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备案申报资料_第1页
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备案申报资料_第2页
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备案申报资料_第3页
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备案申报资料_第4页
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备案申报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备案申报资料第一篇: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备案申报资料附件3: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备案申报资料1.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申请表;2.医疗机构《放射性同位素工作许可证》(复印件);3.医疗机构《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第Ⅲ类或第Ⅳ类)复印件;4.药品名称(通用名、化学名、英文名、汉语拼音,如有自定义名称应说明命名依据);5.药品化学结构、分子量、分子式;6.立题依据(本品在国内外研制和应用情况的文献资料);7.本品制备工艺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放射性核素生产工艺,照射条件,核反应式),辐照后靶材料的化学处理工艺,可能产生的放射性核杂质,精制(纯化)方法,靶材料和其他所用化学试剂的规格标准及分析测试数据,本品合成路线,反应条件,精制或纯化方法;8.质量标准(如尚未有国家药品标准,制备该品种的医疗机构应起草质量标准并附起草说明,并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复核);9.三批成品的自检报告及常温下稳定性(三个半衰期)研究资料;10.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权的药品检验所对连续制备的三批样品的检验报告书;11.实验动物的靶器官及全身显像或模拟临床功能测定试验的研究方法,试验条件等资料,试验观察各时相的显像或功能测定结果;12.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件;13.人体主要受照器官的医学内照辐射吸收剂量估算或国外相同品种的文献资料;14.药品的说明书;15.包装、标签样稿。第二篇: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质量管理规范附件5: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等规定,参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基本原则,制定本规范。第二条医疗机构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系指由医疗机构利用本单位的医用回旋加速器生产的正电子类放射性核素制备的放射性药品。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具有Ⅲ类以上(含Ⅲ类)《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的医疗机构。第四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医疗机构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进行质量监督。第五条本规范是医疗机构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制备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制备的全过程。第二章机构与人员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具有从事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制备和质量管理的专职人员,人员职责明确。应配备专门从事加速器、自动合成模块操作的专业人员。应有放射性药品质量控制与检测人员。第七条放射性药品制备和质量管理负责人应具有核医学专业知识、具有化学或药学相关专业大学学历,有能力对放射性药品制备过程和质量控制中的实际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对本规范的实施和产品质量负责。第八条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时应有各自独立的制备和质量控制人员,不得由同一人兼任。第九条从事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制备操作人员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经专业技术及辐射防护知识培训,并取得岗位操作证书。第十条从事正电子类放射性质量检验的人员应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权的药品检验机构专业技术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时应指定辐射防护负责人员,负责本单位开展相关辐射防护工作。第三章房屋与设施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应当有整洁的制备环境,制备区域的设计应当附合国家关于辐射防护的有关规定,并经当地环境保护部门认可。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应有防爆和消防设施。第十三条制备区域应按制备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级别进行合理布局。放射性操作区应保持负压,与非放射性工作区应隔开。制备区出入口应设置去污、更衣设备,出口处应设置放射性沾污检测仪。第十四条制备区域应有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设施。第十五条在设计和建设时,应考虑制备区内的保洁需求。洁净室(区)的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地面应使用便于去污的材料。墙壁与房顶、地面的交界处应成弧形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少灰尘积聚和便于清洁。第十六条洁净室(区)的窗户、天棚及进入室内的管道、风口、灯具与墙壁或天棚的连接部位均应密封。在设计和安装上述设施时,应考虑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第十七条洁净室(区)应根据制备要求提供足够的照明。主要工作室的照度宜为300勒克斯;对照度有特殊要求的制备部位可设置局部照明。制备区内应有应急照明设施。第十八条进入洁净室(区)的空气应当净化。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为无菌药品,制备环境应在不低于10,000级条件下,最终产品的局部暴露环境为100级。洁净室(区)内空气的微生物数和尘粒数应定期监测,监测结果应记录存档。第十九条制备区内空气不得循环应用。洁净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5帕,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10帕,并应有指示压差的装置。第二十条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制备工艺要求相适应。第二十一条洁净室(区)内安装的水池、地漏不得对药品产生污染。第二十二条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洁净室(区)之间的人员及物料出入口应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第二十三条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干燥用空气、压缩空气和惰性气体应经净化处理。第二十四条放置自动化合成模块的防护箱其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防护箱应有独立的通风系统,废气排放前应有相应的净化措施,排放标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进入合成室的放射性物料传输管道和气体管道应有密封和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第二十五条不同核素的放射性药品应在不同的防护箱内制备。药品质量控制与制备不得在同一工作室内进行。第四章设备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与所制备的放射性药品相关的化学自动合成模块、放射性活度计和放射化学纯度检测仪。化学自动合成模块应易于清洗、消毒或灭菌,便于制备操作和维修、保养,并能防止差错。设备所用的润滑剂、冷却剂等不得对药品造成污染。第二十七条与化学自动合成模块连接的主要固定管道应有明确外标志,标明管内物料名称、流向。第二十八条用于制备和检验的自动化合成模块、活度计、放射化学纯度检测仪等,其适用范围和精密度应符合制备和检验要求,有明显的合格标志,并定期校验。第二十九条为保证自动化合成工艺的稳定,对计算机和相关自动化设备应予以控制,不得擅自改变参数。如确需改变,应当经授权人员按规定进行。每次修改应予以记录,并按规定进行验证。第三十条应定期对操作规程和控制工艺流程的计算机软件进行产品验证,一年至少验证一次。如变更操作规程或计算机软件,应进行重新验证,并对至少连续制备的三批成品进行检验,结果符合质量标准规定时,方可用于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的制备。第三十一条制备区内设备应有明显的状态标志,并定期维修、保养和验证。设备安装、维修、保养的操作不得影响产品的质量。不合格的设备如有可能应搬出制备区,未搬出前应有明显标志。第三十二条制备、检验设备均应有使用、维修、保养记录,并由专人保管。第五章物料第三十三条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所用原料(包括靶材料)、试剂、除菌过滤器、产品容器、塞盖、注射器等应合法进货渠道及规格标准,并有详细的进料和使用记录。第三十四条对温度、湿度或其他条件有特殊要求的合成前体和化学试剂,应按规定的保存条件储存。第三十五条原料(包括靶材料)、试剂、除菌过滤器、产品容器应按规定的使用期限储存,定期更新。无规定使用期限的,其储存一般不超过三年。第六章卫生第三十六条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应有防止污染的卫生措施,制定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第三十七条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制备室应按洁净度级别的要求制定热室、设备等的清洁规程,内容应包括:使用的清洁剂、各部位的清洁方法、程序、间隔时间,清洁工具的清洁方法和存放地点。第三十八条洁净区内不得存放非制备物品和杂物。制备中的废弃物应及时处理。第三十九条更衣室、浴室及厕所的设置不得对洁净室(区)产生不良影响。第四十条工作服的选材、式样及穿戴方式应与制备操作和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不得与一般工作服装混用。洁净工作服的质地应光滑、不产生静电、不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无菌工作服应当包盖全部头发、面部及脚部,并能阻留人体脱落物。工作服应制定清洗周期。第四十一条洁净室(区)仅限于该区域操作人员和经批准的人员进入。进入洁净室(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第四十二条洁净室(区)应定期消毒。使用的消毒剂不得对设备、物料和产品产生污染。消毒剂应定期更换。第四十三条参与正电子类放射药品制备和检验的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仪,建立剂量、健康档案。直接接触药品的制备人员每年至少体检一次。传染病、皮肤病患者和体表有伤口者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制备。第七章验证第四十四条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制备验证应包括制备场地、设施及设备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和产品验证。第四十五条产品的制备工艺及关键设施、设备应按验证方案进行验证。当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工艺、质量检验方法、主要原辅料、主要制备设备等发生改变时,以及运行一定周期后,应进行再验证。第四十六条应根据验证对象提出验证项目、制定验证方案,并组织实施。验证工作完成后应写出验证报告,由验证工作负责人审核、批准。第四十七条验证过程中的数据和分析内容应以文件形式归档保存。验证文件应包括验证方案、验证报告、评价和建议、批准人等。第八章文件第四十八条医疗机构应有正电子类药品制备管理、质量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记录。至少应包括:1、制备场所、设施和设备的使用、保养、检修等制度和记录;2、制备场所、设备、人员等卫生管理制度和记录;3、本规范和专业技术培训等制度和记录第四十九条产品制备管理文件应包括:1、制备工艺规程和标准操作规程。2、制备记录,内容包括:产品名称、制备日期、操作者的签名,相关制备阶段的原料数量、批号、产品数量、及特殊问题记录。第五十条产品质量管理文件应包括:1、正电子放射性药品的制备申请和审批文件;2、成品质量标准及其质量控制操作规程;3、检验记录。第五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建立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查、批准及保管的制度。第九章制备管理第五十二条制备管理包括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制备的全过程、靶材料和前体等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制备工艺规程、岗位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不得任意更改。第五十三条每次产品应按产量和数量的物料平衡进行检查。第五十四条制备记录应字迹清晰、内容真实、数据完整,并由操作人签名。记录应保持整洁,不得撕毁和任意涂改;更改时,在更改处签名,并使原数据仍可辩认。制备记录应按批号归档,保存期为三年。第五十五条为防止药品被污染和混淆,制备操作应采取以下措施:1、制备前应确认无前次制备的遗留物品;2、对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气和气溶胶,应有有效的吸附和排除措施,以防止污染。第十章质量管理第五十六条医疗机构应设专人负责药品制备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检验,并有与质量控制要求相适应的场所、仪器、设备。第五十七条质量管理和检验人员的主要职责:1、制定和修订产品的检验操作规程;2、对产品进行取样、检验,并填写产品质检报告;3、监测洁净室(区)的微生物和尘粒数;4、负责对原料(包括靶材料)、试剂、除菌过滤器产品容器、塞盖等供货商资格审定;5、制定质量管理和检验人员的职责。第十一章产品的调剂第五十八条符合本规定要求的医疗机构制备的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可进行调剂。调剂仅限于医疗机构之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需要定期发布调剂的品种。第五十九条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每次调剂应有调剂记录。调剂记录内容应包括:品名、批号、放射性活度、体积、标定时间、发货日期、收货单位。调剂记录应保存三年。第十二章辐射防护第六十条医疗机构应指定辐射防护和安全运行的负责人员,负责本单位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制备的相关辐射防护工作。第六十一条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制备区域应有规范的放射性标识。第六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与所制备的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相关的防止环境污染的设施、工作场所剂量监测设备、表面放射性沾污检测仪、个人剂量仪等。第六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防止放射性污染、泄漏、意外照射的相关制度,建立个人剂量监测的档案。第六十四条医疗机构的放射性废物处理应按有关规定执行。第六十五条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应制定防止意外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一旦发生意外,应按预案处理,并逐级上报。第六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本单位安全及辐射防护进行自检,作出结论。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第十三章自检第六十七条制备正电子类放射药品的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自检。自检应按预定的程序,对人员、场所、设备、文件、制备、质量控制、药品调剂等项目定期进行检查。第六十八条自检应有记录。自检完成后应形成自检报告,内容包括自检的结果、评价的结论以及改进措施和建议。第三篇:医疗机构研制正电子类放射性新制剂备案申请资料附件12:医疗机构研制正电子类放射性新制剂备案申请资料1.医疗机构研制正电子类放射性新制剂申请表;2.医疗机构《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第Ⅳ类)》(复印件);3.拟研制、使用的放射性药品新制剂的名称(通用名、化学名、英文名,如有自定义名称请说明命名依据);4.新制剂的化学结构、分子量、分子式;结构确证资料;5.拟定的新制剂剂型、适应证、用法、用量;6.立题依据(本品在国内外研制或应用情况的文献资料,如有已上市同类或类似产品应提供本品研制或应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分析报告);预期使用量,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及根据。7.本品制备工艺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放射性核素生产工艺,照射条件,核反应式),辐照后靶材料的化学处理工艺,可能产生的放射性核杂质,精制(纯化)方法,靶材料和其他所用化学试剂的规格标准及分析测试数据,本品合成路线,反应条件,精制或纯化方法;8.制剂的质量标准(医疗机构自行起草其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复核);9.三批成品的自检报告及常温下稳定性(三个半衰期)研究资料;10.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权的药品检验所对连续制备的三批样品的检验报告书;11.提供药代、体内分布和实验动物的靶器官及全身显像或模拟临床功能测定试验的研究方法,试验条件等资料,试验观察各时相的显像或功能测定结果;12.异常毒性试验研究资料;13.提供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件(含临床试验方案);14.新制剂的人体主要受照器官的医学内照辐射吸收剂量估算或国外相同品种的文献资料;15.安全性分析资料(可能的副作用、不良反应、与其他药物的相互影响、使用禁忌证,临床重点观察的安全性指标及严重不良反应的处理预案)。第四篇:建筑工程备案申报资料建筑工程备案申报资料1、《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备案表》(机打)2、建设单位的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注明“此件与原件内容一致、仅供某工程使用、再次复印无效”)3、新建、扩建工程规划许可证明文件;施工许可证明文件4、设计单位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注明“此件与原件内容一致、仅供某工程使用、再次复印无效”)5、建筑蓝图及光盘:(图纸说明附后)(图纸加盖出图章、质量验讫章、设计院自审章、设计人员资质章)6、《消防设计专篇》(工业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7、红线图复印件8、《建设工程消防质量建设单位承诺书》9、《建设工程消防质量设计单位承诺书》10、审图中心发放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业务受理大厅:6629119网址:(www.→“专题”→“社会”→中国首支女子消防大队即可)内装修工程备案申报资料1、《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备案表》(机打)2、建设单位的工商营业执照或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注明“此件与原件内容一致、仅供某工程使用、再次复印无效”)3、设计单位资证明文件(复印件注明“此件与原件内容一致、仅供某工程使用、再次复印无效”)4、《消防设计专篇》(工业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5、装修蓝图及光盘:(图纸说明附后)(图纸加盖出图章、质量验讫章、设计院自审章、设计人员资质章)6、原建筑的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验收意见书。7、房层租赁合同(复印件)8、进行内装修的建筑或所在楼层的原建筑平面图9、《建设工程消防质量建设单位承诺书》10、《建设工程消防质量设计单位承诺书》11、审图中心发放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装修面积超300㎡(含300㎡)或装修资金在30万元以上的)业务受理大厅:6629119网址:(www.→“专题”→“社会”→中国首支女子消防大队即可)设计图纸说明(土建)1、总平面(1)区域位置图。(2)总平面图: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置和主要建筑物及构筑物的位置、名称,层数、间距;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名称、层数;消防车道及高层建筑消防扑救场地的布置等。2、建筑、结构(1)平面图: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配件,平面布置,房间功能和面积,安全疏散楼梯、走道,消防电梯,平面或空间的防火、防烟分区面积、分隔位置和分隔物。(2)立面图:立面外轮廓及主要结构和建筑构件的可见部分;屋顶及屋顶高耸物、檐口(女儿墙)、室外地面等主要标高或高度。(3)剖面图:应准确、清楚的标示内外空间比较复杂的部位(如中庭与邻近的楼层或错层部位);各层楼地面和室外标高,以及室外地面至建筑檐口或女儿墙顶的总高度,各楼层之间尺寸及其他必需的尺寸等。3、建筑电气(1)消防控制室位置平面图。(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图,各层报警系统设置平面图。4、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1)消防给水总平面图。(2)各消防给水系统的系统图,平面布置图。(3)消防水池和消防水泵房平面图。;(4)其他灭火系统的系统图及平面布置图。5、防烟排烟及暖通空调(1)防烟系统的系统图、平面布置图。(2)排烟系统的系统图、平面布置图。6、热能动力(1)锅炉房设备平面布置图。(2)其他动力站房平面布置图。设计图纸说明书(装修)1、工程设计依据。包括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2、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包括工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承担的设计范围与分工。3、改建或装修设计的面积等指标。4、工程原已设置(或新增)的主要消防设备、消防产品及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等。5、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6、具有特殊火灾危险性的消防设计和需要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问题。7、装修专业。包括原工程用途、分类和耐火等级等概况以及本工程概况;本工程使用功能和工艺要求、功能分区、平面布局以及对原工程改建情况;装修各部位采用的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除用文字说明以外亦可用表格形式表达。(二)装修专业设计图纸1、建筑平面图:原工程总平面图和平面图;本工程平面图,平面或空间的防火、防烟分区面积,分隔位置和分隔物。2、装修图纸:应体现工程各部位顶棚、墙面、地面、隔断的装修材料以及固定家具、装饰织物、其他装饰材料的选用,可采用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节点详图表示。验收工程备案申报资料1、《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备案表》(机打)2、工程竣工验收报告3、装修所用材料的检验报告、合格证(厂家检验报告)4、消防设施检测合格证明文件5、电气防火技术检测合格证明文件;6、消防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供货证明)7、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8、消防设施、工程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施检测单位、电气检测单位的合法身份证明和资质等级证明文件(复印件注明“此件与原件内容一致、仅供某工程使用、再次复印无效”)9、《建设工程消防质量施工单位承诺书》10、《建设工程消防质量工程监理单位承诺书》11、见证取样单12、建筑内部装修材料、消防产品见证取样检验报告13、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或建筑工程设计备案受理材料(复印件)业务受理大厅:6629119网址:(www.→“专题”→“社会”→中国首支女子消防大队即可)消防安全检查申报资料1、《消防安全检查申报表》(机打)2、建设工程消防审核、验收合格或备案法律文书(出示原件、提供复印件)3、营业执照复印件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4、消防安全管理制度5、灭火疏散预案6、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记录7、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的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8、申请网吧营业的,还提交文化部门核发的同意筹建的批准文件(出示原件、提交复印件)9、活动场所平面布置图10、房屋租赁合同复印件11、照片(外貌、出口、内部结构、消防标识、开业前消防培训)业务受理大厅:6629119网址:(www.→“专题”→“社会”→中国首支女子消防大队即可)第五篇:药品注册申报资料模版注册分类:中药、天然药物第11类申报资料目录(一)综述资料1、药品名称2、证明性文件3、立题目的与依据4、对主要研究成果的总结与评价5、药品说明书样稿、起草说明及最新参考文献6、包装、标签设计样稿(二)药学研究资料7、药学研究资料综述8、药材来源及鉴定依据12、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辅料来源及质量标准15、药品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并提供药品标准物质的有关资料16、样品及检验报告书17、药物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18、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一)综述资料1、药品名称:汉语拼音:命名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册》页。2、证明性文件:附件1《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复印件。附件2《营业执照》复印件。附件3《GMP认证证书》复印件。附件4《不侵权行为保证书》。附件5《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注册证》复印件。3、立题目的与依据中药“”处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册》页。处方由、、、、、等十七味中药构成,其中的作用为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作用为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淤通经;的作用为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因此,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对于脏腑毒热,血液不清引起的,血淋,白浊,尿道刺痛,大便秘结,疥疮,红肿疼痛均有很好的疗效,受到广大医药工作者和患者的欢迎,市场前景广阔。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个品种,通过试验对其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体及产品的质量控制,提高了产品的质量。4、对主要研究成果的总结及评价:“”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册》,根据国家有关药品管理的政策要求,现按中药注册分类第11类要求开展有关的研究工作,现将各项研究工作总结如下:4.1工艺研究我们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其君药大黄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蒽醌甙类物质,我们以大黄酚作为对照品,用HPLC法测定大黄酚的含量,计算提取过程中大黄酚的转移率,以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经试验证明水提以20XX量为宜,即第一次8倍水量,第二次6倍水量,第三次6倍水量,大黄酚的转移率达到83.1%,提取收膏率为19.2%(比重为1.35,50℃),加入处方量的,减压干燥,粉碎后装入胶囊,成品收率为98%以上。4.2质量与质量标准的研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册》“”项下质量标准要求,我们对原标准项下内容进行了验证,同时在原标准基础上增加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的大黄酚含量测定方法,以大黄酚为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样品在与对照品相应保留时间均出现吸收峰,无阴性对照干扰,结果证明该方法灵敏、准确、快速。表1不同厂家“”质量情况对比(n=2,mg/粒)生产厂家公司自行试制产品产品批号316003620XX110120XX110220XX1103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黄褐色的粉末;气腥,味苦涩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黄褐色的粉末;气腥,味苦涩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黄褐色的粉末;气腥,味苦涩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黄褐色的粉末;气腥,味苦涩鉴别(1)呈正反应呈正反应呈正反应呈正反应鉴别(2)呈正反应呈正反应呈正反应呈正反应检查水份装量差异崩解度微生物限度8.0%±7.0%15分钟符合规定7.8%±7.0%15分钟符合规定7.6%±8.0%14分钟符合规定8.1%±8.0%15分钟符合规定含量测定0.20XXmg/粒0.243mg/粒0.245mg/粒0.241mg/粒从上述表中结果可以看出,我公司研制的产品质量明显优于市面同类产品,说明我公司已完全掌握了该产品的关键工艺条件,产品质量好,质量标准可控性强,操作方便,能基本真实反映该产品的内在质量。4.3初步稳定性研究对3批试制样品进行6个月加速稳定性考察实验,并按原质量标准及按拟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检验,结果均符合规定。表明该制剂在加速实验期内质量是稳定的(具体研究见“药物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项下内容)。5、药品说明书样稿,起草说明及最新参考文献:5.1药品说明书样稿。6、包装标签设计样稿内标签(PTP铝箔):7、药学研究资料综述:“”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册》,根据国家有关药品管理的政策要求,现按中药注册分类第11类要求开展有关的研究工作,研究资料综述如下:7.1工艺研究我们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其君药大黄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蒽醌甙类物质,我们以大黄酚作为对照品,用HPLC法测定大黄酚的量,计算提取过程中大黄酚的转移率,以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经试验证明水提以20XX量为宜,即第一次8倍水量,第二次6倍水量,第三次6倍水量,大黄酚的转移率达到83.1%,提取收膏率为19.2%(比重为1.35,50℃),加入处方量的、粉减压干燥,粉碎后装入胶囊,成品收率为98%以上。7.2质量及质量标准研究我们对的质量及质量标准作了研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册》“”质量标准的要求,对本品种作了【性状】、【鉴别】以及【检查】等项目的检查测定;同时增加中大黄酚的HPLC法含量测定项目,7.2.1含量测定方面: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附录Ⅵ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辛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1%磷酸(75:25)为流动相;流速为每分钟1ml;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大黄酚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容器中减压干燥(减压至16mmHg后室温放置24小时)至恒重的大黄酚适量,加甲醇使溶解,制成每1ml含0.08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内容物约1g,精密称定,加甲醇30ml超声30分钟,过滤,挥干甲醇,加氯仿25ml溶解,加浓盐酸1ml,置水浴上回流30分钟,放冷,过滤,挥干氯仿,用甲醇溶解并定容为25ml作为供试品溶液。本品每粒含大黄酚(C15H10O4)以干燥品计,不得少于0.20XXg。7.2.2薄层定性鉴别方面标准正文基本采用了原标准的鉴别方法。7.3质量稳定性方面经对三批试制的产品作为期6个月的加速稳定性试验,并分别按原标准及拟提高的质量标准(草案)进行检验,结果均符合规定,表明该产品的质量在加速试验期内是稳定的,故拟定有效期为二年。综上所述,我公司对“”的研制是成功的,产品质量与质量标准均代表了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8、药材来源及鉴定依据:所用药材均由有限公司提供。黄柏(CORTEXPHELLODENDRI)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chinenseschneid.或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的干燥树皮。鉴定依据:《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251页陈皮(PERICARPIUMCITRIRETICULATAE)本品为芸香科植物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鉴定依据:《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148页金银花(FLOSLONICERAE)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红腺忍冬LonicerahupoglaucaMiq.、山银花LoniceraconfusaDC.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dasystylaRehd.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鉴定依据:《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177页当归(RADIXANGELICAESINENSIS)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鉴定依据:《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101页乳香(OLIBANUM)本品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的胶树脂。鉴定依据:《吉林省中药炮制规范》126页鉴定依据:《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316页鉴定依据:《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294页甘草(RADIXGLYCYRRHIZAE)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yrrhizaIflataBat.或光果甘草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及根茎。鉴定依据:《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65页蛇蜕(PERIOSTRACUMSERPENTIS)本品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ElapheteaniuraCope、锦蛇Elaphecarinata(Guenther)或乌梢蛇Zaocusdhumnades(Cantor)等蜕下的干燥表皮膜。鉴定依据:《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256页芒硝(NATRIISULFAS)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鉴定依据:《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96页赤芍(RADIXPAEONIAERUBRA)本品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川赤芍PaeoniaveitchiiLynch的干燥根。鉴定依据:《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125页鉴定依据:《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42页12、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辅料来源及质量标准:12.1处方:12.2制备工艺研究我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二册》“”的制备工艺为基本工艺路线,对制备工艺提取用水量进行了重点研究,确定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工艺路线,情况如下:①考察指标:工艺研究以君药大黄中大黄酚的转移率为考察指标。②大黄酚含量测定方法: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附录Ⅵ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辛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1%磷酸(75:25)为流动相;流速为每分钟1ml;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大黄酚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容器中减压干燥(减压至16mmHg后室温放置24小时)至恒重的大黄酚适量,加甲醇使溶解,制成每1ml含0.08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内容物约1g,精密称定,加甲醇30ml超声30分钟,过滤,挥干甲醇,加氯仿25ml溶解,加浓盐酸1ml,置水浴上回流30分钟,放冷,过滤,挥干氯仿,用甲醇溶解并定容为25ml作为供试品溶液。本品每粒含大黄酚(C15H1004)以干燥品计,不得少于0.20XXg。③提取用水量的考察表1不同用水量提取大黄酚转移情况表方案编号加水方案大黄药材中大黄酚转移率方案14:4:259.17%方案26:4:471.30%方案38:6:480.52%方案48:6:683.14%方案510:8:683.51%方案612:10:883.93%从表中数据可知:当提取用水量达到方案4的水平时,再增加用水量,大黄酚的转移率不再有显著的提高,本着保证产品质量及节能降耗的宗旨,我们认为选择方案4作为提取加水工艺是符合工业化大生产的。12.3制作过程及工艺条件①药材炮制:乳香按《吉林省中药炮制规范》126页【炮制】除净杂质,制成小块,置锅内文火炒至表面稍溶化,取出放凉。②备料:按要求洗、捡、切、干燥,天花粉、白芷粉碎过60目筛。③提取:按处方投料,提取温度为95±2℃,一次加水量为8倍,提取时间为1.5小时;二次加水量6倍,提取时间为1小时;三次加水量6倍,提取时间为1小时。④浓缩:浓缩温度80℃,真空度-0.09Mpa,浓缩至比重为1.35(50℃)。⑤干燥:混入天花粉、白芷细粉,干燥温度80℃,真空度-0.09Mpa。⑥粉碎整粒:粉碎过60目筛整粒,得半成品(中间体)。⑦包装:取上述半成品,装入胶囊,打光,包装,即得。12.4中试情况统计统计了3批的中试情况,即按处方生产投料,统计大黄酚的转移率、收率情况及按拟定质量标准(草案)检验含量情况,结果全部符合规定。具体情况如下表:批号总处方投料量(g)大黄酚转移率中间体重(g)成品量(粒)收率(%)大黄酚含量(mg/粒)20XX11012874083.10108062140099.0%0.24320XX11022874083.05107822130098.8%0.24520XX11032874083.121076521220XX8.5%0.241*本实验投料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册》页标准中的10倍处方量。文献资料:1、《中国药典》一部、二部2、毕殿洲等,《药剂学》3、姚新生等,《天然药物化学》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册》页。5、《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D)15、药品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15.1质量标准15.1.1处方药材来源及质量标准大黄(RADIXETRHIZOMARHEI)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officinalepalmatun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收载于《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18页。15.1.2成品质量标准(草案)【处方】【制法】以上十七味,除芒硝外,天花粉、白芷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大黄等十四位,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第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0(50℃)的清膏,将芒硝粉碎,加入清膏中,搅匀,浓缩至相对密度1.35(50℃)的稠膏,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即得。【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黄褐色的粉末;气腥,味苦涩。【鉴别】(1)取本品内容物约5g,加氯仿25ml,浓盐酸1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置水浴上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1g,加氯仿10ml,盐酸1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2)取本品内容物约1g,加甲醇5ml,超声处理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柏对照药材1g,加甲醇10ml,同法制层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一个黄色荧光斑点。【检查】应符合胶囊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附录ⅠL)。【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附录Ⅵ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辛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1%磷酸(75:25)为流动相;流速为每分钟1ml;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大黄酚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容器中减压干燥至恒重的大黄酚适量,加甲醇使溶解,制成每1ml含0.08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内容物约1g,精密称定,加甲醇30ml超声30分钟,过滤,挥干甲醇,加氯仿25ml溶解,加浓盐酸1ml,置水浴上回流30分钟,放冷,过滤,挥干氯仿,残渣用甲醇溶解并定容为25ml作为供试品溶液。测定法分别取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每粒含大黄酚(C15H10O4)以干燥品计,不得少于0.20XXg。【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粒,一日4次。【禁忌】孕妇忌服。【规格】每粒装0.5g【贮藏】密封。15.2质量标准修订说明【名称】同原标准(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册》,下同),即:名称:汉语拼音:【处方】同原标准,即:【制法】同原标准,即:以上十七味,除芒硝外,天花粉、白芷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大黄等十四位,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第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0(50℃)的清膏,将芒硝粉碎,加入清膏中,搅匀,浓缩至相对密度1.35(50℃)的稠膏,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即得。【性状】同原标准,即: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黄褐色的粉末;气腥,味苦涩。表1、性状观察结果供试品批号性状20XX1101内容物为黄褐色的粉末;气腥,味苦涩。20XX1102内容物为黄褐色的粉末;气腥,味苦涩。20XX1103内容物为黄褐色的粉末;气腥,味苦涩。根据3批样品的性状观察,结果均符合规定。【鉴别】同原标准,即:(1)取本品内容物约5g,加氯仿25ml,浓盐酸1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置水浴上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1g,加氯仿10ml,盐酸1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附紫外光下色谱示意图:鉴别(1)薄层层析色谱图注:1、供试品溶液(批号20XX1101)2、供试品溶液(批号20XX1102)3、供试品溶液(批号20XX1103)4、大黄对照药材(2)取本品内容物约1g,加甲醇5ml,超声处理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柏对照药材1g,加甲醇10ml,同法制层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一个黄色荧光斑点。附紫外光下色谱示意图:鉴别(2)薄层层析色谱图注:1、供试品溶液(批号20XX1101)2、供试品溶液(批号20XX1102)3、供试品溶液(批号20XX1103)4、黄柏对照药材5、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检查】同原标准,即:应符合胶囊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L)。表2,检查情况结果:检查项目20XX1101批20XX1102批20XX1103批水分7.8%8.1%8.0%装量差异0.464~0.538g0.470~0.541g0.473~0.531g崩解时限14分钟15分钟14分钟细菌总数50个/g60个/g40个/g霉菌及酵母菌总数<10个/g<10个/g<10个/g大肠杆菌及活螨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含量测定】原标准无含量测定方法,新建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即: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附录Ⅵ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辛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1%磷酸(80:20XX流动相;流速为每分钟1ml;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大黄酚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容器中减压干燥(减压至16mmHg后室温放置24小时)至恒重的大黄酚适量,加甲醇使溶解,制成每1ml含0.08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内容物约1g,精密称定,加甲醇30ml超声30分钟,过滤,挥干甲醇,加氯仿25ml,加浓盐酸1ml,置水浴上回流提取30分钟,放冷,过滤,挥干氯仿,残渣用甲醇溶解并定容为25ml作为供试品溶液。测定法分别取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每粒含大黄酚(C15H10O4)以干燥品计,不得少于0.20XXg。★由于本方法为新建,故本处列出方法学考察的情况,具体试验说明如下:1、实验仪器与材料: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AgilentEclipseXDB-C8分析柱(150mm×4.6mm,5um)METTLERTOLEDOAG135十万分之一天平大黄酚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样品(有限公司提供)磷酸(分析纯)一般用途甲醇为分析纯,流动相用甲醇为色谱纯,水为重蒸水。2、提取条件的选择根据《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大黄”药材含量测定的样品处理方法,并结合加样回收率试验考察,最终确定的样品处理方法为:取本品内容物约1g,精密称定,加甲醇30ml,超声30分钟,过滤,挥干甲醇,加氯仿25ml,加浓盐酸1ml,置水浴上回流提取30分钟,放冷,过滤,挥干氯仿,残渣用甲醇溶解并定容为25ml作为供试品溶液。3、色谱条件的确定通过查阅各种药学资料及中国药典(20XX年版)关于“大黄”药材的含量测定方法,我们对流动相进行筛选,最终确定的色谱条件如下:色谱柱:AgilentEclipseXDB-C8分析柱(150mm×4.6mm,5um)检测波长:254n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75:25)流速:lml/分钟柱温:室温大黄酚对照品图谱样品阴性对照品在该色谱条件下,对照品峰形良好,样品相应保留时间的峰形和分离度均良好,阴性对照品在相应保留时间无吸收,说明该色谱条件符合专属性的要求。4、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容器中减压干燥(减压至16mmHg后室温放置24小时)至恒重的大黄酚适量,加甲醇使溶解,制成每1ml含0.08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5、线性关系试验5.1实验方法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容器中减压干燥(减压至16mmHg后室温放置24小时)至恒重的对照品大黄酚2.5mg,用甲醇定容至25ml容量瓶中,配成100ug/ml的对照品储备液,吸取储备液稀释制成浓度为40ug/ml,5ug/ml的对照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对照品进样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5.2线性关系结果序号标准品浓度进样体积进样量(10-3ug)峰面积5ug/ml4ul20XX14.7240ug/ml2ul80432.13100ug/ml6ul6003262.54100ug/ml14ul14007574.65100ug/ml25ul250013472.2以上数据,以峰面积为纵坐标,进样量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如下:回归方程:y=5.3884x+13.856相关系数r=0.9999检出线性范围:2×10-2ug~2.5ug6、检出限的确定6.1实验方法将色谱工作站检测仪的灵敏度调高,用1:10倍比稀释处理的系列对照品溶液及空白溶剂进样,进样量为10ul,考察对照品与噪声强度之间的关系,以信噪比为3时确定检出限。6.2试验结果通过实验,可以确定上述图谱为最低检出限图谱,该HPLC法大黄酚含量测定的最低检出限为1ng.7、精密度试验7.1实验方法取大黄酚对照品溶液(每1ml含大黄酚0.04mg)及供试品溶液(批号为20XX1101),分次进样(进样量均为10μl)各5次,记录峰面积值。7.2精密度结果序号大黄酚对照品峰面积供试品中大黄酚峰面积12180.32651.122183.82654.532179.32658.342188.22655.452176.72647.3平均值2182.32653.3RSD%0.20XX0.16%8、重现性试验8.1实验方法取本品(批号为20XX1101),混匀,精密称取5份,每份1.0g,按上述拟定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大黄酚的含量。8.2重现性结果(含量,mg/gn=2)序号12345平均值RSD%含量0.4860.4880.4870.4840.4860.4860.3%9、加样回收率试验9.1实验方法分别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样品(批号20XX1101,含大黄酚0.486mg/g)1.0g,置锥形瓶中,各精密加入大黄酚对照品溶液(每1ml含0.10mg的溶液)1ml、2ml、3ml,4ml,5ml,挥干甲醇,按样品含量测定方法处理分析,计算加样回收率。9.2加样回收率结果取样量(g)样品中大黄酚含量(mg)大黄酚加入量(mg)大黄酚总测得量(mg)大黄酚回收量(mg)回收率(%)1.0010.4860.10.5840.09898.001.0050.4880.20.6840.19899.001.0030.4870.30.7860.29999.671.0080.4900.40.8850.39598.751.0000.4860.50.9820.49699.20XX均回收率:98.9%;变异系数:0.62%以大黄酚回收量为纵坐标,大黄酚加入量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线性方程:回归方程Y=0.993x-0.0007相关系数r=0.999910、稳定性实验10.1实验方法取同一(20XX1101批)供试品溶液,按上文拟定的含量测定条件,每隔2小时进样10μl,测定大黄酚含量。10.2稳定性考查结果序号12345平均值RSD%峰面积2661.42657.32653.12651.22659.92656.60.16%实验证明:供试品的甲醇提取液中的大黄酚在10小时内是稳定的。11、样品含量测定11.1实验方法精密称取不同批次的本品1.0g,照含量测定方法提取、测定大黄酚含量。11.2含量测定结果(mg/粒,n=2)批号20XX110120XX110220XX1103平均值含量0.2430.2450.2410.243结论:通过以上方法学的验证结果表明,用上述高效液相色谱条件测定中的大黄酚含量是专属、准确、可行的。通过对3个批次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制剂中大黄酚平均含量为0.243mg/粒,根据通用含量限度确定方法(±15%),确定本品的含量限度不得低于0.20XXmg/粒。【功能主治】同原标准,即:“【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粒,一日4次。”【禁忌】同原标准,即:“孕妇忌服。”【规格】同原标准,即:“每粒装0.5g”【贮藏】同原标准,即:“密封。”【有效期】新增:按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拟定有效期二年。参考文献:(1)《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二部16、样品及检验报告书:样品:随材料附上,三批计480粒。检验报告书见附页。药物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1、加速稳定性实验表1、(批号20XX1101)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考察条件:温度40℃(±2℃);相对湿度75%(±5%);市售铝塑板包装。规格:每粒装0.5g生产日期:20XX年11月1日放置及检验时间检验项目0月(20XX.11.03)1月(20XX.12.03)2月(20XX.01.05)3月(20XX.02.03)6月(20XX.05.04)检验依据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黄褐色粉末;气腥,味苦涩。①&②鉴别(1)呈正反应呈正反应呈正反应呈正反应呈正反应①&②鉴别(2)呈正反应呈正反应呈正反应呈正反应呈正反应①&②检查(1)水分6.8%6.9%6.8%7.0%7.3%①&②(2)装量差异0.461~0.532g0.473~0.545g0.471~0.528g0.459~0.536g0.464~0.540g①&②①&②(3)崩解时限14分钟15分钟14分钟14分钟15分钟①&②微生物限度细菌总数30个/g60个/g40个/g60个/g60个/g①&②霉菌及酵母菌总数<10个/g<10个/g<10个/g<10个/g<10个/g①&②大肠杆菌及活螨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①&②含量测定(以大黄酚计)0.243mg/粒0.243mg/粒0.244mg/粒0.243mg/粒0.245mg/粒②注: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二册》;②为提高的质量标准(草案);①&②为提高的质量标准(草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二册》要求相同部分。从检验结果看,20XX1101批在加速稳定性试验期内,按原标准以及按提高的质量标准(草案)检验,结果均符合规定。表2、(批号20XX1102)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考察条件:温度40℃(±2℃);相对湿度75%(±5%);市售铝塑板包装。规格:每粒装0.5g生产日期:20XX年11月3日放置及检验时间检验项目0月(20XX.11.07)1月(20XX.12.07)2月(20XX.01.07)3月(20XX.02.07)6月(20XX.05.07)检验依据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黄褐色粉末;气腥,味苦涩。①&②鉴别(1)呈正反应呈正反应呈正反应呈正反应呈正反应①&②鉴别(2)呈正反应呈正反应呈正反应呈正反应呈正反应①&②检查(1)水分6.8%6.9%6.8%7.0%7.3%①&②(2)装量差异0.464~0.538g0.463~0.541g0.470~0.538g0.467~0.535g0.463~0.530g①&②①&②(3)崩解时限14分钟14分钟14分钟15分钟14分钟①&②微生物限度细菌总数50个/g40个/g60个/g60个/g30个/g①&②霉菌及酵母菌总数<10个/g<10个/g<10个/g<10个/g<10个/g①&②大肠杆菌及活螨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①&②含量测定(以大黄酚计)0.245mg/粒0.245mg/粒0.245mg/粒0.243mg/粒0.246mg/粒②注: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二册》;②为提高的质量标准(草案);①&②为提高的质量标准(草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二册》要求相同部分。从检验结果看,20XX1102批在加速稳定性试验期内,按原标准以及按提高的质量标准(草案)检验,结果均符合规定。表3、(批号20XX1103)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考察条件:温度40℃(±2℃);相对湿度75%(±5%);市售铝塑板包装。规格:每粒装0.5g生产日期:20XX年11月9日放置及检验时间检验项目0月(20XX.11.13)1月(20XX.12.13)2月(20XX.01.13)3月(20XX.02.13)6月(20XX.05.14)检验依据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黄褐色粉末;气腥,味苦涩。①&②鉴别(1)呈正反应呈正反应呈正反应呈正反应呈正反应①&②鉴别(2)呈正反应呈正反应呈正反应呈正反应呈正反应①&②检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