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涧西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知识点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知识点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知识点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知识点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知识点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知识点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顺序是(

)①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②根、芽③愈伤组织④脱分化⑤再分化⑥植物体A.①④③⑤②⑥

B.①④③②⑤⑥C.①⑤④③②⑥

D.⑥①④③⑤②参考答案:A2.在一个普通的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坐标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参考答案:B3.一个蛋白质分子由4条肽链构成,其中包含364个氨基酸,则这个蛋白质分子含有的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A.366、366 B.362、362 C.4、4 D.无法判断参考答案:D【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解答】解:由于该蛋白质由4条肽链构成,而在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所以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都是4个,因此无法准确判断其氨基数和羧基数.故选:D.

4.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种子(F1)和种子(F2)分别结在

A.F1的植株上,F2的植株上

B.母本的植株上,父本的植株上

C.母本的植株上,F1的植株上

D.F2的植株上,F1的植株上参考答案:答案:C5.根据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的碱基有5种 B.B表示的是核糖C.D表示的是脱氧核苷酸 D.D表示的是核糖核苷酸参考答案:C【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分析】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解答】解:A、DNA中的碱基有4种,A错误;B、DNA中的糖为脱氧核糖,B错误;CD、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C正确,D错误.故选:C6.下列属于控制自变量的操作且正确的是()A.在探究过氧化氢酶最适pH的实验中,需要在同一温度下进行B.在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中可用多盏功率相同的灯泡控制变量C.在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两只烧杯中要放入等量的淀粉糊D.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用不同植物的插条作对照参考答案:B【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实验设计的原则是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设计实验时,应该先明确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的原理、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是为达到实验目的,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是由自变量引起的变量,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且适宜.【解答】解:A、在探究过氧化氢酶最适pH的实验中,需要在同一温度下进行,这属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A错误;B、在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中可用多盏功率相同的灯泡控制变量,这属于对自变量的控制,B正确;C、在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两只烧杯中要放入等量的淀粉糊,这属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C错误;D、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用不同植物的插条作对照,这属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D错误.故选:B.7.下列关于科学史的叙述,有几项正确(

)①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补充,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②鲁宾和卡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③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证明了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A.0项

B.1项

C.2项

D.3项参考答案:D魏尔肖提出的“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对细胞学说进行的补充,①正确;美国的鲁宾和卡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用18O分别标记C02和H2O,一组植物提供C1802和H2O,另一组植物提供C02和H218O,分析两组植物释放的O2,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②正确;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恩格尔曼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黑暗、无空气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的部位集中,如果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证明了O2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③正确。综上所述,A、B、C均错误,D正确。【点睛】本题借助科学发展史进行考查,这提醒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要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8.酵母菌细胞中的蛋白质A是一种激酶,可以磷酸化其他蛋白质,从而使其他蛋白质具有生物活性,但只有蛋白质B的浓度超过蛋白质A的浓度时,蛋白质A才有活性,细胞才能进行有丝分裂。研究酵母菌细胞中的蛋白质含量时,得到下图所示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2对应的区域内蛋白质A没有活性B.持续高水平表达蛋白质B,细胞体积可能会变小C.肿瘤抑制蛋白可能会影响蛋白质B基因的表达D.蛋白质A的活性不受蛋白质浓度的调控参考答案:D只有蛋白质B的浓度超过蛋白质A的浓度时,蛋白质A才有活性,而图2对应的区域内,蛋白质B的浓度低于蛋白质A的浓度,所以此区域内蛋白质A没有活性,A正确;持续高水平表达蛋白质B,会使蛋白质B的浓度持续超过蛋白质A的浓度,导致蛋白质A不断地具有活性,进而引起细胞进行分裂,细胞体积变小,B正确;题图显示:蛋白质A有活性后,细胞能连续进行有丝分裂,而肿瘤抑制蛋白对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的抑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蛋白质B基因的表达而使蛋白质A丧失活性,进而使肿瘤细胞不分裂,C正确;综上分析可知:蛋白质A的活性受蛋白质浓度的调控,D错误。9.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黑人含量最多,白人含量最少。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婚配,后代肤色为黑白中间色;如果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其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和不同表现型的比例为

A.3种,3∶1

B.3种,1∶2∶1

C.9种,9∶3∶3∶1

D.9种,1∶4∶6∶4∶1参考答案:答案:D10.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

)A.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B.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C.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D.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参考答案:C11.亚硝酸可使胞嘧啶(C)变成尿嘧啶(U)。某DNA分子中的碱基对G/C中的C在亚硝酸的作用下转变成U,转变后的碱基对经过两次正常复制后不可能出现的碱基对是(只考虑该对碱基,且整个过程不发生其他变异)

A.G/C

B.A/T

C.U/A

D.C/U参考答案:D12.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种间竞争实现的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其基因型频率也一定不变D.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参考答案:B【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生物共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和进化,因此生物的共同进化不仅仅是通过种间竞争实现的,A错误;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不同,若表现型相同,则对环境的适应性相同,也可能表现型不同,对环境的适应性也不同,B正确;亲子代间基因型频率不变则基因频率一定不变,而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可能发生变化,如杂合子Aa自交后代基因频率不变,而基因型频率改变,C错误;环境条件保持稳定,说明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影响,但是可能存在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遗传漂变,交配方式等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其他因素,因此种群的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改变,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13.(08西安中学、师大附中二模)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A.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可能占有几个不同的营养级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所接受的太阳能C.热带雨林较温带落叶林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多D.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参考答案:答案:A14.如图是显微镜视野中某细胞的一部分,有关该细胞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为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B.图中有两个中心体C.DNA仅存在于6结构中D.结构1和3在行使其功能时有水生成参考答案:D15.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分别用含有32P的T2噬菌体和含有35S的T2噬菌体进行侵染实验C.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D.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参考答案:B16.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①硝化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②蓝藻依靠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合成复杂的有机物③注射青霉素治疗流感④为了获取大量病毒,科学家把病毒放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中培养来获取A.0项

B.1项

C.2项

D.3项参考答案:A17.下列有关奶牛乳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内外两侧蛋白质的种类有差异B.细胞质中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C.内质网与高尔基体之间可通过囊泡运输物质D.细胞核是遗传的主要场所,细胞质是代谢的主要场所参考答案:D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种类有差异,如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外侧,A正确;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也含有少量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细胞核中也含有RNA,B正确;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由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运到高尔基体时,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C正确;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错误。18.科学家用含有15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待大肠杆菌解体后,15N的分布是

A.不出现在T2噬菌体中

B.仅出现在T2噬菌体的DNA中

C.出现在T2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

D.仅出现在T2噬菌体的外壳中参考答案:C19.牛奶中含有乳球蛋白和酪蛋白等物质,在牛奶中的乳腺细胞中,与上述物质的合成与分泌有密切关系的细胞结构是(

)A.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染色体

B.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膜C.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叶绿体D.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参考答案:D20.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被授予了来自英国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下列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发育过程中,细胞的产生与死亡始终保持动态平衡B.如能激活程序性细胞死亡,就可能特异地杀死癌细胞C.蝌蚪尾的自溶现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具体表现D.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参考答案:A21.请根据图分析下列有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中时,②③④⑥过程都会发生B.晴朗夏天的上午10点左右,北方植物的叶肉细胞中①多于⑥C.晴朗夏天的中午,③④将减弱,净光合作用速率降低D.进行②和③时,物质从产生部位到利用部位都将穿过4层磷脂分子参考答案:C由图可知①③⑤与呼吸作用有关,②④⑥与光合作用有关,植物在黑暗中,只有细胞呼吸作用,故A错误。晴朗上午10点植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①几乎是不存在的,肯定少于⑥,故B错误。晴朗夏天中午因为光照强度太强光合作用会减弱,而呼吸作用不减弱,净光合作用速率会降低,故C正确。②的产生到利用部位需要经过3层膜,即6层磷脂分子,③的产生到利用部位需要经过4层膜,8层磷脂分子,故D错误。【考点定位】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名师点睛】易错警示:1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2.如图为“探究酵母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甲、乙瓶中加入的试剂分别是()

A.10%HCl、石灰水 B.10%NaOH、石灰水C.石灰水、10%NaOH D.石灰水、10%HCl参考答案:B【考点】3V: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分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原理是:(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2)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鉴定,因为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重铬酸钾鉴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装置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右侧装置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CO2和H2O.【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瓶中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用于吸收空气中CO2,目的是控制无关变量,防止对实验的干扰;乙瓶中加入的试剂是石灰水,用于检查测CO2的生成.故选:B.23.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可以实现良种牛的快速繁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对供体和受体母牛要先后进行发情处理B.受精和胚胎的早期培养都需要在体外进行C.对冲卵获得的原肠胚检查合格后方可移植D.胚胎分割的胚胎或细胞可直接移植给受体参考答案:D24.在提取叶绿素时,加入少量碳酸钙的目的是(

)A.增加叶绿素的溶解度

B.破坏膜系统,使叶绿素被充分提取C.防止色素在提取时受到破坏

D.防止色素与其它物质结合参考答案:C25.下列对蛋白质和核酸的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A.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最终都是由DNA分子决定的B.基因中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传递到蛋白质,遗传信息可以通过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得到表达C.真核细胞中,DNA的复制和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完成,蛋白质的合成主要在细胞质中完成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染色,再滴加焦宁(吡罗红)染液参考答案:B26.一个基因型为TtMm(这两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的卵原细胞,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如果它所产生的卵细胞基因组成为TM,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产生的下列细胞中,基因的数目、种类表示都正确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B.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C.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或tmD.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或tm参考答案:D【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在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并且由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和第二极体的基因型相同,由第一极体分裂产生的两个第二极体的基因型相同.【解答】解: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TtMm,其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TM,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T和基因M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共同进入次级卵母细胞(基因组成为TTMM),而含有基因t和基因m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共同进入第一极体(基因组成为ttmm).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基因型为TM)和一个第二极体(基因型为TM),而第一极体分裂形成两个第二极体(基因型为tm).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M和tm.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掌握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能根据卵原细胞和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推断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的基因组成.27.某同学做了一个测定不同光照强度时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他将若干小球藻,水草及小鱼各一份,分别(完全相同)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盛有河水的玻璃缸内,使之处于气密状态,并对乙缸进行遮光处理。实验在温度适宜的暗室中进行,从距玻璃缸0.3m处用不同功率的灯泡分别给予光照1h,期间用仪器记录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单位是g/m),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5W20W25W30W35W40W45W甲缸-6-4-20+2+5+10乙缸—10—10—10—10—10—10—10

A.甲缸和乙缸中都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实验中乙缸用来测定该生态系统中生的细胞呼吸的耗氧量

C.甲缸在30W时生产者的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D.光照强度为45W时,氧气的产生量是消耗量的2倍参考答案:C28.以绵羊红细胞刺激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再将后者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并筛选出特定杂交瘤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抗体能识别绵羊整个红细胞 B.抗体只识别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 C.抗体能识别绵羊所有体细胞 D.抗体只识别绵羊所有体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 参考答案:B【考点】单克隆抗体的优点. 【专题】正推法;克隆技术. 【分析】1、抗原刺激机体可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并分泌抗体,单克隆抗体指的是由一种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克隆出的细胞群产生的抗体. 2、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只能识别抗原的(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 【解答】解:绵羊红细胞刺激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其中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是抗原,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可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只识别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并与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工程中单克隆抗体和免疫反应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29.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ATP的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B.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都应具有相应的结构与功能C.甲状腺激素受体和溶菌酶可以在人体同一个细胞中产生D.激素、酶和神经递质都必须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参考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细胞内化合物的相关内容ATP合成需要能量,一般与放能反应有关,A正确。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但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质需要加工之后,才有相应的功能,B错误。甲状腺激素受体和溶菌酶本质都是蛋白质,由核糖体合成,可在同一细胞中产生,C正确。激素、酶、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发挥作用。30.脱落酸能促进种子的休眠和果实的成熟,但在高温条件下会分解。小麦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后,遇大雨,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因为脱落酸

A.能抑制小麦种子的发育和脱落

B.高温降解后对发芽的抑制被解除

C.对果实的成熟与乙烯有拮抗作用

D.对种子的发芽和成熟起协同作用参考答案:B31.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是AaBb,右图是其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细胞含有二个染色体组,此细胞经分裂后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B.该细胞肯定发生过交叉互换,染色体结构发生了改变C.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不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差错不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参考答案:C32.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随母亲生育年龄的增大而呈指数级增加,则预防该遗传病的主要措施是①适龄生育

②基因诊断③染色体分析

④B超检查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参考答案:B33.对图中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I显现出该植物细胞正处于光合速率小于细胞呼吸速率的状态B.图Ⅱ虚线表示酶促反应中提高温度后的变化曲线C.图Ⅲ表明种群在自然状态下增长率无法超出X曲线的增长率D.图Ⅳ曲线表明肝脏中肝糖原在c点时积累最多参考答案:C【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酶的特性;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据图分析:Ⅰ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叶绿体除了吸收线粒体释放的二氧化碳外还要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Ⅱ图中达到反应平衡的时间缩短,活性平衡点没有改变;Ⅲ曲线X与Y之间表示环境阻力;Ⅳ曲线中糖原积累最多的点在曲线与横轴的第二个交点.【解答】解:A、图I显现出该植物细胞正处于光合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的状态,A错误;B、图Ⅱ虚线表示酶促反应中提高酶的数量后的变化曲线,B错误;C、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图Ⅲ表明种群在自然状态下增长率无法超出X曲线的增长率,C正确;D、Ⅳ曲线中糖原积累最多的点在曲线与横轴的第二个交点,D错误.故选:C.

3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B.水分子进出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D.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参考答案:A【知识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解析: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由于在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细胞失水过多死亡,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变为全透性,糖分进入细胞内。【思路点拨】理解细胞膜的特性35.将带“皮”的细嫩的茎纵切后插入两烧杯中,如右图所示。已知b侧的细胞壁比a侧的细胞壁薄,易伸展,判断30min后可能出现的形状是(

)参考答案:D36.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

)A.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B.导入其他植物的基因C.脱离母体,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D.将成熟的筛管的细胞核移到去核的卵细胞参考答案:C37.174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单链DNA,感染宿主细胞后,先形成复制型的双链DNA分子(母链为正链,子链为负链)。转录时,以负链为模版合成mRNA。下图示174噬菌体的部分基因序列(正链)及其所指导合成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图中数字为氨基酸编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重叠增大了遗传信息储存的容量B.基因D、E重叠部分的碱基序列分别指导合成不同的氨基酸序列C.基因E内部插入一个脱氧核苷酸会导致基因E和基因D均发生基因突变D.若基因J控制合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则基因J突变后形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要小于a参考答案:D38.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三者都含有DNA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参考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其中高尔基体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在动植物细胞中功能不同;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前者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后者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详解】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高尔基体、叶绿体和线粒体,A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的DNA,而高尔基体不含DNA,B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可以合成ATP,而高尔基体消耗ATP,C错误;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而膜的主要成分中有蛋白质,D正确。故选D。3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参考答案:D40.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酸可在生物的遗传、催化、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等方面起作用B.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C.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完全由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D.磷脂是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参考答案:D【分析】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等方面起重要作用。2、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①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②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③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3、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由2个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的糖称为二糖,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4、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详解】A、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少数RNA还具有催化作用,A正确;B、1分子蔗糖水解为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1分子麦芽糖水解为2分子葡萄糖,1分子乳糖可水解为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B正确;C、淀粉、糖原、纤维素均属于多糖,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所以它们都是由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C正确;D、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但核糖体无膜结构,不含磷脂,D错误。故选:D。【点睛】熟记一些细胞中常见化合物的组成以及细胞的结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秸秆还田是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秸秆还田能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作物产量.施用氮肥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而单一施用氮肥不仅造成氮肥利用率降低,而且长期大量施用会导致土壤硝态氮过度积累,增加水体和大气污染及生态恶化的风险.那么采用秸秆还田后化学氮肥该如何合理施用呢?实验设计:秸秆还田处理步骤:在玉米收获后,秸秆保留田间,全部粉碎,深耕翻埋还田.供试品种:某品种小麦.实验结果:不同处理对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注:氮素利用率=籽粒产量/植株吸氮量)处理(单位kg/hm﹣2)无秸秆还田秸秆还田A1适量氮肥(225)A2减少氮肥(165)A3增加氮肥(300)A4超量氮肥(360)B1适量氮肥(225)B2减少氮肥(165)B3增加氮肥(300)B4超量氮肥(360)小麦产量第一年产量(kg/hm﹣2)76627441751276418193738476837870第二年产量(kg/hm﹣2)80087748794379618650763381558068氮素利用率第一年(kg/kg)25.0231.8125.5924.8026.8228.9223.9422.81第二年(kg/kg)27.7832.6927.2428.3229.3329.6927.7727.50回答有关问题:(1)本课题的名称较为合理的是.A.秸秆还田条件下对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B.氮肥使用量对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C.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使用量对小麦生长情况的影响D.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使用量对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2)A区相同的处理步骤是.A区在本研究中的作用是.(3)秸秆还田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源,使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活性得到提高;此时,随着氮肥使用量的增加,氮素利用率的变化是.(4)下列有关不同处理方式对小麦产量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秸秆还田后,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B.秸秆还田的量要与氮肥的施用量合理搭配C.耕作的方式可能会影响小麦播种质量,从而影响产量D.常年单一大量使用氮肥,会使土壤含氮量增加,从而提高产量(5)若需对本课题作进一步研究,下列选项中可作为课题自变量的是.(多选)A.不同小麦品种

B.秸秆的使用量

C.土壤硝态氮的含量D.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变化

E.氮肥的种类.参考答案:(1)D

(2)无秸秆还田(秸秆移出并深耕)

作为对照(3)C源

逐步递减

(4)BC

(5)ABE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分析表格: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秸秆是否还田和氮肥的使用量,因变量是产量,因此本课题的名称为: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使用量对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B1区的产量最高,这说明秸秆还田的量要与氮肥的施用量合理搭配.【解答】解:(1)根据表格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秸秆是否还田和氮肥的使用量,因变量是产量,因此本课题的名称为: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使用量对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2)根据表格可知,A区四组实验中,相同的处理步骤是无秸秆还田(秸秆移出并深耕).A区在本研究中的作用是作为B区的对照.(3)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糖类,因此秸秆还田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C源,使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活性得到提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氮肥使用量的增加,氮素利用率的变化是逐步递减.(4)A.A2区和B2区实验数据说明,秸秆还田后,不一定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A错误;B.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秸秆还田和适量氮肥的情况下,产量最高,这说明秸秆还田的量要与氮肥的施用量合理搭配,B正确;C.耕作的方式可能会影响小麦播种质量,从而影响产量,C正确;D.单一施用氮肥不仅造成氮肥利用率降低,而且长期大量施用会导致土壤硝态氮过度积累,增加水体和大气污染及生态恶化的风险,D错误.故选:BC.(5)若需对本课题作进一步研究,不同小麦品种、秸秆的使用量、氮肥的种类均可作为课题自变量.故答案为:(1)D

(2)无秸秆还田(秸秆移出并深耕)

作为对照(3)C源

逐步递减

(4)BC

(5)ABE

42.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