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毕业论文_第1页
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毕业论文_第2页
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毕业论文_第3页
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毕业论文_第4页
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学院会计学院学生姓名孙鹏学号0066167专业会计届别2010届指导教师贺三宝职称讲师二O一O年五月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存在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冲回来调节企业利润,这些手段导致上市公司对社会传递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新资产减值颁布的目的就在于去有力抑制这种情况的发生,净化市场投资环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广大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利益。本文对我国新资产减值准则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认为新准则在适用性、对减值准备内容的披露以及部分资产的计提和转回要求等方面的改进,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不足之处也非常多,像判断方法不够准确、操作性比较难等,这些不足之处不仅没有能够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反而为一些别有用心者提供了新的作假的机会。在最后,笔者将根据新资产减值准则的不足,在分析产生这些不足的原因的基础上,在资产减值准则自身、人员素质以及社会等三个方面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关键词】资产减值资产减值准则盈余管理会计信息AbstractIntheprocessofsteadyimprovementofourcountry’smarketeconomicenvironment,alargeproportionoflistedcompaniesadjustsalttoreturnaprofitbymeansoftheaccruingandrushingbackofprovisionforimpairmentofassets,whichcausesthataccountinginformationsenttosocietybythecompaniesisnottruetotheoriginal.AndthenewaccountingstandardsontheImpairmentofAssetsispromulgatedtopreventtheuppersituationfromtakingplace,topurifytheenvironmentofmarket,toimprovethequalityofaccountinginformationandtoprotectinterestofinvestorsandcreditors.Thisarticlemakesananalysisonhowourcountry’snewaccountingstandardsontheImpairmentofAssetsimprovethequalityofaccountinginformation.Itistheperfection,suchastheapplicability,makingpublicthedetailsofprovisionforimpairmentofassets,andpartofassets’sbeingaccruedandswitchedback,thatimprovestheaccountinginformation’squality.However,therearealsomanyshortcomingsastoinaccuratejudgingmethodsanddifficultoperationandsoon.Theseshortcomingsnotonlycannotimprovethequalityofaccountinginformation,instesdtheyprovideachanceforsomepeoplewhohaveulteriormotivestobehaveaffectedly.Intheend,accordingtotheshortingcomingsofthenewstandardsandonthebasisofhowtheyaregivenriseto,theauthorgivessomenichetargetingadvicesonthestandards,personnelqualityandthesociety.【Keywords】Impairmentofassets;Impairmentcriteria;EarningsManagement;Accountinginformation目录前言1资产减值准则的概述 (2)1.1资产减值的定义 (2)1.2资产减值准则的发展历程 (3)2新资产减值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4)2.1新资产减值准则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改进 (5)2.1.1新准则改进的表现 (5)2.1.2案例分析 (6)2.2新资产减值准则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不足 (7)2.2.1新准则不足的表现 (8)2.2.2造成新准则不足的原因 (9)2.2.3案例分析 (9)3改进资产减值准则实施的建议 (10)3.1针对准则自身方面的建议 (11)3.1.1提高判断准确性 (11)3.1.2更加注重细节 (11)3.1.3准则制定者应当审时度势 (11)3.2针对相关人员素质方面的建议 (12)3.2.1对企业管理者的建议 (12)3.2.2对上市公司财务人员的建议 (12)3.3针对社会环境方面的建议 (12)3.3.1加强对上市公司对外会计信息的审计和监督力度 (13)3.3.2完善会计法律法规 (13)3.3.3完善审计市场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PAGE17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前言2006年颁布的新资产减值准则相对于以往的旧准则而言,在许多方面都做了改进,对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债权人、投资者利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新资产减值准则通过提出新的概念以及限制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来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然而,任何法律法规、政策准则都不是完美的,新准则也有其缺陷。本文旨在通过对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的分析,使读者能够了解到我国目前资产减值准则的不足之处,并期望通过一些建议,能够为为来资产减值准则的完善做出自己的贡献。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在国际上取得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同等的地位,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提升了我国的国际资本市场地位。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存在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冲回来调节企业利润的迹象,这些手段导致上市公司对社会传递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在文章中,笔者引用了许多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像德国学者McNichols、Wilson、Zucca,Linda及Campbell等,以及国内的王跃堂等知名学者,认为许多企业存在利用资产减值准则的漏洞来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本文对我国新资产减值准则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认为新准则在适用性、对减值准备内容的披露以及部分资产的计提和转回要求等方面的改进,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不足之处也非常多,像判断方法不够准确、操作性比较难等,这些不足之处不仅没有能够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反而为一些别有用心者提供了新的作假的机会。在最后,笔者将根据新资产减值准则的不足,在分析产生这些不足的原因的基础上,在资产减值准则自身、人员素质以及社会等三个方面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1资产减值准则的概述1.1资产减值的定义资产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基本要素,国内外对资产的定义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而逐步完善。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将资产定义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财政部,2006:《企业会计准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在满足持续经营的假设下,其拥有或控制资产的目的,是通过使用或出售以得到所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对资产注重的是其价值而不是其成本。这样就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确定资产的价值。这就使得人们开始对历史成本以外的计量方式进行研究,公允价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计量方式以其高度相关性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推崇。我国学者黄世忠(1997)也指出,在我国由于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会使得会计信息具有高度相关性,以被众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所重视黄世忠,1997:《公允价值会计: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会计研究》,第12期:P1~4。。二是如果预期一项资产能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低于该项资产的账面成本时,那在会计上如何进行处理。根据资产的定义,这部分差额不满足资产的要求,从而不能将其确认为资产,如此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企业在获得一项资产时,其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从理论上说就是使这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下的所有相关支出之和,这两者在数量上是一致的不存在差额。但在随后的资产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使得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减少的因素,如经济环境变化、科技的进步、所生产的产品出现了更好的替代品等不利变化,从而导致资产的帐面历史成本高于新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超出的部分因不满足资产的条件,所以应对该项资产确认一项资产减值损失。财政部,2006:《企业会计准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黄世忠,1997:《公允价值会计: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会计研究》,第12期:P1~4。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006第8号——资产减值》的定义,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它是历史成本与可收回金额这两种计量属性对同一资产进行计量时所产生的计量差异,这种计量差异来源于社会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当可收回金额低于历史成本时,资产的账面金额就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该资产就发生了减值,二者的差额即为资产减值。它的本质是资产的现时经济利益预期低于原记账时对利益的估值。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回收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为了进一步规范资产减值会计颁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其中规定: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通过使用或销售而收回的价值,该资产就是按超过其可收回价值计量的,如果是这样,该资产应视为己经减值,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从实质内容上看,我国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的规定保持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一致性。1.2资产减值准则的发展历程资产减值准则的发展在我国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是从1992年到1997年底。1992年1月1日财政部颁布《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在该会计制度中明确低提出了要求计提坏账准备金,但不具有强制性。因此大多公司并没有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金。第二阶段最终将适用范围扩大到了所有股份制公司,内容也扩大到了四项准备,这一阶段的时间主要是从1998年到2000年。1998年1月27日,财政部出台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取代了先前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按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规定,自1998年开始,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在境外发行外资股的公司须计提“四项准备”,即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其他上市公司可按此规定执行,而对非上市公司仅要求计提坏账准备。1999年10月26日,财政部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补充规定》,将四项减值准备的使用范围扩大到所有的股份制公司。第三阶段,由四项准备扩大到了八项准备,与国际准则逐步接轨,这一阶段的时间主要是从2001年到2006年。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要求所有股份有限公司自2001年1月1日起,在原有四项减值准备的基础之上,再对在建工程、委托贷款、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计提减准备,同时,将资产减值明细表纳入会计报告中,作为资产负债表的第一附表。并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八项计提几乎覆盖了所有可能发生减值的资产项目,这表明我国资产减值的规范体系基本上已经形成。第四阶段进入的标志则为2006年2月15日新会计准则的颁布,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一整套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的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从以上资产减值准则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国的会计政策正在根据我国具体国情,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范围上来看,资产减值准则已由对存货等流动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发展到对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和资产组计提资产减值。从形式上看,资产减值准则由关于减值的零星规定发展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准则体系。从内容上看,由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的资产减值准备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回发展为一旦计提不得转回。2新资产减值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资产减值准备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首先,资产减值通过资产负债表影响会计信息。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时点静态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揭示了企业能够拥有的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资源的规模及分布形态,反映了企业全部资金的来源及构成,是企业对外编报的主要报表之一。由于资产减值计提金额的大小将直接影响与其对应的资产净额,从而影响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类科目。当企业能够随意控制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时,企业就能够很容易地改变企业对外报送的企业信息,使企业即使在财务状况很差的情况下也能对资产负债表进行掩饰,从而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其次,资产减值通过利润表影响会计信息。资产减值在影响资产类科目的同时,也将影响与其对应的损益类科目,从而影响利润总额,进而影响利润表。这是显而易见的,当企业在利润不理想的年份,只要少提资产减值准备甚至转回以前年度的已提减值准备,就直接能够导致企业利润的提高。由于存在我国一直以来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减值的规定的不规范以及我国法制结构的缺陷,使得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一度出现过度,从而导致我国某些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严重失真,这些不仅影响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误导了投资者的决策还严重阻碍了上市公司自身的发展,可以说是企业中的一颗毒瘤。正是在此种情况下,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进,这一措施及时地抑制了上市公司对盈余管理的滥用。2.1新资产减值准则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改进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复杂,影响资产价值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为了防止上市公司利用旧准则的漏斗进行投机,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我国迫于形势的变化,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在其中对资产减值部分做了大量修改。新准则的改进,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2.1.1新准则改进的表现(1)新准则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如总部资产、资产组等。在旧准则中,由于准则在相关方面的规定不具体,减值准备的计提需要会计人员通过大量的会计政策选择和职业判断。而不同会计人员对同一项资产所做出的估计、职业判断不可能完全一致,这样就使得盈余管理得到了存在的机会。就以新准则中“资产组”概念的引入为例,这个概念在旧的会计准则中是看不见的,因此导致了企业在单项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工作中遇到麻烦,还有可能使不同企业采取的计提方式不一致。新准则以“资产组”作为这类资产的计提基础,使得许多本来可以进行准备调节的处理不得不放弃,从而大大压缩了企业在这方面进行利润处理的空间,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那么新准则中的资产组这一概念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样,新准则也使总部资产的减值的确认得到了很好的解决。(2)新准则的适用性更强。新准则中扩大了资产减值范围,在原会计制度计提减值准备范围内增加了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以及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的投资等,同时规定存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金融资产、未探明矿区权益等资产的减值分别遵从与其相关具体会计准则的有关资产减值规定。(3)在对减值迹象判断的要求上更高了。原准则规定,企业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新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4)新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的披露内容做了详细的规定:除了披露当期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外,还要求披露提取的各项减值准备的累计金额、每个报告部分当期确认的减值损失金额,资产组的基本情况及其所包括的各项资产于当期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以及资产的可回收金额的确定及计算过程中涉及到的估计基础、折现率等。这个规定不当对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披露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且有利于外部报表使用者更好地判断公司的年度经营状况。(5)部分减值一经计提,不得转回。新准则与旧准则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此。旧准则规定,已经计提减值损失的资产,如果资产价值恢复,则资产减值损失可以转回,而新准则规定,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性较强的资产的减值损失可以转回,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长期资产的减值视同永久性减值,一旦计提则不得转回。于李胜(2007)对新准则颁布前后计提和转回减值准备的动机是否存在差异进行了研究,发现新准则中禁止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做法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稳健性于李胜,2007:《盈余管理动机》,《信息质量与政府监管会计研究》,2第9期:P42~49。。于李胜,2007:《盈余管理动机》,《信息质量与政府监管会计研究》,2第9期:P42~49。2.1.2案例分析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A股上市(股票简称:抚顺特钢;股票代码:600399)。公司行业性质是钢铁企业。我们都知道,像钢铁这种周期性明显的行业,在行业景气的时候计提较多的减值准备,在行业低潮时少提或者转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滑利润,使得公司业绩能够保持稳定的增长。表2.1抚顺特钢2003年—2006年上半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情况对比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固资减值准备合计66103681.9866103140.7541570276.2138901682.46固定资产净值(元)2007650220.402126664842.742027993560.901929313567.45固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3.29%3.12%2.05%2.02%固资减值准备转回668.00541.2324532864.542668593.75利润总额(元)20757377.4231023015.4129532953.0615238450.59固资减值准备转回/期初固资减值准备0.001%0.0008%37.11%6.42%固资减值准备转回/利润总额0.0032%0.0017%87.07%17.51%净利润(元)15819747.7511393946.1612393733.1410297055.00固资减值准备转回/净利润0.0042%0.0048%197.95%29.92%数据来源:《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夏冬林等著。由上表中抚顺特钢2003年—2006年上半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对比可看出,2003年和2004年抚顺特钢的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转回额很小,基本可忽略不计。但是2005年和20%年却出现很大数额的转回。尤其是2005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额占期初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比率达到了37%以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占利润总额及净利润的比值也分别达到了87.07%和197.95%。不难看出,抚顺特钢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在调节利润上的重大作用和影响,改变了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新资产减值准则实施后,这一点将很难做到,因为新资产减值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的减值,一经计提,不得转回,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没有一项制度是完美的,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改进之处,还应该看到它的不足。2.2新资产减值准则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不足造成资产减值准则出现这么多弊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清楚了它的不足之处,并找到导致这些不足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赵春光(2006)、薛爽等(2006)等研究发现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差的公司,有利用计提和转回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部分企业利用了新制度的灵活性来进行盈余管理,以避免亏损和满足配股资格线赵春光,2006:《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赵春光,2006:《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论《资产减值》准则的政策涵义》,《会计研究》,第3期:P11~17。2.2.1新准则不足的表现正如上文所说,新准则在其做了很多改进之后,仍然是有许多不足之处的,主要变现在:(1)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部分,而资产的可回收金额是取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中的较高者。因此,可以看出,资产减值计提的准确与否在客观上来说主要是由资产的公允价值决定的,这就容易出现问题了。我们都知道,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对某些资产缺乏统一的市价,要想准确的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很难做到。试想一下,如果在第一步资产减值的确认上就出现问题,那还如何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2)与旧资产减值准则相比,新准则提供给企业更多的可选择性,在实施方面涉及众多的判断,这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但是由于要求财务人员在主观上做出判断,如果一个企业的财务人员素质不够高的话,在做出判断的时候,很容易出错,不仅不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反而可能得出错误的会计信息。(3)新准则对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这几个项目没有做进一步的规范,仍然允许其转回,这些资产都是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非常常见的,在企业资产减值准备期末余额中的比例也非常高。因此,新准则在防止企业利用减值准备的转回来操纵会计信息上所起的作用值得商榷,无法有力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另外,新资产减值准则将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等资产排除在其适用范围之外另行规定,这有可能会使企业在进行资产减值测试及计提时缺乏统一的标准,会影响其实用性。(4)虽然资产减值准则引入的“资产组”的概念使得企业计算的资产减值更加准确,但是在实际操作上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资产组划分缺乏明确的标准、分配的工作量很大,这些都使得资产组的确定很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而资产组的划分方法不同,直接影响到应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及计提多少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诱使企业利用资产组的划分来操纵资产减值准备和经营业绩。2.2.2造成新准则不足的原因新准则表面上看起来确实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不足之处也很多,造成这么多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会计准则选择权在作怪。所谓会计准则的选择权,是指会计准则规范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的灵活性以及赋予管理当局职业判断的权利。企业会计准则的对象是所辖范围内的所有企业,因此它只是一般性的通用准则,不可能针对所有企业分别做出相应的规定,因此在遇到特殊的一些会计处理事项时,就要靠企业管理当局自己去加以选择,也就正是在这里,资产减值准则为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了生存的可能。(2)会计信息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相对于投资者手中的资金而言,资金的需求者(上市公司)的数量还很少,竞争受到限制,矛盾激烈。投资者因盲目追求不多的投资机会,对会计信息的内在需求不足,形成了会计信息市场的不完全竞争,这一切都为企业管理当局利用出台的减值政策来改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了机会。(3)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合约,其制定不是纯技术的设计,而是各利益相关者相互间多次博弈的结果,是一种不完全合约。利益相关者参与博弈,为企业的会计选择提供了可能。各利益相关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很容易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改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4)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为了给相关利益者提供决策依据,企业的管理当局应该向其提供企业相关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管理当局有着各自独立的利益,且他们的利益往往不完全一致。管理当局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并同时还想满足自己的利益,就有可能选择某种有力的会计政策,资产减值政策往往就提供了这种机会。2.2.3案例分析以深圳交易所2007年所拥有的、其中的133家(农林牧渔5家、采掘业10家、制造业31家、水电煤气10家、建筑业8家、运输仓储8家、信息技术5家、批发零售8家、金融保险5家、房地产业20家、社会服务10家、传播文化3家、综合类10家)上市公司为例,以他们2004~2007年度的利润表和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为研究对象并加以归纳,得到下表:表2.2所选取的133家企业净利润及资产减值各项指标单位:万元2004200520062007资产减值准备784,971.10825,201.98879,823.21912,530.67存货跌价准备202,593.18238,731.39245,341.68311,287.76净利润2,520,500.902,753,925.772,766,494.292,811,397.20存货跌价准备/净利润8.03%8.61%8.88%11.07%数据来源:/default.htm从表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2006年为一个拐点,在2006年之前,资产减值准备(损失)总额在逐年上升,存货跌价准备数值也在上升。但是存货跌价准备与净利润的比值却变化不大,可见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比较稳定。而到了2007年,存货跌价准备占净利润的比重由之前的不超过9%上升到了11%,资产减值准备总额的上升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由存货跌价准备拉起来的,显得很不正常。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资产减值准则对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这几个项目没有做进一步的规范,仍然允许它们转回,使得企业仍然能够通过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来影响企业利润。可见,新准则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方面仍然有比较大的漏洞。3改进资产减值准则实施的建议新准则是对原有准则的缺陷进行过充分研究后所制定出来的,它大大降低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利润调节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我国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在保证资产质量的同时,对规范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新的资产减值准则缺陷也很快被发现出来并被一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加以利用。要想做到使一些别有用心者无漏洞可钻,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笔者在此仅凭浅薄的学识提一点建议。3.1针对准则自身方面的建议没有完善的制度和准则,制度和准则都是在不断的发现自身缺陷又不断的改进过程逐步提高其实用性的,资产减值准则也不例外。针对上述的新资产减值准则的缺点,我认为至少应该做以下改进:3.1.1提高判断准确性我们知道,新准则在许多需要会计人员做出判断的时候,都是给出一些定性的判断标准,而在量上面很少有具体标准。比如像资产是否发生减值的判断等,都需要会计人员主观去判断,而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经历以及职业判断能力的强弱都会影响其作出正确的选择,这就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埋下了隐患。如果新准则能够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资产相应做出一定的在量上面的计提和判定标准,不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非常大的作用,而且还使得会计人员的工作更加轻松,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3.1.2更加注重细节这里主要是针对新准则对一些短期性资产的减值准备没有做到规范化而言的。具体说来,就是资产减值准则不能只专注于某些比较重要的长期资产,而忽视了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同样重要的短期资产。像对于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的规定,相对于旧准则而言,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一些不法分子仍然可以利用这些准备来粉饰公司利润。如果新准则在这方面能够做到更加具体、全面的话,上市公司期望通过资产减值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将得到很大限制,会计信息质量自然会得到提高。3.1.3准则制定者应当审时度势作为一个市场行为准则的制定者,应该要做到从实际中去发现问题,而不是始终在理论上改来改去。制度和理论都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准则的制定者明白现有准则存在的问题、在市场上的具体表现,才能对症下药。另外,我认为,目前我国一些准则的制定者有意使中国的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靠近,这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我国独有的经济体制。因此,我认为准则的制定者们应该大量关注上市公司的行为,着重分析他们在什么地方钻了现有准则的空子,然后再联系相关的理论,这样才能制定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准则。3.2针对相关人员素质方面的建议制度是用来约束人的行为的,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行为素质足够高,会自觉做出合法、合理的事情,那是不需要制度去约束的。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信息使用这利益方面,人的素质,同样重要。3.2.1对企业管理者的建议管理者也是企业做出某项工作的决策者,因此管理者的道德底线、处事能力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发展潜力。由于管理者决策的权力以及为了谋取自身报酬的最大化,使得他们在很多上市公司造假、舞弊案中担任了主使者的角色。他们为了吸引投资者,极力粉饰公司盈余,亲自或指使下属改变会计信息,影响潜在投资者决策,也影响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要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要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职业道德,要让他们明白,创新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正途。3.2.2对上市公司财务人员的建议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除了具有清晰的会计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财务人员作为直接面对准则处理自身工作的一线人员,他们的职业判断力往往会影响一个企业的决策。因此,应从多方式、多方面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以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判断能力,胜任当前形势下的财务工作,为准则的全面实施提供人力资源基础,才能使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在我国更好的推行。3.3针对社会环境方面的建议一个社会良好的风气影响着每一个企业的行为,像德国、日本等国,之所以会计造假比较少,是因为具有良好的社会风气。然而,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是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制度的保障的。3.3.1加强对上市公司对外会计信息的审计和监督力度严格的制度是信息可靠的保证,我们应充分发挥政府审计的职能,对信息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资产减值准备通常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依据有关因素做出的估计,存在较大的利润调节空间,发生错报的风险较大。因此应作为监督的重点。3.3.2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为了保证政策能得到有效执行,在制定资产减值准则的同时,还应强化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处罚要具体到人,建立民事赔偿制度;还应制定相应的罚则,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对那些具有不法思想的上市公司管理者以警戒,使他们意识到,创新、改革才是企业做大做强之道,而不是依靠盈余管理来调节企业利润,改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3.3.3完善审计市场完善我国的审计市场,加强对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建设,明确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提高审计质量,通过利用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职能,从外部环境上对准则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经验和专业判断,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如有必要应当利用专家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披露是否充分,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广大的投资者的利益不受侵害。。一个国家的市场环境的好坏、信息质量的高低,是不可能通过个别准则的颁布或者几个专家的建议就能解决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彻底净化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必须要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笔者认为,根源就在于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缺乏一个科学的认识、一个正确的观念:即认为人们可以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中受益。然而,事实情况是,人们可以从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行为中获益,这是人们应树立的,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一种应有的科学的观念。总之,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我国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环境越来越规范,加之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将为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参考文献[1]程仲明,王海兵,2008:《准则变化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的影响》,《会计之友》,第5期:P29~30。[2]郭莲丽,张华伦,2009:《资产减值准备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特区经济》,第1期:P126~129。[3]胡莺,2004:《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和盈余管理研究》,复旦大学。[4]黄婷晖,2002:《对ST、PT公司执行资产减值准备政策的实证研究》,《第一届实证会计研》。[5]金未,2008:《相关性与真实性的博弈——资产减值会计现状、矛盾及其走向》,《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9期:P74~79。[6]李成艾,刘翼鹏,2008:《新准则下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研究》,《会计之友》,第7期:P79~80。[7]李增泉,2001:《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的实证研究》,《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第4期:P25~31。[8]沈烈,张西平,2007:《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会计研究》,第3期:P52~58。[9]王文辉.2005:《中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复旦大学。[10]王跃堂,孙铮,陈世敏,2001:《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一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第7期:P17。[11]薛爽,田立新,任帅,2006:《八项计提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第2:P14~19。[12]于李胜,2007:《盈余管理动机、信息质量与政府监管会计研究》,第9期:P42~49。[13]赵春光,2006:《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论<资产减值>准则的政策涵义》,《会计研究》,第3期:P11~17。[14]张俊民,牛建军,2007:《预亏公司减值准备会计政策选择实证研究》,《中国会计国际化专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P316~329。[15]张相辉,张相丽,2005:《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第10期:P26~28。[16]祝焰,顾伟敏,2007:《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动因实证研究》,《武汉大学学报》,第9期:P636~641。[17]Ball,Ray.,andShivakumar,L..2006:Theroleofaccrualsinasymmetricallytimelygainandlossrecognition[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P207~242.[18]Francis.J.,Hanna.J.D,Vincent.L2006:CausesandEffectsofDiscretionaryAssetWrite-offs[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P117~134.[19]JutlaD.Making,2009,“BusinessSenseofElectronicCommenceIEEEComputer.”,P11.[20]Zucca、LindaJ.、DavidR.Campbell,2007:Acloserlookatdiscretionarywritedownsofimpairedassets.AccountingHorizon,P30~41.致谢时光飞逝,几年的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感慨颇多,在江西财经大学生活的这五年,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五年,可以说这五年决定了我今后的道路和生活,是我人生最珍贵的五年。首先,我要感谢的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贺三宝老师。这篇文章顺利的完成,离不开贺老师的悉心教诲,无论是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收集、大纲的拟定还是文章的修改观点和结构安排,都得益于贺老师的启示和指导。贺老师传授给我的不仅仅是学问,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让我永生难忘!总之,贺老师的为人品格和治学风范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此特向他其次,我要感谢会计学院的所有老师,他们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和为人风范深深影响我、激励我,使我顺利的完成学业。老师们对我的苦心教诲和培养,让我取得巨大的进步。老师们严谨的治学精神、高尚的师德以及对我生活的帮助、开导将令我记忆终生。再次,我要感谢我们班上的所有兄弟姐妹,大家给我的关怀和照顾,让我感激,伴我成长。还有我的家人,正是因为有他们的支持才能有我的今天。最后,深切感谢所有辛苦评阅拙文的专家和答辩的教授们!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基于PIC16F877单片机的莫尔斯码自动译码系统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制器在工业电阻炉上的应用研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HYPERLINK"/detail.htm?3665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