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规矩守纪律课件_第1页
讲规矩守纪律课件_第2页
讲规矩守纪律课件_第3页
讲规矩守纪律课件_第4页
讲规矩守纪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讲规矩守纪律第1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这些重要论述,是对党的纪律建设理论的丰富,是新形势下对我们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要求领导干部要“守纪律、讲规矩”

第2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讲规矩第3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概念的延伸自有人类以来,规矩就有之。历经人类发展到今天,各种规矩数不胜数。但是问题为何却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正如孟子所说“徒法不足以自行”。第4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规矩不以规矩,不成方员(圆)!什么是规矩?第5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6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有这么个传说:很久以前,鲁班教他的徒弟做圆台和方台,可徒弟怎么也做不圆、造不方。于是,去请教师傅。鲁班笑而不语,拿出两样东西给这个徒弟。过了一会儿,徒弟就做出两件十分像样的木制圆台和方台。原来那两样东西就是规和矩。规是圆规,用来画圆;矩相当于折尺,可画出直线和直角,量取长度。这就是所谓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来历。无方圆不成规矩的来历第7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他们要公平地分食一锅粥,但是却没有计量工具或有刻度的容器。为此他们需要一项新的规则来解决每个人的吃饭问题,这项规则又是大家乐意遵守的。

大家发挥聪明才智,看谁能设计出能解决这一问题的规则?“分粥”故事的哲理第8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规则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成为专业分粥人士。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的规律在这碗稀粥中体现得一览无余。

规则二:指定一个分粥人士和一名监督人士。起初比较公平,但到后来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从权力制约走向“权力合作”,总是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分的粥最多,这种制度失败。

规则三:谁也信不过,干脆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又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的饱而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饥饿难挨。大家认为这一制度造成了资源浪费。

第9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规则四:民主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民主监督和制约机制。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此制度效率太低。规则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一制度下,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七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规则对于人们的生活的却至关重要,结合案例你能试着归纳一下规则的含义吗?第10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案例梗概:七个人社会团体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全体或者参与者遵守

规矩:社会团体为实现某种目的,规定由全体或者参与者共同遵守的制度或者章程。为了公平地分食一锅粥要求制定一项大家接受规矩第11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故事集高一(13)班主题班会——无规矩不成方圆第12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周亚夫执纪如山

有一次,汉文帝要亲自犒劳军队,先到达驻扎在灞(bà

)上和棘(jí

)门的军营,文帝一行直接骑马进入营寨,将军和他的部下都骑马前来迎送。接着文帝到达细柳的军营,那里驻扎着周亚夫的军队。只见细柳营的将士们都身披铠甲,手执锋利的武器,拿着张满的弓弩。文帝的先驱队伍到了,想直接进去,营门口的卫兵不让。先驱说:“天子马上就要到了!”把守营门的军门都尉说:“将军有令:‘军队里只听将军的号令,不听其他指令。’”过了一会儿,文帝也到了,仍然不能进入军营。于是文帝便派使者持符节诏告将军:“我想进入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达命令说:“打开军营大门!”守卫军营大门的军官对文帝一行驾车骑马的人说:“将军有规定:在军营内不许策马奔驰。”于是文帝等人就拉着缰绳缓缓前行。

第13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一进军营,周亚夫手执兵器对文帝拱手作揖(yī

)说:“穿着盔甲的武士不能够下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文帝被他感动,表情变得庄重,手扶车前的横木,称谢说:“皇帝敬劳将军!”完成仪式后才离去。出了营门,群臣都表示惊讶。文帝说:“唉!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前面所经过的灞上和棘门的军队,就像儿戏一般,那些将军很容易用偷袭的办法将他们俘虏;至于周亚夫,谁能够冒犯他呢?”说罢,文帝仍然不停地称赞周亚夫,并传令重赏。第14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柳传志迟到罚站

创造了联想神话的柳传志也有许多传奇故事,其中有一则是他严于律己、迟到罚站的。联想集团建立了每周一次的办公例会制度,有一段时间,一些参会的领导由于多种原因经常迟到,大多数人因为等一两个人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柳传志决定,补充一条会议纪律,迟到者要在门口罚站5分钟,以示警告。纪律颁布后,迟到现象大有好转,被罚站的人很少。有一次,柳传志自己因特殊情况迟到了,柳传志走进会场后,大家都等着柳传志将如何解释和面对。柳传志先是一个劲地道歉解释原因,同时自觉地在大门口罚站5分钟。于是,这一事件不翼而飞,整个联想集团都为柳传志的5分钟罚站而喝彩,其效果凸显。

第15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门卫认证不认人

各个国家几乎都有这样的规定,即重要部门都必须凭证件进大门,谁都不能例外。不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些门卫是打了折扣的。至于那些认证不认人的门卫,他们严守纪律的故事至今仍然会成为美谈。在前苏联时期,列宁曾参加一次会议,进门的时候没有带证件,被卫兵拦在门口不让进去,列宁身边的警卫员赶忙解释说这是列宁同志,是今天会议的报告人。卫兵说,我当然认识列宁同志,他是我们尊敬的领袖,但是我的职责是保证会场的安全,只有带证件的人才允许进去,没有证件的人一律不允许。警卫员差点儿和卫兵急眼了,但卫兵还是坚守纪律,不让列宁进入。列宁不仅没有责怪卫兵,而且表扬了他。

第16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1.红绿灯前的对比

第17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排队上的对比

第18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道路上的对比

第19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你能用这样的状态工作吗?第二:不计较工作环境,不计较工作条件。

第一:工作不迟到,不早退,主动加班并且不要加班费,哪怕熬夜也心甘情愿。第三:善于总结改善缺点,自我批评,自我提高,从不抱怨。

第20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养成守规矩的习惯:

古话说“习惯成自然”。我可以不夸张地说,我们的国民已经养成了不守规矩的习惯。现在要把这个不好的习惯扭转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下大功夫,花大力气。首先要虚心向人家学习,向先进学习,向有优秀的人文传统和道德精神的国家学习。(9、11恐怖袭击发生后,人们逃生时,没有一个人使用消防通道)

第21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营造守规矩的氛围:

一个人守不守规矩,不仅要靠个人自觉,也还需要有一定的氛围,有一个大的社会环境。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一个十分整洁的环境中,人人都很讲究卫生的情况下,有些本来有乱吐痰、乱丢垃圾习惯的人,也会检点自己的行为,不敢乱来。你一个人要是不守规矩,不仅要面临巨大的道德风险,而且将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这就是氛围的力量。第22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落实守规矩的行动:

讲规矩,关键在于见行动。光有“规矩”,并不等于就能成“方圆”;“规矩”加上“行动”,才可能成“方圆”。在“规矩”与“方圆”之间,“行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词。把规矩落实在行动上,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的要求,而是普遍要求。规矩定好之后,没有“局外人”,不管是官还是民,不论是领导还是群众,对所有人都有共同约束力。守规矩,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对于领导干部来讲,守规矩是起码的要求。(岢岚创卫的例子)

第23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守纪律第24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有关纪律的名言要有必要的清规戒律。——毛泽东纪律是胜利之母。——俄.苏沃洛夫没有纪律,就既不会有平心静气的信念,也不能有服从,也不会有保护健康和预防危险的方法了。——赫尔岑纪律是达到一切雄图的阶级。

——英.莎士比亚第25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蚂蚁军团!第26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没有纪律,党就无法率领群众与军队进行胜利的斗争。

1942年延安整风毛泽东同志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第27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毛泽东同志说过:“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邓小平同志也强调:"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理想是不行的,没有纪律也是不行的。"第28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三、尽责任第29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尽责任是做人的神圣义务

第30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首先,我们应当坚守做人的基本良知。这是我们要承担的作为人的基本责任。责任心就是为人的一种基本良知,此外还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雄心、恒心、事业心、孝心、关心、慈悲心、同情心、怜悯心、善心等等,都可以说是为人的良知。而责任心与它们相比,可谓是灿烂“群心”之中的核心。第31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其次,我们应当尽到人伦的责任。作为父母,应对子女尽培养、教育、关爱的责任;作为子女,应当对父母尽到孝敬、报恩、赡养的责任。这种责任虽然平实,但却不易。因为要持久,要终生承担。这种责任没有代价,无法恒量其价值,但是最为难能可贵,因为这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一部《背起爸爸上学》的电影,这部电影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流泪。电影说的是一个16岁的农村少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师范学校,面对着瘫痪在床无人照顾的父亲,无奈之下卖掉了全部家产,背着父亲走进校门,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求学之路。一个“背”字,不仅体现了父子之情,也体现了这个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可以说,这个孩子是“背”起了家庭和社会的全部责任。正是这种久违了的反哺情结,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呼唤着人们的良知。第32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通过工作(职业)的方式与社会联系。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职业,都有着相应的社会职责。不管我们从事的是哪一种职业、那一样工作,只要是有利于社会,只要是为社会正义所需,那么我们在从事这些职业的同时,也是在为社会尽责。当然,为社会尽责,并不仅限于这些。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爱护公共财物,保护公共环境,遵守社会公德,这些都可以说是我们为社会尽责的方式。第三,应当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第33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尽责任是成事的基本前提

第34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责任成就事业,责任决定成败。

一个人要做好一项工作,完成好一项任务,需要具备各方面的条件和因素,但最重要的是必须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要“用心想事,用心讲话,用心做事。”我认为这个“心”,首先应该是责任心。

第35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有责任就会有动力。成就事业,需要以责任为支撑。高度的责任感,是推动成就事业的根本动力。一个人无论怎样学富五车,也不管多么健壮高大,但没有责任,缺乏动力,做事就会打不起精神,迷迷糊糊地度日,暮气沉沉地生活,也就谈不上有所作为。第36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有责任就会有激情。

激情是人们努力做好工作、提高效率的有效精神武器。而激情来自哪里呢?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来自于责任。托尔斯泰说:“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感”。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看成追求和奉献,而把名利看得轻如鸿毛,满怀热情和干劲地投入工作;而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则会把工作当作一种负担,自然就会失去工作的乐趣和热情。因此,责任使人精神振奋,责任使人昂然奋起,责任使人豪情满怀。第37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有责任就会有勇气。

如果一个人有了高度的责任感,那么他才会有勇气去面对挫折,有勇气去克服困难,有勇气去开拓创新。相反,如果责任感不强,那么即使是很小、很容易的事也可能办不好,甚至适得其反,留下后患。在很多情况下,一件事情没有办好,并不是能力与水平的问题,而恰恰是责任感的问题。只有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才不会因事大、事难而畏为,不因事小而不为。第38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三)执政为民是最大的责任

第39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责任是具体的。

公务员身上责任的众多,小到打个电话、办个文稿,大到协调问题、研究政策。我们教师的责任存在于每一天、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但是,所有的这些责任归结到一起,都是为群众服务,都是执政为民的一种方式。因此,执政为民是我们最大、最紧要的责任。

第40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执政为民是党员干部的根本职责。

我们党的执政主题就是执政兴国、执政为民。它决定了我们担负的一切责任都是为了人民,我们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群众。是否做到了执政为民,是衡量领导干部尽责与否的根本尺度。

第41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执政为民是党员干部的莫大荣耀。

人的一生,除去幼年、老年和求学等时间,真正能够全心全意为党为人民工作的时间不是很多。当一名公务员,做一名领导干部,身为一名党员干部,为民执政,肩负责任,承受压力,但同时也是一种光荣,是人民赋予的一种信任、是人民给予一种机会,同时也是自我实现的一种机遇。

第42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四、作奉献第43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44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奉献是道义的责任每当谈起奉献,我们总会感到敬畏,感到一种高度的存在,感到与自已平凡生活的距离。其实什么是奉献?第45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奉献是自愿付出。

“奉”,本义就是“捧”。《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历王。”这里的“奉”的意思就是“捧”,后来才有给予、敬呈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对“奉”的解释是:“给,献给(多指对上级或长辈)”,后引申为“献祭”,进物以表敬意的意思。

第46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奉献是道德义务。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相互依赖性,互利互存是人类社会得以维系的根本前提。我们每个人都在接受他人的奉献,都在享受他人的劳动成果;同时,我们自己也总是在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奉献的主体,只有奉献我们才有权利享受。因此,从本质上讲,奉献也是我们为人的一种本分,是一种道义上的责任。人人都可以奉献,人人也都应该奉献。第47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奉献是传统的美德

中华民族对于“奉献”一向是至为尊崇。这种尊崇体现在两个方面:第48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以奉献为美德。

我们的传统文化一直是以公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美德。春秋时期的典籍《左传》里也讲:“公曰:何谓忠贞?对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意思是说,什么叫忠啊?对社会有利的事情,知道了就没有一件事情不去做,这就是忠。儒家尤为提倡“天下为公”的思想,孔子强调“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要求人们“去私”。

第49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以奉献为荣耀。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每当国家危机、民族危难,社会整体利益受到威胁时,总有人能够舍生取义,挺身而出,牺牲自我,无私奉献。如:包拯为国家法治而不畏权贵,铁面无私;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都体现了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至上、“先公而私”、“大公无私”的精神美德。他们之所以能穿越历史的时空,激励后人,为人尊崇,无不是因为在他们身上所显示出强烈的个人为整体、为国家的那种奉献精神。第50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三)奉献是价值的体现第51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奉献反映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有奉献精神的人,绝不是个人中心主义者,公共利益总是先于自己的利益。奉献之所以可贵,是因为这种伟大的情怀往往同牺牲联系在一起。紧要关头,危急时刻,当有些人后退的时候,挺身而出的正是那些有奉献精神的人。他们中有的是忧国忧民的卓越领导人,更多的则是这样的平常人,他们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持之以恒、埋头苦干,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他们是只衡量是非、不计利害,以自己的利益和生命殉真理和事业。他们的奉献并非都是那么风风光光,但我们的民族因他们的存在而绵延发展,我们的社会也因他们的存在而展现耀眼光辉。第52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奉献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喧嚣中,甘于奉献的人淡泊的是名利。他们的价值观是在帮助别人获得幸福中得到满足,而他们自己却少有索求。就像慈悲的佛祖舍身饲虎时一样,救得了众生,虽死也心情愉快。因此,奉献总是和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助人为乐、谦逊礼让等等优良品德联系在一起。第53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奉献反映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是从人的需要与事物的属性之间的关系中引申出来的。爱迪生说:“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是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们在世的短暂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说明他是把个人为社会造福作为他的价值追求的,并且他认为这种方式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好方式。

第54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四)在平凡中做出奉献

“人生在世,奉献二字。”在全社会弘扬奉献精神,需要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怎么奉献?第55页,讲稿共5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首先,要在敬业上落实。

有人说,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从事的都是平凡的工作,不可能为社会做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