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1第一章总论一、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1.项目名称: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原种扩繁基地建设2.建设性质:改扩建3.建设地点:##市##区##市农科所内4.建设单位:##市农业科学研究所5.法人代表:6.技术负责人:##市农科所油菜室主任,研究员)7.项目主管部门:##省农业厅二、建设规模新建原原种繁殖网室30个(面积6000m2),原种繁殖隔离基地40亩(其中不育系繁殖面积35亩,恢复系繁殖面积5亩),新建质检挂藏楼一幢,建筑面积252m2,配套购置仪器设备7台套。三、建设内容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原原种繁殖网室的网室框架;原种繁殖隔离基地的排灌沟渠及田间道路硬化;质检挂藏室土建工程;与项目配套添购的仪器设备。四、项目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83.8万元(土建工程133.0万元,仪器设备50.8万元),其它费用9.2万元,预备费7.0万元。五、资金筹措项目资金筹措方案为:申请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50万元,单位自筹资金50万元。六、投资使用计划本项目建设工期为一年,2008年1月开工建设,至2008年12月底全部建成投用,故资金使用不分年度。七、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一年,即从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八、项目效益本项目实施后,项目单位正常年份可获利24.2万元,该部分所得将可继续用于油菜育种研究工作,以保持其在油菜研究中的优势地位。项目的经济效益良好。九、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2.##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计划;3.《##市统计年鉴》(2006);4.其它相关技术经济资料。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背景植物油消费量及油菜种植面积的持续增长直接促进了油菜良种的需求。为此,根据《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的有关内容、国家对加快农业良种繁育进程的有关政策,##市农科所为省内一流的从事双低杂交油菜研发的科研单位,拟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赣两优二号”油菜原原种繁育面积,申报建设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赣两优二号”原原种扩繁基地项目。我国是植物油及其油料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产量及消费量分别占世界的10%左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的生产和消费量都有了明显增长,每年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从80年代初的2.2公斤提高到现在的16公斤。2005年,我国油料产量为2805万吨,食用油进口量为541万吨。油菜是我国普遍种植的重要油料作物,与大豆、花生一起,构成了我国油料作物的主体。此外,油菜既是含油率比较高的油料作物,也是饲料作物,发展油菜生产是增加植物油和饲料供给的最佳途径之一。当前,我国植物油产量稳定在830万吨左右,但与消费需求相比,每年仍有600万吨以上的缺口。发展油料作物的种植业,应用优良品种,提高植物油的产量和品质是我国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2004年长江流域的油菜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80%以上,总产占全国83.16%。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开发潜力最大的油菜生产带,其产业具有非常鲜明的区域优势。国家实施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带已有多年,取得了较大进展,稳定了油菜生产,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油菜产业的发展,将有利于形成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是我国较早开展油菜育种的单位,研究条件和水平位居全省首位,自1970年以来一直承担着省内油菜方面的重点研究课题,在育种和栽培方面有10多项研究成果,特别是“九五”育成省内第一个双低半冬性甘蓝型油菜三系杂交品种“赣油14号”,填补了省内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空白,种植面积已达120万公顷,1998年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开始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十五”期间又育成了国内第一个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两优586”,2001年3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并被农业部确定为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带主推品种,现已成为##、安徽、湖北、湖南省的主栽品种,至2006年累计推广面积177.8多万公顷,新增经济效益33亿余元。“两优586”2004年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蓝型两系杂交油菜异地制种技术研究”2007年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继“两优586”之后,又培育出比“两优586”增产10%以上的双低两系杂交油菜品种“赣两优二号”(两优589),同时还培育出了一系列高含油量的甘蓝型黄籽两系杂交油菜新组合。生态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赣两优二号”,是##市农科所利用生态雄性不育两用系26S与优质恢复系C189育成的甘蓝型中熟偏早的高产、优质(芥酸0.3%,硫甙28.7μmol/g)、含油量40.7%、抗(耐)病的两系杂交油菜品种,于2006年3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4月通过省级鉴定。“十五”国家“863”计划、省科技重点攻关计划项目重大科技成果,达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2007年列入##省科技厅重点成果推广应用项目。“赣两优二号”2003-2004年度##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37.69kg,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0.33%,增产达显著水平;2004-2005年度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36.89kg,比“中油杂2号”增产11.76%,增产达显著水平,菌核发病率9.5%,病指3.78。近几年,该品种已在##、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试种示范推广,种植农户普遍反映,“赣两优二号”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耐)病性较好,生长势强,抗倒性较强。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满足市场要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需要我国是油菜生产大国,也是油菜产品消费大国。油菜作为满足食用油和饲料用蛋白质需求最重要的油料作物,提供我国国民60%左右的食用油份额;菜籽蛋白质含量高达40%左右,是极具开发潜力的畜禽蛋白质饲料资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对优质油脂和饲料用蛋白质的需求量稳步增长,现有的油料作物生产能力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可以认为,优质植物食用油及系列产品和饲料用蛋白质是21世纪我国最紧缺的大宗农产品,大力发展优质油菜是缓解乃至解决这一供需矛盾的最有效措施。2.国家发展双低油菜优质区域规划的需要国家确定建设的长江流域双低优质油菜带,已实施多年,取得了较大进展。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主产区,也是世界最大的油菜集中产区,全流域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公里,涉及沪、浙、苏、皖、鄂、赣、湘、川、黔、滇、渝等省(市)和河南信阳地区,油菜播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85%以上。长江流域冬季农业资源丰富,是我国“双低”油菜优势产区,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省2005年油菜播种面积为814万亩,双低品种为412万亩,双低品种发展的空间较大。3.发展油菜、地位重要油菜生产适应性广、茬口灵活,具有养地作用,在长江流域以稻田为主体的耕作制度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水稻实行水旱轮作,既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又可减轻稻田的次生潜育化,提高水稻产量。尤其是油菜的成熟期比小麦早,在三熟制地区和两熟制地区均可栽培。另外,油菜产业的发展能推动养殖业、养蜂业、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油菜产业的发展,将有利于形成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经成为WTO正式成员,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入世给中国油菜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使我国油菜产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农业贸易的交流与合作。为此,必须显著增强我国油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有效地保护国内市场,逐步开拓国际市场。第三章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一、建设单位的名称、性质及法人代表情况1.建设单位的名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单位性质: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3.法人代表情况:高海军,42岁,学士,高级农艺师,现任##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该同志长期从事科研管理及农业科技成果开发工作,参与或主持的农业科研及成果开发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在农业科研及成果开发方面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二、单位发展简介、主要业务范围和业务能力##市农科所成立于1949年,为副县级全额拔款事业单位,归属于自然科学研究类,全所占地面积约300亩。##市农科所下设四个专业研究室,即油菜研究室、苎麻研究室、水稻研究室、蔬菜研究室,主要从事油菜、苎麻、水稻和蔬菜的科研与开发工作,并在油菜、苎麻、水稻等作物研究上先后获得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油菜育种是我所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自1970年以来一直承担着本省重点攻关课题,2000年开始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两系杂交油菜的研究与在青海的开发应用,国科生字[2000]112号;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型授粉控制系统研究与杂交种选育,2002AA207009),在育种和栽培方面有10多项研究成果。随着杂交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我所已在省内外建立了3个制种基地,其中本省1个、外省2个,总面积达120公顷,同时还在省内外建立起了良种推广与销售网络,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育繁推一体化的产业化开发格局。目前,##市农科所正围绕“突出苎麻特色、打造油菜品牌、夯实水稻基础、做好瓜菜文章”四个研发主攻目标,不断深化内部体制改革,改变传统科研管理机制,促进多出、快出优秀成果,不断加强科研成果开发,正朝着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地市级农业科研所迈进。三、人员及其构成##市农科所现有在职人员71人。在职人员中,管理人员10人,科研技术人员46人,试验工人15人。技术人员中有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9人、中级职称人员23人、初级职称人员11人。##市农科所油菜研究室有研究员1名,副高4名,中级技术职称人员多名,技术力量强,研究工作基础扎实。项目技术负责人:刘尊文,男,研究员,农学专业,大学,省劳模,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六十年代后期从事科研生产管理任指导员;七十年代主持省科委重点项目“白菜型杂交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主持省科委重点项目“甘蓝型油菜三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主持省科委重点项目“三系法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主持省级重点攻关项目“甘蓝型油菜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九五末至十五”期间为国家“863”计划项目油菜育种主持人之一。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农科教三等奖1项,以及##市特别贡献奖。四、主要技术成果与转化能力、或专利技术及其获奖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市农科所累计获得一批国家、省(部)、市(厅)级科技成果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31项,市厅级奖励46项。近年来,##市农科所每年承担国家、省(部)、市(厅)级科研项目(课题)四十余项,并且在油菜、苎麻、水稻等作物研究上获得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在油菜方面,利用光温敏生态型不育系在国内率先成功培育出甘蓝型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两优586”。该品种2001年3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并被农业部确定为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带主推品种,现已成为##、安徽、湖北、湖南省的主栽品种,至2006年累计推广面积177.8万多公顷,新增经济效益33亿余元。“两优586”2004年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2005年度##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申请“生态型两系法杂交油菜在青海东部地区的制种技术”专利一项[申请号031552722、公开号CN1515148A];在苎麻方面,育成国内品质最好的苎麻品种“赣苎三号”,单纤维支数达2400支以上,并建成国内唯一的集保存与利用功能于一体的野生苎麻资源圃;水稻方面,利用目前分布纬度最高的东乡野生稻,成功转育出多个极具应用前景的东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五、现有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情况全所科研用地约240亩,试验地地势开阔,地面平整,土壤肥沃,无树木、建筑物遮挡,排灌系统较完善;有固定网室及大棚等设施,有种子贮藏室200平方米,晒场1000平方米。近几年来,为了改善科研硬件环境,该所还投入150余万元进行了机耕道路面硬化,进、排水渠道和田塍修缮,科研大楼装修等。1.可利用的房产科研楼:建筑面积约1000m2(其中##省苎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300m2、##市油菜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200m2);种子加工房:面积400m2;种子贮藏室:面积200m2;钢架尼龙网罩隔离网室1亩,用于油菜原原种繁殖;水稻实验楼:建筑面积300m2,包括品质分析室及人工气候室。2.可利用的设备##市农科所设有苎麻生物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及油菜生物技术市级重点实验室和人工气侯室。用于油菜科研的主要仪器设备有:台式恒温振荡器、理化干燥箱、电光分析天平、冰柜、超净工作台、高速离心机、品质分析仪、双低油菜速测仪、PCR仪、荧光成像系统、电脑三恒多用电泳仪、体视显微镜、低温冷冻箱、PH计、电热蒸馏水器、电热恒温水浴锅、数码相机等。3.可利用的辅助设施2006年新建了一间配电房,进行了电网改造,能保证科研、生产正常用电;农用拖拉机两台;种子加工设备一套;配置电脑25台组建了局域网,有助于科研人员进行科研资料的检索,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科研动态。4.技术条件情况##市农科所油菜研究室有研究员1名,副高4名,中级技术职称人员多名,技术力量强,研究工作基础扎实。##市农科所油菜研究室一直承担了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甘蓝型油菜三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甘蓝型油菜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并承担过“863”计划预研项目“两系杂交油菜的研究与在青海的开发利用”(国科生字[2000]112号)及课题“优质高效杂交油菜新型授粉系统研究及杂交种选育”(2002AA207009)。先后培育出“秀油1号”、“秀油2号”、“赣油14号”、“两优586”等一批品种。其中“赣油14号”获1998年度##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优586”通过国家审定[国审油2001007],2004年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2005年度##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863”计划课题2005年底通过国家验收;生态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赣两优二号”,2006年3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4月底通过省级鉴定,达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市农科所保存有“赣两优二号”的核心种质不育系和恢复系,亲本材料圃有生态雄性不育系材料及其它材料1096份,利用501-8S转育成新的甘蓝型黄籽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100多份。苗头新组合比“中油821”增产20%以上的6对。其中新质源两用系03N196S等与当前国内普遍应用的波里马保持系和陕2A的保持系配组,其杂一代育性恢复率100%,优势强,平均亩产185.6kg,比中油821增产29.7%。与法国的优质油菜品种沙木菜配组,其杂种平均亩产182.5kg,比中油821增产27.9%;与国内油菜品种豫油1号配组,杂交种平均亩产184.2kg,比对照种中油821增产29.4%。还有优质恢复系113份,为后续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六、资产与财务状况我所固定资产360万元。##市农科所经费来源分两部分,一部分为地方财政拨的事业费,每年约380万元左右,另一部分为科技三项经费,每年约为20多万元。资产负债表见证明材料1。第四章市场或需求预测一、国内外及本地区的供求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预测1.国内外市场前景(1)世界油菜籽生产、贸易、消费同步增长。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油菜籽生产发展很快,1979—1998年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增长了2倍多和3倍,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大豆的第二大油料作物。近五年,世界油菜籽播种为3.8亿亩左右,产量3600万吨左右,主要分布在中国、加拿大、印度、德国、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波兰和捷克等国家,这些国家油菜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世界油菜籽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近五年年均贸易量1000万吨左右,占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菜籽油、饼粕的贸易量占产量的47%。出口国家主要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盟。1996—1999年,加拿大年均出口油菜籽364.5万吨。进口国家主要在亚洲,包括中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其中日本每年进口菜籽210万吨。(2)国内植物油和饼粕需求量增长较快,市场空间大。由于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植物油和饲用饼粕的消费量大幅度增长,产需矛盾突出。1996—2000年,全国植物油消费量增加了243万吨,平均每年增加约60万吨,2004年我国食用油消费量为1380万吨以上,2005年在1470万吨以上,而当前我国食用油产量保持在830万吨左右,缺口600万吨。由于产消缺口较大,导致油料或植物油大量进口,2000年我国净进口植物油430万吨(含进口油料折油),其中进口油菜籽296.8万吨,菜籽油7.5万吨。2005年我国食用油进口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共进口食用油541万吨,同比增长69.6%。近5年来,我国饲用饼粕消费量年均增加160万吨,年均增长7%。(3)市场需求潜力大。目前我国人均植物油消费量不足16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低3.5公斤。据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近几年植物油消费增长速度综合分析,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植物油消费量还将继续保持年均增长近50万吨的水平,略低于“九五”期间的增长速度。到2007年预计全国植物油消费量将达到1600万吨,比2000年增加354万吨。油菜既是含油率比较高的油料作物,也是饲料作物,发展油菜生产是增加植物油和饲料供给的最佳途径之一。2.本地区油菜种子市场需求预测##省地处长江中游,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全国油菜面积较大的省份之一。2005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全省总人口4311.2万,其中农业人口3200.0万,占总人口的74.2%;全省有耕地面积3422万亩,可用于油菜生产的冬闲田土资源2012万亩,实际已利用的1118万亩,占可利用面积的55.6%,还有894万亩适于油菜种植的冬闲田土未被利用。国家农业部实施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带已多年,取得了较大进展。长江流域油菜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开发潜力最大的油菜生产带,其产业具有非常鲜明的区域优势。根据##市农科所多年试验示范结果,按每亩平均需“赣两优二号”种子0.20公斤计算,仅##实际已利用的田土资源就需良种2236吨,如将未被利用的冬闲田土资源全部加以利用,则每年需油菜良种4042吨。至于整个长江流域,其市场容量更加巨大。由此可见,优质油菜种子的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二、生产规模及销售的区域,以及产品的市场定位、份额与价格的分析预测项目建成后,年生产“赣两优二号”不育系原种1400公斤,“赣两优二号”恢复系原种400公斤。用这些亲本种子可安排制种266.7公顷,产优质杂交种50万kg。“赣两优二号”主要在##省及长江中游区域销售,以中、低价销售,每公斤20~24元,争取占有##份额的20%。三、生产规模的确定与市场供求关系的阐述##省有耕地面积3422万亩,可用于油菜生产的冬闲田土资源2012万亩,实际已利用的1118万亩,占可利用面积的55.6%,还有894万亩适于油菜种植的冬闲田土未被利用。按每亩平均需“赣两优二号”种子0.20公斤计算,仅##实际已利用的田土资源就需良种2236吨,按照“赣两优二号”占有##份额的20%,确定年生产“赣两优二号”不育系原种1400公斤,“赣两优二号”恢复系原种400公斤。本项目走产研相结合之路,建立完善的两系杂交油菜选育、原原种扩繁、制种、示范推广体系,突出一个科研课题开辟一个产业群体的模式,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反过来又促进科学研究的深入。项目所制亲本原种将销售给种业公司,再由种业公司分发给基地农户种植制种,过程中农科所还将负责为基地农户提供技术支持,最后制成杂交种子销售给农户,形成种业集团、科研、农户的生产模式,以种业公司为龙头,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农业专业化生产为基础,以经济合作形式将杂交制种、生产商品种的加工、销售联为一体,形成产、供、销一条龙。通过基地建设,使生产规模化,提高公司与农民的双方利益。四、市场竞争力或优势,以及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预测与对策“赣两优二号”是##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甘蓝型中熟偏早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两系杂交油菜品种,于2006年3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4月通过省级鉴定。“十五”国家“863”计划、省科技重点攻关计划科技成果,达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该品种与##或周边省份当前主栽品种比较有以下优点:1.品质优、抗逆性强据中国油料所检测中心分析“赣两优二号”芥酸含量0.3%,硫甙含量28.7umol/g,含油量40.7%,符合国家要求的双低优质标准。抗倒性、抗冻害、抗(耐)菌核病较强,菌核发病率9.5%,发病指数3.78(省级区试汇总结果)。2.产量高2003—2004年度##省油菜区域试验,“赣两优二号”平均亩产137.69kg,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0.33%,增产达显著水平;2004—2005年度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36.89kg,比“中油杂2号”增产11.76%,增产达显著水平。生产试验结果:2003—2004年平均亩产164.17kg,比中油821增产22.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4—2005年平均亩产156.9kg,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2.19%,增产达显著水平。3.适宜性广“赣两优二号”适应范围广,适宜肥力要求中等以上的水田、旱地、山区、丘陵地、平原,棉油两熟、稻油两熟的长江中游地区均可种植。由于“赣两优二号”与当前主栽品种比较有上述优点,市场竞争力强。再加上##及周边省份年油菜种植面积数千万亩,为该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市场前景广阔,因此该项目的实施风险极小。第五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一、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和依据根据现有基础条件、国家长江流域优质油菜区域规划、满足油菜良种市场需求等原则确定建设规模。建设规模确定的依据:1.《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2.国家对加快农业良种繁育进程的有关政策;3.市场需求。二、建设规模1.在原规模上新建原原种繁殖网室30个,每个繁殖网室200m2,繁殖网室总占地6000m2,建成后年产原原种300公斤;2.在原规模上新建原种繁殖隔离基地40亩,其中不育系繁殖面积35亩,恢复系繁殖面积5亩,建设内容包括隔离基地的排灌沟渠及田间道路硬化,建成后年产不育系亲本良种1400公斤、恢复系亲本原种400公斤;3.新建质检挂藏楼一幢,建筑面积252m2;4.配套购置相关仪器设备,使农科所具备进行油菜种子的芥酸、硫苷、含油量精确定量等分析能力。三、产品方案生产“赣两优二号”亲本原原种、原种。年繁殖“赣两优二号”不育系亲本原种1400公斤,恢复系亲本原种400公斤。品质达到“双低”,芥酸含量小于1%,硫甙含量小于30umol/g,含水量小于9%。第六章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一、选址的原则和要求土地肥沃,水源充沛,自然隔离条件较好,技术人员便于指导和管理。二、项目建设总用地规模多少,其中生产或试验用地、建设用地及其他用地各多少项目建设总用地51亩,其中生产或试验用地50亩、建设用地一亩。农科所本身拥有240亩试验农田,是建设原种繁殖网室、原种繁殖隔离基地的最佳选址。另外,农科所办公及生活用地富余大,项目所需的质检挂藏室也在此选址建设。因此,无征地、租地问题。三、建设地点的地理位置原原种扩繁基地及原种繁殖隔离基地皆选址于##市##区农技路66号市农科所所有科研用地内,质检挂藏楼选址于##市农科所内。建设总用地面积51亩。“赣两优二号”原原种繁殖网室建于农科所东边科研试验田,不育系原种繁殖隔离基地建于农科所北边,恢复系原种繁殖隔离基地建于农科所中心地带,其东西北三向有建筑物,质检挂藏楼建于恢复系原种繁殖隔离基地东边(见附件5)。四、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基础设施、能源、交通、通讯、环境等条件的现况及与拟建项目的符合性论证##市##区地处赣西,全市的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3º54′—114º37′,北纬27º33′—28º05′间,东西长最大值为68公里,南北宽最大值58公里,总面积2550.26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2平方公里。距省会南昌210公里,距湖南长沙约200公里。地点位置紧靠320国道、沪昆高速、昌萍省道,离##火车站5公里,所内有程控电话和传真,所旁建有“中国移动”基站,通讯条件畅通。市供电局为本所安装有专线,电力资源丰富。该地民风纯朴,社会经济条件较好。原良种繁育基地土力较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产;距河流上游不远有一中型水库,拦河渠系配套完整,水质清洁,水源充沛。基础设施条件完全能满足本项目生产需要。五、建设地点主要资源、基础设施条件的供需平衡测算##市农科所位于##市##区东郊厚田,东南邻下浦街道高产农田,北界浙赣铁路,西接市区,距离市区直线距离不到2公里,有专用公路直达市区,交通运输相当便捷。本所供电电源引自##市东山变电站35KV架空线路,距农科所约1公里。市供电局为本所安装有专线,电力资源丰富。所内有程控电话和传真,所旁建有“中国移动”基站,通讯条件发达。土壤资源:##市农科所试验农田区是由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地层,经近代河流冲击物母质发展而成的潴育型水稻土,下伏较厚土层,保水保肥较好,土力较肥沃。原良种繁育基地水源充沛,排灌方便。农科所原生活办公区取水水源为地下水,已有深井一口,100t水塔一座。根据##市城市发展规划,##市自来水公司敷设的城市自来水管网已至农科所周边,近期农科所将向市自来水公司增容,由市政管网供应所内生活用水。本项目实施后,室内生产用水增量很少,生活用水不需增加,现有供水系统完全能满足本项目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六、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本级政府对农业项目一贯大力支持,政策上有优惠,资金上有配套。自然资源优越,地力肥,水源足,水质清。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供电充足,完全能满足本项目的实施。技术资源丰富。##市农科所油菜研究室有研究员1名,副高4名,中级技术职称人员多名,技术力量强,研究工作基础扎实。##市农科所油菜研究室先后承担了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甘蓝型油菜三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甘蓝型油菜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863”计划预研项目“两系杂交油菜的研究与在青海的开发利用”(国科生字[2000]112号)及课题“优质高效杂交油菜新型授粉系统研究及杂交种选育”[2002AA207009]。育成了“秀油1号”、“秀油2号”、“赣油14号”、“两优586”等品种。其中“赣油14号”获1998年度##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优586”通过国家审定[国审油2001007],2004年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2005年度##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863”计划课题2005年底通过国家验收;生态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赣两优二号”,2006年3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4月底通过省级鉴定,达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市农科所保存有“赣两优二号”的核心种质不育系和恢复系,亲本材料圃有生态雄性不育系材料及其它材料1096份,利用501-8S转育成新的甘蓝型黄籽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100多份。苗头新组合比“中油821”增产20%以上的6对。其中新质源两用系03N196S等与当前国内普遍应用的波里马保持系和陕2A的保持系配组,其杂一代育性恢复率100%,优势强,平均亩产185.6kg,比中油821增产29.7%。还有优质恢复系113份,为后续新组合选配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在油菜研发基础设施方面,本所具有油菜试验基地,种子加工和贮藏设备设施,以及保证科研需要的网室和基本的油菜品质分析仪器。另外,本所现已建立起一个以##省为重点,辐射湖南、湖北、安徽等长江流域油菜主产省,油菜新品种示范推广网络,依托当地县(市)农技推广和种子经营部门,采取签订协议,委托县(市)区域独家代理推广等形式,广泛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新品种示范推广体系,为今后“赣两优二号”大面积推广打下了基础。“赣两优二号”,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耐)病性较好,生长势强,抗倒性较强,深受广大种植农户欢迎,市场竞争力强,应用前景广阔。七、项目与当地环境的互协性分析项目实施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反而对农业产出和生态环境带来有利影响,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土壤有机质平衡比率等。##市农科所地处##市东郊,距市区2公里,区域环境容量较大。亲本繁殖基地和制种基地的选取均为农田,繁育本身即为对环境要求较高的生态农业工程,项目基地建设不会改变当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状况。而且,随着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的不断深入,农田建设的完善,对周边生态环境还能起到较好的治理作用。八、项目地址的区域位置图和现状图见附件5。第七章工艺(农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一、工艺技术方案本工艺技术方案为本所自创。技术先进,成熟可靠,经济实用。“赣两优二号”自开始研究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现已初步形成了自原原种至制种全过程的南繁北制——繁殖制种体系。体系的运作及构成如下:##市农科所建有一定规模的原原种、原种繁育基地,所得原种即“赣两优二号”不育系和恢复系种子;运至青海,通过青海省农科院再在青海省海东地区进行大面积的田间制种,所得即为可直接提供给农户种植的两系法杂交油菜“赣两优二号”种子。##市农科所与青海省农科院已有多年的合作关系,且合作较为成功。本项目仍然将沿用这一繁育原种体系。保纯繁殖两系杂交油菜“赣两优二号”油菜制种工艺与其它“双低”杂交优质油菜制种工艺大同小异,均是由育种单位繁殖出亲本原种后交由制种基地生产出广大农户播种的优质杂交油菜种子。保纯繁殖“赣两优二号”的制种工艺为:亲本圃亲本圃原原种原种赣两优二号种子提纯复壮保纯繁殖父母本杂交核心种质裁保纯繁殖1.亲本原原种繁殖工艺(1)亲本原原种繁殖工艺见框图:成对鉴定成对鉴定分株系繁殖核心种质亲本原原种检验入库即由育种单位在田间通过对油菜单株成对鉴定后,将优良单株在网室或温室内分株系繁殖,鉴定合格后分系收获即得核心种质,再将核心种质繁殖得到亲本原原种。(2)繁殖技术要点①繁殖区的隔离方法。隔离方法有空间隔离、时间隔离、屏障隔离。在隔离区的田间周围一定范围内不能种植会引起生物学混杂的十字花科作物,称为空间隔离;把隔离区油菜的播种期和区外正常油菜或十字花科蔬菜的播种期错开,以达到花期错开进行隔离的目的,称为时间隔离;屏障隔离,如套袋隔离、纱罩隔离、网室隔离、温室隔离等。②繁殖制种地的选择。要注意选择土壤肥沃、肥力均匀、旱涝保收、畜禽不易危害的田块;选择2—3年没有种过油菜或其它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块,避免上年落地种子重新发芽而造成混杂,减少菌核病的发生。另外还要严格种子质量管理,做好分期去杂等工作,以确保种子的纯度。2.亲本原种繁殖工艺(1)亲本原种繁殖工艺见框图:亲本原原种亲本原原种选地育苗移栽去杂去劣收获亲本原种将制得的亲本原原种,设不育系、恢复系两个繁殖区,两区要距离1000m以上,在选择的地块上进行育苗,苗期一到,即移栽到已具备隔离条件的繁殖区。去杂去劣贯穿于苗期、移栽、花期、收获、脱粒等各个环节,待充分成熟后进行收获、脱粒、晒干,即得到亲本(不育系和恢复系),经包装、挂上标签备用。(2)繁殖技术要点:①选择苗地时,要选苗床肥力好,灌溉方便,且三年没种过油菜及其它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地,以防止自生植株。苗床最好选用水田,以避免稆生油菜。播前半月最好喷施除草剂,苗床要防蚜虫,防旱保苗,防杂去劣。②隔离和移栽。不育系的繁殖区隔离条件要求严格,在1000米内不能种植其它油菜品种和白菜、芥菜等十字花科作物,以免生物学混杂。一定要让母本充分成熟才能收获,脱粒后要充分晒干,种子含水量不得超过8.5—9%。二、设备选型##市农科所现有用于油菜科研的主要仪器设备:台式恒温振荡器、理化干燥箱、电光分析天平、冰柜、超净工作台、高速离心机、品质分析仪、双低油菜速测仪、PCR仪、荧光成像系统、电脑三恒多用电泳仪、体视显微镜、低温冷冻箱、PH计、电热蒸馏水器、电热恒温水浴锅、数码相机等。主要仪器设备明细表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台)使用状况台式恒温振荡器THZ—92C1在用理化干燥箱LG—501在用电光分析天平TG328B1在用离心机LG16—W1在用eppendorf5804R1在用超净工作台SWCJ—B2在用品质分析仪IM91001在用GeneAmpPCR仪PCR27001在用萤光成像系统FSUV1在用THONGLEE冰箱1在用体视显微镜XTT1在用电脑三恒多用电泳仪DYY—121在用自动三重纯水蒸馏器SZ—971在用OLYMPUS显微镜CK401在用优质油菜速测仪NYDL—20001在用索尼数码相机W301在用低温冷冻箱—40℃RSU—L2001在用PH计PHS—251在用电热蒸馏水器5升/时1在用质检挂藏室考虑其种子检测、实验研究等功能,需在原有硬件设施基础上增购部分必需的仪器设备,以保证完善的种子检测手段和先进的实验研究硬件。拟购置的仪器设备详见下表:第八章项目建设方案与建设内容一、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项目建设以中央有关“三农”政策和国家关于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导思想,以服务“三农”、加快农业良种繁育为原则。二、项目建设目标产品规模目标及技术目标:“赣两优二号”原原种繁殖网室30个,每个繁殖网室200平方米,繁殖网室总面积6000m2,年繁殖原原种300公斤;原种繁殖隔离基地40亩,其中不育系繁殖面积35亩,恢复系繁殖面积5亩,年产不育系亲本原种1400公斤、恢复系亲本原种400公斤。质量要求达到“双低”,芥酸含量小于1%,硫甙含量小于30umol/g,含水量小于9%。管理目标达优质工程。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扩大油菜优良品种的制种面积,提高双低油菜的种植普及率。同时,借助油菜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养殖业、养蜂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进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三、项目建设的总体思路、总体规划布局及其依据和理由项目建设的总体思路:项目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加快良种发展步伐,遵照“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总体思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为总体目标,围绕种业工程,加强良种基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项目建设的总体规划布局:“赣两优二号”原原种繁殖网室建于农科所东边科研试验田,不育系原种繁殖隔离基地建于农科所北边,恢复系原种繁殖隔离基地建于农科所中心,其东西北三向有建筑物,质检挂藏楼建于恢复系原种繁殖隔离基地东边。总平面图见附件5。总体思路、总体规划布局的依据和理由:1.《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2.国家对加快农业良种繁育进程的有关政策;3.项目建设的规模和内容及技术要求。四、建设内容1.土建工程质检挂藏室:新建油菜种子质检挂藏楼一栋,用于品质检测及种子挂藏。采用砖混结构,共二层,平面尺寸为6m×21m,建筑面积252m2,土建工程需投资24.0万元。2.田间工程(1)繁殖网室在农科所所属试验田中,选择条件较好的田地,建设原原种繁殖网室6000m2。繁殖网室采用钢筋混凝土柱,装配式镀锌钢管架,柱高2.5m,间距为3m,跨度为14m;网室上覆70目尼龙网。网室按200m2/个,共新建网室30个,总面积6000m2。平均每个网室投资2.9万元,需投资87.0万元。(2)原种繁殖隔离基地建设扩建原种繁殖隔离基地40亩,其中不育系繁殖面积35亩,恢复系繁殖面积5亩。完善基地的排灌渠系及田间道路,主要工程内容为新建灌溉沟渠2400m,田间道路硬化1800m2。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及项目单位条件,原种繁殖的隔离技术主要采用空间隔离及时间隔离。3.仪器设备购置拟购置的仪器设备详见下表:第九章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一、环境保护1.区域环境现状分析##市农科所地处##市东郊,距市区2公里,其东、北、南面均为大片良田,西面为##麻纺集团(地处袁家河下游),从整体分析,该区域工业企业生产污染源的控制情况较好,农田经多年渠系配套工程建设,大大提高了抗旱防涝能力,对改善生态环境有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区域环境容量较大。2.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建设方案采取“公司+农户”农业产业化形式,亲本繁殖基地和制种基地的选取均为农田,繁育本身即为对环境要求较高的生态农业工程,项目基地建设不会改变当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状况。而且,随着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的不断深入,农田建设的完善,对周边生态环境还能起到较好的治理作用。在##市农科所内的种子中转储存、包装、检测等生产设施,不会有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但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粉尘污染。另外,实验研究中使用的化学药剂如处理不当,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3.防止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1)加强仓库进出时的文明装卸,尽量减少灰尘气扬;(2)选用低压布袋滤尘器一台,在种子精选、包装等生产过程中收集灰尘,减少粉尘对环境的污染;(3)加强实验药品、制剂的管理使用;(4)制种基地选取应以农业生产环境质量作为首要指标,保证土壤、灌溉水无有毒有害污染源污染;(5)根据农科所现有功能分区情况,在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强绿化,美化环境。二、安全生产1.设计依据:劳字(1998)48号文《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工卫生监督暂行规定》;《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9—83)。2.根据本项目生产性质和国家有关规范和法规,对每个工种的生产流程安排职工作业,生产管理人员均配备工作服和劳保用品,各种电器设备传动部分均设置防护罩和接地装置,动力合闸处,有毒药品存放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注重运输、生产设备的清洗卫生,防止器械混杂,确保种子纯度。
第十章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一、项目实施组织管理1.项目管理机构与职能分工在项目实施期间成立以所领导、专家和财务管理人员组成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高海军所长任组长,油菜研究室主任刘尊文任副组长及技术负责人;对项目领导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确定责任,制定相关的技术和工作实施方案,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项目建设进展。(1)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双低油菜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标制、工程监理制,严格按项目程序进行,严把质量关,把该项目建成高质量、高标准,具有一流水平的科研及繁育种基地。(2)财务管理和物资采购管理项目建设资金由##市农科所设专户、专人管理。根据项目实施建设进度,制定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对资金的使用情况由项目主管部门进行监督,并在建设中期和竣工验收时进行财务审计,确保专款专用,同时做好配套资金的落实工作。2.项目实施各阶段的管理方案和措施组织有关专业技术和工程技术人员精心、高质量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通过审批后,委托有资质的建筑设计院进行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建立健全严格的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管理要求,搞好立项、实施、竣工结算、决算、固定资产移交、运行各阶段的检查监督,实行报账提款制度,专款专用,用足用好项目开发资金。项目实施各阶段的管理责任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层层落实,确保项目顺利实施。3.工程招投标方案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定,项目建设田间工程、土建工程和仪器设备的购置按政策标准进行招投标。依法签订合同,明确质量要求和违约责任,严禁工程转包、支解发包,保证建设内容、规模、标准质量达标,并建立完整的项目建设档案。二、项目建成后运行管理1.运行管理##市农科所目前已有一套完整的科研活动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如:岗位聘任制、课题主持人负责制等。本项目建成后的运营采用课题主持人负责制,由刘尊文研究员任总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项目的运行实施。本项目设定岗位16个,其中科研开发人员8人,管理人员2人,技术工人6人。全部人员在所内竞争上岗或在该所下岗职工中选拔,按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用双向选择,通过民主评议及业务考核,择优录用,不另向社会招聘。2.运行管理机制方案设计本项目建成后的运营采用课题主持人负责制,并制订一套严格的原原种繁殖基地的管理办法,实行以岗定人,以人定责,加强工作业绩考核。3.运行经费的解决方案多渠道筹措经费,多方争取科研课题,充分发挥基本建设项目平台建设的作用。本项目实施后,项目单位正常年份可获利24.2万元,该部分所得将可继续用于油菜育种研究及原原种扩繁基地运行,以保持其在油菜研究中的优势地位。三、项目实施进度1.项目建设期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具体建设实施方案初步设想如下表。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一、投资估算1.投资估算内容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依据《农业部关于印发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的要求,按规定建设内容及有关建设标准或规范进行。项目投资估算范围包括双低油菜原原种扩繁基地、原种繁育隔离基地、质检挂藏楼的土建工程和与之配套的仪器设备购置费用,以及因项目建设而产生的其它费用。2.投资估算编制说明(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其他相关资料。3.投资估算表经估算,项目工程费用为183.8万元,详见下表:其他费用及预备费估算:其他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勘察设计费、工程监理费、建设单位管理费等。本项目不新征土地,未发生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用。(1)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工程费用的1%计列,为2.0万元;(2)工程监理费按工程费用的1%计列,为2.0万元;(3)勘察设计费按国家计委、建设部《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计取,为3.7万元;(4)前期工作费按同类项目发生费用类比计取为1.5万元;(5)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不列;(6)预备费只计基本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按工程费用与其他费用之和的3.5%计取,为7.0万元,涨价预备费不列。经估算,项目其它费用总额为9.2万元,预备费7.0万元。估算总投资:经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为2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83.8万元(土建工程费用133.0万元,仪器设备购置费50.8万元),其他费用9.2万元,预备费7.0万元。4.投资结构性分析土建工程费用13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6.5%;仪器设备购置费50.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4%;其他费用和预备费1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二、资金来源本项目资金筹措方案为:1.申请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2.地方财政配套资金50万元。3.单位自筹资金50万元。三、资金运用依据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资金运用,用款计划与资金来源相适应,严格财务制度管理,专款专用,不超额使用。第十二章经济、社会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分析的依据(1)本项目属农业种植业,按《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有关参数,融资前税前财务基准收益率取6%,资本金财务基准收益率取8%;(2)项目单位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免收营业税;项目盈利所得将全部投入科研,以生产养科研,故不缴纳所得税;(3)项目计算期取12年,其中建设期1年;(4)按项目的资金筹措方案,无债务资金。二、生产总成本的汇集1.总成本费用(1)外购原材料及燃料动力费用项目外购原材料主要为油菜繁殖所需的有机复合肥及生物农药。繁殖原原种的物料投入约合2500元/亩,繁殖不育系、恢复系原种的物料投入约合2000元/亩。据此估算,项目外购原材料费用约为10.5万元/年。外购燃料及动力主要为水、电,估算项目外购燃料动力支出约为1.0万元/年。(2)工资及福利费项目新增油菜繁育面积50亩,其管护拟聘用农工,按平均每亩繁育基地需支出管护费用500元计,农工支出为2.5万元/年。本项目拟新增技术人员4人,负责在项目负责专家的领导下指导农工的生产。新增技术人员年薪按1.5万元/人计,福利费按14%提取,新增工资福利6.84万元。(3)折旧及摊销项目投资形成递延资产9.2万元,递延资产分5年摊销,不留残值。项目形成固定资产190.8万元,其中建筑工程80.97万元,机器设备109.83万元。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折旧,建筑工程的折旧年限取15年,残值率为10%,机器设备的折旧年限取10年,残值率为10%。(4)修理费用估算运营期内各项设施设备的平均维护费用为2万元/年。(5)利息支出本项目无长期贷款,故利息支出主要为流动资金借款利息。估算运营期内利息支出总额为9.62万元,平均0.87万元/年。(6)其它费用其它费用包括其它制造费用、其它管理费用及其它销售费用。项目其它制造费用主要为油菜繁育过程中的其它生产性支出,约为3万元/年;其它管理费用包括差旅费、办公费用等,约为2万元/年;其它销售费用主要为原种售出后,向杂交良种繁育者提供技术支持和其它技术服务的费用,这部分服务内容已包含在原种销售价格内,约为2.5万元/年。(7)估算总成本估算正常年总成本费用为47.8万元,项目运营期内平均总成本费用为45.9万元/年,详见附表的“总成本费用估算表”。2.经营成本项目经营成本包括外购原材料及燃料动力费用、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其它费用,为30.34万元/年。三、项目盈利能力1.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和附加本项目建成后,年可繁育“赣两优二号”原原种300公斤,再以原原种繁殖不育系原种1400公斤、恢复系原种400公斤,所得原种销售给种业公司用于制成杂交良种。按油菜原种近年来的需求状况及##市农科所与种业公司往年签订的销售合同,项目运营期内原种的销售价格按平均400元/公斤,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2.0万元。按国家相关政策,项目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无销售税金。2.盈利能力分析正常年(第2年)项目销售收入72.0万元,总成本47.8万元,可实现利润总额24.2万元。正常年的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皆为12.1%。对项目投资的盈利能力作动态分析,分析结果如下:项目投资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16.76%项目投资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16.76%项目投资税前财务净现值(ic=8%):130.08万元项目投资税后财务净现值(ic=8%):130.08万元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6.1年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7.25年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17.54%资本金财务净现值(ic=8%):100.29万元总投资收益率:12.7%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13.05%资产负债率(第2年):5.65%四、借款偿还能力本项目无银行贷款,不作还款能力分析。五、不确定性分析1.盈亏平衡点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可以用项目的计划销售量完成率表示。项目的盈亏平衡点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2.抗风险能力分析为考察项目抗风险能力,进行敏感性分析。当项目总投资、销售收入及经营成本发生变化时,项目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由以上分析可见,当项目总投资、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变化率达到20%时,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最低也达8.02%,大于设定的6%的基准收益率,经济效益依然良好,其财务抗风险能力是很强的,说明项目在财务上完全可行。六、社会效益分析长江流域油菜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开发潜力最大的油菜生产带,国家在长江发展双低油菜,即可稳定油菜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可推动养殖业、养蜂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意义,该项目的实施可有效地促进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产业带的建设和发展。七、生态效益在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强绿化,美化环境;油菜生产适应性广、茬口灵活,与水稻实行水旱轮作,既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又可减轻稻田的次生潜育化;“赣两优二号”生长势强,适应性广,在丘陵山地均可种植,可养地固土、减少水土流失。
第十三章结论和建议一、综合评价1、本项目符合国家对加快农业良种繁育进程的有关政策,配合了国家农业部实施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带产业化开发战略。本项目产品——“赣两优二号”两系杂交油菜选育研究成果居全国领先地位,并引起省科技厅、农业厅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赣两优二号”2006年3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4月底通过省级鉴定,达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2007年列入##省科技厅重点成果推广应用项目,已进入大面积推广。2、##市农科所油菜研究室利用自身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优势建设该项目,对改良##省及周边地位的油菜品种,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将起到推动作用。3、##市农科所双低油菜新品种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规模是根据##省和周边地区的油菜种植的现状以及油菜种子销售情况确定的。该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带动##省及周边地区油菜的生产,提高油菜的产量及品质,并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制种及种植农户的经济收入。4、项目的建设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项目的经济指标是可行的。二、问题与建议该项目的建成和使用,对促进我国优质油菜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迎接国际市场的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项目设计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组织管理措施有力,效益大、风险小,建议上级对该项目予以扶持,尽快组织实施。目录TOC\o"1-2"\h\u253321总论 1311911.1项目概况 1317891.2建设单位概况 3162241.3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331123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22592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426521.6可行性研究范围 5265791.7结论与建议 665262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9302042.1项目区基本状况 9237942.2项目背景 1132747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265903市场分析 14297233.1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 1479553.2市场供求现状 1669963.3目标市场定位 17108883.4市场竞争力分析
17160544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1950564.1选址原则 1969314.2项目选址 19544.3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19297334.4建设条件 20123545主要功能和建设规模 22282555.1主要功能 22281835.2建设规模及内容 26195696工程建设方案 27137726.1设计依据 27219396.2物流空间布局的要求 27262516.3空间布局原则 2853886.4总体布局 2936766.5工程建设方案 30235856.6给水工程 33115596.7排水工程 3553126.8电力工程 38288986.9供热工程 46314656.10电讯工程 47153607工艺技术和设备方案 51276227.1物流技术方案 5142607.2制冷工艺技术方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盟店服务合同标准文本
- 住建委合同标准文本
- 饮用水供应合同
- 出租车外包合同范例
- 网络营销保证金合同
- 加盟合同标准文本简短
- 办公大厦租赁合同标准文本
- 互动项目承包协议
- 加层建筑合同标准文本
- 专利合作合同样本
- 2025年浙江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无人机导航与通信技术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十二对脑神经的出入颅部位、分布、损伤表现汇总表
-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第四课书面作业设计样例(第3-4周)
- GB∕T 17626.5-201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 《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培训结业考核试题附答案
- 基于SolidWorks球阀参数化设计
- 重庆森林工程林业项目营造林检查验收办法(试行)
- 《江南园林分析》ppt课件
- 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检查表
- 土及部分岩石力学参数经验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