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_第1页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_第2页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_第3页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_第4页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7目录TOC\o"1-2"\h\z\u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背景 11.2项目概况 51.3结论与建议 7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92.1项目规划的相关性 9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第三章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 153.1项目选址 153.2资源条件 153.3外部配套条件 16第四章项目定位及规划 184.1项目客源市场分析 184.2定位与功能 194.3项目规划及总体布局 20第五章建设内容与工程建设方案 255.1项目建设内容 255.2工程建设方案 25第六章环境保护 486.1环境现状 486.2环境保护设计原则 486.3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对环境影响的预测 486.4环境污染治理 506.5项目建设期 506.6项目运营期 516.7环境影响评价 53第七章节能减排 547.1节能减排的设计主要依据 547.2主要的能源消费的种类、来源及消费量 557.3建筑节能 567.4给排水节能 577.5电气节能 587.6暖通空调、动力节能 587.7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 617.8结论 61第八章项目进度安排与实施管理 628.1项目的组织及建设管理 628.2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63第九章投资估算、资金筹措 659.1估算的范围和依据 659.2建设投资估算 669.3建设资金筹措 66第十章项目财务评价 6710.1评价依据 6710.2财务评价指标 6710.3财务评价结论 68第十一章社会效益分析 69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 7012.1结论 7012.2建议 70第一章总则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XX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项目类型:新建3、承办单位:XX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项目负责人: 5、建设地点:XX市6、建设目标:项目建设旨在打造一套全面、精密、专业、快捷、高效、互动、畅通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将农业信息覆盖全市农业生产的各个点、面,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联网,沟通左右、协调内外、服务上下。7、项目特色:作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在建设完成后能够长期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是项目实施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完成服务体系建设,其次要搞好服务体系运作,这就决定了本项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XX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体系建设单位,负责体系的建设,确保体系按照既定目标建成;第二阶段,由XX市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体系运作单位,负责体系建成后的运作,确保体系长期发挥服务功能。8、项目内容:(1)建设市级农业信息交换中心,担负全市各类农业信息数据的接收、审查、筛选、存储、发布及涉农政策传递和全市协调功能;(2)建设县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含区),担负本县(区)各类农业信息数据的接收、初审、初选、上传、下载和对外服务功能;(3)建设乡级农业信息服务站(含镇、场、办事处),担负本级各类农业信息的采集、上传、下载和对外服务功能;(4)建设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点(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规模种植养殖大户),担负本级各类农业信息的采集、上传、终端接收和对外服务功能。9、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3100.48万元,资金来源为自筹和申请国家和省市补助资金。10、研究工作的依据①项目建设单位委托编制项目建议书的合同书。②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③《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11、项目单位简介XX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属XX市农业委员会二级机构,为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担负着全市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以及植物检疫等方面的职责。现有人员11名,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8人,全部为本科学历,技术力量雄厚,拥有成熟的服务体系建设操作经验,具备承担本项目经验水平。二、国家产业政策1、2008《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推进“金农”、“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示范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建设,积极探索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途径和办法。在全国推广资费优惠的农业公益性服务电话。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2、早在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对于加速改造传统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金农”工程,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加快建设一批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公用农业数据库。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启动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3、2008年10月12(1)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和管理信息、农村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技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依托重大农业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继续办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挥国有农场运用先进技术和建设现代农业的示范作用。(2)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减免运销环节收费,长期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保障农用生产资料供应,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严厉惩治坑农害农行为。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选址一、项目建设的背景1、我国农业信息发展状况。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信息技术向农业领域渗透速度的加快,电子信息、网络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开始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也渗透和覆盖到所有支撑农业发展的技术装备和设施中,使之提升到智能化、自动化的更高水平,农业增长模式向知识密集型转化、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提高以及经济效益的增加的趋势正在逐年加强,农业正在从传统步入现代。农业专家指出,根据国际经验,这一阶段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那么,什么是现代农业?目前我国现代农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导,以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为支撑,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实行集约化生产,产加销为一体,具有多元化、多功能产业形态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达到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能够实现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概况。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在数据库、信息网络、精细农业以及农业多媒体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资源调查、农产品产量估测、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和病虫害诊治、农业科研成果数据处理和系统模型构建、农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应用。先后建立了100多个农业智能应用系统,4300多家农业网站,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及农业物料流通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GIS技术和GPS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初步形成了以市属农业科研院所和农口局总公司为主体、以郊区县乡镇各个公司企业为补充的农业综合信息现代化网络服务体系雏形。1997年,济南市建立了济南市农业信息中心,创办了山东金农信息网。1999年,山东省建立了济南、烟台、威海及莱州四个农业信息化示范区,莱州市率先推出了农业信息服务热线等,对山东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我国各类农业信息服务组织也日趋健全。据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02年11月底,我国31个省均成立了市场信息服务机构或信息中心;全国市级总数为338个,已建互联网的216个,占总数的63.9%;全国农业县(市)总数为2637个,已建互联网824个,占总数的31.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这一战略的提出,是在我国的人均GDP已达到和超过了1000美元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值得关注的一组数据是:农业GDP在全部GDP中的比例已从1990年的27.05%下降到2004年的15.2%,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例从1990年的60%下降到2004年的49%,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26.4%提高到2004年的41.8%;农产品供求关系由长期的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生产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从保障供给逐步转向适应需求,农副产品的商品率近年已达70%以上;农业的功能也从传统的保障粮食安全进入到提供食品安全的阶段。3、我市农业概况。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是本市的支柱产业,全市拥有耕地742万亩,农业人口507万人,全年农作物面积1508万亩,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6家,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为国家优质粮食(小麦、玉米、大豆)主产区,名副其实的“皖北大粮仓”;优质棉主产区、设施蔬菜产业带;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名闻遐迩的中华“四大药都”之一;“汉口路”山羊板皮基地,被农业部列为优质牛羊优势农产品区域。4、我市农业信息发展概况。现代农业的特征是信息化、市场化,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已成为决定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我单位一直积极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开通“12316”农民万事通热线电话,通过“一站通”服务努力为广大农民提供农业信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资金、设备、人员等方面的限制,尤其是资金严重紧缺的影响,目前的农业信息服务能力还很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全市农民的实际需求。为了更好地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就需尽快建立信息收集、处理、传播、应用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并指导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信息支撑”作用,打造全面、密集、专业、快速、高效、互动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积极推动现代农业的高速发展。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我国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在不同的侧面虽已得到发展,但是从总体来看,还很不完善,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对于信息服务的需求。首先,各层次农业信息服务主体的功能还没有完全实现,缺乏为市场、为农民服务的动力机制;信息服务对象、目标不明确。从而导致农业信息使用群体对于农业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和信息的获取及利用程度较低。尤其表现在广大的农民在市场中处于信息相对弱势的地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报告(2004年7月)的数字显示:在行业分布上,农林牧渔业上网用户仅占总数的2.3%;职业分布上,农林牧渔工作人员仅占1.2%。第二,农业信息资源的丰裕程度较低。信息资源愈丰富,宏观监测愈准确,信息管理能力就愈强,智能化程度愈高。[2]可是,农业信息资源配置却还未达到优化的局面,现有农业信息交流渠道不畅,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无用信息很多,有用信息却无法得到;网络化的信息资源配置方式还不够完善,信息网络进村入户问题——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些都导致了农业信息资源的供需“缺口”。从而制约了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第三,农业信息服务手段不够多样化。表现为:一是媒体面向农民和农村的节目栏目很少。广播电视是最普及的传播工具,在传播涉农经济信息方面有巨大的作用。然而,涉农节目少与农民数量多两种情况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二是书籍、报刊、杂志中,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服务的信息有限。中国有500多家出版社,面向“三农”的只有中国农业出版社和金盾出版社等寥寥数家;三是提供文化信息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和书店大都设在城市,距离农民远,增加了农民获取生产经营信息的成本。第四,农业信息服务成本较高,农民在比较自身效用最大化之后,不愿意选择先进信息服务方式。信息的生产、收集、加工、贮存、传递和使用都需要成本,从而导致农业信息服务到达农民手中的成本累积值更高,而我国农民生产规模小,收入又很有限,因此很难支付得起各种信息费用。2003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622.2元,恩格尔系数为45.6,而交通通讯、文教娱乐以及服务消费仅占20.49%。这种状况说明:农民的日常支出中用于非食物消费的比例仍旧很低,这就造成了信息产品的选择几率更低。总之,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还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要,农民的实际信息需求还非常小,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还需要整体规划。因此,研究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国家和地方各级部门、各类农业组织的迫切需要。2、农业经营市场化需要信息内容引导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中,农业经营的市场化是最紧迫的课题。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当前农业的生产力水平虽然还不高,但市场化水平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目前,我国农村经济总商品率达到60%以上,农民家庭经营费用的货币化程度达到80%左右。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农产品市场体系很不健全,流通渠道不畅通,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影响了农业结构的优化和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太小,农民对市场状况了解甚少,只能“跟着感觉走”或“随大流”。因此和城市居民相比,农民的信息化需求并不滞后,对于实用的市场信息需求,已经可以用刻不容缓来形容。据本报信息化调查小组调研得到的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40位农民中,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需求最为强烈,共有232人选择;对农业生产和科技信息的需求其次,有190人选择;对农业政策法律法规信息和专家咨询信息也分别有178人和112人选择。与传统农业以自给为主的取向和相对封闭的环境相比,在现代农业中,农民的大部分经济活动被纳入市场交易,农产品的商品率很高,用一些剩余农产品向市场提供商品供应已不再是农户的基本目的。完全商业化的“利润”成了评价经营成败的准则,生产完全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市场取向是现代农民采用新的农业技术、发展农业新的功能的动力源泉。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无论是种植经济向畜牧经济转化,还是分散的农户经济向合作化、产业化方向转化以及新的农业技术的使用和推广,都是在市场的拉动或挤压下自发产生的,政府并无过多干预。因此,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积极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而要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必须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安排大宗农产品的生产,解决大宗农产品的出路问题;要借鉴工业企业注重产品营销的理念,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农产品生产要像工业产品的生产一样,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定产,大力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当前,我国农业经营的市场化进程正不断加快,对农业市场相关信息的需求尤为强烈。无论是农民个体还是农业企业,都迫切需要市场供求、产品价格、法律法规以及专家咨询等信息。因此,农民对信息交流的投入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在1998年,我国农村每户家庭在生产中邮电通信类消费的投入仅有169元,而到2004年,这一数字达到384元。专家指出,农业经营市场化需要信息内容支撑。市场化对信息交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要及时提供准确有用的信息,必须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的大平台,让农民在这一信息平台上获得信息,并且上传需求,实现信息交互。尤其是当前发展的订单农业,可以将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表现为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种、规模的具体要求,农民或者农业企业按照市场要求的品种、规格和数量来生产,可以使生产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从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挥比较优势,合理配置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经济市场化。接受调查的农民表示,在农业市场化的具体实践中,通过先进的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信息的准确畅通,能够帮助他们有效地规避生产经营的风险,获取更高的回报。3、农业产品标准化需要信息手段规范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中,农业产品的标准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工业生产中,产品的规格质量都有统一严格的标准,现在发达国家的某些农产品生产也是如此。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农产品的规格化、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公平、公正交易是现代经济的市场规则,也是引导市场良性竞争的保证。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是公平、公正交易的前提,也是遏制市场欺诈、提高农民收益的有效保障。在世贸组织框架下,我国农产品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要与国外廉价而优质的农产品进行短兵相接的遭遇战。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逆差。作为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最严重的领域之一,农产品贸易壁垒之争正愈演愈烈,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强弱,越来越体现在产品之外的标准制订、预警机制等“高端竞争”能力上,而我国在这方面明显是“短腿”。据国家有关部门透露,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至今约有90%的农产品受到绿色壁垒的限制和影响。很显然,现在农产品生产如果再像传统农业那样,不按标准生产,没有严格的规格要求和质量检测,且不说价格卖不上去,连市场准入都很困难。由此可见,大力发展标准化农业至关重要。当前,农业产品的标准化、优质化已经成为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加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新世纪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要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传统的个体农户显然是难以完成的,目前我国主要推广的是龙头企业带动模式。这一模式包括“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类型。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国现阶段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出现了这样一个现实课题,即龙头企业对零散的农户,如何统一组织生产,制造标准化的农产品最佳的解决途径是依靠信息手段来规范。专家表示,农业产品标准化需要信息手段规范。对此,可以借鉴工业生产中的规范化理念,参照国际标准建立健全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通过全面覆盖的大信息网络,采取文字、语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交流手段,企业在组织生产时,可以对单个的农户进行统一规范化的管理和指导,明确生产的技术指标;在生产过程中,企业还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实现全面实时的监控,确保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生长状况和产品数量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独立的生产农户也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反馈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得到准确的解决办法;在最终产品的采集、运输中,先进的信息手段也对市场的整体调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农业生产规模化需要信息技术实现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中,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意义十分重大。考察世界工业发展史,可以发现,工业生产之所以能迅速从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工业,主要原因是机器大工业能够产生大的规模效益。现代农业要获得高效益也必须走规模化、区域化生产的路子。由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所决定,中国农业生产规模化问题一直是困扰农业发展的基本问题,这突出表现在土地的经营与生产规模太小,在小块土地上难以采用规模化的现代耕作手段,很多农产品生产费用居高不下,投入多、产出少,农民难以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等方面。农村改革广泛建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既能够适应以人畜力耕作为主的传统农业,也能够适应以机器耕作为主的现代农业,必须坚持长期不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农业面临着空前激烈的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资源条件约束更加刚性地摆在中国农民面前。庞大的人口基数与有限的自然资源使人均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等)占有量极低。土地等资源流转性差,资源配置不合理,两者均导致了超小的农业生产规模以及较低的收益水平。那么,能不能在保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呢?研究学者指出,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先导和动力,尤其是在我国的现实状况下,在坚持家庭承包制的同时,要实现规模化,更多的是靠体外信息交流来组织和管理。因此,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的应用,是现代农业成为技术高度密集的规模化产业的关键。当前,有关科研单位、大城市郊区和一些省区、农垦企业等,正积极通过信息技术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例如,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了200多个本地化、农民可直接使用的农业专家系统,使全国800多个县的700多万农户受益。在北京示范区应用后,肥水资源利用率提高8%~10%,单产提高8%~10%,生产成本降低5%~7%,科技进步对生产的贡献率达到了60%左右。通过信息化实现现代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所带来的好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可以提高单位农产品产量;二是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三是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四是可以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专家表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需要信息技术来实现。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实现规模化大发展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农业资源、生产要素、市场信息的运用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能够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农业信息化,使现代农业的增长方式由单纯地依靠资源的外延开发转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真正成为规模化的产业。5、农业经济产业化需要信息网络维系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中,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对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科技部发布的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对现代农业的内涵分为三个领域来表述:产前领域,包括农业机械、化肥、水利、农药、地膜等领域;产中领域,包括种植业(含种子产业)、林业、畜牧业(含饲料生产)和水产业;产后领域,包括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运输、营销及进出口贸易技术等。从上述界定可以看出,现代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部门,而是包括了生产资料工业、食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和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内容,原有的第一产业扩大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当前农村,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人数占农村适龄劳动人口的61.6%,从事相关工业生产的占17.7%,从事交通运输和仓储行业的占2.8%,从事批发与零售业的占3.8%,从事信息服务等其他相关产业的占14.1%。现代农业成为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群体。这个围绕着农业生产而形成的庞大的产业群,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与农业生产形成稳定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利益共同体。很显然,现代农业是包含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的大农业概念。传统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元的一种小生产。而在现代农业中,农户广泛地参与到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分工中,要加入到各种专业化合作组织中,农业经营活动实行产业化经营。这些合作组织包括专业协会、专业委员会、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种形式,它们活动在生产、流通、消费、信贷等各个领域。当前,我国农业已经开始具备一个新兴产业的各种特征,从农业生产资料到农业种植、农业养殖,再进入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大流通和涉农综合服务,这根链条上汇聚了全国5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万个农村合作及中介组织,95万经营大户,240万农民经纪人。对这样一个大产业的管理,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必须依靠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来实现管理和协调。专家指出,农业经济产业化需要信息网络维系。随着农业经济产业化程度的加深,管理信息化以及服务网络化已经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农业三大产业领域的沟通与协调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贯穿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如产前主要为生产规划和准备生产资料,产中主要体现在种植和养殖两大方面,产后主要体现在加工、流通和农副产品销售方面。尤其是在管理信息化方面,无论是前期的资源配置和优化,还是中期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精准化,都可以因为管理的高效和准确带来标准生产和规范管理。三、项目建设资源条件1、亳州概况亳州位于安徽省的西北部,是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新设立的地级市。新的地级XX市辖利辛、蒙城、涡阳三县和谯城区,国土面积8374平方公里,人口550.14万,其中城区人口35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2、地理与交通XX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处,承千古之灵脉,襟豫陕之雄浑,控江浙之蕴秀,接海疆之通衢,为北国之门户,自古就是东进西出的桥头堡,南来北往的集散地。亳州北倚欧亚大陆桥,是京九铁路进入安徽的第一站,国道省道四通八达,604、105、311国道交叉穿越,307省道、界阜蚌高速公路和商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涡河和茨淮新河航运可达长江、通沪杭、连海洋。3、自然条件境内地势平坦,自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自然坡降为1/7500,地面海拔高度为32-43米。南部微地貌呈碟形。XX市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209天,日照时数长,无霜期长,适合大豆,小麦、棉花、药材等多种水旱作物种植。蔬菜以大葱、大蒜较为有名。常年风向:东风年平均气温14.5℃极端最高气温42.1℃极端最低气温-20.0℃年平均降雨量807mm最大冻土深度130mm地下静止水位2-4m供电外线电压35kv取暖计算温度-6℃夏季空调计算平均温度:36℃冬季空调计算平均温度:-9℃夏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62%冬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68%极端最高气压0.10355MPa极端最低气压0.09907MPa年平均风速2.8m/s全年日照时间187天季风交替明显,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水文:境内河流属淮河水系,大小河道纵横交织,河沟稠密,主要河流有涡河、西肥河。市内土壤有黄潮土和砂姜黑土两个土类、五个亚类、三十个土种,以黄潮土面积最大,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66.3%。谯城区水资源由地表水(过境水)和地下水组成。地面径流多年平均径流深为207毫米,其中谯城区径流总量4.61亿立方米,拦蓄量为0.74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约49-52亿立方米,为深入型裂缝空隙水,据测定地下水可利用量:平水年3.92亿立方米,丰水年为4.9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和地下水可利用量4.31亿立方米,人均353立方米,亩均214立方米。水质优良,利于农灌。生物资源丰富,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红芋、油菜、花生、芝麻、瓜菜和高粱等。中药材有140余种,以亳芍、亳菊最为驰名。林木种类较多,约51科160多种,主要以落叶乔木、灌木为主,并兼有少量常青树种。用材林以泡桐、杨树为主,经济林有核桃、苹果等,谯城区三官核桃林场是亚洲最大的核桃林场,面积2.2万亩。饲养动物有牛、马、驴、骡、猪、羊、鸡、鸭、鹅、兔、鸽、蚕等。地震烈度为7°区。四、项目建设选址市级农业信息交换中心建在XX市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县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建在各县(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级农业信息服务站建在各乡(镇、场、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站,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点建在各行政村村委会及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规模种植养殖大户。PAGE51第三章发展前景与预期目标一、发展前景随着市场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产销形势的变化,市场信息不灵,流通渠道不畅,销售形式单一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流通的障碍因素,妨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信息服务涵盖了农业信息产品的采集、加工、传播、信息技术综合服务等内容,以产品或服务形式向农户及涉农组织提供生产、经营和决策的相关信息,以提高农产品适应市场的能力,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速农产品流通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1、搞好农业信息服务,有利于农业生产者优化资源,促进农产品生产结构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农产品的生产结构必须从适应市场的角度来进行调整,也就是要考虑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趋势、价格变化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以此作为结构调整的依据。而这些信息的获得,离不开农业信息服务。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信息就成了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命脉,农民对商品生产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无论是产前、产中还是产后,农民对消费变化、市场预测、生产资料供应、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农产品供求等信息求之若渴。利用Internet和信息技术,可以将全球各地的各种农副产品的供需信息、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有关国内外农业政策及其变化的信息以及WTO农业多边贸易谈判的最新进展及其前景的信息,方便快捷地提供给农户和涉农组织,为农业组织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等提供坚实的基础,指导农户进行种养结构调整,有效地提高农业资源信息的利用程度,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的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指导农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生产经营活动,使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决策科学化,对农业生产者优化资源配置有重要价值。2、加强农业信息服务,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提高农产晶的国际竟争力。农业信息服务产业部门将各地的农产品供给和需求在国际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上发布,可有力地促进我国农产品流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如湖北应城市的蔬菜专业户,利用农业信息服务部门提供的农产品市场信息,将积压的8000多千克蔬菜运往武汉销售一空,增加收入3000多元,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集农产品价格竞争力、农产品质量竞争力和客户信誉竞争力三方面内容复合而成的。无论是国际市场竞争还是国内市场竞争,农产品竞争力的核心都是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只有拥有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手段,及时提供农业信息服务,及时掌握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单位数量、品种及其质量标准、价格情况,才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促进农产品的出口,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3、搞好农业信息服务,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我国农业教育、科研和生产服务各单位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一方面是大量的农业科学研究成果被封闭在各科研处所,另一方面是农业生产长期缺乏高新技术的支持和服务。搞好农业信息服务,可有助于农民利用信息服务平台向市场提供其产品信息、再教育的需求,以及所需要的科技服务项目,如田间问题、种养问题等有助于农业科研教育部门发布其培训信息和科研成果,如种养技能培训,优质种苗信息服务等。这样,可以转变农业科研教育与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存在的脱节现象,使农业科研成果可以及时得到转化,使来自田间的伺魍可以得到及时解决。通过开展农业信息服务,使农业的科学研究具有实用性、针对性,使农作物新良种、新肥料、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就可以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步伐,缩短农业技术推广周期,提高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率。4、搞好农业信息服务,有利于城乡统筹发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可以扩大农民的视野,促使农民提高文化素质和水平,提高现代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应用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还将促使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发生根本的变革,使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文化发生碰撞而走向整合,促使农村居民的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变革,从而有效地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与此同时,随着信息交流的频繁,乡镇企业的活力增强,可以加速农村工业化的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良性转移,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局面,统筹城乡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的步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二、预期目标1、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农村信息服务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例如报纸、期刊等已越来越无法满足生产和工作的需要。农民对各种政策信息、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气象信息、农资信息、劳务信息等各种信息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因此,建设亳州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首要目标是完善网站功能和搭建综合服务体系,以满足三农对信息的需求,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2、增强农业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能力。应建立实用、先进的农业资源和农情信息系统,对农业基础数据,市场、生产等信息进行科学而高效的管理,提高数据生产、维护和服务的效率,保证数据的高质量和及时性。现代农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农产品市场信息瞬息万变,对数据更新的速度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农业资源和农情信息系统的建设来改进各种涉农信息的更新方法,缩短更新周期,使系统数据保持实用性和准确性。3、促进农业资源和农情信息的标准化和充分共享。以农业资源和农情数据库为基础,在相应的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充分考虑与其他部门的数据标准化工作相衔接,进而实现数据共享。既为相关的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创造直接效益,又能形成良好的亳州数据基础设施,为数字城市提供基础框架,并且支持政务应用系统等高级应用,形成农业部门维护、更新,其他部门共同使用的良性循环态势,促进信息系统技术和应用的可持续发展。4、推动本市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项目的实施能够有力的推动我市的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实时、快速、准确地为政府部门、农业企业、农业科研技术推广部门、种养殖大户和普通农民提供多层次、高通量、高质量的农业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众多高新技术基础作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项目的成功必然会起到巨大的示范作用,积极推动亳州的农业信息化工作。5、本体系的建设立足我市农业实际状况,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实施后将覆盖全市97个乡(镇、场、办事处),联动1294个行政村、2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规模种植养殖大户,带动150余万户农民,构建我市农业信息传播、沟通大平台,实现农业信息化无缝覆盖。(1)传递党的新政策、农业新品种及新技术、行业新技术及新标准等信息;(2)沟通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这两端,以市场需求为指导规划农业生产;(3)联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购买等环节,使生产者、购买者都能够及时发布销售信息和需求信息。以信息引导农业科学生产,合理开发利用本地农业资源,促进我市农业向现代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并拉动相关产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第四章技术方案一、系统设计原则亳州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体系是一项复杂度高、投资大、周期性长、专业性极强的系统工程。统一的设计原则是其成功实施的保证,设计原则包括:(1)遵循相应标准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XX市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政策法规、规范和标准,并考虑与正在制定或即将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衔接。本项目需采用XML标准,要求平台的设计全面支持国际上有关XML的正式技术标准,本项目中建议的产品遵循通用的国际或行业标准。(2)技术先进性:亳州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体系作为一个大投资、复杂度高、周期长的网络应用系统,必须在建设初期考虑到技术的延展性。作为应用系统建设的首要要求,就是应当保证系统在未来的几年中在软件基础结构和应用形态方面的技术先进性,方案中应采用市场领先的技术,同时采用的技术在国内有众多成功案例,保证平台实施有具有先进性和实施性。(3)安全性和可靠性:运用先进的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技术防止非法用户入侵;保证系统在异常情况下的正确可靠运行。(4)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数据在全网各个应用系统中的采集、存储、传输和处理应当保持完整和一致。(5)易扩展性:尽可能容纳原有应用系统;方便新应用系统加入亳州农业信息网、新功能加入应用系统;应用软件尽量做到与平台无关,便于应用系统的移植或配置;在满足现有当前项目的需求基础上,方案需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因此,在本方案设计中,所有的产品均考虑到应用及系统不断扩展的要求,以形成一个易于管理、可持续发展的体系结构。未来业务的扩展只须在现有机制、标准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应用与服务模块。(6)易用性:用户界面规范统一,易于用户掌握;提供方便的软件配置、管理和分发手段,门户网站系统作为信息系统统一架构体系,要求具备保持基本功能统一的前提下,能灵活开发扩展功能,并采用统一的接口技术和接口规范,保证后台信息和各个系统进行集成。(7)互操作能力:在不同层次的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应能充分共享,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应用程序之间的互操作。(8)完整性:提供完整的应用系统开发技术解决方案。(9)规范性:规范性包括业务规范、开发规范、术语规范和数据规范等方面。(10)可维护性及可扩展性:应用系统要便于维护,并可实现跨平台运行,并能够留有与未来工程的软件接口,确保系统能够扩展、升级。(11)易用性及实用性:用户界面规范统一,便于用户掌握;提供方便的软件工具,便于系统的配置、管理和维护,门户网站系统将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访问者提供不同的信息展现内容,使用户根据自身对信息的访问要求,迅速获取相关的信息内容,从而充分发挥门户系统的渠道、桥梁作用。(12)共享性:通过建立目录和元数据系统,直接从分散资源中分类抽取元数据,自动分发、处理所有相关层级信息中心的关系数据。通过开发数据库标准接口,传输各级网络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在亳州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开发过程中,除需遵循以上原则外,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还应该坚持以下两点:一是系统设计要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即系统设计要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二是要强化便于管理的理念,即应充分考虑系统的方便管理和低成本维护,便于集中管理、配置、监控、故障隔离及故障恢复,节约管理维护成本。三是内部门户的信息展现建立在对内部资源的有效组织、整合基础之上。将内部的资源与门户有效地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内部门户的信息集成和应用聚集的作用,为最终用户提供强大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13)信息兼容性系统的建设必须支持对现有主流数据库(如Oracle、DB2等)数据的实时抽取,自动转化成统一的XML格式并且集成后的数据由本平台统一管理、联合查询、综合分析。另外,对于查询基础业务系统内数据的请求,要能够实时的对多个不同的数据库进行联合查询,还包括了对文档,影音文件等内容,因此要求本系统的建设必须能够对非结构化的数据统一管理、联合查询。二、系统总体结构要求亳州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体系主要由农业信息门户网站以及综合资源管理平台组成,综合资源管理平台又由内容管理、数据集成、数据采集系统和应用集成组成,系统结构要求系统各部分建设紧密集成,避免形成“信息孤岛”,各应用系统要集成到由亳州农业信息网及亳州农业信息服务综合平台中,形成信息与服务的充分集成与共享。图3、亳州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应用逻辑图1、系统集成要求图3、亳州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应用逻辑图本系统的建设涉及到多种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及基于门户展现方式的集成,多个应用系统综合利用,投标人应对系统集成的技术策略、实施框架等提供详细的描述。2、系统接口要求对系统可能产生与其他应用系统数据交换共享的情况,在设计时应留有余地,平台既可以作为一个服务进行系统集成,也可以作为一个客户应用进行系统集成,必须支持WSRP的协议。三、系统功能概述1、后台维护后台维护包括对模版、标志、菜单文字样式、网页背景、网页文字、栏目、内容、友情链接、版权信息、BANNER广告、通栏广告、弹出窗口、浮动广告、计数器、最新动态、建站指南等建立管理功能。可以在管理系统中维护这些网站素材。主要功能如下:丰富的网站模版和封面模版,可自由搭配。首页具有登录表单、政策法规、最新动态、市场行情等内容;模版具有FLASH动画。网站模版有不同配色,配有不同行业主题的效果插图。网站模版分为几种类型,分页查询,点缩图选中后自动更新。在平台中,网站封面和首页是分开的,可以自由挂接,也可以关闭封面或上传自己设计的封面,可以设置使用“自定义封面”。在系统中可自由设置,当网站封面设置为“启用”时,访问网站先进入封面;在“关闭”网站封面时,访问网站直接进入网站首页。另外,还可以设置语言版本链接的指向方向是首页还是封面。网站的每个栏目可以分别挂接不同的功能模块,也可以链接到其他网址。只要在建立新栏目时选择一种栏目类型,就具备了这个栏目类型所对应的网站功能和管理功能。在新闻文章、图文展示、网上购物等栏目的内容管理中,均具备“代码生成器”,可以生成动态更新的插入代码,将其插入到首页的合适位置,就可以实现首页部分内容的动态更新。2、内容栏目管理本平台内置了完善的内容栏目管理,能够对内容的栏目划分、版面布置、内容发布、内容审查等提供全面的管理,为信息发布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3、智能栏目管理支持无限层次栏目,每一个子栏目都可以发布内容和信息,也可以拥有下一级的子栏目,而和用户权限模型结合,就可以让用户仅仅看到可以访问的栏目。用户通过使用智能栏目引擎,可以在系统中发布信息栏目,并且可以对信息栏目的内容、格式、形式、种类等进行管理;并且权限控制可以达到字段级。4、个性化定制内容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要将内容发布。内容管理系统允许用户从各种数据来源及使用多种方式来完成发布。先从数据库动态地获取内容,然后按照模板规则加以格式化生成页面。同样的内容可同时出现在网站几个不同的页面上,同时内容管理系统能够将个性化工具集成进来,动态地为每一个访问者生成可定制的页面。5、树形管理对栏目、人员、组织和权限均采用直观的树形风格,非常便于用户操作使用、信息查询。6、信息采编发该模块主要解决信息的发布问题,输入标题、内容、栏目、作者、转载来源等系统即可自动生成新闻,并可立即发布到网站上,或按系统管理员设置的分级审查步骤审核之后才发布,以减少失误。具体功能如下:文章采编发模块提供强大的信息的采集、编辑、审批、发布、评论、专题、统计、搜索、分类、RSS聚合等,实现大型信息门户的信息管理的能力。7、文章管理支持文章内容的录入、编辑、审批(多级自定义流程审批)、删除、归档功能。文章内容需要采用HTML编辑器进行图文混排编辑,支持Unicode全球文字编码,支持全球语言同屏显示能力。文章内容支持包括:文章信息字段(标题、摘要、正文、发表时间、到期时间、作者、来源、关键词、安全级别),文章图片字段(图片、缩略图<图片路径>、图片位置、图片高度、图片宽度、图片尺寸),附件字段,相关文档(支持多文档链接),支持任意扩展字段(扩展字段、数据类型、长度、是否为空、缺省值、字段描述),文章控制管理设置。支持RSS信息聚合功能,解决信息同步和交流问题。支持关键词管理、关键词自动信息关联管理、自动关联匹配管理。8、专题管理支持专题列表、支持专题排序功能;支持专题和新闻信息的关联,实现专题新闻的能力。通过该模式可以实现信息的矩阵信息结构,实现信息的一对多、多对一的管理;实现专题的增删改查功能。 9、信息统计支持信息统计功能,包括:点击排行、栏目模块信息数统计、信息量统计、角色统计、时间统计;支持信息点击次数统计记录。10、信息发布和管理注册用户可通过该模块将自己的农业产品供求等相关信息发布到自建网站站上。对发布的信息可自行进行维护,包括信息的增加、删除和修改。注册用户也可申请在公共信息在相关栏目中发布;通过该模块将供求等信息进行输入上传,经管理者审核后,在相关栏目发布。对发布的信息的删除和修改等维护,可由注册会员提出申请,经管理者审核后进行维护。11、综合查询业务系统中涉及到大量的查询,一个好的查询解决方案对于用户使用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查询引擎的设计思路:给定一个表结构的描述信息(字段名称,字段别名,字段类型),根据表的结构信息,万能查询引擎可以组合各种查询条件(即过滤),如日期范围、字符串比较,数字范围等,各子条件的组合方式为与(AND)、或(OR)、非(NOT),可以定制排序条件,如按某个字段降序或升序排列,最后返回一个“where<查询条件>order<排序条件>”的字符串。使用查询解决方案,对开发者来说,可以让开发者不再被动开发查询界面,而是可以预先设置多个查询字段,然后通过管理后台中的查询字段资源来控制,关键是对于用户提出的各种不同的查询要求,可以不再需要修改代码,而是可以通过统一的界面进行设置和调配;对使用者来说,可以组合出各种复杂的查询条件和排序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去查询数据。12、报表管理高度直观的客户端界面使得用户可以建立自由格式的、美观的报表。报表中可以包括来自多个数据源的数据、计算域、图表、旋转透视表和分段式报表。利用强大的可视化格式工具,相关业务人员可以创建生动的报表以捕捉和呈现分析结果,并将分析结果在审批业务系统中进行电子分发(邮件发布或者发布到审批系统相关页面上)。13、统一门户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一个简单、统一的访问各业务系统的入口,是用户使用各种业务的最终界面,用户可以通过门户随时、随地、安全、方便的使用各种业务。门户系统有以下功能:统一用户认证及管理,实现用户的单点登录,全网服务;个性化服务;信息导航;为用户提供自服务;提供搜索引擎。14、电子邮件电子邮件系统利用平台的邮件系统;用户的电子邮件功能要求用户在线申请,管理员在后台管理中对用户的注册申请进行审核。单位成员和注册会员在信息平台上可以收发电子邮件。主要分为系统内的个人邮件、系统邮件。主要完成单位内部之间、单位内部与外部、会员联系的任务,会员间完成信息互传。每一位使用本系统的用户都会拥有一个自己的邮箱,可以完成接收、发送、转发、回复等邮件功能。15、即时通讯具有手机短信发送与接收、短信群发、发送短信数目控制、发送情况统计、班信查资料、自定义手机联系人分组、手机联系人资料导入导出等功能。16、支持区域(区县、乡镇、村)、行业(学会、协会)、企业(城乡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的自主网站建设功能;自主建站功能要求支持注册单位既可以按照提供的模板生成网站,具备条件的也可以自主建设上传发布,但是必须包括信息平台的部分指定栏目。所有自主建设的网站将使用信息平台的二级域名。为所有的自建网站提供信息内容采编发功能,子网站的信息内容经过系统管理员的审核可以同时在信息平台上发布。17、知识管理具有对XX市主要农业、养殖业、水产业和林业等相关主要产品的培育方法、技术、预防等相关知识的分类管理、查询、统计及信息发布等功能。四、市场信息与服务系统市场信息与服务系统将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通讯设施,将市场信息采集系统、市场信息发布系统、行情分析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等一些现有的技术成果储备整合起来,实现农产品流通主要环节的数字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化农产品交易市场的新型服务模式。系统包括十一大功能:政府政策信息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引导功能农产品生产动态信息反映功能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相应农资信息需求的反映功能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及时对气象信息变化的应对功能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对劳务信息需求的调整功能农产品销售市场行情的动态信息发布功能先进生产技术示范推广的信息发布和查询功能促进农产品产销信息对接、网上营销的功能促进新型合作组织整合的功能为产销双方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功能农业项目的网上招商功能1、市场信息版块(1)批发市场行情信息①本市行情日、周、旬、月价格指数信息(分市场指数、其它相关指数)价格趋势图,周、旬、月趋势图,实现根据数据自动作图功能(页面内选一种图即可,随时更新)全市各批发市场价格、上市量行情(可分市场显示行情)②省内行情现有联网市场、农业部菜篮子③国际行情外贸库中的行情信息,更多连接到外贸库。以上各项,以部分品种价格滚动形势显示,更多链接提供行情查询、对比、汇总的加工分析功能。(2)农产品批发市场行情分析预测①本市市场行情分析预测报警信息。分品种分析,水果、蔬菜、肉禽蛋类(选1-2个,标题即可)②国内市场行情分析预测农业部菜篮子和农业部市场预警信息③国际市场行情分析预测外贸库中的行情分析预测,更多连接到外贸库。(3)农贸市场行情信息农贸市场行情(部分品种价格滚动)及更多链接外埠农贸市场网。(4)分类行情信息 提供本身以下市场行情(部分品种价格滚动)及更多链接①畜禽市场行情②蔬菜市场行情③花卉市场行情④化肥市场行情⑤农药市场行情⑥饲料市场行情⑦兽药市场行情⑧其它市场动态(5)行情上报与管理(管理放后台,3.7 单设路径)包括用户登录、行情上报、行情下载、行情处理等内容:2、市场服务版块(1)市场介绍①分本市联网市场、外埠联网市场两部分:显示市场名称链接。本市和外埠市场无自身网页的可自动根据需要生成网页。(为市场生成的网页与本平台内各栏目相关联,主要包括管理动态、市场大户、配送企业、警示表扬、经理专题等栏目。市场网页由市场自主更新,在网站上同步显示。管理员有对同步发布内容的审核权)②市场布局图③国内市场:定点市场介绍(2)市场政策、法规、文件(3)农产品市场相关标准①省市地方标 准(包括产品质量标准、建设标准)②国家标准③国外标准(4)产品质量安全(由管理员维护,分用户方可查看,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分为:①食品安全、农资打假专题(了解相关形势)②本市场农产品检测:实现市场农产品检测数据网络管理服务(设警示评价指标)。③农产品追溯④安全、放心农产品公布⑤安全消费常识(安全食品识别方法与技巧)3、农产品网络交易版块(1)批发市场相关信息①市场规模经营商户包括大户的名称、所属市场、经营范围、联系电话等。能够按市场、按经营范围、按大户名称的查询②市场网上配送企业包括可提供加工配送服务的企业名称,产品名称,类型,联系电话、联系人等内容,并可在网上签订定货意向。(此处应与农产品安全监测系统基础信息数据库连接,可随时查询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分级信息)(2)农产品生产企业相关信息(本市相关信息应与农业生产决策指挥系统基础信息数据库连接,地图方式显示)。(3)网上交易意向交流子可设查看市场(选择要查询的品种后,列出有该品种的市场及价格、供应量等。)、查看生产(选择要查询的品种后,列出有该品种的生产价格、供应量等。)按钮。由市场、企业会员单位自己维护,保证信息真实性。可发布供求信息,洽淡留言,达到初步订购意向的功能。市场与基地、基地与市场可通过网上直接订货。同时社会会员也可通过此系统洽谈订货。(4)供求单位基本信息(注册时填报)需设地区分类、区县分类、单位分类(生产企业、加工配送企业、批发市场、零售企业、生活社区等类型)等。信息内容包括单位名称、地址、邮编、联系电话、负责人、手机号码、电子信箱、基本介绍、图片、工商登记号(个人身份证号)信用等级等。注册成功后,系统自动给企业回复会员编号(JZHW*****)。以后可按编号或者会员名登录。(5)供应信息内容(考虑一个单位多个产品的批量提交问题)①填报项目产品大类、产品小类、品名、单位、单价、包装、规格说明、数量、品牌、生产日期、供应时间、供货地点、是否送货、供应单位、备注、发布日期、有效期限、进入洽谈、是否订购、预购配对②点订后出现订购单对话框:(如注册单位,系统生成单位信息)③提交后,生成一份订货单和文档,并自动发短信(确认价格、数量、金额、单位、产品图片)和E-mail给供应方。供应方接到信息后,确认并发短信和E-mail回复订货人。五、科技信息系统1、技术服务板块。引进专家系统平台,开发推广面向农民的种植、养殖和加工等专项技术教材,直接为农业生产者服务;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组织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通过培训、现场诊断、网络答疑等形式,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设立“农业科技咨询平台”专家咨询服务和农业科技信息咨询台,就农业生产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信息服务体系向农村基层干部、农技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提供及时的咨询服务;开发一批实用的农业多媒体信息点播系统(VOD),以课件形式通过图、文、声并茂传播各类实用的农业生产知识和科技成果。2、品种推荐板块。引进专家系统平台,并链接相关的农产品品种研发、种植中心,建立农产品品种表格及相关的栽培、管理技术。根据不同地域的土壤、气候、水文条件直接向农业生产者推荐适宜当地条件的生长并能高产、稳产的优良农产品品种。六、农业专家系统结合亳州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情况,研究开发粮食、蔬菜、水果种植、畜禽和水产养殖等实用型强的系列化农业专家系统。搭建上述农业专家系统框架、设计上述10个农业专家系统开发框架和功能结构图,确定各功能模块的逻辑关系,建立所需要数据库、知识库、模型库和事实表的结构,形成智能化、网络化、构件化的智能农业专家系统,结合“三网合一”模式,通过网上浏览、短信定制和语音服务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的通讯手段和条件,为农业生产者、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专家咨询服务。投标人必须提供具有合法版权的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为农业专家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提供工具。(1)农业专家系统框架总体设计从亳州农业生产实际需要出发,根据目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然后设计出农业专家系统框架、主要功能模块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框架细化,设计出上述农业专家系统开发框架和任务结构图,确定各功能模块的逻辑关系,建立所需要数据库、知识库、模型库和事实表的结构。(2)数据搜集与数据库建立①种植类数据搜集与数据库建立品种农艺特征数据的搜集整理,主要包括品种的生育期、抗病性、抗逆性、栽培要点、产量构成因素、产量水平、生长发育特点、品质特性等。气象数据的搜集,主要包括: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日照、降雨、风速、辐射、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土壤数据资料的搜集,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微量元素等)、土壤肥力、土壤地形图等。农艺管理数据的搜集,主要包括播种期、播种量、施肥、灌溉、病虫草害防治、田间作业等。图形图象数据搜集,主要包括行政区域图、养分含量分布图、病虫草害诊断图、作物长势长相图等。试验观测数据搜集,主要包验括历年试结果、定点观测记载等。病虫草害信息搜集,主要包括历年发生情况、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等。农业生产条件数据搜集,主要包括行政区域、位置名称、生产条件、栽培水平、种植面积、常年产量。②养殖类数据搜集与数据库建立环境数据资料搜集,主要包括水环境(盐度、温度、pH)及饲养场环境(温度、湿度、通风量、有害气体等)。养殖管理数据的搜集,主要包括养殖方式、苗种培育、放养密度、饲料投喂、疾病防治、人工繁殖、运输等。疾病信息搜集,主要包括历年发生情况,形态特征,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措施等。试验观测数据搜集,主要包验括历年试结果、观测记载等。生产条件数据搜集,主要包括行政区域、位置名称、生产条件、养殖水平、常年产量。将上述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按统一规范输入平台指定的数据库,也可以输入用户熟悉的数据库,输入完成后通过ODBC导入平台指定的数据库。(3)知识获取和知识库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种植类知识库品种选择知识:根据品种的生物学特点(对光温湿反应,生育进程,生长速度,产量水平等),生态适应性(耐旱、涝、肥、瘠、盐碱等特性),抗性(抗倒、抗寒、抗旱、抗病虫草害等),品质(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营养品质等)等综合因素对照用户所处地理位置、目标产量、栽培水平和土壤肥力状况等相关因素确定适宜的品种。播期、密度知识:根据不同品种特性、环境条件、茬口及产量水平,确定适宜的播期及合理的播种量与密度。作物营养与施肥知识:不同土质和地力基础可能达到的生产潜力不同,其目标产量也不同,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不同苗情特点需肥规律不同,不同肥料所含的元素种类、有效成分不一样,其施肥方法也不相同。如何根据土壤肥力水平、群体大小、长势长相、产量目标等确定合理的施肥种类、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施肥方法,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增加经济效益的目标。农业水分管理知识:作物不同生育阶段需水规律、水分临界期和实际耗水量不同;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壤层次土壤含水量不同;如何根据天气情况、作物长势、土壤水分含量确定合理的灌溉时间和灌水量。作物生长发育知识:作物一生分为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如营养生长阶段、生殖生长阶段、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每个生长阶段的生育特性、生理指标、形态指标和主攻目标都不相同,合理运用各种指标进行调控,使作物朝着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以实现人们事先制定的生产目标。植物保护知识:包括各种病虫草害的形态识别、发生规律、预测技术、综合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等。常用生长调节剂的种类、特点及使用方法,合理这些手段以达到调控生长发育的目的。②养殖类数据搜集与数据库建立放养密度知识:根据不同环境、不同生长阶段、产量水平确定适宜的放养和饲养密度养殖管理知识:养殖方式的选择、苗种培育、人工繁殖、运输等。营养与饲料投喂知识:不同环境及生物的不同生长阶段营养需求不同,饲料不同成分,饲养效果不同。根据生物生长阶段、具体环境等确定饲料的合理投喂。动物生长发育知识: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养殖管理不同。动物保护知识:包括各种疾病的诊断,发生规律、预测技术、综合防治措施。(4)模型与模型库的建立基于试验数据、观测数据和农艺数据,建立作物(动物)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