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_第1页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_第2页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_第3页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_第4页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二级学院01历史沿革学术研究办学条件文化传统目录030204基本信息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是首都师范大学的二级学院。1954年,开办一年制中文专修班,1955年始建中文系。1962年北京工农师院中文系并入;“文革”中,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一度并入(后复撤出);1993年北京师院分院中文系并入;2001年在中文系基础上建立文学院。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开办本科专业7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有在职教师105人。历史沿革历史沿革1954年,开办一年制中文专修班。学生活动(3张)1955年,始建中文系。1962年,北京工农师院中文系并入。“文革”中,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一度并入(后复撤出)。1993年,北京师院分院中文系并入。2001年,在中文系基础上建立文学院。

办学条件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学科建设教学建设办学条件专业设置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下设6个系、本科专业7个。

教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高级涉外文秘系、比较文学系、影视文学系、文化产业系、汉语国际教育系

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高级涉外文秘专业方向)、汉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专业方向)、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专业方向)、戏剧影视文学

师资力量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在职教师105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44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55人,其中聘为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68人,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1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会议评审专家2人,国家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5人,全国百篇优博获得者3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5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市级精品课程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黄天树(第六届)、左东岭(第七届)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会议评审专家(2人):左东岭、赵敏俐

国家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邱运华(中国语言文学类2006-2010、2013-2017)、王德胜(艺术学理论类2013-2017)、陶东风(戏剧与影视学类2013-2017)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夏静(2013)

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3人):吴相洲(2004)、王德胜(2007)、夏静(2010)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4人):冉红(1986)、王光明(1993)、廖仲安(1993)、许自强(1993)、张建业(1993)、张炼强(1993)、张燕瑾(2000)、吴思敬(2001)、赵敏俐(2004)、左东岭(2008)、王德胜学科建设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1个、“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文化产业、影视文学、文化研究、中国文化经典教育、语文教育、文化创意产业与媒介素养教育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教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文教育、文化产业、戏剧影视文学、文化研究

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

北京市级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学科

教学建设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市级精品课程1个、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4本。

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文学理论(2007负责人:陶东风)、美学(2008负责人:王德胜)市级精品课程(1个):中国古代文学(2007负责人:赵敏俐)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4本):《现代汉语教程》(周建设主编)、《汉语音韵学通论》(冯蒸主编)、《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第二版)》(邱运华主编)、《大众文化教程》(陶东风主编)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教师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个、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4个。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个):高师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方案(赵敏俐、鲁洪生、吴相洲、左东岭,2002)、古代汉语教学立体化改革(洪波等,2005)、高师院校语言类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周建设、邹立志、张云秋等,2009)、学科资源的整合优化与文学理论精品课程建设(陶东风、王德胜、邱运华、陶礼天等,2009)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4个):高师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方案(赵敏俐、鲁洪生、吴相洲学术研究科研成果科研机构学术研究科研机构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各类科研院所22个。

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科研院所:语言文学研究所、中国文献学研究中心、李贽学术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美学研究所、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儿童文学研究所、普通话测试中心、语言研究中心、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中心、中国古典文献暨古文字研究中心、中国文学思想研究中心、中国儿童影视创作研究中心、北京话研究中心、国学传播中心、北京语言文化研究基地、民族艺术研究所、散文研究中心、文艺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甲骨文研究中心、学校重点实验室言语习得实验室

科研成果1995—2003年,学院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1项、省部级项目114项、其他项目174项;发表论文782篇、专著60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28项;科研经费共计309万元。主办国际与中国国内学术会议45次。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2004年至今,学院教师承担了60多项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公关项目三项、重点项目两项,承担国家新闻出版署重大项目一项;获得国家与省部级学术奖励30多项。

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个):赵敏俐(第五届三等)、夏静(第五届三等)、黄天树(第六届二等)、赵敏俐(第六届三等)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3个):冯艳(2011)、赵敏俐(2012)、夏静(2013)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2个):李红(第十二届一等奖)、洪波(第十二届二等奖)、张松建(第十二届二等奖)、陶东风(第十一届一等奖)、陈英杰(第十一届二等奖)、踪训国(第十届一等奖)、马自力(第十届二等奖)、陶东风(第十届二等奖)、黄天树(第十届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