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用高性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1页
电动汽车用高性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2页
电动汽车用高性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3页
电动汽车用高性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4页
电动汽车用高性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一、立项依据(一)项目地目地及意义在石油资源日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地今天-,能源、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地与谐发展日益成为关注地焦点-,寻求开发传统石化能源地替代能源、实现无害资源产业发展、谋求人与环境地与谐-,实现汽车等主流交通工具能源供给清洁化显得尤为迫切。今天电动汽车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了现实-,高能密度、大容量、低成本电池地需求愈来愈强烈。全世界现在运行着近5亿辆轿车-,其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地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全世界石油资源地逐渐枯竭-,必须寻找合适地替代能源。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汽车大公司纷纷转向研究动力汽车-,投入巨资展开激烈角逐。丰田公司应用混合动力技术地Prius车于2005年在中国上市-,引领全球汽车界向绿色节能方向发展。根据丰田汽车公司地测试-,Prius轿车在城市工况下比同等排量地花冠轿车节油44.4%;在市郊节油29.7%-,综合节油40.5%。我国也于十五期间启动实施了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顺应了世界汽车产业地发展潮流-,对于提升我国汽车工业地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规划地要求-,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地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地5%-10%-,年生产销售电动汽车150万辆以上;到203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50%以上-,年生产销售电动汽车1000-1950万辆。目前电动车动力电池主要有四种: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与锂动力电池。从现在地水平看还各有优势-,但随着人们环境意识地逐渐提高-,以及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自身地劣势-,它们必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此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广阔地应用前景。在这种背景下-,作为电动汽车能源供给之源——电源地研究显得非常重要。如上所述-,在现有地各种动力电源系列产品中锂离子电池具有最良好地应用前景-,但是锂离子电池因所用电极材料体系不同其性能又有着千差万别。现在研究较为成熟地正极材料钴酸锂-,由于其安全性较差-,只作为常规地中小容量电池地正极材料-,基本上不具备制作大容量高功率动力电池地可能性。磷酸铁锂电池是近几年来开始引起广泛关注地新型锂离子电池-,由于磷酸铁锂(LiFePO4)材料具有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结构稳定、安全性能好、成本低廉-,作为动力电池具有质量比能量高、单位价格/寿命低、工作电位高等诸多优势;另外磷酸铁锂材料无任何有毒有害物质不会对环境构成任何污染-,被世界公认为绿色环保电池材料-,该材料无论在生产及使用中均无污染-,它正成为中大容量、中高功率锂离子动力电池首选地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动力型电源-,必将成为铅酸、镍氢及锰、钴等系列电池最有前景地替代品。因此-,磷酸铁锂电池被认为是标志着“锂离子电池一个新时代地到来”。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具有可薄形化、任意面积化与任意形状化等优点-,用铝塑复合薄膜制造电池外壳不会产生漏液与燃烧、爆炸等安全性地问题-,可提高整个电池地比容量-,同时电池地工作电压与充放电循环寿命等电化学性能比液态锂离子电池有所提高。本项目充分利用磷酸铁锂(LiFePO4)正极材料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地优越性-,开发新型容量具有40-60Ah高功率聚合物LiFePO4动力电池产品。利用聚合物电池本身特有地安全性能使大容量高功率聚合物LiFePO4动力电池地安全性得以进一步提高-,提升综合电化学性能满足汽车对能源供给地需求。二十一世纪可谓是“呼唤绿色环保”地时代-,不但要求人们注重节约能源-,更重要地是要求人们更加注重居住环境与绿色环保-,以实现社会地可持续发展。我国石油资源比较贫乏-,并且燃油与尾气排放地污染物是大气污染地主要污染源-,不利于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中国发展电动车无疑是未来社会发展地必然要求-,也是符合绿色环保革命地需求-,更是一种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地工具。本项目提出采用高安全性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制备聚合物动力电池-,将寻求解决困扰科研工作者多年地电池安全性问题-,同时也将为全国地汽车工业注入新地活力-,提高产品地竞争力-,并将有效地避免由于汽车尾气而造成地环境污染问题。目前电动汽车更加广泛地推广应用最主要地困难在于高性能动力源技术不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现有电池产品难以满足汽车对寿命、动力性能等地要求。本项目地实施即着眼于这些问题地解决-,项目地实施将提供电动汽车动力源供给方案-,有效解决目前所面临地技术瓶颈-,为电动汽车地广泛应用提供高性能、低成本地动力源-,使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不再负重前行。(二)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目前锂离子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领域-,并有着不俗地表现-,但是如何将锂离子电池应用于动力领域还面临诸多问题。如何把锂离子电池容量与体积做大地同时又能够使电池电化学性能与安全性能得到保障-,一直是制约动力锂离子电池发展地瓶颈-,同时一直制约着电动车工业发展。由于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在过充电、短路、热冲击等状态下-,电池容易发生燃烧或爆炸-,造成较大地伤害。动力型锂离子电池诸如此类地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地焦点与国内外研究地热点。目前动力电池产品普遍面临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电池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目前中小容量锂离子电池地产业化已经非常成功。但是由于大容量高功率锂离子动力电池地安全性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一直制约着其产业化地发展-,因为电池容量愈大-,其一旦失控所造成地危害就愈大。所以如何解决锂离子动力电池地安全性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其产业化发展地根本性问题。(2)电池容量有限-,未能实现突破。续驶里程短是困扰动力电池在电动车上广泛应用地一大难题。目前市场上使用地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地续驶里程一般为100~300km-,并且这个数字通常还需要保持适当地行驶速度及具有良好地电池调节系统才能得到保证-,而绝大多数电动汽车在一般行驶环境下地续驶里程只有50~100km。比起传统燃油汽车而言电动汽车地较短续驶里程成为其致命地弱点。要解决电动汽车地续驶里程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其动力源—电池容量问题。能否有效提高蓄电池容量已经成为其在电动车领域能否获得广泛应用地制约因素。(3)电池循环寿命短。普通蓄电池充放电次数仅为300~400次-,即使性能良好地蓄电池充放电次数也不过700~900次-,按每年充放电200次计算-,一个蓄电池地寿命最多为4年-,与燃油汽车地寿命相比太短。另外-,不同类型地电池在性能方面都有各自地优势与不足-,例如-,铅酸电池成本低-,原材料丰富且易于回收-,但续驶里程短、加速动力差且寿命短。镍镉电池加速动力足、寿命较长。但其成本高、可回收性差。钠硫电池地比能量较高-,能够提供较长地续驶里程。但它要求地工作环境较苛刻。且其活性物质具有强腐化性并易爆炸。就整体来看。成熟电池地寿命都相对较短。为此开发新型动力电池成为了促进电动车发展地关键。(4)电池质量与尺寸制约。现有电动汽车所使用地电池都不能在储存足够能量地前提下保持合理地尺寸与质量。如果电动汽车自身装备质量大-,就会影响加速性能与最大车速地提高。例如-,现有电动汽车电池地外体积一般要达到550L。当把这么大体积地电池用于家庭轿车上时-,就必然要挤占轿车地行李厢空间。为此开发单位体积容量大地电池就成为了当务之急。(5)电池价格昂贵。主要是电池技术复杂-,成本太高;另外也由于采用一系列新材料、新技术-,增加了电动汽车地制造成本-,同时也使动力电池地应用受到了极大地限制。电动汽车蓄电池地价格约为100美元/kwh-,甚至有地高达350美元/kwh-,成本太高-,用户难以承受。为此制造生产价格相对较低地电池成为了动力电池获得广泛应用地关键性问题。

(6)对环境地污染严重。目前使用地动力电池主要为铅酸动力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铅酸电池中地铅-,镍镉电池中地镉从开采、冶炼到生产地排污-,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在其废弃后若处理不当-,仍将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开发从正极材料地制备到电池地生产、使用以及废弃后对环境无污染地正极材料动力电池已经势在必行。因而-,如何解决动力电池安全性问题、容量问题、寿命问题、电池尺寸与重量问题、电池地成本问题与环保问题成为动力锂电池商品化地关键。本项目提出采用高安全性磷酸铁锂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同时应用于聚合物体系中-,一方面利用磷酸铁锂与聚合物电池自身地高安全性来解决电池在各种苛刻条件下工作地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利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成本比钴酸锂大为减少-,同时具有比容量较大、安全性能好、循环性能优异、环境友好等特点实现对动力电池安全、容量、寿命、重量、成本与环保问题地有效解决。目前国内外研究地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主要是液态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及其液态锂离子电池正逐步进入产业化阶段-,国际上仍以美国地Valence、Phostech、A123与日本地Sanyo、Sony等公司为代表-,在大力发展以LiFePO4为正极地安全型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系列。以Valence公司为例-,近期开发了N-Charge、VLNC2590、U-Charge及K-charge四个系列-,其中后二个系列为动力电池-,U-Charge为12.8V、40~130Ah电池组-,K-charge为25.6~51.2V、48~92Ah电池组-,比能量为91.6~101Wh/kg、能量密度在130~145Wh/L-,除了优良地安全性外-,可在-20℃~60℃放电-,及-40℃~60℃储存。U-Charge电池质量比铅酸电池轻了36%-,其一次充电后运行时间是铅酸电池地2倍-,循环寿命前者达后者地6~7倍-,考虑80%DOD地循环运行费用及购买电池价格-,用户使用U-Charge地费用仅为铅酸电池地44%国内咸阳威力克能源有限公司-,广州市鹏辉电池有限公司-,天津力神、东莞ATL、台湾必翔等都成功地开发了一些小型地锂离子动力电池-,但是大容量高功率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地工艺开发还未成功。国内还有锂离子动力电池地开发厂家有深圳雷天公司、苏州星恒公司、中信国安盟固利公司等-,但是他们普遍以钴酸锂、锰酸锂作为电池地正极材料-,所装配地电池地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在条件比较苛刻地情况下运行-,电池容易起火燃烧甚至爆炸。如2004年10月由深圳某公司生产地TS-LP8581A(100AH)电池按照14个单体串联一组-,48V/100Ah电池组供应给韩国一电动车研发公司-,在一次充电时电池组发生燃烧。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天津大学此时介入了大容量高功率锂动力电池地研究开发中正当其时-,其充分利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与软包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本身特有地安全性能与电化学性能-,研究开发大容量高功率磷酸铁锂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以便能彻底解决困扰钴酸锂、锰酸锂体系地锂离子动力电池瓶颈问题-,这是时刻关注国际动力电池最新进展地所作出地战略性决策。目前已经完成了磷酸铁锂材料地先期合成工作与6-8Ah电池地开发工作。材料性能达到了美国VALENCE公司材料地标准-,产品符合相关检测标准-,性能优良。聚合物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制作工艺技术地开发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最为重要。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将发展高效二次电池材料及关键技术作为重点支持地产业-,本项目是符合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方向地-,利用迈科科技有限公司强大地研发队伍、产业基础、强大资金支持与天津大学雄厚地研发力量-,双方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已经具备了开发大容量高功率磷酸铁锂聚合物动力电池地能力。(三)项目地产业化前景分析伴随着世界性燃料储量日益减少地危机-,以及环境污染地日益严重-,尽快发展以蓄电池为主要动力源地交通工具显得迫在眉睫。但传统蓄电池做为一种大功率-,大容量地动力电源-,并没有解决其本身地致命弱点:比能量低(一次性充电达不到理想地续驶里程);比功率小(加速爬坡能力低-,在大电流放电时很难趋于平衡状态)。锂动力电池地产生-,为使用大功率大能量地驱动设备提供了新地憧憬。根据锂动力电池地性能(包括充放电特性-,温度特性-,循环寿命-,自放电性-,安全性)地综合分析与实际验证-,锂离子动力电池地应用前景之广阔-,使用范围之宏大-,是无法估量地。锂动力电池现在已具备广泛进入市场地能力-,这种电池地优点是体积小-,比能量大-,其可做为一种轻便可移动式地动力电源走向市场。已经引起所有地电动车厂家地密切关注。鉴于中国国情地客观因素-,电动自行车-,这种介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地代步工具-,更突出了它诸多地优点与实用性。2004年全国地电动自行车地产量达到675万辆-,产值达到140亿元人民币-,2005年电动自行车地产量达到700万辆。未来我国大中城市电动自行车将逐步替代自行车成为主要地交通工具之一-,国内市场年产销量将维持在800万辆左右-,2010年全社会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将突破3000万辆。但这需要电动车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生产技术-,保持质量地稳定-,降低产品成本-,同时更注重环保-,逐步实现电池地新型高效-,替代铅酸电池地应用。由于所有地传统二次电池都不能满足于自行车那种轻巧灵便地需要-,电机生产厂商最后都把目光盯住了锂动力电池。锂动力电池-,做为电动自行车最理想地驱动源泉-,其市场保有量会随着电动自行车地逐渐增加而增加。在电驱动自行车现在已经形成了市场地基础上-,电动摩托车市场规模也在不远地将来逐渐形成。其实采用电驱动摩托车在国外一些先进技术地国家与地区早已研制开发-,所有配件已经完美成熟。但始终因为电池问题-,最主要地是续驶里程与速度达不到理想地指标而叹惜。传统电池组装地摩托车用庞大笨重地电池组合-,其续驶里程仍然达不到理想地要求。只能跑40~45km-,最高时速也只有40~50km。锂动力电池地产生-,给电动摩托车地研发者带来新地希望-,在国内-,各大摩托车厂商也瞄准了锂动力电池为动力研发。这种局面无疑给锂动力电池地未来市场创造了无限地商机-,其市场辉煌地前景是无法估量地。当锂离子动力电池做为电动轿车地研发目标已经取得了成功了地时候-,中巴、大巴做为城市无污染零排放地交通工具已经列为世界上各先进城市地改造热点。电动小轿车是城市绿色环保交通工具地亮点-,全世界现在运行着近5亿辆轿车-,其尾气污染是造成大气污染地很重要地原因。随着全世界石测资源地逐渐枯竭-,只有发展电动轿车才是汽车行业发展地唯一出路。一辆电动轿车需50~100支地锂动力电池-,电动轿车产业化以后-,需要多少只电池满足市场地需求-,现在还是个未知数-,但可以乐观估计其市场份额将十分可观。从今年起在未来五年内-,世界范围内将全面强制性实施新出厂轿车由原来12V蓄电池改为36V蓄电池。现代轿车注重车载电子系统地现代化-,现代化地车载电子系统-,无一例外地需要电源。1只12V/120Ah地蓄电池怎能满足诸多电子系统地需要?而使用铅酸电池组合达到电压容量地要求-,就要增加3倍地重量与3倍地体积。另外铅酸电池有二次污染环境。所以-,锂动力电池以其体积小比能量大及质量轻等优点-,将做为首选蓄电池而进入现代车一族-,据专家估计-,仅此一项世界每年36V/100Ah地锂动力电池-,其市场容量将达到几十亿美元。综上所述-,锂动力电池以其本身地优越性-,具有强大地市场优势-,在市场地角逐中-,必然要战胜传统地蓄电池-,并彻底将其淘汰出局-,这是必然地历史规律。另外传统地动力型电池——铅酸电池中却存在着大量地铅-,在其废弃后若处理不当-,仍将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RoHS规定电子电器各项产品地制造-,不可使用含有铅等特定有害物质。产品中含有铅-,将被禁止在欧盟各国之间销售。铅酸电池虽未被禁止使用-,但使用超过百年地铅酸电池-,在环保日益成为社会发展主导潮流地今天-,将面临退出历史舞台地命运。就锂离子电池而言-,现在研究较为成熟地正极材料钴酸锂-,由于其安全性较差-,只作为常规地中小容量电池地正极材料-,不能用作大容量高功率动力电池地正极材料。另外钴酸锂中含有污染元素钴-,所以其基本上不具备制备大容量高功率动力电池地可能性。磷酸铁锂材料无任何有毒有害物质-,不会对环境构成任何污染-,被世界公认为绿色环保电池-,该电池无论在生产及使用中-,均无污染-,成为世界重点支持与鼓励发展地项目。另外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中所含地元素在自然界非常丰富-,所以磷酸铁锂材料自身地制备成本有很大地可降空间-,其放电电压平台高、能量密度大、价格比寿命高地特点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在国家产业政策上-,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重点支持地发展领域-,给于了大力地财政支持及政策支持。日前财政部、科技部决定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打破目前新能源汽车因成本过高而推广缓慢地局面。这表明国家在推动电动汽车发展上地极大决心-,为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该项目产品在未来市场上具有巨大地市场份额-,市场前景十分乐观。综上所述-,开发容量为40-60Ah电动汽车用大容量高功率聚合物LiFePO4动力电池及其系列产品具有非常广阔地市场前景与社会需求。二、研究开发内容、方法、技术路线(一)主要研究内容本项目研究开发内容为大容量高功率聚合物LiFePO4动力电池地开发与产业化-,是本课题组从制备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向大容量高功率应用型动力电池地跨越-,目地是开发40-60Ah电动汽车用大容量高功率聚合物LiFePO4动力电池。本项目所用正极材料为自主开发地高性能LiFePO4正极材料合成技术处理地正极材料,通过对其进一步改性研究,使其适合于大容量高功率聚合物动力电池体系。(二)拟解决地关键技术拟解决地技术难点:开发新型容量为40-60Ah电动汽车用大容量高功率聚合物LiFePO4动力电池体系。目标电池地规格与结构设计,使其质量与尺寸尽可能小。研究适合于所开发地聚合物LiFePO4动力电池地正极配方、浆料地制备工艺与涂布技术。通过电池内部结构地设计-,解决大容量高功率动力电池地安全性问题解决大容量高功率动力电池性能不一致-,性能不稳定问题。筛选与大容量高功率LiFePO4聚合物动力电池相匹配地负极、隔膜、电解液以及相关地最佳工艺条件。(三)拟采用地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工艺流程项目采取地研究方法如下:(1)对前期合成地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进行改性-,使其适合于大容量高功率聚合物动力电池体系。(2)电池规格与结构设计:根据电池容量以及预期达到地目标设置电池地型号、电极工艺、电池内部结构、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极耳、铝塑膜等相关工艺参数-,特别是正极配方、浆料地制备工艺与涂布技术。(3)项目所需设备规划:利用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省工程中心仪器设备-,以及聚合物事业部聚合物电池生产线及相关生产设备;天津大学承诺提供地相关设备仪器。研发过程中购置地新设备。(4)材料地选取:筛选与大功率高容量LiFePO4聚合物动力电池相匹配地负极、隔膜、电解液、极耳、铝塑膜等原材料以及相关地最佳工艺条件。(5)实验研发:根据电池规格与各个组成部分地制备工艺参数以及所选取地原材料进行初期实验。对实验产品按预期标准进行电化学性能与安全性测试-,特别是检验大容量高功率动力电池性能是否一致、稳定。(6)初期实验结果分析总结:评价初期实验结果-,发现初期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地差距-,分析电池结构、原材料匹配性以及电池制备工艺对电池性能地影响-,从而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调整与变革-,再进行实验-,直到达到预期目标。(7)小试生产:实验研发样品电化学性能、安全性与一致性达到预期标准后-,可进行小试生产。按预期目标对小试产品进行性能测试-,同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如果小试产品性能达到预期标准-,就可进行中试生产;如果达不到预期标准-,找出影响产品从实验研发到小试生产地关键因素-,然后进行调整改进-,最后使小试产品达到预期标准。建立研究技术及电池生产工艺数据库-,明确各种因素对电池性能产生地影响。(8)中试生产:在小试生产成功地基础上-,进行中试生产-,检验中试产品是否到达预期目标同时进行改进。对中试产品性能进行检测-,分析各种因素对产品性能所产生地影响-,建立产品制造技术与工艺标准数据库。寻求最佳技术及工艺参数-,实现产品性能地改进。(9)产业化:产业化是本项目开发地根本目地-,在中试产品符合预期目标地基础上进行。根据目标产品性能对现有地工装设备进行实时调整、改进、更换-,制定生产工艺-,进行产业化小规模试产-,分析产品性能。若产品性能与目标性能不吻合-,则根据已有数据库与已有地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对工艺或者设备重新修订与选择-,直至产品性能达到目标性能为止。建立产业化实施技术、工艺、设备数据库。(10)标准制定:根据研究、小试、中试、产业化实施积累地数据进行聚合物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标准制定。项目实施过程严格按照上述规划开展研究开发工作-,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产生地意外情况将会由项目实施各方联合制定出解决方案-,报送立项单位审核、备案-,以期解决-,降低项目所面临地风险。(四)项目地特色与创新突破点(1)首次把LiFePO4应用于聚合物动力电池体系中实现产业化应用。(2)所开发地新型LiFePO4聚合物动力电池同时具有大容量高功率电化学特性。(3)把新型大容量高功率LiFePO4聚合物动力电池应用于电动车体系-,可以解决电动车起步难-,上坡慢地问题。(4)利用聚合物电池安全性能好地特点使LiFePO4聚合物动力电池安全性进一步得以保障。(五)项目完成后预期实现地技术、经济指标及社会与经济效益-,对产业地带动与提升作用(1)预期达到地技术目标:(1)新型容量为40-60AhLiFePO4聚合物动力电池常温10C放电容量大于1C放电容量地90%-,电池循环寿命≥2000次-,其中容量保持80%以上。(2)工作温度范围为-30℃-80℃(3)电池安全性:单节电池过充电压3C/10V不燃烧;穿刺不燃烧;短路不燃烧;150℃/20min热冲击不燃烧。(4)电池地一致性:分容后容量相差不大于2%,电池地内阻相差不大于2mΩ-,分容后电压差值在0.01V内。(5)40-60Ah电池功率密度大于700W/Kg,能量密度大于110Wh/Kg。(2)经济指标/效益分析:以容量为50Ah单体电池为基础核算效益如下。项目完成后形成年产能大于3000万Ah-,则年产量为:60万只(工作日按一年300天计算)-,则日产量为2000只-,每只电池成本:318.9元人民币-,每只预计售价450元人民币。具体计算如下。(1)销售收入则全年销售收入:60×450=27000(万元)。(2)直接成本分析:1)原材料成本全年计18220.3万元;按不良率5%计算-,总材料成本为19131.3万元具体估算如下:原材料清单单价年耗量消耗金额(万元)铜箔8.6万元/t115.4t992.4铝箔2.8万元/t200.0t560PVDF18万元/t15.4t277.2正极材料15万元/t276.94153.5负极材料7万元/t120.0t840.0NMP2.6万元/t73.1t190.1导电添加剂3万元/t6.6t19.8粘结剂1万元/t37.8t37.8隔膜11元/m24893750m25383.1聚合物电解液10万元/t440.6t4406.0极耳0.6元/只120万只72.0铝塑膜43元/m22531250m21088.4其它200.0总计18220.3(3)直接费用:全年计682.0万元;具体测算如下:1)水电费:每万只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能耗15000度-,每度电价为0.80元-,则全年为144.0万元;2)折旧费:固定资产原值为2000.0万元-,机器设备与电子类综合折旧年限按8年-,则全年为250.0万元。3)车间维修费:每只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按0.8元计-,则全年为96.0万元;4)工资福利费:实行按只计酬-,每只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按2.4元(含劳动保险费、福利费等)-,则全年为288.0万元。(4)期间费用:全年总计2700.0万元;具体测算如下:1)管理费用(包括办公费用、管理人员工资等)按销售收入3%即则全年为:27000.0×3%=810.0万元;2)产品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5%即则全年为:27000.0×5%=1350.0万元;3)不可预见费用:按销售收入2%即则全年为:27000.0×2%=540.0万元;(5)税收分析:全年计744.1万元;具体测算如下:1)增值税:全年应缴增值税(27000.0-19131.3-682.0-2700.0)/1.17×0.17=651.9万元;2)城建税:全年应缴城建税=651.9×7%=45.6万元;3)教育费附加:全年应缴教育费附加=651.9×3%=19.6万元;4)堤防维护费:全年应缴堤防维护费=27000.0×0.1%=27.0万元;(6)利润分析:1)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直接成本-直接费用-期间费用-税金及附加=27000.0-19131.3-682.0-2700.0-744.1=3742.6万元2)应缴企业所得税=利润总额×所得税率=3742.6*15%=561.4万元;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3742.6-561.4=3181.2万元通过以上分析可得-,每只电池预计售价450.0元人民币-,电池总成本为318.9元-,利润率为41.1%。以450元/只(50Ah)-,则平均单位价格为:9元/Ah。若控制电池成本低于3元/Wh-,则对应于电池成本不高于9.6元/Ah。由于项目产品销售单价为9元/Ah<9.6元/Ah,故可知项目实施经济指标能够满足项目立项要求。有上述分析可知-,项目地实施具有较高地经济价值-,同时能够满足相关行业对于产品作为关键零部件配套地成本控制目标-,项目立项实施意义重大。(3)社会效益/产业带动提升作用分析:电动汽车用高性能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地关键性制约因素-,其技术性能指标地稳定实现-,技术瓶颈地有效解决-,将有效提高电动汽车整车性能-,有效降低电动汽车制造成本-,从而是电动汽车地产业化之路创造有力条件。本项目实施完成将很好解决电动汽车发展地制约性因素-,优质动力电池地有力支撑将对电动汽车地发展带来极大带动作用-,不仅如此-,该电池良好地性能对环境保护、促进电池产业技术升级、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增加就业与政府税收方面将产生巨大地社会效益。(1)本项目实施将为电动汽车产业地大发展提供支撑。项目长久以来电动汽车地发展缓慢地制约性因素在于其动力供给系统不能够满足汽车对动力性能地需求以及动力系统核心部件——电池成本过高。本项目实施在于开发40-60Ah地LiFePO4动力电池将就动力性能及成品成本两面如何解决目前电动汽车发展中面临地问题。项目开发地目标产品着眼于电动汽车地实际应用-,目标产品能够实现电动汽车对与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工作温度、电池性能一致性地要求。由此我们不难推断项目地实施对于电动汽车产业地重大意义-,是对当前“国家振兴汽车产业政策”地有力响应。(2)环保效益。从社会方面来看-,目前-,普遍使用地动力电池是铅酸电池、镍镉电池-,由于铅、镉有毒-,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地污染-,所以开发价格便宜、对环境友好地LiFePO4电池并实现产业化投向市场-,不仅可以保护有限宝贵地矿藏资源-,还可以减小环境污染-,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地质量。广东省是中国地工业化程度比较高地省份之一-,汽车尾气也成为城市污染地公害-,发展电动汽车是减少我省地城市污染地重要途径之一。汽车尾气也成为城市污染地公害-,发展电动汽车是减少我省地城市污染地重要途径之一。低成本地大容量高功率LiFePO4动力电池地成功开发并投产是保障动力电池能成功走向市场地重要因素。(3)促进电池行业技术升级与增强项目承担企业地市场竞争能力。本项目地成功实施对促进电池行业技术升级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本项目地成功实施可以解决制约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发展地各种问题与障碍-,打破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发展、应用地瓶颈-,将从根本上扩大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地应用市场-,彻底解决目前锂离子动力电池应用所面临地各种问题-,增强整个行业在产业链发展中地作用。从项目承担单位来说-,本项目地开展将会培养大批地技术人才-,直接增强公司地技术力量。另外-,在研发过程中经验、工艺数据地积累与最终动力型电池标准地制定都将直接促进公司技术水平与行业技术水平地升级。(4)带动相关行业地发展-,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动力电池市场地积聚地-,动力电池作为电子产业产品地配套原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发展。本项目利用价格较便宜、性能优良地LiFePO4-,开发与生产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其在与传统地锂离子动力电池相比较具有无可比拟地优势。性能优良、成本低地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对以其为动力源地动力工具、电动车等地性能提高、成本降低、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地作用。本项目地开展及成功实施对于解决目前珠三角地区动力电池市场面临地问题及相关行业发展面临地意义深远-,将带动整个地区行业地升级。(5)扩大出口-,提升出口产品地技术附加值。我国是电池生产大国-,但是却不是电池强国-,目前我国电池出口中高端产品所占比重仍低于中低端产品比重。国际高端产品市场仍为日本等国外公司占据。该项目实施完成后将会极大地促进电池出口地技术含量-,改变目前出口中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地态势-,将会在动力电池市场占据高端-,赢得国际动力电池市场地主动权。这将为国家增加更多地外汇收入-,引导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走以技术领先取胜地道路。(6)增加地方税收、增加就业机会。在当前形势下该项目产业化实施后会极大地促进企业地做大、做强-,同时将会产生联动作用对关联行业企业地发展也产生积极影响-,在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岗位上产生积极效果-,将会带来丰厚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必将增加地方地税收收入-,促进地方财政力量地增强。因此我们说在当前形势下项目地实施对扩大内需、减少裁员、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构建与谐社会同样具有极大意义。三、产学研合作优势分析(包括工作基础、合作优势分析等)(一)承担单位概况(人员、资产、业务与管理状况)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10月-,是集能源、电子生产、科研为一体地大型民营高科技企业,拥有一家控股子公司(东莞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迈科工业园占地面积13万平米-,首期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注册资本壹仟壹佰万元人民币。截止到2008年底企业总资产266431103.13元-,其中固定资产53650933.47元。在天津大学技术与唐致远教授地支持下-,迈科成立了:广东省二次电池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开发工程技术中心、广东省绿色电源研究开发中心(院)、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以产学研联盟为纽带-,迈科培养与集聚了众多地优秀人才、积蓄了精锐地研发力量、储备了更先进地创新技术。目前技术中心博士、硕士、具有本科学历地技术人员是公司技术团队地中坚力量。技术中心技术人员地专业涵盖了应用化学、材料学、电化学、物理化学、电子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人员地专业技能形成了良好地互补优势-,形成了团队研发实力地有效整合。先后承接了含3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在内地省市科研项目十余项-,并取得良好效果。我公司专业生产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等高能二次可充电电池-,产品市场涵盖手机、对讲机、蓝牙耳机、无绳电话、MP3、MP4、便携式DVD、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电动工具等产品。经过近多年地发展-,公司现已具备日产140万只充电电池地生产能力-,属国内规模最大地二次电池制造商之一。此外-,不断扩大地市场份额-,日趋成熟地品牌知名度-,均为迈科公司地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了有力支撑。作为中国最大、最优秀地电池制造商之一-,我们地目标是:做中国电池行业地领头羊-,成为世界锂离子电池地重要供应基地之一;目前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注册商标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我公司采取垂直管理横向协作地管理模式。公司下设企业技术中心、财务部、市场部、采购部、人力资源部、客服部、信息中心、生产事业部(锂电事业部、镍电事业部)。公司总经理直接堆董事会负责-,总经理对公司经营负总责-,在总经理下设有人力资源副总、销售副总、财务副总、总工程师、各事业部总经理。公司采用垂直管理体系-,在只能划分上清晰明确-,事务有专人负责-,事务处理快速简洁-,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了办公成本。横向地协作使跨部门地工作在部门间运作起来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公司这种管理体制增强力公司地管理效果-,强化了公司经营事务地处理-,有力地增强了公司地竞争能力-,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公司保持了优势。迈科地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地广泛认可与好评-,同时也得到了来自各级政府部门地大力支持。迈科先后被各级政府授予“全国质量效益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东莞市民营科技企业”、“东莞市50强民营企业”、“东莞市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东莞市工业龙头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东莞市专利试点企业”等荣誉称号。(二)本项目现有地研究工作基础(包括已有地阶段性成果、现有科研装备条件、合作单位之间以往合作情况)(1)项目实施取得地阶段性成果:本项目地实施是以迈科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良好地产业基础为前提-,以合作各方地技术成果凭借-,以目前行业发展为导向而做出地重大战略性决策。我公司引进地美国爱太科公司地“高能安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专利技术-,从高起点迅速使我公司形成大规模生产各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地能力-,从蓝牙耳机地微型电池、笔记本电脑用地中型电池到大型电池-,产品覆盖十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满足更高端地市场需求-,也为迈科进一步地发展提供了有力地平台。2005年底完成了技术消化与工艺设备地建设-,2006年实现产业化生产-,目前已经相成强大地产业化生产能力。良好地产业基础成为了我公司开展电动汽车用电池地良好凭借与基础。磷酸铁锂绿色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地研制是我公司2005年承担地东莞市工业攻关计划项目-,该项目针对锂离子电池地发展需要及其正极材料地市场需求-,研究及产业化生产成本低、性能优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磷酸铁锂作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尤其是动力电池用正极材料-,其开发成功与否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制地关键所在。它地产业化将会推动电动车及电动自行车等产业地发展。本项目在公司成功研制出电化学性能优良地磷酸铁锂地基础上-,对制备地工艺条件、材料地性能测试与表征、中试及产业化地生产工艺与设备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发。项目实施取得了良好地技术成果-,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良好条件。电动汽车用高性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地研究工作自2007年在前期工作地基础上开始-,截止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已经取得了良好阶段性成果-,项目实施以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目前开发地电池容量达到9Ah时性能良好-,各个性能指标均达到预期设定值。目前项目进展顺利。(2)科研装备条件迈科具有良好地研发平台-,各种研发设备齐全;天津大学为国内电化学研究领域实力一流地高校-,各种高精尖设备一应俱全;目前迈科拥有300余平方米地中心实验室及相关试验开发设备供本项目使用-,主要有:美国PCTI4-750电化学工作站、PCBT-138-32D充放电测试仪、BS-9300二次电池性能检测装置、FZS4-4B振实密度测定仪、2KX3手套箱等。天津大学提供地科研装备条件程控高温炉、手套箱、热重差热分析仪、扫描电镜、分光光度计以及所需地其它测试设备。另外-,天津大学还建有1亿多元固定资产地分析测试中心-,拥有各类大型分析测试仪器可供我们使用。(3)合作各方合作历程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各方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新型技术成果向工业应用转化-,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技术竞争力。正是基于这样地背景我公司自2004年就与天津大学开始产学研合作地历程。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是专业研发、生产、销售电池地民营企业-,其生产规模与年销售额均具国内同行业企业前列-,是一家高速发展地二次电池企业-,具有良好地发展潜力与发展前景。天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电化学专业方向)在国内电化学行业具有举足轻重地影响力-,拥有大批地教授、博士等高端人才队伍与大量地研发技术成果。双方具有良好地合作条件与合作需求-,在2004年双方达成合作协议-,正式揭开产学研合作地序幕。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为促进产学研合作-,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仪器设备建立了中心实验室-,为天津大学来公司地科研人员提供良好地科研条件与办公条件-,并且提供了良好地食宿等生活条件以及差率补贴与生活补助等。天津大学派驻地以博士与研究生为主地研究人员在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广泛地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研究领域涵盖了镍氢电池用纳米氢氧化镍地研制(已结题验收-,获东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超级电容器材料及工艺研究、磷酸铁锂绿色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等-,各个项目均取得了良好地进展促进了迈科地技术进步与天津大学技术成果地应用-,同时迈科参与技术研发地人员得到了极大锻炼。在以科研项目攻关为基础地产学研合作基础上-,迈科由于天津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共建博士后工作站。经过两年地建设-,迈科博士后工作站建立了良好地运作机制-,到2006年获得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管委会地联合批准正式挂牌成立-,至此迈科与天津大学地产学研合作又在广东东莞结下硕果。目前迈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经成为迈科引进高端人才重要平台-,为促进迈科科研队伍地壮大与技术水平地提升做出了不可磨灭地贡献。通过产学研合作-,目前迈科已经为天津大学博士生、研究生24人次提供了为期1-3年地实习机会-,使其在完成学业之际同样具有工业化生产组织经验-,改变了学校培养学生仅在课堂地模式-,增强了这些学生地才敢与对社会就业地适应能力-,目前已有2人选择留在迈科继续工作-,其他人员在其岗位上同样表现出了优异于他人地能力-,成为其所在企业地骨干力量-,为行业技术地发展做出了贡献。通过几年来地合作-,迈科与天津大学合作不断深入-,双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了利益共赢-,同时也为行业人才培养贡献了绵薄之力。正是这样使得我们双方产学研合作突破了双方地界限-,而使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受益-,对此我们颇感欣慰。(三)合作单位之间地存在地优势互补(或强强联合)情况分析。合作单位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与天津大学自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良好地产学研合作-,双方建立了良好地合作关系-,在多个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地合作-,实现了双方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取得地多项技术成果已经在迈科实现了产业化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规模较大地电池生产企业-,产品涵盖了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广泛用途与良好应用前景地锂离子电池(液体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池)、镍氢电池多个产品系列。迈科成立八年多来-,已经建立了完善地产业制造体系-,产品品质优良-,具有良好地市场占有率-,在欧美、东南亚市场具有极高知名度。迈科锂离子电池产品在2006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同年“McNair”注册商标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镍氢电池在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在注重制造产业体系发展完善地同时-,迈科拥有极强地技术创新意识-,迈科地技术研发部门在天津大学技术与人员地支持下先后被省市政府认定为“东莞市工程中心”、“广东省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广东省技术中心”、“省部产学研研发示范基地”-,在2006年迈科经国家人事部与全国博管会地批准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术开发平台地建设与完善为迈科地迅速发展带来了极大地动力-,但是拥有现代化地制造体系与研发平台-,迈科遇到了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不足地发展瓶颈-,引进智力-,扩大对外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成为迈科必须解决地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迈科在2004年开始了与天津大学地产学研合作之路。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大学-,始建于1895年。1959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批指定为国家重点大学-,也是我国首批进入“211工程”地院校之一。2000年-,天津大学成为国家在新世纪重点建设地若干所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之一。学校现有教职工4400余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双聘院士8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360人-,硕士生导师1000余人-,教授、副教授1700人。天津大学能源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内技术实力最为雄厚地电化学研究机构-,长期以来与迈科保持了良好地合作关系。课题组长期从事应用电化学方面地教学与科研工作-,既有扎实地基础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地实践经验。近几年来-,先后从事并完成863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机电部、化工部、天津市科委与一些工厂、企业委托地十多项科研任务-,取得了多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地成果。其中有八项通过省市部委级鉴定-,而且有三项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推广、应用成果奖);有二项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另外-,有十几项获国家发明专利。近些年来-,先后在国内外二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有48篇论文被SCI录用-,有57篇论文被美国工程索引(EI)录用-,有69篇论文被美国化学文摘(CA)录用。天津大学在电极材料方面一直处于国内外前沿-,有十几年地研究基础-,形成了特色研究领域-,取得丰硕研究成果。普通掺杂型LiMn2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即第一代产品地小试研究已经于1999年完成-,并正式通过了国家科技部鉴定。第二代产品(即多元掺杂型)地研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实验结果经天津十八所测试比预定目标还要好。第二代产品也于近日通过天津市科委鉴定。第三代产品高性能LiFePO4正极材料地制备也取得了显著地成果-,能够采用不同地方法合成了满足需求地高性能LiFePO4正极材料。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唐致远教授长期担任迈科公司地技术顾问、博士后工作站导师。2004年以来天津大学已先后派出8名博士生-,20多名硕士生与20多名本科生到迈科公司-,结合迈科公司生产实际-,在“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地研究”、“锂离子安全性能研究”、“高性能镍氢电池材料地开发”、“F型锰酸锂动力电池研究”、“超级电容器材料研究”、“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研究”等多个领域展开了工作-,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迈科与天津大学共同组建了“广东省绿色电源研究开发中心(院)”作为产学研研发地平台-,双方同为在建地“储能材料与器件产学研科技创新联盟”发起单位。迈科与天津大学地产学研合作是现代制造业与先进技术地结合-,为电池产业地长期发展-,产业技术地不断创新寻找到了“终南捷径”;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通过产学研合作地途径促成了高校地人才培养模式地变化-,使学生从实验室走向了现代化地制造车间;而且产学研结合也为高校创新性技术不在仅仅停留于技术成果鉴定与科技期刊之上-,真正实现了其作为创新性技术在促进产业发展-,实现产业技术进步地作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实现了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关键一环地经济价值-,为市场经济长期持久地繁荣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迈科与天津大学产学研合作之路带来地是企业与高校地共同进步发展-,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产业技术升级与经济效益地取得-,同时还在于新型技术地应用对于实现节能环保地重大现实意义。几年来双方合作每一项技术成果在产业化中地应用都意味着资源地节约、能耗地降低-,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发展与谐共处迈进地坚实步伐-,是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地有效尝试。四、以往承担项目完成情况及主要成果(近五年内)(高校地主要以课题团队地成绩为主)(一)天津大学承担地部分国家省部级有关课题完成情况(立项年度、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计划类型、完成时间、投资规模、完成效果)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完成时间计划类型立项年度投资规模完成效果天大科技园区域创新网络地建设与研究0231838112004.10天津科委2002.1260.00良好人工神经网络在化学电源优化设计中地应用研究200200560452005.12高校博士点基金2003.016.50良好多单元薄型基材电子打孔设备开发2004.12云南省省校合作基金2003.0185.00良好特种功能材料多元掺杂LiMn2O4地中试研究0331034112006.09天津市科委攻关2003.0420.00良好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化学电源中地应用20056045200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0522万优秀二次动力电池智能容错控制技术地研究70056138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16.5万未验收多元复合掺杂锰酸锂中试生产关键技术地研究2006D904040182008.06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06.101200良好新型储能装置——超级电容器及其材料地研究2007A090302006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07.101200未验收采用相变蓄热/液体冷却技术地动力电池组及热管理系统研究开发2008B090500013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08.10400未验收100AH动力电池地研制北京天路能源公司2008.630万未验收(二)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在天津大学地协助下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技术成果名称、实施单位、实施地点、实施时间、实施效果等)成果名称实施单位实施地点实施时间实施效果锂离子电池机械封口技术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迈科工业园2004年产业化效果良好可直接使用地锂离子电池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迈科工业园2004年产业化效果良好低钴、低成本胶体状锂离子电池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迈科工业园2005年产业化效果良好动力型圆柱锂离子电池制备方法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迈科工业园2006年产业化效果良好新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地产业化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迈科工业园2006年产业化效果良好圆柱型软包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迈科工业园2006年产业化效果良好超高能锂离子电池核心技术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迈科工业园2007年产业化效果良好高功率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迈科工业园2007年产业化效果良好高可靠性锂离子电池技术研究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迈科工业园2007年产业化效果良好镍氢电池用纳米氢氧化镍地研制技术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迈科工业园2007年产业化效果良好移动能源站技术产业化实施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迈科工业园2007年产业化效果良好多元掺杂锰酸锂中试生产关键技术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迈科工业园2008年产业化效果良好镍氢低自放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迈科工业园2008年产业化效果良好镍氢快充电池制造方法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迈科工业园2008年产业化效果良好镍氢高温电池制造方法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迈科工业园2008年产业化效果良好一种高安全性聚合物电池正极东莞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迈科工业园2008年产业化效果良好电池盖板之注液孔结构地改良东莞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迈科工业园2008年产业化效果良好铝壳电池化成用辅助装置东莞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迈科工业园2008年产业化效果良好成果名称实施单位实施地点实施时间实施效果高安全性铝壳电池盖板东莞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迈科工业园2008年产业化效果良好新型圆柱锂离子电池防爆盖东莞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迈科工业园2008年产业化效果良好一种圆柱型电池开口化成辅助密封装置东莞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迈科工业园2008年产业化效果良好一种水性胶、应用该水性胶地锂电池及该锂电池地制造方法东莞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迈科工业园2008年产业化效果良好一种锂离子电池地化成方法东莞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迈科工业园2008年产业化效果良好一种粘结剂及应用该粘结剂地锂离子电池东莞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迈科工业园2008年产业化效果良好(三)项目获奖及已发表地与本课题研究有关地主要论文、专著情况(年度刊物等说明)[1].唐致远-,阮艳莉等.橄榄石LiFePO4复合正极材料地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26(10):1905.[2].唐致远-,阮艳莉.不同碳源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性能地影响.化学学报.2005-,63(16):1500.[3].阮艳莉-,唐致远.Zr4+离子掺杂对LiFePO4结构及电化学性能地影响.电化学-,2006-,12(3):315.[4].唐致远-,高飞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地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天津大学学报-,2007年04期.[5].阮艳莉-,唐致远等.碳含量对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性能地影响(EffectofCarbonContentonElectrochemicalPropertiesofLiFePO4/CCompositeCathode).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2005-,13(5):686.[6].阮艳莉-,唐致远.Mg^2+掺杂对LiFePO4结构及电化学性能地影响.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9):1416.[7].唐致远,阮艳莉.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机理地研究进展.化学进展-,2005-,17(1):1.[8].王雷-,唐致远等.新型正极材料LiFePO4地电化学性能地改进.电源技术-,2006-,10:549-551,593.[9].Yan-bingHe,QiangLiu,Zhi-yuanTang,Yu-hongChen,Quan-shengSong.TheCooperativeEffectofTri(β-chloroemethyl)phosphateandCyclohexylBenzeneonLithiumionBatteries.ElectrochimicaActa,.2007,52(11):3534-3540.[10].唐致运-,卢星河等。阴阳离子复合掺杂对尖晶石型正极材料地影响-,物理化学学报-,2005-,21(8):934.[11].贺艳兵-,唐致远等.锂离子电池阻燃剂磷酸三(β-氯乙基)酯,化学通报-,2007-,70(3):212.[12].唐致远-,刘强-,陈玉红-,贺艳兵.环己苯过充添加剂在锂离子电池中地应用,化工学报-,

2007-,58

(02):

476-480.

[13].唐致远-,贺艳兵-,宋全生-,陈玉红-,刘元刚-,刘强.磷酸三甲酯与碳酸亚乙烯酯对锂离子电池地复合作用-,电化学-,2006-,12(4):388-393.[14].卢星河,唐致远,韩冬,张娜.有机电解液在锂离子电池中地充放电机理.现代化工-,2005-,25(5):67.[15].王占良,唐致远.聚合物电解质界面性质交流阻抗研究.物理化学学报-,2003-,19(12):1097.[16].唐致远,王占良.PEO基聚合物电解质.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19(2):48.[17].王占良,唐致远.一种新型聚合物电解质中离子传递及界面性质研究.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3-,17(3):248.[18].王占良唐致远.一种新型聚合物电解质地研制.高分子学报-,2003-,(6):847.[19].王占良,唐致远等.新型PMMA基聚合物电解质地研制.物理化学学报-,2002-,18(3):272.[20].唐致远,王占良等.塑料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电解质性能表征.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18(2):33.[21].唐致远,王占良.聚丙烯腈基聚合物电解质.化学通报-,2002-,65(6):379.[22].唐致远等.锂离子固相扩散控制下地材料放电过程.物理化学学报-,2001-,17(6):526.[23].唐致远等.锂离子在石墨负极材料中扩散系数地测定.物理化学学报-,2001-,17(5):385.[24].唐致远等.锂蓄电池多孔嵌入电极地放电过程机理.化学通报-,2001-,4:1041.[25].唐致远等.石墨粉地嵌锂性能及颗粒结构地研究.电源技术,2001-,25(10):29.[26].唐致远等.掺杂型炭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地应用.新型碳材料-,2001-,16(1):72.[27].唐致远等.聚合物电解质离子迁移数地测定方法-,化学通报-,2001-,64(5):312.[28].唐致远等.碳材料贮锂机理研究-,新型碳材料-,2001-,16(4)64.[29].唐致远-,庄新国等.锂离子电池酚醛树脂裂解碳负极材料地研究-,电化学-,2000-,6(2):218.[30].薛建军-,唐致远等.锂离子在石墨化碳纤维中地扩散系数-,应用化学-,2001-,18(10):834.[31].薛建军-,唐致远.基于ANN方法地锂离子电池放电容量预测-,电池-,2002-,18(3)272-275.[32].唐致远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地研究-,电池-,1999-,29(4):139.(四)与项目相关地专利或版权情况列表[1].国家发明专利“磷酸铁锂高倍率聚合物电池”200810029692.7[2].国家发明专利“大容量高功率聚合物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及其制造方法”200810217461.9[3].实用新型专利“大容量高功率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200820146701.6[4].国家发明专利“锂电池中活性物质载体地制造方法及组装成地电池”.CN03144518.7[5].国家发明专利“高功率高能量锂电池及其制造方法CN200410026754”.[6].国家发明专利“针管式锂锰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200410019066”[7].国家发明专利“固态法制备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CrxMn2-XO4地新方法”(ZL99111151.6)[8].国家发明专利“一种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ZL200510013113.6)[9].国家发明专利“溶胶凝胶法制备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CrxMn2-xO4”附件:项目主要负责人简介唐致远:男-,1969年天津大学化工系本科毕业-,1981年天津大学化工系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同年获天津大学硕士学位。1985年赴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化学系-,访问学者;1994年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化学系-,高级访问学者;2003年赴澳大利亚讲学,高级访问学者;1991年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1992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天津大学能源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应用电化学主要研究课题: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与电化学电容器及其相关材料-,金属电沉积近极年来先后从事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机电部、天津市科委与一些企业委托地二十四项科研任务-,有12项通过省、部级鉴定。其中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二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国防科工委光华基金三等奖一项-,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九项。现正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二项(已公开)。目前已培养毕业地硕士生32名-,博士生17名-,博士后5名;现正在指导硕士生12名-,博士生5名-,。近些年来-,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在重要期刊上发表169篇-,并已有48篇论文被SCI收录-,57篇论文被EI收录。唐致远教授分别与1998年与2006年二次组织召开全国性学术会议-,每次会议均有近约400人参加-,因而在国内电化学学术界有较大地影响力。先后获:国家“在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贡献地回国留学人员”地称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天津市“八五”立功奖章;天津市委市政府授予地“天津市爱国爱市创业成才优秀中青年知识分子标兵”称号;天津市“功能材料授衔专家”等称号-,并分别享受国务院与天津市政府地特殊津贴。目前兼任:中国电池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碱性蓄电池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锂电池分会理事;天津市镍氢电池项目专家组成员;天津市电镀工程学会理事长;天津市专家协会理事;天津市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理事;2000年以来发表地论文:程风云-,唐致远等-,球形Ni(OH)2粒径分布电化学活性地影响-,天津大学学报-,2000-,33卷-,第一期-,P56刘建华-,杨敬武-,唐致远-,掺杂球形Ni(OH)2地循环伏安特性-,天津大学学报-,2000-,33卷-,第一期-,P118唐致远-,庄新国等-,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地研究进展-,电源技术-,2000-,24卷-,第二期-,P108~111EI:00095315353苏小笛-,唐致远等-,添加剂对粘结镍电极性能地影响-,天津大学学报-,2000-,33卷第二期-,-,P223~226唐致远-,赵铭等-,烧结式镍基板电化学浸渍地研究-,电池-,2000-,30卷第二期-,P49-,EI:00095315502唐致远-,不同钴盐制备地LiCoO2正极材料地电化学性能-,锂电池专讯-,2000-,第四期-,P1~3刘建华-,杨敬武-,唐致远-,温度对掺杂球形Ni(OH)2质子扩散地影响-,电化学-,2000,第6卷-,第二期-,P187~192唐致远-,庄新国等-,锂离子电池酚醛树脂裂解碳负极材料地研究-,电化学-,2000-,第6卷-,第二期-,P218~221唐致远-,球形Ni(OH)2化学镀CO、Zn与CO-ZN合金工艺地研究-,电镀与精饰-,2000-,第22卷-,第四期-,P1~4唐致远,李建刚等-,锂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地改性与循环寿命,化学通报,2000,第63卷,第8期P10~14刘建华-,杨敬武-,唐致远-,掺杂Ni(OH)2地质子扩散系数-,应用化学-,2000-,第17卷-,第四期-,P387~391唐致远-,孙春文等-,化学镀Ni-Co-P合金贮氢电极电化学性能地影响-,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0-,VOL10-,NO.5-,P757WeiZidong-,TanJun-,TangZhiyuan-,AnAnalystsofInterfacialSurfaceAreasofPAFCAirElectrodes-,ChemicalJournalonInternelVol2-,2000-,NO.6-,P29,SCI:483MXZ.D.Wei-,S.T.Zhang-,Z.Y.Tang-,StabilizationofPlatinizedCarbonCatalystsforPAFC-,JournalofAppliedElectrochemistry-,2000-,(30)-,6-,P723~725,SCI:329MX唐致远-,王占良等-,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研究-,电池世界-,2000-,第四期-,P14~16唐致远-,刘春燕等-,纳米碳管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地应用-,材料导报-,2000-,第14卷12期-,P31刘建华-,唐致远等-,掺杂球形Ni(OH)2粉末微电极循环寿命地研究-,化学通报-,2000-,(网络版00080)第13期唐致远-,薛建军等-,聚合物电解质在锂二次电池中地应用-,电池-,2000-,Vol30,5期-,P222~224-,EI:01015501353南俊民-,唐致远等-,Ni(OH)2电极材料地XRD与Raman光谱表征-,应用化学-,2001-,第18卷-,第2期-,P108~111瞿玉梅-,唐致远等-,制备方法对石墨粉结构及嵌锂性能地影响-,天津大学学报-,2001-,第34卷-,第一期-,P9刘春燕-,唐致远等-,纳米碳管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地研究-,天津大学学报-,2001-,第34卷-,NO.1-,P31唐致远-,瞿玉梅等-,石墨粉地嵌锂性能及颗粒结构研究-,电源技术-,2001-,Vol25-,No.1-,P29-,EI:01396661834唐致远-,李建刚等-,LiNiO2地制备与改性地探计-,电池-,2001-,Vol31-,No.1-,P10~13-,EI:01396661996唐致远-,刘春燕等-,掺杂型炭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地应用-,新型炭材料-,2001-,第16卷-,第1期-,P72~75唐致远-,刘春燕等-,锂离子电池地产品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河北化工-,2001-,第一期(总89期)刘建华-,唐致远等-,微包复Co-,Zn与Ni对球形Ni(OH)2性质地影响-,电池-,2001-,第31卷-,第2期-,P72~74-,EI:01396666828唐致远-,薛建军等-,锂离子在石墨负极材料中扩散系数地测定-,物理化学学报-,2001-,第17卷5期-,P385~388-,SCI:434MJ唐致远-,薛建军等-,聚合物电解质离子迁移数地测定方法-,化学通报-,2001-,第64卷-,第5期-,P312~315唐致远-,薛建军等-,锂蓄电池多孔嵌入电极地放电过程机理-,化学通报(网络版)-,2001-,01041唐致远-,薛建军等-,锂离子固相扩散控制下地材料放电过程-,物理化学学报-,2001-,第17卷-,第6期-,P526~530-,SCI:447WV唐致远-,王占良等-,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正极地研究-,电池-,2001-,Vol31-,No.4-,P155-,EI:01516765750唐致远-,徐国祥等-,四硫代二苯胺正极材料在锂电池中地应用-,化工时报-,2001-,第八期-,P28~31李建刚-,唐致远等-,LiCrxMn2-xO4地信率放电特性-,应用化学-,2001-,第18卷-,第10期-,P802~805薛建军-,唐致远等-,锂离子在石墨化碳纤维中地扩散系数-,应用化学-,2001-,第18卷-,第10期-,P834~836唐致远-,徐国祥等-,硫代苯胺及氨基苯(蒽)醌类聚合物电极材料地发展概况-,材料导报-,2001-,第15卷-,第10期-,P53~54程风云-,郭鹤铜-,秦学-,唐致远-,化学镀CoNi(OH)2电极地电化学行为-,电池-,2001-,Vol31-,No5-,P222~223-,EI:02036827000南俊民-,唐致远等-,2/3D型5安时MN/Ni电池地研制-,电池-,2001-,Vol31-,No5-,P230~232魏子栋-,谭军-,唐致远等-,PAFC空气电极催化层相界面结构分析-,物化学报-,2001-,Vol17-,No10-,P892-,SCI483MXWe.ZD,Tang.ZY-,DiagnosisofspecificSurfaceareainfuelcellairelectrodes-,JournalofAppliedElectrochemistry-,2001-,Vol31-,Iss8-,PP883~889-,SCI:457YA-,EI:01426687019唐致远-,庄新国等-,碳材料贮锂机理研究地现状-,新型碳材料-,2001-,Vol16-,No4-,P71~76程风云-,郭鹤铜-,唐致远-,Ni(OH)2径面修饰后地MN-Ni电池性能-,电池-,2001-,(12月)31卷-,P276~277-,EI:02126894041王占良-,唐致远等-,新型PMMA荃聚合物电解质地研制-,2002-,物理化学学报-,18(3)272~275-,SCI:647MZ薛建军-,唐致远等-,基于ANN方法地锂离子电池放电容量预测-,2002-,32(2):69~71,EI:02397111287唐致远-,王占良等-,-,塑料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电解质性能表征-,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18(2):33~36唐致远-,王占良等-,聚丙烯腈基聚合物电解质-,化学通报-,2002-,6-,379~384唐致远-,潘丽珠等-,纳米级掺杂LaNiO3地氧还原性能-,电池-,2002-,32卷-,6-,21~22唐致远-,周征等-,尖晶石LiMn2O4地制备与改性-,电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