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一)解:1、高低点法:(1)从表中找出最高点和最低点:,最高点最低点产量(件)X5040总成本(元)Y105008800(2)计算y=a+bx中的a、b值:b=(10500-8800)/(50-40)=170元将b代入高点:10500=a+170*50a=2000或将b代入低点:8800=a+170*40a=2000(3)将a、b值代入y=a+bx中,则成本性态模型为:y=2000+170x这个模型说明单位变动成本为17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2000元。2、回归直线法:应用最小平方法原理,求解y=a+bx中a、b两个待定参数,应用公式求得:b=(6*2541900-266*57100)/(6*11854-2662)=170.65(元)a=(57100-170.65*266)/6=1951.19(元)则成本性态模型为:y=1951.19+170.65x(二)解:1、变动成本法:
(1)单位产品成本=10+5+7=22元
(2)期间成本=4000+4×600+1000=7400元
(3)销货成本=22×600=13200元
(4)边际贡献=40×600-(22×600+4×600)=8400元
税前利润=8400-(4000+1000)=3400元2、完全成本法:
(1)单位产品成本=22+4000/1000=26元
(2)期间成本=4×600+1000=3400元
(3)销货成本=26×600=15600元(4)税前利润=40×600-15600-3400=5000元第三章本量利分析计算分析题:单位贡献毛益:25-10=15贡献毛益率:15/25=60%变动成本率:1-60%=40%盈亏临界点销售量:15000/15=1000盈亏临界点销售额:15000/60%=250002、(1)安全边际量:600×25%=150,安全边际额:150×80=12000,(单价:40/50%=80)(2)盈亏临界点作业率:1-25%=75%(3)盈亏临界点销售量:600×75%=450,盈亏临界点销售额:450×80=36000(4)利润:12000×50%=60003、(1)总收入:200×100+400×125+300×600=250000销售比重:A产品:8%;B产品:20%;C产品:72%综合贡献毛益率:8%×(1-60%)+20%×(1-56%)+72%×(1-70%)=33.6%综合盈亏临界点销售额:20160/33.6%=60000元其中:A产品:60000×8%=4800元(销售量为48台)B产品:60000×20%=12000元(销售量为96件)C产品:60000×72%=43200元(销售量为72台)(2)预计利润:(250000-60000)×33.6%=63840元4、(1)单位变动成本:(355000-265000)÷(50000-35000)=6元固定成本:355000-50000×6=55000元盈亏临界点销售量:(125000+55000)÷(12-6)=30000单位盈亏临界点销售额:30000×12=360000元(2)安全边际率上年度:(35000-30000)÷35000=14.29%本年度:(50000-30000)÷50000=40%(3)利润:(54000-30000)×(12-6)=144000元(4)目标利润:(50000-30000)×(12-6)=120000元降价后单位贡献毛益:12×(1-10%)-6=4.8元降价后销售量:(120000+125000+55000)÷4.8=62500单位增长百分比:(62500-50000)÷50000=25%(5)降价2元后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125000+55000)÷(10-6)=45000单位降价2元后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45000×10=450000元保证150000元利润的目标销售量:(150000+125000+55000)÷4=82500单位5、(1)原营业利润=260000=200000*(10-VC)-680000所以VC=5.3(元)新营业利润=200000*(1+30%)*[10*(1-10%)-5.3]-680000=282000(元)(2)新销售量=(430000+680000)/[10*(1-10%)-5.3]=300000(单位)案例一:1.(1)现行每周的利润汽油销售收入(16000×2.8)44800元货品销售收入:关联(44800×20%)8960本地社区3600收入总计57360元贡献毛益:汽油(44800×18%)8064元货品:关联(8960×25%)2240本地社区(3600×25%)900贡献毛益总计11204元减:固定成本(4500+2600)7100利润4104元(2)汽油销售保本量品种
销量①单价(元)②贡献毛益率③销售收入(元)④=①×②销售权重⑤加权贡献毛益率⑥=③×⑤A汽油货品合计8000升-2.8--18%25%-448008960+3600=125605736078.10%21.90%100%14.06%5.47%19.53%综合盈亏临界点销售额=7100/19.53%=36354.33(元)汽油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36354.33*78.10%/2.8=10140(升)(3)销售8000升时的利润(损失)汽油销售收入(8000×2.8)22400元货品销售收入:关联(22400×20%)4480本地社区3600收入总计30480元贡献毛益:汽油(22400×18%)4032元货品:关联(4480X25%)1120本地社区(3600×25%)900贡献毛益总计6052元减:固定成本7100利润(损失)-1048元2.如果由于公路发展,汽油销售跌到8000升,但要维持每周4104元的利润水平不变,汽油和关联货品销售所需的贡献毛益必须是:8064+2240=10304元或:11204-900=10304元由于汽油价格要发生变动,而其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故汽油的单位贡献毛益和贡献毛益率就会发生变动,因而,不能根据其原贡献毛益率来计算价格。但可以根据现行资料,计算每升汽油的变动成本。因汽油现行贡献毛益率是18%,则其变动成本率为82%(1-18%)单位变动成本=现行价格×变动成本率=2.8×82%=2.296(元/升)汽油价格发生变动时,每升汽油变动成本2.296元是保持不变的。设汽油新价格为x,则关联货品销售收入为20%×8000x=1600x则有如下等式:(8000x-8000×2.296)+25%×1600x=10304则x=3.41元即新售价大约为每升3.41元时可维持原利润不变。3.在资料中已知汽油销售量对利润是很敏感的。根据现在的状况,加油站不能承受大幅度销售量的减少。现时加油站的销售量为16000升,保本量是10140升,安全边际率是36.62%,故目前经营还是安全的。但如果销售量减少到8000升,将会是一个灾难,会发生亏损。因此,企业一定要尽可能采取措施来保持顾客量,使其不能减少。企业可以提高价格来维持利润水平,但是这样可能会让事情变得更坏。大幅度提高价格至每升3.41元才可维持利润不变。但由于汽油销售对价格是敏感的,提价会使销售减少。此外,在上述计算中,假设汽油的变动成本可以维持不变,与其他关联销售的关系也不变。这意味着如果价格上升,顾客会花费等额比例在关联货品上。但实际上,相反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如果公路发展会有如问题1、2的影响,则应考虑立即制定应变计划。案例二:1.首先要确定业务量总数。本例业务量总数是20周全部房间的租房天数和20周全部房间的住客人次。客满率租房天数住客人次单人房100%7×8×80×100%=44804480(80间)70%7×12×80×70%=4704470491849184双人房100%7×8×40×100%=22404480(40间)60%7×12×40×60%=2016403242568512总计17696人次因为利润=总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则总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利润=(9184×26+4256×35)+713000+300000=1400744(元)设单人房每天收费为x,则双人房收费为1.5x。则9184x+4256×1.5x=1400744单人房每天收费:x=1400744÷15568=90(元)双人房每天收费:1.5x=1.5×90=135(元)2.盈亏临界点收费,即最低收费。盈亏临界点时,收入=变动成本+周定成本=387744+713000=1100744(元)则9184x+4256×I.5x=1100744单人房最低每天收费:x=1100744÷15568=71(元)双人房最低每天收费:1.5x=1.5×71=107(元)3.散客人次=50×7×20=7000(人次)(1)客房利润300000元(2)健身房利润收入:住客4×1769670784散客10×700070000收入合计:140784固定成本:54000利润:86784元(3)餐厅利润贡献毛益(17696+7000)×374088固定成本25000利润:49088元(4)商务中心利润贡献毛益40000元总利润(1)+(2)+(3)+(4)475872元案例三:1.20×7年老年科的实际住院天数、年度利润(亏损)以及保本住院天数(1)实际住院天数=4500000÷225=20000天(2)年度利润:总收入4500000元变动成本1500000贡献毛益3000000固定成本员工成本4×3000010×2250020×15000员工成本合计:645000其他固定支出2175000利润180000元(3)盈亏临界点:固定成本总额=645000+2175000=2820000(元)每天贡献毛益=3000000÷20000=150(元/天)或:每天变动成本=1500000÷20000=75(元/天)每天贡献毛益=225-75=150(元/天)保本住院天数=2820000÷150=18800(天)2.20x8年度的有关计算(1)住院天数=20000+120×20=22400(天)(2)年度利润(或亏损)总收入(22400×225)5040000元变动成本(22400×75)1680000贡献毛益3360000固定成本员工成本4×3000013×2250024×15000员工成本合计:772500其他固定支出(2175000×80/60)2900000利润(亏损)(312500)元(3)盈亏临界点固定成本总额=772500+2900000=3672500(元)保本住院天数=3672500÷150=24484(天)(4)为达到利润180000元所需要的住院天数因此时的住院天数要超过24484天的保本天数,则员工成本变为:员工成本4×30000=12000015×22500=33750028×15000=420000合计:877500元为达到利润180000元所需要的贡献毛益总额为:贡献毛益=利润+固定成本=180000+(877500+2900000)=3957500元所需住院天数=贡献毛益总额÷每天贡献毛益=3957500÷150=26384天3.上述的计算显示了一个看似住院率很高,但只有较低利润的部门。该老年科具有高固定成本、高盈亏临界点及较小的安全边际。该部门的最高\o"入住率"入住率是21900(60×365)住院天数,现在20000天的入住水平代表了91%的入住率。最大的可能利润只有337500元(150×21900—2175000—772500)。所以可能需要重新核定收费标准,或者该单位具有一个近乎保本的经营目标。在现时的收费标准下,增加的20张床只预计有120天的额外入住率的扩充计划是不可行的。这只代表了33%的入住率,并且会把整体的平均入住率降低为77%(22400÷29200)。该部门应考虑重新审核额外床位占用年度中一部分时间的收费,或者计划寻求增加整体的入住率。有必要建立一个可以测试利润对于不同变量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模型。除了利润外,很多其他的内容都必须评估。在现阶段,从提高利润的角度来看,该部门应保持现在的状况,不应勉强进行任何的扩充,扩充会引起较大的固定支出及较小的利润回报的风险。1、(1)加权平均法预测销量:[33×1+34×2+37×3+34×4+41×5+44×6]÷(1+2+3+4+5+6)=38.9万件(2)平滑指数法预测销量:44×0.7+42×(1-0.7)=43.4万件2、(1)高低点法单位变动成本:(194000-120000)/(40000-20000)=3.7固定成本:194000-40000×3.7=46000所以,成本公式为:y=3.7x+46000计划年度总成本:3.7×45000+46000=212500单位成本:212500/45000=4.72(2)回归分析法Σx=151000,Σy=784000,Σxy=2.46225×1010,Σx2=48210000000,n=5代入公式计算得到:单位变动成本为3.63,固定成本为47174所以,成本公式为:y=3.63x+47174计划年度总成本:3.63×45000+46000=210524单位成本:210524/45000=4.68习题答案计算分析题1、A产品单位小时边际贡献:(400-240)/5=32B产品单位小时边际贡献:(300-180)/4=30因为A产品的单位小时边际贡献大于B产品,在存在资源约束并且不存在追加专属成本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通过比较单位资源边际贡献判断方案的优劣,所以本题中A产品优于B产品,应开发A产品。2、开发甲产品收益:2000×(90-42)-6000×(80-40)÷4=36000开发乙产品收益:2500×(85-40)-6000×(80-40)÷3=32500因为开发甲产品收益大于开发乙产品,所以应开发甲产品。600件以内的成本平衡点:x1=800÷(6-4)=400600件以上的成本平衡点:x2=800÷(5-4)=800所以,当需用量在400件以下时应外购,需用量在400至600件之间时应自制;当需用量在600至800件之间时应外购,需用量在800件以上时应自制。裂化加工的收益:20000×85%×3.80+20000×5%×1.90-20000×0.80=50500直接出售的收益:20000×2.20=44000因为裂化加工后出售的收益大于直接出售,所以应当裂化加工后出售。5、(1)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为600元,在影响正常销售且无追加成本的情况下,只要追加定货的出价高于单位变动成本就可以接受定货,所以应当接受定货。(2)接受定货的收益:60×1000+40×700-100×600=28000元不接受定货的收益:80×1000-80×600=32000元所以此项定货不能接受。6、(1)丙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为1000元(4000-900-800-700-600),在生产设备不能移作他用的情况下,只要产品有边际贡献就不应当停产,所以丙产品不应停产。(2)出租的租金收益大于丙产品的边际贡献,所以应停产丙产品,将设备出租。案例分析题(1)厂长的意见不正确。厂长是将产品的全部成本与对方的出价在进行比较,而全部成本中包含的固定成本部分会随着生产量的增加而减少。产品的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原材料:4.025元加工费:0.975元管理费:0.625元(=3.125×20%)合计:5.625元(2)生产科长的建议:收入=70000×10+30000×7.5=925000元成本:生产成本:5.625×100000=562500元计件工资:0.5×70000=35000元变动销售费用:0.2×100000=20000元固定成本:250000×80%+80000×80%=264000元总成本:881500元利润=925000-881500=43500元(3)销售科长的建议:收入=80000×10+30000×7.5=1025000元成本:生产成本:5.625×100000=618750元计件工资:0.5×80000=40000元变动销售费用:0.2×110000=22000元固定成本:250000×80%+80000×80%=264000元加班费:1.8×10000=18000元总成本:962750元利润=1025000-962750=62250元(4)根据计算结果,应采用销售科长的建议。(5)如果加班费为40000元,即每双鞋需要增加2.2元,则销售科长的建议需要再减去22000元,则利润为40250元(62250-22000),此时应选择生产科长的建议。(说明:案例中仅仅是从财务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具体分析时可以从其他方面再加以引申分析。)【计算分析题】1.某人将100万元投资于一项事业,估计年报酬率为6%,在10年中此人并不提走任何现金,10年末该项投资的本利和为多少?100×(F/P,6%,10)=100×1.7908=179.08万元2.某人打算在5年后送儿子出国留学,如果5年末需要一次性取出30万元学费,年利率为3%,复利计息情况下,他现在应存入银行多少钱?30×(P/F,3%,5)=30×0.8626=25.878万元3.某企业10年后需偿还到期债务1000万元,如年复利率为10%,则为偿还债务企业每年年末应建立多少等额的偿债基金?1000÷(F/A,10%,10)=1000÷15.9374=62.75万元4.某人购入一套商品房,向银行按揭贷款50万元,准备20年内于每年年末等额偿还,银行贷款利率为5%,他每年应归还多少钱?50÷(P/A,5%,20)=50÷12.4622=4.01万元5.某公司拟购置一处房产,现有两种付款方案可供选择:(1)从现在起,每年年初支付10万元,连续支付10年;(2)从第4年开始,每年年初支付15万元,连续支付10年。假设该公司的资金成本率为10%,该公司应选择哪个方案?方案一的现值:10×[(P/A,10%,9)+1]=10×(5.759+1)=67.59万元方案二的现值:15×(P/A,10%,10)×(P/F,10%,2)=10×6.1446×0.8264=50.78万元因为方案二现值小于方案一现值,所以应选择方案二。6.某公司拟于2011年购置一台大型冲床,需一次性投资200万元,购入后安装调试即可投入运营。该设备的使用寿命为8年,每年能为公司增加税前利润50万元。设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率为5%。公司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10%,所得税税率25%。要求:(1)计算设备各年现金净流量;(2)计算设备的投资回收期和净现值;(3)根据净现值判断公司是否应该投资该设备。(1)设备各年现金净流量年折旧额=200×(1-5%)÷8=23.75万元NCF0=-200万元NCF1-7=50×(1-25%)+23.75=61.25万元NCF8=61.25+200×5%=71.25万元(2)设备的投资回收期和净现值投资回收期=200÷61.25=3.27年净现值=61.25×(P/A,10%,8)+200×5%×(P/F,10%,8)-200=61.25×5.3349+200×5%×0.4665-200=131.43万元(3)净现值>0,所以应该投资该设备。7.某公司拟投资一条新的生产线,建设期3年,每年年初投入固定资产资金500万元。第3年年末完工投产,投产时为与新生产线配套,购买了5年期60万元的专利技术,同时垫支流动资金80万元。该生产线的运营年限为5年,每年取得营业收入1500万元,支付付现成本800万元的。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100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均与税法规定相同。假设该公司所得税率为25%,资金成本为12%。要求:(1)计算该生产线各年的现金净流量;(2)计算该生产线的内部收益率,并据此评价项目的可行性。(1)各年的现金净流量NCF0-2=-500万元NCF3=-60-80=-140万元年折旧额=(500×3-100)÷5=280万元年摊销额=60÷5=12万元NCF4-7=1500×(1-25%)-800×(1-25%)+(280+12)×25%=598万元NCF8=598+100+80=778万元(2)内部收益率令i=14%NPV=598×(P/A,14%,4)×(P/F,14%,3)+778×(P/F,14%,8)-140×(P/F,14%,3)-500×[(P/A,14%,2)+1]=598×2.9137×0.6750+778×0.3506-140×0.6750-500×2.6467=31.03万元令i=15%NPV=598×(P/A,15%,4)×(P/F,15%,3)+778×(P/F,15%,8)-140×(P/F,15%,3)-500×[(P/A,15%,2)+1]=598×2.8550×0.6575+778×0.3269-140×0.6575-500×2.6257=-28.88万元利用查值法,=求得IRR=14.52%因为生产线的内部收益率>公司资金成本率,所以该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8.某公司准备进行一项投资,现有甲、乙两个方案可供选择。甲方案需投资固定资产资金200000元,使用寿命5年,5年后设备没有残值。5年中每年营业收入为150000元,每年付现成本为50000元。乙方案需投资固定资产资金330000元,使用寿命也为5年,5年后净残值收入30000元。5年中每年的营业收入为200000元,付现成本第一年为60000元,以后随着设备陈旧,逐年增加修理费40000元,另需垫支营运资金50000元,公司所得税率为25%,资本成本为10%。两个方案的固定资产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均与税法规定相同。公司应选择哪种方案?甲方案:NCF0=-200000元年折旧额=200000÷5=40000元NCF1-5=150000×(1-25%)-50000×(1-25%)+40000×25%=85000元NPV=85000×(P/A,10%,5)-200000=85000×3.7908--200000=122218元乙方案:NCF0=-330000-50000=-380000元年折旧额=(330000-30000)÷5=60000元NCF1=200000×(1-25%)-60000×(1-25%)+60000×25%=120000元NCF2=200000×(1-25%)-100000×(1-25%)+60000×25%=90000元NCF3=200000×(1-25%)-140000×(1-25%)+60000×25%=60000元NCF4=200000×(1-25%)-180000×(1-25%)+60000×25%=30000元NCF4=200000×(1-25%)-220000×(1-25%)+60000×25%+30000+50000=80000元NPV=80000×(P/F,10%,5)+30000×(P/F,10%,4)+60000×(P/F,10%,3)+90000×(P/F,10%,2)+120000×(P/F,10%,1)-380000=80000×0.6209+30000×0.6830+60000×0.7513+90000×0.8264+120000×0.9091-380000=-81292元因为两个方案期限相同,而且为互斥方案,比较两个方案的NPV,应选择甲方案。9.某企业拟用新设备更换使用4年的旧设备,有关资料如下表。项目旧设备新设备账面原值预计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目前变现价值每年付现成本预计净残值50010625012050400884009040新、旧设备均采用直线法折旧,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均与税法规定相同。假定公司的资本成本为16%,所得税率为25%。要求:分别计算两个方案的平均年成本,确定公司是否应进行更新改造。解:旧设备每年折旧额=(500-50)÷10=45(万元)旧设备年折旧额抵税=45×25%=11.25(万元)旧设备账面余值=500-45×4=320(万元)旧设备变现净损失=320-250=70(万元)旧设备变现净损失抵税=70×25%=17.5(万元)旧设备年税后付现成本=120×(1-25%)=90(万元)项目现金流量时间现值系数现值旧设备变现价值旧设备变现净损失抵税年税后付现成本折旧抵税净残值收入-250-70-9011.2550001-61-66113.68473.68470.4104-250-70-331.6241.4520.52合计-589.65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589.65÷(P/A,16%,6)=160.03(万元)新设备每年折旧额=(400-40)÷8=45(万元)新设备年折旧额抵税=45×25%=11.25(万元)新设备年税后付现成本=90×(1-25%)=67.5(万元)项目现金流量时间现值系数现值新购买成本年税后付现成本折旧抵税净残值收入-400-67.511.254001-81-8814.34364.34360.3050-400-293.1948.8712.2合计-632.12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632.12÷(P/A,10%,8)=145.53(万元)因为使用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小于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所以应该进行更新。【案例分析题】某俱乐部设备更新决策某俱乐部是一家深受青年男女青睐的健身俱乐部,每到周末就人满为患,生意兴隆,这要归功于总经理王总的出色管理才能。但目前,王总正在为一件事烦恼,俱乐部中的健身器材——40台跑步机已经使用了5年,到了该淘汰的时刻。现有两家健身器材生产商的推销员正盯着王总,推销自己公司的产品,使王总左右为难。甲公司的推销员开价每台跑步机6400元,预计5年后残值为每台800元。乙公司的推销员则提出以每年租金1600元、年底付租金的租赁方式出租跑步机5年,5年结束后,跑步机归还乙公司,此项租约只要在90天前通知公司即可在年底取消。被淘汰的跑步机已提取全部折旧,现可以600元出售。购置新的跑步机,不管哪个公司的产品每年每台均需要使用维护费用1200元,而每年预计产生的总收入为240000元。王总虽未学过财务管理,但他知道在购置的情况下不到两年就可还本,同时,采用购置方式,可以得到利率为8%的贷款,因利息可以抵税,在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的情况下,实际利率更低。若采取租赁方式,每台跑步机5年总租金为8000元,租金总额不仅超过购买价格,且无残值收入。因此,王总认为应该采取购置而不是租赁方式。但王总将此方案提报给公司管理层讨论时,受到财务经理的坚决反对,财务经理认为,即使不考虑通货膨胀,现在就付出6400元不一定比未来5年间每年付1600元有利,尽管利息有抵税作用,但租金支出也有抵税效果,故到底采用何种方式比较有利,应通过财务分析才能确定。思考和分析(1)财务经理的说法是否有道理?财务经理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资金具有时间价值,公司在不同时点支付的现金,具有不同的时间价值,不具有可比性,只有将所有资金转换成同一点支付的金额,才具有可比性。(2)在进行投资项目分析时,应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决策?因为购买和租赁两个方案属于互斥决策,对公司来讲只能选择其一,而且两个方案设备的使用年限相同,所以应采用净现值决策,即比较两个方案的净现值,选择净现值大的方案做为最优决策方案。(3)该俱乐部应向甲公司购置还是向乙公司租用(若采用购置方式,税法规定折旧采用年数总和法,预计寿命5年,残值率为10%)?因为无论购置还是租用,两个方案中,现有跑步机的售价、以后的维护费和年总收入均都相同,所以这些现金流均属于无关现金流量。甲公司购置:(每台)每台设备折旧: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设备购置:NCF0=-6400元折旧抵税:NCF1=1920×25%=480元折旧抵税:NCF2=1536×25%=384元折旧抵税:NCF3=1152×25%=288元折旧抵税:NCF4=768×25%=192元折旧抵税:NCF5=384×25%=96元折现率=8%×(1-25%)=6%NPV=96×(P/F,6%,5)+192×(P/F,6%,4)+288×(P/F,6%,3)+384×(P/F,6%,2)+480×(P/F,6%,1)-6400=96×0.7473+192×0.7921+288×0.8396+384×0.8900+480×0.9434-6400=-5114.77元乙公司租用:每台每年税后租金=1600×(1-25%)=1200元折现率=8%NPV=-1200×(P/A,8%,5)=-1200×3.9927-4791.24元比较两种方案的净现值,向乙公司租用更合算一些。(4)在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两种方式所受的影响是否一样?通货膨胀情况下,两种方式所受的影响不一样。因为如果设备在进行投资后出现通货膨胀,则支付的租赁会越来越不值钱,对公司而言是比较有利的。但另一方面通货膨胀情况下购置的设备更具有实物保值功能。(5)通过上述案例,有何启示?公司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该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因素,否则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习题答案1、月份一月份二月份三月份销售量8007001000单价550550550销售收入440000385000550000预计现金收入计算表期初应收账款274313一月份销售204050219450二月份销售178543.75192018.75三月份销售255062.5合计478363397993.75447081.25期末应收账款1000×550×3×(1-5%)×70%÷4=274312.5(1)销售预算季度一二三四销售量2000300040003000单价80808080销售收入160000240000320000240000预计现金收入计算表期初应收账款50000一季度销售9600064000二季度销季度销售192000128000四季度销售144000合计146000208000288000272000期末应收账款240000×40%=96000(2)生产预算季度一二三四销售量2000300040003000加:期末存货量300400300200减:期初存货量200300400300生产量2100310039002900(3)材料采购预算季度一二三四生产量(件)2100310039002900单位产品耗用量2222生产耗用量(公斤)4200620078005800加:期末存货量124015601160920减:期初存货量840124015601160本期采购量(公斤)4600652074005560采购单价(元)5555采购金额(元)23000326003700027800预计现金支出计算表期初应付账款12000一季度采购920013800二季度采购1304019560三季度采购1480022200四季度采购11120合计21200268403436033320期末应付账款27800×60%=16680(4)直接人工预算季度一二三四生产量2100310039002900单位产品生产工时5555生产总工时10500155001950014500单位小时工资5555工资总额52500775009750072500第八章答案1、答案: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800×0.11)×(140—150)
=
—880(元)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800×0.11—800×0.1)×150
=1200(元)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价格差异+数量差异=(—880)+1200=320(元)
由于材料实际价格低于标准价格,使材料成本核算下降880元;由于材料实际数量高于标准数量,使材料成本上升1200元,两者相抵,直接材料成本净上升320元,为不利差异。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800×5.5)×(3.9—4)
=
—440(元)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800×5.5—800×5)×4
=1600(元)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工资率差异+人工效率差异=(—440)+1600=1160(元)
由于实际工资率低于标准工资率,使直接人工成本下降440元;由于实际工时高于标准工时,使直接人工成本上升1600元。两者相抵,直接人工成本净上升1160元,为不利差异。
(3)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变动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800×5.5)×()=
—1280(元)
变动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800×5.5—800×5)×1.2=480(元)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变动费用耗费差异+变动费用效率差异(—1280+480)=
—800(元)
由于变动费用实际分配率低于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使变动制造费下降1280元,由于实际工时高于标准工时,使变动制造费用上升480元。两者相抵,变动制造费用下降800元,为有利差异。
(4)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二因素分析法)
生产能量=1000×5=5000(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5000(元)
实际产量标准工时=800×5=4000(元)
固定费用标准分配率=5000/5000=1(元/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费用实际数—(固定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5000—(1×5000)=0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费用标准分配率
=(5000—800×5)×1
=1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0+1000=1000(元)
由于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预算数相同,未发生该项费用的耗费差异;但因未能达到应有的能量,使固定制造费用发生闲置,损失额为1000元,属于不利差异。
(5)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三因素分析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0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5000—800×5.5)×1
=6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费用标准分配率
=(800×5.5—800×5)×1
=400(元)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0+600+400=1000(元)
2、答案:
3、答案:
(1)各项成本差异:
①直接材料价格差异=(9300/15000-0.60)×15000=300(元)
②直接材料用量差异=(11250-125×100)×0.6=-750(元)
本月投产完成的约当产量=35×0.5+120-30×0.5=122.5(件)
③直接人工效率差异=(520-122.5×5)×4=-370(元)
④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520×(3.8-4)=-104(元)
⑤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520×(1092/520-2)=52(元)
⑥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520-122.5×5)=-185(元)
⑦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508-550×1=-42(元)
⑧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550-520)×1=30(元)
⑨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520-122.5×4.5)×1=-31.25(元)
(2)期末存货成本:
①期末原材料标准成本=3000+15000×0.6-11250×0.6=5250(元)
②期末在产品实际产量标准成本=30×〔60+0.5×(20+10+4.5)〕+125×100×0.6+122.5×5×4+122.5×5×2+122.5×4.5×1-120×94.5=2703.75(元)
③期末产成品实际产量标准成本=(120-50)×94.5=6615(元)
期末存货成本=5250+2703.75+6615=14568.75(元)
或:
期末存货成本
=期末原材料标准成本+期末在产品实际产量标准成本+期末产成品实际产量标准成本
=期末原材料数量×标准价格+期末在产品数量×标准成本+期末产成品数量×标准成本=8750×0.6+35×(60+0.5×34.5)+70×94.5=14568.75(元)。
4、答案: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成本差异的计算。
①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价格差异=0.22×800×(90-100)
=-1760(元)
材料用量差异=(0.22×800-0.20×800)×100
=1600(元)
即由于材料实际价格低于标准价格,使成本下降了1760元,但由于材料用量超过标准,使材料成本上升1600元,两者相抵,直接材料成本净下降160元。
②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工资率差异=5.5×800×(3.9-4)=-440(元)
效率差异=〔(5.5×800)-(5×800)〕×4=1600(元)
即由于实际工资率低于标准,使直接人工成本下降440元,但由于实际耗费工时高于标准,使直接人工成本上升1600元。两者相加,直接人工成本净上升1160元。
③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5.5×800)×〔4000÷(800×5.5)-(4÷5)〕=48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5.5×800)-(800×5)〕×〔4000÷(5×1000)〕=320(元)
即由于实际制造费用分配率高于标准,使变动制造费用上升480元,由于实际工时高于标准,使变动制造费用上升320元,两者相加,变动制造费用净上升800元。
④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6000-6000=0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1000×6-800×6=1200(元)
即未发生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但固定制造费用发生闲置,损失1200元。
5、答案:
根据题意可知,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3.2/1.6=2(元/小时)
(1)二因素分析法的计算结果为: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生产能量×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1500—1200×2
=
—900(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1200—500×1.6)×2
=800(元)
验算: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1500—500×3.2
=
—1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耗费差异+能量差异
=(—900)+800
=
—100(元)
(2)三因素分析法的计算结果为: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生产能量×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1500—1200×2
=
—900(元)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1200—900)×2
=6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900—500×1.6)×2
=200(元)
验算: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1500—500×3.2
=
—1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耗费差异+闲置能量差异+效率差异
=(—900)+600+200
=
—100(元)6.
【正确答案】
(1)本月购入原材料:
标准成本=实际数量×标准价格
=4000×42=168000(元)
实际成本=实际数量×实际价格
=4000×45=180000(元)
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4000×(45-42)
=12000(元)
借:材料价格差异12000
原材料168000
贷:应付账款180000
(2)本月领用材料:
材料标准用量=实际用量×用量标准
=1400×2.5=3500(公斤)
应耗材料标准成本=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3500×42=147000(元)
实际领用材料标准成本=实际用量×标准价格
=3640×42=152880(元)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3640-1400×2.5)×42
=5880(元)
借:生产成本147000
材料数量差异5880
贷:原材料152880
(3)月末结转差异
借:主营业务成本17880
贷:材料价格差异12000
材料数量差异5880【该题针对“标准成本差异分析”,“标准成本的账务处理”知识点进行考核】7.
【正确答案】
(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12+15+8+3=38(元)
(2)材料价格差异=2100×(2.1-2)=210(元)
材料数量差异=(2100-600×6)×2=-3000(元)
本月完成的约当产品为:576+70×30%-50×50%=572(件)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7360-3×2300=460(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2300-572×5)×3=-168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5100/2300-2)×2300=50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300-572×4)×2=24(元)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000-2100×1=-100(元)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2100-2300)×1=-2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300-572×3)×1=584(元)
(3)应耗材料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濮阳市采购合同范本
- 2025简易版本公寓买卖合同
- 2025城镇房产交易合同范本
- 《创业融资策略》课件
- 2025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案例分析:探秘合同风险与合规策略
- 2025年的家畜购销合同
- 《生物的多样性:课件中的动物主要类群》
- 《蛇咬伤应急处理》课件
-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信息社会面面观》教学设计1 辽师大版
-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教案
- 基于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
- 创意色彩课件教学课件
-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路灯照明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专题讲座
- 加油站卸油时跑冒油应急演练及方案
- 药品供货服务方案
- 劳动合同(模版)4篇
- 公司法涉税实务手册-北京律协-2024-WN8
-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鉴别真假黄金
-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整改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