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110教学反思6篇_第1页
心中的110教学反思6篇_第2页
心中的110教学反思6篇_第3页
心中的110教学反思6篇_第4页
心中的110教学反思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中的110教学反思6篇心中的110教学反思篇1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解并描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危急从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儿子的同学的故事。文章真挚感人,读后给人以剧烈的震撼。

我上第一课时,把“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感受到父亲的了不得〞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以下是我教《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反思:

(一)教学思路表达了“一条主线,两个场景〞。条理清晰,令人一目了然,突出了教学重点。“一条主线〞就是感悟父亲的了不得。“两个场景就是〞:一是别人劝阻父亲别挖的场景;二是父亲奋力挖掘38小时的场景。

(二)充分引导了孩子们读,让同学们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时有层次感,有目的性。例如在重点段12自然段中,我先引导孩子们读出父亲的累,然后通过想象写话,让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读出感受。接着当学生明白父亲之所以能坚持,是因为心中有一个永久的承诺,有期望,又要同学们带着期望去读。在课堂上我实行了多种方式读,有评价读、范读、想象画面读、引读,齐读等形式,在层层推动的朗读中强化感受,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从学生的朗读中我可以感受到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在不断升华。

(三)注重了学生的自读感悟,我让学生边读边写批画;抓住重点词语,重点段落去理解课文,渗透了学法的指导。在学生沟通过程中,进行句子的对比,体会写作特点等语言文字训练,使课堂教学比较扎实有效。

(四)贯穿了读写结合,给学生们练笔的机会。在这节课中,我进行了“想象写话〞,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同学们更深地走进父亲,情不自禁地感动于父亲的了不得。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了我的缺乏:

(1)教学时间紧,学生自学时间偏短,写话时间、沟通感悟的时间也偏少。

(2)在教学中,我面带笑容,与文章那分深沉的基调不太协调。

(3)课堂气氛不太活跃,学生的心情没带动起来。

心中的110教学反思篇2

本节课我向学生提供了三个特别熟识的生活情境:穿衣服搭配问题、早餐搭配问题、路线选择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采纳提出问题——引导参加,探究方法——优化思维,实践应用——解决问题,层次清楚,步步深入,让学生自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1、紧密联系生活,引入规律

在进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帮小红搭配衣服的任务,让学生从简洁的衣服搭配中,初步体验衣服搭配的学问,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动手操作、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其中,如“穿衣服〞的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以“上衣和裤子〞学具为载体,通过“想一想、议一议、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得出上衣和裤子的六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3、注重数学思维习惯的培育

我始终把初步培育学生有序、全面的思维习惯作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课中紧紧抓住这一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通过思索得出自己喜爱的方法,查找简捷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把握学问和技能的同时,学到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总之,作为数学老师,处理好“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构建师生和谐进展的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将为之不断探究、进取。

心中的110教学反思篇3

一、情景的感染。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受到感染。这篇课文发生的背景是一次大地震,由于文本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学问面较远,加上我们这里的教学条件有限,因此我在教学之前就收集了关于地震的学问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熟读课文。上课伊始,表演有关本次大地震的情景剧,教师谈话激情:“地震带给人类的无疑是巨大的灾难,然而在1994年的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有一对父与子却为我们上演了感人的一幕,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对父与子呢?〞这样一下子就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2、通过分角色朗读父亲和其他人的话,并创造性地加上自己的话“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让学生在读中得到一种情景的感染,感受到父亲的坚决不移。

二、形象的感悟。

父亲和儿子的形象都是如此的了不得,教学时,我紧紧抓住文章的中心句“这对了不得的父与子无比美好地拥抱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父与子的了不得。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我是这样落实的:以多种形式的读为主线,抓住文中一个文眼——“了不得〞,以此为立足点,对全文进行解读,在解读父子“了不得〞的过程中,又以丰富的情感体验为载体,避开了那样纯理性、毫不动容的对文本的解剖。课堂中,我以自己的激情驱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主动主动领悟,不断增添感悟能力。我一下子抓住了触动他们心灵的语段,动之以情地读,动之以情地想,晓之以理地说,发自内心的写,无不让学生从父子的“了不得〞中感悟到了父亲的坚决不移,儿子的坚信不疑,感受到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三、心灵的感动。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把视野放宽了,我想不仅让学生能感知到文中父与子的了不得,还要让他们在心灵上得到一种真正的感动,并由引发思索。于是我设计了

这样的环节:抓住美好这个词,出示生活中一些一般的美好画面,再出示地震中的父与子的美好画面导入:你们对美好、责任、信任、英勇、执着、承诺、父爱有自己的理解吗?能选词说一句话吗?

在课文的学习中,我与学生随着这对了不得的父子一起经受了磨难,经受了苦痛与喜悦,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服输,我们陶醉于父子深深的情意中。

这篇课文的教学,在情景的感染、形象的感悟、心灵的感动中表达了语文浓郁的人文性。

四、本课教学中的一些缺乏:

1、学生读得不够,教师讲得太多了。

2、留给学生思索的时间不充分。

3、朗读指导还不是很到位。

4、插图利用不充分

心中的110教学反思篇4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第九册第十七课课文,是父母的爱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解并描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后,一位父亲抱着一个坚决的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历尽艰辛,在废虚中救出儿子及儿子的十四个同学的故事,赞扬了这对父子以坚决的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获取美好,执着追求的精神,这一课的学习目标是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感受父亲对儿子深厚的爱。

在教学中我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得?〞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深入探究.学生从父亲的动作、语言、外貌感受到父亲的了不得,父亲的艰辛和父亲伟大的爱,感受到父亲是一个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人。从阿曼达在废墟上告知同学不要可怕,坚持生的期望,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让同学出去,感受到儿子的了不得,父亲为信守诺言“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展示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儿子因为父亲说过“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而变得英勇富有爱心,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亲情使人无私高尚,亲情能创造奇妙般的奇迹。

结尾我设计两个可能发生的局面一是找到儿子但儿子已经死了;二是父亲在找孩子的过程中发生意外。在天国和孩子在一起。在这两种状况下父亲还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吗?学生感受到父亲都实践了他对儿子的诺言,展示了他对儿子浓浓的爱,这足以让人敬重,让人觉得“了不得〞这样的教学设计培育了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得到了进展。

主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比方:猛然想起平常说的一句话“无论在什么状况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让学生想象在什么状况父亲说过这句话。在描写爸爸外貌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以此深化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作为课改阅历缺乏的我,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亟待改良之处:

自身的教学水平还不过关,课上的应变机灵不强,当引导学生从“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处处都是血迹。〞中提出问题,是什么力量支撑父亲挖掘36小时?时,连叫了3名学生没有提出我预设的这个问题。我心中有些慌乱(因为这节课有校长听课)一时找不到恰当的点拨方法,又怕延误时间,情急之中,自己提出了问题。因此我也特别紧急,致使自己不在状态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对于语文教学我感受调动学生的情感尤为重要。在分角色朗读阶段,我设计了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人物心里,读出相应的语气。然而在朗读父亲坚持在废墟中查找儿子这部分课文,学生没有读出父亲的哀痛,发觉儿子还活着时,父子的对话没有读出兴奋的语气,没有表现出喜悦与美好。经我朗读指导,学生已能动情朗读,但学生并未走进文中,走进现场,同时也浪费了时间。

反思一下,假如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句子,反复研读,出示5.12汶川大地震的资料图片,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描述地震的场景唤起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再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现场,入情入境,亲身经受事件感受父爱的伟大和了不得,感悟的表达方法。这样会更好。

总而言之,这节课的教学给我带来了许多思索,我深深地知道在教学上离校长提出的教学思路还有肯定的距离。在今后漫长的教学中需要我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不断地钻研教学,让我的课堂更能表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气氛。

心中的110教学反思篇5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把握生字词;二是熟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是抓住文中对父亲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来体会父友爱的了不得。

文章值得推敲的语句许多,人物的心理改变较冗杂。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动,理有所悟,我抓住“父友爱的了不得〞为突破点,以点带面,在这个点上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成效。

文中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首爱的颂歌。有三个描写父亲的场景感天动地:第一个是他悲哀欲绝,但重新挺立的场景;第二个是很多人劝他别挖,但他不听劝的场景;第三个是他孤军作战,伤痕累累的场景。认真研读,不难发觉第三个场景令人刻骨铭心。“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处处都是血迹。〞先指导学生从时间上读出父亲的劳累;再接着从父亲的形象上读出他沉甸甸的爱和肉体的苦痛;继而在体验父亲心理活动中读出他内心的孤独与苦闷;最终探究父亲的精神支柱,读出伟大形象。学生在立体推动的朗读过程中,与主人公共同体验,共同感受,紧接着拓展到汶川大地震中一些感人的场景,通过音乐的渲染等,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从而实现文本的教学目的,感受文本的剧烈震撼。

可是,作为语文课堂,仅仅让学生感动就够了吗?在教学中如何查找人文精神与语言训练的契合点呢?如何在人文教育的同时促进语文学问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是我以后要思索的重要问题!

心中的110教学反思篇6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试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通过仔细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讲解并描述的是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急,抱着坚决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最终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通过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和琢磨教学设计案例,我对本教学设计案例的反思得出以下几点拙见:

首先谈谈教学设计案例中的优点:

一、抓重点句,文本解读

第一课时抓住“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贯穿整个教学内容。通过旁人与父亲的对比,体会出父亲那种近乎失常的举动背后,蕴含的坚决的信念,体会深沉的父爱。通过揣摩父亲的心理来更好地多元独特解读文本。

在学习重点句描写父亲动作,外貌的这句话时,“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处处都是血迹。〞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以读带讲,每次的朗读都提出要求,提升读的质量。多元解读,突出亮点。

二、注重培育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第一课时的第三教学环节中,教师针对不同语句、不同语境、要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都向学生提出商量。这说明教师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而且十分注重培育学生的朗读语气。

三、敏捷处理教材,进展思维

词语教学这一环节,理解词语跟感知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在对文中的词语进行梳理后分组进行教学。一组是地震后的场面,通过选词说话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效果,而不是机械地说说词语的意思。一组描写父亲的神态认读并说一段话,概括了课文的内容,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通过语言的转换,促进其语言的内化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阅读教学敬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心理活动时,鼓舞学生对文本进行适当的补白,进而有感情地体会朗读,更深层次地体会深厚的父爱。心理活动进行想象,抓住文本的缝隙,既训练了思维能力,又进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四、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育学生对父爱母爱的体会

在布置作业时,让学生说说父母在平常生活中为我们做些什么事,最终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思维导图,并与同学沟通。把课堂学习内容拓展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进一步体会父母的伟大而无私的爱。

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会有它的缺乏之处。在发觉本教学案例优点的同时,我也发觉了它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