比例的根本性质?
3、怎样检查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二、新授:
1、先请学生心里想好一个比例(数目简洁些),如2:3=4:6,只告知其他同学其中的三项,让大家猜一猜还有一个数字是什么?
2、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如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一个未知项。
3、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4、例2解比例:
30∶12=45∶χ
解:30χ=12×45…………依据是什么?
χ=………不先求积,先约分比拟简便。
χ=18
5、例3解比例=
①请学生独立尝试;
②留意格式;
③反应练习。
6、试一试。
三、稳固练习:
1、解比例:(练一练第1题第一竖行)
2、练一练第2题
3、补充:χ∶0.8=3∶1.2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本》第31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用比例学问解同意用题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推断出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娴熟的解同意用题.
3.通过复习,培育学生的分析力量、综合力量以及推断推理力量.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娴熟的解同意用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娴熟的解同意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肯定,路程和时间.
(2)总价肯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
(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
(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外表积.
(5)被减数肯定,减数和差.
谈话引入:我们今日运用正反比例的学问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用比例学问解应用题)
二、探讨新知.
(一)教学例5(用比例解答下题)
修一条大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
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
2.学生反应:
3.分析:
(1)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结:我们在做题时,依据留意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不仅需要判定运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还要留意找准题目中的对应关系.
(二)反应.
1.某车队运送一批救灾物品,原规划每小时行60千米,6.5小时到达灾区,实际每小时行了78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
三、稳固反应.
1.一张大纸,假如裁成长36厘米,宽26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28张;假如裁成长18厘米,宽13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多少张?
2.某车间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假如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数的比不发生变化,女工应当增加多少人?
3.一项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假如每人的工作效率不变,现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
4.两个底面半径相等的圆柱体,第一个圆柱的高是其次个圆柱高的.其次个圆柱的体积是60立方米,第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拟
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分,把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正确推断正、反比例.
教学重点
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分.
教学难点
能正确推断正、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推断下面每题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1.单价肯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肯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时间肯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二、新授教学
(一)出示课题
教师明确: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推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这节课通过比拟弄清它们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的第l一3题,练习九的第l一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明确。比例”和“比”、“比值”等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分。,
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比照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和推断的理解和把握,培育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3.加深比照例尺的熟悉,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具预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和“比例”
1.复习整理。
教师: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比例的学问,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分?
随着学生的答复,教师板书如下表。
指出: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2.练习。
用小黑板出示下面的题让学生完成。
(1)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20人。六年级一斑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最简洁的整数比是()。
(2)六年级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3)六年级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男生有24入,女生有()人。
二、复习解比例
1.完成第35页的第2题。
指名答复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要依据什么性质。
接着以:=l:x为例,复习解比例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解比例时,假如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利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把比例式变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解。
然后让学生完成第2题的其余习题。
三、复习正比例、反比例
用投影片逐一出示下面问题,让学生答复。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
3,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分?
学生答复,教师填写小黑板上的表。
然后教师出示下面两个表,让学生依据表中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数的关系,推断它们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使学生明确:要推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要看相对应的两个数的商或积是不是肯定,假如积肯定说明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假如商肯定说明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如其次个表,通过计算,可以看出上、下两个相对应的数的商肯定,也就是说,这个三角形的高的肯定,因而高也肯定,所以三角形的面积与底边成正比例。
四、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九的第1—3题。
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在订正第(4)小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12的约数有哪?然后说出自己用选出的四个约数组成的比例是什么。教师把学生说出的比慎写出来。订正第(6)小题时,要留意检查学生是否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续一了。
2,第2题,除第(2)、(7)小题教师要提示外,其余各题由学生自己推断,第(2)行驶的路程
小题,教师可以先说明=周长,再让学生推断。第(7)小题,可以先让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重和身高,教师把数据登记来,再让学生推断。使学生知道:人的体重和身高有肯定的关系,一般人的体重是随着身高而增加的,但体重和身高不成正比例关系。
3.第3题,教师向学生说明:这题要求图上长方形的长、宽和地基的实际面积。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拟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分,把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正确推断正、反比例.
教学重点
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分.
教学难点
能正确推断正、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推断下面每题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1.单价肯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肯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时间肯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二、新授教学
(一)出示课题
教师明确: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推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这节课通过比拟弄清它们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
(二)教学例7(课件演示:正反比例的比拟)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解比例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把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教学重点
使学生把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
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一)解以下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2=8×9
(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
(三)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推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20∶5和4∶15∶1和6∶2
(四)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将以下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
二、新授教学
(一)提醒解比例的意义.
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争论:假如已知任何三项,可不行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
2.学生沟通
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假如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教师明确: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假如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二)教学例2.
例2.解比例3∶8=15∶
1.争论: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2.组织学生沟通并明确.
(1)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3=8×15.
(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依据以前学过的解简易方程的方法求解.
(3)标准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解:3=8×15
=40
(三)教学例3
例3.解比例
1.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汇报
3.练习:解下面的比例.
=∶=∶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四、稳固练习
(一)解下面的比例.
1.2.3.
(二)依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5和8的比等于40与的比.
2.和的比等于和的比.
3.等号左端的比是1.5∶,等号右端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3.6和4.8.
小学数学教案篇3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有时会遇到很简单的题,如何将这些题化难为易呢?这时候我们就要用到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帮忙我们有条理地进展思索,简捷地解决问题。
⊙引发思索
在六年的数学学习中,你们知道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举例说一说吗?
⊙回忆与整理数学思想和方法
1.组织学生小组争论学过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巡察指导。
2.学生汇报,并借助PPT课件将学生的汇报进展整理、展现。
预设
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1)转化的思想方法: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如立体图形的等积变换、解方程的同解变换、公式的变形等。在计算中也经常用到转化,如甲÷乙(0除外)=甲×;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在解应用题时,经常对条件或问题进展转化,通过转化到达化难为易、化新为旧、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化曲为直等。
(2)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数和形是数学讨论的两个主要对象,数离不开形,形离不开数。一方面抽象的数学概念,简单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洁化;另一方面简单的形体可以用简洁的数量关系表示。在解应用题时经常借助画线段图帮忙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3)对应思想方法:两个集合元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如直线(数轴)上的点与表示详细大小的数的一一对应,又如分数应用题中一个详细数量与一个抽象分数(分率)的对应等。
(4)代换思想方法:它是方程解法的重要原理,解题时可将某个条件用别的条件进展代换。
(5)列表法:用表格的形式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使条件和条件之间,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条理化、明朗化,有利于探求解题的思路,从而到达解决问题的目的。
……
⊙典型例题解析
例16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8个点呢?找找规律,依据规律,你知道12个点、20个点能连多少条线段吗?请写出算式。想一想,n个点能连多少条线段?
分析两点确定一条线段,即每两点之间都能连成一条线段。从2个点开头,渐渐增加点数连一连,亲自动手操作,并列成表格加以对比,从而找出规律。
点数
增加条数
2
3
4
5
总条数
1
3
6
10
15
通过观看发觉:2个点可以连成1条线段,从2个点开头,以后每增加1个点,这个点和原有的每个点都能连成1条线段,所以原来有几个点,就会相应地增加几条线段。即:
2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条
3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条)
4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6(条)
5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10(条)
6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15(条)
8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6+7=28(条)
推出:n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n-1)==n(n-1)(条)
依据规律可以推出12个点、20个点能连成的线段的条数。
解答6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15(条)
8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6+7=28(条)
12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12-1)=66(条)
20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20×(20-1)=190(条)
n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n-1)==n(n-1)(条)
小学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49页,信息窗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沟通等活动,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估算、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根底。
3、通过活动,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觉并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动画)
(森林里要召开运动会。)大象说:“6月1日咱们森林里的动物们要召开一次运动会,森林里的动物这么多,得找一块宽阔的草地当作运动场。你们谁知道哪有这样的草地呀?”
小猴赶忙说:在森林南面有一块长方形草地,可大了。咱们就去那儿吧!”
小兔说:“在森林北面有一块正方形草地,比南面的那块草地大多了,”
小猴和小兔争得面红耳赤,大象和其它小动物都没了办法。
大象说:“究竟哪一块草地的面积大呀!我们该选哪一块草地呀!谁能帮帮我们啊!”
教师:谁能帮忙小动物们解决这一难题呀?
(用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去摆,测量、计算出这两块草地的面积,再比拟一下就能知道哪一块草地的面积大了。)
教师:这种方法是正确的,但是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太麻烦!)在摆面积单位进展测量的过程中,人们发觉一个计算长方形面积的简便算法,你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盼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帮忙小动物们解决问题。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内容。(板题)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这种方法是否正确。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授
活动一:
1.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师:这里有一个长方形,请你动动脑筋,计算出它的面积。
学生操作: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着长边摆满,再沿着宽边摆满,再用每排的个数×排数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演示:长摆5个面积单位,宽摆3个面积单位
师:谁情愿汇报一下你观看、计算的结果?(媒体演示)
要求说出: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沿着长边摆()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一排就是()平方厘米。
*沿着宽边摆()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就有()排。
2、填题卡
每排的个数排数面积(平方厘米)
图1
图2
图3
汇报结果。
教师:知道每排的个数和排数,就能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通常我们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时候用长乘以宽。即: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活动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有一个长9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假如这个长方形的长削减1分米,宽不变。那么现在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假如长再连续削减,削减到6分米,宽不变。这时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③怎样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呢?
6×6=36(平方分米)
*观看这个长方形,你发觉了什么?(这是一个正方形)
*怎样求正方形的面积呢?(边长×边长)
*为什么?
由于正方形是特别的长方形,长×宽也就是边长×边长。
④归纳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谁能概括一下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课堂: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学问?
课堂练习设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面积单位间的换算。2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练习。
教学目标:
1.把握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并能进展简洁换算。
2.通过学生的猜测、验证等方法,出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3.通过练习,进一步稳固所学。体验数学与生活得亲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敏捷换算面积单位、解决面积问题。
教学过程:
(—)在探究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应从情境图中的挂毯入手,让学生动笔算一算
对学生计算时几种不同的状况分别进展板书
(1)10*10=100(平方分米)
(2)10分米=1米1*1=1(平方米)
(3)10分米=100厘米100*100=10000(平方厘米)让同学们小组争论:同学们消失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最终的结果怎么不相等那?这些面积单位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那?得出结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重点让学生说明为什么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二)在设计练习题时,应考虑以下几种题型
1自主练习第五题。学生独立进展单位的换算,在沟通中进一步明确单位间换算的方法
2自主练习第七题。学生弄懂题意,然后自主解决问题
3拓展练习
(1)学校用50块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地转铺好了一个水池的底面,这个水池底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2)一张正方形的纸片长8厘米,宽6厘米,从这个长方形中减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首先让学生争论,怎样剪去才能使正方形的面积最大?剩下的是一个什么图形?
(3)假如长和宽都是整数,围城面积是36平方厘米的图形有几种围法?算一算添在表中
长(CM)
宽(CM)
面积
此题的设计,即可稳固前面学习的面积计算的学问,又可以渗透面积和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理解题意的根底上,放手让学生独立设计,引导学生体会思索问题的全面性。在填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其中的规律,当长方形的面积不变,他的长越大,宽就越小,长越小,宽就越大。
课堂:
课堂练习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47页例1及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4个方向,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经受区分方向的过程,初步体验方向的相对性,进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观念。
3.明确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具学具:
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单元主题图、例1图、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拍手活动,引入课题
师生边拍边说: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教师:我们刚刚拍手时用到了哪些表示方向的词语?
学生:上下、左右、前后。
教师:你知道还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词吗?
学生:东南西北。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利用这几个方一直描述事物所在的位置。(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展现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今日我们就来熟悉这4个方向。
板书课题:熟悉东、南、西、北(一)。
[点评:让学生在拍手活动中复习已学过的方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进展,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好预备。通过课件展现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所学学问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
1.教学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1)出示书中第50页中国地图。
教师:在地图上怎样识别东南西北呢?谁会看地图?(会看地图的学生举手)(课件中“内蒙古自治区”整块闪动)
教师: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的哪一方?谁知道?
学生: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北方。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是看了电视后知道的。
教师:你的学问可真丰富,在内蒙古自治区有漂亮的大草原(课件出示)。我们再来看看地图下方的海南吧!(课件出示漂亮的大海图片)这里有蓝色的大海,气候暖和,燕子和大雁都要到那儿去过冬呢!你知道海南在什么方向吗?
学生:南方。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海南”有个“南”字。
教师: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中国的很多地方在命名的时候的确考虑到了方向这个问题。
学生2:南和北是相对的。
教师:同学们观看得真认真,从这里可以看出,地图的上面是北,下面是南;(板书:南、北)想一想,地图的左边、右边是什么方向呢?
学生:左西右东。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我从书上看到过,况且我爸爸也告知过我。
学生2:由于西藏在我国的西方,西藏在地图的左边,所以我想地图上是左西右东。
学生3:我知道上海在我国的东方,被称为东方之珠,所以我想地图上是左西右东。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够从生活中积存学问。人们规定,绘制地图时,上面表示北方,下面表示南方,左边表示西方,右边表示东方,简洁地说,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今后同学们就可以依据这句话来推断地图上的方向了。(板书:东、西)
(2)介绍十字形方向标。
教师将黑板上的东西相连,南北相连,做成十字形方向标,学生快速记忆地图上的方向。
(3)在课间活动中体验东南西北。
①徒手操:全体起立,面对黑板,和教师一起边做动作边说:面对地图,上面是北,下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②嬉戏:小小机器人,面对地图指方向!(教师说地图方向,学生用小手指出这个方向)
[点评:教师制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使用课堂活动的中国地图,抓住内蒙古、海南、上海和西藏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及其漂亮的风景图片,让学生轻松地学会了怎样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方位的体验。]
2.理解运用
(1)教师:请孩子们看书中47页图,这张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绘制的吗?你是怎样发觉的?
学生:地图的右上角有一个箭头和一个“北”字。
教师:这个叫做方向标,猜一猜它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地图的上方就是北方)你还能联想到其他几个方向吗?(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同学们在面对地图,看地图的时候,只要观察方向标,然后就可以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句话来推断方向了。
(2)教师:请大家在书中的图上标出“东”、“南”、“西”、“北”。
(3)说一说:以岗亭为中心,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然后和自己的小伙伴相互说一说。
教师:假如站在草坪、新华书店、红光路转盘、少年宫看,岗亭的方向又该怎样说呢?(学生分别答复)
教师:岗亭没动,为什么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呢?(小组争论,汇报)
学生:由于观看地点不同,以草坪为观看点,岗亭在草坪的东面;以新华书店为观看点,岗亭在新华书店的北面
教师:物体所在的方位是相对的,观看的地点不同,方向就可能不同。
(4)指导学生完成书中例1第(2)小题,然后再集体订正。假如学生有难度,可借用十字形方向标。
[点评:学生依据自己介绍、发觉、总结的学问来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使学问得到了迁移和实践运用,并采纳相互说一说的方式满意了学生表达的需要,培育了学生的表达力量。]
三、解决简洁问题
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的中国地图。
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重庆市,看一看,找一找,我们的家乡重庆的东、南、西、北方各有哪些省(市)呢?
学生小组争论、沟通,然后集体汇报。
四、联系生活,拓展提高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1题。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2题。(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代替军舰,更形象直观。)
五、反思小结,自我评价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篇6
本课的教学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看物体,让学生初步把握观看物体的方法。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场景和物体入手,有层次的安排观看活动。第一道例题首先供应了两张同一间教室的,引导学生依据生活阅历推断哪一张照片是在教室前面拍摄的,哪一张照片是在教室后面拍摄的,从中体会观看者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场景是不同的。其次道例题让学生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观看带尾巴的玩具猴,并供应4张图片,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观看和图片特点推断观看者的位置。“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3题,分别让学生比一比,连一连,说一说,进一步积存观看物体的阅历。
[教学目标]
1.学问: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看和比拟,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看物体,看到的外形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识别从某个位置观看到的简洁物体的外形,或能依据看到的外形正确推断观看者的位置。
2.力量:通过学生的小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观看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熟悉,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进而培育学生的观看力、思维力量和动手操作力量。
3.过程和方法:通过观看、比拟、识别、想象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从不同角度观看物体的观看方法”识别物体,体验从不同角度观看物体获得不同观看结果的过程,进展直观思想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感和态度: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看事物的辩证思想,从而激起学生观看物体的兴趣和热忱,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看物体,看到的物体外形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识别从不同侧面观看到的物体外形,及会依据看到的外形正确推断观看者的位置。
一、联系生活,激起引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爱拍照吗?教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拍的是
谁吗?(在屏幕上依次播放两张分别从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展识别。)(学生齐答“教师”)你们是怎么认出是“教师”的呢?
2.引导揭题:生活中,观看一个物体的位置不同,得出的图片往往也是不同的。今日我们就一起学习《观看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从学生熟识的人物——“教师”引入,设疑“为何同一个人,照片却不同”,引起学生的思索和争论。从而“一步到位”的让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看,得到图像也可能不同”的道理。】
二、探究沟通,激起相关的生活阅历
1.教学例一
谈话:你们知道这是在哪拍的吗?(连续播放2张照片,让学生进展识别,认真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启发:拍的是同一间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
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拍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2.小组合作,探究例二
指导观看,出例如题图介绍“小猴”
谈话:你能分别说一说“小红、小玉、小芳、小云”各拍到了“小猴”的
哪一面吗?(小组争论)
引导:在小组内把预备好的玩具摆在桌子中间,4位同学下位相互观看。
谈话沟通:有哪个小组情愿上来把你们探究的结果展现给大家看?让学生边示范边讲解。(任选一组)
3.教师引领,全班总结
教师引导并订正示范:先观看小猴的前面,从前面平视小猴看,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接着观看小猴的后面,从后面平视小猴看,看到的是小猴的后面;再观看小猴的左边,(转到小猴的左边),看到的是小猴的左耳朵和左胳臂。最终观看小猴的右边,(转到小猴的右边),看到的是小猴的右耳朵和右胳臂。(强调观看时肯定不要高于小猴的高度)
谈话:同学们,你们看清了教师是如何观看的了吗?下面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观看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小组活动,教师巡察,留意订正不标准的观看姿态。)
4.启发比拟:找出小猴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两张图片,区分并推断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说一说你的想法。
5.小结:把自己当做小猴,看到小猴的右耳朵和右胳臂时,是从小猴的右面看到的;看到小猴的左耳朵和左胳臂时,是从小猴的左面看到的。
6.引导:请再小组内相互的走动观看。说一说你又看到了什么?(换位观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智能静电地板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新版中国轮胎修补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新版中国清洁沙发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文化艺术活动组织与推广合同标的、活动内容与宣传方案
- 2024-2030年兽医手术钳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红芸豆罐头行业销售渠道及竞争态势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白雀胜提取物行业营销动态及投资效益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热脉冲封口机行业运营状况及需求前景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微生物反应器(MBR)行业发展动态及应用前景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尼龙人造草坪行业发展动态及需求前景预测报告
- 10000中国普通人名大全
- 开放式小区物业管理方案(精选8篇)
- 《突发事件应对法》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酒店管理概论作业1-4答案
- 景观植物设计-3-各类植物的种植设计课件
- 客运驾驶员安全指引课件
- 经理课后答案1-4(仅作参考)
- 创思维与方法思维标准课件
- 数字经济实体经济融合课件整理
- 团委书记岗位竞聘报告课件
-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