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集锦15篇)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学重点: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教学难点:理解八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教学准备:课件、水彩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猴山上有4只小猴子,玩得可开心了,可是他们玩得满头大汗,向猴妈妈要水果吃。可是猴妈妈只有一个桃子,想一想:把这个桃分给四只猴子,怎样分才公平呢?猴妈妈把这个桃平均分成了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的几分之几?学生:1/4。(电脑出示一个1/4)教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因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得到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西瓜的1/4。教师:那这一份呢?这一份,还有这一份呢?(对,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1/4)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分数。二、教学例题1、教师:桃子吃完了,可小猴们还觉得不解渴,这时猴妈妈又端来一盘桃。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读题,说说你知道哪些信息?你能帮猴妈妈分一分吗?(生分)指明交流,展示分法。提问:这盘桃平均分成了几份?一份在哪里?是几个?指出:通常把4个桃子看成一个整体。(画O)问:要怎样分?(平均分)师:我们用虚线表示平均分。出示:把四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这盘桃的()提问:这里的分母分4表示什么?(总分数)分子1呢?2、8个桃。如果这盘有8个桃子呢,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出示:把8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生独立分一分,并且涂色。投影展示。说说怎么想的。(四分之一、八分之二)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是这盘桃的()。(齐读)问:这里的分母4表示什么?1呢?3、12个桃。如果这盘有12个桃子呢,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出示:把12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4、更多的桃。猴妈妈拿来了更多的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齐读)5、比较。讨论:这4次分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一个整体平均分)6、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问:刚才怎么都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而现在怎么变成了这盘桃的二分之一?7、小结:今天学习的分数和以前学的分数有什么不一样?出示: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三、巩固应用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好,小猴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闯观游戏,你们敢接受挑战吗?1、想想做做1。生独立填,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对后两个,师:你能看着这两个图,提一个问题吗?小结:只要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说一说:刚才我们分别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举例:你是一个小组的几分之一,是全班的几分之一,为什么分数不一样?2、想想做做2。生自己填写12个的四分之一、12个的三分之一、15个的5分之一、15个的三分之一比较:想个问题考考你的同学出示16个,问:其中的一份还能用三分之一表示吗?3、想想做做3。你觉得先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画虚线表示平均分,再涂色)出示:把()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1份,是()个。4、游戏:一堆小棒12根,你能表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5、线段图。出示: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1)取一份。(2)取2份。(3)瘦身。四、自我评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设计说明与时、分、秒相比,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知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进步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激发兴趣。教学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用生活中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从课题的引入到课后的练习,以及课中关于年、月、日等知识的补充,都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学习数学的意义,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注重观察,引导发现,培养能力。教学时,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年历卡及相关统计表,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年、月、日及大月、小月等知识,在发现中掌握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又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中获取新知,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让学生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更加系统地纳入自己的知识网络中。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学生准备年历卡教学过程第1课时看日历(一)⊙谈话导入,引出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的日期吗?在你们的记忆中有哪些美好的或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呢?(学生自由汇报)师: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我们都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年、月、日)师:关于年、月、日,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日历中的秘密吧!(板书课题:看日历)设计意图:以特殊的日子为切入点,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的思维,同时为下面的新知教学做好铺垫。⊙亲自实践,探究新知观察教材附页1,把xxxx~xxxx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谈一谈你的发现。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4年的年历,和同桌说一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与同桌交流后汇报。师:请同学们在表格中记录下xxxx~xxxx年各月份的天数。学生参照教材附页1独立完成。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核对、订正所填的数据,以保证自己所填数据的准确性。同桌交流、核对,师巡视。师:请同学们观察记录表中各月份的天数,说说你有什么新的发现。预设生1:一年12个月的天数有所不同。生2:1,3,5,7,8,10,12月每个月有31天;4,6,9,11月每个月有30天。生3:2月的天数很特殊,xxxx年、xxxx年、xxxx年的2月有28天,xxxx年的.2月有29天。……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年有12个月。31天:1,3,5,7,8,10,12月30天:4,6,9,11月xxxx年、xxxx年、xxxx年的2月有28天,xxxx年的2月有29天。师总结: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称为小月;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它的天数和别的月份都不一样,所以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师: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记住各月份的天数。学生汇报记忆方法。(如果学生说出了书中的两种记忆方法,老师可以引导全班学生一起尝试记忆;如果学生没有说出来,教师可利用课件出示)(课件出示)“左拳记忆法”。请你伸出左手,握拳,拳头背向上,从右向左,从1月数到7月,再从左向右,从8月数到12月。凡是数到凸的地方的那个月就是大月,有31天;凡是数到凹的地方,除了2月,其他都是小月。师:请大家边看边实践。(课件重复演示,学生实践)(课件出示)“口诀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思考、发现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老师的简单小结,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介绍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进行梳理。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用具:各种秤、1千克的盐。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游戏导入。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被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2、实践体验。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1、认识秤。2、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⑴、称一称。⑵、掂一掂。⑶、估一估。⑷、找一找。⑸、猜一猜。⑹、拎一拎。⑺、说一说。⑻、小结: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3、建立克的质量观念。4、单位换算。⑴、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1000克。如可以通过称2袋500克的盐,也可以称5袋200克的米等活动。⑵、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再哪儿看见过这种符号。三、拓展应用1、一个鸡蛋重()一个西瓜重()2、2kg=()g4000g=()kg7kg=()g8000g=()kg3、想一想: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4【教材分析】年、月、日是较抽象的时间计最单位。也是较大的时间计量单位。在此之前学生己经掌握了时、分、秒三个时间计量单位,并且己经在生活中有了年、月、日的感性经验。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联系实际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及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教材还向学生介绍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每个月有多少天的方法。从而引出全年天数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明确一年中各月的天数和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关键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人月天数的记忆规律和闰年的判定方法及规律。【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年、月、日之前已经学习了时间单位时、分、秒。并且是在学生掌握了它们的单位换算以后来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年、月、日的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景。从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现人月天数和闰年判定的规律。要引导学生广泛搜集有关年历知识的有关信息。拓展学习资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会自主探求规律,记忆每个月的天数。粗略知道置闰的根据。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结合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学生在课前准备5张年历卡(哪一年的都可以)。1980年至2000年2月份的天数统计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请同学们猜个谜语: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又最宝贵的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份年历)问:这是什么?年历有什么用途?今天是哪一年几月几日(学生说时教师板书年月日)?对于年、月、日的知识你们知道了哪些?你还想知道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呢?[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和聊天似的交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创设了问题情景。让学生从生活中提出研究内容。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内容。】二、拟订目标,确定方法同学们想研究的问题很多。有的比较深奥。有的比较复杂,这一节课不可能将每个问题都研究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年、月、日的一些具体问题。同学们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呢?同学们各扦己见后确立研究方案: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分类记录。【设计意图】:在研究之前。让孩子先掌握研究的方法。便于梳理孩子的思维。使他们有条理地进行研究。三、自主探索,展开过程1.认识大月、小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年历。仔细观察,并且要在组内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并记录下来。小组展示汇报研究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并根据每月的天数分类、命名。【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研究材料,便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小组的优势。对小组的结论。教师进行总结并予以积极评价,情感上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结论上让学生获得成功感。12.分析2月的天数引出平年、闰年的概念。同学们己经发现有的2月是28天。有的是29天。规定2月是28天的那一年就叫平年。2月是29天的`那一年就叫闰年。请同学们拿出1980到2000年的2月份天数表,小组合作。仔细观察。2月份的天数变化有规律吗?有什么规律?小组讨论汇报。学生可能说平、平、平、闰,平、平、平、闰也可能说三个平年。一个闰年。三个平年。一个闰年……也可能说4年里有一个闰年。根据同学们的观察。初步发现。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好像与4有关系。根据同学们的观察。初步发现。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好像与4有关系。小组讨论:闰年、平年年份除以4结果有什么不同?师生交流得出闰年的初步判断方法。【设计意图】:平闰年的规律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和发现的。它是充满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良好的数感。判断下面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电脑出示)?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2.2023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3.19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通过计算,同学们可能说1900年是闰年,这时教师打开万年历(课件)看一看(学生会说:为什么会是平年呢?)。自学解疑:让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3页。看一看“你知道吗?”并一边用课件演示“地球绕日”的动画。一边讲述有关的知识。引导学生明确整百数年份的特殊性,得出“四年一闰。百一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律。,【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猜测、验证、质疑释疑等教学活动,一让学生亲身探索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再用科学事实解释平一年、闰年现象。充分体现尊重科学事实、渗透科学意识的教学指一导思想。】一3.引导学生探索记忆每个月天数的规律,计算每一年的l天数。一请大家想个办法,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呢一(观察、讨论、探究后汇报)?一学生可能会发现总结出以下方法:一拳头记忆法。(2)7月前单、8月后双的是大月。除2月外。其余的是小一月(分组法)。(3)一、三、五、七、八、十、”传。三十一天永不差(歌诀法)教师鼓励同学们用自己认为好记的方法来记忆。让学生很快计算出平年和闰年各有多少天。看哪组想的方法巧妙?计算完后请同学讲一讲为什么平年、闰年相差一天?【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忆,不但能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真正实现学生自主个性化的进行学习。四、总结运用,拓展创新1.如果连续两个月是62天,这是几月和几月?60天呢?61天呢?2.小亮的爷爷60岁时。只过了15个生日。你能说一说这是怎么回事吗?3.实践活动:课后每人制作一张2023年的年历卡(2023年1月1日是星期三)。完成后组织班内展评。【设计意图】:富有情趣的开放性题目,改变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反思】本节课知识完全是由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中获得的。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点拨者。整节课的氛围宽松、和谐、民主。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研究”的学习模式。本节课是用谜语和生活实际导入的,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并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方式既重视了学生间的互助,又给了学生自评、互评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推进了学生学习的社会化进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年历、观察年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活动、自由表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如。在让学生记大小月的时候。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忆,使学生真正成了探索学习的主人。设计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综合性和灵活多变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道理。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5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生情况分析:通过上学期的努力,我班多数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渐浓,学习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在不断进步,但是由于我班一些学生数学基础太差,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没有显着改观,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设法关注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九年级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经过与外校九年级数学教学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请教交流,特制定以下教学复习计划。2、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四章,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主要是通过二次函数图像探究二次函数性质,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议程的关系,最终实现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本章教学重点是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及二者的实际应用。本章教学难点是运用二次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十七章、相似本章主要是通过探究相似图形尤其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本章的教学难点是相似多这形的性质的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理解。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本章主要是探究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函数的概念及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各种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对应的表达式,及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本章的教学难点是三角函数的概念。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本章主要通过生活实例探索投影与视图两个概念,讨论简单立体图形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本章的重点理解立体图形各种视图的概念,会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本章教学难点是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应用;理解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的判定方法与性质,掌握锐角三角函数有关的计算方法。理解投影与视图在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2)通过体验探索的`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3)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有关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4)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对数学的兴趣。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l、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考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分享快乐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6、加强学生解题速度和准确度的培养训练,在新授课时,凡是能当堂完成的作业,要求学生比速度和准确度,谁先完成谁就先交给老师批改,凡是做的全对要给予奖励。7、加强个别辅导,加强面批、面改,加强定时作业的训练。并进行作业展览,对作业书写的好又全部正确的贴在学习园地中。8、积极主动的与其他教师协同配合,认真钻研教材,搞好集体备课,不断学习他人之长处。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6教学内容:P32~33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用具:挂图、小黑板。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放暑假了,老师组织同学们参加夏令营,今天他们就准备乘火车去北京了,我们也去为他们送行,好吗?二、探索新知:1、提出数学问题。出示“乘火车”挂图。(1)理解图意。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的问题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2)选择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问题①: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1)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小组内交流,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2)全班交流。请小组同学派代表板书计算过程,并口头说明计算过程,只要学生的算法是正确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算法:①70×5=350②722×5=10×15350+10=360360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再讨论竖式上的“0”漏写得“36”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积的个位上的“0”处理问题。(3)比较归纳。将本题与上节课例题(出示16×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1、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②: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学生在独立解决的基础上交流,并说一说计算过程。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3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全班交流。反馈时引导学生注意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第2题。让学生根据题意先独立解决问题,全班交流时,指名板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第3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集体订正。4、第4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第(1)个问题,可以将小朋友家站点到最后一个站点的铁路长度,进行5等分后确定出发3小时后火车的大概位置。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如结合过站停车等因素确定位置,只要学生分析有道理,都应该得到肯定和鼓励。第(2)个问题解决过程可参考如下:120×5=600(千米),45×2=90(千米),600+90=690(千米)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火车,设计,教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7一、教学目标:1、联系实际生活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位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2、初步感知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能识别小数,会读、会写小数。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会读写小数,并理解小数的含义。2、难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三、教学具:多媒体课件、直尺、练习卷。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我们来读几个以前学过的整数。(生读498、205、860,读完后贴在黑板上)(二)情境引入师:小明邀请我们和他一起去逛超市,一起来看看吧!(出示88页主题图)(三)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小数。2、认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小数有几部分组成?(3部分)哪3部分?(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3、读小数。师:这些小数怎样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指5。98)这个小数读作五点九八。一起来读一读。(生读两遍)师:(指0。85)这个小数读作什么?谁来领大家读一读?(指一名学生读,然后其他学生一起跟读)师:(指2。60)把这个小数读给你的同伴听一听,然后把它的读法写一写,写的时候先把2。60抄下来,然后写读作什么。(实投)师:(498、205、860)谁给这些整数添上小数点把它变成小数?师:(找3名同学都添上小数点,其他同学来读)一起读读这个小数。4、写小数。5、课中小结。师:我们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也会读、写小数了,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6、小数的意义。(1)(出示米尺)1分米板书:1分米=米=0。1米(指0。7米)如果以米作单位,小数点后面的7表示什么?(7分米)(2)教学厘米6、学生理解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师:0。1、0。3小数部分有几个数字?(1个)0。01、0。03、0。18小数部分有几个数字?(2个)师:像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的小数是一位小数,小数部分有两个数字的是两位小数。师:你们观察一下,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能写成一位小数?分数是多少的分数能写成两位小数?(学生观察得出结论)7、解决问题师:到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关于小数的知识了,你能不能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呢?(课件出示:1米65厘米=()米)我的身高用小数来表示是多少米?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四)巩固练习师:同学们今天学得不错,老师出几道题考考你们。(五)课后小结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8设计说明小学数学的图形与几何的特点是直观几何、实验几何。因此,画一画、拼一拼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能感受图形的特点及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还能回顾所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知识积累活动经验。1、在对比操作中体会图形的特点与数据的联系。教材110页2题中的两个长方形的长、宽之间有2倍关系,这是它们能拼成正方形的关键。因此,教学中先让学生用两个长和宽没有倍数关系的长方形拼一拼,求出拼成的图形的周长。再用两个长、宽之间有2倍关系的长方形拼一拼,求出拼成的图形的周长。通过对比,将学生的关注点从操作引向图形的特点与数据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2、重视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掌握。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强调图形的特征,加深学生对图形的印象,能利用所掌握的图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作为重点复习的内容之一,结合教材习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的问题,发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长方形纸(两组)教学过程⊙整理复习1、让学生拿出长和宽没有倍数关系的两张长方形纸拼一拼,并计算出能拼成的图形的周长。2、让学生拿出长和宽有2倍关系的两张长方形纸拼一拼,并计算出能拼成的图形的周长。3、比较以上两组长方形纸所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发现?(第一组的两张长方形纸可以拼成两个不同的长方形,第二组的两张长方形纸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4、讨论:为什么会出现正方形?(第二组长方形纸的长是宽的2倍,所以当2个宽拼在一起时恰好等于长,就会拼成正方形)5、说一说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点。6、结合刚刚计算出的图形的周长,说一说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7、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怎样测量?8、系统整理这一单元所学习的知识点,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图示把知识点表示出来。⊙综合复习1、结合教材习题,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1)课件出示:4千米=()米5厘米=()毫米70厘米=()分米(2)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及进率。(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3)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4)总结单位换算的方法。(高级单位乘进率除以进率低级单位)设计意图:对长度单位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并结合有针对性的练习,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系统地掌握。2、借助一组图形复习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及正方形的特征。(1)课件出示:请你找出下列图形中的四边形。(2)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哪些图形是四边形的。(3)找出这些图形中特殊的四边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设计意图:对四边形的`特征进行系统的复习,有助于学生清晰、牢固地掌握其特征,为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3、复习周长的概念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1)课件出示教材113页11题。下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单位:厘米)(2)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列式解答:(10+5+5)×4=80(厘米)4、完成教材114页16题。(1)读题,理解题意。(2)分析解题方法。重点引导学生明确这是求长方形的周长的问题,但是这个长方形是靠墙角围成的,所以只要算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就可以了。(3)列式解答:8+6=14(米)设计意图: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将公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9一、教材(一)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71页例1、例2。(二)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倍的认识”是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从这里开始教学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例1、例2是首先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维方法。教材以让学生实际操作为基础,联系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做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内容安排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倍”的概念,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难点:理解“倍”的概念与除法含义的联系。二、教法与学法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学法: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三、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问题情景,寓学于情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课的开始从比较梨和苹果的个数开始,让学生看图说话比较两数之间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引出要学习新课内容——倍数关系。(二)探究新知1、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通过3个梨和6个苹果的比较,圈一圈,发现6个苹果即为2个3,从而引出苹果的个数是梨的2倍。接着再逐一减少梨的个数,让学生说一说苹果与梨的倍数关系,最后比较3次的变式提出:苹果都是6个,为什么每次分的个数都不一样呢?让学生思考、讨论,初步感受到苹果是梨的几倍,要以梨的个数为标准,苹果有几个这样的几份,就是梨的几倍。2、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画一画,让学生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再画之前,让学生思考:怎么画才能一眼看出圆形是三角形的几倍?再通过比较上面的两题:○的个数都是△的2倍,为什么第一次画4个,第二次画8个?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得出:△的个数不同,也就是标准不一样,所以它的几倍也不一样。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求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个几。(三)练习提高巩固练习,是本节课学生消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加深理解倍的概念的环节。我一共设计了四道练习,习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意图打开学生的思路,更让学生在分析、解决疑难时再一次明确几个几与几倍的关系。同时设计时注重一题多用,希望能的发挥习题的作用。第一题练习让学生承接上面的.画一画,自己编出一道倍数关系的图,在编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把谁当做一份,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再通过展示作品,在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对倍的认识。第二题练习设计为选择题,让学生在对与错的辨析中,进一步明确倍的概念。第三题练习为说一说,出示4个数字,让学生选择两个数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从形象具体的图形到抽象的数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小小的飞跃,通过这样的练习能锻炼学生的数感。第四题的练习是一道提高练习,将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拓展到三个数,需要学生更有序的进行思考。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0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26~27《搭配中的学问》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情境活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掌握合理有序的搭配方法和策略。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意识。三、教学重点: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并且感知:要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就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进行观察与操作。四、教学难点:训练学生有序的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习惯。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搭配中的学问2、什么是搭配呢?搭配中又有什么学问和奥妙呢?认真学完了这节课,你们就明白了!3、“营养配餐中心”的王师傅,交给我们三(5)班的同学一个任务,板书:配菜王师傅想在你们当中聘请一名优秀配菜师和两名优秀服务员,你们愿意参加应聘吗?(二)、搭配菜谱、探究规律活动1:给星期一的菜谱配菜1、王师傅考大家来了,请看:课件出示:星期一的菜谱荤菜肉丸子素菜白菜冬瓜2、星期一的菜谱里都有些什么菜啊?你们知道什么是荤菜,什么是素菜吗?3、王师傅有个要求,请看:一个盒饭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你打算怎样配菜呢?4、学生思考并与同座交流自己的想法。5、还有别的搭配方法吗?你觉得这样一荤一素搭配好吗?6、通过刚才的配菜,大家可以看出来,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可以有几种搭配方法呢?在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的基础上,老师要注意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会用图例和方案这两种方法来表示出搭配的过程,但不必特别强求和硬性规定,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如果学生有其他有创新的方法,就推荐给大家。活动2:给星期三的菜谱配菜1、星期一大家总结出有2种配菜方法,那么星期三呢,请看:课件出示星期三的菜谱荤菜牛排鱼素菜豆腐油菜2、如果你能用一荤一素的方法搭配好所有的菜,我王师傅将聘请你为本店的服务员。(1)请同学在小组内试着配菜,并且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上交流。(2)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配菜方法说给大家听。(3)怎样搭配,才不会重复,又不会遗漏呢?(4)怎样按着一定顺序搭配呢?有几种方法?(6)其它同学也能按一定的次序进行配菜吗?把你的配菜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7)这两种搭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种配菜现象抽象为数学知识,以荤菜为准,每种荤菜和一种素菜都有2种搭配方法,有两种荤菜就有2乘2等于4(种)方法.这次的活动都是2种要注意要回答这个问题时,要让学生发现如果你倒过来写这也只能算是一种方法,要注意学生理解成有4种搭配方法,这种错误的想法。活动3:给星期五的菜谱配菜1、大家都会配菜了,这是星期五的菜谱,有两荤三素,如果按一荤一素的搭配方法,有多少种配菜方法呢?课件出示星期五菜谱荤菜肉丸子虾素菜白菜豆腐冬瓜2、谁能第一个配出所有的菜,王师傅将聘他为我店配菜部的经理。3、请同学们试着配菜,然后说给大家听。引导学生以一种菜为准与另一种菜搭配.思考:通过刚才的.配菜,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让学生自由发现,然后小结:可以用荤菜的数量×素菜的数量=几种配菜方法板书:1荤×2素=2种2荤×2素=4种2荤×3素=6种(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活动1:搭配路线1、同学们在课堂上都有非凡的表现,学会了不同的搭配方法,淘气想请你们帮个忙,他要到动物园去参观(出示图)这就是由学校到动物园的路线图,看图说一说,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说说:一共有几条路可以走呢?(1)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几条路线吗?(2)哪一条最近呢?你能帮小淘气选一条吗?(3)回来时有几条路线呢?你能用字母把路线表示出来?活动2:搭配服装其实,不仅菜要搭配,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搭配的地方,笑笑要去外婆家做客,那衣柜里有这样几件衣服:两件是上衣,叫上装,两条裤子和一条裙子叫下装,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要配成一套衣服可以怎样搭配呢?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呢?在配菜的过程中,先让让用序号来表示衣服和裤子,便于叙述.2、请你和同桌一起试着配一配。3、那么今天下午笑笑穿哪套衣服去做客合适呢?为什么?谁来帮忙选一选。4、看来穿衣服也需要搭配,搭配适当,会使我们生活更美好,更加丰富多彩。活动3:握手中的学问下面有请我们今天应聘成功的两位服务员和配菜部经理。今天,我十分高兴招聘到这么优秀的服务员和配菜部经理,我们向他们三位表示祝贺吧!谁注意到老师是怎样向他们表示祝贺的?(四)、联系生活、课后延伸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想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些有关搭配的其它问题吗?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1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3.使学生体验数学以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二、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去春游吗?我们去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碍,谁能扫清路上的这些障碍?口算35+3=24+9=45+30=28+7=87-5=36-8=72-50=93-6=(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1)观察第91页情景图。1.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2.学生提问题。(2)观察第92页情景图。1.图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师根据生答板书:“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2.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3+3132+39(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三)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1)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1.学生自主探索。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2)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2.学生汇报。师: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四)巩固练习。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生做完后,师作反馈纠正。)2.练习十九1、2、3、4(选加法做。)(五)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六)布置作业。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2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教学准备:课件,名单卡片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二)探究新知1.情景引入,课件出示通知通知学校定于下周五举行趣味运动会,请三年级各班选拔9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8名同学参加踢毽比赛。校体育组(1)了解信息。(2)师:你觉得三(1)班选拔多少人参加这两项比赛?学生尝试回答参加比赛总人数。2.出示名单,引发认知冲突(1)课件出示三(1)班学生参加跳绳、踢毽比赛学生名单。(2)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总人数是17人吗?(3)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大家很快看出哪些人两项比赛都参加了?3.合作探究,体验过程(1)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可以借助图、表或其他方式。(2)汇报交流。4.介绍韦恩图(1)介绍韦恩图的来历。(2)结合例题明确每一部分表示的含义。指生说一说。5.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解答?生尝试列式,全班交流。讲清算式的含义。6.估计:咱们班可能选拔多少人参加这两项比赛?(三)巩固练习(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3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2)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提高比较、归纳、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与重要作用。教学重点:自主探索,经历多种方法计算周长的过程。教学难点:总结周长公式检测工具:1、判断(每题10分)⑴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⑵长方形周长=长+宽x2()⑶一个长方形长8米,宽2米,它的周长是10米。()2、选择(每题10分)⑴长方形桌面,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A、10分米B、24分米C、20分米⑵一块黑板,长与宽的和是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A、5x4B、5x2C、(5+5)x23、计算简便方法下面长方形的周长(每题25分)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导入新课我们学校最近在操场上画篮球场地,篮球场最外圈是什么形状?(长方形)工人叔叔用纸胶带围了一圈,再刷油漆,这样又直又美观。工人叔叔让老师算算围一圈用多少米纸胶带?我们愿意帮忙算一算吗?知道要算长方形的什么吗?(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明确目标学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预期效果长方形有什么关于边的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一组边较长叫长方形的长,一组边较短叫长方形的宽),它的周长又是什么?能指指吗?大家对这些知识掌握的很好,相信大家学了这节课后一定会很好的帮助工人叔叔解决问题的。老师更相信大家能自己探讨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请大家认真读下列任务,并在纸上完成第⑴、⑵任务后和同桌交流第⑶个任务。二、民主导学.1.任务呈现⑴量出下面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并标出来。(用厘米做单位)⑵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能用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⑶和同桌交流,选出认为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练习,合作交流,教师分三次巡视学生完成情况(1、是否按要求做,2、是否有困难,3、寻找展示交流对象)3、展示交流⑴长+宽+长+宽=周长⑵长+长+宽+宽=周长⑶长x2+宽x2=周长说长x2和宽x2的'含义⑷(长+宽)x2=周长说(长+宽)x2的含义优化计算方法,学生说说理由。总结:方法虽然很多,但我们在做数学的时候要选择最优、最快的方法来解决问题。4、反馈练习⑴计算用多长的纸胶带,也就是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能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篮球场长25米,宽15米。⑵量一量课本的长和宽,用整厘米计算它的周长三、检测导结1、目标检测出示检测题(5分钟完成)2、效果反馈出示正确答案,自己批阅,教师统计达标情况(全对的有人,90分以上的有人,能自己改正,需要帮助的人)3、反思总结自己独立总结本节知识,交流总结。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4教学目标1.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2.会正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4.通过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求异思维,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重点: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连除的两步计算题。难点:正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算式的.意义。教学流程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今天方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很乐意去的地方-学校阅览室。在那里可藏着很多的数学问题。走!咱们一起看看去。[说明:由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新课,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又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带着良好的学习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二、交流合作,解决问题摆书1.学生细看课件的信息,领会题意。师:谁能来说一说发现的数学信息生:阅览室有200本书,2个4层的书架(随着学生说的课件出示条件)师:根据图中的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生:2个书架有几层?生:一个书架可以放几本书?生: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2.合作探究。师:看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猜猜看老师今天最想请大家解决哪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展示,今天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3.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总结一下有几种方法4、汇报,展示交流4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在黑板上)汇报的时候说一说你列的算式的意思,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1)200÷2=100(本)(2)2×4=8(层)100÷4=25(本)200÷8=25(本)(3)200÷2÷4(4)200÷(2×4)=100÷4=200÷8=25(本)=25(本)5、汇报时提问:(1)200÷2求的是什么?结果再除以4是什么意思?(2)2×4算出的是什么?200÷8表示什么意思?(4)4×2是什么意思?200÷(4×2)求的是什么?去掉括号可不可以?师总结:第一个是按书架分先求一个书架有多少本书,第二个不按书架分,先求的总层数。然后按总层数分,虽然思路不一样但是都是平均分,我们都能解决同一个问题。6、比较这几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和同桌说说看。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师:(1)、(2)列的是分步算式,(3)和(4)列的是综合算式。像这样有乘有除的算式叫乘除混合运算。7、观察算式,发现运算顺序师:像这种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在算的时候怎样判断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请大家仔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英语Travel课件
- 《实验室空调系统》课件
- 《档案价值鉴定》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集合大全人事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集粹选集人力资源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汇编大全人事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汇编【人员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合集员工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范文大合集职工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汇编职员管理十篇
- 小学五年级体育全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单片集成MEMS技术中英文翻译、外文文献翻译、外文翻译
- 水晶能量疗愈指南百度百科
- 客户退款申请表
- 汽车概论论文-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 《辅酶q10》教学讲解课件
- SMT工程师工作简历
-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 心血管内科医生成长手册
-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考任务1-4网考题库及答案
- 小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