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蚌埠市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安徽省蚌埠市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安徽省蚌埠市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安徽省蚌埠市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2年安徽省蚌埠市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安徽省蚌埠市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0题)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

A.杜甫B.李白

2.下列划线的词语古今异义的是()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C.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3.根据文件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A.收文、发文B.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C.通用公文、专业公文D.本机关制发的和内部使用的公文

4.联合国开发计划署9月14日发布的“2018数据更新:人类发展指数和指标”显示,人类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是制约因素。

A.医疗卫生B.战争和冲突C.不均衡发展D.霸权主义

5.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专项行动,先后对云盘、网络直播平台、微领域、不雅视频事件、新闻客户端等重点领域进行集中整治,严厉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

A.“护苗2016”B.“利剑2016”C.“净网2016”D.“天盾2016”

6.下列世界之最,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格陵兰岛是世界第一大岛B.贝加尔湖是最深的湖泊C.苏必利尔湖是最大的淡水湖D.亚马孙河是世界第一长河

7.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其中大司马主要掌管的是()。

A.财权B.兵权C.人事权D.司法权

8.第

22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中国:分势力范围,其中德国的势力范围的在()。

9.古语有云“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下列与该古语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B.牵一发而动全身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D.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10.吴某近几年纠集一伙人,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流窜作案,多次抢劫,打伤10多人,赃款数额高达人民币20多万元。人民法院依据刑法判处吴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一案例表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刑罚当罚性D.执法严格性

二、多选题(10题)11.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下列属于一次能源的是()。A.电能B.水能C.生物能D.风能

12.张某为给病危的父亲治病急需用款10万元,王某表示愿意借给张某,但一年后须加倍偿还,否则须以张某某三居室住房代偿,张某表示同意。此行为属于()。

A.无效的民事行为B.可撤销的民事行为C.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D.有效的民事行为

13.我国民法中规定的继承顺序有两个,下列继承人中,()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

A.父母B.子女C.兄弟姐妹D.旁系以内两代血亲

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计算机网络的两个基本功能是通信和资源共享

B.电子邮件的格式是:用户名@主机域名

C.TCP/IP协议中TCP属于0S1中应用层

D.按地理分布范围来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城域网、广域网和内网三种

15.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A.调查研究B.群众路线C.实事求是D.独立自主

16.下列关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A.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反作用在逐渐减小

B.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程度在不断加深

C.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量在不断扩大

D.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自然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17.第

38

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香港居民享有下列哪些自由?()

18.行政诉讼具有不同于其他诉讼活动的特殊原则,这些原则是()。A.不适用调解原则B.意思自治原则C.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D.合法性审查原则

19.9月13日,中国非遗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开幕。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非遗博览会一直在济南举办

B.中国非遗博览会每两年举办一届

C.“西部一节”是指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D.“东部一会”是指中国非遗博览会

20.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监察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A.对公职人员开展廉政教育

B.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

C.对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

D.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

三、4.案例分析题(3题)21.某机关职员田某和胡某是夫妻关系。该机关主管张某因态度粗暴、工作方法简单而与同事关系紧张。一日,因职员田某的一点小过错,张某即对其当众训斥,因以前张某曾追求过田某之妻胡某而没有结果,田某认为这是张某借机报复。从此,田某对张某怀恨在心,并消极怠工,上班经常迟到。田某越是消极怠工,张某越是对其当众训斥,而田某愈发认为张是故意刁难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某年某月,张某因经济问题被立案审查,田某认为时机已到,为把张某彻底搞垮、搞臭,遂与妻子胡某商量,捏造张某犯罪事实:某年某月某日,张某把田某之妻胡某骗至宿舍中强行奸淫。周密计划后,田某、胡某遂向有关机关告发了张某。问:田某、胡某的行为构成了什么犯罪?

22.

可向何地法院提起诉讼?

23.

人民法院能否作出这样的判决?为什么?

四、5.公文改错题(0题)24.他的工作很积极,曾经荣获先进生产者。

五、1.单项选择题(0题)25.被告人甲实施盗窃时,因被他人察觉而未得逞,仓皇逃跑。甲的行为()。

A.是犯罪预备B.是犯罪未遂C.是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

六、4.案例分析题(0题)26.张甲因事与邻居李乙发生争吵,李乙动手打了张甲,致使张甲轻微脑震荡、鼻孔出血。张甲请求本县公安局予以处理。县公安局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第1项的规定,裁决给予李乙警告和罚款250元的处罚。问:县公安局对李乙的处罚行为是否符合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1.B

2.BA项中“淑女”古今意思都是“贤良美好的女子”。B项中“丈夫”指成年男子,在现代汉语中则指已婚女子的配偶,与“妻子”相对。C项中“徘徊”古今意思都是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D项中“分裂”古今意思都是整个事物分开。

3.A机关内部根据文件来源划分为收文和发文。收文指本机关收到的来自外部的文件;发文是指本机关制作发往外部的文件,本机关制成只供内部使用的也称发文。本题考生如果不掌握公文的专业知识可能望文生义地选择D项,D项的说法在公文分类中是不存在的。

4.C

5.C

6.D世界第一长河是尼罗河,亚马孙河长度排第二位,流量排第一位。故本题选D

7.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汉武帝时设大司马府,以卫青、霍去病为大司马,后霍光亦任,此时大司马府掌兵权,大司马位在大将军之上,但权责不甚明确。大司徒一职,主管民众、土地、教化、行政事务,类似于宰相。大司空专管天下水利土木工程建设。故本题答案为B。

8.D

9.B“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体现了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哲学道理,B项“牵一发而动全身”蕴含的哲学道理与之相同。A项体现了物质是第一性的,而意识是第二性的。C项体观的是人们对客观因素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制约。D项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10.A严重的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故选A。

11.BCD一次能源又称天然能源。包括化石燃料(如原煤、原油、天然气等)、核燃料、生物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一次能源又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前者指能够重复产生的天然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这些能源均来自太阳,可以重复产生;后者用一点少一点,主要是各类化石燃料、核燃料。二次能源是指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经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电能是最主要的二次能源。

12.BC《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9条规定,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可以认定为乘人之危。《合同法》第54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故本题答案选BC。

13.AB我国《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故选AB。

14.AB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0SI的七层参考模型,C项错误;按地理分布范围来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城域网、广域网和局域网三种,D项错误。故选AB。

15.BCD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包含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故本题选BCD

16.BCD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量在不断扩大、人类利用自然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因此,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反作用只会不断加强,排除A。

17.ABCD

18.ACD本题考查行政诉讼的特殊原则。(1)行政诉讼解决的是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因此,它具有和其他诉讼不一样的特有原则。不适用调解原则是因为行政机关的权力是法律赋予的,因此,它不同于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是不可以相互讨价还价的,必须要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所以行政诉讼一般不适用调解。(2)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3)合法性审查原则,与行政复议不同,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一般只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除法定情形外,不对行政行为的合理性作出裁判,这也是正确处理司法权与行政权边界的要求。

19.BCD

20.ABC

21.田某、胡某的行为构成了诬告陷害罪。诬告陷害罪是指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处分捏造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他人有罪的行为。本罪的特点是:①犯罪对象是特定他人如果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作虚假告发但没有指向任何具体的人则不构成犯罪。②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假借司法机关以达到诬陷之目的的行为。这种行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捏造犯罪事实;二是向有关国家机关或单位作虚假告发。二者缺一不可。行为人如果捏造的不是犯罪事实虽有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之目的也不构成犯罪。③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使特定的他人受到刑事处分的目的。但事实上被诬陷人是否受到刑事处分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如果行为人并无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的目的只是意图损坏他人名誉或使其受纪律处分不构成本罪。认定本罪须注意其与报复陷害的区别所谓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两罪的主要区别有:①犯罪对象的范围不同前者可以是任何人无身份限制;后者的对象只限于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②犯罪的行为方式不同报复陷害罪必须是利用职务、滥用职权进行报复陷害;诬告陷害的行为对是否利用职权、是否构成犯罪等没有影响;③犯罪故意的内容不同报复陷害罪的行为人有陷害他人的目的但并非限于让被害人受到刑事处罚;诬告陷害罪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有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处分的目的;④犯罪主体不同报复陷害罪的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诬告陷害罪是一般主体。结合本案来看田某、胡某虽然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客观上也实施了诬告陷害的行为但是关键在于他们没有滥用职权的行为而且张某也不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或举报人。所以田某、胡某的行为构成了诬告陷害罪。田某、胡某的行为构成了诬告陷害罪。诬告陷害罪是指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处分,捏造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他人有罪的行为。本罪的特点是:\r\n①犯罪对象是特定他人,如果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作虚假告发,但没有指向任何具体的人,则不构成犯罪。\r\n②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假借司法机关以达到诬陷之目的的行为。这种行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捏造犯罪事实;二是向有关国家机关或单位作虚假告发。二者缺一不可。行为人如果捏造的不是犯罪事实,虽有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之目的,也不构成犯罪。\r\n③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使特定的他人受到刑事处分的目的。但事实上被诬陷人是否受到刑事处分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如果行为人并无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的目的,只是意图损坏他人名誉或使其受纪律处分,不构成本罪。认定本罪,须注意其与报复陷害的区别,所谓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r\n两罪的主要区别有:\r\n①犯罪对象的范围不同,前者可以是任何人,无身份限制;后者的对象只限于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r\n②犯罪的行为方式不同,报复陷害罪必须是利用职务、滥用职权进行报复陷害;诬告陷害的行为对是否利用职权、是否构成犯罪等没有影响;\r\n③犯罪故意的内容不同,报复陷害罪的行为人有陷害他人的目的,但并非限于让被害人受到刑事处罚;诬告陷害罪,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有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处分的目的;\r\n④犯罪主体不同,报复陷害罪的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诬告陷害罪是一般主体。结合本案来看,田某、胡某虽然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客观上也实施了诬告陷害的行为,但是关键在于他们没有滥用职权的行为,而且张某也不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或举报人。所以,田某、胡某的行为构成了诬告陷害罪。

22.《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所以向县公安局所在地法院或市公安局所在地法院起诉均可。《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所以,向县公安局所在地法院或市公安局所在地法院起诉均可。

23.不能。理由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只是审查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不审查其适当性除非行政处罚显失公正否则人民法院不能代替行政机关对行政行为是否适当作出结论;另外公安局的责令赔偿决定并不属于行政处罚人民法院无权判决变更。不能。理由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只是审查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不审查其适当性,除非行政处罚显失公正,否则人民法院不能代替行政机关对行政行为是否适当作出结论;另外,公安局的责令赔偿决定并不属于行政处罚,人民法院无权判决变更。

24.他工作很积极曾经荣获先进生产者称号。他工作很积极,曾经荣获先进生产者称号。

25.B解析:甲已经着手实行盗窃行为,但由于其意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